CN112180606A -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0606A
CN112180606A CN202011241353.2A CN202011241353A CN112180606A CN 112180606 A CN112180606 A CN 112180606A CN 202011241353 A CN202011241353 A CN 202011241353A CN 112180606 A CN112180606 A CN 112180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light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wavegui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13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13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0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0606A/zh
Priority to EP21888293.4A priority patent/EP424272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417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594A1/zh
Priority to US18/195,091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344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5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波导组件;光发射单元,所述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波导组件并经由所述波导组件传导后出射形成出射光信号,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由于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图像的亮度很难完美匹配,当虚拟图像的亮度小于或大于真实场景的亮度时,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虚拟图像的中心避开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避开敏感度最高的用户视角中心,降低亮度不一样带来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更多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所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可穿戴设备也越来越受用户欢迎,为用户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借助其包括的图像显示装置实现增强现实功能,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将虚拟图像投影在真实场景中,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虚拟图像的中心和用户的视角中心重合,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能够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
波导组件;
光发射单元,所述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波导组件并经由所述波导组件传导后出射形成出射光信号,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
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其包括:
壳体;以及
图像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如上述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发射单元发出的光信号经过波导组件传导后形成出射光信号,出射光信号和真实场景形成的光信号一同入射到用户眼睛中,形成增强显示图像,其中,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错开,即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错开。由于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图像的亮度很难完美匹配,当虚拟图像的亮度小于或大于真实场景的亮度时,虚拟图像的中心避开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避开敏感度最高的用户视角中心,降低亮度不一样带来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向和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棱镜的三维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棱镜的侧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的棱镜的三维示意图。
图18为图14所示的棱镜的侧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棱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棱镜替换图14所示显示装置中棱镜的显示效果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
图23为图21所示的棱镜的三维示意图。
图24为图21所示的棱镜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中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所示遮光件的侧视图。
图32为图30所示遮光件的俯视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遮光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遮光件为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所示的遮光件的效果示意图。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遮光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7所示的遮光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眼视场的示意图。
图4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虹纹与人眼视角的对应图。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与人眼的方向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与人眼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向和角度示意图。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信号传播途径,以用户水平注视前方为例进行说明,用户视角范围内的中心为用户视角中心O,用户视角中心O位于用户能看到的图像的中心。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视线水平面平行于标准水平方向,位于用户垂直视角范围中间位置的标准水平面为视线水平面,视线水平面到用户视角范围内顶端和底端的视角角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视线垂直面平行于标准垂直方向,且垂直于标准水平方向,位于用户水平视角范围中间位置的标准垂直面为用户视线垂直面,视线垂直面到用户视角范围内左端和右端的视角角度相等。例如,用户垂直视角范围有150度,位于用户垂直视角中间位置即位于用户垂直视角75度的标准水平面为视线水平面,用户水平视角范围有160度,位于用户水平视角中间位置即位于用户水平视角80度的标准垂直面为视线垂直面。视线水平面与视线垂直面交接位置为人眼中心视角方向即用户视角中心O。俯仰角为相对用户视角中心O在标准垂直方向与用户视角中心O所处平面内的夹角,俯仰方向为俯仰角对应方向。方位角为相对用户视角中心O在标准水平方向与用户视角中心O所处平面内的夹角,方位方向为方位角对应方向。
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和需求的逐渐提高,增强现实的可穿戴设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而来的是众多光学解决方案的出现。其中,衍射波导方案具有适配性好、外观轻薄、真实视野影响小等优势。衍射波导方案主要包括波导板和投影光机。具体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图像显示装置,具体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200主要包括投影光机220、波导板240、耦入光栅260和耦出光栅280,波导板240和投影光机220的角度及位置匹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为对应单目的图像显示装置200的俯视示意图,另外一目的图像显示装置结构与之轴对称(图中未示出)。投影光机220与波导板240呈正交状态分布,即投影光机220出射的光信号(图中实线对应的光线)沿其出射界面法线传播,并以正交入射的方向进入波导板240,同样以正交的方向入射耦入光栅260表面并发生衍射。可以理解为,以波导板240为基准,投影光机220方位角度为0度。设定人眼视角为标准水平方向,波导板240放置方向与人眼300视线方向正交,耦入光栅260、耦出光栅280均与波导板240平行,经波导板240和耦出光栅280耦出的光信号方向与波导板240法线方向一致,即与人眼视角方向一致。请结合图3,图3为图2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方向结构示意图。设置人眼视角是标准水平面,经耦入光栅260、耦出光栅280及波导板240耦出的光信号方向也为标准水平方向,对应的投影光机220与波导板240呈正交状态分布。可以理解为,以波导板240为基准,投影光机220俯仰角度为0度。
根据上述设置,若不考虑人眼自有的内外侧视场大小不一致性,而仅以直视前方的视角为基准,可以看到真实场景与图像显示装置200产生的虚拟图像相对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黑色实线框图表示人眼直视前方时以人眼正前方为中心的一定大小的视场,黑色虚线的交点即为人眼正视前方的中心视场位置即用户视角中心O。虚线树状图案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0产生的虚拟图像。人眼直接观看到的景象是虚拟图像中心与真实场景视角中心重合的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体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200包括光发射单元210和波导组件230。光发射单元210用于发出光信号。光发射单元210可以是微型投影系统,微型投影系统可以是基于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液晶附硅(Liquid Crystal onSilicon,LCOS)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Micro-OLED等显示方案的微型投影光路。微型投影系统输出的图像可以位于无穷远处,即微型投影系统输出的单一视场光线为平行光线。微型投影系统出瞳位置在其硬件结构外部,上述微型投影系统直接耦入波导组件230。可以理解的,光发射单元210还可以为其他设备,在此不对光发射单元210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投影光机为光发射单元210的示例性设备。
光发射单元210用于发出光信号,光信号传输至波导组件230并经由波导组件230传导后出射形成出射光信号,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
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通过波导组件230传导后进入用户的眼睛300中形成虚拟图像,实景场景对应的光线信号进入用户的眼睛300中形成真实图像,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叠加形成增强现实图像。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从而可以将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错开。由于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图像的亮度很难完美匹配,当虚拟图像的亮度小于或大于真实场景的亮度时,虚拟图像的中心避开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避开敏感度最高的用户视角中心O,降低亮度不一样带来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其中,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以与波导组件230的入射面242成入射角入射至波导组件230,以使光信号经由波导组件230传导后形成以与波导组件230的出射面244成出射角出射的出射光信号,并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在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其中,用户视角中心O位于视线水平面和视线垂直面的交界位置。用户视角中心O可以为视线水平面和视线垂直面的交界线,也可以为视线水平面和视线垂直面的一个交界点。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光发射单元210或波导组件230,以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错开。
波导组件朝向光发射单元一侧具有法线,即波导组件的入射面具有法线,光信号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夹角,出射光信号与法线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等。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装置,下面以光信号中的中心光信号为例进行说明。请继续参阅图5,中心光信号L102通过波导组件230传导后形成出射光信号L104,其中,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夹角α1,出射光信号L104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相等,并且,中心光信号L102和出射光信号L104相对法线F对称。出射光信号L104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从而可以将出射光信号L104形成的虚拟图像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错开,具体如图6所示,避免了虚拟图像与用户视角中心相互影响带来的危险。如虚拟图像会影响用户观察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的真实图像,造成用户无法及时注意真实图像。另外,由于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图像的亮度很难完美匹配,当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图像融合时,虚拟图像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错开,可以改善亮度不一样带来的匹配问题。示例性地,当虚拟图像的亮度小于或大于真实场景的亮度时,虚拟图像的中心避开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避开敏感度最高的用户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降低亮度不一样带来的视觉差异,提高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当虚拟图像的亮度远大于真实场景的亮度时,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用户视角中心错开,避免虚拟图像过高导致真实场景最重要的中心区域无法看清。
需要说明的,因为图5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所以图中中心光信号L102可以相当于为中心光信号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的示图,出射光信号L104可以相当于出射光信号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的的示图。
可选的,请参阅图7,图7为图5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可以与视线水平面H具有第三夹角β1,即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不是垂直于视线水平面。光信号与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四夹角β2,出射光信号与视线水平面具有第五夹角,第四夹角β2与第三夹角β1相等,第五夹角等于第四夹角β2和第三夹角β1之和。出射光信号与法线F的夹角为β3,其中,β3=β2=β1=β。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同样以光信号中的中心光信号L10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波导组件230可以根据需要倾斜设置,即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不垂直于视线水平面H,从而使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具有第三夹角β1。为保证中心光信号L102经波导组件230传导出射后的出射光信号L104能够平行于视线水平面H,即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光信号L102在俯仰方向上以与法线F呈第四夹角β2入射进入波导板组件,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四夹角β2,由于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H的夹角为β角度,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光信号L102俯仰方向上与视线水平面的第五夹角为2β角度,使得出射光信号L104与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β3,以及出射光信号L104与视线水平面H夹角为0度,即平行于视线水平面。
需要说明的,因为图7为图像显示装置200的侧视图,所以图中中心光信号L102可以相当于中心光信号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示图,出射光信号L104可以相当于出射光信号L104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示图。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法线F也可以与视线水平面平行。使得出射光信号L104与视线水平面H夹角为β度,即出现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错开。
本实施例中的波导组件230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可以相对光发射单元210倾斜设置,即与视线水平面或标准水平面不垂直设置。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可以相对光发射单元210垂直设置,即与视线水平面或标准水平面垂直。
可以理解的,光发射单元210可以固定设置,以使其发射的中心光信号L102以特定入射角入射波导组件230。其中,波导组件23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具有第三夹角β1,则光发射单元210发射的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夹角α1,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呈第四夹角β2,以使光发射单元210出现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偏移,在视线垂直面不偏移。若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平行,则光发射单元210发射的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夹角α1,中心光信号L102与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呈第四夹角β2,以使光发射单元210出现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不仅在视线水平面偏移,也在视线垂直面偏移。
其中,光发射单元210可以相对波导组件230可以倾斜设置。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的光路与波导组件230之间位置关系不再局限于相互正交的位置关系,对人体工学设计及ID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舒适度及外观表现。例如,在视线垂直面上,可以保持虚拟图像位置不变的同时,改变波导组件230的角度。波导组件230的俯仰角可以不为0度放置,而可以实现具有俯仰角为β放置。因为波导组件230可以倾斜放置,从而使容纳波导组件230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外观和壳体设计更灵活,有助于提高外观表现。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外观和壳体可以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舒适度。
可选的,光发射单元还可以移动设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像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10,光发射单元210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410,第一传动机构410能够驱动光发射单元210移动,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带动光发射单元210移动,以调节光发射单元210发射的中心光信号的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入射角,从而实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
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可以垂直于视线水平面,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以改变光信号的入射角,以及对应的出射光信号的出射角,从而使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或在视线垂直的正投影错开,或者,可以使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和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均错开。
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也可以不垂直于视线水平面,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以改变光信号的入射角,以及对应的出射光信号的出射角,从而使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或在视线垂直的正投影错开,或者,可以使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和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均错开。
其中,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为微型电机、电磁驱动器以及滑块、滑台或微型轨道车等。投影机固定在第一传动机构410上。从而,当第一传动机构410移动时,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用于提供光发射单元210移动所需的外力,使得光发射单元210能够移动,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入射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1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第一夹角α1可以小于16度或小于12度或小于8度。可以理解的,第一夹角α1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ID)选择,也可以根据虚拟图像相对人眼的偏移角度的舒适性考虑进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夹角α1的角度范围只是示例性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第一夹角α1的范围,例如,第一夹角α1的范围可以为0度~8度,0度~16度,2度~8度,3度~16度等。
本实施例中第四夹角β2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第四夹角β2可以小于16度或小于12度或小于8度。可以理解的,第四夹角β2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ID)选择,也可以根据虚拟图像相对人眼的偏移角度的舒适性考虑进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四夹角β2的角度范围只是示例性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第四夹角β2的范围,例如,第四夹角β2的范围可以为0度~8度,0度~16度,2度~8度,或3度~16度等。
可以理解的,第一夹角α1和第四夹角β2的角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夹角α1和第四夹角β2可以单独选择,相互不影响。第一夹角α1和第四夹角β2也可以联动选择,即第一夹角α1和第四夹角β2的和在一定范围内,如0度~8度,0度~16度,2度~12度,或3度~16度等。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装置200适用于双目,即图像显示装置200对应双目设置对称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像显示装置200将虚拟图像的显示位置进行偏移,双目显示图像不再具有双目融合显示关系,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装置200更加适用于单目。
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棱镜,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棱镜324设置于波导组件230和光发射单元210之间,光发射单元210的出光面与棱镜324正对设置,棱镜324用于改变光信号的传输路径,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
其中,棱镜324可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以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位于视线水平面且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
下面同样以光信号中的中心光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光信号L102入射进入棱镜324,并在棱镜324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后出射,棱镜324可以改变中心光信号L102的传输角度,以使经过棱镜324后的中心光信号L102以与波导组件230成入射角入射波导组件230,并经波导组件230传导后与波导组件230的出射面呈出射角出射,以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位于视线水平面且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
棱镜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1至13,图11为图10所示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棱镜的三维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示棱镜的侧视图。棱镜324可以包括第一入射面S1、第一反射面S2、第二反射面S3和第一出射面S4,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入射面S1、第一反射面S2、第二反射面S3和第一出射面S4传导,第一入射面S1和第一反射面S2具有第六夹角θ1,第一反射面S2的延长线与第二反射面S3具有第七夹角θ2,第一出射面S4与波导组件230朝向棱镜324的一侧具有第八夹角θ3,第八夹角θ3与第一夹角α1的角度相等,第六夹角θ1和第七夹角θ2的差值等于第八夹角θ3的一半。
结合附图,以光信号中的中心光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图中顶部虚线为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的表面即波导组件230的入射面,虚线L106为中心光信号L102出射的光线路径。根据光线传播顺序,设定棱镜324分别包括第一入射面S1、第一反射面S2、第二反射面S3、第一出射面S4,其中第一入射面S1与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的表面平行。第一入射面S1与第一反射面S2之间的第六夹角为θ1,棱镜324第一入射面S1延长线与第二反射面S3之间的第七夹角为θ2。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的表面与棱镜324的第一出射面S4之间的第八夹角为θ3。根据出射光的中心光信号以与法线呈α角度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的需求,第八夹角θ3角度与第一夹角α1一致,同时θ1、θ2、α1之间具有满足关系2(θ12)=θ3=α1。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平行,通过棱镜324可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的传输角度,以使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光信号与法线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
光发射单元220发送的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40入射面的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可以平行,然后通过棱镜改变光信号的传输路径,使入射波导组件240的光信号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成预设角度如α1入射。
棱镜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4至18,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16为图1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图17为图14所示的棱镜的三维示意图,图18为图14所示的棱镜的侧视图。其中,棱镜324可以包括第二入射面S6和第二出射面S7,第二入射面S6与波导组件230朝向棱镜324的一侧平行,第二入射面S6和第二出射面S7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十夹角u,第二入射面S6和第二出射面S7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十一夹角v,棱镜324具有第二折射率n2,第十夹角u和第一夹角α满足公式:
n2·sinu=sin(α+u);
第十一夹角v和第四夹角β2满足公式:
n2·sinv=sin(β2+v);
其中,n2为第二折射率,u为第十夹角,α为第一夹角,v为第十一夹角,β2为第四夹角。
同样以光信号中的中心视场光线为例进行说明。
在方位角方向上,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视场光线,入射第二棱镜324,并在第二棱镜324内发生折射,以使透过棱镜324的中心视场光线以与法线F成α角度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并沿与法线F成α角度出射波导组件230,入射波导组件230的中心视场光信和出射光信号相对法线F对称,二者相对法线呈轴对称分布;之后出射光信号进入人眼300显示虚拟图像。
在俯仰方向上,波导组件230朝向棱镜324一侧的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H夹角为β1,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视场光线为平行于视线水平面,经过第二棱镜324调制后的中心视场光线俯仰方向上以与法线F成β2角度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其中,β2=β1=β,由于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H夹角为β1,则经过第二棱镜324出射的中心视场光线俯仰方向上与视线水平面夹角为2β。第二棱镜324的入射面光轴与光发射单元210的中心视场光线方向一致,且二者与法线方向夹角为β。出射光信号与视线水平面夹角为0度,与法线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β。
具体的,虚线L108为经波导组件230出射的光线路径。根据光线传播顺序,设定第二棱镜324折射率为n2,第二棱镜324的表面分别为第二入射面S6,第二出射面S7,其中第二入射面S6与波导组件230朝向棱镜324的表面平行。第二棱镜324第二入射面S6与第二出射面S7之间俯视方向的夹角为u,即第二入射面S6与第二出射面S7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u。侧视方向夹角为v,即第二入射面S6与第二出射面S7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v。根据出射光以方位角α及俯仰角β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的需求,u角度与方位角α、v角度与俯仰角β及第二棱镜324折射率n2之间具有关系如下:n2·sinu=sin(α+u);n2·sinv=sin(β+v)。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棱镜324还可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以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位于视线垂直面且偏离用户视角中心O。
具体的,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棱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4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棱镜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8,棱镜324包括第二入射面S6、第二出射面S7,第二入射面S6与波导板组件朝向棱镜324的表面平行,第二入射面S6和第二出射面S7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十一夹角v,棱镜324具有第二折射率n2,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四夹角β2,第十一夹角v和第四夹角β2满足公式:
n2·sinv=sin(β2+v),
其中,n2为第二折射率,v为第十一夹角,β2为第四夹角。
在俯仰方向上,若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H夹角平行,则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方向经过第二棱镜324调制后,以与法线F呈β2角度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由于法线F与视线水平方向平行,则经过第二棱镜324出射的中心视场光线俯仰方向上与视线水平方向夹角为β。出射光信号与视线水平方向夹角为β度,其中,β2=β1=β。
在方位角方向上,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视场光线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平行,出射光信号与与法线F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平行。
波导组件230朝向棱镜324的表面垂直于视线水平面,因为入射角与法线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β,出射光信号与法线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也为β,且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光信号和出射光信号相对法线F对称,因此,出射光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偏离,如图20所示。
棱镜324还可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以使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错开,且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错开。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1至24,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棱镜的俯视示意图,图23为图21所示的棱镜的三维示意图,图24为图21所示的棱镜的侧视图。棱镜324包括第一入射面S1、第一反射面S2、第二反射面S3、第一出射面S4和底面S5,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入射面S1、第一反射面S2、第二反射面S3和第一出射面S4传导,第一入射面S1和第一反射面S2具有第六夹角θ1,第一入射面S1延长线与第二反射面S3之间具有第七夹角为θ2,第一出射面S4与波导组件230具有第八夹角θ3,第六夹角θ1和第七夹角θ2的差值等于第八夹角θ3的一半,第一出射面S4与底面S5具有第九夹角θ4,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F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第四夹角β2,第九夹角θ4和第四夹角β满足关系n1·sinθ4=sin(β2+θ4),其中,n1为棱镜324的折射率,θ4为第九夹角,β2为第四夹角。
光信号经第一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一出射面的传导的过程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棱镜,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射面S4与底面S5具有第九夹角θ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射面S4与底面S5具有第九夹角θ4,第九夹角θ4和第四夹角β2满足关系n1·sinθ4=sin(β2+θ4),其中,n1为第一棱镜324的折射率,θ4为第九夹角,β2为第四夹角。
可以使第一出射面S4与底面S5具有第九夹角θ4,使其非正交,定义其第一出射面S4相对底面S5角度为θ4,则θ4与偏转角β2及第一棱镜324折射率n1存在以下关系n1·sinθ4=sin(β2+θ4),可以减小第一棱镜324垂直方向的匹配尺寸。
法线F与视线水平面平行,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中心光信号L102经过第一棱镜324调制后,在俯仰方向上以与法线F呈β角度入射进入波导组件230,出射光信号与视线水平面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的夹角为β,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错开,而且,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还在在视线水平面面的正投影错开,如图25所示。
棱镜324可以固定设置图像显示装置200内,棱镜324的结构可以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棱镜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棱镜也可以可移动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内。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6,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二传动机构420,棱镜324设置于第二传动机构420,第二传动机构420能够驱动棱镜324移动,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以改变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
其中,棱镜324固定在第二传动机构420上。从而,当第二传动机构420移动时,第二传动机构420可以用于提供棱镜324移动所需的外力,使得棱镜324能够移动,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入射角。示例性地,第二传动机构420也可以包括微型电机和转台,棱镜324固定在转台上,微型电机可以驱动转台和棱镜324转动。第二传动机构42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包括电磁驱动器、导轨、滑块、滑台或微型轨道车等。
波导组件230可以固定设置于显示装置内,波导组件230的结构可以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波导组件230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波导组件也可以可移动的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内。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三传动机构430,波导组件230设置于第三传动机构430,第三传动机构430能够驱动波导组件230移动,以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和出射角的角度。
波导组件230固定在第三传动机构430上。从而,当第三传动机构430移动时,第三传动机构430可以用于提供波导组件230移动所需的外力,使得波导组件230能够移动,以改变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入射波导组件230的入射角或出射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30的出射面的出射角。示例性地,第三传动机构430也可以包括微型电机和转台,波导组件230固定在转台上,微型电机可以驱动转台和波导组件230转动。第三传动机构43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包括电磁驱动器、导轨、滑块、滑台或微型轨道车等。
示例性地,第三传动机构430可以驱动波导组件230,改变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与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的角度。例如,第三传动机构430驱动波导组件230移动,以使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与视线水平面平行或成β度,即使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垂直于视线水平面或不垂直于视线水平面。又例如,第三传动机构430驱动波导组件230移动,以使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的法线与视线垂直面平行或成α度,即使波导组件230朝向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垂直于视线垂直面或不垂直于视线垂直面。从而使出射光信号形成的虚拟图像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O在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的投影错开。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波导组件230可以包括波导板240、耦入光栅260和耦出光栅280。耦入光栅设置在波导板背离光发射单元210一侧。耦出光栅设置在波导板背离光发射单元210一侧。光发射单元210发射的光信号入射至波导组件230后,依次在耦入光栅处发生衍射、在波导板内发生全反射、以及在耦出光栅处发生衍射后出射,并形成出射光信号。
波导板朝向光发射单元210设置,耦入光栅22设置在波导板背离光发射单元210的一侧,耦入光栅22与光发射单元210的位置相对。耦出光栅23也设置在波导板背离光发射单元210的一侧,耦出光栅23与人眼200的位置相对。
光发射单元210发出的光信号入射至波导板,随后光信号透过波导板传输至耦入光栅,并在耦入光栅处发生衍射,使衍射后的光信号满足波导板的全反射条件,随后光信号在波导板内发生全反射,并传导至耦出光栅23,随后光信号同样在耦出光栅23处发生衍射,经耦出光栅23衍射后的光信号透过波导板,并以设定的出射角出射,出射后的光信号被人眼200接收到。从而,人眼即可观察到光信号对应的虚拟图像。
请参阅图28,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四传动机构440,耦出光栅设置于第四传动机构440,第四传动机构440能够驱动耦出光栅移动,以改变出射角的角度。第四传动机构440可以驱动耦出光栅移动,以改变出射光信号与波导组件230出射面的出射角的角度。例如,第四传动机构440可以改变耦出光栅与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之间的角度。第四传动机构440可以使耦出光栅与视线水平面垂直,也可以与视线水平面之间不垂直,第四传动机构440可以使耦出光栅与视线垂直面垂直,也可以与视线垂直面之间不垂直。
第四传动机构440可以包括导轨和微型驱动电机,耦出光栅设置于导轨上,微型驱动电机可以驱动耦出光栅沿导轨移动,以改变出射光信号的出射角。第四传动机构440也可以为其他机构,如磁性驱动器和导轨等,本实施例对第四传动机构44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根据需要从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和第四传动机构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例如,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移动光发射单元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移动棱镜的第二传动机构。又例如,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移动波导组件的第三传动机构和移动光发射单元的第一传动机构。又例如,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移动棱镜的第二传动机构和移动耦出光栅的第四传动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或智能头盔等增强现实显示设备中的一种。为了更好的理解可穿戴设备,下面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眼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请参阅图29,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10包括壳体120和图像显示装置200,图像显示装置200设置于壳体120内,图像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遮光件。具体请参阅图30,图30为图29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中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遮光件290设置于波导组件230一侧,遮光件290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230。波导组件230具有波导视场角,预设视场角小于或等于波导视场角。遮光件290设置在波导组件230一侧,并能够遮挡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230,将入射到波导组件230会产生不规律的光衍射和色散现象的外部光线遮挡,使其无法进入波导组件230,改善彩虹纹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其中,波导组件230包括波导板240、耦入光栅260和耦出光栅280,光发射单元220用于发出光信号进入耦入光栅260并经过耦出光栅280出射,进入耦入光栅260的光信号与光信号的中轴线的最大夹角为发射夹角θ,预设视场角为发射夹角θ的2倍。光信号经过耦入光栅260衍射后进入波导板240,并在波导板240全反射,直到在耦出光栅280衍射并出射到用户的眼睛300,发射夹角θ可以理解为能够在波导板240能全发射最大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一夹角的入射光无法在波导板240内全反射,小于或等于第一夹角的入射光能够在波导板240内全反射。
其中,遮光件290可以设置于波导组件230朝向外部光线一侧。具体的,遮光件290可以设置于耦出光栅280背离光波导板240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波导板240朝向外部光线一侧。
请结合图31和图32,图31为图30所示遮光件的侧视图,图32为图30所示遮光件的俯视图。遮光件290可以包括多个遮光部292和多个透光部294,多个遮光部292和多个透光部294交错设置。遮光部292可以吸收或阻挡光线,遮光部292可以由吸光材料制成。透光部294可以让光线顺利通过,透光部294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示例性地,遮光部292可以为黑色油墨柱,透光部294可以为透明树脂。黑色油墨为黑色柱状的周期性结构,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到黑色油墨会被吸收。透明树脂为透光材质,不同光线照射到透明树脂可以低损透射传播。因此,相邻两个遮光部292可以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透光部294可以用于入射角小于或等于视场角的外部光线通过。预设视场角内的外部光线可以正常透射,预设视场角外的外部光线无法透射,会被黑色油墨遮挡吸收。
其中,遮光件290还可以包括两个基板298,遮光部292和透光部294设置在两个基板298之间。
其中,透光部294和遮光部292满足关系tanα=w/h,预设视场角满足关系FOV=arctanα,其中,w为相邻两个遮光部292之间的透光部294的宽度,h为遮光部292的高度,FOV为预设视场角。
通过调整透光部294的宽度和遮光部292的高度,调整遮光件290的FOV,使遮光件290的FOV小于或接近衍射光波导的FOV,使大于衍射光波导的FOV的光线被遮光部292挡住吸收,不会照射到光波导从而不会产生色散现象即彩虹纹效果。
遮光件290的多个遮光部292间隔设置,且多个遮光部292沿第一方向排布,如横向设置或纵向设置,即遮光部292和透光部294沿一个方向周期性交错排列。
可以理解的,能够遮挡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230的遮光件29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示例性地,多个遮光部可以间隔设置,且每一遮光部均为环状,多个遮光部为同心环。另一示例中,如图33所示,多个遮光部292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遮光部2926和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遮光部2928,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无论外部光线是沿哪个方向入射遮光件290,遮光件290都可以阻挡或吸收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
其中,第一遮光部2926和第二遮光部2928可以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包括光源探测器,光源探测器能够探测光线角度。当光源探测器探测到外部光线沿第一方向进入遮光件290时,控制第一遮光部2926为透光状态,控制对应第二遮光部2928为着色状态;当光源探测器探测到外部光线沿第二方向进入遮光件290时,控制第一遮光部2926为着色状态,控制第二遮光部2928为透光状态。当外部光线沿第一方向入射时,控制与外部光线平行的第一遮光部2926为透光状态,控制与外部光线垂直的第二遮光部2928为着色状态并起到遮光作用。当外部光线沿第二方向入射时,控制与外部光线平行的第二遮光部2928为透光状态,控制与外部光线垂直的第一遮光部2926为着色状态并起到遮光作用。
请参阅图34,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可穿戴设备10还包括光线传感器172,光线传感器172用于检测外部光线的光强度,遮光部包括电致变色部2922。当光线传感器172检测到的光强度大于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电致变色部2922为着色状态,以遮挡入射角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当光线传感器172检测到的光强度不大于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电致变色部2922为透光状态,以使外部光线通过遮光部。
通过光线传感器172与电致变色部2922配合,当外部环境光的光强度较大时,控制遮光部的电致变色部2922为着色状态如黑色,从而遮挡入射角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改善彩虹纹问题,当外部环境光的光强度较小时,控制遮光部的电致变色部2922为透光状态如透明,基本不会阻挡外部光线,给用户提供了最大的视场角和最大亮度的环境图像。
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部可以包括多层电致变色层,每一层电致变色层都单独控制,通过控制不同层电致变色层处于着色状态或透光状态,可以控制遮光部的高度,可以理解的,着色状态下的电致变色层可以阻挡吸收外部光线,透光状态下的电致变色层无法阻挡吸收外部光线,即遮光部的高度由着色状态下的电致变色层决定,通过控制不同层电致变色层为着色状态可以改变遮光件的视场角。例如,电致变色部包括五层电致变色层,可以通过按键控制不同层电致变色层为着色状态,如五层遮挡50度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三层遮挡45度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一层遮挡40度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还可以通过识别外部光线角度自动控制不同层电致变色层为着色状态,从而遮挡大于40度或45度或50度等的外部光线进入波导组件。其中,光源探测器能够识别大于预设强度的外部光线的角度,从而控制不同层电致变色层为着色状态。
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如反射率、透光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在外观上表现为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可以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器件可以称为电致变色单元。
电致变色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电致变色材料、第二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材料在着色状态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发生颜色变化,如变成黑色或深灰色或其他能够阻挡或吸收外部光线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理解电致变色部,下面电致变色部进行详细说明。
电致变色部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导电层(即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以及位于两个导电层之间的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
其中,导电层可以是透明导电层,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较好的光学透过性。透明导电层可以是氧化铟锡(ITO)、氧化锡(SnO2)和氧化锡锑(ATO)等中的至少一项。
变色层即电致变色材料是电致变色部的核心层,也是变色反应的发生层。变色层按照类型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是三氧化钨(WO3)或者氧化镍(NiO)。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
电解质层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的液态电解质材料,或者也可以是固态电解质材料。
离子存储层在电致变色部中起到存储电荷的作用,即在变色层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存储相应的反离子,从而保证整个电致变色部的电荷平衡。
当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时,电致变色部的变色层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发生颜色变化。例如,当施加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由0V变为1.2V时,该电致变色部可以由白色变为黑色。当施加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压由1.2V变为-0.2V时,该电致变色部可以由黑色变为白色。
可以理解的,电致变色部可以具有如下特性:当施加一定电压使电致变色部变为某一颜色后,即便去掉电压该电致变色部仍然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该颜色。例如,当施加1.2V的电压时,该电致变色部变为黑色,之后去掉电压,该电致变色部仍然能够保持黑色超过24小时。
可以理解的,遮光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示例性地,如图35和图36所示,遮光件290包括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296,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296用于遮挡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296为通过不同折射率的叠层材料,制作出不同角度光线透过率不一样的滤波器,保证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透过率极低,起到遮挡或阻碍大于预设视场角外部光线的作用。例如,将光线与水平视角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的外部光线的透光率降到10%以下。
另一示例中,如图37和图38所示,遮光件290还包括液晶层2924,液晶层2924用于遮挡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液晶层2924在不同电压的控制下排列方式不一样,从而控制光透过的角度。初始状态的液晶层2924状态,对外部光线没有角度选择透射。给液晶层2924施加电压控制时,即当液晶层2924处于电控制状态时,对外部光线有一定的FOV角度选择透射。不同电压控制液晶层2924中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从而实现对外部光线的角度选择,在通电时导通,使液晶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则变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
可以理解的,如图39所示,人眼的眼镜最大转动角度为向上和向下30度,颜色辨别界线为向上50度向下40度,而外部环境下,太阳作为主要的强光源,产生彩虹纹主要集中在45度至90度的范围,如图40所示。其中,产生彩虹纹主要集中在图中阴影区。因此,可以设置预设视场角小于或等于45度,从而可以解决彩虹纹问题。预设视场角可以理解为太阳与用户水平视角的夹角,将与用户水平视角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的外部光线的阻挡或吸收,使其无法进入波导组件,从而防止产生彩虹纹问题。示例性地,如图41和图42所示,太阳光与用户水平视角的夹角为a1即小于预设视场角时,可以入射到用户的眼睛,太阳光与用户水平视角的夹角为a2即大于预设视场角时,无法入射波导组件形成彩虹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眼镜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可视化智能辅助设备,如智能眼镜可以展示时间、天气、运动步数等信息给用户,具体的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的镜片显示并展示给用户。智能眼镜还可以提供到站提醒、定时闹钟、语音电话、待办事项提醒等功能,用户可以不握持移动终端而是通过智能眼镜获取即时消息、接听语音电话等,移动终端可以一直放置在口袋或包包里,不需要拿出来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智能眼镜获取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如移动终端的主界面、通知栏、应用程序界面等。
智能眼镜上可以集成语音模块,语音模块可以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控制功能,如根据语音控制智能眼镜的显示,获取语音并实施翻译功能(方便用户与外国人交流),还可以播放音频(如音乐、广播等)。
智能眼镜上还可以集成定位模块,智能眼镜可以根据定位模块实现导航功能,并将导航信息如地图或道路指引等显示在镜片上,还可以和实景图像叠加,实现增加现实显示功能。用户不需要在低头看移动终端,可以根据镜片显示的导航信息行进。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拨快播放导航语音,辅助导航。
智能眼镜上还可以集成触控模块,可以通过触控模块控制智能眼镜的功能模块。如接听语音电话、关闭闹钟、调节音量等。
智能眼镜的镜片可以为太阳镜镜片,智能眼镜不仅具有较强的智能功能,还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实用性。可以理解的,当镜片可以实现显示功能时,镜片可以为特质的镜片,如叠加超薄高透光柔性显示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导组件;
光发射单元,所述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波导组件并经由所述波导组件传导后出射形成出射光信号,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偏离用户视角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单元发出的所述光信号以与所述波导组件的入射面成入射角入射至所述波导组件,以使所述光信号经由所述波导组件传导后形成以与所述波导组件的出射面成出射角出射的出射光信号,并使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在视线水平面和/或视线垂直面偏离用户视角中心,其中,所述用户视角中心位于所述视线水平面和所述视线垂直面的交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与所述波导组件朝向光发射单元一侧的法线在所述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夹角,所述出射光信号与所述法线在所述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线与所述视线水平面具有第三夹角,所述光信号与所述法线在所述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四夹角,所述出射光信号与所述视线水平面具有第五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与所述第三夹角相等,所述第五夹角等于所述第四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光发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光发射单元移动,以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棱镜,所述棱镜设置于所述波导组件和光发射单元之间,所述光发射单元的出光面与所述棱镜正对设置,所述棱镜用于改变光信号的传输路径,以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以使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位于视线水平面且偏离用户视角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一出射面,所述光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一出射面传导,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具有第六夹角,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具有第七夹角,所述第一出射面与所述波导组件具有第八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和所述第七夹角的差值等于所述第八夹角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以使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位于视线垂直面且偏离用户视角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包括第二入射面、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波导板组件朝向所述棱镜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二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十一夹角,所述棱镜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光信号与所述波导组件朝向光发射单元一侧的法线在所述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十一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满足公式n2·sinv=sin(β2+v),其中,n2为第二折射率,v为第十一夹角,β2为第四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以使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在视线垂直面的正投影错开,且所述出射光信号的中心与用户视角中心在视线水平面的正投影错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一出射面和底面,所述光信号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一出射面传导,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具有第六夹角,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具有第七夹角,所述第一出射面与所述波导组件具有第八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和所述第七夹角的差值等于所述第八夹角的一半,所述第一出射面与所述底面具有第九夹角,所述光信号与所述波导组件朝向光发射单元一侧的法线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九夹角和第四夹角满足关系n1·sinθ4=sin(β2+θ4),其中,n1为棱镜的折射率,所述θ4为第九夹角,所述β2为第四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所述棱镜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棱镜移动,以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三传动机构,所述波导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波导组件移动,以改变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和所述出射角的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组件包括:
波导板;
耦入光栅,设置在所述波导板背离所述光发射单元一侧;以及
耦出光栅,设置在所述波导板背离所述光发射单元一侧;其中
所述光信号入射至所述波导组件后,依次在所述耦入光栅处发生衍射、在所述波导板内发生全反射、以及在所述耦出光栅处发生衍射后出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传动机构,所述耦出光栅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四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耦出光栅移动,以改变所述出射角的角度。
17.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图像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遮光件,设置于所述波导组件一侧,所述遮光件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进入所述波导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多个遮光部和多个透光部,多个所述遮光部和多个所述透光部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遮光部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所述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所述透光部用于入射角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通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光线的光强度,所述遮光部包括电致变色部;
当所述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大于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所述电致变色部为着色状态,以遮挡入射角大于所述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
当所述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度不大于预设光强阈值时,控制所述电致变色部为透光状态,以使所述外部光线通过所述遮光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所述法布里珀罗空间滤波器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所述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用于遮挡入射角大于所述预设视场角的外部光线。
CN202011241353.2A 2020-11-09 2020-11-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2180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1353.2A CN112180606A (zh) 2020-11-09 2020-11-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EP21888293.4A EP4242726A4 (en) 2020-11-09 2021-09-09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PPARATUS
PCT/CN2021/117417 WO2022095594A1 (zh) 2020-11-09 2021-09-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S18/195,091 US20230273442A1 (en) 2020-11-09 2023-05-09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1353.2A CN112180606A (zh) 2020-11-09 2020-11-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0606A true CN112180606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1353.2A Pending CN112180606A (zh) 2020-11-09 2020-11-09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060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5912A (zh) * 2021-07-13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95594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151920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的显示设备
CN115128801A (zh) * 2022-06-30 2022-09-30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2206638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WO2023282972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Realwear, Inc. Opaqu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WO2023112835A1 (ja) * 2021-12-17 2023-06-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11852822B2 (en) 2021-07-09 2023-12-26 Realwear, Inc. Convertibl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WO2024051777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光机和近眼显示设备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594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151920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的显示设备
CN114815233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的显示设备
WO2022206638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WO2023282972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Realwear, Inc. Opaqu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US11852822B2 (en) 2021-07-09 2023-12-26 Realwear, Inc. Convertibl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US11940627B2 (en) 2021-07-09 2024-03-26 Realwear, Inc. Opaqu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CN113375912A (zh) * 2021-07-13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112835A1 (ja) * 2021-12-17 2023-06-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15128801A (zh) * 2022-06-30 2022-09-30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4051777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光机和近眼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0606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S2020034990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itial setting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US1066373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2255799B (zh) 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165645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glasses type frame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099322B2 (ja) 表示装置
CN214041882U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S2012032010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190019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7268674B2 (ja)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334348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同素子を備えているディスプレイ、リフレク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
KR20190137101A (ko) 광학 장치,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KR20150092424A (ko) 표시 장치
US20230273442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pparatus
CN112189336A (zh) 显示装置
CN101925386B (zh) 液晶显示单元和游戏装置
CN213338223U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2180608A (zh) 智能眼镜
WO2020149053A1 (ja)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9335572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2025798B1 (en) Multipurpose in-vehicle display systems with ambient light sources for integrated HUDs, instrument clusters, and interactive displays
JP686264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初期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