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6491A -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6491A
CN112146491A CN202010986332.7A CN202010986332A CN112146491A CN 112146491 A CN112146491 A CN 112146491A CN 202010986332 A CN202010986332 A CN 202010986332A CN 112146491 A CN112146491 A CN 112146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ing plate
fixed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63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志强
陈俊晶
乔家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Zhong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Zhong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Zhong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Zhong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63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6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spirally-wound plates or lamin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23P15/26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heat exchange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28F9/26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for radiators
    • F28F9/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for radiators by screw-typ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其包括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若干引流管和若干板片,所述固定压紧板朝向活动压紧板的侧壁设置有沉降槽,所述固定压紧板外侧壁围绕沉降槽外周设置有辅套件,所述辅套件远离固定压紧板方向的端壁设置有套接槽;所述活动压紧板朝向固定压紧板的侧壁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活动压紧板外侧壁围绕收容槽外周设置有可与辅套件相抵的主套件,所述主套件远离活动压紧板方向的侧壁设置有可抵入套接槽内腔的抵接方板。其加工步骤为:S100、备料及预处理;S200、总成组装;S300、调试验收。本申请具有保障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且便于操作人员加工和组装热交换效率稳定的热交换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板式热交换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凹凸槽的金属板叠装而成的高效换热器。相邻的金属板通过扣合可使二者之间形成一定数量密封且互不干扰的流道,流道是用于流体介质流通的通道。每块金属板的四角处开设有贯穿的角孔,相邻的金属板扣合后,操作人员可向不同的角孔内注入冷热不同的流体介质。不同的流体介质在不同的流道内流通,可以金属板为载体并在流道内形成湍流,进而达到散热效果。同时,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在金属板的流道内无接触的流通时,亦提高了不同的流体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
在板式热交换器的实际生产和应用中,板式热交换器主要分为框架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框架可拆卸式的板式换热器使用率及市场占有率更高,其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增减金属板的数量,以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公布号为CN2021333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框架和板片。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所有板片拼装后均位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固定压紧板朝向活动压紧板的侧壁且位于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垂直焊接有第一导杆、第二导杆,活动压紧板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外缘,每块板片均套接于第一导杆外缘。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还共同设置有若干贯穿所有板片的螺栓,螺栓通过螺母锁止后,以将所有板片较为稳定地固定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板片仅通过螺栓锁止以套接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其难以保障板片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易影响流体介质在板片内进行热交换的效率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保障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包括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若干引流管和若干板片,所述固定压紧板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活动压紧板及所有板片均同时套设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外缘,所有所述板片位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所有所述引流管可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所有板片和活动压紧板,所述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压紧所有板片的螺栓组件,所述固定压紧板朝向活动压紧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定板片位置的沉降槽,所述固定压紧板外侧壁围绕沉降槽外周设置有辅套件,所述辅套件远离固定压紧板方向的端壁设置有套接槽;所述活动压紧板朝向固定压紧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定板片位置的收容槽,所述活动压紧板外侧壁围绕收容槽外周设置有可与辅套件相抵的主套件,所述主套件远离活动压紧板方向的侧壁设置有可抵入套接槽内腔的抵接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片套接于固定压紧板与活动压紧板之间,且固定压紧板与活动压紧板相互抵紧时,最靠近固定压紧板的板片可抵入沉降槽内腔,最靠近活动压紧板的板片可抵入收容槽内腔,其有效限定了板片相对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的位置,进而在所有板片被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同时抵紧时,可提高了所有板片的抵紧程度和结构紧凑性;同时,抵接方板可完全抵入套接槽内腔,主套件与辅套件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其使所有板片均较为稳定地套接于主套件和辅套件内腔;此时,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果紧凑且稳定,相邻板片间形成的流道位置稳定而难以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其有效保障了不同温度的流体介质在板片内腔的流动通畅性,进而有效保障了不同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辅套件内侧壁设置有若干限位条,所述板片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便于限位条穿过的侧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穿过每块板片的侧边槽,以限定板片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其进一步提高了板片在主套件内腔的位置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所有板片在固定压紧板与活动压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及位置稳定性,保障了液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纵向截面呈燕尾槽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型的限位条,其远离辅套件的侧板方向的侧壁宽度远大于其另一侧的侧壁宽度,且二者之间的宽度差呈递减的趋势;当限位条穿过与之适配的槽体时,板片相对辅套件的位置被有效限定而难以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进而有效保障了板片在辅套件内腔的位置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辅套件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固定压紧板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侧边板,所述固定压紧板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定位杆;所述侧边板外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便于定位杆穿过的让位孔,每根所述定位杆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侧边板和固定压紧板的锁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穿过让位孔后,锁止件可在定位杆拧紧,以使辅套件较为稳定地固定于固定压紧板外侧壁,进而以保障辅套件对所有板片的套接、限位效果。
优选的,所述套接槽的内径深度大于抵接方板的延伸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接槽的内径深度大于抵接方板的眼神长度时,操作人员在增减板片的数量后,可始终保障主套件与辅套件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且抵接方板可抵入套接槽内腔,其限定了主套件与辅套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进一步保障了板片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及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辅套件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套接槽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套,所述主套件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辅套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密封环套的卡接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套件与辅套件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时,密封环套可套接于主套件外部,其有效保障了主套件与辅套件连接处的气密性,进而减少了板片内的热能从主套件与辅套件的连接处出现向外逸散的现象,保障了板片内流体介质的热能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套朝向卡接方板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内嵌槽,每一所述内嵌槽内设置有磁性块,所述磁性块与卡接方板磁性相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块可与卡接方板磁性相吸,其使密封环套靠近卡接方板方向的一端与卡接方板卡接固定,进而有效提高了密封环套在主套件与辅套件的连接处的密封性,并进一步减少了热能从主套件与辅套件的连接处出现向外逸散的现象。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便捷、高效的生产热交换效率较为稳定的热交换器,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加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的加工步骤:
S100、备料及预处理,根据热交换器的使用环境选定特定规格的固定压紧板、辅套件、活动压紧板、主套件、第一导杆、第二导杆、螺栓组件和板片;根据图纸尺寸,以冲压装置在所有板片上冲压加工,根据图纸尺寸,以机床铣削加工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以备用;
S200、总成组装,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焊接于固定压紧板外侧壁,将主套件抵接于收容槽外周并焊接,将辅套件抵接于沉降槽外周,待定位杆穿过让位孔后,以锁止件旋拧于定位杆外缘;依次将板片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外缘,板片抵入辅套件内腔时,限位条穿过侧边槽;待所有板片套接完毕后,将活动压紧板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外缘,主套件与辅套件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抵接方板抵入套接槽内腔;之后,将螺栓组件的螺栓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再以加压装置对活动压紧板施压,使所有板片均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压紧;最后,以螺栓组件的螺母旋拧于螺栓组件的螺栓外缘,完成组装。
S300、调试验收,将冷热不同的流体介质通入热交换器内部,测定流体介质的出料时间和出料时的温度;出料时间和出料温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可验收并交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较为便捷、快速且高效的加工、组装处热交换效率较为稳定地板式热交换器。
优选的,所述S200中增加如下步骤:S210、待侧边板固定于固定压紧板外侧壁后,再通过焊具电焊辅套件与固定压紧板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效减少了辅套件与固定压紧板的连接处存在空隙的现象,使辅套件与固定压紧板的连接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了辅套件对所有板片的套接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所有板片的抵紧程度,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流动通畅性及热交换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主套件与辅套件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抵接方板抵入套接槽内腔,使所有板片较为稳定地套接于主套件与辅套件内腔,进而有效提高了所有板片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及位置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流动通畅性及热交换效率;
2.密封环套套接于主套件与辅套件的连接处,磁性块与卡接方板磁性相吸以限定密封环套的位置,进而以减少流体介质的热能在主套件与辅套件的连接处出现逸散、损耗的现象,并进一步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内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压紧板、板片和活动压紧板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主套件、卡接方板和活动压紧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辅套件、板片和固定压紧板位置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辅套件和固定压紧板连接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压紧板;101、引流管;102、第一导杆;103、第二导杆;104、沉降槽;105、定位杆;106、锁止件;107、螺栓组件;2、活动压紧板;201、收容槽;3、板片;301、侧边槽;4、辅套件;401、套接槽;402、侧边板;403、让位孔;404、限位条;405、密封环套;406、内嵌槽;407、磁性块;5、主套件;501、抵接方板;502、卡接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参照图1、2,包括固定压紧板1、活动压紧板2和位于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之间的若干板片3。固定压紧板1朝向活动压紧板2的侧壁设置有辅套件4,活动压紧板2朝向固定压紧板1的侧壁设置有主套件5。
参照图2、3,辅套件4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端壁设置有套接槽401,主套件5远离活动压紧板2的端壁设置有抵接方板501。当所有板片3抵紧于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时,主套件5和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抵接方板501抵入套接槽401内腔,所有板片3均位于主套件5和辅套件4内腔。待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固定连接后,所有板片3在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被大大地提高,进而有效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3内腔流动时的畅通性及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1、2,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垂直焊接有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分别位于固定压紧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板片3和活动压紧板2均可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外缘,进而以便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同时夹紧所有的板片3。
参照图4、5,固定压紧板1朝向活动压紧板2方向的侧壁设置有沉降槽104,沉降槽104的内径尺寸与板片3的外周尺寸相适配。当操作人员通过加压装置对所有板片3施压时,靠近固定压紧板1的板片3可抵入沉降槽104内腔,进而以限定板片3相对固定压紧板1的位置。
参照图1、3,活动压紧板2朝向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侧壁设置有收容槽201,收容槽201的内径尺寸亦与板片3的外周尺寸相适配。当所有板片3均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后,活动压紧板2可朝固定压紧板1方向抵接,其使靠近活动压紧板2的板片3可抵入收容槽201内腔。进而,当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固定卡接后,所有板片3长度方向两端的位置被有效限定,所有板片3在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得以极大地提高,其有效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3内流通时的畅通性及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2、4,辅套件4为纵向截面呈矩形的方形套件,辅套件4的内径尺寸与沉降槽104的外周尺寸相适配,进而当辅套件4围绕沉降槽104外周并固定于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时,辅套件4可套接一定数量的板片3,其通过承托板片3有效限定了板片3的位置,进而减少了板片3出现松晃、偏动的现象。
参照图4、5,辅套件4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一端焊接有若干侧边板402,每块侧边板402的长度均小于辅套件4的侧板长度,每块侧边板402宽度方向的侧壁均与辅套件4长度方向的端壁处于同一纵向面。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围绕沉降槽104外周垂直焊接有若干定位杆105,定位杆105为实心钢杆,且每一实心钢杆外缘一体成型有若干螺纹凸起。侧边板402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等同于定位杆105数量的让位孔403,让位孔403的内径尺寸大于定位杆105的外径尺寸。当辅套件4围绕沉降槽104外周以卡接时,定位杆105可穿过让位孔403,进而以初步限定辅套件4在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的位置。
参照图4、5,每根定位杆105外缘通过螺纹凸起螺纹连接有锁止件106,锁止件106为六角螺母。当操作人员将锁止件106在定位杆105外缘拧紧时,辅套件4可稳定固定于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
参照图2、4,辅套件4内侧壁且是其纵向设置的侧壁对称设置有若干限位条404,限位条404与辅套件4一体成型,其沿辅套件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限位条404的纵向截面呈燕尾槽型。每块板片3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侧边槽301,侧边槽301的内径尺寸与限位条404的外周尺寸相适配。当板片3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并抵入辅套件4内腔时,限位条404可穿过侧边槽301以限定板片3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进而以进一步提高板片3的位置稳定性。
参照图2、3,主套件5亦为纵向截面呈矩形的方形套件,其围绕收容槽201外周设置,并与活动压紧板2焊接。抵接方板501与主套件5一体成型,抵接方板501的外周尺寸与套接槽401的内径尺寸相适配,且抵接方板501的延伸长度小于套接槽401的内径深度。当所有板片3均套接于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外缘后,操作人员可将活动压紧板2套接于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外缘,之后,将活动压紧板2朝靠近固定压紧板1方向滑动,抵接方板501可完全抵入套接槽401内腔,直至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此时,所有板片3均位于主套件5和辅套件4之间,板片3的位置被有效限定,相邻板片3之间形成的流道位置稳定,其便于流体介质较为通畅的流通,进而有效保障了不同流体介质在板片3内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4、5,辅套件4外侧壁且位于其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一端粘附有密封环套405,且密封环套405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一端延伸至辅套件4外部。密封环套405为可耐1000℃高温的硬质橡胶套,当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时,密封环套405可套接于主套件5外部,进而以提高主套件5与辅套件4连接处的气密性,减少板片3内腔的热能损耗,以进一步提高流体介质在板片3内腔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5,密封环套405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内嵌槽406,每个内嵌槽406内粘附有磁性块407,磁性块407为磁铁。
参照图1、3,主套件5外侧壁且位于其远离活动压紧板2方向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方板502,卡接方板502为铁质的方形围板。当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时,密封环套405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端壁与卡接方板502相抵,磁性块407可与铁质的卡接方板502磁性相吸,进而以使密封环套405与卡接方板502抵紧,其进一步保障了主套件5与辅套件4连接处的气密性,进而进一步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板片3内腔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1,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螺栓组件107,螺栓组件107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可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当操作人员通过加压装置使所有板片3抵紧时,抵接方板501完全抵入套接槽401内腔,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此时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稳定夹持所有板片3。操作人员可将螺母旋拧于螺栓外缘,进而以使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固定连接。此时,所有板片3紧密相抵,且主套件5和辅套件4同时套接所有板片3,板片3在固定压紧板1与活动压紧板2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及连接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其有效保障了板片3之间的流道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流体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动畅通性及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加工工艺,其包括如下加工步骤:
S100、备料及预处理,根据热交换器的使用环境选定特定规格的固定压紧板1、辅套件4、活动压紧板2、主套件5、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螺栓组件107和板片3。
根据图纸尺寸,以冲压机床在所有板片3上冲压所需的波纹状凹凸槽、角孔及侧边槽301。根据图纸尺寸,以铣床铣削加工固定压紧板1上的角孔和沉降槽104,以铣床铣削加工活动压紧板2上的角孔和收容槽201。
加工成型的工件拉运至组装成型车间,以备用。半成型的工件拉运至焊接车间,以备用。
S200、焊接半成品工件,根据图纸尺寸,将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与固定压紧板1焊接成型。将主套件5围绕收容槽201外周抵紧,之后焊接。将辅套件4对准沉降槽104外周并抵入,待定位杆105穿过让位孔403后,以锁止件106旋拧于定位杆105外缘,以将辅套件4初步固定于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之后,电焊辅套件4与固定压紧板1的连接处,以进一步提高辅套件4在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的位置稳定性。
总成组装,依次将板片3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推动板片3并使靠近固定压紧板1的板片3抵入辅套件4内腔。通过限位条404穿过侧边槽301,以限定板片3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
待所有板片3在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套接结束,将活动压紧板2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之后,通过加压机抵压活动压紧板2,使活动压紧板2和固定压紧板1不断靠近。保持加压机的运转,令螺栓组件107的螺栓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此时,最靠近固定压紧板1的板片3抵入沉降槽104内腔,最靠近活动压紧板2的板片3抵入收容槽201内腔,所有板片3相互抵紧,板片3间的流道稳定成型,抵接方板501完全抵入套接槽401内腔,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
最后,将螺栓组件107的螺母拧紧于螺栓组件107的螺栓外缘,以完成板式热交换器的组装。
S300、调试验收,将冷热不同的流体介质通入板片3内部,用秒表测定流体介质从进料到出料的耗时,并用温度计测定流体介质进料和出料时的温度。当出料耗时和出料温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操作人员可验收并准备交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包括固定压紧板(1)、活动压紧板(2)、若干引流管(101)和若干板片(3),所述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所述活动压紧板(2)及所有板片(3)均同时套设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所有所述板片(3)位于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所有所述引流管(101)可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1)、所有板片(3)和活动压紧板(2),所述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压紧所有板片(3)的螺栓组件(10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紧板(1)朝向活动压紧板(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定板片(3)位置的沉降槽(104),所述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围绕沉降槽(104)外周设置有辅套件(4),所述辅套件(4)远离固定压紧板(1)方向的端壁设置有套接槽(401);所述活动压紧板(2)朝向固定压紧板(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定板片(3)位置的收容槽(201),所述活动压紧板(2)外侧壁围绕收容槽(201)外周设置有可与辅套件(4)相抵的主套件(5),所述主套件(5)远离活动压紧板(2)方向的侧壁设置有可抵入套接槽(401)内腔的抵接方板(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套件(4)内侧壁设置有若干限位条(404),所述板片(3)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便于限位条(404)穿过的侧边槽(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404)的纵向截面呈燕尾槽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套件(4)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固定压紧板(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侧边板(402),所述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定位杆(105);所述侧边板(402)外侧壁贯穿设置有若干便于定位杆(105)穿过的让位孔(403),每根所述定位杆(105)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侧边板(402)和固定压紧板(1)的锁止件(1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槽(401)的内径深度大于抵接方板(501)的延伸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套件(4)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套接槽(40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套(405),所述主套件(5)外侧壁且位于其靠近辅套件(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密封环套(405)的卡接方板(5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套(405)朝向卡接方板(502)的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内嵌槽(406),每一所述内嵌槽(406)内设置有磁性块(407),所述磁性块(407)与卡接方板(502)磁性相吸。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加工步骤:S100、备料及预处理,根据热交换器的使用环境选定特定规格的固定压紧板(1)、辅套件(4)、活动压紧板(2)、主套件(5)、第一导杆(102)、第二导杆(103)、螺栓组件(107)和板片(3);根据图纸尺寸,以冲压装置在所有板片(3)上冲压加工,根据图纸尺寸,以机床铣削加工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以备用;S200、总成组装,将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焊接于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将主套件(5)抵接于收容槽(201)外周并焊接,将辅套件(4)抵接于沉降槽(104)外周,待定位杆(105)穿过让位孔(403)后,以锁止件(106)旋拧于定位杆(105)外缘;依次将板片(3)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板片(3)抵入辅套件(4)内腔时,限位条(404)穿过侧边槽(301);待所有板片(3)套接完毕后,将活动压紧板(2)同时套接于第一导杆(102)和第二导杆(103)外缘,主套件(5)与辅套件(4)相互朝向的端壁相抵,抵接方板(501)抵入套接槽(401)内腔;之后,将螺栓组件(107)的螺栓同时贯穿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再以加压装置对活动压紧板(2)施压,使所有板片(3)均在固定压紧板(1)和活动压紧板(2)之间压紧;最后,以螺栓组件(107)的螺母旋拧于螺栓组件(107)的螺栓外缘,完成组装。
9.S300、调试验收,将冷热不同的流体介质通入热交换器内部,测定流体介质的出料时间和出料时的温度;出料时间和出料温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可验收并交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中增加如下步骤:S210、待侧边板(402)固定于固定压紧板(1)外侧壁后,再通过焊具电焊辅套件(4)与固定压紧板(1)的连接处。
CN202010986332.7A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Pending CN112146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6332.7A CN1121464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6332.7A CN1121464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491A true CN112146491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9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6332.7A Pending CN112146491A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64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2890A (zh) * 2021-03-30 2021-06-29 长春理工大学 全焊式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441U (zh) * 1991-02-11 1991-12-25 四平市换热器总厂 焊接板式换热器
CN1499165A (zh) * 2002-11-07 2004-05-26 缪志先 一种新型密封方式的具有外通道和焊接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US20140020866A1 (en) * 2011-02-01 2014-01-23 Reinz-Dichtungs-Gmbh Heat exchanger
CN106907944A (zh) * 2017-03-03 2017-06-30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径接管式船用板式冷却器
CN107120871A (zh) * 2017-07-04 2017-09-0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用液冷热交换器
CN209689442U (zh) * 2019-03-21 2019-11-26 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高效板式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441U (zh) * 1991-02-11 1991-12-25 四平市换热器总厂 焊接板式换热器
CN1499165A (zh) * 2002-11-07 2004-05-26 缪志先 一种新型密封方式的具有外通道和焊接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US20140020866A1 (en) * 2011-02-01 2014-01-23 Reinz-Dichtungs-Gmbh Heat exchanger
CN106907944A (zh) * 2017-03-03 2017-06-30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径接管式船用板式冷却器
CN107120871A (zh) * 2017-07-04 2017-09-0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用液冷热交换器
CN209689442U (zh) * 2019-03-21 2019-11-26 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高效板式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2890A (zh) * 2021-03-30 2021-06-29 长春理工大学 全焊式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042890B (zh) * 2021-03-30 2022-07-05 长春理工大学 全焊式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2234B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激光焊接的工装
CN112146491A (zh) 一种有效保障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及其加工工艺
CN203887484U (zh) 多功能多工位换热器辅助液压工装设备
CN113172378B (zh) 一种薄板夹持固定装置
CN201124255Y (zh) 小型箱体镗孔用夹具
US20110290464A1 (en) Header fo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12599931U (zh) 一种空冷器侧板加工用焊接夹具
CN215280878U (zh) 一种用于法兰盘加工的夹具
CN112935460A (zh) 一种穿片式大型散热器芯体钎焊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78310U (zh) 板式热交换器中焊接工字钢横梁的防变形工装
CN201960312U (zh) 板料边缝焊接专用夹具
CN216668390U (zh) 一种清洁型农用板翅式换热器
CN112222651A (zh) 可定位的激光拼焊夹具及焊接方法
CN214537416U (zh) 一种高频感应炉用水冷装置
CN206405651U (zh) 焊接用工装
CN211162617U (zh) 一种可自由调节的焊接工装
CN213238533U (zh) 一种组装使用高效的热交换器
CN218992793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保温夹套
CN214641442U (zh) 一种用于焊接不锈钢制管机方管调直架的专用工装
CN217100377U (zh) 一种用于lng船上平面绝缘箱安装的结构
US20230358485A1 (en) Clamp device and stacked heat converter
CN112222902B (zh) 一种夹装复杂曲面零件的夹具
CN214815547U (zh) 一种穿片式大型散热器芯体钎焊治具
CN102672381A (zh) 一种板料边缝焊接专用夹具
CN215999047U (zh) 一种用于固定异型复杂内腔结构件和补偿块的钎焊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