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2981A -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2981A
CN112172981A CN202011225695.5A CN202011225695A CN112172981A CN 112172981 A CN112172981 A CN 112172981A CN 202011225695 A CN202011225695 A CN 202011225695A CN 112172981 A CN112172981 A CN 112172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wind
motorcycle
outer cov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56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来
邓定红
张立成
郑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256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2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2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1/00Arrangements of radiators, coolant hoses or pipes on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箱外罩导风结构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包括水箱组件和设于所述水箱组件外侧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上具有迎风口,所述迎风口内具有若干呈条形片状且前后间隔排列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和兜风板,所述兜风板自内而外朝前倾斜设置,所述稳流板与所述水箱组件的表面垂直或大致垂直,且该稳流板的内侧边靠近该水箱组件的表面。本发明使参与散热的空气有序可控流动,以达到能效最大化,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在冷却方面,摩托车发动机既有风冷却也有水冷却。风冷却的发动机气缸外表面有数片散热片,散热片的表面积是气缸表面积的10倍以上,空气流经散热片时带走热量从而达到冷却目的。水冷却是在水泵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经过散热器降温,在节温器阀控制下通过气缸体水套吸热再回到散热器,从而达到冷却目的。摩托车水冷引擎的冷却效果优于风冷引擎,水冷摩托车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如公开号为CN106917664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摩托车用侧水冷引擎结构,在摩托车发动机的侧面安装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内侧布置风扇,风扇安装在摩托发动机的曲轴上,风扇周围对应水冷散热器的冷却水管安装导风盘。所述水冷散热器的外侧安装散热器罩。
该结构中散热器外安装的散热器罩能够保证空气流入与散热器接触以实现冷却目的,但散热效果仍不足够。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容易考虑:1、为使进风顺畅,考虑增大散热器罩上导风板的间距,提高进风流量;2、调整散热器的布置方向,使进风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水箱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包括水箱组件和设于所述水箱组件外侧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上具有迎风口,所述迎风口内具有若干呈条形片状且前后间隔排列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和兜风板,所述兜风板自内而外朝前倾斜设置,所述稳流板与所述水箱组件的表面垂直或大致垂直,且该稳流板的内侧边靠近该水箱组件的表面。
水箱组件用于存储冷却水并使冷却水循环通过发动机吸热进行冷却,水箱组件表面设置多个贯通的散热孔壳增大散热面积,利于快速冷却放热,水箱组件外侧的外罩壳上开设迎风口,迎风口的内缘侧壁设置多个片状的导风板,这样在摩托车行驶时,利于相对行驶方向迎来的空气通过迎风口进入外罩壳内并流经水箱组件的散热孔将热量带走,从而加快散热。通过设置导风板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和兜风板,使兜风板自内而外朝前方倾斜设置,并设置稳流板与水箱组件表面垂直或大致垂直设置,这样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空气会与兜风板撞击并沿兜风板流动至稳流板变向至正面吹向水箱组件,使空气朝水箱组件正面流动而与散热孔的开设方向达到一致,提高流过散热孔的效率,改善散热效果,且稳流板的内段靠近水箱组件表面,这样保证流动的空气能直接流至水箱组件处以充分进入散热孔,避免空气在外罩壳内部各处形成空间乱流,使空气的流动有序可控,以达到能效最大化,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每个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尺寸均朝上端逐渐增大,各个所述导风板的平均宽度不相同并且按依次增大的方式排列。通过设置每个导风板的宽度尺寸均沿朝上端逐渐增大,这样整个导风板的造型呈与迎风方向交叉的倾斜状态,在正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增大了表面的迎风面积,利于提高进风量;进一步设置多个导风板的平均宽度尺寸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依次增大,这样使整个导风板的造型同时也呈沿前后倾斜的状态,使在迎风口正面尺寸和横向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导风板的迎风面积达到最大,有效提高进风量和散热效率,此外,使各个导风板的平均宽度不相同且按依次增大的方式排列,每个导风板沿上下方向的宽度也均是逐渐变化的且变化方向一致,导风板的平均宽度是指该导风板在上下方向宽度尺寸的平均值,这样由于各导风板的内侧边均与水箱组件表面靠近则会使导风板的外侧边各处均能超出前方相邻的导风板外侧边,从而在摩托车行驶时使每个导风板的外侧边均受到风压作用,从而在导风板的背部形成一定的负压,这样使经过该处导风板的气流受到负压作用使其流向可以朝下一处的导风板内侧偏斜,从而调节空气流向与导风板之间的流道方向更加适配,进而提高导流和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稳流板与所述兜风板的接合处呈圆角过渡。通过设置稳流板与兜风板的接合处呈圆角过渡,这样利于减小空气从兜风板流至稳流板的能量损失,提高效能和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导风板沿自身长度方向朝前弯折设置。通过设置导风板沿自身长度方向朝前弯折,这样整个导风板呈斗状,能最大程度兜住风,进而提高进风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相邻两所述导风板之间均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端朝向所述水箱组件,该隔板的内侧边与所述稳流板的内侧边平齐。通过在相邻导风板之间连接隔板,可提高导风板的承压强度,设置隔板朝水箱组件设置并靠近水箱组件,这样隔板可进一步避免空气在外罩壳内部形成空间乱流,使空气的流动有序可控,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隔板的外侧边与前方相邻的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让流缺口。通过设置隔板的外侧边与前方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让流缺口,这样可使部分从不同方向朝隔板流动的空气能通过让流缺口流入至迎风口内,减小迎风损失,保证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迎风口的内缘侧壁与所述导风板小端接合的一侧具有延伸至所述外罩壳外表面的导风面。通过设置导风板小端与迎风口内缘侧壁的接合处具有延伸至外罩壳外表面的导风面,这样利于外侧空气沿导风面流入导风板之间,提高进风量。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外罩壳的内侧具有环形挡沿,所述迎风口位于所述环形挡沿内,所述水箱组件的表面具有定位槽,所述环形挡沿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且该环形挡沿的外侧壁能与所述定位槽的内侧壁限位配合。通过在外罩壳的内侧设置环形挡沿,是迎风口位于环形挡沿内侧,在水箱组件的表面设置定位槽,使环形挡沿插设在定位槽内且形成限位配合,这样定位槽的内侧壁可与环形挡沿之间配合形成迷宫挡风效果,避免进入外罩壳的空气随意乱流和外泄,提高效能。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所述外罩壳的内侧具有两个正对设置的挡板,当所述环形挡沿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时两所述挡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水箱组件的两侧边限位配合。通过在外罩壳的内侧设置两正对的挡板,使其与水箱组件的两侧边限位配合,这样可进一步在环形挡沿周边形成挡风,避免空气随意乱流。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还包括能够吸风的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外罩壳正对且分别位于所述水箱组件的两侧。通过设置能够吸风的风扇与外罩壳正对并分别位于水箱组件的两侧,这样风扇主动吸风和本外罩壳自然进风配合,利于在吸风和进风之间形成平衡,使进风更加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通过设置导风板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和兜风板,使兜风板自内而外朝前倾斜设置,并设置稳流板与朝水箱组件表面垂直或近似垂直,并使稳流板内端靠近水箱组件的表面,这样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空气会与兜风板撞击并沿兜风板流动至稳流板完成变向,使空气流动方向与散热孔的开设方向达到一致,提高流过散热孔的效率,改善散热效果,此外,稳流板内端靠近水箱组件表面,这样保证流动的空气能直接进入散热孔,避免空气在外罩壳内部形成空间乱流,使空气的流动有序可控,以达到能效最大化,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隐去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隐去风扇另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外罩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外罩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外罩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组件;11、散热孔;12、定位槽;
2、外罩壳;21、迎风口;22、导风板;221、稳流板;222、兜风板;23、隔板;24、让流缺口;25、导风面;26、环形挡沿;27、挡板;
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包括水箱组件1和设于水箱组件1外侧的外罩壳2,水箱组件1上具有若干沿车身宽度方向贯通的散热孔11,外罩壳2上具有与散热孔11正对的迎风口21,迎风口21的内缘侧壁具有若干呈条形片状且上下延伸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导风板22,导风板22沿自身长度方向朝前弯折,导风板22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221和兜风板222,兜风板222自内而外朝前弯折设置,稳流板221垂直朝水箱组件1延伸并与散热孔11的延伸方向平行,稳流板221的内侧边与散热孔11的周边表面平齐。进一步来讲,每个导风板22的宽度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且每个导风板22的变化斜率一致,这样利于利用风压形成的浮力改变风向,提高进风效果;多个导风板22的平均宽度尺寸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依次增大,使导风板22整体呈对角倾斜状。作为优选,稳流板221与兜风板222的接合处呈圆角过渡。相邻两导风板22之间均连接有隔板23,隔板23与散热孔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若干隔板23位于同一平面,隔板23的内侧边与稳流板221的内侧边平齐。进一步来讲,隔板23的外侧边与沿迎风方向相邻的导风板22之间具有让流缺口24。通过设置隔板23的外侧边与沿前方相邻的导风板22之间形成让流缺口24,这样可使部分从不同方向朝隔板23流动的空气能通过让流缺口24流入至迎风口21内,减小迎风损失,保证散热效果。迎风口21的内缘侧壁与导风板22下端接合的一侧具有延伸至外罩壳2外表面的导风面25.在本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中还包括能够吸风的风扇3,风扇3与外罩壳2正对且分别位于水箱组件1的两侧。
如图3-5、图7所示,外罩壳2的内侧具有环形挡沿26,迎风口21位于环形挡沿26的内侧,水箱组件1的表面具有左右贯通的定位槽12,散热孔11均位于定位槽12内,环形挡沿26定位插设于定位槽12内且环形挡沿26上下正对的两外侧壁与定位槽12的上下内侧壁限位配合。进一步来讲,外罩壳2的内侧具有两个左右正对设置的挡板27,两挡板27与当环形挡沿26与定位槽12配合时两挡板27的内侧分别与水箱组件1的两侧边限位配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包括水箱组件(1)和设于所述水箱组件(1)外侧的外罩壳(2),所述外罩壳(2)上具有迎风口(21),所述迎风口(21)内具有若干呈条形片状且前后间隔排列的导风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2)包括内外依次连接的稳流板(221)和兜风板(222),所述兜风板(222)自内而外朝前倾斜设置,所述稳流板(221)与所述水箱组件(1)的表面垂直或大致垂直,且该稳流板(221)的内侧边靠近该水箱组件(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板(22)的宽度尺寸均朝上端逐渐增大,各个所述导风板(22)的平均宽度尺寸不相同并且按依次增大的方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221)与所述兜风板(222)的接合处呈圆角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2)沿自身长度方向朝前弯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导风板(22)之间均连接有隔板(23),所述隔板(23)的内端朝所述水箱组件(1)设置,该隔板(23)的内侧边与所述稳流板(221)的内侧边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3)的外侧边与前方相邻的所述导风板(22)之间具有让流缺口(2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口(21)的内缘侧壁与所述导风板(22)小端接合的一侧具有延伸至所述外罩壳(2)外表面的导风面(2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2)的内侧具有环形挡沿(26),所述迎风口(21)位于所述环形挡沿(26)内,所述水箱组件(1)的表面具有定位槽(12),所述环形挡沿(26)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槽(12)内且该环形挡沿(26)的外侧壁能与所述定位槽(12)的内侧壁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2)的内侧具有两个正对设置的挡板(27),当所述环形挡沿(26)与所述定位槽(12)配合时两所述挡板(27)的内侧分别与所述水箱组件(1)的两侧边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吸风的风扇(3),所述风扇(3)与所述外罩壳(2)正对且分别位于所述水箱组件(1)的两侧。
CN202011225695.5A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Pending CN112172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695.5A CN112172981A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695.5A CN112172981A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981A true CN112172981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5695.5A Pending CN112172981A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29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0346A (zh) * 2022-02-22 2022-06-07 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流线型电动车塑料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0346A (zh) * 2022-02-22 2022-06-07 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流线型电动车塑料件
CN114590346B (zh) * 2022-02-22 2023-08-18 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流线型电动车塑料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5763B1 (ko) 브레이크쿨링덕트의 구조
CN102294953A (zh) 车辆用换热器
CN112172981A (zh)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CN112310593B (zh) 车载通信天线
CN213473388U (zh) 一种摩托车的水箱外罩导风结构
CN1098445C (zh) 冷柜机房的配置
CN111075589B (zh) 强制风冷柴油机机体
JP6155475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の冷却構造
CN105564221A (zh) 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182883Y (zh) 速克达摩托车强制空冷引擎冷却装置
JP2018017194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の取付構造
ES2523832T3 (es) Conjunto de admisión de aire
CN208546229U (zh) 拖拉机发动机散热装置
KR20120063116A (ko) 인터쿨러 가이드 덕트
CN106121803A (zh) 散热器
JP2017187020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の冷却構造
CN217582287U (zh) 一种摩托车散热导风结构
JP731377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5944278U (zh) 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CN108340770B (zh) 散热系统及车辆
CN213007601U (zh) 一种拖拉机的发动机挡风板
JP4161820B2 (ja) 車両の熱交換器冷却構造
CN218062446U (zh) 一种发电机的控制器散热结构
JPH0239852Y2 (zh)
CN212620308U (zh) 一种水油组合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