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8065A - 接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8065A
CN112178065A CN202010629366.0A CN202010629366A CN112178065A CN 112178065 A CN112178065 A CN 112178065A CN 202010629366 A CN202010629366 A CN 202010629366A CN 112178065 A CN112178065 A CN 112178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engagement
bearing
joining device
d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93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明·胡贝尔
沃尔夫冈·小奥索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2178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in holes in one coupling part and surrounding pins on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6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 F16D3/38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a single intermediate member with trunnions or bearings arranged on two axes perpendicular to one another
    • F16D3/42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a single intermediate member with trunnions or bearings arranged on two axes perpendicular to one another with ring-shaped intermediate member provided with bearings or inwardly-directed trunnions
    • F16D3/43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a single intermediate member with trunnions or bearings arranged on two axes perpendicular to one another with ring-shaped intermediate member provided with bearings or inwardly-directed trunnions with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6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 of energy to absorb shocks or 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pushing or pulling links attached to both parts
    • F16D3/6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pushing or pulling links attached to both parts the links or their attachments being ela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200/00Materials;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 F16D2200/0034Materials;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non-metallic
    • F16D2200/0056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200/00Materials;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 F16D2200/006Materials;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containing fibres or p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轴部段的接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合件,至少一个弹性阻尼装置,弹性阻尼装置提供至少一个接合件的机械分离,并且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所述弹性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所述纤维封装件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材料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一起被布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被布置成至少在所述接合装置的静止状态下重合。

Description

接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个轴部段之间的传递扭矩式连接的接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允许大的铰接角度,在径向方向上占据很小的安装空间并且同时具有增加的使用寿命。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连接两个轴部段的接合装置来实现。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了其他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用于连接两个轴部段的接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合件和至少一个弹性阻尼装置,该弹性阻尼装置提供至少一个接合件的机械分离,并且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联接至至少一个接合件。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该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材料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联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使得至少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至少在接合装置的静止位置处重合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接合装置可以允许较大的铰接角度,并且同时使必须经由接合装置连接的两个轴部段机械地分离,使得经由该至少一个接合装置可以不传递或几乎不传递摆动和/或振动。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接合件和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至少在接合装置的静止位置处重合布置,也就是说,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和至少一个接合件的枢转点在单点处重合。由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的重合布置,因此没有弯曲力矩作用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上。因此,可以提高阻尼装置和接合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在所述接合装置的操作期间和/或的不同的操作状态下保持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的重合布置。由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的重合布置,因为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采取所述铰接角度,因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不能变形铰接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在扭转方向和/或轴向方向和/或径向方向上提供机械分离。可以根据接合装置的给定应用领域来调节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在扭转方向、轴向方向或径向方向上的刚度。该接合装置可以用于例如工业应用中以及驱动和转向应用中的车辆中。机械分离在此应理解为借助于在与阻尼装置联接的部件或元件之间的阻尼装置的振动分离。
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中,接合装置可具有至少一个装置,该至少一个装置被设计成将至少一个接合件和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联接。这些装置可以例如通过接合装置上的开口、突出部或类似元件形成。
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可以具有至少分段地彼此平行延伸的股线。特别是在位于两个开口之间的部分中,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的股线彼此平行地延伸,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被缠绕在两个开口周围。纤维封装件的股线不交叉并且可以彼此间隔开。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护套或弹性体中。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可以由像带子一样缠绕的单根线或由像带子一样缠绕的多根线形成。弹性体或弹性护套例如可以由弹性物、热塑性弹性体、聚合物或橡胶制成。
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该阻尼器部件具有多个纤维封装件。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具有联接部分,在每个联接部分中设置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联接部分可以经由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彼此连接。联接部分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开口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穿过相应的联接部分。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是环形的。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被设计为闭合的环。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可以没有加强螺纹。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可以用于连接相邻的联接部分的目的。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产生径向向内作用的紧固力,该紧固力将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保持在所述接合装置上。
联接部分可具有多个纤维封装件。纤维封装件可以相对于彼此至少基本上平行和/或倾斜地延伸。纤维封装件可以交叉。此外,纤维封装件还可以至少分段地重叠或者可以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之上。
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具有多个衬套。每个衬套可以被至少两个纤维封装件缠绕。衬套可以设计成线圈的形式。衬套可具有管状部分,在该管状部分的端部处,径向部分向外延伸。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经由衬套的径向部分支撑在连接的元件或构件上。螺钉可以穿过衬套延伸,以便将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紧固到接合装置上。
缠绕在多个衬套中的一个的纤维封装件可以具有不同尺寸的横截面。横截面可以是矩形的和/或大小不同。各个纤维封装件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以取决于纤维封装件在拉伸路径或压缩路径中的使用。
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具有多个弹性的联接元件。每个联接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第一组联接元件可以在接合件上布置在第一轴向位置处,并且第二组联接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二轴向位置处。每组可以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联接元件。相应地,可以在每个轴向位置处设置具有联接元件的多个水平面。这允许调节阻尼装置的轴向刚度。至少一个接合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接合叉。至少两个接合叉可以经由至少一个阻尼装置以扭矩传递的方式彼此联接。至少两个接合叉可以利用至少一个阻尼装置的弹性变形相对于彼此转动。由于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在两个接合叉之间建立扭矩传递式连接,因此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使两个接合叉彼此机械地分离,从而在两个接合叉之间不传递摆动和/或振动。
每个接合叉可具有至少两个轴承元件。在每个轴承元件中可以容纳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接合叉的轴承。轴承元件可以容纳形成在接合叉上的枢转销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叉的枢转销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或向内延伸。枢转销设置在接合叉的叉臂上。特别地,枢转销可以从叉臂开始径向向外或向内延伸。用于安装接合叉的轴承可以具有例如滚针轴承。此外,用于安装接合叉的轴承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轴向滑动轴承。轴承也可以具有滚针轴承和轴向滑动轴承,从而形成用于安装接合叉的枢转销的轴承单元。
接合叉可以径向地布置在阻尼装置内或径向地布置在阻尼装置外。接合叉可以至少分段地在径向方向上围绕阻尼装置。
分配给接合叉的轴承元件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支架彼此连接。支架可以与轴承元件一体地形成。支架可以彼此联接,使得支架可以相对于彼此转动。支架可以在接合叉的接合臂之间延伸,该接合臂不经由轴承元件联接。轴承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轴向紧固表面。轴承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相反的紧固表面。轴承元件可具有至少一个紧固表面,该紧固表面基本上相对于轴向紧固表面以90°的角度延伸。联接元件可以被附接到紧固表面。特别地,联接元件可以通过螺栓附接到轴承元件的紧固表面。螺栓可以沿径向或轴向方向延伸到轴承元件中。
接合装置还可以具有故障安全运行功能。故障安全运行功能可由轴承元件和支架提供。如果阻尼装置被损坏或被破坏,以致接合叉不再联接以传递扭矩,则支架防止两个接合叉彼此分离或能够掉落。支架因此可以保持接合叉的联接。在这种状态下,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可以彼此抵靠并形成强制连接。仍然可以通过该强制连接经由接合件传递扭矩。其中,因为车辆的转向是安全成分并且必须确保紧急操作,因而这对于接合装置在车辆的转向中的使用可能是有意义的。利用该接合装置,可以省略用于提供故障安全运行功能的其他安全措施。
接合装置可以具有限位止动功能。限位止动功能尤其可以在扭转方向上起作用。接合装置的支承元件分别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限位止动器。限位止动器可以一体地形成在相应的轴承元件上。至少一个限位止动器可以形成突出部。每个轴承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限位止动器或限位止动器突出部。轴承元件上的限位止动器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延伸。至少一个限位止动器可以具有至少个限位止动器表面。限位止动功能可以有助于提供上述的故障安全运行功能。
每个轴承元件可具有至少一个装置,该装置被设计成将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联接至至少一个接合件。至少一个装置可以是在轴承元件中的一个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和/或在轴承元件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可以例如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轴承元件中的一个。紧固元件可以延伸穿过至少一个开口,利用该紧固元件可以将阻尼装置紧固到轴承元件上。阻尼装置例如可以附接在轴承元件的轴向紧固表面上。然而,也可以想到在轴承元件上沿径向方向设置开口,以便能够将至少一个阻尼装置附接在轴承元件上。此外,可以在轴承元件上沿轴向方向或径向方向设置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与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联接。突出部可以是销形或螺栓形的。突出部可以具有扩大的端部,以将阻尼组件保持在突出部上。
至少一个接合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凸缘,该联接凸缘将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联接至至少一个接合件。至少一个联接凸缘可以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凸缘臂。在凸缘臂上可以形成轴向的紧固表面,该轴向的紧固表面设置用于与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连接。至少一个接合件可以径向地布置在联接凸缘内。至少一个阻尼装置可以在至少一个联接凸缘和至少另一凸缘之间建立扭矩传递连接。至少另一凸缘可以具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凸缘臂。联接凸缘的凸缘臂和另一凸缘的凸缘臂可以布置和设计成使得联接凸缘的凸缘臂和另一凸缘的凸缘臂可以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啮合。因此,也可以通过联接凸缘和另一凸缘来提供上述的故障安全运行功能。
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凸缘至少可具有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所述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可以被设计用于联接至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轴向紧固表面可以设置在凸缘臂的扩大的头部上。轴向紧固表面可以至少分段地彼此平行地延伸。特别是在轴向方向上,头部可以具有扩大的延伸部。紧固表面可以彼此相反。阻尼装置的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可以附接至每个紧固表面,使得阻尼器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联接至至少一个接合件。
所述至少一个另一凸缘同样可以配备有轴向紧固表面。另一个凸缘的轴向紧固表面也可以形成在另一凸缘的凸缘臂的扩大的头部上。至少一个阻尼装置的至少个阻尼器部件可以布置在两个轴向紧固表面的每一个上。
至少一个接合件可以是恒速接合件。恒速接合件可以是例如固定球接合件、滑动球接合件或三脚架接合件。
至少一个接合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定心装置。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可以至少布置在接合装置的静止位置中,与至少一个接合件和至少一个阻尼装置重合,即,至少一个阻尼装置、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和至少一个接合件的枢转点在一个点处重合。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定心销和至少一个定心套筒。定心套筒可以具有弹性层。弹性层可至少分段地容纳定心销。弹性层也可以具有衬套,在该衬套中至少分段地容纳有定心销。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可以将前述支架彼此联接,使得前述支架可以相对于彼此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定心装置可以包括转动轴线,支架可以绕该转动轴线相对于彼此转动。至少一个另一凸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定心销。定心套筒可以经由定心部件连接至联接凸缘。所述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可以用作滑动轴承。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可以利用阻尼设备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或补偿接合叉在轴向方向上的偏转。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接合装置的阻尼器部件。
阻尼器部件具有至少一个联接部分和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其中,在至少一个联接部分中,设置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该纤维封装件围绕两个开口延伸,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连接部分没有加强螺纹。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能够是环形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至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7至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合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10至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合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17至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合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21至图2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接合装置的不同视图。以及
图27至图40是接合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接合装置10包括接合件G。接合件G具有两个接合叉12和14。在接合叉12和14上设置有四个轴承元件16和18,在图1中仅示出了轴承元件16和18。
接合装置10还具有阻尼装置20。阻尼装置20由多个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形成。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设计成类似于带,每个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都具有未在图1中示出的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第一组联接元件22、24、26和28在轴向位置P1处连接至轴承元件16和18。第二组联接元件30、32和34在位置P2处连接至轴承元件16和18。位置P1和P2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因此,第一组联接元件22、24、26、28和第二组联接元件30、32和34在轴向方向上偏移的位置P1和P2处连接至轴承元件16和18。位置P1和P2处于彼此相距的预定的轴向距离处。弹性联接元件22、24、26和28接触轴承元件16和18的轴向紧固表面161和181。联接元件30、32和34分别抵接轴承元件16和18的轴向紧固表面162和182,轴向紧固表面162和182与前面提到的第一紧固表面161和181相反。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和34通过螺栓36连接到轴承元件16和18。每个螺栓36延伸穿过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中的两个和一个轴承元件16、18。例如,螺栓36延伸穿过弹性元件24、轴承元件16和弹性元件32,联接元件24和32布置在轴承元件16的相反的轴向紧固表面161和162上。螺母38设置在螺栓36上,并在轴承元件16和18上保持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
图2示出了轴承元件16、18、40、42的透视图。轴承元件16和40经由支架44彼此连接。轴承元件18和42经由支架46彼此连接。支架44和46通过定心装置48在轴向方向上彼此联接。定心装置48将支架44和46联接到彼此,使得能够相对转动和相对轴向位移。支架44和46以及因此还有经由这些支架44、46彼此连接的轴承元件14、16、40、42可绕由定心装置48形成的枢转点相对于彼此转动,并且可轴向移位。在图2中仅示出了定心装置48的一个定心套筒50。定心装置48在支架44、46之间设置预定的轴向距离。该预定的距离与轴承元件16、18、40的轴向高度匹配。定心装置48经由螺母52连接至支架44和46。轴承元件16、18、40、42具有开口54、56。轴承58、60、62被容纳在轴承元件16、18、40、42的开口54、56中,并且用于将接合叉12和14的枢转销(未示出)安装在轴承元件16、18、40、42上。
轴承元件14、16、40、42分别具有两个开口64,当组装接合装置10时,螺栓36(见图1)延伸穿过这些开口。在图1中,在当前的八个联接元件中,仅示出或可识别出七个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用于紧固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的轴向紧固表面161、181、401、421直接形成在轴承元件16和40上,或者形成在将轴承元件18和42连接到彼此的支架46上。支架44也是如此。支架44和46因此沿着轴承元件16、18、40、42的轴向表面延伸。开口64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轴承元件14、16、40、42和支架44、46。
接合装置10还被设计为提供故障安全运行功能。该故障安全运行功能由轴承元件16、18、40、42以及经由定心装置48彼此连接的支架44和46提供。如果一个或多个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见图1)被损坏或被破坏,则两个接合叉12和14仍经由轴承元件16、18、40、42和支架44和46联接在一起。在这种状态下,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可以抵接并且建立强制连接。仍然可以通过该强制连接传递扭矩。例如,在图2中,轴承元件16、18以及轴承元件40和42可以抵接并生成强制连接。然后,在该状态下,两个接合叉12和14(见图1)仍然以扭矩传递的方式彼此联接。因为车辆的转向是安全成分,并且必须确保故障安全运行功能和/或紧急操作,所以这对于用于车辆的转向特别重要。
图3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接合叉12和14、轴承元件16、18、42和阻尼装置20。弹性联接元件22、24、30、32在位置P1和P2处连接至轴承元件16、18、42,所述位置P1和P2在轴向方向上偏移。弹性联接元件22、24、30、32搁置在轴承元件16、18、42的轴向表面或支架44、46上。在不同情况下,螺栓36延伸穿过两个弹性联接元件22、24、30、32,并穿过一个支承元件16、18、42,并穿过支架44、46中的一个。螺栓36的头部和螺母38的头部搁置于弹性接合元件22、24、30、32的轴向表面上。在轴承元件16中,可以看到开口54,在开口54中容纳有轴承,该轴承用于安装接合叉12的枢转销的轴承(未示出)。
图4示出了图3中沿剖面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接合叉12具有枢转销66和68,枢转销66和68被分段地容纳在轴承元件18的开口56和轴承元件42的开口70中。枢转销66和68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枢转销66和68经由轴承62和72安装在开口56、70中。轴承62和72可以是滚针轴承。轴承元件18和42中的开口56和70是阶梯状的,从而轴承62和72可以支撑在开口56和70的阶梯上。轴向滑动轴承74和76也设置在开口56和70中,也可以支撑在开口56和70的阶梯部上。枢转销66和68利用其端面可以支撑在轴向滑动轴承74和76上。向内凸出的凸起设置在轴向滑动轴承74和76上。枢转销66和68的端面可以支撑在凸起上。
接合装置10还包括定心装置48。定心装置48设置在接合叉12和14内。定心装置48包括定心套筒50和定心销78,该定心销至少分段地容纳在定心套筒50中。定心销78被螺母52保持在支架46上。定心套筒50经由螺母80紧固在支架44上。定心装置48因而限定了转动轴线,在联接元件26、28、34、86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接合叉12和14以及联接至接合叉12和14的轴承元件18、42可围绕该转动轴线相对于彼此转动。弹性层82和分段地容纳定心销78的衬套54被容纳在定心套筒50中。弹性层82在定心套筒50和衬套84之间建立连接。定心装置48可以用作轴向滑动轴承,以便能够补偿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86在接合件G的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
接合件G、阻尼装置20和定心装置48被重合布置,即,阻尼装置20、接合件G和定心装置48的枢转点在点KD处重合。因此,阻尼装置20不必采取任何铰接角度,这导致阻尼装置20的使用寿命得以改善。由于阻尼装置20在纯接合件负荷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变形,接合装置10实际上也没有铰接和恢复力。
图5对应于根据图3的视图,在图5中绘制了剖面线VI-VI。图6显示了图5中沿剖面线VI-VI的剖面图。轴承元件16、18、40、42经由联接元件30、32、34、86彼此连接。弹性元件30连接轴承元件42和轴承元件16。弹性元件32连接轴承元件16和18。弹性元件34连接弹性元件18和40。弹性元件86依次连接轴承元件14和16。由轴承元件16、18、40、42形成的阻尼装置20因此在接合叉12和14之间建立了扭矩传递式联接。螺栓36穿过开口64进入轴承元件16、18、40、42中,以将联接元件30、32、34、36保持在轴承元件16、18、40、42上。
轴承元件16、18、40、42具有开口54、56、70和88。接合叉12的枢转销66和68容纳在开口56和70中(见图3至图5)。接合叉14的枢转销90和92被容纳在开口54和88中(见图3至图5)。枢转销66、68、90和92经由轴承58、60、62和72支撑在轴承元件16、18、40、42的开口54、56、70和88中。此外,轴向滑动轴承74、76、94和96设置在开口54、56、70、88中,在轴向滑动轴承74、76、94和96上可支撑枢转销66和68、90、92的端面。轴承58、60、62、72被设计为滚针轴承。轴承58、60、62、72和轴向滑动轴承74、76、94、96可以被设计为轴承单元。开口54、56、70和88是阶梯状的,使得轴承58、60、62、72、74、76、94、96可被支撑在开口54、56、70和88的阶梯部上。可以看到带有定心套筒50和定心销78的定心装置48径向地位于枢转销66、68、90和92内。弹性层82设置在定心销78和定心套筒50之间,该弹性层82将定心套筒50连接到容纳定心销78的衬套84。
由于支架44和46通过螺栓连接在定心装置48上,因此接合装置10可以快速、容易地拆卸,例如,以便更换弹性联接元件22、24、30、32。
图7至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不同视图。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轴承元件16、18、40、42旁边的阻尼装置20具有四个水平面而不是两个水平面。在轴向元件16、18、40、42的每个轴向紧固表面161、162、181、182、401、402、421和422上布置了四个弹性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弹性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在要连接的轴承元件16、18之间彼此成对地平行延伸。因此,螺栓36中的一个连接四个弹性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所述四个弹性联接元件与相应的轴承元件16、18一起布置。例如,螺栓36将联接元件241、242、321和322连接到轴承元件16及其支架44。
图10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图10示出了接合叉12和14。枢转销66、68、90和92形成在接合叉12和14上,仅接合叉14的枢转销90在图10中示出。枢转销66、68、90和92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
在图11中,示出了接合叉12和14以及轴承元件16、18、40和42。轴承元件16和40通过支架44彼此连接。轴承元件18和42经由支架46彼此连接。支架44和46与轴承元件16、18、40、42一体地形成。连接分配给接合叉14的轴承元件16和40的支架44在接合叉12的两个叉臂121和122之间延伸。以相同的方式,连接分配给接合叉12的轴承元件18和42的支架46在叉臂141和142之间延伸。根据该实施例,轴承元件16、18、40、42至少分段或部分地弯曲。因此,轴承元件16、18、40和42在接合叉12和14周围分段地延伸。限位止动突出部98、100形成在轴承元件16、18、40、42上,并且分别沿各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的方向突出。利用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如果阻尼装置(图11中未显示)出现故障,则可以在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之间形成强制连接。通过经由轴承元件16、18、40、42联接至接合叉12和14的支架44和46,如果阻尼装置20出现故障,则可以防止接合叉12和14彼此分离或在轴向方向上散落。因此,支架44和46有助于上述的故障安全行驶功能。因为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抵靠彼此的抵接防止了纤维封装件过度拉伸,因而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形成用于纤维封装件(未示出)的过载保护。
在每个轴承元件16、18、40、42上设置有联接元件102、104。联接元件102、104用于将阻尼装置(未示出)附接到轴承元件16、18、40、42。联接元件102布置在轴承元件16、18、40和42的轴向端区域上。联接元件104布置在轴承元件16、18、40和42的相反的轴向端区域上。因此,联接元件102和联接元件104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个轴承元件16、18、40和42总共具有四个联接元件102、104。联接元件102和104在径向方向上从轴承元件16、18、40、42突出。联接元件102和104是螺栓形或销形的。联接元件102、104在其自由端处具有扩大的直径。
轴承元件16、18、40、42分别具有开口,在图11中仅示出了其中的开口54和56。在轴承元件16的开口54中可以看到接合叉14的枢转销90。
图12与图11的视图是相对相似的。图11和图12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在图12中,轴承74和94被示出位于轴承元件16和18的开口54和56中。枢转销(参见图11)可以沿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被支撑在轴承74和94上。为了径向支撑枢转销的端面(未示出),轴向滑动轴承74、94具有径向向内引导的凸起106,凸起106在根据图12的视图中显示为凹槽。
图13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具有阻尼装置20的接合装置10。根据该实施例,阻尼装置20由两个环形阻尼器部件106和108组成。根据该实施例,两个阻尼器部件106和108设计为闭合环。阻尼装置20的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在轴向上偏移的位置P1和P2处附接到接合装置10。阻尼器部件106和108经由联接元件102和104联接至轴承元件16、18、40、42,在图13中仅示出了其中的轴承元件16和18。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可以卡在联接元件104和106上,联接元件102和104经由其扩大的端部段将阻尼器部件106和108保持在轴承元件16、18上。
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具有联接部分110和112,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利用联接部分110和112在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之间建立连接。阻尼器部件106和108中的每一个具有四个这样的联接部分110、112。联接部分110、112经由连接部分114、116彼此连接,使得阻尼器部件106和108被设计为闭合环。当将阻尼装置20和/或阻尼器部件106和108被组装时,环形阻尼器部件106、108被加宽并“拉”到接合叉12、14和/或轴承元件16、18、40、42上。阻尼器部件106和108的弹性材料可产生沿径向方向向内作用的力,该力首先将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压在联接元件102、104上,然后可以将阻尼器部件106和108保持在轴承元件16、18、40、42的联接元件102、104上。每个联接部分110、112从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连接两个联接元件102或104。例如,阻尼器部件106的联接部分110中的一个将轴承元件16的联接元件102连接到轴承元件18的联接元件102。
图14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侧视图。阻尼装置20由两个阻尼器部件106和108组成。两个阻尼器部件106和108在不同的轴向位置P1和P2处联接至轴承元件16、18、40、42。位置P1和P2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使得阻尼器部件106和108之间存在轴向距离。
图15示出了沿在图14中的剖面线XV-XV的截面图。图15特别示出了阻尼装置20的阻尼器部件106(见图14)。在图15中清楚地看到,阻尼器部件106作为闭合环在径向上在外侧围绕轴承元件16、18、40、42延伸。阻尼器部件106由交替布置的联接部分110和连接部分114组成,连接部分114将两个联接部分110彼此连接。每个联接部分110经由两个联接元件102联接至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每个联接元件102通过开口延伸到联接部分110中。联接部分110分别具有纤维封装件120,纤维封装件120环绕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联接元件102,并且以力传递方式将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彼此联接。纤维封装件120嵌入在环形阻尼器部件106的弹性材料122中。纤维封装件120仅在联接部分110中延伸。在弯曲的连接部分114中未设置纤维封装件。因此,连接部分114仅由弹性材料组成。连接部分114仅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联接部分120,并产生径向向内作用的紧固力。
轴承元件16、18、40、42是弯曲的或成角度的。接合叉12和14的枢转销容纳在弯曲区域163、183、403、423中。联接元件102在侧向紧邻弯曲区域163、183、403、423的轴承元件16、18、40、42上形成。联接元件102与轴承元件16、18、40、42一体形成。这同样适用于联接元件104(见图11至图13)。轴承元件16、18、40、42以弯曲或成角度的方式延伸,使得两个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基本彼此平行地延伸。在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之间建立了预定的距离A。如果超过了接合叉12和14与连接的轴承元件16、18、40、42之间的转动角度,则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可以抵接在一起。这形成了用于纤维封装件120的过载保护,过载保护防止了纤维封装件120过度伸长或过度拉伸。通过限位止动突出部98和100彼此抵靠,还可以提供和/或促进上述故障安全运行功能。
图16示出了在图14中沿截面线XVI-XVI的截面图。枢转销66、68、90和92经由轴承58、60、62、72被容纳在轴承元件16、18、40、42的开口54、56、70和88中。此外,设置了轴向滑动轴承74、76、94、96,枢转销66、68、90和92可以支撑在轴向滑动轴承74、76、94、96上。
阻尼装置20的环形阻尼器部件108围绕轴承元件16、18、40、42。阻尼器部件108经由联接元件104以力传递的方式联接至轴承元件16、18、40、42。阻尼器部件108包括联接部分112和连接部分116,连接部分116将联接部分112彼此连接。在联接部分112中,存在未示出的纤维封装件,所述纤维封装件被嵌入阻尼器部件108的弹性材料中。
图17至图20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不同视图。接合叉12和14、轴承元件16、18、40、42以及支架44和46的结构对应于参考图10至16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关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关的所述构件的陈述也适用于图17至图20所示的实施例。
两个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阻尼装置20的结构。如图17所示,阻尼装置具有联接部分124和连接部分126,所述连接部分将联接部分124彼此连接。阻尼装置20是环形的。联接部分124是最广义的“X”形。联接部分124经由联接元件102和104而被联接到轴承元件16、18、40、42,其中仅所述轴承元件18在图17中示出。联接元件102和104在轴向上彼此偏移,使得联接部分124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的位置P1和P2处联接到轴承元件16、18、40、42。
图18和图20显示了没有弹性护套的阻尼装置20,根据图19,阻尼装置20在侧视图中作为一个整体显示。每个联接部分124具有四个纤维封装件128、130、132和134。纤维封装件128和130以力传递的方式相交,并且分别将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一个联接元件102和一个联接元件104相联接。纤维封装件132和134彼此平行延伸并且环绕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两个联接元件102。倾斜延伸的纤维封装件132和134可以用于支承轴向力。在此实施例中,纤维封装件128、130、132和134中的两个环绕每个联接元件102、104。
图21和22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接合装置10包括接合件G和阻尼装置20,阻尼装置20由两个环形阻尼器部件136和138组成。所述阻尼器部件136和138被联接至位于沿轴向偏移的位置P1和P2处的接合件G。为此,设置了联接凸缘140,联接凸缘140经由阻尼器部件136和138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连接到凸缘142。阻尼器部件136和138由螺栓144和螺母146连接到凸缘140、142。
接合件G具有接收开口148。接收开口148具有内部齿接件150。所述接收开口148可以接收轴部段(未示出),并且可以经由内部齿接件150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连接到该轴部段。所述凸缘142具有管状延伸部152,利用该延伸部,所述凸缘142可以被连接至轴部段(未示出)。
图23和24示出了不带阻尼装置20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所述接合件G至少分段地被容纳在联接凸缘140中。联接凸缘140具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四个凸缘臂154。所述凸缘142还具有沿径向方向突出的四个凸缘臂156。凸缘臂154和156相互啮合。凸缘臂154和156在它们的径向外端处有扩大的头部或扩大的头部部分158和160,扩大的头部或扩大的头部部分158和160的轴向范围与凸缘140和142的板形区域162和164相比是扩大的。螺栓144延伸穿过的开口166被形成在扩大的头部部分158和160上。在每个头部部分上形成两个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并且两个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用于将凸缘140、142联接到所述阻尼装置20。所述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限定了用于将接合件G联接到所述阻尼装置的阻尼器部件136和138的位置P1和P2。所述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偏移。
图25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俯视图,示出所述接合件G、连接到接合件G的联接凸缘140、以及所述阻尼装置20的阻尼器部件138。
图26示出图25中沿剖切线XXVI-XXVI的剖视图。接合件G经由所述联接凸缘140而被联接到所述阻尼装置20。所述阻尼装置20由两个阻尼器部件136和138组成。阻尼器部件136和138是环形的。所述阻尼器部件136和138以它们的轴向侧表面中的一个抵靠在所述联接凸缘140的头部158的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上。所述阻尼器部件136和138同样地以相互面对的轴向表面抵靠在所述凸缘142的头部部分160的轴向紧固表面1601、1602上。所述阻尼器部件136和138具有线圈形衬套168、170,并且阻尼器部件136、138以其端面抵靠在所述凸缘140、142和/或所述凸缘臂154、156的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上。
每个阻尼器部件136、138具有纤维封装件172、174,这些纤维封装件环绕所述衬套168、170。纤维封装件172、174以扭矩传递的方式将两个凸缘140和142彼此联接。纤维封装件172、174被嵌入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176中。纤维封装件172和174的横截面是不同的。纤维封装件172具有比纤维封装件174更大的横截面。在接合装置10的操作中,纤维封装件172被定位在拉伸路径中,因此纤维封装件172在拉伸时被加载。与纤维封装件174相比,纤维封装件172在轴向方向上更靠近凸缘140、142的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而定位。在接合装置10的操作期间,所述纤维封装件174定位在压缩路径中。因而,在操作期间作用于纤维封装件172的张力具有比作用于纤维封装件174上的力更短的杠杆臂。
为此,螺栓144延伸穿过阻尼器部件136、138和凸缘140、142的扩大头部158、160。螺栓144的头部抵接所述阻尼器部件136的衬套168。将螺栓144锁紧的螺母146抵接所述阻尼器部件138的衬套170。因而,所述阻尼器部件136、138利用螺栓144和螺母146而夹持到凸缘臂154、156的头部部分158、160上。因为所述阻尼器部件136、138承载于所述凸缘臂154、156的头部部分158、160的相反的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1601、1602上,因而所述阻尼器部件136、138在沿轴向方向偏移的两个位置P1和P2处被联接到接合件G。
凸缘142配备有定心销178。所述定心销178轴向突出到接合件G的接收开口148内。所述定心销178经由弹性层180而连接到定心套筒182。所述定心销178和所述定心套筒182与弹性层180形成定心装置188。所述定心套筒182形成在定心部件184上,定心部件184在联接凸缘140的方向上以一角度延伸。所述定心部件184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部段186,并且定心部件184利用所述部段186而与联接凸缘140连接。所述定心套筒182分段地延伸到所述接合件G的所述接收开口148内。根据此实施例的定心装置188可以在径向方向上是刚性的。定心装置188可以被设计为轴向滑动轴承,使得可以补偿或吸收凸缘140和142之间的轴向偏转。
接合件G的壳体部件190被形成在联接凸缘140上。壳体部件190经由轴承球192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联接到轴承星194。轴承球192在罩196中受引导。轴承星194在其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槽,在槽中接收轴承球192。轴承球192可以补偿待由接合件G连接(未示出)的两个轴部段之间的大的角度错位。轴承星194具有管状部分198,在管状部分198中形成接收开口148。在管状部分198上设置波纹管200,并且波纹管200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旨在防止污染物进入接合件G中。根据本实施例,将接合件G设计为恒速接合件。
图27至30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实施例,接合装置10的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参考图1至9所描述的实施例。与这两个实施例的本质区别在于,在轴承元件16、18、40、42上形成限位止动件202和204,其中仅轴承元件16和18在图22中示出。所述限位止动件202和204从轴承元件16、18沿周向方向突伸出。所述限位止动件202和204各自具有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所述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彼此相对。所述限位止动件202和204可以有助于提供上述故障保护运行功能和/或提供过载保护。在相对的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之间建立预定距离。此预定距离可对应于在接合叉12、14之间或在两个相邻轴承元件16和18、40、42之间的最大可允许相对转动。例如,当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被重加载或损坏时,两个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可以彼此抵接。由于止动件表面206和208的抵接,扭矩仍然可以经由接合装置10传递。此外,所述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的彼此抵接也可以防止所述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的过载。因此,这防止在张力下加载的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被伸长或拉伸过多而损坏。
如图28和图29中可见,轴承元件16、18、40和42各自具有两个限位止动件202、204。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限位止动件202和204包括相互对置的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当超过接合叉12和14之间的预定相对转动时,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可以利用联接元件221、222、241、242、261、262、281、282和301、302、321、322、341、342的弹性变形而彼此抵接。由此可提供过载保护和/或故障保护运行功能。
图30至图32使出没有弹性元件的接合装置10的视图。接合装置10的结构对应于参考图28和图29所描述的实施例,所述联接元件已经被移除。在图30中可以看出,轴承元件16和18在轴向方向上彼此略有偏移。这可以通过具有滑动轴承或可被设计为滑动轴承的定心装置48来实现,以便允许接合叉12和14之间的轴向偏转。
图31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俯视图。图31示出了轴承元件16、18、40、42,轴承元件16和40经由支架44彼此连接,并且轴承元件18和42经由支架46彼此连接。轴承元件16、18、40、42中的每一个具有两个限位止动件202和204,在限位止动件202和204上形成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在相邻轴承元件16、18、40、42的相对的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之间建立预定距离。当轴承元件16、18、40、42之间的联接元件(未示出)的相对转动和弹性变形大于预定距离时,则所述限位止动表面206和208可以彼此抵接。
图32示出了图31中沿剖切线XXXII-XXXII的剖视图。在图32中,示出了接合叉12、14以及轴承元件16和42。轴承元件16和42连接到支架44、46,支架44、46继而经由定心装置4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定心装置48设置在接合叉12和14内。所述定心装置48包括定心套筒50和定心销78,定心销78至少以分段的方式被接纳于定心套筒50中。定心销78由支架46上的螺母52保持。在定心套筒50中容纳弹性层82和衬套54,该衬套54分段地接纳所述定心销78。弹性层82在定心套筒50与衬套84之间建立连接。定心装置48充当轴向滑动轴承,从而使得可以在预定路径上进行接合叉12、14之间或轴承元件16、18、40、42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因而,所述定心装置48可以调适在所述接合叉12和14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偏转,这种偏转可以例如由于联接元件在接合件G的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而产生。
在图32中,从转动轴线D1和D2之间的轴向偏移可以看出接合叉12和14之间的轴向偏转,其中转动轴线D1是轴承元件16中的枢转销90的转动轴线,且转动轴线D2是轴承元件42中的枢转销68的转动轴线。换句话说,转动轴线D1构成接合叉14的转动轴线,转动轴线D2是接合叉12的转动轴线。转动轴线D1和D2之间的轴向偏移表明,如果接合叉12和14之间发生轴向偏转,则不再存在任何重合。然而,由于联接元件(未示出)能够吸收由于现在不存在的重合而产生的力和位移,因此接合件G或接合装置10仍然是全功能的。
图33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接合装置10具有带有两个接合叉12和14的接合件G。四个轴承元件16、18、40和42布置在接合叉12和14上。轴承元件16和40经由支架46彼此连接。板形支架44连接到轴承元件16和40的两个轴向紧固表面上,图33仅示出其中的紧固表面161、162和401。轴承元件18和42经由板形支架46彼此连接。支架46连接到轴向紧固表面181和421。支架44和46经由螺栓210与轴承元件16、18、40、42螺栓相连。
接合装置10包括阻尼装置20。阻尼装置20由多个弹性元件22、24、26形成,图33中未示出元件28。联接元件22、24、26、28被设计成类似于带,并且每个联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未示出)。联接元件22、24、26、28被连接到轴承元件16、18、40、42的径向紧固表面,其中仅所述径向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和424在图33中示出。所述元件22、24、26以分段的方式抵靠在所述径向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和424上。联接元件22、24、26和28经由螺栓36而被螺栓固定到所述径向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和425。为此,螺栓36大致沿径向方向延伸到轴承元件16、18、40、42中。一个弹性元件22、24、26、28连接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中的每一个,使得每个轴承元件16、18、40、42连接到联接元件22、24、26、28中的两个。
图34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侧视图。轴承元件16和40经由支架44彼此连接。轴承元件18和42经由支架46彼此连接。支架44在接合叉12的两个叉臂121和122之间延伸并且穿过所述两个叉臂121和122,所述支架44连接被分配给接合叉14的轴承元件16和40。同样,支架46在叉臂141和142之间延伸并且穿过所述叉臂141和142,所述支架46连接被分配给接合叉12的轴承元件18和42。
图35示出了沿图34中的剖切线XXXV-XXXV的剖视图。联接元件22、24、26和28连接两个相邻的轴承元件16、18、40、42。联接元件22、24、26和28抵靠在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405、424和425上。各个轴承元件16、18、40、42的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405、424和425彼此成一角度地延伸。所述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405、424和425相对于轴承元件16、18、40、42的轴向紧固表面以成90°角度的方式延伸。
联接元件22、24、26、28中的每一个具有纤维封装件212。每个纤维封装件212环绕两个套管214和216。衬套214和216具有沿径向方向突出的两个部段218和220,在这两个部段之间引导所述纤维封装件212。纤维封装件212和衬套214和216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体222中。螺栓36延伸穿过衬套214和216,以便将相应的弹性元件22、24、26、28连接到轴承元件16、18、40、42中的一个。
图36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根据图36的实施例基于图33到图35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两个实施例之间的唯一本质区别在于,根据图36,联接元件221、222、223、241、242、243、261、262、263、281(图36中未示出联接元件282和283)设置在沿轴向方向彼此偏移的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405、424和425上,其中在图36中,仅示出了紧固表面164、184、185、405和425。在轴承元件的每个紧固表面164、165、184、185、404、405、424和425上,存在着三个联接元件221、222、223、241、242、243、261、262、263、281,该三个联接元件沿轴向彼此偏移并且至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图37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根据图37,接合件G的接合叉12和14设置在阻尼装置20外部。因而,接合叉12和14至少分段地沿径向方向围绕所述阻尼装置20。每个接合叉12、14具有相互啮合的两个叉臂121、122、141、142
图38示出了接合装置10的透视图,其中接合叉12已被移除。从图38中可以看出,阻尼装置20和轴承元件(图38中仅显示其轴承元件16和18)基本上参考图1至图9和图27至29所描述的那些元件被构造。可以在轴承元件16中看到本质区别中一的一个。轴承元件16在径向外表面上具有轴承58,接合叉12(未显示)的枢转销(未显示)可从径向外侧啮合到该轴承58中。叉臂141和142被连接到轴承元件18和42。叉臂121和122被连接到轴承元件16和40,仅轴承元件16和叉臂121在图39中示出。
图40示出了图39中沿剖切线XL-XL的剖视图。轴承元件16、18、40、42各自具有开口226、228、230、232,在开口226、228、230、232中容纳轴承224、234、236、238。轴承224、234、236、238从径向外侧插入开口226、228、230、232中。接合叉12和14的枢转销240、242、244、246被容纳在开口226、228、230、232中,并且从径向向侧延伸到开口226、228、230、232中。在开口226、228、230、232、226、228、230、232中,还容纳有滑动轴承248、250、252、254,枢转销240、242、244、246的端面可以沿径向方向被支撑在滑动轴承248、250、252、254上。接合叉12和14至少分段地绕轴承元件16、18、40、42和阻尼装置20在径向外侧延伸。轴销240、242、244、246从叉臂121、122、141和142沿径向向内延伸到开口206、228、230、232内和/或轴承224、234、236和238内。
图40还示出了连接所述轴承元件16和40以及定心装置48的支架46。所述定心装置48具有上述多次描述的特征。所述定心装置48可以形成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允许接合叉12和14之间的轴向偏转。
所述接合装置10的至少所述接合件G和所述阻尼装置20被重合布置。所述阻尼装置20可以具有带有联接元件和/或阻尼器部件的若干水平面。在具有若干水平面的阻尼装置的情况下,阻尼装置被设计成使得阻尼装置的水平面与所述接合件形成重合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阻尼装置的各个水平面并没有布置成与接合件G重合。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连接两个轴部段的接合装置(10),包括:
至少一个接合件(G),
至少一个弹性阻尼装置(20),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阻尼装置提供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的机械分离,并且以扭矩传递的方式联接到至少一个接合件(G),所述弹性阻尼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120;172,174),所述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至少部分地嵌入弹性材料(122,176)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被布置成至少在所述接合装置(10)的静止状态下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接合装置(10)具有位于沿轴向方向偏移的至少两个位置(P1,P2处的至少两个装置,所述至少两个装置被设计用于联接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106,108,136,138),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纤维封装件(120;128,130,132,134;172,1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106,108,136,138)具有多个联接部分(110,112;124),在所述多个联接部分中的每个联接部分中设置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120;128,130,132,134;174,176),其中所述联接部分(110,112;124)经由至少一个连接部分(114,116,126)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联接部分(124)具有至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和/或彼此倾斜地延伸的多个纤维封装件(128,130,132,13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136,138)具有多个衬套(168,170),所述多个衬套中的每个衬套由两个纤维封装件(174,176)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具有多个弹性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所述多个弹性联接元件中的每个联接元件(22,24,26,28,30,32,34)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具有至少两个接合叉(12,14),所述至少两个接合叉(12,14)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以扭矩传递的方式彼此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接合叉中的每个接合叉(12,14)具有至少两个轴承元件(16,18,40,42),用于安装所述接合叉(12,14)的至少一个轴承(58,60,62,72,74,94,96)被容纳在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中的每个轴承元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分配给所述至少两个接合叉中的一个接合叉(12,14)的轴承元件(16,18,40,42)经由至少一个支架(44,46)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支架(44,46)彼此联接以使得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每个轴承元件(16,18,40,42)具有设计成将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的至少一个装置(64;102,10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装置是所述轴承元件(16,18,40,42)中的一个轴承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开口(64)和/或在所述轴承元件(16,18,40,42)中的一个轴承元件处的至少一个突出部(102,104)。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凸缘(140),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凸缘将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凸缘(140)与至少另一凸缘(142)之间建立扭矩传递式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至少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凸缘(140)具有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所述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彼此偏移,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被设计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联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的至少一个阻尼器部件(136,138)被布置在所述两个轴向紧固表面(1581,1582)中的每一个轴向紧固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和14至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是恒速接合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定心装置(48;188),所述至少一个定心装置布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G)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装置(20)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所述接合装置(10)被设计用于提供限位止动功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合装置(10),
其中,每个轴承元件(14,16,40,42)具有至少一个限位止动件(98,100;202,204)。
22.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合装置(10)的阻尼器部件(106,108),
其中,所述阻尼器部件(106,108)具有至少一个联接部分(112;124)和至少一个连接部分(114;126),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部分(112;124)中设置围绕两个开口延伸的至少一个纤维封装件(120),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分(114;126)没有纤维增强件。
CN202010629366.0A 2019-07-02 2020-07-02 接合装置 Pending CN1121780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004644.7A DE102019004644A1 (de) 2019-07-02 2019-07-02 Gelenkvorrichtung
DE102019004644.7 2019-07-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065A true CN112178065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9366.0A Pending CN112178065A (zh) 2019-07-02 2020-07-02 接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3176A1 (zh)
CN (1) CN112178065A (zh)
DE (1) DE1020190046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533A (zh) * 2022-07-22 2022-08-26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分体掘进机及连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4347A1 (de) 2022-02-23 2023-08-24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Co. KG. Elastischer Körp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30595A (fr) * 1931-03-20 1932-08-18 Kirchbach & Co Accouplement élastique à cardan
US4118952A (en) * 1975-06-04 1978-10-1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joint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GB8902325D0 (en) * 1988-02-04 1989-03-22 Brd Co Ltd Universal joints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JPH04341619A (ja) * 1991-05-15 1992-11-27 Atsugi Unisia Corp たわみ継手
EP0563940A2 (de) * 1992-04-01 1993-10-06 Fiedler, Kurt Elastisches Kreuzgelenk
DE4303772A1 (de) * 1993-02-09 1994-08-11 Wolf Woco & Co Franz J Bewegliche Laschenkupplung
GB9922445D0 (en) * 1998-09-22 1999-11-24 Fiedler Kurt Flexible shaft-coupling
US20060084510A1 (en) * 2002-07-20 2006-04-20 Bartlett Stephen C Flexible cou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456099A1 (es) * 1976-03-12 1978-04-01 Michel J Luis Junta de cardan con corona.
DE3942432C1 (en) * 1989-12-21 1991-05-23 Sgf Sue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8264 Waldkraiburg, De Swivel joint coupling for vehicle drive shaft - includes rubber core with rigid sleeves through which fixing bolts pass
DE19531190C1 (de) * 1995-08-24 1996-11-21 Sgf Gmbh & Co Kg Schwingungsdämpfendes torsionselastisches Wellengelenk, insbesondere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von Kraftfahrzeugen
DE19823522C1 (de) * 1998-05-26 1999-12-16 Sgf Gmbh & Co Kg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insbes. für Lenksäulen von Kraftfahrzeugen
DE10257018A1 (de) * 2002-07-16 2004-02-05 A. Friedr. Flender Gmbh Kupplung
US7052399B2 (en) * 2003-10-21 2006-05-30 Torque-Traction Technologies Llc Elastomeric coupling for rotating shafts
DE502005005801D1 (de) * 2005-02-11 2008-12-11 Ford Global Tech Llc Axiale Isolierung für ein kardanisches Kreuzgelenk
DE102015007396A1 (de) * 2015-06-09 2016-12-15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und Kupplungslasch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30595A (fr) * 1931-03-20 1932-08-18 Kirchbach & Co Accouplement élastique à cardan
US4118952A (en) * 1975-06-04 1978-10-1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joint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GB8902325D0 (en) * 1988-02-04 1989-03-22 Brd Co Ltd Universal joints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GB2215434A (en) * 1988-02-04 1989-09-20 Brd Co Ltd Universal joints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JPH04341619A (ja) * 1991-05-15 1992-11-27 Atsugi Unisia Corp たわみ継手
EP0563940A2 (de) * 1992-04-01 1993-10-06 Fiedler, Kurt Elastisches Kreuzgelenk
DE4303772A1 (de) * 1993-02-09 1994-08-11 Wolf Woco & Co Franz J Bewegliche Laschenkupplung
GB9922445D0 (en) * 1998-09-22 1999-11-24 Fiedler Kurt Flexible shaft-coupling
US20060084510A1 (en) * 2002-07-20 2006-04-20 Bartlett Stephen C Flexible coupl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533A (zh) * 2022-07-22 2022-08-26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分体掘进机及连接方法
CN114941533B (zh) * 2022-07-22 2022-11-04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分体掘进机及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004644A1 (de) 2021-01-07
US20210003176A1 (en)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8065A (zh) 接合装置
EP0901580B1 (en) Spherical elastomeric bearing assembly
US6068555A (en) Vibration damping, torsionally elastic shaft coupling, especial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 train
US20140128167A1 (en) Elastic joint body
JPH0727142A (ja) 軸継手
US10670081B2 (en) Coupling device
KR19990078093A (ko) 분리장치
RU267422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цепления и упрочненное волокнами шарни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160195160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20080064510A1 (en) Membrane compensating coupling and hole anchor connection
US9546694B2 (en) Flexible coupl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US20070080534A1 (en) Rotating joint for the mutual connection of two shaft ends in particular in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US8517844B2 (en) Torque transmitting device
US20220099146A1 (en) Flexible sleeve coupling radial tooth support cap and method
US9611896B2 (en) Elastic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 and coupling device
JP2003042179A (ja) バランサへの被検軸の取付構造
KR20180030060A (ko) 마이크로 전단 허브 이중 링 아이솔레이터
JP5804246B2 (ja) 一体化捩り振動ダンパを備える弾性カップリング
JPH0434161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カップリング
US20060183558A1 (en) Driveshaft coupling
US10612620B2 (en) Low frequency torsional spring-damper
JPH04321818A (ja) 接続部分として構成された弾性軸継手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US20220307534A1 (en) Clamp bolt and associated assembly
US6164915A (en) Simplified anti-vibration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helicopter
JP2018004082A (ja) 農業機械駆動用フレキシブルヒ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