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0037A -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0037A
CN112160037A CN202011107758.7A CN202011107758A CN112160037A CN 112160037 A CN112160037 A CN 112160037A CN 202011107758 A CN202011107758 A CN 202011107758A CN 112160037 A CN112160037 A CN 112160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vinyl alcohol
solution
carbon nanotube
oxidized carbon
shape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7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0037B (zh
Inventor
高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yuan Material Technology Zuny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da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da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da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7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0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0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0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0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0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5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alcohols, polyacetals or polyketa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6We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搅拌,洗涤过滤,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将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戊二醛交联剂,升温搅拌反应,静置脱泡,得到纺丝液,经湿法纺丝,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氧化碳纳米管溶液,预烘干后,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形状记忆聚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形变并保持临时形状,而在温度、湿度、光、电和磁等合适外界刺激下,由临时形状恢复到记忆的原始形状,且具有可逆变化的聚合物。形状记忆聚合物与形状记忆合金和陶瓷材料相比,可恢复形变量大,最大可恢复形变量超过400%,但是模量和强度等力学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在纺织领域,将形状记忆聚合物经纺丝制备成形状记忆纤维植物或者对传统纺织品进行后整理,赋予织物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以保证织物尺寸的稳定性。聚乙烯醇是一种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高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羟基,所形成的氢键与聚乙烯醇结构的部分结晶区域经化学交联或者物理结晶作为固定相,聚乙烯醇中的无定形相作为可逆区,而且通过添加交联剂,可提高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强度。中国发明专利(CN1253618C)公开的一种热敏形状记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十八醇熔融后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和引发剂对甲基苯磺酸,加热搅拌均匀,控温在80-100℃,反应5-8小时;洗涤将丙烯酸十八酯蜡状固体粗产品析出,再结晶提纯后可制得精致的丙烯酸十八酯。将丙烯酸十八酯先用乙醇溶解,然后加热至50-70℃,通入氮气,待丙烯酸十八酯完全溶解后,加入丙烯酸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再通氮气,放入烘箱,可合成质量比F=0.6-0.8的丙烯酸十八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然后将共聚物加入到浓度为99%的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再加入聚乙烯醇和水,溶胀达到平衡后,加入交联剂己二酰二肼,将混合液加入纺丝机的聚合釜中,在75-115℃下溶解搅拌,再在80-90℃下抽真空脱泡保温,用温控在18-20℃,循环量30kg/千克干纤维的乙醇溶液作凝固浴,纺丝原液温度控制在85-90℃下进行纺丝。该方法将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经交联后与聚乙烯醇制备成形状回复特性更好、尺寸稳定性更好、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更加的功能纤维。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加入到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中,以制备得到力学性能更佳的功能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作为功能材料加入得到聚乙烯醇纤维的内部和表面,制备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形状记忆纤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纳米管经煅烧纯化后,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和超声处理,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热搅拌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溶液;
(3)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
(4)将步骤(3)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步骤(2)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将步骤(4)制备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戊二醛交联剂,升温搅拌反应,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步骤(5)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步骤(6)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步骤(3)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预烘干后,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煅烧纯化的温度为350-400℃,时间为30-60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3: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20-25wt%。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7:1:85-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3wt%。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5)中,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溶液和戊二醛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5:100:0.5-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5)中,升温搅拌的温度为80-90℃,时间为1-3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6)中,加热加压挤出的温度为60-65℃,压力为0.2-0.3MPa,挤出的纺丝孔内径为0.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6)中,热拉伸的拉伸比为4-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中主要原料为聚乙烯醇,选用聚乙烯醇改性氧化碳纳米管作为功能材料,将聚乙烯醇改性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聚乙烯醇纤维的内部,使聚乙烯醇中的羟基与氧化碳纳米管中的含氧基团形成氢键作用,提高聚乙烯醇纤维内部的结合力,再将聚乙烯醇改性氧化碳纳米管附着于聚乙烯醇纤维表面,通过凝固和热拉伸作用,将聚乙烯醇中的羟基与氧化碳纳米管中的含氧基团形成氢键作用的同时,促使聚乙烯醇改性氧化碳纳米管在聚乙烯醇纤维表面规整排布,进一步提高聚乙烯醇纤维的强度,提高形状记忆纤维的回复力。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通过对现有聚乙烯醇湿法纺丝工艺进行优化,以制备得到高回复力和高强度的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提高了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应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碳纳米管在350℃下煅烧纯化3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1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0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1:85,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5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1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80℃,搅拌反应1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0℃温度和0.2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3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0℃下预烘干后45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4,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实施例2:
(1)碳纳米管在400℃下煅烧纯化6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2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5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7:1:100,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3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10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2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90℃,搅拌反应3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5℃温度和0.3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5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60℃下预烘干后60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6,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实施例3:
(1)碳纳米管在380℃下煅烧纯化45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1.5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0-25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6:1:90,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3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6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1.6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85℃,搅拌反应2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3℃温度和0.24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3.5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5℃下预烘干后55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5,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实施例4:
(1)碳纳米管在375℃下煅烧纯化4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2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3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8:1:95,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8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5-10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1-2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88℃,搅拌反应2.5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2℃温度和0.25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4.2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8℃下预烘干后55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5.5,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实施例5:
(1)碳纳米管在350℃下煅烧纯化6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1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5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1:100,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5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2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80℃,搅拌反应1-3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5℃温度和0.2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5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0℃下预烘干后60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4,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实施例6:
(1)碳纳米管在400℃下煅烧纯化3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2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0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7:1:85,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3wt%。
(4)将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按重量份计,将10份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1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90℃,搅拌反应1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5℃温度和0.2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5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0℃下预烘干后60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4,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对比例1:
(1)碳纳米管在400℃下煅烧纯化3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2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0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7:1:85,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3wt%。
(4)按重量份计,将10份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加入到100份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用量占总质量1wt%的戊二醛交联剂,升温至90℃,搅拌反应1h,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5)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5℃温度和0.2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6)将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在50℃下预烘干后60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4,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对比例2:
(1)碳纳米管在400℃下煅烧纯化30min后,加入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100℃下,以200r/min的速率加热搅拌60min,在200W下超声处理2h,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90℃下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含量为20wt%的聚乙烯醇溶液。
(3)按照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7:1:85,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其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3wt%。
(4)将聚乙烯醇溶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在65℃温度和0.2MPa压力下,经内径为0.5mm的纺丝孔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30min,得到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5)将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厚度为5μm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在50℃下预烘干后60min,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24h,按照拉伸比为4,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经检测,实施例1-6和对比例1-2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机械性和形状记忆回复性的结果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727523970000111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形状回复性能优异,长期使用稳定性高,且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内部和表面含有的氧化碳纳米管都有利于提高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形状回复性能。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纳米管经煅烧纯化后,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和超声处理,稀释,离心,洗涤,烘干,得到氧化碳纳米管粉末;
(2)将聚乙烯醇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热搅拌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溶液;
(3)将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粉末,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溶液;
(4)将步骤(3)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滴加入步骤(2)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经甲醇洗涤过滤,去除未反应的聚乙烯醇,烘干,得到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
(5)将步骤(4)制备的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均匀,滴加戊二醛交联剂,升温搅拌反应,静置脱泡,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
(6)将步骤(5)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纺丝液置于湿法纺丝装置中,加热加压挤出,经凝固浴凝固,得到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
(7)将步骤(6)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初生纤维表面附着步骤(3)制备的氧化碳纳米管溶液,预烘干后,置于甲醇溶液中充分凝固,热拉伸后处理,得到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煅烧纯化的温度为350-400℃,时间为3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的浓度为20-25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比为6-7:1:85-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氧化碳纳米管溶液中氧化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3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聚乙烯醇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聚乙烯醇溶液和戊二醛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5:100:0.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升温搅拌的温度为80-90℃,时间为1-3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加热加压挤出的温度为60-65℃,压力为0.2-0.3MPa,挤出的纺丝孔内径为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热拉伸的拉伸比为4-6。
CN202011107758.7A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160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7758.7A CN112160037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7758.7A CN112160037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0037A true CN112160037A (zh) 2021-01-01
CN112160037B CN112160037B (zh) 2024-03-12

Family

ID=7386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7758.7A Active CN112160037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00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582A (zh) * 2021-02-09 2021-06-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超导热与制冷功能集成的温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04104A (zh) * 2023-07-14 2023-10-20 黄山天马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铝箔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980A (zh) * 2008-09-02 2011-07-20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附着有碳纳米管的导电纤维、导电纱、纤维结构体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2201788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ray Ind Inc 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重合体修飾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修飾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複合体、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繊維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3668528A (zh) * 2013-12-10 2014-03-2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388A (zh) * 2014-12-25 2015-05-13 东华大学 一种聚酰胺接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45138A (zh) * 2016-07-27 2016-12-2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高回复应力形状记忆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42867A (zh) * 2018-05-09 2018-10-1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改性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11234141A (zh) * 2020-03-19 2020-06-05 山东科技大学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980A (zh) * 2008-09-02 2011-07-20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附着有碳纳米管的导电纤维、导电纱、纤维结构体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2201788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ray Ind Inc 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重合体修飾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修飾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複合体、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繊維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3668528A (zh) * 2013-12-10 2014-03-2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388A (zh) * 2014-12-25 2015-05-13 东华大学 一种聚酰胺接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45138A (zh) * 2016-07-27 2016-12-2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高回复应力形状记忆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42867A (zh) * 2018-05-09 2018-10-1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改性芳纶纤维的方法
CN111234141A (zh) * 2020-03-19 2020-06-05 山东科技大学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繁涤等: "PVA/CNTs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582A (zh) * 2021-02-09 2021-06-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超导热与制冷功能集成的温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04104A (zh) * 2023-07-14 2023-10-20 黄山天马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铝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0037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0037B (zh) 一种氧化碳纳米管改性聚乙烯醇形状记忆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718591B (zh) 一种含有木质素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2658B (zh) 高固含量、低粘度的聚丙烯腈悬浊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5124760B (zh) 一种超疏水型壳聚糖杂化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53946A (zh) 一种高性能芳纶复合纸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48952B (zh) 一种高弹性易粘合聚氨酯脲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073395A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高吸水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3561B (zh) 高强高韧仿生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813539A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2464848B (zh) 聚丙烯腈基共聚物与纳米碳管的复合材料、碳纤维以及碳纤维的制法
CN115093656B (zh) 一种耐磨改性pvc材料及合成工艺
CN113174701B (zh) 一种基于聚丙烯腈的电纺增强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80535B (zh) 一种熔融纺丝制备聚甲醛纤维的方法
CN111644074B (zh) 一种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2067A (zh) 一种制备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7299413B (zh) 一种高-低分子量左旋聚乳酸共混纤维的制备方法及产物
CN112537964A (zh) 一种碳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US4079122A (en) Preparation of carbon fibres
CN115161798B (zh) 一种透气抗静电新型气凝胶合成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1043B (zh) 一种淀粉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5551B (zh) 一种具有“砖-泥”结构的天然多糖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519173A (zh) 一种利用超支化改性剑麻微晶制备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方法
CN110629551B (zh) 一种异相制备gn@纤维素基固-固相变纤维的方法及应用
CN102190756B (zh)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前体材料
CN118085450A (zh) 一种抗冲击mpp电力电缆保护管及其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563005 Pingqiao Industrial Park, Shenxi Town, Honghuagang District, Zunyi City,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uyuan material technology (Zuny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0076 20 / F, building B, Wuhan Optics Valle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111 Guansha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Zhida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