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4163A -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4163A
CN112124163A CN202011016546.8A CN202011016546A CN112124163A CN 112124163 A CN112124163 A CN 112124163A CN 202011016546 A CN202011016546 A CN 202011016546A CN 112124163 A CN112124163 A CN 112124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at
air inlet
ambi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65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4163B (zh
Inventor
陈伟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65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4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4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24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2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vehicle ventilation system, e.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该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以及与空调风管连通的朝向座椅表面出风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和风口开度调节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上,所述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实施本发明,通过出风组件与空调风管连通,风扇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并通过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成本低。

Description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座椅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为乘客提供座位,因此汽车座椅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零部件。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座椅表面温度过高,臀部、背部会因为与座椅紧密接触而感觉不适;同理,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座椅表面温度过低,臀部、背部会因为与座椅紧密接触而感觉不适,因此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座椅的温度容易影响舒适性。
为了调节座椅的温度,现有的座椅调温装置分为独立的座椅加热系统和座椅通风系统,升温时,座椅加热系统以加热垫作为热源,通过对加热垫进行通电实现升温;降温时,座椅通风系统以风扇作为风源,通过风管向座椅表面吹送气流,使空气流动实现降温。然而,现有的座椅调温装置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舒适性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可以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以及与空调风管连通的朝向座椅表面出风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和风口开度调节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上,所述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口开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路径上的滑动挡风板,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移动,控制所述滑动挡风板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路径的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组与车内连通的环境风进风口组,所述环境风进风口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境风进风口,所述滑动挡风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对应的环境风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移动,控制所述环境风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的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风进风口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多个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沿所述壳体的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滑动挡风板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移动,控制所述环境风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的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空调风管连通的空调风进风口,所述空调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滑动挡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空调风进风口对应的空调风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移动,控制所述空调风通孔与所述空调风进风口的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和第二电机,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啮合,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挡风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与车内连通的第二环境风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挡风板,所述固定挡风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方向延伸的倾斜面,所述固定挡风板通过所述倾斜面遮挡所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的出风路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柔性波纹管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拨片,所述拨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柔性波纹管卡接的倒钩。
进一步的,还包括朝向后排座椅出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空调风管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座椅正面,用于检测所述座椅表面温度;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包括座椅温度、空调温度和车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包括:
获取空调风管风量和风扇风量;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所述空调风管风量和所述风扇风量计算出所述风口开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风口开度控制所述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的行程。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取座椅状态,所述座椅状态包括乘坐状态和座椅靠背状态;
根据所述座椅状态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进风口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快速调温模式、柔和调温模式、小憩调温模式和干燥清洁模式;
获取到用户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存储所述工作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座椅、以及如前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的背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出风组件与空调风管连通,风扇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并通过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滑动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滑动挡风板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进风口处于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进风口处于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截面图;
图10是图8的俯视图;
图11是图7所示的壳体与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连接组件与柔性波纹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汽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座椅温度调节装置;11-空调风管;12-出风组件;121-壳体;1211-第一出风口;1212-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1-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3-空调风进风口;1214-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5-固定挡风板;12151-倾斜面;122-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1-滑动挡风板;12211-环境风通孔;12212-空调风通孔;1222-第一电机;1223-齿轮;1224-齿条;1225-第二电机;123-第二出风口;13-柔性波纹管;131-波纹凹槽;14-连接组件;141-本体;142-倒钩;2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视为对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以及与空调风管11连通的朝向座椅表面出风的出风组件12,出风组件12包括壳体121和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壳体121上设有进风口(图中未示)、以及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11,风扇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11的出风路径上,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既可以设置在座椅坐垫的背面,也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无论座椅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座椅什么位置,出风组件均朝向座椅表面吹风。为了便于布置,本发明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优选地设置在座椅坐垫的背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由风扇和出风组件12组成。
出风组件12包括壳体121和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壳体121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方形结构,壳体121与空调风管11连通,壳体121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211,进风口用于吸入空调风和车内的环境风,第一出风口1211用于将吸入的空调风和环境风均衡并吹向座椅表面,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用于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
风扇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11的出风路径上,风扇用于吸入空调风和环境风,实现座椅调节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通过出风组件与空调风管连通,风扇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并通过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包括驱动组件(图中未示)、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进风口的进风路径上的滑动挡风板1221,驱动组件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滑动挡风板3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的重叠。
具体的,驱动组件既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伸缩杆,还可以为其他传动机构,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并不受限,只要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滑动挡风板12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重叠即可。
滑动挡风板1221设置在进风口的进风路径上,其用于遮挡进风口,滑动挡风板12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包括完全重叠、部分重叠和完全不重叠三种状态,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完全重叠时,进风口不进风,座椅表面不通风/加热,关闭调温速度;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部分重叠时,进风口部分开启,座椅表面吸取少量风,调温速度慢;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与进风口的进风路径完全不重叠时,进风口全部开启,座椅表面吸取最大风量,调温速度最快。
优选地,为了便于移动,壳体121的内侧壁上设有导轨,滑动挡风板1221通过导轨与壳体121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进风口包括至少一组与车内连通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121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对应的环境风通孔12211,驱动组件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
具体的,壳体12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每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与第一出风口1211连通,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用于吸取车内的环境风,并将环境风通过第一出风口1211吹向座椅表面。
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和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和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数量越多,环境风的风量越大、速度越快。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的数量为四组,四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分别设置在壳体121的四个侧壁上。
滑动挡风板1221设置在壳体121的内侧,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对应的环境风通孔12211,滑动挡风板1221通过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度控制进风口的进风量和速度,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完全重叠时,如图6所示,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全部开启,座椅表面吸取最大风量,调温速度最快;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部分重叠时,如图1所示,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部分开启,座椅表面吸取少量风,调温速度慢;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完全不重叠时,如图5所示,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不进风,座椅表面不通风/加热,关闭调温速度,从而控制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快速调节座椅温度,进风口还可以包括与空调风管11连通的空调风进风口1213,同样空调风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1211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包括多个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多个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沿壳体121的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延伸;
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21上的第一电机1222,第一电机1222与滑动挡风板1221连接,且第一电机1222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
具体的,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环境风通孔12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环境风通孔12211分别间隔设置在壳体121和滑动挡风板1221上,并沿壳体121和滑动挡风板1221的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延伸,使壳体121与滑动挡风板1221形成格栅结构。
第一电机1222设置在壳体121上,且与滑动挡风板1221连接,第一电机1222用于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当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环境风通孔12211沿壳体121和滑动挡风板1221的竖直方向延伸时,第一电机1222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沿壳体121的竖直方向移动,控制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当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环境风通孔12211沿壳体121和滑动挡风板1221的水平方向延伸时,第一电机1222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沿壳体121的水平方向移动,控制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环境风通孔从而控制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优选地,第一电机1222为直线推杆电机,直线推杆电机设置在壳体121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朝向后排座椅出风的第二出风口123,第二出风口123与空调风管11连通。
具体的,第二出风口123可以为独立于出风组件12,与空调风管11连通,第二出风口123用于将空调风管11的空调风吹向后排座椅,同时实现后排座椅调温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设置在座椅正面,用于检测座椅表面温度;
控制器(图中未示),用于根据座椅表面温度控制风扇的风量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座椅正面,用于实时检测座椅表面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座椅表面温度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座椅表面温度后根据座椅表面温度控制风扇的风量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具体控制方法参考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
控制器既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也可以是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BCM),还可以是具有控制能力的独立芯片,本实施例优选为ECU。
优选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空调风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可以通过风口开度调节机构调节,实施例二既可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即实施例二的进风口既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风口开度可调节的环境风进风口组,实现同时控制空调风和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和速度,也可以仅仅为本实施例中的风口开度可调节的空调风进风口,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如图7-图12所示,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空调风管11连通的空调风进风口1213,空调风进风口1213设置在壳体121的底部,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与空调风进风口1213对应的空调风通孔12212,驱动组件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空调风通孔12212与空调风进风口1213的重叠。
具体的,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121的底部的空调风进风口1213,空调风进风口1213分别与空调风管11和第一出风口1211连通,空调风进风口1213用于吸取空调风管11内的空调风,并将空调风通过第一出风口1211吹向座椅表面。
滑动挡风板1221设置在壳体121的底部,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与空调风进风口1213对应的空调风通孔12212,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的数量越多,空调风的风量越大、速度越快。优选地,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空调风进风口1213均匀间隔设置在壳体121的底部,多个空调风通孔12212均匀间隔设置在滑动挡风板1221上。
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通过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的重叠度控制进风口的进风量和速度,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完全重叠时,空调风进风口1213全部开启,座椅表面吸取最大风量,调温速度最快;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空调风进风口1213和空调风通孔12212部分重叠时,空调风进风口1213部分开启,座椅表面吸取少量风,调温速度慢;当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使环境风通孔12211与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完全不重叠时,空调风进风口1213不进风,座椅表面不通风/加热,关闭调温速度,从而控制空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21在第一出风口1211的出风路径上通过柔性波纹管与风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齿轮1223、齿条1224和第二电机1225,齿轮1223的一端与第二电机1225转动连接,齿轮1223的另一端与齿条1224的一端啮合,齿条1224的另一端与滑动挡风板1221的底部连接,第二电机1225通过齿轮1223和齿条1224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
具体的,第二电机1225设置在壳体121的外侧壁上,齿轮1223设置在壳体121的内侧壁上,齿条1224设置在滑动挡风板1221的底部,第二电机1225与齿轮1223的一端转动连接,齿轮1223的另一端与齿条1224的一端啮合,齿条1224远离齿轮1223的另一端与滑动挡风板1221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225控制齿轮1223的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空调风通孔12212与空调风进风口1213的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12所示,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壳体121的侧壁上的与车内连通的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壳体12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挡风板1215,固定挡风板1215上设有朝向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方向延伸的倾斜面12151,固定挡风板1215通过倾斜面12151遮挡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进风路径。
具体的,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设置在壳体121的侧壁上,且分别与车内和第一出风口1211连通,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用于吸取车内的环境风,并将环境风通过第一出风口1211吹向座椅表面。
固定挡风板1215设置在壳体121的外侧壁上,位于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上方,固定挡风板1215上设有朝向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方向延伸的倾斜面12151,固定挡风板1215通过倾斜面12151遮挡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出风路径,改变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进风路径,使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进风路径由下向内,实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只进风不出风,防止壳体121内的空调风外泄,提高座椅温度调节的效率。
优选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分别设置在壳体121的四个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与柔性波纹管13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14。
具体的,连接组件14用于将壳体121与柔性波纹管13连接,保证气密性的同时便于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组件14包括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11处的拨片(图中未示),拨片包括本体141,本体141的一端与壳体121连接,本体141远离壳体121的另一端设有与柔性波纹管13卡接的倒钩142。
具体的,本体141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件,柔性波纹管13具有波纹凹槽131,安装时,通过按压本体141,使倒钩142与波纹凹槽131卡接;拆装时,通过按压本体141,使倒钩142与波纹凹槽131脱离,实现壳体121与柔性波纹管13可拆卸安装,提高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4可用于其他塑料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
优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壳体121、本体141和倒钩142一体成型。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为用于控制实施例一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301:获取温度信息;
步骤S302:根据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风量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具体的,当需要对座椅进行调温时,ECU执行步骤S301实时获取温度信息,温度信息包括座椅温度Tseat、空调温度TAC和车内环境温度TE,然后执行步骤S302根据温度信息控制风口开度调节机构32,通过风口开度调节机构32调节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温度信息,温度信息包括座椅温度、空调温度和车内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风量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成本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2,包括:
获取空调风管风量和风扇风量;
根据温度信息、空调风管风量和风扇风量计算出风口开度。
具体的,ECU执行步骤S302时,先获取空调风管风量VACin和风扇风量VFAN,然后根据温度信息、空调风管风量VACin和风扇风量VFAN,判断出所需的风量档位和风源温度,计算出包括空调风进风口和/或环境风进风口的风口开度,从而控制空调风和/或环境风的进风风量,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温度信息、空调风管风量和风扇风量计算出风口开度,包括: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风口开度:
Figure BDA0002699250060000141
其中,Qseat为座椅所需的热量;E为热交换的衰减系数;QAC为空调风所提供的热量;QE为环境风所提供的热量;c1为座椅面套比热容;c2为空气比热容;ρ为空气密度;m为座椅面套质量;Tseat为座椅温度;TAC为空调温度;TE为车内环境温度;dTseat为单位时间dt内座椅温度变化;dVAC为单位时间dt内空调风进风口风量;dVACin为单位时间dt内空调风管风量;dVE为单位时间dt内第一环境风进风口和/或第二环境风进风口吸入的环境风量;dVEin为单位时间dt内第一环境风进风口和/或第二环境风进风口处于全开工况时吸入的环境风量;dVFAN为单位时间dt内风扇风量;RAC为空调风口开度;RE为环境风口开度。
具体的,热交换的衰减系数E、座椅面套比热容c1、空气比热容c2、空气密度ρ和座椅面套质量m分别预设在ECU内,当需要对座椅进行调温时,ECU接收到温度信息后,根据上述式(1)计算出空调风口开度RAC和/或环境风口开度RE,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和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实现自动调节座椅温度和调温速度,提高舒适性。
在式(1)中,dVin为单位时间dt内进风口处于调节工况时所提供的风量,即当进风口通过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调节温度时,dVin为单位时间dt内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所提供的风量;当进风口通过空调风进风口1213调节温度时,dVin为单位时间dt内空调风进风口1213所提供的风量;当进风口同时通过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空调风进风口1213调节温度时,dVin为单位时间dt内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和空调风进风口1213所提供的风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风口开度控制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的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风口开度控制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的行程,包括:
利用下式计算出驱动组件的行程:
R=S/L式 (2)
其中,R为空调风口开度和/或环境风口开度;S为驱动组件的行程;L为进风口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座椅状态,座椅状态包括乘坐状态和座椅靠背状态;
根据座椅状态控制风扇和进风口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快速调温模式、柔和调温模式、小憩调温模式和干燥清洁模式。
具体的,当开启座椅调温后,ECU检测到座椅的乘坐状态为无人乘坐时,判断为远程启动调温,ECU控制风扇和进风口进入快速调温模式,否则ECU控制风扇和进风口进入柔和调温模式,均匀调节座椅温度。同时,当ECU接收到座椅靠背状态大于预设的靠背角度阈值时,判断出座椅靠背状态为半躺小憩状态,ECU控制风扇和进风口进入小憩调温模式,先将座椅温度调节至目标温度,然后根据预设的温度值保持座椅温度。当关闭座椅调温后,ECU检测到乘坐状态为无人乘坐时,ECU控制风扇和进风口进入干燥清洁模式,去除座椅内部冷凝水汽,实现自动干燥清洁。
快速调温模式为风扇风量和风口开度最大;柔和调温模式为风扇风量最小,风口开度根据实时温度信息动态调整;小憩调温模式为风扇风量最小,风口开度根据实时温度信息动态调整;干燥清洁模式为风扇风量最大,风口开度完全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座椅状态控制风扇和进风口的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获取到用户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操作指令存储工作模式。
具体的,当启动座椅调温后,ECU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后,存储调节好的风量档位和风源温度,便于下次使用时直接选择进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实施例四为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汽车结构,因此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汽车包括座椅20、以及如前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10,座椅温度调节装置10设置在座椅20的背面。

Claims (14)

1.一种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以及与空调风管(11)连通的朝向座椅表面出风的出风组件(12),所述出风组件(12)包括壳体(121)和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所述壳体(121)上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11),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211)的出风路径上,所述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调节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开度调节机构(122)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路径上的滑动挡风板(1221),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路径的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组与车内连通的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所述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121)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对应的环境风通孔(12211),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所述环境风通孔(12211)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风进风口组(1212)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多个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沿所述壳体(121)的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21)上的第一电机(1222),所述第一电机(1222)与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机(1222)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所述环境风通孔(12211)与所述第一环境风进风口(12121)的重叠。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空调风管(11)连通的空调风进风口(1213),所述空调风进风口(1213)设置在所述壳体(121)的底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上设有与所述空调风进风口(1213)对应的空调风通孔(12212),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控制所述空调风通孔(12212)与所述空调风进风口(1213)的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1223)、齿条(1224)和第二电机(1225),所述齿轮(12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1225)转动连接,所述齿轮(1223)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1224)的一端啮合,所述齿条(1224)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225)通过所述齿轮(1223)和所述齿条(1224)带动所述滑动挡风板(1221)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121)的侧壁上的与车内连通的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所述壳体(12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挡风板(1215),所述固定挡风板(1215)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方向延伸的倾斜面(12151),所述固定挡风板(1215)通过所述倾斜面(12151)遮挡所述第二环境风进风口(1214)的出风路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柔性波纹管(13)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14),所述连接组件(1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211)处的拨片,所述拨片包括本体(141),所述本体(14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21)连接,所述本体(141)远离所述壳体(12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柔性波纹管(13)卡接的倒钩(14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座椅正面,用于检测所述座椅表面温度;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座椅表面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包括座椅温度、空调温度和车内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量和所述进风口的风口开度,包括:
获取空调风管风量和风扇风量;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所述空调风管风量和所述风扇风量计算出所述风口开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风口开度控制所述座椅温度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的行程。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座椅状态,所述座椅状态包括乘坐状态和座椅靠背状态;
根据所述座椅状态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进风口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快速调温模式、柔和调温模式、小憩调温模式和干燥清洁模式;
获取到用户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存储所述工作模式。
14.一种汽车,包括座椅(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温度调节装置(10),所述座椅温度调节装置(10)设置在所述座椅(20)的背面。
CN202011016546.8A 2020-09-24 2020-09-24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Active CN112124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6546.8A CN112124163B (zh) 2020-09-24 2020-09-24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6546.8A CN112124163B (zh) 2020-09-24 2020-09-24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4163A true CN112124163A (zh) 2020-12-25
CN112124163B CN112124163B (zh) 2022-07-08

Family

ID=7384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6546.8A Active CN112124163B (zh) 2020-09-24 2020-09-24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416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100A (en) * 1997-06-03 1999-07-1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seat of vehicle
JP2003104030A (ja) * 2001-09-27 2003-04-09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203819084U (zh) * 2014-02-28 2014-09-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自动调节座椅温度的装置
CN105682952A (zh) * 2013-11-04 2016-06-15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
CN207328211U (zh) * 2017-09-26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
CN110641333A (zh) * 2019-10-15 2020-01-03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多模式座椅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241940U (zh) * 2019-07-18 2020-04-03 深圳市上源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风口的便捷式调节隔板
CN111409522A (zh) * 2019-01-07 2020-07-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100A (en) * 1997-06-03 1999-07-1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seat of vehicle
JP2003104030A (ja) * 2001-09-27 2003-04-09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05682952A (zh) * 2013-11-04 2016-06-15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
CN203819084U (zh) * 2014-02-28 2014-09-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自动调节座椅温度的装置
CN207328211U (zh) * 2017-09-26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
CN111409522A (zh) * 2019-01-07 2020-07-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自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10241940U (zh) * 2019-07-18 2020-04-03 深圳市上源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风口的便捷式调节隔板
CN110641333A (zh) * 2019-10-15 2020-01-03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多模式座椅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4163B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5139B1 (ko) 공조기 연동 시트 장치
US10414243B2 (en) Vehicular ventilation module for use with a vehicular HVAC system
CN102189912B (zh) 车辆座位空调系统
JP3721820B2 (ja) 自動車の空調装置
US11642934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KR20190017419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제어 방법
JP5044309B2 (ja) 車室換気制御装置
CN112124163B (zh) 座椅温度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及汽车
WO2012077670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1201301B1 (ko)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JP353393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345961B1 (ko) 실내공기 흡입형 차량용 통풍시트
KR101195646B1 (ko)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CN21059128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200047931A (ko) 차량의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197701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256724A (en) Automobile heating system
CN106159372B (zh) 电池包温度调节装置
CN220483250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多功能导流装置
JP2007269053A (ja) 車両用換気装置
CN217685377U (zh) 风管机
JP5468161B2 (ja) 鉄道車両
CN2129302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738743U (zh) 一种汽车用空气调温加湿装置
CN114633598A (zh) 一种智能汽车环境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30056 No. 10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Applicant after: DONGFENG MO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800, Fengshen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12

Applicant before: DONGFENG MOTER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