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0803B - 一种可变形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形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0803B
CN112140803B CN202011010683.0A CN202011010683A CN112140803B CN 112140803 B CN112140803 B CN 112140803B CN 202011010683 A CN202011010683 A CN 202011010683A CN 112140803 B CN112140803 B CN 112140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main shaft
sliding
sleev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0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0803A (zh
Inventor
唐术锋
周朋飞
刘玉斌
田艳红
赵杰
孙再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0106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0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0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0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60B19/02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convertible, e.g. from road wheel to rail wheel; Wheel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lternative use on road and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形轮胎,包括变形机构、履带、连接机构、变形驱动机构、行驶机构、滑套、主轴和离合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并排设置,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所述滑套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处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变形机构包括滑动机构和变形支撑机构,变形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履带,滑动机构用于驱动变形支撑机构改变支撑履带的形态,所述变形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轴一端,所述行驶机构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所述变形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套,所述变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套滑动,所述行驶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同步齿轮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圆形和三角形态不易自由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形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式变形轮胎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变形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常用的车轮主要有两类形式:轮式结构和履带式结构。轮式结构具有快速机动性好、控制方便等优点,但是不适于越障,通过性差;而履带结构由于具有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越障性能很好,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缺点则是速度较慢,外形笨重,移动不灵活。
一些特种车辆,如军用越野车、救援车、工程车等,又或者是在崎岖陡峭地区行驶的检测作业小车,希望在硬质路面采用轮式方式行驶,快速机动,在复杂地形松软路面采用履带方式行驶,越野性能好,这对于现有的车辆行走机构来说是个难题,其存在着:圆形形态和三角形态不易自由切换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轮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圆形形态和三角形态不易自由切换。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形轮胎,包括变形机构、履带、连接机构、变形驱动机构、行驶机构、滑套、主轴和离合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并排设置,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所述滑套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处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变形机构包括滑动机构和变形支撑机构,所述变形机构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变形机构以所述主轴轴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分布;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变形连杆、变形滑块和同步齿轮,所述变形滑块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且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轴心垂直,所述变形滑块远离所述主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同步齿轮,所述变形滑块另一侧铰接所述变形连杆的一端,所述变形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套,所述同步齿轮轴心与所述主轴轴心平行,所述变形滑块连接一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所述变形支撑机构用于所述变形滑块滑动时支撑所述履带改变形态,所述变形滑块与所述主轴轴心距离最短时所述履带呈圆形形态,所述变形滑块与所述主轴轴心距离最长时所述履带呈三角形态;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端齿盘和第二端齿盘,所述第一端齿盘和所述第二端齿盘均套设于所述主轴上且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端齿盘固定连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二端齿盘固定连接所述滑套,所述第二端齿盘用于所述履带呈圆形形态时与所述第一端齿盘啮合;
所述变形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轴一端,所述行驶机构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所述变形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套,所述变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套滑动,所述行驶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同步齿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支撑机构包括连杆、固定杆和两个支撑架,所述两个支撑架远离所述主轴的一侧均呈弧形结构且弧心朝向所述主轴,所述两个支撑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变形滑块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架相互靠近的一端与所述变形滑块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心与所述主轴轴心平行,一个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所述两个支撑架上均设有所述连杆和所述固定杆,所述履带套设于三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中的所述支撑架上且内侧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架用于所述变形滑块滑动时进行转动以支撑所述履带改变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板和若干滚轮,所述若干滚轮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板,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板,所述滚轮与所述履带抵接,所述滚轮呈弧形排布,所述变形支撑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并排设置,所述同步齿轮和所述履带的齿部均设置于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行驶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所述变形滑块设有开口方向远离所述主轴的凹槽,所述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同步齿轮上设有连接轴,所述同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一个所述同步齿轮上的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变形滑块且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所述主轴远离所述变形驱动机构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板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动张紧装置,三个所述链条上均设有自动张紧装置,所述自动张紧装置用于自动张紧所述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套、齿轮、推杆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套和所述连接板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套设置于远离所述行驶机构一侧的所述连接板的中空部分内,所述安装套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所述安装套内侧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套远离所述行驶机构的一侧,所述电机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所述推杆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部,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滑动地贯穿所述安装套,所述推杆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轴心平行,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滑套滑动时驱动变形滑块滑动,使变形支撑机构以改变履带的形态,使之变成三角或者圆形形态,滑套和驱动变形滑块之间通过变形连杆的连接形式,使得在滑套滑动时便可以实现履带的变形,在地貌复杂陡峭的区域,采用三角结构能够增加与地面摩擦力,更加稳定的行驶,地貌平缓的地区,采用圆形结构能够更为快速的行驶,达到了自由切换圆形和三角两种轮胎形态适配陡峭以及平缓的地面环境的有益效果。
2、通过第一端齿盘和第二端齿盘啮合时,两个连接板、滑套、变形机构(滑动机构和变形支撑机构)以及行驶机构整体随主轴一起转动,履带的转动扭矩由同步齿轮与其啮合部分的周向力和变形支撑机构和履带之间的摩擦力共同组成,此状态下,整个结构一起转动,起到了防止履带在平缓地面打滑的作用,达到了增强平缓地面行驶时的轮胎扭矩的有益效果。
3、通过第一端齿盘和第二端齿盘脱开时,两个连接板、滑套、变形机构以及行驶机构整体不随主轴转动,三角结构的底部其作用在地面上,具有周向约束,在此周向约束的作用下,两个连接板、滑套和变形机构不转动,可以防止主轴与滑套之间的摩擦力使三角结构转动产生颠簸的情况,达到了防止三角结构转动产生颠簸的有益效果。
4、通过一个变形支撑机构在下方,另外两个变形支撑机构在上方,那么此时变形时,驱动电机的输出力需要将主轴轴心与地面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升高主轴的高度,才能在此状态下变形,然而,在此状态下升高主轴高度,驱动电机的输出力需要将整个汽车升高,所以,当驱动电机的输出力小于上述正三角形倒放时驱动电机需要的输出力时,即驱动电机相当于具有自锁功能,此时轮胎无法从圆形形态便为三角形态,避免了一个变形支撑机构处于下方时变形造成车辆颠簸的情况,达到了防止变形时造成颠簸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变形轮胎整体结构图;
图2为圆形形态背视示意图;
图3为变形支撑机构正剖视示意图;
图4为支撑架和连接板示意图;
图5为支撑架示意图;
图6为三角形态示意图;
图7为三角形态支撑架示意图;
图8为变形滑块离主轴距离最短示意图;
图9为变形滑块离主轴距离最长示意图;
图10为图9正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变形滑块和同步齿轮示意图;
图13为安装套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滑动机构,101-变形滑块,102-同步齿轮,103-变形连杆,2-连接机构,201-连接板,202-限位块,3-变形驱动机构,301-驱动电机,302-推杆,303-齿轮,304-安装套,4-变形支撑机构,401-支撑架,402-连杆,403-滚轮,404-固定杆,5-行驶机构,501-主动轮,502-从动轮,503-链条,504-自动张紧装置,6-滑套,601-凸块,602-第一连接套,603-弹簧,604-限位杆,605-第二连接套,7-主轴,8-离合机构,801-第一端齿盘,802-第二端齿盘,9-连接装置,10-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13,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可变形轮胎,包括变形机构、履带10、连接机构2、变形驱动机构3、行驶机构5、滑套6、主轴7和离合机构8,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两个连接板201,所述两个连接板201并排设置,所述主轴7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201,所述滑套6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且处于所述两个连接板201之间,所述变形机构包括滑动机构1和变形支撑机构4,所述变形机构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变形机构以所述主轴7轴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分布;
所述滑动机构1包括变形连杆103、变形滑块101和同步齿轮102,所述变形滑块101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201且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7轴心垂直,所述变形滑块101远离所述主轴7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同步齿轮102,所述变形滑块101另一侧铰接所述变形连杆103的一端,所述变形连杆10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套6,所述同步齿轮102轴心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所述变形滑块101连接一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用于所述变形滑块101滑动时支撑所述履带10改变形态,所述变形滑块101与所述主轴7轴心距离最短时所述履带10呈圆形形态,所述变形滑块101与所述主轴7轴心距离最长时所述履带10呈三角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8包括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所述第一端齿盘801和所述第二端齿盘802均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且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端齿盘801固定连接所述主轴7,所述第二端齿盘802固定连接所述滑套6,所述第二端齿盘802用于所述履带10呈圆形形态与所述第一端齿盘801啮合。
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主轴7一端,所述行驶机构5连接所述主轴7的另一端,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滑套6,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滑套6滑动,所述行驶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同步齿轮102转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变形连杆103两端的转动轴心均与所述主轴7轴心垂直,所以当变形驱动机构3驱动滑套6滑动时,变形连杆103的作用下,使变形滑块101在图中的上下方向滑动,其与主轴7之间的距离随之改变,变形滑块101的滑动行程范围由滑套6决定,如图8所示,此时变形滑块101朝向靠近行驶机构5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此时变形滑块101与主轴7之间的距离最短,又如图9所示,此时变形滑块101朝向远离行驶机构5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此时变形滑块101与主轴7之间的距离最长。
此外,一个滑动机构1内设有两个变形连杆103,两个变形连杆103设置于变形滑块101两侧,起到了稳定结构的作用。连接机构2还包括限位块202,三个滑动机构1中的变形滑块10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202,限位块202固定连接连接板201,变形滑块101的两侧设有与限位块202适配的滑槽,变形滑块101两侧的滑槽滑动地设置于两侧的限位块202上,限位块202起到了限制变形滑块101滑动方向的作用。
通过滑套6滑动时驱动变形滑块101滑动,使变形支撑机构4以改变履带10的形态,使之变成三角或者圆形形态,滑套6和驱动变形滑块101之间通过变形连杆103的连接形式,使得在滑套6滑动时便可以实现履带10的变形,在地貌复杂陡峭的区域,采用三角结构能够增加与地面摩擦力,更加稳定的行驶,地貌平缓的地区,采用圆形结构能够更为快速的行驶,达到了自由切换圆形和三角两种轮胎形态适配陡峭以及平缓的地面环境的有益效果。
并且,履带10套设在三个变形机构中的支撑架401上时,履带10的齿部始终与三个变形机构中的三个同步齿轮102啮合,行驶时,主轴7转动,并且带动行驶机构5驱动三个同步齿轮102转动,同步齿轮102转动的同时,使履带10转动,进而在地面上行驶。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均套设在主轴7上,第一端齿盘801设置于滑套6和靠近行驶机构5的连接板201之间,且固定连接主轴7,第二端齿盘802固定连接滑套6靠近行驶机构5的一侧,当滑套6滑动至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啮合时,即变形滑块101朝向靠近行驶机构5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此时履带10呈圆形结构,此时主轴7带动第一端齿盘801同时转动,并且第二端齿盘802随之一起转动,所以滑套6随之一起转动,因为变形连杆103两端的转动轴心均与所述主轴7轴心垂直,所以变形连杆103在主轴7转动方向上受到约束,即变形连杆103在主轴7转动方向上随滑套6一起转动,进而带动变形滑块101和同步齿轮102一起转动,并且由于固定杆404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201,变形滑块101通过连杆402连接固定杆404,所以两个连接板201随之一起转动,然而履带10呈三角结构,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脱开,所以在履带10的圆形结构和三角结构,具有两种不同的行驶状态,即:
履带10呈圆形结构时: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啮合,两个连接板201、滑套6、变形机构(滑动机构1和变形支撑机构4)以及行驶机构5整体随主轴7一起转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转动时,滑动机构1、变形支撑机构4以及行驶机构5三者和主轴7的角速度一致,即三个从动轮502绕主轴7转动,链条503与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履带10的转动扭矩由同步齿轮102与其啮合部分的周向力和变形支撑机构4和履带10之间的摩擦力共同组成,此状态下,整个结构一起转动,起到了防止履带10在平缓地面打滑的作用,达到了增强平缓地面行驶时的轮胎扭矩的有益效果。
履带10呈三角结构时: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脱开,两个连接板201、滑套6、变形机构以及行驶机构5整体不随主轴7转动,此时如图6所示,三角结构的底部为水平边,其作用在地面上,所以其具有周向约束,在此周向约束的作用下,两个连接板201、滑套6和变形机构不转动,可以防止主轴7与滑套6之间的摩擦力使三角结构转动产生颠簸的情况,并且在此状态下,主轴7通过行驶机构5带动同步齿轮102转动,进而使履带10转动,并与地面产生摩擦,进而行驶,达到了防止三角结构转动产生颠簸的有益效果。
此外,滑套6还包括凸块601、第一连接套602、弹簧603、限位杆604和第二连接套605,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连接套602和第二连接套605均滑动地套设在主轴7上,第一连接套602和第二连接套605侧面均设有凸起,凸块601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凸块601的凹槽设置于第一连接套602和第二连接套605的凸起上,凸块601设有三个,三个凸块601分别转动连接三个滑动机构1中的变形连杆103的一端,一个凸块601上设有两个限位杆604,限位杆604滑动地穿插在凸块601上,限位杆604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201,起到了稳定结构,限制滑套6滑动方向的作用,凸块601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轴心与主轴7轴心平行,第二端齿盘802滑动地设置于螺钉上,螺钉端部将第二端齿盘802卡住,第二连接套605靠近第二端齿盘802的一侧设有若干放置槽,弹簧603设置于放置槽内,弹簧603一端作用在第二端齿盘802上,弹簧603另一端作用在第二连接套605上,由于弹簧603的作用,使得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啮合时具有一个缓冲力,使二者啮合时更为柔和,达到了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啮合时减震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包括连杆402、固定杆404和两个支撑架401,所述两个支撑架401远离所述主轴7的一侧均呈弧形结构且弧心朝向所述主轴7,所述两个支撑架40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变形滑块101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架401相互靠近的一端与所述变形滑块10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心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一个所述支撑架401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02的一端,所述连杆4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04,所述固定杆404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01,所述两个支撑架401上均设有所述连杆402和所述固定杆404,所述履带10套设于三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中的所述支撑架401上且内侧与所述同步齿轮102啮合,所述支撑架401用于所述变形滑块101滑动时进行转动以支撑所述履带10改变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401包括两个支撑板和若干滚轮403,所述若干滚轮40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板,所述连杆402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板,所述滚轮403与所述履带10抵接,所述滚轮403呈弧形排布,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并排设置,所述同步齿轮102和所述履带10的齿部均设置于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履带10套设在三个变形机构中的支撑架401上,设置于同一个支撑机构4内的两个支撑架401在变形滑块101的两侧对称设置,如图中所示,二者为平面对称,并且对称平面为同步齿轮102轴心与主轴7轴心所在平面,二者远离主轴7的一侧呈弧形结构,由于两个支撑架401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变形滑块101,二者中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杆402连接两个连接板201,所以当变形滑块101滑动时,支撑架401与变形滑块101连接的一端与主轴7之间的距离变长或者变短,即,两个弧形结构的中部升高或者降低,二者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并且,当变形滑块101滑动至离主轴7距离最短时,如图2和图8所示,三个变形机构中的所有支撑架401支撑并扩张履带10呈圆形,此时便为圆形轮胎的形态,又因为,变形机构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变形机构以所述主轴7轴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分布,即,相邻两个变形机构之间夹角为120度,三个变形机构中的三个同步齿轮102的轴心连线呈正三角形,所以当变形滑块101滑动至离主轴7距离最长的过程时,两个弧形结构的中部逐渐朝外“凸出”,使履带10原本的圆形形态朝三个变形机构的方向“凸出”,最终形成如图6所示的三角履带形态,此时便为三角履带式轮胎的形态。
如图4所示,固定杆404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201,连杆402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架401的中部,连杆402另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杆404,固定杆404固定了两个连接板201的同时,还起到了转动连接连杆402的作用。由于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并排设置,履带10的齿部与同步齿轮102啮合的同时,其齿部的两侧端面处于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之间,履带10滚动时,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将其齿部卡住,起到了防止履带10滑脱的作用,而且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的支撑扩张,履带10也更加稳定,弧形排布的若干滚轮403将履带10支撑扩张,使履带10滑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行驶机构5包括主动轮501、从动轮502和链条503,所述变形滑块101设有开口方向远离所述主轴7的凹槽,所述同步齿轮102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同步齿轮102上设有连接轴,所述同步齿轮102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一个所述同步齿轮102上的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变形滑块101且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502,所述主轴7远离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板201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501,所述链条503套设于所述主动轮501和所述从动轮502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动张紧装置504,三个所述链条503上均设有自动张紧装置504,所述自动张紧装置504用于自动张紧所述链条503。
如图2和图8所示,主轴7转动时,驱动主动轮501转动,主动轮501通过链条503带动从动轮502转动,三个行驶机构5中仅一个同步齿轮102上的连接轴延伸贯穿出变形滑块101且固定连接从动轮502,主动轮501和从动轮502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并且二者所处平面处于远离变形驱动机构3一侧的连接板201之外,由于从动轮502固定连接同步齿轮102上的连接轴,所以同步齿轮102随主动轮501一起转动,并且当变形滑块101滑动时,即从动轮502与主动轮501之间的距离改变,此时自动张紧装置504控制链条503,使其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达到了防止传动失效的作用。
自动张紧装置504包括两个插块和一个弹性件,如图2所示,链条503滑动地穿插在两个插块上,两个插块设置于链条503的两侧,弹性件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插块,由于弹性件的弹性收缩作用,可以使链条503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此外,两个连接板201端面大小结构相同,三个从动轮502设置于连接板201之外。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包括安装套304、齿轮303、推杆302和驱动电机301,所述安装套304和所述连接板20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套304设置于远离所述行驶机构5一侧的所述连接板201的中空部分内,所述安装套304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201,所述安装套304内侧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所述驱动电机301安装在所述安装套304远离所述行驶机构5的一侧,所述电机301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03,所述推杆302设有与所述齿轮303啮合的齿部,所述推杆302远离所述电机301的一端滑动地贯穿所述安装套304,所述推杆302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所述推杆302远离所述电机301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套6。
如图10和图13所示,安装套304包括直径较小的轴部和直径较大的端部,轴部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行驶机构5一侧的所述连接板201的中空部分内,端部设置于连接板201远离滑套6的一侧,端部上设有缺口,驱动电机301安装在缺口端面上,推杆302滑动地贯穿轴部,推杆302与滑套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当变形滑块101朝向远离行驶机构5的方向滑动时,其最终与安装套304的轴部抵接,如图9所示,为此时变形滑块101朝向远离行驶机构5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变形驱动机构3设置于轮胎相对地面的上方,此时只有一个变形支撑机构4处于上方,另外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处于下方,即上述正三角形(三个同步齿轮102的轴心连线)的底边与地面平行设置,其一个顶点设置于正上方,此时轮胎若要从圆形形态便为三角形态,驱动电机301推动滑套6滑动的过程中,主轴7轴心与地面的距离逐渐降低,即高度降低;如果呈圆形形态的轮胎,在转动至上述正三角形倒放时需要变形,即上述三角形一个顶点在下,水平边在上,即一个变形支撑机构4在下方,另外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在上方,那么此时变形时,驱动电机301的输出力需要将主轴7轴心与地面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升高主轴7的高度,才能在此状态下变形,然而,在此状态下升高主轴7高度,驱动电机301的输出力需要将整个汽车升高,相对比二者,上述正三角形倒放时驱动电机301需要的输出力显然更大,所以,当驱动电机301的输出力小于上述正三角形倒放时驱动电机301需要的输出力时,即驱动电机301相当于具有自锁功能,此时轮胎无法从圆形形态便为三角形态,只有当轮胎呈如图图2所示的状态时,即一个变形支撑机构4处于上方,另外两个变形支撑机构4处于下方,轮胎才能够从圆形态变为三角形态,避免了一个变形支撑机构4处于下方时变形造成车辆颠簸的情况,达到了防止变形时造成颠簸的有益效果。
此外,主轴7远离行驶机构5的一端还设有连接装置9,连接装置9用于连接汽车主动轴等主驱动装置,以提供主轴7转动的动力。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说明书中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机构、履带(10)、连接机构(2)、变形驱动机构(3)、行驶机构(5)、滑套(6)、主轴(7)和离合机构(8),所述连接机构(2) 包括两个连接板(201),所述两个连接板(201)并排设置,所述主轴(7)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201),所述滑套(6)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且处于所述两个连接板(201) 之间,所述变形机构包括滑动机构(1)和变形支撑机构(4),所述变形机构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变形机构以所述主轴(7)轴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分布;
所述滑动机构(1)包括变形连杆(103)、变形滑块(101)和同步齿轮(102),所述变形滑块(101)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201)且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7)轴心垂直,所述变形滑块(101)远离所述主轴(7)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同步齿轮(102),所述变形滑块(101)另一侧铰接所述变形连杆(103)的一端,所述变形连杆(10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滑套(6),所述同步齿轮(102)轴心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所述变形滑块(101) 连接一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用于所述变形滑块(101)滑动时支撑所述履带(10)改变形态,所述变形滑块(101)与所述主轴(7)轴心距离最短时所述履带(10)呈圆形形态,所述变形滑块(101)与所述主轴(7)轴心距离最长时所述履带(10) 呈三角形态;
所述离合机构(8)包括第一端齿盘(801)和第二端齿盘(802),所述第一端齿盘(801)和所述第二端齿盘(802)均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且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端齿盘(801) 固定连接所述主轴(7),所述第二端齿盘(802)固定连接所述滑套(6),所述第二端齿盘
(802)用于所述履带(10)呈圆形形态时与所述第一端齿盘(801)啮合;
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主轴(7)一端,所述行驶机构(5)连接所述主轴(7)的另一端,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滑套(6),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滑套(6)滑动,所述行驶机构(5)用于带动所述同步齿轮(102)转动;
所述滑套(6)还包括凸块 (601)、第一连接套 (602)、弹簧(603)、限位杆 (604) 和第二连接套(605),第一连接套 (602) 和第二连接套 (605)均滑动地套设在主轴(7) 上,第一连接套(602) 和第二连接套 (605)侧面均设有凸起,凸块 (601) 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凸块 (601) 的凹槽设置于第一连接套 (602) 和第二连接套 (605)的凸起上,凸块(601) 设有三个,三个凸块 (601)分别转动连接三个滑动机构(1) 中的变形连杆(103) 的一端,一个凸块(601)上设有两个限位杆(604),限位杆 (604) 滑动地穿插在凸块 (601)上,限位杆 (604) 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 (201),起到了稳定结构,限制滑套(6)滑动方向的作用,凸块 (601) 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轴心与主轴(7) 轴心平行,第二端齿盘(802)滑动地设置于螺钉上,螺钉端部将第二端齿盘(802) 卡住,第二连接(605)靠近第二端齿盘(802) 的一侧设有若干放置槽,弹簧(603) 设置于放置槽内,弹簧(603) 一端作用在第二端齿盘(802) 上,弹簧(603) 另一端作用在第二连接套 (605)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包括连杆(402)、固定杆(404)和两个支撑架(401),所述两个支撑架(401)远离所述主轴(7) 的一侧均呈弧形结构且弧心朝向所述主轴(7),所述两个支撑架(40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变形滑块(101)两侧,所述两个支撑架(401)相互靠近的一端与所述变形滑块(10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心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一个所述支撑架(401)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02)的一端,所述连杆(4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04),所述固定杆(404) 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01),所述两个支撑架(401)上均设有所述连杆(402)和所述固定杆(404),所述履带(10)套设于三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中的所述支撑架(401) 上且内侧与所述同步齿轮(102)啮合,所述支撑架(401)用于所述变形滑块(101)滑动时
进行转动以支撑所述履带(10)改变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01)包括两个支撑板和若干滚轮(403),所述若干滚轮(40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板,所述连杆(402)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板,所述滚轮(403)与所述履带(10)抵接,所述滚轮(403)呈弧形排布,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并排设置,所述同步齿轮(102)和所述履带(10)的齿部均设置于两个所述变形支撑机构(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机构(5)包括主动轮
(501)、从动轮(502)和链条(503),所述变形滑块(101)设有开口方向远离所述主轴
(7)的凹槽,所述同步齿轮(102)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同步齿轮(102)上设有连接轴, 所述同步齿轮(102)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一个所述同步齿轮(102)上的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变形滑块(101)且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502),所述主轴(7)远离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板(201)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501),所述链条(503)套设于所述主动轮(501)和所述从动轮(5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张紧装置(504),所述链条(503)上均设有自动张紧装置(504),所述自动张紧装置(504)用于自动张紧所述链条(503)。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可变形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驱动机构(3)包括安装套(304)、齿轮(303)、推杆(302)和驱动电机(301),所述安装套(304)和所述连接板(20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套(304)设置于远离所述行驶机构(5)一侧的所述连接板(201)的中空部分内,所述安装套(304)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201),所述安装套(304)内侧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7)上,所述驱动电机(301)安装在所述安装套(304) 远离所述行驶机构(5)的一侧,所述电机(301)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303),所述推杆(302)设有与所述齿轮(303)啮合的齿部,所述推杆(302)远离所述电机(301)的一端滑动地贯穿所述安装套(304),所述推杆(302)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7)轴心平行,所述推杆(302)远离所述电机(301)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套(6)。
CN202011010683.0A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可变形轮胎 Active CN112140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0683.0A CN112140803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可变形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0683.0A CN112140803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可变形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0803A CN112140803A (zh) 2020-12-29
CN112140803B true CN112140803B (zh) 2022-02-25

Family

ID=7389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0683.0A Active CN112140803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可变形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0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8792B (zh) * 2021-02-01 2023-03-28 吉林大学 一种轮履复合式可重构车轮
CN113276971B (zh) * 2021-06-09 2023-02-17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形轮及移动机器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1853A (en) * 1992-05-14 1993-11-16 Taiyo Kogyo Co., Ltd. Vehicle toy with steerable front wheels and caterpillars
CN1958375A (zh) * 2006-11-24 2007-05-09 湖南农业大学 履带式多路况自动变形轮
CN110843413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野外恶劣环境的越障车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86618B1 (fr) * 1985-08-27 1990-08-03 Gas Jean Dispositif pour remplacer la roue motrice d'un vehicule pour lui permettre de circuler sur tous terrains
KR101386011B1 (ko) * 2012-12-07 2014-04-16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수동 변신 바퀴 및 그 바퀴를 갖는 로봇
KR20160041117A (ko) * 2014-10-06 2016-04-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가변형 타이어
CN108327459B (zh) * 2018-03-28 2023-10-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自锁的变形轮机构
CN109649077A (zh) * 2019-01-15 2019-04-1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全地形自适应轮履及其应用
CN110182269B (zh) * 2019-04-22 2022-02-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轮履转换的履带轮行走装置
CN110450868A (zh) * 2019-09-18 2019-11-15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重构车轮
CN111572272A (zh) * 2020-05-08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一种新型轮履复合式变结构轮
CN111605634A (zh) * 2020-05-28 2020-09-01 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轮式-履带式变体轮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1853A (en) * 1992-05-14 1993-11-16 Taiyo Kogyo Co., Ltd. Vehicle toy with steerable front wheels and caterpillars
CN1958375A (zh) * 2006-11-24 2007-05-09 湖南农业大学 履带式多路况自动变形轮
CN110843413A (zh) * 2019-11-26 2020-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野外恶劣环境的越障车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液压驱动的轮履复合式变形轮设计;周凯强等;《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0052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0803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0803B (zh) 一种可变形轮胎
JP3049511B2 (ja) クローラ式車両のクローラ装置
US9981703B2 (en) Track system
JP5240683B2 (ja) ロッカークローラを付加した走行機構
CN111845197B (zh) 基于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行进方式的可变形轮毂及轮胎
CN112140804A (zh) 一种履带式变形轮胎
CN109850023A (zh) 一种行星式三角履带行走与驱动装置
KR200183672Y1 (ko) 휠 겸용 궤도주행장치
EP2008699B1 (en) Automobile toy
JP3490040B2 (ja) クローラ式車両のクローラ装置
CN110588812A (zh) 履带底盘组件及机器人
JPS641353B2 (zh)
JP4678074B1 (ja) セミクローラ
CN111634341B (zh) 一种自适应欠驱动变形履带
CN212473705U (zh) 一种履带式车辆底盘
CN210338039U (zh)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
CN211196419U (zh) 履带底盘组件及机器人
JP4883496B1 (ja) セミクローラ
CN113371082A (zh) 一种可轮履变换的底盘
CN109436127B (zh) 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JP2000085640A (ja) 自動車
CN110304161B (zh) 一种可变形的履带式行走装置
CN103332229B (zh) 轮履带移动装置及其轮毂
CN110001803B (zh) 一种自适应机器人
CN112918582B (zh) 一种可变形的消防应急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