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5292A -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5292A
CN112155292A CN202010951727.3A CN202010951727A CN112155292A CN 112155292 A CN112155292 A CN 112155292A CN 202010951727 A CN202010951727 A CN 202010951727A CN 112155292 A CN112155292 A CN 112155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rigger
locking
wearable device
connect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1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5292B (zh
Inventor
王作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17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5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5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5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5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1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overlapping each other and fastened by an action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锁扣部件,锁扣部件包括:本体部、触发部和锁止部,本体部与第一连接带的一端相连,本体部呈环形以形成穿孔,本体部的周壁上形成有与穿孔连通的触发孔,触发部设于触发孔且相对本体部至少沿触发孔的深度方向可移动,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可拆卸地穿设于穿孔,在锁扣部件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的一端穿设于穿孔,且锁止部锁止触发部以使得触发部的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保持止抵,在解锁位置,锁止部解锁触发部以使得触发部与第二连接带脱离配合。根据本申请的连接组件,提高尺寸调节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穿戴设备例如手表的表带一般设置有孔,以便于针扣或蝴蝶扣与任意一个孔配合以实现表带长短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人的手腕,然而这种实现方式尺寸调整精确度低,依然无法与不同尺寸的手腕匹配,存在松紧不匹配的问题,并且表带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孔处断裂或孔位处拉伤,体验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尺寸调整精确度高。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锁扣部件,所述锁扣部件包括:本体部、触发部和锁止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部呈环形以形成穿孔,所述本体部的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触发孔,所述触发部设于所述触发孔且相对所述本体部至少沿所述触发孔的深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穿孔,在所述锁扣部件的锁止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孔,且所述锁止部锁止所述触发部以使得所述触发部的位于所述穿孔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保持止抵,在所述锁扣部件的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解锁所述触发部以使得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带脱离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在锁扣部件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的一端穿设于穿孔,且锁止部锁止所述触发部以使得触发部的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保持止抵,从而无需在第二连接带上设置孔,提高了第二连接带的结构强度,提高尺寸调节的精确性,实现松紧自如的调整,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穿戴舒适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上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组件,在锁扣部件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的一端穿设于穿孔,且锁止部锁止所述触发部以使得触发部的位于穿孔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保持止抵,从而无需在第二连接带上设置孔,提高了第二连接带的结构强度,提高尺寸调节的精确性,实现松紧自如的调整,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穿戴舒适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锁扣部件的示意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锁扣部件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锁扣部件的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4是根据图2所示的锁扣部件的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5是根据图2所示的锁扣部件的C-C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6是根据图2所示的锁扣部件的D-D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锁止位置;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锁扣部件的示意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8是根据图7所示的锁扣部件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9是根据图8所示的锁扣部件的E-E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10是根据图8所示的锁扣部件的F-F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11是根据图8所示的锁扣部件的G-G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12是根据图8所示的锁扣部件的H-H方向的剖视图,其中,锁扣部件处于解锁位置;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穿戴设备100,
连接组件10,锁扣部件1,本体部11,避让槽111,避让孔112,穿孔113,触发孔114,导向凹槽115,放置槽116,容纳槽117,触发部12,按压部121,触发杆122,防脱部1221,环形凸筋1222,锁止部13,第一锁止部131,第二锁止部132,第一连接带2,第二连接带3,复位件4,第一弹簧41,复位结构件4,套筒421,移动件422,第二弹簧423,
设备本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组件10和穿戴设备100。
如图1、图7和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带2、第二连接带3和锁扣部件1。当连接组件10使用在穿戴设备100中时,可以便于用户穿戴穿戴设备100,或者将穿戴设备100从用户身上取下。
如图2和图5所示,锁扣部件1包括:本体部11、触发部12和锁止部13。其中,参照图7和图13所示,本体部11呈环形以形成穿孔113,本体部11与第一连接带2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可拆卸地穿设于穿孔113,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带2的一端与穿孔113的轴向一端的端面相连,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从穿孔113的轴向另一端穿过穿孔113内并且第二连接带3相对本体部11可拆卸设置。
如图3和图9所示,本体部11的周壁上形成有与穿孔113连通的触发孔114,触发部12设于触发孔114且相对本体部11至少沿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例如,图中的箭头Y所指示的方向)可移动。也就是说,本体部11的周壁上形成有触发孔114,触发孔114贯穿本体部11的周壁,从而触发孔114可以与穿孔113连通,触发部12穿设于触发孔114,触发部12相对本体部11至少在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上可移动。需要理解的是,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即为本体部11的周壁的设置触发孔114的部分的厚度方向。
触发部12相对于本体部11的运动,从而可以使得锁扣部件1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在锁扣部件1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穿设于穿孔113,且锁止部13锁止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在解锁位置,锁止部13解锁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与第二连接带3脱离配合。
具体而言,参照图3-图6所示,在连接组件10使用在穿戴设备100中,在装配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穿戴穿戴设备100时,用户可以先将第二连接带3穿设于穿孔113内,接着用户可以对触发部12施加朝向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触发部12朝向靠近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止抵在第二连接带3上,为了保持触发部12与第二连接带3的止抵关系,接着利用锁止部13锁止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防止触发部12移动。
参照图9-图12所示,在拆卸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将穿戴设备100拆卸下来时,可以首先利用锁止部13解锁触发部12,从而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的保持止抵的关系被解除,接着触发部12朝向远离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不再止抵第二连接带3,此时可将第二连接带3从穿孔113中抽出,以便于用户拆卸下穿戴设备100。
相关技术中,穿戴设备100例如手表的表带一般设置有孔,以便于针扣或蝴蝶扣与任意一个孔配合以实现表带长短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人的手腕,然而这种实现方式尺寸调整精确度低,依然无法与不同尺寸的手腕匹配,存在松紧不匹配的问题,并且表带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孔处断裂或孔位处拉伤,体验感不佳。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组件10,在锁扣部件1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穿设于穿孔113,且锁止部13锁止所述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从而无需在第二连接带3上设置孔,提高了第二连接带3的结构强度,并且触发部12与第二连接带3的止抵配合有利于调整第二连接带3的位于下述的设备本体20与穿孔113之间的长度,提高尺寸调节的精确性,实现松紧自如的调整,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穿戴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部11的外表面上设有容纳槽117,触发孔114位于容纳槽117的槽底壁处,由此可以使得触发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17内,从而可以减小体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9所示,触发部12包括: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其中,按压部121位于本体部11外,触发杆122的一端穿过触发孔114与按压部121相连,触发杆122的另一端位入穿孔113内,在锁止位置,触发杆1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止抵。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用户操作按压部121。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121位于本体部11外指按压部121位于本体部11的外表面的外侧,例如,当本体部11的外表面上设置上述的容纳槽117时,按压部121位于容纳槽117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触发杆122的另一端被构造成为防脱部1221,防脱部1221的横截面积大于触发孔114的邻近穿孔113的一端的横截面积,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便于触发部12沿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移动,并且防脱部1221的设置还可以防止触发部12与本体部11脱离,提高触发部12与本体部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按压部121的邻近触发孔114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大于触发孔114的邻近按压部121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以防止触发部12完全进入到穿孔113内而影响正常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为一体件。例如,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为一体注塑成型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的装配效率,保证按压部121和触发杆122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9所示,穿孔113的内周壁上设有导向凹槽115,触发孔114位于导向凹槽115的槽底壁处,防脱部1221与导向凹槽115相适配。具体而言,穿孔113的内周壁的朝向远离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凹入以形成导向凹槽115,触发孔114位于导向凹槽115的槽底壁处,并且防脱部1221与导向凹槽115相适配,从而利用导向凹槽115为触发部12沿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触发部12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121和本体部11的表面之间设有复位件4,复位件4常驱动按压部121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移动,例如,触发孔114位于上述的容纳槽117的槽底壁处,按压部121和容纳槽117的槽底壁之间设有复位件4。由此,复位件4可以始终施加给按压部121一个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在锁止部13件由锁止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复位件4驱动触发部12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移动复位。由此,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连接组件10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9所示,复位件4包括第一弹簧41,第一弹簧41套设在触发杆122的位于本体部11和按压部121之间的部分上。由此,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复位件4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弹簧41抵接在本体部11与按压部121之间,例如,第一弹簧41抵接在上述的容纳槽117的槽底壁和按压部121之间,从而在解锁位置,第一弹簧41驱动按压部121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移动,按压部121的移动带动触发杆122移动,可靠性高。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触发杆122的邻近按压部121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触发杆12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筋1222,第一弹簧41套设在触发杆122的位于环形凸筋1222和本体部11之间的部分上,第一弹簧41止抵在环形凸筋1222和本体部11之间,例如,第一弹簧41止抵在环形凸筋1222和上述的容纳槽117的槽底壁之间,从而在解锁位置,第一弹簧41驱动触发杆122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移动,触发杆122移动带动按压部121移动,结构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杆122和环形凸筋1222为一体件。例如,触发杆122和环形凸筋1222为一体注塑成型件。由此,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触发杆122和环形凸筋1222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触发杆122和环形凸筋1222的装配效率,保证触发杆122和环形凸筋1222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形成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10所示,复位件4包括复位结构件4,复位结构件4包括:套筒421、移动件422和第二弹簧423。具体而言,套筒421不可活动地设于本体部11,移动件422穿设于套筒421,第二弹簧423位于套筒421内,第二弹簧423常驱动移动件422从套筒421的远离本体部11的一端穿出,也就是说,第二弹簧423抵接在套筒421的邻近本体部11的一端和移动件422之间,第二弹簧423始终施加给移动件422一个朝向远离穿孔113的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得移动件422穿出套筒421,这样,在解锁位置,第二弹簧423驱动移动件422的移动,由于移动件422与按压部121抵接,从而移动件422的移动驱动按压部121移动,而按压部121的移动带动整个触发部12在触发孔114的深度方向上移动。由此,不但结构,而且将套筒421、移动件422和第二弹簧423集成为一个结构件,便于拆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本体部11的外表面上设有放置槽116,套筒421过盈配合在放置槽116内。例如,上述的容纳槽117的槽底壁朝向靠近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凹入以形成放置槽116,套筒421过盈配合在放置槽116内。由此,有利于提高对复位结构件4的可靠安装,并且复位结构件4不额外占用过多的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锁止部13包括:第一锁止部131和第二锁止部132,第一锁止部131设在触发部12上,第二锁止部132设在本体部11上,在锁止位置,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配合,在解锁位置,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脱离配合。由此,在锁止位置,通过第一锁止部131和第二锁止部132的配合,从而可以将触发部12锁止,在解锁位置,通过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的脱离配合,从而对触发部12解锁,结构简单。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与触发孔114的径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例如,图中的X指示的方向)上,按压部121相对触发杆122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可移动,也就是说,按压部121相对触发杆122在预设距离内可移动,并且按压部121相对触发杆122的移动方向为与触发孔114的径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第一锁止部131设在按压部121上,在锁止位置,按压部121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在解锁位置,按压部121位于第二极限位置。
具体而言,在连接组件10使用在穿戴设备100中,在装配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穿戴穿戴设备100时,用户可以先将第二连接带3穿设于穿孔113内,接着用户可以对触发部12施加朝向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触发部12朝向靠近穿孔113得中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触发杆12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止抵在第二连接带3上,接着使得按压部121相对触发杆122移动并且使得按压部121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由于第一锁止部131设在按压部121上,从而在第一极限位置使得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配合以锁止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
参照图9-图12所示,在拆卸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将穿戴设备100拆卸下来时,可以首先驱动按压部121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由于第一锁止部131设在按压部121上,这样第一锁止部131随着按压部121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这样在第二极限位置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脱离配合以解锁触发部12,从而触发杆122与第二连接带3的保持止抵的关系被解除,接着触发部12朝向远离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触发杆122不再止抵第二连接带3,从而便于将第二连接带3从穿孔113中抽出,以便于用户拆卸下穿戴设备10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6以及图11-图12所示,本体部11的周壁上设有与穿孔113连通的避让孔112,例如避让孔112位于上述的容纳槽117的槽底壁处,第一锁止部131的一端穿过避让孔112与按压部121的朝向穿孔113的表面相连,第一锁止部131的另一端位于穿孔113内,穿孔113的内周壁形成有与避让孔112连通的避让槽111,避让槽111位于避让孔112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穿孔113的内周壁的位于避让孔112的两侧的部分为锁止面,锁止面被构造成为第二锁止部132,在锁止位置,第一锁止部131的另一端与锁止面抵接,在解锁位置,第一锁止部131位于避让槽111处以与锁止面脱离配合。
具体而言,在连接组件10使用在穿戴设备100中,在装配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穿戴穿戴设备100时,用户可以先将第二连接带3穿设于穿孔113内,接着用户可以对触发部12施加朝向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的作用力以驱动触发部12朝向靠近穿孔113得中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触发杆部12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止抵在第二连接带3上,接着使得按压部121相对触发杆122移动并且使得按压部121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由于第一锁止部131设在按压部121上,按压部121的移动带动第一锁止部131移动,从而在第一极限位置第一锁止部131的另一端与锁止面抵接配合以锁止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杆12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
参照图9-图12所示,在拆卸连接组件10以便于用户将穿戴设备100拆卸下来时,可以首先驱动按压部121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由于第一锁止部131设在按压部121上,按压部121的移动带动第一锁止部131随之移动,从而在第二极限位置,第一锁止部131与锁止面脱离配合并且第一锁止部131位于避让槽111处,从而触发杆122与第二连接带3的保持止抵的关系被解除,接着触发部12朝向远离穿孔113的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触发杆122不再止抵第二连接带3,从而便于将第二连接带3从穿孔113中抽出,以便于用户拆卸下穿戴设备1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2与本体部11可枢转地相连。由此,可以便于第一连接带2相对本体部11的弯折,从而调整连接组件10的形态以与用户的身体部分相适配。
可选地,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中的至少一个为柔性件。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带2为柔性件,第二连接带3为柔性件,或者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均为柔性件。例如,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中的至少一个为编制件例如尼龙编织件,橡胶件、硅胶件、塑料件或者皮质件。由此,加工制造成本低。
可选地,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上设有纹理,来缓解滑动。
可选地,本体部11形成为方环形型。
如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20和上述的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组件10。
第一连接带2的另一端与设备本体20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带3的另一端与设备本体20的另一端相连。设备本体20通过连接组件10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上,便于用户的佩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组件10,在锁扣部件1的锁止位置,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穿设于穿孔113,且锁止部13锁止触发部12以使得触发部12的位于穿孔113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带3保持止抵,从而无需在第二连接带3上设置孔,提高了第二连接带3的结构强度,并且触发部12与第二连接带3的止抵配合有利于调整第二连接带3的位于的设备本体20与穿孔113之间的长度,提高尺寸调节的精确性,实现松紧自如的调整,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用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穿戴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为手表,设备本体20为表盘,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为表带。例如,手表为智能手表。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为眼镜例如VR眼镜,设备本体20为眼镜镜架部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
锁扣部件,所述锁扣部件包括:本体部、触发部和锁止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部呈环形以形成穿孔,所述本体部的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触发孔,所述触发部设于所述触发孔且相对所述本体部至少沿所述触发孔的深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穿孔,在所述锁扣部件的锁止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穿孔,且所述锁止部锁止所述触发部以使得所述触发部的位于所述穿孔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保持止抵,在所述锁扣部件的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解锁所述触发部以使得所述触发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带脱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包括: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外;
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触发孔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位入所述穿孔内,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被构造成为防脱部,所述防脱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触发孔的邻近所述穿孔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内周壁上设有导向凹槽,所述触发孔位于所述导向凹槽的槽底壁处,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导向凹槽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和本体部的表面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常驱动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穿孔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触发杆的位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按压部之间的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的邻近所述按压部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沿所述触发杆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筋,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触发杆的位于所述环形凸筋和所述本体部之间的部分上且分别与所述环形凸筋和所述本体部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复位结构件,所述复位结构件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不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本体部;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穿设于所述套筒;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常驱动所述移动件从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穿出以与所述按压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放置槽,所述套筒过盈配合在所述放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包括:
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在所述触发部上;
第二锁止部,所述第二锁止部设在所述本体部上,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配合,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脱离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包括:按压部和触发杆,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外,所述触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触发孔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位入所述穿孔内,在与所述触发孔的径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触发杆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按压部相连,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按压部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按压部位于第二极限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避让孔,所述第一锁止部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按压部的朝向所述穿孔的表面相连,所述第一锁止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穿孔内,所述穿孔的内周壁形成有与所述避让孔连通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避让孔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穿孔的内周壁的位于所述避让孔的两侧的部分为锁止面,所述锁止面被构造成为所述第二锁止部,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锁止面抵接,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部位于避让槽处以与所述锁止面脱离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容纳槽,所述避让孔和所述触发孔均位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壁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
14.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端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为手表,所述设备本体为表盘,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为表带。
CN202010951727.3A 2020-09-11 2020-09-11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Active CN112155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1727.3A CN112155292B (zh) 2020-09-11 2020-09-11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1727.3A CN112155292B (zh) 2020-09-11 2020-09-11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5292A true CN112155292A (zh) 2021-01-01
CN112155292B CN112155292B (zh) 2023-02-28

Family

ID=7385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1727.3A Active CN112155292B (zh) 2020-09-11 2020-09-11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52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51A (zh) * 2021-03-26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97272A (ja) * 2014-11-26 2016-05-30 株式会社ナカヨ ベルト調節構造
CN207383702U (zh) * 2017-09-05 2018-05-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的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CN210353497U (zh) * 2019-08-05 2020-04-21 乐得利钟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佩戴的手表
CN210929947U (zh) * 2019-11-29 2020-07-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运动手环
CN213154452U (zh) * 2020-08-31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和锁扣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97272A (ja) * 2014-11-26 2016-05-30 株式会社ナカヨ ベルト調節構造
CN207383702U (zh) * 2017-09-05 2018-05-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长度可调的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CN210353497U (zh) * 2019-08-05 2020-04-21 乐得利钟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佩戴的手表
CN210929947U (zh) * 2019-11-29 2020-07-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运动手环
CN213154452U (zh) * 2020-08-31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和锁扣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51A (zh) * 2021-03-26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5292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42896B1 (en) A buckle
US7350277B1 (en) Buckle for safety equipment
CN100577051C (zh) 带有按钮释放件的扣环
CN112155292B (zh)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US8484814B2 (en) Three point release buckle
US9961970B2 (en) Watch and band thereof
US6363590B1 (en) Safety buckle with buffer means
CN112273811A (zh) 一种滑动锁止表扣、表带及手表
CN215603606U (zh) 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
CN108514190B (zh) 绑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11220572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3437604B (zh) 一种箱包密码锁
CN111387652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1154117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045705U (zh) 一种滑动锁止表扣、表带及手表
CN210076762U (zh) 一种表带扣合结构
US5197316A (en) Latchable retainer for keys and the like
JPWO2011052017A1 (ja) サイドリリースバックル及びバックル解除用補助具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CN212650528U (zh) 表带组件及具有其的穿戴设备
CN212036312U (zh) 一种滑动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13959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254594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