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288A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288A
CN112135288A CN202010982325.XA CN202010982325A CN112135288A CN 112135288 A CN112135288 A CN 112135288A CN 202010982325 A CN202010982325 A CN 202010982325A CN 112135288 A CN112135288 A CN 112135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atrix
current
int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23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一华
陈艺戬
袁志锋
郁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823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5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5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288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1239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66440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097 priority patent/WO2022057777A1/zh
Priority to US18/026,872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7107A1/en
Priority to CA3192979A priority patent/CA3192979A1/en
Priority to EP21868600.4A priority patent/EP421658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该方法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射频软带(Radio Stripe)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小区(Cell-Free)的实现方式。多级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通过前向回传(Front-Haul)链路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对于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以及CPU发送的下行的数据信号,传统方法在各AP中进行最大比合并或者顺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Front-Haul上的负载,但是CPU上最终恢复得到的信号的信噪比较低,影响信号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通过传递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以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第一级联传输模块,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解调信号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发射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级联传输模块,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上述应用于接入节点的信号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PU,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的CPU、至少一级上述的接入节点、以及至少两个终端;
所述CPU与每个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级AP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节点与CPU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在多个终端通过至少一级AP向CPU发送上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每级AP处理接收到的每个终端的数据信号以降低前向回传链路的负载,保证信号传输效率,其中,每个终端发送的数据信号也统称为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此外,通过传递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CPU的信号处理提供更多信息,提高CPU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信号传输系统中,CPU为至少一级AP提供集中式的处理,终端主要指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多个UE与CPU之间通过至少一级AP传输信号。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节点与CPU连接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多个AP以及CPU之间的连接构成一条前向回传链路,每个AP为前向回传链路中的一级。
本实施例中,对于前向回传链路中的一级AP(即当前AP),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包括多个终端通过当前AP向CPU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每个上行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了相应的终端所传输的上行数据。此外,如果在前向回传链路中还存在当前AP的上一级AP,则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还包括由上一级AP传输给当前AP的上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即,当前AP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是根据信道估计确定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与上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结合的结果。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不仅被每级AP接收,还通过每级AP依次传输至CPU。
对于当前AP,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用于表示每个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与其他各个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扰。此外,如果在前向回传链路中还存在当前AP的上一级AP,则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还受到由上一级AP传输给当前AP的上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影响,即,当前AP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是根据信道估计确定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上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结合的结果。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不仅被每级AP根据信道估计确定,还通过每级AP依次传输至CPU。
在步骤120中,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中,每级AP在接收多个终端的上行的数据信号后,首先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对自身的信道进行估计,将得到的信道估计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31
(i=1,2,...,l,...L,L为AP的总个数或总级数),根据自身的信道估计,结合接收的数据信号,确定需要向下一级节点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如果当前AP是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即与CPU直接连接的AP,则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是指CPU;如果当前AP不是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则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是指下一级AP。
本实施例中,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在处理接收的数据信号以降低前向回传链路的负载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CPU进行进一步的信号处理,恢复出更加准确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维度为K×K的矩阵,其中,K为用户数量,即终端数量。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为维度为K×D的矩阵,其中,K为用户数量,即终端数量,D为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符号数量,也即单个用户发射的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符号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01: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
本实施例中,每级AP可以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进行信道估计,如果存在先验信息(包括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和能量先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则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先验信息进行信道估计。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10,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AP是前向回传链路中的第一级AP,则根据自身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即可确定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如果当前AP非第一级AP,则需要根据自身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确定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并与上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10,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AP是前向回传链路中的第一级AP,则根据自身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即可确定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如果当前AP非第一级AP,则需要根据自身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确定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与上一级AP传输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每级AP都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传输至CPU,会造成很大的前向回传开销,而本实施例中,每级AP通过传输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即向CPU传递恢复的信号,能够降低前向回传链路的负载和开销,并且通过将每级AP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分别与上一级AP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然后向下一级节点传递,能够提高CPU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以下通过示例对信号传输过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中,用户数量记为K,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记为Xl,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记为Rl,l表示当前AP的级数,l≥1且l≤L;L为AP的总数或总级数,当前AP的接收信号记为Yl,σ2表示接收信号的噪声,IK表示K×K的单位矩阵,Xest表示CPU最终确定的用于解调的信号。
在当前AP包含多个天线的情况下,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
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
在当前AP包含一个天线的情况下,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3
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4
示例一: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5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6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7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8
其中,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HermitianMatrix),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9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0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1
其中,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2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3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4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二: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5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6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7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8
其中,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19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0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1
其中,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2IK)-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2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3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524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三: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
利用N次Sherman-Morrison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4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5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6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7
利用N次Sherman-Morrison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8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9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0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1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四: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2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3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4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Hermitian Matrix),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5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6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7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8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19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0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五: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3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4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5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6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7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8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29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0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六: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3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634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3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2IK)-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4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5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6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七: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7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8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9
利用一次Sherman-Morrison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0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3
利用N次Sherman-Morrison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4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5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6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7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示例八:
对于第一级AP,根据Y1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8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19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0
R1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第一级AP向第二级AP传输X1和R1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Yl的导频部分对信道进行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1
根据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2
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3
Rl为维度为K×K的埃尔米特矩阵,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第l+1级AP传输Xl和Rl;在l=L的情况下,第L级AP向CPU传输XL和RL
CPU根据第L级AP传输的XL和RL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Xest=RL -1XL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对于第l级AP,首先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4
在此基础上,计算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5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0726
的过程可以并行进行,从而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CPU,CPU可以为网络侧的集中式控制单元,例如CPU、网管设备、基站等。CPU通过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据此恢复用于解调的信号,提高解调性能,使解调得到的信号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步骤220。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步骤210中,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步骤220中,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本实施例中,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包括多个终端通过最后一级AP向CPU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每个上行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了相应的终端所传输的上行数据;此外,还包括最后一级AP的上一级AP传输给最后一级AP的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即,最后一级AP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是最后一级AP根据信道估计确定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与上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结合的结果。
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用于表示每个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与其他各个终端发送的上行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扰,并且还受到由最后一级AP的上一级AP传输的上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影响,即,最后一级AP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是最后一级AP根据信道估计确定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上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结合的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解调的信号包括:第一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一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或者,第二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二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逆矩阵。
CPU接收最后一级AP(即上述示例中的第L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即上述示例中的XL)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即上述示例中的RL),据此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例如,用于解调的信号为第一矩阵(RL2IK)-1与XL的乘积,即Xest=(RL2IK)-1XL,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是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又如,用于解调的信号为第二矩阵RL -1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XL的乘积,即Xest=RL -1XL,这种情况下,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是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或者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或者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
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
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AP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级AP,第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根据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对于非第一级AP,该非第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由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与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其中,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根据该非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级AP,第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得到;对于非第一级AP,该非第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其中,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该非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在CPU通过至少一级AP的前向回传链路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获取到的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310和步骤320。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步骤310中,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在步骤320中,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本实施中,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CPU通过至少一级AP向多个终端发送的下行的数据信号,每个下行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了向相应的终端所传输的下行数据;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用于表示CPU通过至少一级AP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或者,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在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情况下,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由CPU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确定,或者由CPU发送;
在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乘积信号由CPU发送。
本实施例中,一种情况是,CPU可以向每级AP都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而每级AP获取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方式,可以是由CPU发送,也可以由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即第L级AP,也即与CPU直接连接的AP)确定;另一种情况是,CPU也可以向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与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供每级AP确定发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或者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其中,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是指待发送给多个用户的调制后的数据符号构成的矩阵,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是指待发送给多个用户的比特数据构成的矩阵。
本实施例中,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矩阵的形式,也可以是比特数据矩阵的形式,能够节省传输开销。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330:在所述当前AP为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非最后一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中,最后一级AP可以确定自身对应的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其他每级AP发送对应的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信号包括:当前AP的信道估计、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以及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乘积,或者,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与所述乘积信号的乘积。
以下通过示例对信号传输过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中,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记为S,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记为B,l表示当前AP的级数,l≥1且l≤L,L为AP的总数或总级数,σ2表示接收信号的噪声,IK表示K×K的单位矩阵。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
在当前AP包含多个天线的情况下,当前AP的信道估计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
在当前AP包含一个天线的情况下,当前AP的信道估计记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3
示例九:
CPU向每级AP发送S和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4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5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S、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6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7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8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示例十:
CPU向每级AP发送B,第L级AP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其他每级AP发送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9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0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B、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1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2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3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示例十一:
CPU向每级AP发送S和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4
的乘积信号,即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5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6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7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8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19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多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示例十二:
CPU向每级AP发送S和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0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1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S、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2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3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4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示例十三:
CPU向每级AP发送B,第L级AP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其他每级AP发送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5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6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B、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7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8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029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示例十四:
CPU向每级AP发送S和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1
的乘积信号,即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2
其中,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3
T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于第l级AP,1≤l≤L,根据接收到的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4
以及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5
确定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8006130000116
本示例中,每级AP包含一个天线,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CPU,CPU可以为网络侧的集中式控制单元,例如CPU、网管设备、总基站等。CPU通过向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供每级AP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410。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步骤410中,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本实施中,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CPU通过至少一级AP向多个终端发送的下行的数据信号,每个下行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了向相应的终端所传输的下行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还包括:
步骤420: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用于表示CPU通过至少一个级AP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之间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或者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11和第一级联传输模块12。
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11,设置为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第一级联传输模块12,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在多个终端通过至少一级AP向CPU发送上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在通过处理接收的每个用户发送的数据信号以降低前向回传链路的负载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提高CPU接收数据信号的可靠性,并且通过分析和传输多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
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
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估计模块,设置为: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
在一实施例中,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11,包括第一确定单元,设置为: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11,包括第二确定单元,设置为: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本实施例提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21和解调信号确定模块22。
接收模块21,设置为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解调信号确定模块22,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恢复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据此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提高解调性能,使解调得到的信号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解调的信号包括:第一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一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或者,第二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二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
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
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级AP,第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根据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对于非第一级AP,该非第一级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由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与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其中,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根据该非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级AP,第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得到;
对于非第一级AP,该非第一级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其中,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该非第一级AP的信道估计得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本实施例提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和发射模块32。
获取模块31,设置为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发射模块32,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在CPU通过至少一级AP的前向回传链路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获取到的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或者,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由CPU发送,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确定,或者由CPU发送;
所述乘积信号由CPU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或者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发送模块,设置为在所述当前AP为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非最后一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信号包括:当前AP的信道估计、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以及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乘积,或者,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与所述乘积信号的乘积。
本实施例提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二级联传输模块41。
第二级联传输模块41,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通过向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供每级AP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在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还包括:
第三级联传输模块,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实施例提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节点。接入节点例如为分布式的基站、基站天线的基带处理单元等,多个终端与CPU之间通多至少一级接入节点传输信号。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
接入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52;该接入节点中的处理器5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存储装置5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
接入节点还包括: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
接入节点中的处理器51、存储装置52、通信装置53、输入装置54和输出装置5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接入节点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5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5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5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装置5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应用于AP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传输装置中的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11和第一级联传输模块12,又如,信号传输装置中的获取模块31和发射模块32)。存储装置5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接入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接入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PU。CPU为网络侧的集中式控制单元,例如为总基站、CPU、网管设备等。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CPU,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
CPU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62;该CPU中的处理器6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存储装置6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
CPU还包括:通信装置63、输入装置64和输出装置65。
CPU中的处理器61、存储装置62、通信装置63、输入装置64和输出装置6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6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CPU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通信装置6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通信装置63设置为根据处理器61的控制进行信息收发通信。
存储装置6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应用于CPU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传输装置中的接收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又如,信号传输装置中的第二级联传输模块41)。存储装置6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CPU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CPU。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71、至少一个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接入节点72、以及至少两个终端73;中央处理单元71与每个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接入节点72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在多个终端通过至少一级级AP向CPU发送上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处理接收的每个用户的数据信号以降低前向回传链路的负载,并且通过传输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为CPU的信号处理提供更多信息,提高CPU接收信号的信噪比;CPU通过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恢复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据此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提高解调性能,使解调得到的信号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在CPU通过至少一级AP的前向回传链路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每级AP根据获取到的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CPU通过向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供每级AP确定发射信号,提高终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在一实施例中,每级AP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
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
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每级AP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包括: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CPU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解调的信号包括:第一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一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或者,第二矩阵与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第二矩阵为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逆矩阵积。
在一实施例中,每级AP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或者,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由CPU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确定,或者由CPU发送;
所述乘积信号由CPU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或者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AP为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非最后一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信号包括:当前AP的信道估计、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以及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乘积,或者,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与所述乘积信号的乘积。
在一实施例中,CPU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CPU还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或者,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或者,信号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或者,信号传输方法,包括: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终端通过至少一级AP向CPU发送上行的数据信号、CPU通过至少一级AP向多个终端发送下行的数据信号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例如,CPU一方面接收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进行解调,另一方面,还向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5)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当前接入节点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设置有至少一条天线;
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行向量的数量与列向量的数量相等,且等于用户数量;
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行向量的数量等于用户数量,列向量的数量等于所述当前AP的单根天线上接收信号的数据符号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或者,
根据接收信号的导频部分和多用户信道的能量先验信息确定所述信道估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的共轭矩阵得到一个当前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在所述当前AP非第一级AP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得到一个当前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并与所述当前AP的上一级AP输出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叠加,得到所述当前AP对应的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以下之一: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7.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解调的信号包括:
第一矩阵与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或者,
第二矩阵与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逆矩阵。
9.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或者,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包括:
多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与噪声对角阵之和的逆矩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发送;
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由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确定,或者由CPU发送;
所述乘积信号由CPU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包括:
多用户数据信号矩阵,或者多用户比特数据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AP为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最后一级AP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非最后一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信号包括:
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以及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乘积;或者,所述当前AP的信道估计与所述乘积信号的乘积。
16.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还包括:
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18.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用户信号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对应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第一级联传输模块,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所述当前AP的下一级节点传输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19.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前向回传链路中最后一级AP传输的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
解调信号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上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确定用于解调的信号。
20.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
发射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相关信息以及当前AP的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当前AP的发射信号。
21.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级联传输模块,设置为向前向回传链路中的每级AP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或者发送多用户下行数据信号和第二用户间干扰信息矩阵的乘积信号。
22.一种接入节点AP,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9-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23.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PU,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7-8、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24.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CPU、至少一级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入节点AP、以及至少两个终端;
所述CPU与每个终端之间通过至少一级AP传输信号。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CN202010982325.XA 2020-09-17 2020-09-17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Pending CN112135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2325.XA CN112135288A (zh) 2020-09-17 2020-09-17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KR1020237012395A KR20230066440A (ko) 2020-09-17 2021-09-14 신호 전송 방법, 장치, 액세스 포인트, 처리 유닛, 시스템 및 매체
PCT/CN2021/118097 WO2022057777A1 (zh) 2020-09-17 2021-09-14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US18/026,872 US20230337107A1 (en) 2020-09-17 2021-09-14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ess node, processing unit, system and medium
CA3192979A CA3192979A1 (en) 2020-09-17 2021-09-14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ess point, processing unit, system and medium
EP21868600.4A EP4216586A1 (en) 2020-09-17 2021-09-14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ess node, processing unit, system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2325.XA CN112135288A (zh) 2020-09-17 2020-09-17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288A true CN112135288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1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2325.XA Pending CN112135288A (zh) 2020-09-17 2020-09-17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7107A1 (zh)
EP (1) EP4216586A1 (zh)
KR (1) KR20230066440A (zh)
CN (1) CN112135288A (zh)
CA (1) CA3192979A1 (zh)
WO (1) WO20220577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7777A1 (zh) * 2020-09-17 2022-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1156A1 (en) * 2022-10-18 2024-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node,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od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an interference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04867A (ja) * 2018-10-16 2022-01-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妨害緩和
US11664858B2 (en) * 2018-12-20 2023-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system for use in distributed massive MIMO networks
CN110224729A (zh) * 2019-05-27 2019-09-10 北京交通大学 用于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2135288A (zh) * 2020-09-17 2020-1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7777A1 (zh) * 2020-09-17 2022-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92979A1 (en) 2022-03-24
EP4216586A1 (en) 2023-07-26
KR20230066440A (ko) 2023-05-15
US20230337107A1 (en) 2023-10-19
WO2022057777A1 (zh)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5883B2 (e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signal detection device
CN112135288A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CN104823508A (zh) 用于低密度扩展调制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20240048186A1 (en) Multi-user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free mimo
WO2021143528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810289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method
US111283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JP444097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複数ユーザ処理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0932260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복호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3117757B (zh)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
JP7443533B2 (ja) 基準信号処理方法、装置、第1通信ノード及び第2通信ノード
CN107431670B (zh)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01499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3364535A (zh) 数学形式多输入多输出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90336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CN114079556B (zh) 一种基于空间位置的多址接入方法
CN112383330B (zh) Mu-mimo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23186158A1 (zh) 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56644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9001228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및 데이터 수신 검출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단말
CN114765801A (zh) 一种上行数据接收方法、装置及基站
JP2006507744A (ja) 受信信号間の相関を最小化するための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5087011A (zh)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下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7354099A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26240A (zh) 一种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