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4117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4117U
CN211154117U CN201922126771.6U CN201922126771U CN211154117U CN 211154117 U CN211154117 U CN 211154117U CN 201922126771 U CN201922126771 U CN 201922126771U CN 211154117 U CN211154117 U CN 211154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hook
accommodating cavity
connecting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67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67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4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4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4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手环主体、表带、按键、弹性件和定位件,手环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钩,表带内形成有容纳腔,表带的端部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插入口,表带的周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安装口,按键穿过安装口安装在容纳腔内,按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按键的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卡钩,在锁止位置、第二卡钩与第一卡钩配合,弹性件安装于容纳腔内且抵接在按键和容纳腔的内壁的与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弹性件常驱动按键朝向靠近安装口的方向移动以处于锁止位置,定位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分别与按键和容纳腔的内壁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可方便用户拆装表带,从而满足更换表带的需求。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这类可穿戴设备而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或者喜好,通常存在有更换表带的需求,例如更换不同款式或者不同颜色的表带等。相关技术中,表带与手环主体之间一般采用螺钉或者生耳杆等方式连接,导致用户在拆装表带进行更换时往往需要额外借助工具,过程繁琐而且拆装不便;此外在更换过程中,拆解下来的零件和手环主体以及表带等部件已经分开,部分零件比较细小,因此容易丢失,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可方便用户拆装表带以进行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钩;表带,所述表带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表带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表带的周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安装口;按键,所述按键穿过所述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按键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卡钩,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配合;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抵接在所述按键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所述弹性件常驱动所述按键朝向靠近安装口的方向移动以处于锁止位置;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分别与所述按键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手环主体上设置第一卡钩,在按键的位于容纳腔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二卡钩且将弹性件抵接在按键和容纳腔的内壁的与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同时利用定位件将按键限制在容纳腔内,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将手环主体的第一卡钩插入到表带的容纳腔内,然后按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自动移动到锁止位置使得第二卡钩与第一卡钩配合,从而可将手环主体与表带连接成一体;当需要拆下表带进行更换时,用户只需按压按键使按键移动到解锁位置,第二卡钩便会与第一卡钩脱离,然后将手环主体与表带拔下即可,整个过程不需要借助工具,也不需要拆除其他零件,因此不会造成零件的丢失,而且拆装过程简单快捷,大大增加了更换表带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外套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导向部和导向槽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按键上设有导向部和导向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安装口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本体的邻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卡钩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面对所述插入口的一侧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在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延伸至所述连接板的邻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端面,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插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沿着所述按键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与所述第一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插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钩部的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在从所述第二卡钩到所述本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朝向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卡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板的邻近所述插入口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至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面对所述插入口的部分上;其中,在解锁状态,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面对所述安装口的一侧表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热熔柱,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热熔柱连接至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按键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口的外端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的一种剖视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带的一种剖视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弹性件、定位件和表带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剖视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可穿戴设备100;
手环主体1;第一卡钩11;第二连接板12;第二连接段111;第二钩部112;第二导向斜面1a;第二卡合空间10;
表带2;容纳腔2a;插入口2b;安装口2c;第二限位槽2d;导向槽2e;螺纹孔2f;第二固定柱21;第一限位部22;第二限位部23;定位柱24;
按键3;本体31;连接板32;第二卡钩33;第一连接段331;第一钩部332;第一导向斜面3d;第一卡合空间30;第一固定柱34;导向部35;第一限位槽3a;第一避让孔3b;第二避让孔3c;
弹性件4;定位件5;第一定位部51;第二定位部52;通孔5a;定位孔5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可穿戴设备100是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这里的可穿戴设备100例如可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等,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可穿戴设备100为智能手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手环主体1、表带2、按键3、弹性件4和定位件5。
手环主体1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钩11。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手环主体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设有第一卡钩11,由此,在实际应用中,手环主体1可通过左端部的第一卡钩11与位于手环主体1左侧的表带2相连,手环主体1可通过右端部的第一卡钩11与位于手环主体1右侧的表带2相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钩11还可只设置在手环主体1的其中一端上,例如第一卡钩11可只设置在手环主体1的左端部,或者第一卡钩11只设置在手环主体1的右端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水平”、“竖直”、“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所示,表带2内形成有容纳腔2a,表带2的端部设有与容纳腔2a连通的插入口2b。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表带2的面对第一卡钩11的端部设有插入口2b,插入口2b与容纳腔2a连通,由此,图2中手环主体1右端部的第一卡钩11可通过右侧表带2上的插入口2b插入右侧表带2的容纳腔2a中,图2中手环主体1左端部的第一卡钩11可通过左侧表带2上的插入口2b插入左侧表带2的容纳腔2a中。
表带2的周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安装口2c,按键3穿过安装口2c安装在容纳腔2a内。具体地,例如,参照图2,表带2周向方向上的侧面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其中表带2的上侧面设有安装口2c,安装口2c与容纳腔2a连通,安装口2c的设置方便了按键3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口2c还可设置在表带2的周向方向上的其他侧面上。例如,安装口2c可设置在表带2的下侧面,或者安装口2c设置在表带2的前侧面,或者安装口2c设置在表带2的后侧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佩戴过程中,图中表带2的上侧面为与用户手腕直接接触的表面,此时,按键3在佩戴过程中不容易被触碰到,避免了误触造成表带2的拆卸,进而引起可穿戴设备100的意外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按键3穿过安装口2c安装在容纳腔2a内,按键3必然要有部分位于容纳腔2a内,为了便于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均将“按键3安装在容纳腔2a后位于容纳腔2a内的部分”简化成“按键3的位于容纳腔2a内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按键3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如图3所示,按键3的位于容纳腔2a内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卡钩33,在锁止位置、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配合,从而可将手环主体1与表带2连接成一体。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按键3上设有与第一卡钩11相适配的第二卡钩33,按键3向下穿过安装口2c安装在容纳腔2a内以与表带2装配,第二卡钩33位于容纳腔2a内,按键3安装到表带2上后、按键3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锁止位置位于解锁位置上方,按键3可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竖向移动。
在手环主体1的第一卡钩11插入到容纳腔2a的过程中,按键3向上移动,直至按键3移动到锁止位置时、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配合,从而可将手环主体1与表带2连接;当按键3向下移动到解锁位置时,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脱离,从而可将手环主体1可与表带2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还可以有其他的位置形式。例如,安装口2c设置在表带2的下侧面时,锁止位置可位于解锁位置下方,其中按键3向下可移动至锁止位置,按键3向上可移动至解锁位置。
可选地,按键3还可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水平移动。例如,安装口2c设置表带2的前侧面时,锁止位置可位于解锁位置前方,其中按键3向前可移动至锁止位置,按键3向后可移动至解锁位置;或者,安装口2c设置在表带2的后侧面时,锁止位置可位于解锁位置后方,其中按键3向后可移动至锁止位置,按键3向前可移动至解锁位置。
如图2所示,弹性件4位于容纳腔2a内且抵接在按键3和容纳腔2a的内壁的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之间,弹性件4常驱动按键3朝向靠近安装口2c的方向移动以处于锁止位置,即弹性件4的设置有利于使按键3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能自动移动至锁止位置,从而方便手环主体1与表带2的安装。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容纳腔2a的内壁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为容纳腔2a的底壁,弹性件4位于按键3与容纳腔2a的底壁之间,弹性件4的上端与按键3抵接,弹性件4的下端与容纳腔2a的底壁抵接,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在用户将表带主体1的第一卡钩11插入到容纳腔2a的过程中,弹性件4产生的弹力可常驱动按键3向上移动,直至按键3移动到锁止位置后,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配合,而且按键3在锁止位置时,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卡钩33不会轻易与第一卡钩11脱离,从而可提高手环主体1与表带2的连接可靠性;在用户按压按键3时,按键3会克服弹性件4的弹力向下移动,当按键3向下移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一卡钩11和第二卡钩33脱离配合,然后可将手环主体1从容纳腔2a拔出。
如图7所示,定位件5位于容纳腔2a内分别与按键3和容纳腔2a的内壁相连,设置的定位件5可对按键3起到定位作用以将按键3限制在容纳腔2a内,避免按键3从容纳腔2a脱离。
对于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这类可穿戴设备而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或者喜好,通常存在有更换表带的需求,例如更换不同款式或者不同颜色的表带等。相关技术中,表带与手环主体之间一般采用螺钉或者生耳杆等方式连接,导致用户在拆装表带进行更换时往往需要额外借助工具,过程繁琐而且拆装不便;此外在更换过程中,拆解下来的零件和手环主体以及表带等部件已经分开,部分零件比较细小,因此容易丢失,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这里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表带2的可穿戴设备100,其中按键3、弹性件4和定位件5均安装在表带2上,并且装配完成后可与表带2形成一体结构,从而方便与手环主体1拆装,手环主体1上设有第一卡钩11,按键3上设有第二卡钩33。实际使用中,用户可将手环主体1的第一卡钩11插入到表带2的容纳腔2a内,然后按键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可自动移动到锁止位置使得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配合,从而可将手环主体1与表带2连接成一体;当需要拆下表带2进行更换时,用户只需按压按键3使按键3移动到解锁位置,第二卡钩33便会与第一卡钩11脱离,然后将表带2从手环主体1上拔下即可,整个过程不需要借助工具,也不需要拆除其他零件,因此不会造成零件的丢失,而且拆装过程简单快捷,大大增加了更换表带2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通过在手环主体1上设置第一卡钩11,在按键3的位于容纳腔2a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二卡钩33,且将弹性件4抵接在按键3和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的容纳腔2a的内壁之间,同时利用定位件5将按键3限制在容纳腔2a内,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将手环主体1的第一卡钩11插入到表带2的容纳腔2a内,然后按键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可自动移动到锁止位置使得第二卡钩33与第一卡钩11配合,从而可将手环主体1与表带2连接成一体;当需要拆下表带2进行更换时,用户只需按压按键3使按键3移动到解锁位置,第二卡钩33便会与第一卡钩11脱离,然后将表带2从手环主体1上拔下即可,整个过程不需要借助工具,也不需要拆除其他零件,因此不会造成零件的丢失,而且拆装过程简单快捷,大大增加了更换表带2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按键3的位于容纳腔2a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a,容纳腔2a的内壁的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槽2d,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槽3a和第二限位槽2d内,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3和图5,按键3下端的端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3a,容纳腔2a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2d,第一限位槽3a位于第二限位槽2d上方,弹性件4的上端位于第一限位槽3a,弹性件4的下端位于第二限位槽2d。设置的第一限位槽3a和第二限位槽2d可对弹性件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弹性件4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按键3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弹性件4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例如,参照图2,弹性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件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提供更大的弹性力,有利于使按键3能更快地移动至锁止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3a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限位槽2d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槽3a、多个第二限位槽2d与多个弹性件4一一对应,由此,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弹性件4为弹簧,第一限位槽3a的与第二限位槽2d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柱34,第二限位槽2d的与第一限位槽3a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柱21,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外套在第一固定柱34和第二固定柱21。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图3和图5,第一限位槽3a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柱34,第一固定柱34向下延伸,第二限位槽2d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柱21,第二固定柱21向上延伸,弹性件4为弹簧,弹性件4的上端位于第一固定柱34与第一限位槽3a的内周壁之间,弹性件4的下端位于第二固定柱21与第二限位槽2d的内周壁之间。设置的第一固定柱34可提高第一限位槽3a对弹性件4的限位作用,设置的第二固定柱21可提高第二限位槽2d对弹性件4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第一限位槽3a和第二限位槽2d均为柱形槽,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可选地,第一固定柱34位于第一限位槽3a的与第二限位槽2d相对的内底壁的中心,第二固定柱21位于第二限位槽2d的与第一限位槽3a相对的内底壁的中心,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容纳腔2a的内壁上设有导向部35和导向槽2e中的其中一个,按键3上设有导向部35和导向槽2e中的另一个,导向部35与导向槽2e滑动配合,即容纳腔2a的内壁上设有导向部35,按键3上设有导向槽2e;或者容纳腔2a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2e,按键3上设有导向部35,导向部35和导向槽2e的设置可以在按键3的移动过程中进行导向。
具体地,例如,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按键3上设有向右凸出的导向部35,导向部35竖向延伸,导向部35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圆形,从而可形成大致为半圆柱的柱体结构,容纳腔2a的右侧壁向右凹陷形成导向槽2e,导向槽2e竖向延伸,导向槽2e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圆形,从而可形成大致为半圆柱的凹槽结构。实际应用时,导向部35可与导向槽2e滑动配合,由此可对按键3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而且还可以在按键3的安装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按键3包括本体31和连接板32,本体31位于安装口2c内,连接板32位于容纳腔2a内且与本体31的邻近弹性件4的一端相连,弹性件4抵接在连接板32和容纳腔2a的内壁的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之间,第二卡钩33连接在连接板32的面对插入口2b的一侧表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板32与弹性件4之间的抵接关系可以是多样的,例如,连接板32可直接与弹性件4抵接,而不设置上述的第一限位槽3a和第一固定柱34;又如,还可以在连接板32上设置上述的第一限位槽3a和第一固定柱34。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2和图3,连接板32竖向设置,连接板32位于本体31下方并与本体31的下端面相连,当按键3安装到表带2上时,本体31位于安装口2c内,连接板32位于容纳腔2a内,弹性件4抵接在连接板32的下端面与容纳腔2a的底壁之间,第二卡钩33位于连接板32的左侧,第二卡钩33与连接板32的左侧表面相连,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连接板32上设有在连接板3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连接板32的第一避让孔3b,第一避让孔3b延伸至连接板32的邻近弹性件4的一端的端面,容纳腔2a的内壁的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2,第一限位部22位于第一避让孔3b内。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图4和图5,连接板32的厚度方向即为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避让孔3b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连接板32,第一避让孔3b向下延伸贯穿至连接板32的下端面,容纳腔2a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2,第一限位部22向上延伸,第一限位部22与第一避让孔3b相适配。实际应用时,第一限位部22位于第一避让孔3b内,由此可对按键3起到导向作用,方便了按键3的安装,此外在按键3竖向移动时,第一限位部22与第一避让孔3b的配合还可对按键3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按键3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偏移,避免影响按键3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卡钩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和第一钩部332,第一连接段331的一端与连接板32相连且第一连接段33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插入口2b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331上设有沿着按键3的移动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段331的第二避让孔3c,第二避让孔3c与第一避让孔3b连通,第一钩部332与第一连接段33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钩部33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本体31的方向延伸。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和图4,第一连接段331位于连接板32的左侧,第一连接段331水平设置,第一连接段331的右端与连接板32相连,第一连接段331的左端向左延伸,第一连接段331上设有第二避让孔3c,第二避让孔3c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一连接段331,第二避让孔3c向右延伸贯穿至第一连接段331的右端面,第二避让孔3c与第一避让孔3b连通,第一钩部332位于第一连接段331的左侧,第一钩部332与第一连接段331的左端相连,第一钩部332竖向设置并向上延伸,从而第一钩部332、第一连接段331与连接板32共同限定出了第一卡合空间30,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5所示,容纳腔2a的内壁的与安装口2c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相连,第二限位部23位于第二避让孔3c内。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5,容纳腔2a的底壁上设有竖向的第二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相连,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避让孔3c相适配。具体应用时,第二限位部23位于第二避让孔3c内,由此可对按键3进一步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方便了按键3的安装,此外在按键3竖向移动时,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避让孔3c的配合还可对按键3进一步起到限位作用,可进一步防止按键3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偏移,避免影响按键3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第二避让孔3c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水平面内、第一避让孔3b的投影位于第二避让孔3c投影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垂直,第二限位部23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共同限定出了T型结构,由此,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避让孔3c的配合还可防止按键3竖向移动时、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9所示,第二卡钩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和第一钩部332,第一连接段331的一端与连接板32相连且第一连接板3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插入口2b的方向延伸,第一钩部332与第一连接板3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钩部33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本体31的方向延伸,第一钩部332的背离连接板3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d,在从第二卡钩33到本体31的方向上,第一导向斜面3d朝向靠近连接板32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卡钩11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3d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1a。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手环主体1的端部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2,第一卡钩11包括第二连接段111和第二钩部112,第二连接段1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2相连且第二连接段11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插入口2b的方向延伸,第二钩部112与第二连接段11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钩部11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口2c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斜面1a设置在第二钩部112上。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4、图8和图9,第一钩部332的左侧表面上部区域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d,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第一导向斜面3d向右倾斜,手环主体1的右端面上设有竖向的第二连接板12,第二连接段111位于第二连接板12右侧,第二连接段111水平设置,第二连接段111的左端与第二连接板12相连,第二连接段111的右端向右延伸与第二钩部112相连,第二钩部112竖向设置并向下延伸,第二钩部112、第二连接段111与第二连接板12共同限定出了第二卡合空间10,第二钩部112的右侧表面下部区域设有第二导向斜面1a,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第二导向斜面1a向右倾斜。
实际应用中,用户将手环主体1的第一卡钩11插入到表带2的容纳腔2a时,第一卡钩11的第二导向斜面1a会与第二卡钩33的第一导向斜面3d抵接并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会促使按键3克服弹性件4的弹力向下移动,当第一卡钩11继续移动,直至第一钩部332与第二钩部112配合,此时,按键3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钩部332处于第二卡合空间10、第二钩部112处于第一卡合空间30时,按键3处于锁止位置,手环主体1与表带2连接成一体。整个过程用户只需要进行一个插入的动作,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按键3为注塑成型的一体件,注塑成型方法的生产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定位件5包括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第一定位部51和第二定位部52相连,第一定位部51位于连接板32的邻近插入口2b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连接段331和本体31之间,第二定位部52连接至容纳腔2a的内壁的面对插入口2b的部分上,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6和图9,第一定位部51水平设置,第一定位部5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第二定位部52,第二定位部52与容纳腔2a的右侧壁相连,第一定位部51位于第一卡合空间30内,由此,第一定位部51可对按键3起到定位作用,而且第一定位部51还不会干涉按键3的移动,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可选地,在解锁状态,第一定位部51与第一连接段331的面对安装口2c的一侧表面抵接。例如,在解锁状态,即手环主体1与表带2分离后,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连接段331的上端面与第一定位部51的下端面抵接。由此,在解锁状态,定位件5可将按键3限制在容纳腔2a内,从而防止按键3从安装口2c脱离。
可选地,定位件5大致为薄片状结构,由此,结构简单。具体安装时,参照图9,定位件5的第一定位部51可以贴着按键3的连接板32设置,由此可使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并且第一定位部51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应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避免影响第一卡钩11与第二卡钩33的配合。具体地,定位件5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或者采用塑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52与容纳腔2a的内壁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具体地,紧固件为螺钉,例如参照图2、图5和图6,第二定位部52上设有通孔5a,容纳腔2a的右侧壁上设有螺纹孔2f,实际安装时,螺钉可穿过通孔5a与螺纹孔2f螺纹连接,由此可将定位件5与表带2固定相连。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2a的内壁上设有热熔柱,第二定位部52通过热熔柱连接至容纳腔2a的内壁,由此,工艺简单,便于批量加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2a的内壁上不设置螺纹孔2f,而是在对应螺纹孔2f的位置处设置向外延伸的热熔柱,第二定位部52上依然设置通孔5a,第二定位部52通过通孔5a套设在热熔柱上后,再将热熔柱融化即可实现定位件5与表带2的连接。
可选地,容纳腔2a的内壁的面对插入口2b的部分上设有定位柱24和定位孔5b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部52上设有定位柱24和定位孔5b中的另一个,定位柱24与定位孔5b配合。即容纳腔2a的内壁的面对插入口2b的部分上设有定位柱24,第二定位部52上设有与定位柱24相适配的定位孔5b;或者,容纳腔2a的内壁的面对插入口2b的部分上设有定位孔5b,第二定位部52上设有与定位孔5b相适配的定位柱24,由此,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5和图6,容纳腔2a的右侧壁上设有定位柱24,定位柱24向左延伸,第二定位柱24上设有定位孔5b,由此,通过定位柱24与定位孔5b的配合方便了定位件5的定位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在锁止状态,按键3的外表面与安装口2c的外端面平齐,由此,按键3的外表面不会凸出安装口2c的外端面,结构美观,而且在佩戴过程中不会使用户的手腕产生不适感,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卡钩;
表带,所述表带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表带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表带的周向方向上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安装口;
按键,所述按键穿过所述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按键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卡钩,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配合;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抵接在所述按键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所述弹性件常驱动所述按键朝向靠近安装口的方向移动以处于锁止位置;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分别与所述按键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对的内底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外套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导向部和导向槽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按键上设有导向部和导向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安装口内;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本体的邻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所述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卡钩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面对所述插入口的一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在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延伸至所述连接板的邻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的端面,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插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沿着所述按键的移动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与所述第一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与所述安装口相对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插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钩部的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在从所述第二卡钩到所述本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朝向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卡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板的邻近所述插入口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至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面对所述插入口的部分上;
其中,在解锁状态,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面对所述安装口的一侧表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热熔柱,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热熔柱连接至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按键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口的外端面平齐。
CN201922126771.6U 2019-11-29 2019-11-29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154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771.6U CN21115411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6771.6U CN21115411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4117U true CN21115411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6771.6U Active CN21115411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41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5301A (zh) * 2020-12-04 2021-03-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3854715A (zh) * 2021-10-27 2021-12-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5301A (zh) * 2020-12-04 2021-03-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3854715A (zh) * 2021-10-27 2021-12-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854715B (zh) * 2021-10-27 2024-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54117U (zh) 可穿戴设备
CN105423088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附接系统
US8789249B2 (en) Hidden-type convertible shoe
US20070137009A1 (en) Buckle assembly
EP3810525B1 (en) Strap adjustment system
CN10933012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KR20050103129A (ko) 버클
KR101556116B1 (ko) 장신구의 체결구조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878015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102958397A (zh) 拉链用插接-分开件
CN216493882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2155292B (zh) 穿戴设备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WO201418858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3273776B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114076479A (zh) 可更换门面的冰箱门
CN210432957U (zh) 一种拉片
CN210076762U (zh) 一种表带扣合结构
CN110536622B (zh) 拉链用拉头
CN216220457U (zh) 一种表带扣、表带和手表
CN215685262U (zh) 按钮式连接扣及应用其的安全帽
CN212488815U (zh) 一种按压解锁式首饰锁扣结构
CN114658730A (zh) 侧向释锁扣具
JP3200327U (ja) バックル
CN218244142U (zh) 一种快捷拆卸的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4

Address after: No. 01, Floor 5, Building B2, Zhong'an Chuanggu Science Park, No. 900, Wangjiang West Road,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243000

Patentee after: Anhui huami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30088 room 1201, A4 tower, national animation base, 800 Wangjiang West Road, Hefei,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