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0395A -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0395A
CN112110395A CN202011103039.8A CN202011103039A CN112110395A CN 112110395 A CN112110395 A CN 112110395A CN 202011103039 A CN202011103039 A CN 202011103039A CN 112110395 A CN112110395 A CN 112110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ned
transverse moving
moving trolley
double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30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国
顾燕菁
汪佳琪
郭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aji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aj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aji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aj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30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0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0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0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1/00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6F11/04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3/00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7/00Safety devices, e.g. for limiting or indicating lifting fo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包括井道平台、连接于井道平台的水平运输通道、开设于井道平台且连通水平运输通道的竖直维修通道,所述水平运输通道包括桁车双轨道,所述桁车双轨道滑动连接有门机;所述井道平台上还设有载人双轨道,载人双轨道滑动连接有承载检修人员进行水平、竖直运动的载人吊具,所述载人双轨道与所述桁车双轨道沿同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载人双轨道中两轨道的间距,小于桁车双轨道中两轨道的间距。本申请具有在不影响原有门机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双通道共享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电站维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去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通过爬固定爬梯的方式下到井底进行维修工作。但是,固定爬梯易锈蚀,维修人员上下爬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且无法携带重的检修工具等,因此,检修人员常常乘坐货物吊笼,在坝顶门机的控制下一同进行升降。
坝顶门机是水坝顶部的大型的门式起重器,在水坝的使用过程中,坝顶门机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水坝内部的部分电力设备、闸门启动、内部检修等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年来,随着安全意识的逐渐提升,在进行检修时有了人货分离的检修规定,即要求门机在运输吊物时,检修人员不能随吊物一同升降检修,而是要在不运输吊物时,对检修人员进行单独的升降。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大量占用门机的运输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门机只有对货物的安全防护系统,人员乘坐门机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包括井道平台、连接于井道平台的水平运输通道、开设于井道平台且连通水平运输通道的竖直维修通道,所述水平运输通道包括桁车双轨道,所述桁车双轨道滑动连接有门机;所述井道平台上还设有载人双轨道,载人双轨道滑动连接有承载检修人员进行水平、竖直运动的载人吊具,所述载人双轨道与所述桁车双轨道沿同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载人双轨道中两轨道的间距,小于桁车双轨道中两轨道的间距。
老式闸门井在设置时,往往只设计了门机吊具的运输部分,在井道平台上并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设置第二套专门运输检修人员的门机吊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载人双轨道与门机吊具进行双通道的共享,来对检修人员进行运输,从而既能通过专门的载人吊具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又不用额外建设新的闸门井道;
在设置载人双轨道进行双通道共享时,必须要考虑到的是载人吊具与原本门机之间的干涉,为了使载人吊具不影响到门机吊具的工作,将载人双轨道的间距设置小于桁车双轨道间距,从而不影响门机吊具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同时将载人双轨道设置在地面上,使门机的起升、下降时不会被载人双轨道拦截,从而不影响门机吊具的有效运输高度,最终使门机的水平运动、升降运动都不被载人双轨道影响,实现载人双轨道与桁车双轨道的水平运输通道、竖直维修通道共享,检修人员只要通过载人吊具运输即可,无需占用门机,使门机能够正常的进行货物运输。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直维修通道包括靠近维修位置的竖直检修侧、远离维修位置的竖直延伸侧,所述载人双轨道包括靠近竖直延伸侧的第一载人轨道、靠近竖直检修侧的第二载人轨道,所述桁车双轨道与所述载人双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井道平台于所述竖直延伸侧向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第一载人轨道支撑于支撑柱。
在检修人员进行位置调节时,需要让检修人员与检修面足够靠近,而由于载人双轨道间距需要小于桁车双轨道,这就使检修人员的位置调节受限于载人双轨道的位置,难以到达正常使用门机时能够达到的靠近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直延伸侧设置支撑柱来提供支撑,使第一载人轨道能够在支撑柱的支撑下,支撑到竖直维修通道的正上方,从而保证第一载人轨道处于桁车双轨道之间,此时第二载人轨道无需过于靠近竖直维修通道,就能满足载人双轨道间距小于桁车双轨道的条件,不对门机的运动造扰,随后通过使载人吊具靠近第二载人轨道的方式,来带着检修人员靠近第二载人轨道所在的竖直检修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载人吊具包括沿载人双轨道滑动的纵向移动大车、垂直于载人双轨道滑动的横向移动小车,所述纵向移动大车设有调整滑轨,所述调整滑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垂直于载人双轨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横向移动小车通过调整滑轮装置连接于调整滑轨,并沿调整滑轨滑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与滑动滑轮组件之间连接有升降装置。
检修人员如果乘坐门机升降,在门机的结构中只有防货物坠落系统,而没有刹车系统和对检修人员的防坠落系统,缺少保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人员站在横向移动小车中进行升降,采用纵向移动大车与横向移动小车配合的方式,使检修人员能够在调整滑轨、载人双轨道的可调范围内进行任意位置的调节与刹车停止,从而使载人吊具在不使用时能够避开门机的工作轨迹,不影响门机的正常运输、升降工作,也能够通过专用的横向移动小车对检修人员进行保护;
而在载人吊具进入竖直维修通道后,也仍能够通过调整横向移动小车与纵向移动大车的位置,来对检修人员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一方面能够使检修人员靠近需要检修的面,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开门机的运输,使载人吊具不影响门机的作业。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向移动小车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个防撞滚轮,所述防撞滚轮沿竖直方向滚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于朝向竖直维修通道的每个外壁上,均分布有防撞滚轮。
在检修人员随横向移动小车深入竖直维修通道时,需要横向移动小车去靠近竖直维修通道的内壁,来方便检修人员在竖直维修通道的操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横向移动小车在接触到竖直维修通道时,能够通过防撞滚轮进行缓冲,防止横向移动小车与竖直维修通道直接碰撞导致的横向移动小车不稳;
同时,在横向移动小车通过防撞滚轮抵接竖直维修通道后,能够继续升降机构来控制横向移动小车的升降,此时防撞滚轮与竖直维修通道滚动连接,能够大大降低摩擦阻力与摩擦损耗。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向移动小车包主要由主车架、连接于主车架长度方向两端的副车架组成,所述竖直维修通道包括靠近维修位置的竖直检修侧,所述主车架、所述副车架平行于竖直检修侧展开,两所述副车架与所述主车架的连接处均设有一组升降装置。
主车架用于进行检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车架的两端加装副车架,使横向移动小车整体呈张开形状,一方面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面积,另一方面也使竖直维修通道的两侧端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检修;
同时,将两组升降装置设置在副车将与主车架之间,能够使副车将与主车架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偏斜的情况。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整滑轮装置包括滑动座,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滑动座的提升机、一端连接于提升机的安全绳、连接于安全绳另一端的收绳器,其中收绳器连接于横向移动小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收绳器、提升机的配合,来对安全绳的收放进行双保险的控制,使安全绳在收放过程中始终保持得到高度控制。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绳器设于横向移动小车的底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于每个提升机下方均连接有套设于安全绳外的限位管,所述安全绳沿限位管延伸并连接于收绳器;所述限位管包括设于横向移动小车一侧的第一环绕段、设于横向移动小车另一侧的第二环绕段,所述第一环绕段于横向移动小车的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并于横向移动小车底部连通收绳器,所述第二环绕段于横向移动小车的另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并于横向移动小车底部连通收绳器,所述安全绳包括穿设于第一环绕段的第一安全绳、穿设于第二环绕段的第二安全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全绳分为第一安全绳与第二安全绳,来对横向移动小车进行环绕,使横向移动小车在周向上被安全绳缠绕,更稳定的受到安全绳提供的拉力,在进行位置调整时更难发生晃动,检修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
并且通过限位管为缠绕的安全绳进行限位与保护,防止安全绳发生滑动,导致位置偏斜。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纵向移动大车包括两组相同的支撑机构,每组支撑机构连接一组升降装置,两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每组支撑机构均包括与载人双轨道配合的滑轮组件、连接于滑轮组件的支撑竖梁、连接于支撑竖梁且驱动滑轮组件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载人双轨道包括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滑轮组件对应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分别设有一组,两组滑轮组件均连接有支撑竖梁,两支撑竖梁之间通过支撑横梁连接,所述调整滑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支撑机构都对横向移动小车的一组升降装置进行支撑,使横向移动小车在稳定支撑的同时能够在两组支撑机构的支撑下受力均匀平衡。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所述滑轮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主动滑轮、若干个被动滑轮,所述支撑竖杆包括连接主动滑轮的第一竖杆、连接从动滑轮的第二竖杆,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相向倾斜设置,并于滑轮组件上方相交形成重合点,所述支撑横梁连接于该重合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滑轮组件时,使用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将每个滑轮都连接起来,使支撑竖杆对支撑横梁的支撑效果更好,支撑横梁与横向移动小车能够通过多个支撑竖杆的设置更稳定的随滑轮组件运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载人双轨道的设置,在矿井平台上改造加装了安全的载人吊具,既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又不影响门机对吊物的正常运输;
2.通过防撞滚轮的设计,来提高横向移动小车的安全性,保证检修人员工作环境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载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井道平台;2、水平运输通道;21、桁车双轨道;3、竖直维修通道;31、竖直检修侧;32、竖直延伸侧;33、支撑柱;4、载人双轨道;5、载人吊具;6、纵向移动大车;61、调整滑轨;62、调整滑轮装置;621、滑动座;63、支撑机构;631、滑轮组件;632、支撑竖梁;633、支撑横梁;634、主动滑轮;635、被动滑轮;636、第一竖杆;637、第二竖杆;638、驱动电机;64、连接杆;7、横向移动小车;71、限位管;72、第一环绕段;73、第二环绕段;74、主车架;75、副车架;76、防撞滚轮;8、升降装置;81、提升机;82、安全绳;83、收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包括井道平台1、连接于井道平台1顶面的水平运输通道2、开设于井道平台1且连通水平运输通道2的竖直维修通道3,其中水平运输通道2即为连接在井道平台1顶部的桁车双轨道21,竖直维修通道3为竖直向下开通的维修、运输通道。
门机沿桁车双轨道21运动,从而运输吊物。在桁车双轨道21的两根轨道之间,设置有载人双轨道4,载人双轨道4上滑动连接有载人吊具5,在门机进行物料运输时,可以通过将吊物抬升的方式避开载人吊具5,使载人吊具5不影响到门机与吊物的运输。为了使载人吊具5能够不影响门机的运输,将载人双轨道4同样直接设置在井道平台1的顶面,而不是将轨道进行悬挂式的外加改装,以免影响到门机与吊物的起升高度,避免门机与吊物被悬挂的轨道拦截。
参照图1、图2,在检修人员进行检修时,需要让检修人员与待检修面足够靠近,而由于载人双轨道4的间距需要小于桁车双轨道21,这就使检修人员的位置调节受限于载人双轨道4的位置,难以到达正常使用门机时能够达到的靠近位置。
因此,将竖直维修通道3靠近维修位置的一侧称为竖直检修侧31、远离维修位置的一侧称为竖直延伸侧32,将载人双轨道4的两条轨道分别称为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第一载人轨道靠近竖直延伸侧32,第二载人轨道靠近竖直检修侧31。在竖直延伸侧32设置支撑柱33来提供支撑,支撑柱33竖直向上延伸,使第一载人轨道能够在支撑柱33的支撑下,支撑到竖直维修通道3的正上方,从而保证第一载人轨道处于桁车双轨道21之间。
此时,第二载人轨道即使与竖直维修通道3有一端较长的预留距离,仍能使载人双轨道4间距远小于桁车双轨道21,从而不对门机的运动造成干扰。此时第二载人轨道与竖直维修通道3之间的预留距离,可以用于使维修人员更方便的上下载人吊具5,也可以用这部分预留距离,将载人吊具5部分停靠在井道平台1上,给门机在竖直维修通道3的运输留出空间。
如图1、图3所示,载人吊具5包括沿载人双轨道4滑动的纵向移动大车6、垂直于载人双轨道4滑动的横向移动小车7,其中纵向移动大车6上设有调整滑轨61,调整滑轨6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垂直于载人双轨道4的延伸方向。横向移动小车7使用调整滑轮装置62连接于调整滑轨61,从而通过横向移动小车7沿调整滑轨61的滑动、纵向移动大车6沿载人双轨道4的滑动,实现横向移动小车7在水平方向上各个位置的调节。在横向移动小车7与滑动滑轮组件631之间还连接有升降装置8,通过升降装置8来实现横向移动小车7在竖直方向的升降。
具体的,纵向移动大车6包括两组相同的支撑机构63,每组支撑机构63均连接一组调整滑轮装置62、一组升降装置8,通过两组调整滑轮装置62与两组升降装置8,来使横向移动小车7被两个受力点拉动,运动更加安全与稳定。两支撑机构63之间通过连接杆64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纵向移动大车6整体。
如图4所示,每组支撑机构63均包括与载人双轨道4配合的滑轮组件631、连接于滑轮组件631的支撑竖梁632、连接于支撑竖梁632且驱动滑轮组件631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滑轮组件631对应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分别设有一组,两组滑轮组件631均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竖梁632,两支撑竖梁632的顶部通过支撑横梁633进行连接。调整滑轨61沿支撑横梁633的长度方向设置,调整滑轮装置62沿调整滑轨61带动横向移动小车7运动。
每组滑轮组件631均包括一个主动滑轮634、一个被动滑轮635,驱动机构使用连接于主动滑轮634的驱动电机638。支撑竖杆包括连接主动滑轮634的第一竖杆636、连接从动滑轮的第二竖杆637,第一竖杆636与第二竖杆637相向倾斜设置,并于滑轮组件631上方相交形成重合点,支撑横梁633连接于该重合点,从而更稳定的得到支撑竖梁632的支撑。为了防止第一竖杆636与第二竖杆637在倾斜后连接部牢固,在第一竖杆636与第二竖杆637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加强杆。
如图3、图5所示,调整滑轮装置62包括滑动连接在调整滑轨61的滑动座621,滑动座621通过电机驱动沿调整滑轨61运动。升降装置8包括连接于滑动座621的提升机81、一端连接于提升机81的安全绳82、连接于安全绳82另一端的收绳器83,在进行安全绳82的收放时,通过提升机81进行收绳、放绳的操作,并通过收绳器83来使安全绳82始终保持紧绷。
如图4、图5所示,具体的,为了使横向移动小车7能够与安全绳82充分的接触,在安全绳82处稳定的受力,将收绳器83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底部,并在每个提升机81下方均设置限位管71,限位管71连接在横向移动小车7上,并套设于安全绳82外,安全绳82沿限位管71延伸直至延伸到横向移动小车7的底部,随后连接于收绳器83中。
限位管71包括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一侧的第一环绕段72、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另一侧的第二环绕段73,第一环绕段72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7,并于横向移动小车7底部连通一个收绳器83,第二环绕段73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另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7,并于横向移动小车7底部连通另一个收绳器83,安全绳82包括穿设于第一环绕段72的第一安全绳82、穿设于第二环绕段73的第二安全绳82,第一安全绳82与第二安全绳82分别通过一个收绳器83进行收绳,从而实现对横向移动小车7的包围与缠绕,使横向移动小车7的运动更加稳定,不易出现晃动,满足载人的需求。
横向移动小车7主要由主车架74、连接于主车架74长度方向两端的副车架75组成,主车架74、副车架75平行于竖直检修侧31展开,一方面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面积,另一方面也使竖直维修通道3的两侧端能够被更方便的检修。同时,在两副车架75与主车架74的连接处均设有一组升降装置8,使副车将与主车架74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偏斜的情况。
在检修人员随横向移动小车7深入竖直维修通道3时,需要横向移动小车7去靠近竖直维修通道3的内壁,来方便检修人员在竖直维修通道3的操作。因此,在横向移动小车7的各个外周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防撞滚轮76,防撞滚轮76沿竖直方向滚动,使横向移动小车7在接触到竖直维修通道3时,能够通过防撞滚轮76进行缓冲,防止横向移动小车7与竖直维修通道3直接碰撞导致的横向移动小车7不稳。同时,在横向移动小车7通过防撞滚轮76抵接竖直维修通道3后,能够继续升降装置8来控制横向移动小车7的升降,此时防撞滚轮76与竖直维修通道3滚动连接,能够大大降低摩擦阻力与摩擦损耗。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准备检修时,检修人员在井道平台1的水平运输通道2进入载人吊具5;
在检修时,门机驱使吊物在竖直维修通道3升降占用了一部分竖直维修通道3的面积,检修人员同时使用载人吊具5进入竖直维修通道3进行检修,占用竖直维修通道3的另一部分面积,两者共享水平运输通道2、竖直维修通道3,从而最终实现水平运输通道2、竖直维修通道3的双通道共享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平台(1)、连接于井道平台(1)的水平运输通道(2)、开设于井道平台(1)且连通水平运输通道(2)的竖直维修通道(3),所述水平运输通道(2)包括桁车双轨道(21),所述桁车双轨道(21)滑动连接有门机;所述井道平台(1)上还设有载人双轨道(4),载人双轨道(4)滑动连接有承载检修人员进行水平、竖直运动的载人吊具(5),所述载人双轨道(4)与所述桁车双轨道(21)沿同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载人双轨道(4)中两轨道的间距,小于桁车双轨道(21)中两轨道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维修通道(3)包括靠近维修位置的竖直检修侧(31)、远离维修位置的竖直延伸侧(32),所述载人双轨道(4)包括靠近竖直延伸侧(32)的第一载人轨道、靠近竖直检修侧(31)的第二载人轨道,所述桁车双轨道(21)与所述载人双轨道(4)位于同一水平面,井道平台(1)于所述竖直延伸侧(32)向上设置有支撑柱(33),所述第一载人轨道支撑于支撑柱(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吊具(5)包括沿载人双轨道(4)滑动的纵向移动大车(6)、垂直于载人双轨道(4)滑动的横向移动小车(7),所述纵向移动大车(6)设有调整滑轨(61),所述调整滑轨(6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垂直于载人双轨道(4)的延伸方向,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通过调整滑轮装置(62)连接于调整滑轨(61),并沿调整滑轨(61)滑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与滑动滑轮组件(631)之间连接有升降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个防撞滚轮(76),所述防撞滚轮(76)沿竖直方向滚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于朝向竖直维修通道(3)的每个外壁上,均分布有防撞滚轮(7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主要由主车架(74)、连接于主车架(74)长度方向两端的副车架(75)组成,所述竖直维修通道(3)包括靠近维修位置的竖直检修侧(31),所述主车架(74)、所述副车架(75)平行于竖直检修侧(31)展开,两所述副车架(75)与所述主车架(74)的连接处均设有一组升降装置(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滑轮装置(62)包括滑动座(621),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连接于滑动座(621)的提升机(81)、一端连接于提升机(81)的安全绳(82)、连接于安全绳(82)另一端的收绳器(83),其中收绳器(83)连接于横向移动小车(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绳器(83)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底部,所述横向移动小车(7)于每个提升机(81)下方均连接有套设于安全绳(82)外的限位管(71),所述安全绳(82)沿限位管(71)延伸并连接于收绳器(83);所述限位管(71)包括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一侧的第一环绕段(72)、设于横向移动小车(7)另一侧的第二环绕段(73),所述第一环绕段(72)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7),并于横向移动小车(7)底部连通收绳器(83),所述第二环绕段(73)于横向移动小车(7)的另一侧绕过横向移动小车(7),并于横向移动小车(7)底部连通收绳器(83),所述安全绳(82)包括穿设于第一环绕段(72)的第一安全绳(82)、穿设于第二环绕段(73)的第二安全绳(8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大车(6)包括两组相同的支撑机构(63),每组支撑机构(63)连接一组升降装置(8),两支撑机构(63)之间通过连接杆(64)连接;每组支撑机构(63)均包括与载人双轨道(4)配合的滑轮组件(631)、连接于滑轮组件(631)的支撑竖梁(632)、连接于支撑竖梁(632)且驱动滑轮组件(631)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载人双轨道(4)包括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滑轮组件(631)对应第一载人轨道、第二载人轨道分别设有一组,两组滑轮组件(631)均连接有支撑竖梁(632),两支撑竖梁(632)之间通过支撑横梁(633)连接,所述调整滑轨(61)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6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滑轮组件(631)均包括至少一个主动滑轮(634)、若干个被动滑轮(635),所述支撑竖杆包括连接主动滑轮(634)的第一竖杆(636)、连接从动滑轮的第二竖杆(637),第一竖杆(636)与第二竖杆(637)相向倾斜设置,并于滑轮组件(631)上方相交形成重合点,所述支撑横梁(633)连接于该重合点。
CN202011103039.8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Pending CN112110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3039.8A CN112110395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3039.8A CN112110395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0395A true CN112110395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79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3039.8A Pending CN112110395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03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0048A (zh) 一种外附式高层建筑用货物起重系统
CN105883635A (zh) 一种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行走台车及车轮快速更换方法
CN113202020A (zh) 一种适用于箱型拱肋检查的拱肋检修车
CN111071265B (zh) 一种空中轨道集装箱运输方法
CN111016933B (zh) 车架以及空中运输车辆
CN112081439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WO2021135195A1 (zh) 一种升降式车架、空中运输车辆以及空中轨道集装箱运输方法
CN213446116U (zh)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CN112110395A (zh) 一种闸门井共享双通道维修系统
KR102378202B1 (ko) 기계실 및 승강로 구조물이 필요없는 싱글 마스트 구조의 로프식 트윈형 탑승카 자체구동 승강기
CN216763991U (zh) 施工升降机
CN203922384U (zh) 一种机房侧置式电梯
JP4187445B2 (ja) クレーン
CN208378237U (zh) 一种重型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
CN220886775U (zh) 一种龙门式起重设备
CN111847264A (zh) 低净空钢筋笼起吊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8839447U (zh) 悬挂式单轨列车开闭式检修平台
CN220245190U (zh) 一种采用异向电缆滑车的单笼施工升降机
CN214995832U (zh) 一种建筑高空悬空施工用可水平、垂直行走的轨道吊船
CN220334464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
CN215402484U (zh) 一种下置曳引式施工升降机
CN214780346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
US5626247A (en) Procedure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the main girder and trolley of a crane
CN215405581U (zh) 一种适用于箱型拱肋检查的拱肋检修车
CN220618061U (zh) 一种新型井道式施工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