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801A -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8801A
CN115128801A CN202210764265.3A CN202210764265A CN115128801A CN 115128801 A CN115128801 A CN 115128801A CN 202210764265 A CN202210764265 A CN 202210764265A CN 115128801 A CN115128801 A CN 11512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aveguide
modulation region
test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42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里
李宬汉
崔化若
赵鑫
郑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urne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urne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urne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ourne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42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8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8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光学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调制区和第二调制区施加不同的恒定电压信号,使得所述电控光栅在第一调制区和第二调制区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的光线的衍射效率能够得以差异化设置,以解决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存在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的问题,得到亮度均匀的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光波导的一维或二维出瞳扩展光学显示,就是通过全息曝光(HOE)或母版压印(DOE)的技术方案将衍射光栅条纹记录在特定材料上,以形成包含耦入耦出(二维还包含转折)等区域的衍射光学元件HOE或DOE,配合图像生产模组(光机)组成整体的显示模组。
然而,这种技术存在着物理上的限制,从而导致了如下问题。
由于出瞳亮度追求的是尽可能的平均,而耦出区域的衍射效率一般是均匀相同的,这就会导致耦入的光效在前面的出瞳耦出的亮度较多,而在后面出瞳位置耦出的亮度较少,导致了不同出瞳亮度,比如:耦入光效100%,出瞳效率为20%,则第一出瞳耦出100%*20%=20%,第二出瞳耦出(100%-20%)*20%=16%,第三出瞳耦出(100%-20%-16%)*20%=12.8%……以此类推,形成亮度渐弱的问题。而大幅面的HUD,由于投影光机一般都是中心亮度远大于边缘亮度,导致照射在HUD上的亮度也是不同的,进而影响到衍射像的亮度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可以解决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包括:
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
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一调制区;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二调制区;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与所述第二调制区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上述方法通过在第一调制区和第二调制区施加不同的恒定电压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电控光栅在第一调制区和第二调制区的折射率调制不同,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的光线的衍射效率能够得以差异化设置,以解决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存在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的问题,得到亮度均匀的显示图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光栅部分采用的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相同。
上述方法引入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质的光栅,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亦即介电常数)能够随施加电压(例如施加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的大小变化,从而实现更为灵活精确的光栅衍射效率调控,进一步使得显示图像的亮度调控粒度更为精细,得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信号中任一信号的强度均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
上述方法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形成的光栅具体为液晶富集区和高分子聚合物区,而液晶在加电压(超过一定的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两种状态下,对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加入阈值以下的电压,也会部分改变液晶通过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介于加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平均折射率的中间值),这是基于液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故通过施加强度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的电信号能够更为灵活的调整所述电控光栅某一区域的折射率,从而更为精准的平衡通过第一调制区的光线亮度和通过第二调制区的光线亮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信号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上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施加的;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制区上的第一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制区上的第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上述方法通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组施加时序信号,一方面能够利用TFT厚度较小的特性减少设备体积,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TFT尺寸小的特性对电控光栅执行更为精细的控制,即光栅上能够布置相对更多的TFT,而每个TFT都能施加不同的时序信号至光栅,从而使得光栅折射率调控的粒度更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包括设定数量的像素区,且经过任一所述像素区的光的集合均对应于所述显示图像的一个像素;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像素区的数量,且任一所述像素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一调制区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所述第二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二调制区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
上述方法通过针对像素区设置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电信号施加的电压(及其带来的电场改变)能够更为精准的影响所述电控光栅中的有效位置,达到更好的亮度调控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调制区;所述电信号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信号;
所述N个调制区包括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且所述N个调制区中的任一调制区内包括且仅包括一个所述像素区。
上述方法利用TFT对显示图像进行像素级的调控,能够更为精准地调整显示图像的亮度/偏色,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显示图像光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光波导包括第一子波导和第二子波导;所述第一子波导包括第一电控光栅;所述第二子波导包括第二电控光栅;所述显示图像包括重叠的第一显示图像和第二显示图像;
在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的步骤前,还包括:
施加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上的第三调制区;
施加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上的第四调制区;
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的步骤包括:
通过光源入射第一波长光至所述第一子波导,得到所述第一子波导输出的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光源入射第二波长光至所述第二子波导,得到所述第二子波导输出的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调制区和所述第四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二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三调制区与所述第四调制区不重叠;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第一子波导或者所述第二子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四信号是根据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中任意两者间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相同。
上述方法通过第一子波导和第二子波导对不同波长光线进行独立调节,实现了考虑波长因素的衍射效率调节,从而能够解决由于不同波长光在光栅中衍射效率不同导致的偏色问题(即某一波长的光线亮度偏高或偏低)。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装置,包括:
电控模块,用于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
波导模块,用于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一调制区;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二调制区;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与所述第二调制区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栅光学器件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栅光学器件制作过程的细节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栅制作第一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栅制作第二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解决偏色问题的波导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待显示图像11;
光波导12;
显示图像13;
第一电控光栅121;
第一调制区1211;
第二调制区1212;
光机81;
第一子波导82;
第二子波导83;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
第二电控光栅85;
电控模块901;
波导模块902;
终端设备10;
处理器101;
存储器102;
计算机程序1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下面将对后续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
HOE: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全息光学元件;
DOE: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衍射光学元件;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102,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121;
步骤104,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11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13;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第一调制区1211;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第二调制区1212;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与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步骤102中提到的光波导是广义限定的,包括耦入单元、波导单元以及耦出单元的光波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是:
所述耦入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或者,
所述耦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或者,
所述波导单元中转折光栅的至少一部分;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控光栅包括多个,即所述耦入单元、所述波导单元以及所述耦出单元这三者中的任一者或任多者中包含有所述电控光栅。
图1以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通过图1可以得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应用于二维的光波导显示方法,但这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施例仍然可以应用于一维的光波导显示或者扩瞳。
图1中,待显示图像1111通过光机或者其它模组发射至光波导12,并依次经过耦入单元、波导单元到达耦出单元;在图1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设置在耦出单元;待显示图像1111在耦出单元的电控光栅中发生衍射,形成显示图像1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图像13呈现在设定的显示屏幕上(例如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即HUD);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图像13呈现在使用者的眼部(例如AR眼镜)。
图1中,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上分别施加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信号的电压值和第二信号的电压值不同,从而使得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为了满足上述亮度均匀的显示图像13,可以在步骤102执行前进行测试,测试步骤可以为:
步骤1011、将亮度均匀的测试图像耦入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的耦出图像的亮度分布;
步骤1012、根据所述亮度分布确定所述电控光栅上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并定义为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
步骤1013、调整施加在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上施加的电压信号大小,直至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设定的标准亮度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后,停止电压调整,记录此时施加在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上的电压信号,并分别定义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可选地,若步骤1013中停止电压调整的条件为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设定的标准亮度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则测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1014,重复执行步骤1012和步骤1013,直至施加有所述电信号的所述电控光栅的任意区域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设定的标准亮度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将亮度均匀的测试图像耦入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的耦出图像的亮度分布的步骤中,所述电控光栅的各个区域施加有预设的标准电压;所述标准电压可以为零。
具体到AR眼镜或车载HUD的应用场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亮度均匀性问题可以理解为:
常见的衍射光栅(包含全息、纳米压印、浮雕或超表面等)AR眼镜或车载抬头显示HUD,就是通过全息曝光(HOE)或母版压印(DOE)的技术方案将衍射光栅条纹记录在特定材料上,以形成包含耦入耦出(二维还包含转折)等区域的衍射光学元件HOE或DOE,配合图像生产模组(光机)组成整体的显示模组,制作成AR眼镜或抬头显示HUD。
也就是说,体全息AR眼镜或HUD车载显示器件,是基于衍射光学原理,将相干光曝光或浮雕、压印等形式形成的光栅刻录在特定光学材料上形成的HOE或DOE元件的代表性应用。在AR眼镜和HUD方面,相较于几何光学原理的阵列体全息AR眼镜、自由曲面HUD,具有量产良率高、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但是,面对一维或二维出瞳扩展的AR眼镜或大幅HOE的HUD,由于出瞳亮度追求的是尽可能的平均,耦出区域的衍射效率一般是均匀相同的,这就会导致耦入的光效在前面的出瞳耦出的亮度较多,而在后面出瞳位置耦出的亮度较少,导致了不同出瞳亮度,比如:耦入光效100%,出瞳效率为20%,则第一出瞳耦出100%*20%=20%,第二出瞳耦出(100%-20%)*20%=16%,第三出瞳耦出(100%-20%-16%)*20%=12.8%……以此类推,形成亮度渐弱的问题。
对于上述亮度均匀性问题,下面将以HOE器件的制作为例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常制作HOE器件时,在曝光过程中,改变两束相干光强度均匀性,一般是引入梯度(或无极渐变)变化的衰减片,使相干光强度在一维或二维方向上形成梯度(或连续渐变)变化,(且该变化一般是逐渐变强),最后曝光制成的HOE期间的衍射效率就也会在一维或二维方向上梯度变强(或连续变化),以此来补偿亮度均匀性问题中的耦出亮度逐渐减少的情况。
对于全息材料制作的HUD来讲,一般是使用反高斯光束渐变滤波片或高斯光束渐变滤波片等来获取想要的渐变光束,来制作HUD相应的衍射效率渐变的HOE元件。
DOE制作时的解决方法类似,也是通过光栅设计形成光栅衍射效率变化来补偿亮度渐变的问题。
然而,上述解决方案相比于本实施例方案,仍然具有如下缺陷:
AR眼镜只能做梯度渐变耦出效率,增加了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效率,限制了出瞳扩展次数即区域大小。尤其是二维扩瞳时,沿着对角线梯度变化,补偿难度更大;HUD同样也是做渐变衍射效率的拍摄),但也都是制作渐变衍射效率的光栅以补偿耦出渐变光强,增加了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难度和成本。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施加不同的恒定电压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电控光栅在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的光线的衍射效率能够得以差异化设置,以解决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存在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的问题,得到亮度均匀的显示图像13。
相比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HOE制作完成后进行的调制,能实现一步到位的解决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即本实施例通过后期补偿的方法,通过TFT时序控制电控光栅,可以解决衍射像亮度不均匀问题,避免了拍摄前做改进需要不断迭代改进的难处,将拍摄时改进的难度化解为后期通过摄像头捕捉衍射像后转化为TFT时序电信号控制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光栅部分采用的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相同,其中,所述相同是指排除仪器或测量误差后的相同,而非理想情况下的绝对相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光栅的光栅部分采用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
基于HPDLC或者PDLC形成的所述电控光栅中的光栅部分具体为液晶富集区和(高分子)聚合物区,而液晶在加电压(超过一定的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两种状态下,对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加入阈值以下的电压,也会部分改变液晶通过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介于加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平均折射率的中间值),这是基于液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而液晶的平均折射率发生变化后,与聚合物部分的折射率差值发生变化,即光栅的液晶富集区和聚合物区的折射率调制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衍射效率。而通过占空比的不同,即不同衍射效率的时间占空比不同,进而获取周期内不同的衍射光平均强度,以实现对亮度的调制作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将对光栅光学器件(以HOE制作过程为例)制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使用RGB三色激光器进行合束成白光后(激光器出光为偏振光,包含圆偏光、椭圆偏光、线偏光等),经分束镜分束为参考光和物光两束,一束激光经衰减片调整光强后经第二反射镜反射进入空间滤波器进行扩束,经扩束后的球面波照射在准直透镜上准直为平行光后通过三角棱镜耦入照射在未曝光全息干板上的一面(聚合物分散液晶),此束定义为参考光;另一束激光经第一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反射后进入第一空间滤波器扩束,再经第一准直透镜准直为平行光,最后也经耦入三角棱镜耦入照射在未曝光全息干板上另一面,此束定义为物光。由于参、物光为相干光,会形成明暗相间的亚微米级的干涉条纹,被HPDLC记录下来形成稳定的光栅,即可得到耦入光栅的HOE器件。
同理对光路进行调整可得到转折光栅(二维AR眼镜才有,一维AR眼镜不需要)和耦出光栅的HOE器件。
图4进一步示出了图3中光路结构的细节,即HPDLC聚合物层的具体位置。
TFT控制HPDLC中液晶的原理解释和使用效果(以一维扩瞳为例):经过曝光拍摄后可得到所需要的HOE衍射光学器件,以一维扩瞳为例,形成的光栅具体为液晶富集区和高分子聚合物区,两者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可以对光机的耦入光形成折射率调制,即发生衍射作用。
拍摄时通过光阑限制曝光区域或拍摄完成后可以得到图5示出的光栅结构,对材料不同区域进行刮除,形成类似图6中的耦入、耦出区域。将匹配的光机(光机出光为偏振光,偏振态与制作时激光器的偏振态保持一致)固定在耦入区域上,即可组成一维全息光栅AR眼镜(光栅条纹间距为亚微米级,图5和图6所画条纹只是示例,并非真实比例的间距)。
因为本实施例使用的光栅记录全息材料为H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形成的光栅具体为液晶富集区和高分子聚合物区,而液晶在加电压(超过一定的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两种状态下,对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是不一样的,这是基于液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这就要求在选取材料的时候,聚合物聚合后的折射率和液晶通阈值电压后的平均折射率相同或尽量相近。这样就可以对拍摄制作的光栅的衍射效率进行可控调制,理论上可实现100%与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调制。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引入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质的光栅,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亦即介电常数)能够随施加电压(例如施加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的大小变化,从而实现更为灵活精确的光栅衍射效率调控,进一步使得显示图像13的亮度调控粒度更为精细,得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电信号中任一信号的强度均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聚合物分散液晶形成的光栅具体为液晶富集区和高分子聚合物区,而液晶在加电压(超过一定的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两种状态下,对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加入阈值以下的电压,也会部分改变液晶通过偏振光的平均折射率(介于加阈值电压和不加电压的平均折射率的中间值),这是基于液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故通过施加强度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的电信号能够更为灵活的调整所述电控光栅某一区域的折射率,从而更为精准的平衡通过第一调制区的光线亮度和通过第二调制区的光线亮度。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电信号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上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施加的;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上的第一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上的第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加入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控制技术,即通过D(Drain,漏极)和G(Gate,栅极)信号控制加载在每个像素点位置液晶的电压(通过Source,源极施加)大小(加压0—液晶的阈值电压)来控制不同位置液晶的偏转取向,进而控制不同像素点位置的平均折射率,即实现精确独立的像素位置控制衍射效率和最终的出光强度。
当然,如一维扩瞳AR眼镜的例子中,出瞳光强的渐变为分区域一般都是按出瞳区域的梯度渐变,所以利用TFT控制技术进行补偿时,无需按像素级别对所有像素位置的电压信号都进行不同调制,可以按渐变梯度区域进行划分,按梯度区域范围进行调制即可。
此外,二维扩瞳的情况下出瞳亮度渐变的梯度为矩形网格的对角线,那就按照不同网格区域进行调制即可。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D和G信号控制时的接线控制的复杂程度,即按远大于像素尺寸的区域进行控制,进而降低控制精度和要求,增加实用性。
不过,这只是上述TFT控制技术中更具实用性的具体情况之一。(这是因为要实现精确的像素级别的单个位置的光栅控制,就需要D和G的控制与光栅条纹位置要一一对应,在实际的工艺中实现难度要远远大于分区域控制、无需严格的一一对应情况)。
对于此种情况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出瞳亮度不均匀逐渐变弱,就只需要将组装完成的全息AR眼镜或HUD产品正常点亮,光机输出一张原图为亮度均匀的全白测试图片,使用相机捕捉出瞳画面不同位置的亮度差别进行识别和记录,控制D、G信号将相应亮区衍射效率调弱,弱区衍射效率调强,进而使得不同出瞳区域亮度调制为相同。这样就可以将问题一完美解决,并且相较于现有解决方案“在曝光时使用渐变光束”,补偿改进的操作不再需要在制作前进行,进而消除的更准确,一步到位,不再需要反复补偿—制作—测试—反馈再改进的迭代过程,因为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进行的调制,所以能做到一次调制即可完成,并且将复杂的曝光时的调整简化为拍摄后通过相机拍摄的画面光强度分布调整Date、Gate信号来完成强度均匀性的调整,大大简化了调整难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组施加时序信号,一方面能够利用TFT厚度较小的特性减少设备体积,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TFT尺寸小的特性对电控光栅执行更为精细的控制,即光栅上能够布置相对更多的TFT,而每个TFT都能施加不同的时序信号至光栅,从而使得光栅折射率调控的粒度更细。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包括设定数量的像素区,且经过任一所述像素区的光的集合均对应于所述显示图像13的一个像素;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像素区的数量,且任一所述像素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所述第二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针对像素区设置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电信号施加的电压(及其带来的电场改变)能够更为精准的影响所述电控光栅中的有效位置,达到更好的亮度调控效果。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调制区;所述电信号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信号;
所述N个调制区包括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且所述N个调制区中的任一调制区内包括且仅包括一个所述像素区。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
将第i个所述调制区记为第i调制区,第i个所述信号记为第i信号,则所述第i调制区内包括且仅包括一个所述像素区,所述第i信号通过所述第i调制区内的所述像素区上设置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其中,i为不大于所述像素区数量的正整数;
施加第j信号的所述第j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第k信号的所述第k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
施加第j信号的所述第j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第k信号的所述第k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相同;
其中,j和k均为任一不大于所述像素区数量的正整数,且j不等于k。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TFT对显示图像13进行像素级的调控,能够更为精准地调整显示图像13的亮度/偏色,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此外,不同于前述的区域泛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级的调控虽然成本更高,但调控更精细,更适合更高精需求的场景。
值得说明的是,以AR眼镜这一典型应用场景为例,除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亮度均匀性问题外,现有技术还可能存在着偏色问题,即:
由于光栅本身是一种光学色散元件,对于AR眼镜来讲,相同角度耦入的不同波长的光的衍射效率在不同耦出(出瞳)位置是不相同的,会导致出瞳的不同波长的衍射光强不同,发生偏色情况。
故下面将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针对偏色问题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待显示图像11光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待显示图像11光可能还包括第三波长光,例如一些采用RGB配色的光源。
所述光波导包括第一子波导82和第二子波导83;所述第一子波导82包括第一电控光栅121;所述第二子波导83包括第二电控光栅85;所述显示图像13包括重叠的第一显示图像和第二显示图像;
在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11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13的步骤前,还包括:
施加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上的第三调制区;
施加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上的第四调制区;
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11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13的步骤包括:
通过光源入射第一波长光至所述第一子波导82,得到所述第一子波导82输出的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光源入射第二波长光至所述第二子波导83,得到所述第二子波导83输出的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调制区和所述第四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三调制区与所述第四调制区不重叠;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第一子波导82或者所述第二子波导83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四信号是根据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中任意两者间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相同。
图8还示出了用于控制电控光栅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和用于提供待显示图像11的光机81;可以理解,所述光机81能够提供的光线波长不局限于两种,例如可以分别提供红、绿、蓝的RGB光,对应地,子波导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两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机81能够提供的光线波长的数量与子波导的数量一致。
本实施例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的控制与上述实施例略有不同,上述实施例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对应设置在单个光波导上,而本实施例由于存在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两种需要独立控制的部分,因此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也可以对应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执行控制。
也就是说,面对可能存在的色散问题(若不存在色散问题则使用上述结构即可),使用本实施例方案将不同波长的光线分别进行耦入耦出即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对于RGB三波长的光源的典型情况,将RGB三波长的光分为三层分别进行耦入耦出和TFT控制即可。
此时,只需要分别控制R、G、B层各种不同位置的TFT控制,以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实现分别对R、G、B不同位置的衍射效率调制,即可对R、G、B三种颜色的出光进行不同位置的强度调制,以消除色散带来的影响。(图8中是以全息AR光波导眼镜为例,若是HOE的HUD,则为直投式衍射出光方案,R、G、B光衍射效率的调制方法一致,不存在图8中所画耦入、耦出和波导的部分和功能即可)。而当二者的色散也呈现区块化变化时,就也可以使用分区域控制的方案,降低对TFT控制精度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子波导82和第二子波导83对不同波长光线进行独立调节,实现了考虑波长因素的衍射效率调节,从而能够解决由于不同波长光在光栅中衍射效率不同导致的偏色问题(即某一波长的光线亮度偏高或偏低)。
总的来说,上述方法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的全息AR眼镜和车载HUD技术中出瞳光强亮度不均匀、存在色散的问题。
通过拍摄时使用梯度渐变光束来制作梯度渐变衍射效率的全息光栅来补偿出瞳光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的方法过于繁琐,制约了拍摄工艺,并且因为是在制作前加入的调整,为了追求较准确的梯度渐变区域匹配,可能还需要反复迭代调整。此外,如果是二维扩瞳的AR眼镜,需要沿着对角线梯度变化,补偿难度更大。同理基于全息技术的HOE器件的HUD,在制作时,也需要高斯或反高斯渐变衰减进行衍射效率调制,也是十分的繁琐。
但是上述方法实施例通过使用HPDLC材料进行制作全息光栅AR眼镜和HOE器件的HUD,在制作完成后,加入TFT控制,使用光机输出一张原图为亮度均匀的全白测试图片,可使用相机捕捉衍射出的像面亮度的变化,对TFT控制输入相应的调制信号,按像素级别或出瞳区域进行衍射效率调制,进而实现出瞳亮度的均匀性,因为是在HOE制作完成后进行的调制,能实现一步到位的解决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而面对色散问题,通过叠加三层HPDLC材料的全息光栅和对应的三层TFT控制层,即可实现对R、G、B三种波长任意位置的出光强度的调制,补偿消除掉色散的影响。
面对全息AR眼镜和HOE车载抬头显示HUD技术,总会伴随着亮度不均匀、色散等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为拍摄时使用阶梯渐变衰减光进行曝光制作、叠加RGB三层光波导的方法,但是大大增加了制作工艺难度,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解决办法为后期补偿的方法,使用HPDLC材料,通过TFT控制,可以同时解决衍射像亮度不均匀和色散的问题,避免了拍摄前做改进需要不断迭代改进的难处,将拍摄时改进的难度化解为后期通过摄像头捕捉衍射像后转化为TFT电信号控制解决问题。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9,该装置包括:
电控模块901,用于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121;
波导模块902,用于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第一调制区1211;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第二调制区1212;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与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的光栅部分采用的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相同,其中,所述相同是指排除仪器或测量误差后的相同,而非理想情况下的绝对相同。
所述电信号中任一信号的强度均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
所述电信号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上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施加的;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上的第一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上的第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包括设定数量的像素区,且经过任一所述像素区的光的集合均对应于所述显示图像13的一个像素;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84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像素区的数量,且任一所述像素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所述第二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
所述第一电控光栅121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调制区;所述电信号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信号;
所述N个调制区包括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且所述N个调制区中的任一调制区内包括且仅包括一个所述像素区。
所述待显示图像11光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待显示图像11光可能还包括第三波长光,例如一些采用RGB配色的光源。
所述光波导包括第一子波导82和第二子波导83;所述第一子波导82包括第一电控光栅121;所述第二子波导83包括第二电控光栅85;所述显示图像13包括重叠的第一显示图像和第二显示图像;
在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11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13的步骤前,还包括:
施加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上的第三调制区;
施加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上的第四调制区;
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11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13的步骤包括:
通过光源入射第一波长光至所述第一子波导82,得到所述第一子波导82输出的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光源入射第二波长光至所述第二子波导83,得到所述第二子波导83输出的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调制区和所述第四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二电控光栅85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三调制区与所述第四调制区不重叠;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第一子波导82或者所述第二子波导83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四信号是根据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中任意两者间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相同。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施加不同的恒定电压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电控光栅在第一调制区1211和第二调制区1212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的光线的衍射效率能够得以差异化设置,以解决所述第一调制区1211和所述第二调制区1212存在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的问题,得到亮度均匀的显示图像1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0,该终端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存储器1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3,所述处理器1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33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
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一调制区;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二调制区;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与所述第二调制区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光栅部分采用的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中任一信号的强度均不大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阈值电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上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施加的;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制区上的第一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制区上的第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包括设定数量的像素区,且经过任一所述像素区的光的集合均对应于所述显示图像的一个像素;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组中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像素区的数量,且任一所述像素区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一调制区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所述第二信号通过在所述第二调制区内的所述像素区对应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施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光栅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调制区;所述电信号包括与所述像素区数量相同的N个信号;
所述N个调制区包括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且所述N个调制区中的任一调制区内包括且仅包括一个所述像素区。
7.如权利要求1、2、3、5、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显示图像光包括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光波导包括第一子波导和第二子波导;所述第一子波导包括第一电控光栅;所述第二子波导包括第二电控光栅;所述显示图像包括重叠的第一显示图像和第二显示图像;
在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的步骤前,还包括:
施加第三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上的第三调制区;
施加第四信号至所述第二电控光栅上的第四调制区;
所述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的步骤包括:
通过光源入射第一波长光至所述第一子波导,得到所述第一子波导输出的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光源入射第二波长光至所述第二子波导,得到所述第二子波导输出的第二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调制区和所述第四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二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三调制区与所述第四调制区不重叠;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第一子波导或者所述第二子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三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四信号是根据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中任意两者间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或者,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施加所述第三信号的所述第三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以及施加所述第四信号的所述第四调制区对应的子波导测试耦出光亮度这四者相同。
8.一种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控模块,用于施加设定的电信号至光波导中的第一电控光栅;
波导模块,用于通过光源入射待显示图像光至所述光波导,得到所述光波导输出的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光栅是指采用电光效应材料的,能够根据施加的电信号调整折射率的光栅;所述电信号为恒定电压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一调制区;所述第二信号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第二调制区;所述第一调制区和所述第二调制区均为所述第一电控光栅的任意设定区域,且所述第一调制区与所述第二调制区不重叠;
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未施加电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不同;所述测试耦出光是指以亮度均匀的预设测试图像为输入的,所述光波导的输出光;
所述第一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设置的,并且:
施加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第一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与施加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第二调制区对应的测试耦出光亮度的差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64265.3A 2022-06-30 2022-06-30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128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4265.3A CN115128801A (zh) 2022-06-30 2022-06-30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4265.3A CN115128801A (zh) 2022-06-30 2022-06-30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8801A true CN115128801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4265.3A Pending CN115128801A (zh) 2022-06-30 2022-06-30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88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3679A (zh) * 2022-10-26 2022-12-09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耦出光栅的装置及制备耦出光栅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521A (zh) * 2019-12-03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波导及ar或vr设备
CN110954983A (zh) * 2019-12-18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光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1264851U (zh) * 2020-01-16 2020-08-14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
CN112099140A (zh) * 2020-10-29 2020-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出射亮度均匀的衍射光波导、制造方法、头戴显示设备
CN112180606A (zh) * 2020-11-09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4280790A (zh) * 2021-12-29 2022-04-05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 一种衍射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设备
CN114371528A (zh) * 2022-01-13 2022-04-19 北京理工大学 衍射光波导和基于衍射光波导的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521A (zh) * 2019-12-03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波导及ar或vr设备
CN110954983A (zh) * 2019-12-18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光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1264851U (zh) * 2020-01-16 2020-08-14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
CN112099140A (zh) * 2020-10-29 2020-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出射亮度均匀的衍射光波导、制造方法、头戴显示设备
CN112180606A (zh) * 2020-11-09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4280790A (zh) * 2021-12-29 2022-04-05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 一种衍射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设备
CN114371528A (zh) * 2022-01-13 2022-04-19 北京理工大学 衍射光波导和基于衍射光波导的显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3679A (zh) * 2022-10-26 2022-12-09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耦出光栅的装置及制备耦出光栅的方法
CN115453679B (zh) * 2022-10-26 2023-01-31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耦出光栅的装置及制备耦出光栅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5914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Image Distortion and Illumination Nonuniformity in a Waveguide
US20230359146A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Waveguides
US11378732B2 (en) Holographic waveguide backlight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1154359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holographic waveguide display using integrated gratings
US109424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ying the image resolution of a pixelated display
US11747568B2 (en) Waveguides incorporating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grating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2019033955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pying a Diversity of Hologram Prescriptions from a Common Master
US2021001130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49951B (zh) 照明设备
US5943166A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a parallax barrier and an optical element including diffraction means
US7233422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95090B (zh) 全息投影仪
CN115166968A (zh) 基于时序信号占空比控制耦出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40094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Waveguide Display with Angularly Varying Optical Power
EP1129382A2 (en) Head mounted apparatus for viewing an image
US20200150430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Lv et al. A multi-plane 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volume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 with large area
DE112005002163T5 (de) Anzeigevorrichtung
CN115128801A (zh) 基于电信号控制的光波导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H11326821A (ja) 虚像観察光学系
US20220253017A1 (en) Beam expanding film and holographic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839351B (zh) 顯示裝置
US20240118545A1 (en)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Lee et al. Enhancing the color gamut of waveguide displays for augmented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s through spatially modulated diffraction grating
US202401842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lographic recor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