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2779B -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2779B
CN112142779B CN202011091588.8A CN202011091588A CN112142779B CN 112142779 B CN112142779 B CN 112142779B CN 202011091588 A CN202011091588 A CN 202011091588A CN 112142779 B CN112142779 B CN 112142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sphenol
hydrogen chloride
reaction
chloride gas
b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15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2779A (zh
Inventor
姚强
陈俊
赵月英
唐天波
曹微虹
葛琴琴
屈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Zhejiang Transfar Whyyo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Zhejiang Transfar Whyyo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Zhejiang Transfar Whyyo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0915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2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2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2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2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2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06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out P—C bonds
    • C07F9/08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09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 C07F9/12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双酚A和三氯氧磷的反应物在路易斯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混合物;(2)除去混合物中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3)将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反应,得到所述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在步骤(1)和(3)中,至少在其中一个步骤中通入氯化氢气体。该制备方法通过外加氯化氢,大幅度提升了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生成速度。该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又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双酚A的降解。

Description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缩合磷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阻燃剂领域。
背景技术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广泛用于PC/ABS和PPO/HIPS的阻燃。随着PC/ABS用途不断扩大,譬如在充电桩上的新应用,市场对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满足下游市场的需要,有必要发展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快速合成方法。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合成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阻燃剂,最常见的是氯代磷酸二苯酯和双酚A反应的一步法和双酚A和三氯氧磷反应先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然后脱除多余的三氯氧磷,再用苯酚和氯化磷酸酯反应制备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三步法。三步法由于原材料易得,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不管一步法和三步法,双酚A在酸性条件下都非常容易降解生成苯酚和异丙烯基苯酚。后二者和三氯氧磷的产物会在阻燃材料中析出或者引起黄变,需要尽可能避免。
中国专利CN95196541.7报道在一步法中采用溶剂加快副产品氯化氢的脱除来消除双酚A的降解并制备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
中国专利CN00808793.8报道三步法中,双酚A的加料过程和结束之后,氯化氢气体产生之后即移除反应体系。其第一步的反应温度接近三氯氧磷的沸点,高温虽然加快了反应,但容易造成三氯氧磷的损失。
中国专利CN1169815C报道了采用分解抑制剂来降低氯化氢对双酚A的降解,但较高的反应温度仍旧造成双酚A的降解,并且残留的分解抑制剂可能残留在最终产物里面,影响产品的使用。
到目前为止,仍然希望有一种能加速反应并避免双酚A降解和大量三氯氧磷损失的方法来生成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制备过程中双酚A降解和大量三氯氧磷损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又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双酚A的降解。
本申请中,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BDA0002722303240000021
其中,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的C6-C15的芳基。
n=1~10的正整数,并且n=1的组成成分占所有n=1~10组成成分总重量的77~92%。
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制备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722303240000022
Figure BDA0002722303240000031
上述反应式中n的值跟之前定义一样。R=R1,R2,R3,R4
具有式(1)结构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中,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的具有C6-C15的芳基。它们包括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优选为苯基和2,6-二甲基苯基。特别优选为苯基。
由于具有式(1)结构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含有不同n值的组成成分。本质上,它是一个n值为1~10不同组成成分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不同n值的成分含量不一样。特别地,n=1的成分在整个混合物中占比为77~92%重量之间。优选地,n=1的成分在整个混合物中占比为80~89%重量之间。n=1的成分占比太高,产物容易在低温下结晶成块,不容易从产品桶中取出和添加到高分子材料中。n=1的成分占比太低,对高分子材料的冲击性能影响较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又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双酚A的降解。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双酚A和三氯氧磷的反应物在路易斯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混合物;
(2)除去混合物中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
(3)将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反应,得到所述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
在步骤(1)和(3)中,至少在其中一个步骤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可选地,步骤(1)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开始前通入和/或反应中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中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25%的时候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25%的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1~100倍。
可选地,往双酚A和过量三氯氧磷的反应体系中通入外来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可以被通入双酚A和过量三氯氧磷的反应液中,也可以在反应液表面。由于氯化氢气体在三氯氧磷中有较高的溶解度,通入反应液的表面时,其也可以溶解入反应液中。
加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能达到加速双酚A和三氯氧磷的反应速度的量。具体的量决定于实际情况,譬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程度,双酚A降解程度等,需要在实验当中确定。
氯化氢气体可以在双酚A和过量三氯氧磷反应开始前通入,也可以在反应中通入。当在反应开始前通入时候,三氯氧磷的通入量不宜引起双酚A的大量降解为恰当。优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中通入。特别优选地,当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25%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
体系当中的残留羟基数是未反应的双酚A以及双酚A和三氯氧磷反应生成的中间体所含羟基的总羟基数。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可以非常方便地从核磁氢谱当中的峰面积计算出来。在假定源自双酚A的甲基氢原子的峰面积为6的时候,测出羟基的峰面积,该峰面积除以2即为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
源自双酚A的甲基氢原子数目包括双酚A中的甲基,双酚A和三氯氧磷反应生成的中间体含有的甲基。源自双酚A的甲基氢原子的位移决定于具体的结构,在氘代氯仿做溶剂的时候,双酚A的甲基在1.59ppm,反应式(A)中含羟基的中间体甲基在1.63ppm,反应式(C)中的甲基的位置在1.66ppm。羟基的位移则变化较大,但可以从它的宽而矮的特征中容易鉴定出。
当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小于等于25%的时候,往反应体系中通入外来的氯化氢气体加速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的生成。如果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大于25%,未反应的双酚A太多,在氯化氢作用下可能降解。然而当双酚A的一个羟基反应之后,它的磷酸酯产物就不容易降解(反应式(A)的产物)。此时,加入的氯化氢就能催化磷酸酯中的羟基和磷酰氯的反应,即反应式(B)的过程,从而使反应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加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能达到加速磷酸酯中的羟基和磷酰氯的反应速度的量。具体的量决定于实际情况,譬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程度等,需要在实验当中确定。但一般地,通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量太少,氯化氢气体的催化效果不明显。量太多,则需要回收的氯化氢过多,经济上不利,而且会引起含羟基的磷酸酯的降解。优选地,通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更优选地,通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1~100倍。
可选地,步骤(3)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开始时通入和/或反应中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中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进行到Cl-P-Cl结构基团(也即含2个P-Cl键的末端基团结构)中磷的峰面积在核磁磷谱中占所有含磷物质的峰面积之比小于5%的时候通入。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在反应进行到Cl-P-Cl结构基团中磷的峰面积在核磁磷谱中占所有含磷物质的峰面积之比小于5%的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
可选地,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
可选地,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的反应在外加氯化氢的状态下进行。尽管该反应本身产生氯化氢,但氯化氢为气体,容易离开反应体系。外加氯化氢可以在反应刚开始时就通入到反应体系,也可以在反应进行到某个程度后通入反应体系。优选地,外加氯化氢在反应进行到Cl-P-Cl结构基团中磷的峰面积在核磁磷谱中占所有含磷物质的峰面积之比小于5%的时候通入。此时,含Cl-P-Cl结构的基团基本反应完毕,转化为磷中心只含一个P-Cl键的基团。由于磷中心只含1个P-Cl键的氯化磷酸酯同一元酚反应的速度下降,通入的氯化氢可以大幅提升反应速度。
加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能达到加速一元酚和磷中心只含一个P-Cl键的氯化磷酸酯的反应速度的量。具体的量决定于实际情况,譬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程度等,需要在实验当中确定。但一般地,通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量太少,氯化氢气体的催化效果不明显。量太多,则需要回收的氯化氢过多,经济上不利。优选地,通入的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
可选地,步骤(1)中,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3.5~10:1。
可选地,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6:1。
可选地,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2~5.5:1。
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反应时,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3.5~10:1。比例过小,n=1的组分在最后混合物中占比太低,比例过大,则大量的三氯氧磷需要回收,经济上不利。优选地,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6:1。特别优选地,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2~5.5:1。
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双酚A=0.01~10.0:100。
可选地,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选自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钙、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选自氯化镁、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选自氯化镁。
双酚A和三氯氧磷的反应受催化剂影响。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优选地,催化剂为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钙,氯化锌。特别优选为氯化镁和氯化铝。最优选为氯化镁。催化剂的用量为双酚A的0.01~10.0mol%。
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至130℃范围内的任意值。
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的反应温度控制在70~130℃。温度太低,双酚A的降解增多,温度过高,三氯氧磷由于挥发损失增大。
可选地,步骤(1)中,反应体系的真空表读数为570~760毫米汞柱。
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的反应压力可以为常压和负压。在负压状态下,反应体系的真空表读数为570~760毫米汞柱。实验表明,即使在负压状态下,通入的氯化氢气体尽管不能长时间在反应液中停留,但也能极大地促进反应速度。
可选地,步骤(3)中,所述一元酚和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的摩尔比为1~1.1:1。
可选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至200℃范围内的任意值。
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的反应温度在50~200℃下进行,直到所有磷-氯键反应掉为止。一元酚和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的摩尔比例为理论值或者理论值的1-1.1倍。这里的理论值指的是一个磷-氯键需要一个一元酚。比例太高,则需要回收的一元酚过多,经济上不利。磷-氯键的含量可以通过核磁磷谱很方便地计算出来。当一元酚为苯酚时,Cl-P-Cl结构的磷位移在5.8ppm左右,磷中心含1个P-Cl键的磷位移在-4.2ppm左右,不含P-Cl键的最终产物的位移在-17.5ppm左右。一元酚的量为足够消耗掉所有P-Cl键,最后的产物在核磁磷谱上不含未反应的P-Cl键。
第一步反应生成的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含有大量的未反应的三氯氧磷。过量的三氯氧磷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脱除,譬如高温蒸馏和真空蒸馏等方法。
第三步反应是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的反应,见反应式(C)。一元酚包括苯酚,4-甲基苯酚,3-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2,6-二甲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2,4,6-三甲基苯酚。优选,一元酚为苯酚和2,6-二甲基苯酚。特别优选,一元酚为苯酚。
可选地,步骤(3)中,一元酚选自式(2)所示的化学式中的至少一种;
R-OH式(2)
其中,R选自C6-C15的芳基。
可选地,R选自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或2,4,6-三甲基苯基。
可选地,R选自苯基或2,6-二甲基苯基。
可选地,R选自苯基。
可选地,所述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具有如式(1)所示的化学式:
Figure BDA0002722303240000081
其中,R1,R2,R3,R4独立地选自C6-C15的芳基。
可选地,R1,R2,R3,R4独立地选自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或2,4,6-三甲基苯基。
可选地,R1,R2,R3,R4独立地选自苯基或2,6-二甲基苯基。
可选地,R1,R2,R3,R4独立地选自苯基。
其中,n选自1至10的正整数,并且n=1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占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的77~92%。
本申请中,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是指体系中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重量之和。
可选地,n=1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占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的80~89%。
可选地,步骤(3)中,还包括将反应后的产物提纯除去路易斯酸催化剂的步骤。
获得的粗品通过提纯除去路易酸催化剂。粗品的提纯为常规方法。通常其包括酸洗,碱洗和水洗等步骤。酸洗包括用草酸,盐酸和磷酸等水溶液洗涤粗品,然后再用碱洗,最后用水洗涤至中性。经脱水,即获得最终产物。
在一个实施步骤中,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在催化剂作用下,往反应体系中通入外来的氯化氢气体加速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的生成。随后真空脱除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获得的氯化磷酸酯和苯酚反应,直到所有磷-氯键反应掉为止。然后进行提纯,获得最终产物。
在又一个实施步骤中,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在催化剂作用下,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随后真空脱除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的氯化磷酸酯和苯酚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通入氯化氢气体,直到所有磷-氯键反应掉为止。然后进行提纯,获得最终产物。
在又一个实施步骤中,双酚A和过量的三氯氧磷在催化剂作用下,往反应体系通入外来的氯化氢气体,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随后真空脱除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的氯化磷酸酯和苯酚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通入氯化氢气体,直到所有磷-氯键反应掉为止。然后进行提纯,获得最终产物。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作为高分子材料阻燃剂的应用。
本申请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给出的数据范围选自范围中的任意值,且包含范围的端点值。
本申请中,常压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
本申请中,芳基是指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上失去芳香环上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基团;如甲苯失去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所形成的对甲苯基。
本申请中,C6~C15指基团所包含的碳原子数。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通过外加氯化氢,大幅度提升了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生成速度。
2)本申请所提供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外加的氯化氢作为易脱除的额外催化剂,降低了路易斯酸催化剂的用量。相比于路易斯酸需要通过洗涤方法从产物中脱除,氯化氢则非常容易通过抽真空或者通惰性气体置换等方法从体系中脱除,更经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和催化剂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如无特别说明,测试方法均采用常规方法,仪器设置均采用均厂家推荐的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分析方法如下:
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使用Bruker 400MHz AVANCE III型核磁共振仪器进行1H-NMR表征和31P-NMR表征,溶剂为氘代氯仿。磷谱表征条件为氢去耦,扫描次数大于16次,使用85wt%磷酸做定位标样。
1H-NMR分析:双酚A的甲基在1.59ppm,反应式(A)中含羟基的中间体甲基在1.63ppm,反应式(C)中的甲基的位置在1.66ppm。通过计算峰面积能获得原料与产物的比例,从而可以得出未反应的-OH与总-OH的百分比。
31P-NMR分析:当一元酚为苯酚时,Cl-P-Cl的磷位移在5.8ppm左右,只含1个P-Cl的磷位移在-4.2ppm左右,不含P-Cl键的最终产物的位移在-17.5ppm左右。可以直观地显示是否还有残留的磷-氯键。
产品中,n=1的双磷酸酯占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的百分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所用溶剂为乙腈。仪器:Agilent 1260;色谱柱:C18柱,250mm*4.6mm,5μm粒径;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
表1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速(ml/min) 水/乙腈
7 1 5/95
13 1 5/95
14 1 0/100
26 1 0/100
30 1 60/40
实施例1
将228g(1.487mol)POCl3和0.8g(0.0084mol)MgCl2投入25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机械搅拌,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管路被碱液吸收。待体系内温升至85℃左右,将62.86g(0.275mol)双酚A在3.5h内分7批加入反应体系中。然后继续保温。当体系中未反应的羟基数占原始总羟基的25%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直至未反应的羟基数占原始总羟基的1%以下,合计通入氯化氢气体4.88g。然后对体系抽真空除去过量的POCl3,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
将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加热到100度,在6.5小时左右加入100克苯酚,然后在3小时左右慢慢升温至150度,保温1小时直到磷谱显示没有残留的磷-氯键。随后加入甲苯,加入40克浓度为10wt%的盐酸溶液进行酸洗,除去下层水相。再用42克浓度为10wt%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有机相,分层除去水相。然后用纯水洗涤有机相直到中性为止。之后真空脱溶剂,获得产品,其中n=1的双磷酸酯占85.0%。
表2实施例1和比较例1在第一阶段的反应对比
Figure BDA0002722303240000121
比较例1
根据实施例1,但不通入氯化氢气体。第一阶段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为至少15小时才能将羟基反应基本完毕。
通过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对比,在双酚A加入之后通入氯化氢气体大幅提升了反应速度,表现在羟基的消失速度更快。
实施例2
将228g(1.487mol)三氯氧磷和0.8g氯化镁投入25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机械搅拌,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管路被碱液吸收。待体系内温升至85℃左右,将62.86g(0.275mol)双酚A在3.5h内分7批加入反应体系中。然后继续保温半小时,随后在1小时内将温度上升至114度,保温直至未反应的羟基的占原始总羟基的1%以下。然后对体系抽真空除去过量的POCl3,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
将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加热到100度,在6.5小时左右加入100克苯酚。当苯酚加完之后,通入氯化氢气体,然后在3小时左右慢慢升温至150度,磷谱显示此时没有残留的磷-氯键,合计共通入氯化氢气体1.94g。总反应时间为9.5小时。随后加入甲苯,加入40克浓度为10wt%的盐酸溶液进行酸洗,除去下层水相。再用42克浓度为10wt%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有机相,分层除去水相。然后用纯水洗涤有机相直到中性为止。之后真空脱溶剂,获得产品,其中n=1的双磷酸酯占84.0%。
比较例2
按照实施例2,但在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苯酚反应期间不通入氯化氢气体,该阶段反应时间需要11.5小时,比实施例2多出2小时才能使得磷-氯键反应完全。
实施例2和比较例2说明,在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苯酚反应时,通入氯化氢气体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双酚A和三氯氧磷的反应物在路易斯酸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混合物;
(2)除去混合物中过量的三氯氧磷,获得中间体氯化磷酸酯;
(3)将中间体氯化磷酸酯和一元酚反应,得到所述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
在步骤(1)和(3)中,至少在其中一个步骤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为氯化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开始前通入和/或反应中通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中通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25%的时候通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体系当中的残留的羟基数占全部双酚A羟基数的比例≤25%的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1~10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开始时通入和/或反应中通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中通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氯化氢气体在反应进行到Cl-P-Cl结构基团中磷的峰面积在核磁磷谱中占所有含磷物质的峰面积之比小于5%的时候通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氢气体在反应进行到Cl-P-Cl结构基团中磷的峰面积在核磁磷谱中占所有含磷物质的峰面积之比小于5%的时候通入,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1~1000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氢气体的量为残留羟基摩尔数的0.05~500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3.5~10: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6: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三氯氧磷和双酚A的摩尔比为4.2~5.5:1。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
路易斯酸催化剂:双酚A=0.01~10.0:10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至130℃范围内的任意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体系的真空表读数为570~760毫米汞柱。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一元酚和中间体氯化磷酸酯的摩尔比为1~1.1:1。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至200℃范围内的任意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还包括将反应后的产物提纯除去路易斯酸催化剂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一元酚选自式(2)所示的化学式中的至少一种;
R-OH式(2)
其中,R选自C6-C15的芳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R选自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或2,4,6-三甲基苯基。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具有如式(1)所示的化学式:
Figure FDA0003939741410000041
其中,R1,R2,R3,R4独立地选自C6-C15的芳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3,R4独立地选自苯基、4-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或2,4,6-三甲基苯基;
其中,n选自1至10的正整数;并且
n=1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占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的77~92%。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1的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占所有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总重量的80~89%。
CN202011091588.8A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142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588.8A CN1121427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588.8A CN1121427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2779A CN112142779A (zh) 2020-12-29
CN112142779B true CN112142779B (zh) 2023-01-13

Family

ID=7395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1588.8A Active CN1121427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2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1247B (zh) * 2022-02-17 2022-07-01 山东旭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非卤型阻燃剂微反应连续合成方法
CN115028659A (zh) * 2022-07-14 2022-09-09 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075A (zh) * 1998-12-14 2000-06-21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磷酸酯的制造方法
US20020038044A1 (en) * 2000-07-12 2002-03-28 Nikolaus Janke Process for preparing phosphoric acid esters
CN1355808A (zh) * 1999-06-11 2002-06-26 阿尔伯麦尔公司 基于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阻燃剂
CN1504500A (zh) * 2002-11-29 2004-06-16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用阻燃剂
CN101456879A (zh) * 2007-12-12 2009-06-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制备方法
CN101565431A (zh) * 2008-04-22 2009-10-28 东莞市柏百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磷酸酯齐聚物bdp的合成工艺
CN102702252A (zh) * 2012-05-22 2012-10-03 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1,3-二氯丙基)磷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05085984A (zh) * 2015-08-14 2015-11-2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卤阻燃剂及含有该无卤阻燃剂的阻燃高分子材料
CN106317108A (zh) * 2016-08-24 2017-01-11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收率双酚缩聚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078759A (zh) * 2019-05-15 2019-08-02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低色号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317228A (zh) * 2019-07-09 2019-10-11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1741A (en) * 1990-11-13 1994-01-25 Fmc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yldiphosphate esters
US6031035A (en) * 1998-02-13 2000-02-29 Great Lakes Chemica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and using bisaryl diphosphate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075A (zh) * 1998-12-14 2000-06-21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磷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355808A (zh) * 1999-06-11 2002-06-26 阿尔伯麦尔公司 基于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阻燃剂
US20020038044A1 (en) * 2000-07-12 2002-03-28 Nikolaus Janke Process for preparing phosphoric acid esters
CN1504500A (zh) * 2002-11-29 2004-06-16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用阻燃剂
CN101456879A (zh) * 2007-12-12 2009-06-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制备方法
CN101565431A (zh) * 2008-04-22 2009-10-28 东莞市柏百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磷酸酯齐聚物bdp的合成工艺
CN102702252A (zh) * 2012-05-22 2012-10-03 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1,3-二氯丙基)磷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05085984A (zh) * 2015-08-14 2015-11-2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卤阻燃剂及含有该无卤阻燃剂的阻燃高分子材料
CN106317108A (zh) * 2016-08-24 2017-01-11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收率双酚缩聚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078759A (zh) * 2019-05-15 2019-08-02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低色号间苯二酚(二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0317228A (zh) * 2019-07-09 2019-10-11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2779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2779B (zh) 一种双酚a双(磷酸二芳酯)的快速制备方法
JP3703263B2 (ja)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ポリ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502451A (ja) ビスフェノール−aビス(ジフェニルホスフェート)をベースとした難燃剤
WO2017193463A1 (zh) 一种含多dopo环状磷酸酯的复合结构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7228A (zh) 一种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2661790B (zh) 一种二烷基次膦酸酯的制备方法
US6605736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ndensed phosphoric esters
US6489502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hosphoric acid esters
US6420465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hosphoric acid esters
WO2012046114A1 (en) Preparing higher trialkyl phosphites
KR20000071089A (ko) 비스아릴 디포스페이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사용방법
KR100443044B1 (ko) 축합형 인산 에스테르의 제조 방법
US6388120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hosphoric acid esters
KR101743003B1 (ko) 사이클릭 알킬렌 포스포로할리다이트 및 사이클릭 인산 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US3450798A (en) Phosphate esters of hydroxy-carboranes
KR101864260B1 (ko) 인산 에스터 제조 방법
EP1810975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hosphonates having an alcoholic hydroxy group
JP5652184B2 (ja) フルオロホスファゼ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US6124492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bis(3-t-butyl-4-hydroxyphenyl-2,4-di-t-butylphenyl)resorcinol diphosphate
WO1999055771A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hosphoric acid esters
CN115141368B (zh) 有机磷醇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4010804B2 (ja) 縮合リ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20030083530A1 (en) Metal salts of hindered aromatic phenols
CN115043877A (zh) 一种烷基膦酸二烷基酯的制备方法
US8410234B2 (en) Vinyl ether compound, vinyl ether 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vinyl ether compou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