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924A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8924A CN112118924A CN201980032076.3A CN201980032076A CN112118924A CN 112118924 A CN112118924 A CN 112118924A CN 201980032076 A CN201980032076 A CN 201980032076A CN 112118924 A CN112118924 A CN 112118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rt side
- mold
- male member
- exemplary embodiment
- sid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49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628 steelm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4—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open-ended moulds
- B22D11/0406—Moulds with special prof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4—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open-ended 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4—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open-ended moulds
- B22D11/041—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open-ended moulds for vertical cas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4—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open-ended moulds
- B22D11/057—Manufacturing or calibrating the 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模具,该模具用于使注射到该模具的内部空间中的钢水凝固,该模具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内部空间;以及凸形构件,该凸形构件从本体的内表面沿朝向内部空间的方向突出,其中,从内表面沿朝向内部空间的方向的突出的长度随着其朝向凸形构件的下侧部行进而减小。与常规模具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具可以限制或防止由凝固壳体的收缩造成的表面缺陷和破裂。也就是说,与常规模具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壳体的收缩而言具有改善的补偿率。特别地,与常规模具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壳体(C)在朝向凝固壳体(C)的较短侧部的方向上的收缩而言具有改善的补偿率。因此,该模具可以限制或防止在模具的内表面与凝固壳体之间产生间隙,由此限制或防止由于该间隙造成的凝固延迟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模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抑制或防止在板坯中产生的缺陷和对板坯的损坏的模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使容置于模具中的钢水在经过冷却床的同时冷却时制造板坯。例如,连续铸造工艺通过将钢水注射至具有预定内部形状的模具中并将半凝固的板坯连续拉拔穿过模具的下侧来制造各种形状的产品,比如板坯、方坯、锭和异形坯。板坯是通过使用通过将长侧部部分和短侧部部分组装而获得的矩形模具来制造的。
当将钢水通过喷嘴供应到模具中时,由模具中的钢水的表面形成凝固单元,并且凝固单元的厚度沿向下方向逐渐增加。另外,由于温度沿向下方向逐渐降低,所以产生凝固收缩。当凝固收缩不能通过模具被补偿时,在模具与板坯之间产生空气层。当形成空气层时,模具与钢水或板坯之间的传热性能降低而产生凝固延迟现象,由此在板坯中产生破裂和裂纹。
为了解决上述限制,通过将模具的下部宽度减小成小于模具的上部宽度而使模具倾斜。也就是说,板坯的长侧部的凝固收缩率通过下述方式来补偿:使模具的短侧部部分倾斜以使长侧部部分的下部宽度与长侧部部分的上部宽度相比减小,并且板坯的短侧部的凝固收缩率通过下述方式来补偿:使短侧部的与模具的长侧部部分接触的侧表面倾斜以使短侧部的下部宽度与短侧部的上部宽度相比减小。
在此,如上所述,一对长侧部部分通过调节短侧部的倾斜度来联接,以补偿板坯的长侧部的凝固收缩率。另外,短侧部制造成通过使短侧部的与长侧部部分接触的侧表面倾斜而具有从短侧部的上部部分至下部部分逐渐减小的宽度,以补偿沿板坯的短侧部方向的凝固收缩率。在此,板坯的长侧部的凝固收缩率可以通过在长侧部部分与短侧部部分联接时调节或改变短侧部部分的整个倾斜度来调节。然而,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的倾斜度可以不改变。
因此,板坯的长侧部的凝固收缩率通过下述方式来补偿:调节短侧部部分的安装倾斜度或者为一个短侧部部分设置多渐缩部使得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的渐缩量不同。然而,板坯的短侧部方向上的凝固收缩率的补偿程度通常小于长侧部的凝固收缩率的补偿程度,并且补偿相同的量,而不是针对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中的每一者调整补偿程度。
因此,相关技术的模具的短侧部部分的安装倾斜度较大,以增大针对沿板坯的短侧部方向的凝固收缩率的补偿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板坯的短侧部与模具的短侧部部分之间产生磨损而减少了模具的寿命并降低了板坯的质量。
(相关技术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No.10-2013-007489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其寿命并抑制对板坯的磨损的模具。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能够补偿凝固单元的凝固收缩率的模具。
技术方案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使注射至其内部空间的钢水凝固的模具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该内部空间;凸形构件,该凸形构件沿从本体的内表面至内部空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在从内表面至内部空间的方向上的逐渐减小的突出长度。
凸形构件可以沿竖向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
凸形构件可以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宽度。
凸形构件可以具有比本体的宽度小的宽度。
凸形构件可以具有与本体的宽度相同的宽度。
凸形构件的宽度可以以恒定的比率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本体的内表面与凸形构件之间的边界线可以是直线。
凸形构件的宽度可以以不恒定的比率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本体的内表面与凸形构件之间的边界线可以是曲线。
边界线可以具有沿凸形构件的向外方向的凸形形状。
边界线可以具有沿凸形构件的向内方向的凹形形状。
凸形构件的上部部分和本体的上部部分可以定位在相同的高度处,并且凸形构件的竖向延伸长度可以小于本体的竖向延伸长度。
凸形构件的上部部分和本体的上部部分可以位于相同的高度处,并且凸形构件的竖向延伸长度可以等于本体的竖向延伸长度。
本体可以包括:一对长侧部构件,所述一对长侧部构件各自沿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安装成在与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面向彼此;以及一对短侧部构件,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延伸成与长侧部构件相交,并且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安装成面向彼此,从而将所述一对长侧部构件之间的部分密封。
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可以倾斜成使得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短侧部构件的与长侧部构件接触的侧表面可以沿向下方向相对于短侧部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逐渐倾斜。
本体可以包括突出构件,该突出构件形成在短侧部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侧端部中的每个侧端部处,以在铸造的板坯的边缘处形成斜切表面。
有益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可以抑制或防止由凝固单元的收缩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也就是说,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单元的收缩而言可以具有改善的补偿率。特别地,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单元的短侧部中的收缩而言可以具有改善的补偿率。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模具的内表面与凝固单元之间的间隙的产生,由此抑制或防止凝固延迟现象。
此外,尽管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的倾斜度没有进一步增加,但是凝固单元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可以得以改善。
在相关技术中,短侧部部分的安装倾斜度进一步增加,以改善在凝固单元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在此,在模具的短侧部部分与板坯的短侧部之间可能产生磨损而减少了模具的寿命并降低了板坯的质量。
然而,尽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短侧部部分的安装倾斜度不增加,但是凝固单元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可以得以改善,以抑制或防止由磨损引起的对模具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普通的连续铸造设备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2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三维视图。
图3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的下述状态进行说明的正视图:在该状态中,一对短侧部部分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间隔距离。
图4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的短侧部部分的与长侧部部分接触的侧表面的倾斜形状进行说明的正视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6是用于对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形成在上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a))和形成在下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b))进行说明的视图。
图7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中的凸形构件的形状、短侧部部分的宽度和该凸形构件的宽度进行说明的视图。
图8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中的短侧部部分的内表面的延伸长度进行说明的视图。
图9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0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1是图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2是图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3是图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4是图示了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5是图示了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6是图示了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7是图示了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8是图示了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19是图示了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20是图示了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视图。
图21是图示了根据继续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三维视图。
图22是图示了根据继续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三维视图。
图23是图示了根据继续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短侧部部分的三维视图。
图24是图示了相关技术的模具的三维视图。
图25是用于对在相关技术的模具中形成在上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a))和形成在下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b))进行说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这些实施方式被提供成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图1是图示了普通的连续铸造设备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三维视图。图3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的下述状态进行说明的正视图:在该状态中,一对短侧部部分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间隔距离。图4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的短侧部部分的与长侧部部分接触的侧表面的倾斜形状进行说明的正视图。
图5的(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5的(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正视图。图5的(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5的(d)的和是在图5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对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中布置在上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a))和布置在下部部分处的凝固单元(参照图6的(b))进行说明的视图。
图7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中的凸形构件的形状、短侧部部分的宽度和该凸形构件的宽度进行说明的视图。图8是用于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中的短侧部部分的内表面的延伸长度进行说明的视图。
参照图1,该连续铸造设备包括:钢包10,该钢包10储存在炼钢过程中精炼的钢水;中间包20,该中间包20通过连接至钢包10的注入喷嘴接收钢水并且暂时储存钢水;模具300,该模具300接收储存在中间包20中的钢水,并且使钢水初步凝固成预定形状;以及浸没式喷嘴22(在下文中称为喷嘴),该浸没式喷嘴22将中间包20的钢水供给至模具300。
此外,连续铸造设备包括冷却床40,该冷却床40包括连续布置的多个部段50,所述多个部段50用于对从模具300拉出的未凝固的板坯1进行冷却并执行一系列的模制过程。
模具300从中间包20接收钢水并且使钢水初步凝固成预定形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本体;以及凸形构件322,该凸形构件322沿从本体的内表面至内部空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在从内表面至内部空间的方向上的朝向下侧部逐渐减小的突出长度。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本体包括:一对长侧部部分310,所述一对长侧部部分310各自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及一对短侧部部分320,所述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分别在与长侧部部分310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对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个短侧部部分均包括凸形构件322,该凸形构件322沿内部空间方向突出并且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突出长度。
当再次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的构造时,模具300包括:一对长侧部部分310,所述一对长侧部部分310各自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及一对短侧部部分320,所述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分别在与长侧部部分310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与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各自包括沿内部空间方向突出的凸形构件322。
在下文中,长侧部部分310中的每个长侧部部分的延伸方向被限定为X轴方向,并且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个短侧部部分的延伸方向被限定为Y轴方向。因此,一对长侧部部分310的间隔方向是Y轴方向,并且一对短侧部部分320的间隔方向是X轴方向。
如上所述,一对长侧部部分310各自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X轴方向相交的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一对上侧部部分310在Y轴方向上彼此面向。在下文中,一对长侧部部分310被称为第一长侧部部分310和第二长侧部部分310。
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各自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Y轴方向的X轴方向上或在长侧部部分310的延伸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在X轴方向上彼此面向。在此,一对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小于长侧部部分310中的每个长侧部部分的延伸长度。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一对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等于长侧部部分310中的每个长侧部部分的延伸长度。在下文中,一对短侧部部分320被称为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
模具300构造为短侧部部分320和长侧部部分310彼此连接或联接。例如,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在延伸方向上具有连接至第一长侧部部分310的内表面的一个端部和连接至第二长侧部部分310的内表面的另一个端部,并且第二短侧部部分320在延伸方向上具有连接至第一长侧部部分310的内表面的一个端部和连接至第二长侧部部分310的内表面的另一个端部。
当钢水M被注入到模具300中时,首先沿着模具300的内表面开始凝固,并且因此,沿着模具300的内表面形成凝固单元C。此外,凝固单元C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增大的厚度,并且凝固单元C由于由模具300引起的冷却和由模具300的外部引起的冷却而收缩。
在此,凝固单元C主要在模具300的内表面的延伸方向上收缩。也就是说,凝固单元C在模具300的长侧部部分310的延伸方向和短侧部部分320的延伸方向上收缩。当参照图25更详细地描述时,沿着模具300的长侧部部分310形成的凝固单元(在下文中被称为长侧部凝固单元LC)主要在长侧部部分310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上收缩,并且沿着模具300的短侧部部分320形成的凝固单元(在下文中被称为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主要在短侧部部分320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上收缩。此外,如图25的(a)和图25的(b)中所图示的,凝固单元C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增大的厚度,并且模具300的下部部分的长侧部凝固单元LC和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中的每一者的厚度大于模具300的上部部分的长侧部凝固单元LC和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中的每一者的厚度。
由于凝固单元C的上述凝固收缩,长侧部凝固单元LC具有从上部部分到下部部分逐渐减小的延伸长度(沿X轴方向的长度),并且短侧部凝固单元SC具有从上部部分到下部部分逐渐减小的延伸长度(沿Y轴方向的长度)。在此,长侧部凝固单元LC和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中的每一者在其延伸方向的中心方向上收缩。因此,如图25的(a)和图25的(b)中所图示的,下部部分的长侧部凝固单元LC和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中的每一者的长度小于上部部分的长侧部凝固单元LC和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中的每一者的长度。
凝固单元C的收缩在模具300的内表面与凝固单元C之间产生间隙或空气层。由于收缩主要在延伸方向的中心方向上产生,因此间隙主要在模具300的拐角处产生(参照图25的(b))。因此,模具300与钢水M之间或模具300与凝固单元C之间的传热性能被降低从而引起凝固延迟现象并且因此在板坯中产生破裂或裂纹。
为了解决上述限制,通常准备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内部宽度的模具300。
更详细地,当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彼此面向时,如图2和图3中所图示的,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沿向下方向逐渐倾斜,并且变得与长侧部部分310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的中心邻近。换句话说,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倾斜成使得第一短侧部部分320与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短侧部部分320与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下部间隔距离SL比上部间隔距离SL短。第一短侧部部分320与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上述变化最终表示为板坯的长侧部的长度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在此,当第一短侧部部分320与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时,其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长侧部凝固单元LC的收缩率而变化。也就是说,可以调节倾斜角度,使得一对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长侧部凝固单元LC的延伸长度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收缩率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因此,尽管长侧部凝固单元LC沿向下方向逐渐收缩,但是由于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间隔距离,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凝固单元C与模具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更特别地短侧部部分320与长侧部凝固单元LC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隙。
在此,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布置成使得一对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特征可以表示为对凝固单元C在长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进行补偿。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由于长侧部凝固单元LC的凝固收缩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
此外,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延伸长度SW。换句话说,如在图4中所图示的,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延伸长度(在Y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
在下文中,短侧部部分320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被称为短侧部部分的宽度SW。当再次描述短侧部部分320的宽度时,宽度SW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具有小于上部宽度SW的下部宽度SW。因此,第一侧部310与第二侧部31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在此,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宽度SW的特征可以表示为短侧部部分320的与长侧部部分310接触的两个侧表面是倾斜表面。也就是说,如图4中所图示的,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的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可以具有倾斜形状,使得短侧部部分3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与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从短侧部部分320的上部部分到下部部分逐渐减小。因此,第一短侧部部分320和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的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即宽度SW沿向下方向减小。
如上所述,由于模具300的短侧部部分320的侧表面是倾斜的,因此布置成与短侧部部分接触的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以对由短侧部凝固单元SC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的产生进行抑制。
也就是说,由于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延伸长度因收缩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倾斜成沿向下方向彼此逐渐靠近,并且第一长侧部部分310与第二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此,防止或抑制了在模具300与凝固单元C之间、更特别地在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与长侧部部分310之间产生间隙。
在此,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是倾斜的或第一长侧部部分310与第二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特征可以表示为对凝固单元C在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的补偿。因此,由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凝固收缩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的产生被抑制。
如上所述,对凝固单元C或板坯沿短侧部方向的收缩的补偿可以通过调节倾斜度来调节,使得第一短侧部部分320与第二短侧部部分320之间的间隔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然而,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的倾斜度可以在制造时确定,并且当与长侧部部分310联接时不可以改变。此外,由于凝固收缩率根据钢的种类和操作条件而变化,因此短侧部部分320的侧表面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倾斜度。这可以表示的是,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的倾斜度都没有大到足以充分补偿凝固单元C的沿短侧部方向的凝固收缩率。
因此,尽管第一长侧部部分310与第二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间隔距离由于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倾斜成彼此逐渐靠近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但是第一长侧部部分310与第二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间隔距离的减小率可能与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收缩率不一致或不同步,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
因此,尽管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倾斜成彼此逐渐靠近,但是模具300可能无法充分补偿凝固单元C的在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从而仍然产生如图25的(b)中所图示的间隙。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模具300,该模具300能够防止或进一步抑制模具300的内表面与模具300中的凝固单元C之间的间隙的产生。换句话说,模具300允许模具300的内表面和凝固单元C彼此平滑地接触,而不会在模具300的内表面与凝固单元C之间产生间隙或间隔距离。
为此目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图2和图5中所图示的,模具300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突出形状或凸形形状,并且内表面的上部部分比内表面的下部部分进一步突出。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首先,将描述短侧部部分320在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的形状。
短侧部部分320具有在X轴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该一个表面暴露于模具300的外部,该另一个表面暴露于模具300的内部空间以直接接触钢水M或凝固单元C。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具有沿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到中心的方向向上倾斜的形状,即倾斜度具有曲率的凸形形状。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短侧部部分320将被描述为包括:短侧部构件321,该短侧部构件321在Y轴方向上延伸成使得短侧部部分320与长侧部部分310相交或垂直;以及凸形构件322,该凸形构件322沿从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到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或X轴方向突出,并且在作为短侧部构件321的延伸方向的Y轴方向上延伸。
此外,凸形构件322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被称为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此外,凸形构件322的从短侧部构件321到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突出长度、即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被称为突出长度A。此外,在凸形构件322的在X轴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中,一个表面与短侧部构件321接触或连接至短侧部构件321,并且另一个表面面向模具300的内部空间以接触钢水M或凝固单元C。另一个表面是凸形构件322或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
当凸形构件322在短侧部构件321的延伸方向即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时,突出长度A从延伸方向的两端到中心逐渐增大。在凸形构件322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突出长度A的点或区域可以是凸形构件32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点。因此,凸形构件322的内表面可以具有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到中心向上倾斜的形状。
换句话说,凸形构件322可以具有下述形状:在该形状中,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从宽度方向的中心到两端逐渐减小,并且凸形构件的内表面从宽度方向的中心到两端向下倾斜。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可以具有朝向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凸形形状。此外,当短侧部部分320或凸形构件322的内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倾斜度时,该倾斜度在Y轴方向上变化。
此外,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可以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SW,如在图5和图7中所图示的。在此,凸形构件3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短侧部构件3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可以彼此同心。因此,参照图7,凸形构件3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外部区域可以是作为短侧部构件的内表面的平坦表面。
如上所述,当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SW并且凸形构件3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短侧部构件3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彼此同心时,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包括凸形构件322的内表面以及短侧部构件321的对应于凸形构件322的内表面的外侧部的内表面。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竖向方向,即Z轴方向。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或凸形构件322的内表面具有在Y轴方向上从两个端部到中心逐渐增大的突出长度A。在此,在凸形构件322的竖向方向(Z轴方向)上,上部突出长度A大于下部突出长度A,如在图5的(a)至(d)中所图示的。换句话说,凸形构件322的下部突出长度A短于上部突出长度A。在此,突出长度A沿竖向方向的变化可以具有从上部部分到下部部分连续减小的形状而没有具有恒定倾斜度的区域(参照图5的(c))。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尽管突出长度A沿竖向方向(Z轴方向)的变化从上部部分到下部部分逐渐减小,但是突出长度A的沿竖向方向的变化可以具有阶梯形状,其中,突出长度A在竖向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中变化,而在另一部分区域中不变化。
当凸形构件322在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上形成为沿模具300的向内方向突出或凸出并且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使上部部分大于下部部分并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时,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特别是上部部分的长度比相关技术的所述部分延伸得更远。
也就是说,在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中的每一者的短侧部部分320中,短侧部部分320的宽度SW可以彼此相等。然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的情况下,形成有从短侧部构件321突出到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凸形构件322,并且该凸形构件322从上部部分向下延伸。因此,其上形成有凸形构件322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大于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参照图8)。也就是说,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增大了与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一样多的量。
在此,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表示从作为Y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一个端部E1到另一个端部E2的路径或从另一个端部到一个端部的路径的长度。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分的弯曲形状而不是直线形状,并且从曲线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的路径的长度比从直线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的路径的长度大。因此,由于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具有从一个端部E1到另一个端部E2的随着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的增大而增大的路径,因此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增大。
更特别地,当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与相关技术的具有完全平坦的内表面而无凸形构件322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进行比较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的上部部分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大于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的上部部分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的下部部分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可以与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的下部部分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相同或相似。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上部区域的内表面延伸长度与下部区域的内表面延伸长度之间的差大于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上部区域的内表面延伸长度与下部区域的内表面延伸长度之间的差。
这是因为宽度SW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并且另外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钢水或凝固单元直接接触的短侧部部分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而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仅宽度SW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此,相关技术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减小率大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减小率。
如上所述,使短侧部部分320形成为具有凸形构件322并且使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形成为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特征将另外地进一步补偿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的凝固收缩率。
根据凝固单元C沿竖向方向的收缩率的变化来调节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率。也就是说,调节变化率,使得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随着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而减小的减小率与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因短侧部凝固单元SC收缩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收缩率相等、同步或相对应。
可以通过根据钢的种类、铸造速度或铸造设备的多次实验来获得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的变化。
在相关技术中,仅通过短侧部部分320的宽度SW的变化来补偿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的收缩率。也就是说,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的收缩被补偿为短侧部部分320的两个侧表面沿向下方向彼此逐渐靠近。然而,如上所述,在制造短侧部部分320时确定了短侧部部分320的侧表面的倾斜度,并且当该倾斜度大时,会出现操作上的限制。因此,限制了对凝固单元C在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的补偿。
然而,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包括朝向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突出的凸形构件322的短侧部部分320,可以使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的收缩补偿率比相关技术的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的收缩补偿率进一步提高。
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由于凝固单元C沿短侧部方向的收缩或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收缩,可以更多地防止或抑制短侧部凝固单元SC与长侧部部分310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由凝固单元C的收缩引起的表面裂纹和破裂的产生。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和图9至图19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凸形构件的形状。
图9的(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9的(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正视图。图9的(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9的(d)的和是在图9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0的(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0的(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正视图。图10的(c)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0的(d)的和是在图10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1的(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1的(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正视图。图11的(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1的(d)的和是在图11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2的(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2的(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正视图。图12的(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2的(d)的和是在图12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3的(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3的(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3的(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3的(d)的和是在图13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突出长度A。另外,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等于或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方向H1。另外,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可以沿竖向方向不变化或者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如图5的(a)至(c)所图示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短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并且凸形构件322的下端部的高度可以高于短侧部构件321的下端部的高度。因此,由于在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中与凸形构件322的下侧部相对应的区域是未形成有凸形构件的区域,因此,短侧部部分320的与钢水或凝固单元接触的内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
在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大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的0.5倍并且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的1倍。更具体地,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是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的0.9倍(参照图5的(a)和(b))。另外,凸形构件322的上高度与短侧部构件321的上高度相同。当短侧部部分320的短侧部构件321的最靠下端部为0并且短侧部构件321的最靠上端部为1时,凸形构件322在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方向上自0.1的位置起形成,并且在0.1的位置以下的区域处形成平坦形状而不是凸形构件322。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是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的0.5倍,如图9的(a)至(c)中所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在图9中的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凸形构件322形成在自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方向的自0.5的位置起的上部区域中,并且平坦形状形成在自0.5的位置起的下部区域中。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短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更具体地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的0.5倍。
另外,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等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如图10所图示的另一修改示例。也就是说,凸形构件322可以从短侧部构件321的上部部分至下部部分形成在整个短侧部构件321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具有恒定的宽度PW。也就是说,凸形构件3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的位置可以根据它们的高度而彼此相等。
在下文中,将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一个端部与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线被定义为“边界线DL”。换句话说,边界线DL可以表示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与凸形构件322的最靠外侧部相接的线。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可以具有下述边界线DL:该边界线DL是没有曲率的直线。这可以表示:在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该宽度以恒定的比率减小。另外,形成在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上的凸形构件322的整个形状可以是宽度或面积没有变化的矩形形状(参照图5至图10)。
如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修改示例中所描述的,将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在竖向方向上的变化率和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中的每一者调整为与Y轴方向上的收缩率相等、同步或相对应,其中,Y轴方向上的收缩率随着短侧部凝固单元SC收缩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变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修改示例中,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但是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沿竖向方向是恒定的,而不是变化的。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可以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如图11至图13中所图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就是说,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并且该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也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在此,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如图11和图12中所图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修改示例。因此,在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中未形成凸形构件322的区域、即短侧部构件321的下部区域可以具有平坦形状。
另外,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可以等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如图3中所图示的另一修改示例。因此,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凸形构件322可以从短侧部构件321的上部部分至下部部分形成在整个短侧部构件321上。
另外,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恒定宽度PW。因此,在凸形构件322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端部的位置沿向下方向逐渐靠近短侧部构件321的中央。
也就是说,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的位置可以根据它们的高度而彼此不同。因此,当将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一个端部与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的线被定义为“边界线DL”时,由边界线DL形成的形状可以是倒三角形形状(参照图11至图13)或倒梯形(参照图11的(c))。另外,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可以具有下述边界线:该边界线是没有曲率的直线。另外,凸形构件322的整个形状可以具有宽度或面积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倒三角形形状或倒梯形形状。
在此,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和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在竖向方向上的变化率中的每一者被调整为与收缩率相等、同步或相对应,其中,短侧部凝固单元SC的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随着短侧部凝固单元SC收缩而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图14的(a)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4的(b)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4的(c)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4的(d)中的和是在图14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5的(a)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5的(b)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5的(c)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5的(d)中的和是在图15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6的(a)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6的(b)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6的(c)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6的(d)中的和是在图16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在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凸形构件322中,将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一个端部与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的边界线DL是没有曲率的直线。
然而,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边界线可以如图14至图16中所图示的又一实施方式那样具有曲率。在此,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边界线DL可以具有向凸形构件322的外部突出的形状或具有包括正曲率的形状。换句话说,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并且减小率不是恒定的。
在此,在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图14和图15中所图示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另外,在图16中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等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
另外,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边界线DL可以具有向凸形构件322的外部突出或者具有正曲率的近似三角形的形状。
图17的(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7的(b)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7的(c)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的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7的(d)中的和是在图17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8的(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8的(b)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8的(c)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8的(d)中的和是在图18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处的俯视图。
图19的(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三维视图。图19的(b)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内表面方向观察到的前视图。图19的(c)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在短侧部部分中沿短侧部部分的侧表面方向观察到的视图。图19的(d)中的 和是在图19的(c)的竖向方向(高度方向或Z轴方向)上的位置 和处的俯视图。
在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凸形构件322中,将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一个端部与凸形构件322的沿凸形构件322的高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的边界线具有向凸形构件322的外部突出的形状或具有包括正曲率的形状。然而,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凸形构件的边界线DL可以如图17至图19中所图示的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那样具有向凸形构件322的内部凹入的形状或具有包括负曲率的形状。
在此,在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图17和图18中所图示的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另外,在图19中的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凸形构件322的竖向延伸长度H2等于短侧部构件321的竖向延伸长度H1。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至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小于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可以如图20中的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那样与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SW相对应或者等于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SW。
在这种情况下,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在竖向方向上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并且随着短侧部构件321的宽度SW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凸形构件322的宽度PW可以减小成与短侧部构件321的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宽度SW的变化率相等或同步。
然而,由于凸形构件322的突出长度A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因而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延伸长度SIL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图21是图示了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立体图,该模具具有布置在长侧部部分和短侧部部分中的每一者上的凸形构件。图22是图示了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斜切拐角的模具的立体图。图23是图示了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的短侧部部分的三维视图。
如上所述,模具的短侧部部分320构造成包括凸形构件322。也就是说,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具有向模具300的内部突出或凸出的形状。
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模具300的长侧部部分310可以包括凸形构件312。也就是说,如图21中的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图示的,长侧部部分310包括:长侧部构件311,该长侧部构件311沿X轴方向延伸以与短侧部部分320相交或垂直;以及凸形构件312,该凸形构件312从长侧部构件311的内表面沿模具300的Y轴方向或内部空间方向突出并沿作为长侧部构件311的延伸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
另外,图5以及图9至图20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至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应用于长侧部部分310的凸形构件312。
尽管长侧部部分310和短侧部部分320中的每一者在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包括凸形构件312和322,但是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仅长侧部部分310可以包括凸形构件312(未示出)。
如上所述,其中短侧部部分320的内表面向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突出或凸出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如图22中的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经斜切的模具。
在下文中,当描述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时,将省去或简单地描述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重复的特征。
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包括:一对长侧部部分310,所述一对长侧部部分310各自沿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在与其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对短侧部部分320,所述一对短侧部部分320分别沿与长侧部部分相交或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与其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短侧部部分320包括向模具30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构件323。也就是说,根据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短侧部部分320包括:短侧部构件321,短侧部构件321沿Y轴方向延伸;一对突出构件323,所述一对突出构件323各自沿从短侧部构件321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中的每个边缘的内表面至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延伸;以及凸形构件322,该凸形构件322在所述一对突出构件323之间沿X轴方向或从短侧部构件321的内表面至模具30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凸出。
突出构件323可以向模具300提供斜切形状并且被称为经斜切的突出构件323。
在此,图5以及图9至图20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至又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应用于短侧部部分320的凸形构件322。
另外,在经斜切的模具中,可以另外向长侧部部分310设置凸形构件322,或者仅向长侧部部分310设置凸形构件32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模具300具有其中长侧部部分310和短侧部部分320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的近似矩形的形状。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模具300可以具有正方形形状。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短侧部部分320包括分开的短侧部构件321和凸形构件322,或者长侧部部分310包括分开的长侧部构件311和凸形构件322。然而,短侧部构件321和凸形构件322可以彼此成一体,并且长侧部构件311和凸形构件312可以彼此成一体。
如上所述,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可以抑制或防止由凝固单元C的收缩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也就是说,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就凝固单元C的收缩而言可以具有改善的补偿率。特别地,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300就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而言具有改善的补偿率。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模具300的内表面与凝固单元C之间的间隙的产生,从而抑制或防止凝固延迟现象。
另外,尽管短侧部部分320的侧表面的倾斜度没有进一步增加,但是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可以得以改善。
在相关技术中,短侧部部分320的安装倾斜度被进一步增加,以提高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在此,可能会产生模具的短侧部部分320与板坯的短侧部之间的磨损而减少了模具3000的寿命并降低了板坯的质量。
然而,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尽管短侧部部分320的安装倾斜度没有被进一步增加,但是凝固单元C的短侧部方向上的收缩补偿率可以得以改善,以抑制或防止由磨损引起的对模具300的损坏。
工业适用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可以抑制或防止由凝固单元的收缩引起的表面缺陷和破裂。也就是说,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单元的收缩而言可以具有改善的补偿率。特别地,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具就凝固单元的短侧部中的收缩而言可以具有改善的补偿率。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模具的内表面与凝固单元之间的间隙的产生,由此抑制或防止凝固延迟现象。
Claims (17)
1.一种模具,所述模具使注射至所述模具的内部空间的钢水凝固,所述模具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凸形构件,所述凸形构件沿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向突出,并且具有在从所述内表面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方向上的逐渐减小的突出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沿竖向方向具有相同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具有沿向下方向逐渐减小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具有比所述本体的宽度小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具有与所述本体的宽度相同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的宽度以恒定的比率沿所述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凸形构件之间的边界线是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的宽度以不恒定的比率沿所述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凸形构件之间的边界线是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边界线具有沿所述凸形构件的向外方向的凸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边界线具有沿所述凸形构件的向内方向的凹形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的上部部分和所述本体的上部部分定位在相同的高度处,并且
所述凸形构件的竖向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本体的竖向延伸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凸形构件的上部部分和所述本体的上部部分定位在相同的高度处,并且
所述凸形构件的竖向延伸长度等于所述本体的竖向延伸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本体包括:
一对长侧部构件,所述一对长侧部构件各自沿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安装成在与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面向彼此;以及
一对短侧部构件,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分别延伸成与所述长侧部构件相交,并且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安装成面向彼此,由此将所述一对长侧部构件之间的部分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倾斜成使得所述一对短侧部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沿所述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短侧部构件的与所述长侧部构件接触的侧表面沿所述向下方向相对于所述短侧部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逐渐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中,所述本体包括突出构件,所述突出构件形成在所述短侧部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侧端部中的每个侧端部处,以在铸造的板坯的边缘处形成斜切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55134 | 2018-05-14 | ||
KR1020180055134A KR102074364B1 (ko) | 2018-05-14 | 2018-05-14 | 주형 |
PCT/KR2019/005738 WO2019221469A1 (ko) | 2018-05-14 | 2019-05-13 | 주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8924A true CN112118924A (zh) | 2020-12-22 |
CN112118924B CN112118924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6854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2076.3A Active CN112118924B (zh) | 2018-05-14 | 2019-05-13 | 模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795273B1 (zh) |
JP (1) | JP7037670B2 (zh) |
KR (1) | KR102074364B1 (zh) |
CN (1) | CN112118924B (zh) |
WO (1) | WO201922146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15545A (zh) * | 2022-10-27 | 2023-03-21 | 东北大学 | 一种凸型弧面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41319B1 (ko) * | 2020-12-17 | 2022-09-08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주형 |
CN113857444A (zh) * | 2021-10-10 | 2021-12-31 | 秦皇岛瀚丰长白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适合生产普碳钢的高拉速结晶器 |
DE102022207234A1 (de) * | 2022-07-15 | 2024-01-18 | Sms Group Gmbh | Kupferplatte mit verbesserter Oberflächengeometrie |
KR20240092944A (ko) * | 2022-12-15 | 2024-06-24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주형, 주형의 제조 방법 및 주편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0342A (en) * | 1973-11-12 | 1975-10-07 | Rossi Irving | Mold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IT7969160A0 (it) * | 1978-11-06 | 1979-11-06 | Nippon Steel Corp | Procedimento per la colata continuadi acciai leggermente deossidati |
US4421155A (en) * | 1977-08-25 | 1983-12-20 | Wagstaff Engineering, Incorporated | Machine duplicatable, direct chill flat ingot casting mold with controlled corner water and adjustable crown forming capability |
US4694880A (en) * | 1982-09-16 | 1987-09-22 | Gladwin Kirk M | Method of continuously casting metal slabs |
JPH09327752A (ja) * | 1996-06-07 | 1997-12-22 | Hitachi Ltd | 薄鋳片連続鋳造機及び薄鋳片連続鋳造方法 |
CN1266388A (zh) * | 1997-08-04 | 2000-09-13 | 乔维尼·阿维迪 | 改进的用于连续浇铸钢板坯的接触式结晶器 |
JP2003094154A (ja) * | 2001-09-21 | 2003-04-02 |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
CN104023874A (zh) * | 2011-12-27 | 2014-09-03 | Posco公司 | 连铸模具 |
CN104874754A (zh) * | 2015-06-19 | 2015-09-02 | 东北大学 | 一种板坯窄面内凸型曲面结晶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204685980U (zh) * | 2015-05-28 | 2015-10-07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一种横向与纵向变凸度连铸结晶器铜板 |
CN106862508A (zh) * | 2017-02-14 | 2017-06-20 | 钢铁研究总院 | 一种圆弧形窄面铜板结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78909A (en) * | 1974-01-02 | 1976-09-07 |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 Mold with convex sidewall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s |
US4023612A (en) * | 1975-11-25 | 1977-05-17 | Inland Steel Company |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and process of casting |
IT1262073B (it) * | 1993-02-16 | 1996-06-19 | Danieli Off Mecc | Lingottiera per colata continua di bramme sottili |
JP3093533B2 (ja) * | 1993-09-30 | 2000-10-03 |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 薄肉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 |
AT404235B (de) * | 1995-04-18 | 1998-09-25 |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 Stranggiesskokille |
AU4125897A (en) * | 1997-09-05 | 1999-03-29 | Davy (Distington) Limited | 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 slabs |
JP2014000586A (ja) | 2012-06-19 | 2014-01-09 | Hitachi Cable Ltd | 鋳造用鋳型 |
KR101443788B1 (ko) * | 2012-08-09 | 2014-09-23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주조용 주형 |
-
2018
- 2018-05-14 KR KR1020180055134A patent/KR1020743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05-13 WO PCT/KR2019/005738 patent/WO2019221469A1/ko unknown
- 2019-05-13 JP JP2020564092A patent/JP70376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5-13 EP EP19804126.1A patent/EP3795273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5-13 CN CN201980032076.3A patent/CN1121189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0342A (en) * | 1973-11-12 | 1975-10-07 | Rossi Irving | Mold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US4421155A (en) * | 1977-08-25 | 1983-12-20 | Wagstaff Engineering, Incorporated | Machine duplicatable, direct chill flat ingot casting mold with controlled corner water and adjustable crown forming capability |
IT7969160A0 (it) * | 1978-11-06 | 1979-11-06 | Nippon Steel Corp | Procedimento per la colata continuadi acciai leggermente deossidati |
US4694880A (en) * | 1982-09-16 | 1987-09-22 | Gladwin Kirk M | Method of continuously casting metal slabs |
JPH09327752A (ja) * | 1996-06-07 | 1997-12-22 | Hitachi Ltd | 薄鋳片連続鋳造機及び薄鋳片連続鋳造方法 |
CN1266388A (zh) * | 1997-08-04 | 2000-09-13 | 乔维尼·阿维迪 | 改进的用于连续浇铸钢板坯的接触式结晶器 |
JP2003094154A (ja) * | 2001-09-21 | 2003-04-02 | Sanyo Special Steel Co Ltd |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
CN104023874A (zh) * | 2011-12-27 | 2014-09-03 | Posco公司 | 连铸模具 |
CN204685980U (zh) * | 2015-05-28 | 2015-10-07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一种横向与纵向变凸度连铸结晶器铜板 |
CN104874754A (zh) * | 2015-06-19 | 2015-09-02 | 东北大学 | 一种板坯窄面内凸型曲面结晶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06862508A (zh) * | 2017-02-14 | 2017-06-20 | 钢铁研究总院 | 一种圆弧形窄面铜板结晶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迎春等: "高效连铸抛物线锥度结晶器的研究与设计", 《炼钢》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15545A (zh) * | 2022-10-27 | 2023-03-21 | 东北大学 | 一种凸型弧面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815545B (zh) * | 2022-10-27 | 2024-09-06 | 东北大学 | 一种凸型弧面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8924B (zh) | 2023-01-31 |
WO2019221469A1 (ko) | 2019-11-21 |
KR102074364B1 (ko) | 2020-02-06 |
KR20190130430A (ko) | 2019-11-22 |
EP3795273C0 (en) | 2023-08-02 |
JP7037670B2 (ja) | 2022-03-16 |
EP3795273A4 (en) | 2021-03-24 |
JP2021521016A (ja) | 2021-08-26 |
EP3795273B1 (en) | 2023-08-02 |
EP3795273A1 (en) | 202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18924B (zh) | 模具 | |
JP5732382B2 (ja) | 連続鋳造鋳型 | |
CN104023874A (zh) | 连铸模具 | |
AU756341B2 (en) | Crystalliser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
CN108907121B (zh) | 幂函数结晶器铜管 | |
KR102441319B1 (ko) | 주형 | |
CN110000348B (zh) | 双曲线漏斗形结晶器宽面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3311377A (ja) | チューブ方式連続鋳造用鋳型 | |
JP2007160346A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JPH09276994A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KR102033639B1 (ko) | 주조용 몰드 | |
JPH02284747A (ja) | 連続鋳造用モールド | |
JP2002035896A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JP5180868B2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JP5453329B2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KR101969112B1 (ko) | 주형 | |
JP2993868B2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JP3320040B2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US5503216A (en) |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for the casting of thin slabs | |
KR20200074622A (ko) | 주형 | |
CN118055815A (zh) | 模具制造方法和模具 | |
US20040244938A1 (en) | Continous casting mould | |
EP1934004B1 (en) | Ingot mold for casting slabs | |
EP1934003B1 (en) | Ingot mold for casting slabs | |
JP2024131466A (ja) | 浸漬ノズ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after: POSCO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POSCO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POSCO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before: POSCO Holding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