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6277A -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6277A
CN112106277A CN201980024934.XA CN201980024934A CN112106277A CN 112106277 A CN112106277 A CN 112106277A CN 201980024934 A CN201980024934 A CN 201980024934A CN 112106277 A CN112106277 A CN 112106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paper
coil
stator
segment conductors
electrical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49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贤治
小林良司
马场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0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0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to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绝缘纸的形状复杂,需要绝缘纸的成型、折弯工序,另外在线圈成型的中途有绝缘纸的插入工序,存在绝缘纸发生破损的问题。绝缘纸(201)向线圈间间隙的嵌合状态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直径尺寸(D1)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直径尺寸(d2)短的环状锥形形状。使绝缘纸(201)遵循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间的线圈间间隙(140)的锥形形状,绝缘纸(201)以相对于定子(20)的轴向从线圈末端顶端侧向定子端面侧倾斜的状态被嵌合。因此,能够使绝缘纸(201)插入后的折弯减轻,抑制绝缘纸(201)要向线圈末端顶端侧脱落的力,得到浮起防止以及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需要进行使线圈导体间绝缘的绝缘纸的脱落防止。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结构:在绝缘纸中的至少一方的面设置凸部,沿着凸部进行线圈成型,进行绝缘纸的脱落防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线圈成型过程中将绝缘纸插入,在进行成型加工和配置之后,再次进行线圈成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44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0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在绝缘纸的截断后需要凸部的折弯工序,另外,与凸部的高度量相应地线圈末端变高。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绝缘纸的形状复杂,需要绝缘纸的成型、折弯工序,另外,在线圈成型的中途有绝缘纸的插入工序,需要再次线圈成型,所以已经插入的绝缘纸会发生破损,无法保证足够的绝缘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分段导体间,用于分段导体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以所述环状配设的所述绝缘纸的展开形状为大致扇形形状。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分段导体间,用于分段导体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以所述环状配设的所述绝缘纸形成为所述线圈末端的顶端侧的所述绝缘纸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短,并且所述绝缘纸相对于定子的轴向从所述线圈末端的顶端侧向所述定子端面侧倾斜地形成。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冲压加工从绝缘纸母材冲压以环状配设使用的绝缘纸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绝缘纸的制作工序,进行绝缘纸的脱落防止,并且消除使绝缘纸破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旋转电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定子的线圈绕组的立体图。
图4的(a)(b)(c)为构成线圈绕组的分段导体的单体图、分段导体的连接图以及分段导体的排列图。
图5为表示定子的线圈绕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分段导体在定子上的配置图。
图7为使定子的分段导体弯曲的工序图。
图8为表示绝缘纸向定子的插入工序的立体图。
图9的(a)(b)(c)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绝缘纸原材料冲压形状的主视图,为表示绝缘纸的剖面图。
图10为绝缘纸向定子插入后的配置图。
图11为绝缘纸向定子插入后的详情图。
图12的(a)(b)为表示以往的绝缘纸原材料冲压形状的主视图、立体图。
图13为将第1实施例的绝缘纸插入于定子时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绝缘纸原材料冲压形状的主视图。
图15为表示绝缘纸嵌合于定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1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
图1为表示旋转电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作为旋转电机100,以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使用且合适的永久磁体内置型的三相同步马达为例进行说明。旋转电机100具备定子20和转子11。定子20具备定子铁芯21和定子绕组40,转子11具备转子铁芯111和旋转轴112。通过对定子绕组40供给三相交流电流,旋转电机100作为电动机进行工作,当旋转电机100由引擎驱动时,其作为发电机进行工作,并输出三相交流的发电电力。
图2表示旋转电机100的定子20的整体立体图。定子铁芯21例如是将厚度为0.05~1mm左右的电磁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蚀刻加工以使定子铁芯用层叠板(省略图示)成型,并将定子铁芯用层叠板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在定子铁芯用层叠板的内周侧,在其成型时,在周向上等间隔的位置处形成放射状的凹部和凸部,在层叠定子铁芯用层叠板时,通过连续地配置凹部而形成槽21S。
如图1所示,转子铁芯111是将硅钢板的薄板进行层叠而制作的,固定于旋转轴112。转子11内置永久磁体18,在定子20内的规定的位置处,在与定子20对置的位置处旋转。
定子20的外周固定于壳体50的内周,壳体50的外周固定于外壳51的内周。旋转轴112由安装于外壳130的轴承144、145旋转自如地支承。
旋转电机100由绝缘油等制冷剂RF冷却。因此,在外壳130的底部形成制冷剂RF的积聚部150,定子20的下部浸在积聚于积聚部150的制冷剂RF中。积聚于积聚部150的制冷剂RF由泵(省略图示)吸引,经由制冷剂通路153从形成于外壳130的上部的制冷剂出口154、155排出。在旋转电机100中,定子绕组40为主要的发热部分,其发热经由定子铁芯21传递至外壳130,利用在外壳130内流通的制冷剂RF散热。
在旋转电机100的组装时,预先将定子20插入于壳体50的内侧,安装于其内周壁,之后将转子11插入于定子20内。接下来,将安装于转子11的旋转轴112一边嵌合于轴承144、145一边组装于外壳130。
-定子-
如图2所示,在定子铁芯21上,以分布绕组的方式缠绕有U相、V相、W相的三相的定子绕组40。在定子铁芯21的内周,与其中心轴平行地延伸的例如72个槽21S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U相、V相、W相的三相的定子绕组40一边利用槽衬200绝缘,一边插入于槽21S内。为了防止定子绕组40与定子铁芯21接近而短路,槽衬200被配置成包围定子绕组40。
此外,旋转电机100例如为具备两个系统的三相交流的2Y马达,设置有共计6个如后述图3那样的U相、V相、W相的绕组。如图2所示,在定子绕组40中的一方的线圈末端61处,UVW三相各两个系统的输入输出用线圈导体42U、42V、42W从各相两个系统的6个线圈卷绕起始端部引出有6根。另外,中性点接线用导体41(参考图3)从各相两个系统的6个线圈卷绕结束端部引出有6根。
另外,在三相的定子绕组40的线圈间,绝缘纸201设置于线圈末端61、62。关于绝缘纸201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定子绕组―
参考图3以及图4,对定子绕组40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相的定子绕组,但在图3中,为了易于理解,仅示出一相的一个体系的定子绕组40,省略示出定子铁芯21、槽衬200。
图3为说明U相的定子绕组40的图。定子绕组40是使用多个如图4的(a)所示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分段导体28,将端部28E进行焊接而构成的。定子绕组40以如下方式缠绕。将分段导体28从定子铁芯21的一端面侧插入至分配给U相的24个槽21S。分段导体28不是插入于相邻的槽,而是每隔规定数量的槽而插入。如图4的(b)所示,将分段导体28的端部28E交替地折弯,将相邻的分段导体28的端部28E彼此进行焊接。由此,图3的U相的定子绕组40缠绕于定子铁芯21。该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0为2Y马达,UVW相整体6个系统的绕组紧密地安装于定子铁芯21。
分段导体28例如是使用由绝缘被膜覆盖的剖面为长方形形状的扁线(线圈导体)来制作的。扁线在各槽21S内以分段导体的长方形剖面在定子铁芯21的周向上长,在定子铁芯21的径向上短的方式缠绕。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c)中的符号D1、D2、D3、D4所示,在各槽21S中插入有4根分段导体28。因而,在定子绕组40中,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分段导体28的列在半径方向构成4列。将各列从外径侧起依次称为第1导体列28R1、第2导体列28R2、第3导体列28R3、第4导体列28R4。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还将构成第1导体列28R1和第2导体列28R2的线圈绕组称为外周线圈130,将构成第3导体列28R3和第4导体列28R4的线圈绕组称为内周线圈120,将成为外周线圈130与内周线圈120之间的导体列28R2与28R3之间称为线圈间间隙140。
―定子的组装工序―
使用图2、图3、图4,对上述旋转电机100的定子20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该定子20的组装工序具备:第1工序,使分段导体28从一方的线圈末端61侧贯通槽21S而向另一方的线圈末端62侧突出;第2工序,将向另一方的线圈末端62侧突出的分段导体28的端部28E折弯;第3工序,将分段导体28的被折弯的端部28E彼此焊接;以及第4工序,将绝缘纸201插入于向另一方的线圈末端62侧突出的分段导体28的线圈间间隙140(第2~第3导体列28R2~28R3的列间)。
以下,对定子20的各组装工序的概略说明进行记载。
―槽衬的插入工序―
使用图5、图6,对槽衬200的插入工序进行说明。在槽21S内插入用于外周线圈130和内周线圈120的一对槽衬200。槽衬200分为外周线圈用和内周线圈用。外周线圈用的槽衬200形成包围空间200SG,该包围空间200SG一并包围在槽21S的进深方向上排列的4根分段导体28中的、第1导体列28R1和第2导体列28R2的分段导体28。内周线圈用的槽衬200形成包围空间200SN,该包围空间200SN一并包围在槽21S的进深方向上排列的4根分段导体28中的、第3导体列28R3和第4导体列28R4的分段导体28。
―线圈插入工序―
使用图5、图6,对线圈插入工序进行说明。将内周线圈120的分段导体28插入于内周线圈用的槽衬200的包围空间200SN,将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插入于外周线圈用的槽衬200的包围空间200SG。此时,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的端部的直线部分和内周线圈120的分段导体28的直线部分从端面21F突出。这样,在槽21S内,内周线圈120以及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由槽衬200包围,与定子铁芯21绝缘。此外,内周线圈120和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的顶端部分的绝缘被膜被剥离。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状态,在同一槽内存在线圈间间隙140(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
―弯曲工序―
如图6、图7所示,由扭转机构(省略图示)把持构成内周线圈120的分段导体28的直线部分中的一方侧的顶端部分,并且由扭转机构把持构成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的直线部分中的一方侧的顶端部分。然后,使定子铁芯21向周向的第1方向旋转,将外周线圈130的顶端部分的一方侧以及内周线圈120的顶端部分的一方侧向周向的一个方向(图7的B方向)扭转。
由扭转机构(省略图示)把持构成内周线圈120的分段导体28的直线部分中的另一方侧的顶端部分,并且由扭转机构把持构成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的直线部分中的另一方侧的顶端部分。然后,使定子铁芯21向周向的第2方向旋转,将外周线圈130的顶端部分的另一方侧以及内周线圈120的顶端部分的另一方侧向周向的另一个方向(图7的C方向)扭转。通过扭转机构对顶端部的扭转,如图7那样实施内周线圈120和外周线圈130的顶端部分弯曲工序。
―线圈插入、成型、端面焊接―
如图3、图4的(b)、图5所示,多个U字形状的分段导体28从线圈末端61侧插入至槽21S。相邻的同相的U字形状的分段导体28的端部在线圈末端62侧相互向相反的方向折弯成型,通过熔焊以及TIG焊接等接合。由此,一个U相、V相、W相的两个系统的线圈绕组被缠绕于定子铁芯21。
―焊接工序―
如图4的(b)、图4的(c)所示,利用焊接装置(省略图示)将构成外周线圈130的分段导体28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端部28E以及构成内周线圈120的分段导体28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端部28E以相互交叉的状态焊接接合。
―绝缘纸的插入工序―
如图8所示,在线圈成型以及焊接接合后,将绝缘纸201从内周线圈120、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的顶端向槽衬200的端面侧插入。此时,将构成为圆环锥状的、绝缘纸201的小径侧的端面201S向线圈末端62侧插入到在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直到抵接于槽衬200的端面为止。
通过以上的工序,定子20的组装完成。
―绝缘纸的嵌合结构―
参考图5以及图8,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绝缘纸进行说明。图5为从线圈末端62侧观察到的图2的定子20的立体图,示出从各槽21S向线圈末端62侧突出设置且端部被焊接的定子绕组40。
在图5中,由符号D11~D13所示的3根分段导体28构成上述第1导体列28R1。3根分段导体28分别从不同的槽突出设置。由D21~D23所示的3根分段导体28构成第2导体列28R2。3根分段导体28分别从不同的槽突出设置。D31~D33所示的3根分段导体28构成第3导体列28R3。3根分段导体28分别从不同的槽突出设置。D41~D43所示的3根分段导体28构成第4导体列28R4。3根分段导体28分别从不同的槽突出设置。
如图5所示,在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设置有利用绝缘材料等成型的绝缘纸201。绝缘纸201具有如下结构以及功能:在进行后述分段导体28的折弯加工的线圈成型以及焊接接合后,将绝缘纸201插入于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绝缘纸201自身不从线圈末端脱落。
―绝缘纸的嵌合―
参考图9、图10、图11,对绝缘纸201进行说明。图9的(a)为绝缘纸的原材料冲压形状的展开图,图10为从线圈末端62观察到的定子20的俯视图,表示绝缘纸201的安装位置。图11为绝缘纸向定子插入后的详情图。
如图9的(a)、图10、图11所示,绝缘纸201为具有高度H1,且具有能够使内周线圈120、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在全周上绝缘的长度的扇形形状。参考图9的(a)、图11进行说明,绝缘纸201配置于线圈间间隙140。绝缘纸201与槽衬200的端面相接,并以高度H1向内周线圈120以及外周线圈130的顶端方向立起。在图10中,绝缘纸201的长度以将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的周长和端部重叠余量L201以上进行相加而得到的长度为基准。
此外,图11所示的绝缘纸201向线圈末端62的轴向外侧突出。由此,确保了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的绝缘性,且确保了作为绝缘材料的爬电距离。
如图11所示,在分段导体28的线圈末端62侧的高度尺寸Z2下,绝缘被膜被剥离。因此,关于绝缘纸201的高度尺寸H1,通过将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间设定为最低爬电距离Z1以上,从而能够确保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的绝缘性。另外,在图11的一个例子中,在槽衬200的端面抵接配置有绝缘纸201,所以线圈末端62侧的绝缘纸没有间隙,能够可靠地确保绝缘可靠性。
关于绝缘纸201的厚度的设定,相对于线圈间间隙140,空间间隙越多,则固定力越小,空间间隙越少,则绝缘纸201的固定力越增大。因此,通过设定适当的绝缘纸201的原材料厚度,从而能够调节将绝缘纸201插入于线圈间间隙140的操作性以及绝缘纸201的固定力。
如图11所示,绝缘纸201向线圈间间隙的嵌合状态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直径尺寸D1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直径尺寸d2短的环状锥形形状。换言之,形成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短。
然后,使绝缘纸201遵循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的锥形形状,绝缘纸201以相对于定子20的轴向而从线圈末端顶端侧向定子端面侧倾斜的状态嵌合。因此,能够使绝缘纸201的插入后的折弯减轻,抑制绝缘纸201要向线圈末端顶端侧脱落的力,得到浮起防止以及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第1实施例的绝缘纸形状和材质―
图9的(a)表示绝缘纸201的原材料冲压形状的第1实施例。如图9的(a)所示,关于绝缘纸201的原材料冲压形状,使其展开形状为大致扇形形状。即,为绝缘纸201的内径侧的R(半径)小,外径侧的R大的大致扇形形状,由绝缘纸母材通过冲压加工在一个工序中冲压而形成。另外,按照内径侧的R(半径)规定的圆周侧或者按照外径侧的R规定的圆周侧也可以由直线和弯折线连结而成为大致扇形形状。通过这样使绝缘纸201的展开形状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在将绝缘纸201以环状配设在分段导体间用于使旋转电机的分段导体间绝缘的情况下,能够使绝缘纸201的插入后的折弯减轻,抑制绝缘纸201要向线圈末端顶端侧脱落的力,得到浮起防止以及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如先前所述,原材料冲压工序仅为冲压成扇形的一个工序,所以与以往的带状冲压的一个工序一样,能够抑制部件制作成本。冲压工序通过冲压加工等来实施。另外,关于绝缘纸的嵌合时的详细形状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9的(b)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绝缘纸201的材质能够使绝缘性的纸301B热成型于塑料片材301A的正背面而制作。因而,绝缘纸201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耐热性、耐药品性。另外,如图9的(c)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通过包含发泡剂301C,从而能够提高配置于线圈间的绝缘纸的脱落防止功能以及振动等引起的保持力固化。即,在将绝缘纸201以环状配设于分段导体间之后,通过加热绝缘纸201进行发泡、固化的工序来制造旋转电机。另外,即使不是本实施例所记载的绝缘纸201的材质,通过使用纸、树脂等绝缘体,从而也能够应用于高输出、高电压的旋转电机以外的装置,材质不仅限定于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材质,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与以往形状的绝缘纸的比较―
图12的(a)、图12的(b)表示前述以往形状的绝缘纸201插入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间时的形状图。如图12的(a)、图12的(b)所示,如果将以往的带状展开形状形成为圆环形状,并插入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间时,绝缘纸紧密地插入线圈末端62侧的锥形中,产生折弯部500。该折弯部500具有弹性的力,产生没有折弯的原来的形状的力,从而绝缘纸201浮起,并脱落。
因此,如图9的(a)、图11、图13所示的第1实施例那样,如果将扇形展开形状形成为圆环状,并插入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间时,绝缘纸不会紧密地插入线圈末端62侧的锥形中,折弯部500的产生被减轻,从而能够使弹性的力减轻,防止绝缘纸201的浮起以及脱落。
以上,所说明的旋转电机100具备绝缘纸201,该绝缘纸201以环状配置,用于具有定子20和转子11的分段导体28的线圈末端62处的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间的线圈间绝缘。而且,以环状配设的绝缘纸201的绝缘纸原材料的冲压形状为扇形形状,在线圈间间隙140配置成环状锥形形状的、绝缘纸的嵌合时的形状形成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直径尺寸D1宽、定子端面侧的直径尺寸d2窄的环状锥形形状,从而能够遵循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间的锥形形状,使绝缘纸插入后的折弯部500减轻,抑制绝缘纸201要脱落的力,得到浮起防止以及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1)在线圈末端62处,将圆环状的绝缘纸201插入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间,从而能够在高输出、高电压的旋转电机中,防止线圈末端62的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绝缘不良。
(2)通过将在线圈间间隙140间配置成圆环的、绝缘纸201的嵌合时的形状形成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直径尺寸D1宽、定子端面侧的直径尺寸d2窄的环状锥形形状,从而能够遵循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间的线圈间间隙140的锥形形状,使绝缘纸201插入后的折弯减轻,抑制绝缘纸201要脱落的力,得到浮起防止以及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3)为了防止绝缘纸201的浮起,不需要其它构件。
(4)在旋转电机100的制造方法中,将分段导体28插入于槽21S,将它们的端部在线圈末端62侧相互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折弯成型,在通过熔焊以及TIG焊接等接合之后,将绝缘纸201插入即可,不需要用于绝缘纸201的浮起防止的其它工序,所以定子20的制造工序不会变复杂化。
(5)在线圈成型以及焊接接合后将绝缘纸201插入,所以不会对线圈的绝缘包覆部造成损伤。
(6)仅凭绝缘纸201的原材料冲压形状就能够得到配置于线圈间间隙140的、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所以能够期待简化绝缘纸201的制造工序,抑制部件制作成本的效果。
(7)绝缘纸201向线圈间间隙140的嵌合能够在线圈成型以及焊接接合后进行,所以能够抑制绝缘纸201发生破损的可能性,能够期待提高绝缘可靠性的效果。
(8)通过使用发泡绝缘纸作为绝缘纸原材料的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纸201的脱落防止效果。
―第2实施例的绝缘纸形状以及线圈间嵌合―
图14表示通过冲压加工等将第2实施例的绝缘纸原材料进行冲压而成的、绝缘纸展开形状。如图14所记载那样,在绝缘纸201B的定子端面侧的端部设置有缺口部510。该缺口部510是为了在将绝缘纸201以环状配设于分段导体间的情况下,消除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重叠部分的厚度而设置的。缺口部510的高度方向H2设定为从图10、图11、图14所示的、分段导体28的绝缘被膜被剥离的高度Z2起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的最低爬电距离以上。由此,确保第2导体列28R2与第3导体列28R3之间的绝缘性。
进而,以配置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间的绝缘纸201B的端部重叠余量L201以上的长度为基准而设定缺口部510的宽度方向W1。由此,在将绝缘纸201B插入于槽衬200侧时,在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变窄的槽衬200的端部侧,绝缘纸201B不用以两张量的厚度重叠配设,而能够以绝缘纸201B的1张量的厚度插入于线圈间间隙140的全周。而且,绝缘纸201B的插入性被改善,即使不施加力,也能够压入至槽衬200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发挥第1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发挥绝缘纸201B的插入性被改善的效果以及作用。
―第3实施例的绝缘纸形状以及线圈间嵌合―
相对于第1实施例以及第2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绝缘纸201B插入于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的线圈间间隙140,在压入至槽衬200的端部侧之后,在绝缘纸201B的分段导体28的线圈末端62侧,将通过超声波接合以及铆接等接合的固定部600设置于通过熔焊以及TIG焊接等接合的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重叠部分520。由此,消除绝缘纸201B要恢复成扇形的展开形状的弹簧力,保持圆环锥形形状,从而能够得到能够完全地抑制绝缘纸201B的浮起以及脱落的效果。此外,固定部600也可以用粘接剂、其它构件固定绝缘纸201的重叠部分520,而不限于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发挥第1实施例以及第2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发挥能够完全地抑制绝缘纸201B的浮起以及脱落的效果以及作用。
―第4实施例的绝缘纸形状以及线圈间嵌合―
相对于先前叙述的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以及第3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将线圈末端62侧的绝缘纸201B代替为漏斗,使清漆流入,使清漆渗透至内周线圈120与外周线圈130之间、以及绝缘纸201B的间隙中,固定绝缘纸201B。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发挥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以及第3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进而还发挥能够提高绝缘纸201B的浮起防止以及脱落防止效果的效果以及作用。
―其它变形―
此前叙述的、各实施例所使用的绝缘纸201B材质即使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普通纸、树脂、橡胶材料等绝缘体也能够代替,关于材质,并不仅限定于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材质,只要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就能够应用本构成。
另外,本构成也能够应用于高输出、高电压的旋转电机以外的装置,对于外转子型的旋转电机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例,仅凭绝缘纸的原材料冲压形状,就能够得到配置于线圈间的、绝缘纸的脱落防止效果,所以能够期待简化绝缘纸的制造工序,抑制部件制作成本的效果。另外,通过将在线圈间配置成圆环的、绝缘纸的嵌合时的形状形成为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直径尺寸宽、定子端面侧的直径尺寸窄的环状锥形形状,从而能够遵循定子线圈的成型形状地插入、配置,得到绝缘纸的脱落防止效果。进而,本绝缘纸向线圈间的嵌合能够在线圈成型后进行,所以能够抑制绝缘纸破损的可能性,能够期待提高绝缘可靠性的效果。另外,在绝缘纸原材料的扇形冲压形状的内径侧的端部设置缺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纸向线圈间的插入性提高效果,并通过使用发泡绝缘纸作为绝缘纸原材料的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纸的脱落防止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能够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
(1)旋转电机100具备绝缘纸201,该绝缘纸201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100的定子绕组40的分段导体28间,用于分段导体28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以环状配设的绝缘纸201的展开形状为大致扇形形状。由此,能够简化绝缘纸的制作工序,进行绝缘纸的脱落防止,且消除使绝缘纸破损的可能性。
(2)旋转电机100具备绝缘纸201,该绝缘纸201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100的定子绕组40的分段导体28间,用于分段导体28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以环状配设的绝缘纸201形成为线圈末端的顶端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201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短,并且绝缘纸201相对于定子20的轴向而从线圈末端的顶端侧向定子端面侧倾斜地形成。由此,能够简化绝缘纸的制作工序,进行绝缘纸的脱落防止,且消除使绝缘纸破损的可能性。
(3)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具备通过冲压加工从绝缘纸母材冲压以环状配置使用的绝缘纸201的工序。由此,能够简化绝缘纸的制造工序,抑制部件制作成本。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特征,关于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的其它方式,就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实施例进行组合而成的构成。
符号说明
11 转子
18 永久磁体
20 定子
21 定子铁芯
21F 端面
21S 槽
28 分段导体
28E 端部
28R1 第1导体列
28R2 第2导体列
28R3 第3导体列
28R4 第4导体列
40 定子绕组
41 中性点接线用导体
42U 线圈导体
42V 线圈导体
42W 线圈导体
50 壳体
51 外壳
61 线圈末端
62 线圈末端
100 旋转电机
111 转子铁芯
112 旋转轴
120 内周线圈
130 外周线圈
140 线圈间间隙
144 轴承
145 轴承
150 积聚部
153 制冷剂通路
154 制冷剂出口
155 制冷剂出口
200 槽衬
200SG 包围空间
200SN 包围空间
201 绝缘纸
201B 绝缘纸
201S 小径侧的端面
L201 端部重叠余量
301C 发泡剂
500 折弯部
510 缺口部
520 绝缘纸重叠部分
600 固定部
D1 线圈末端顶端侧的直径尺寸
d2 定子端面侧的直径尺寸
H1 高度
H2 高度方向
W1 宽度方向
RF 制冷剂。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分段导体间,用于分段导体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
以所述环状配设的所述绝缘纸的展开形状为大致扇形形状。
2.一种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绝缘纸,该绝缘纸以环状配设在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分段导体间,用于分段导体的线圈末端处的分段导体间绝缘,
以所述环状配设的所述绝缘纸形成为所述线圈末端的顶端侧的所述绝缘纸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长、相反侧的定子端面侧的绝缘纸的圆环开口部的圆周短,并且所述绝缘纸相对于定子的轴向从所述线圈末端的顶端侧向所述定子端面侧倾斜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纸在定子端面侧的端部具有缺口。
4.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为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备通过冲压加工从绝缘纸母材冲压以所述环状配设使用的绝缘纸的工序。
5.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为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备在配置所述分段导体之后将所述绝缘纸以所述环状配设于所述分段导体间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将所述绝缘纸以所述环状配设于所述分段导体间之后,对以所述环状配设的所述绝缘纸的重叠部进行固定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纸包含发泡剂,所述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将所述绝缘纸以所述环状配设于所述分段导体间之后,加热所述绝缘纸进行发泡、固化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将所述绝缘纸以所述环状配设于所述分段导体间之后,通过清漆渗透将所述绝缘纸与所述分段导体的间隙固定的工序。
CN201980024934.XA 2018-05-23 2019-03-29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1062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9159 2018-05-23
JP2018-099159 2018-05-23
PCT/JP2019/013965 WO2019225156A1 (ja) 2018-05-23 2019-03-29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277A true CN112106277A (zh) 2020-12-18

Family

ID=6861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4934.XA Pending CN112106277A (zh) 2018-05-23 2019-03-29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386B2 (zh)
JP (1) JP7044871B2 (zh)
CN (1) CN112106277A (zh)
WO (1) WO20192251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8959B2 (ja) 2020-03-23 2023-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6644A (en) * 1980-09-05 1982-03-17 Toshiba Corp Fixation of coil end
JPS6022435A (ja) * 1983-07-19 1985-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相間絶縁構造
JP2011015480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回転電機の同相間絶縁紙、絶縁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
JP2012034453A (ja) * 2010-07-29 2012-02-16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回転電機の絶縁紙、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13121297A (ja) * 2011-12-08 2013-06-17 Honda Motor Co Ltd 相間絶縁紙の取付け方法及び相間絶縁紙
CN205693453U (zh) * 2016-06-17 2016-11-1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243A (en) 1978-06-30 1980-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assembling inter-phase insulating paper
JP3609649B2 (ja) * 1999-06-29 2005-01-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及びこのモータを用いた冷媒圧縮機
JP3310967B2 (ja) * 1999-12-27 2002-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3219591A (ja) * 2002-01-18 2003-07-31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5110492A (ja) 2003-09-10 2005-04-21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
JP5860782B2 (ja) * 2012-08-31 2016-02-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34157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5002276B4 (de) * 2014-05-15 2023-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eh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iese
JP2018050389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6644A (en) * 1980-09-05 1982-03-17 Toshiba Corp Fixation of coil end
JPS6022435A (ja) * 1983-07-19 1985-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相間絶縁構造
JP2011015480A (ja) * 2009-06-30 2011-01-20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rp 回転電機の同相間絶縁紙、絶縁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
JP2012034453A (ja) * 2010-07-29 2012-02-16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回転電機の絶縁紙、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13121297A (ja) * 2011-12-08 2013-06-17 Honda Motor Co Ltd 相間絶縁紙の取付け方法及び相間絶縁紙
CN205693453U (zh) * 2016-06-17 2016-11-1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03204A1 (en) 2021-07-01
US11973386B2 (en) 2024-04-30
JP7044871B2 (ja) 2022-03-30
WO2019225156A1 (ja) 2019-11-28
JPWO2019225156A1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758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97532B2 (ja)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314908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US8022592B2 (en) Coil fixing membe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3258704A (zh) 线圈骨架、定子铁芯及分布绕组径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US11075559B2 (en) Stator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583508B2 (ja) 回転電機
JP4502041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07492A1 (en)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17112749A (ja) 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
JP6288002B2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用カセットコイル
EP1976100A1 (en) Phase insulator
JP5233630B2 (ja) ステータ、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10284041B2 (en) Stator of motor having insulating structure
CN112106277A (zh)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07312564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TWI646758B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JP2013085476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7225208A (ja) 電機子、回転電機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4547228B2 (ja) 3相回転電機
JP4688729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20124057A (ja) 回転電機のインシュレータ
WO2023166818A1 (ja)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19205244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977008B2 (ja) 回転電機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