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3509A -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3509A
CN112103509A CN202010844020.2A CN202010844020A CN112103509A CN 112103509 A CN112103509 A CN 112103509A CN 202010844020 A CN202010844020 A CN 202010844020A CN 112103509 A CN112103509 A CN 112103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positive electrode
coating
positive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40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3509B (zh
Inventor
陈海伟
张耀
徐中领
邱俊敏
阳铮
舒畅
莫玉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440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3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3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01M4/623Binders being polymers fluorinated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基体层和层叠叠设于所述基体层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中含有粘结剂和导电剂;所述涂层通过所述粘结剂与所述基体层粘附在一起;所述粘结剂包括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本发明的正极集流体,可以有效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粘结力,以及可以有效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导电性。

Description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LFP)、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镍钴铝三元材料(NCA)等。
在磷酸铁锂的结构中,相邻的FeO6八面体通过共顶点连接,稳定的PO4四面体位于FeO6八面体之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Li+的扩散运动,脱嵌锂到一定程度时,锂离子在LiFePO4/FePO4两相界面的扩散受到抑制,使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较差。为了改善其导电性,常采用减小LFP材料颗粒粒径和碳包覆LFP等方法,但随着LFP粒径的减小,干燥效率降低。
另外,通常通过正极活性材料厚涂的方法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LFP等正极活性材料涂布厚度增大时,在干燥过程中粘结剂出现上浮,导致界面粘结力较小,界面电阻大,影响其性能的发挥。在长期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材料从集流体上脱落,致使其循环寿命衰减加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集流体,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正极材料层与铝箔粘结性能差、导电性不佳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基体层和层叠叠设于所述基体层表面的涂层;
所述涂层中含有粘结剂和导电剂;所述涂层通过所述粘结剂与所述基体层粘附在一起;
所述粘结剂中包括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
相应地,提供一种正极片,该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层叠叠设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上述所述的正极集流体。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为上述所述的正极片。
以及,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正极集流体,由于在基体层表面形成一层涂层,并且涂层包含了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该聚合物中羧基官能团对铝箔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而偏二氟乙烯部分则容易溶于正极浆料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并与正极浆料中的聚偏氟乙烯胶黏或“铆接”,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粘结力,同时由于涂层中含有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导电性。
本发明提供的正极片,由于基体层表面具有一层涂层,且该涂层中含有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和导电剂,于是在正极材料层与基体层之间形成粘结力强、导电性好的过渡性涂层,可以使正极片中正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导电性能,并且使得正极材料层中的粘结剂用量得到减少。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由于均使用上述的正极片,因而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上正极材料层和集流体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导电性,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其中:
图1为本发明正极集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极集流体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正极集流体涂布得到的正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的正极集流体涂布得到的正极片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极集流体扫描电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4及对比例的循环曲线;
其中,
1-正极集流体,11-基体层,12-涂层;
2-正极片,21-正极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做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发明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组成部分。
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至少存在一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申请涉及多个发明方案,其中,第一发明方案为一种正极集流体。
请参阅图1或图2,该正极集流体1包括基体层11和层叠叠设于基体层11表面的涂层12;该涂层12中含有粘结剂和导电剂,由粘结剂将涂层12与基体层11进行粘附,同时粘结剂还将涂层12中的导电剂等其他成分牢固束缚在基体层11的表面。
涂层11中的粘结剂至少包括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通式:
Figure BDA0002642424700000041
其中,R选自氢、卤素、烷基中的任一种;
式I中,丙烯酸单体链段n=0.1~0.999,偏二氟乙烯链段m=0.001~0.9,且m+n=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1500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m=0.2,n=0.8,R为-CH3;或者,m=0.1,n=0.9,R为-CH2CH3;或者,m=0.3,n=0.7,R为-C5H11;或者,m=0.4,n=0.6,R为-C3H7
在一些实施例中,m的取值小于n的取值,即:n=0.1~0.999,m=0.001~0.9,m+n=1,且m<n。在该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中,丙烯酸单体链段亲水,偏二氟乙烯链段亲油,丙烯酸单体链段的含量较偏二氟乙烯链段的含量高时,有利于提高涂层12与集流体基层11的结合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层12的厚度选自0.1μm、0.2μm、0.3μm、0.5μm、0.8μm、1.0μm、1.2μm、1.5μm、1.8μm、2.0μm、2.5μm、3.0μm、3.2μm、3.3μm、3.6μm、3.8μm、4.0μm、4.5μm、5.0μm、5.5μm、5.8μm、6.0μm中的任一厚度,即涂层12为0.1μm~6μm之间的任一厚度。此范围兼顾了能量密度和粘结力,更厚的底涂层会导致能量密度降低,过薄的粘结剂含量会导致粘结力过低。
以涂层12各组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含量为0.5%~60%,涂层12中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含量过高,超过60%时,炭黑可能团聚导致底涂浆料的细度过大,底涂层涂布过程中有拉丝现象,也会降低底涂层的导电性。而如果含量过低,低于0.1%时,起不到粘结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涂层12中的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含量为5%~50%,含量低于5%,剥离力小,不利于后续正极材料层与基体层11的粘结,正极材料层容易发生脱落;而如果含量超过50%,则容易引起膜片电阻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大,不利于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材料层之间的导电性。
涂层12中含有的导电剂,可以提高涂层12的导电性能,使得当在正极集流体1表面涂覆正极浆料经干燥得到正极材料层21时,正极材料层21与正极集流体1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不因为涂层12的存在而导致正极材料层21与基体层11的导电性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剂包括至少一种导电碳材料和至少一种金属纳米材料,导电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的混合导电剂,不仅可以提高导电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涂层12的导热性能、附着性能,同时还能降低界面接触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碳材料选自乙炔黑、导电炭黑、碳纤维、单壁碳纳米管、科琴黑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导电碳材料中,按照质量比为导电炭黑:石墨片=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纳米材料选自银纳米线、铂纳米线、铂纳米颗粒、铝纳米线、铝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以涂层12各组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1%~90%。此范围兼顾了导电性和粘结力,更高的导电剂含量会降低粘结力,太低的导电剂含量会导致界面电阻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涂层12各组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所述涂层12含有以下组分:
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 0.1%~60%;
导电剂 1%~90%;
且导电剂包括至少一种导电碳材料和至少一种金属纳米材料,导电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的混合导电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层12还含有适量的分散剂,分散剂的作用主要是在涂层12原料混合制成浆料时使得原料分散均匀,有利于提高涂层12的涂布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剂可以是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本发明的基体层11为铝箔。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层11的厚度为6μm~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1的基体层11两表面均层叠叠设有涂层12。
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有单面涂层12的正极集流体1,也可以选择具有双面涂层12的正极集流体1。
该涂层12具有可与铝箔形成较强附着力的官能团,能显著提升与铝箔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正极材料层21中粘结剂使用量,降低正极片的阻抗和电芯内阻,并能够提高能量密度。
另外,在该正极集流体1表面涂布正极浆料,经干燥形成正极材料层21后,得到的正极片2组装成锂离子电池时,该涂层12一方面可以提高正极材料层中正极活性材料的含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层与铝箔集流体的剥离速率,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为了获得本申请第一发明方案的正极集流体,本申请提供第二发明方案,即一种正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
该正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是获得第一发明方案的正极集流体的一种方法,但是不是唯一的方法。
其中,该正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如式I所示通式的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导电剂、溶剂;
将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导电剂分散于所述溶剂中,得到水系浆料;
将所述水系浆料涂布于基体层11一表面,干燥处理,得到正极集流体;
根据对正极集流体的需要继续将所述水系浆料涂布于基体层11的另一表面,干燥处理,得到双面具有涂层12的正极集流体1。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料还包括分散剂,在制备水系浆料时,可以将分散剂加入其中,以提高各原料的分散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上述水系浆料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水系浆料的粘度范围为(1~3000)mPa·s。
优选地,水系浆料粘度范围为(10~300)mPa·s。
基于第一和/或第二发明方案,本申请提供第三发明方案,即一种正极片。
请参阅图3、4,该正极片2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包括11和12)表面的正极材料层21,所述的正极集流体为本申请第二发明方案所述的正极集流体。
而正极材料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磷酸铁锂(LFP)、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镍钴铝三元材料(NCA)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材料层21中各组分按照质量比为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90~98.5:0.3~8:0.3~2。正是因为本发明正极集流体表面增加了涂层,所以正极材料层21中的粘结剂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材料层21中的导电剂为炭黑等,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2中正极材料层21的厚度在100μm~250μm范围内,如可以是100μm、120μm、125μm、130μm、150μm、165μm、175μm、180μm、190μm、200μm、210μm、220μm、230μm、235μm、245μm、250μm等。
优选地,正极材料层21的厚度在150μm~250μm之间。由于有了涂层12,使得正极材料层21的厚度可以突破到150μm以上。
基于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发明方案,本申请提供第四发明方案,即一种锂离子电池。
该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电解液、外壳、顶盖等。
其中,所述正极片为上述第三发明方案所述的正极片。
而负极片中所涉及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以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硅基材料、锡基材料等。
隔膜、电解液、外壳、顶盖等均为市面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常规物料,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基于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和/或第四发明方案,本申请提供第五发明方案,即一种电池模组。
该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并且所使用的若干锂离子电池是上述第四发明方案的锂离子电池。
在该电池模组中,若干锂离子电池串联或并联或者串并联组合。
基于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和/或第四和/或第五发明方案,本申请提供第六发明方案,即一种电池包。
该电池包包括若干电池模组,并且所涉及的电池模组是上述第五发明方案的电池模组,该电池包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
基于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和/或第四和/或第五和/或第六发明方案,本申请提供第七发明方案,即一种电动汽车。
该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包,并且所涉及的电池包是上述第六发明方案所述的电池包。
为了更有效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下面通过若干例子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45g炭黑,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45g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其中,m=0.4,n=0.6R为-CH3),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3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其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40g炭黑、5g石墨片,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45g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其中,m=0.3,n=0.7,R为-CH3),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3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其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3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44.4g炭黑,0.5g石墨片、0.1g单壁碳纳米管,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45g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其中,m=0.2,n=0.8,R为-CH3),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3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该正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4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44.4g炭黑、0.5g石墨片、0.01g银纳米线,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45g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其中,m=0.2,n=0.8,R为-CH3),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3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该正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5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89g炭黑,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1g偏二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m=0.2,n=0.8,R为-CH3)聚合物,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1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该正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6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31g炭黑,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59g偏二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m=0.2,n=0.8,R为-CH3)聚合物,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其中,涂层的厚度为6μm。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该正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1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直接在相同的铝箔基材上涂布正极浆料,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聚丙烯酸分散剂加入到1000g去离子水中,在分散罐中搅拌使之溶解;向分散罐中加入45g炭黑,搅拌分散均匀。
(2).向步骤(1)中加入45g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其中,m=0.8,n=0.2,R为-CH3),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粘度为200mPa·s左右的水系浆料。
(3).采用刮刀技术将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涂布在铝箔基材的一表面,干燥后形成涂层;随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铝箔基材的另一表面涂布步骤(2)得到的水系浆料并干燥形成涂层,得到具有双面涂层的正极集流体。
(4).制备正极浆料,提供质量比为磷酸铁锂:炭黑:PVDF=92:6:2的物料,按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步骤(3)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表面,经干燥处理,得到正极片,其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180μm。
(5).提供以天然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按照常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组装成软包锂离子电池。
性能测试
为验证实施例1~6及对比例的正极集流体、锂离子电池的相应性能,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正极集流体进行形貌、剥离性能、膜片电阻测试,同时对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软包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
1.形貌观察
采用型号为ULTRA 55的Zeiss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
根据上述测试方法,得到实施例1的正极集流体形貌结构,具体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可以在铝箔基体表面获得一层涂层,且涂层分布均匀,厚度约为2μm。
2.剥离力和膜片电阻测试
剥离力测试采用测试标准GB 2792-1998;
膜片电阻测试压力为0.4T;
根据上述测试方法,得到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正极集流体的剥离力和膜片电阻,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及对比例的剥离力和膜片电阻数据
例别 剥离力(N/m) 膜片电阻(mΩ)
实施例1 18.1 180.1
实施例2 18.8 175.7
实施例3 18.6 159.2
实施例4 18.5 157.8
实施例5 0.8 173.6
实施例6 19.6 195.3
对比例1 13.7 196.5
对比例2 1.5 201.6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正极集流体剥离力明显高于对比例正极集流体的剥离力,并且实施例1~4具有较小的膜片电阻;由于实施例5的涂层中粘结剂含量较低,剥离力最小;而实施例6的涂层中粘结剂含量较高,剥离力最大,但膜片电阻较其他实施例高。
3.循环性能测试
循环性能测试条件为:25℃,1C倍率充放电,工作电压范围为2.5V-3.65V。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由于实施例5和对比例2的极片剥离力太差,未进行循环测试。
从图6可知,实施例3与实施例4循环性能较好,优于实施例2、实施例1和实施例6,对比例的循环性能最差,说明在集流体表面形成一层涂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在集流体表面形成一层涂层后,可以有效提高正极片中正极材料层和集流体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同时降低正极片的阻抗,提高集流体和正极材料层之间的导电性,并有利于提高其所获得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基体层和层叠叠设于所述基体层表面的涂层;
所述涂层中含有粘结剂和导电剂;所述涂层通过所述粘结剂与所述基体层粘附在一起;
所述粘结剂包括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通式:
Figure FDA0002642424690000011
其中,R选自氢、卤素、烷基中的任一种;
式I中,丙烯酸单体链段n=0.1~0.999,偏二氟乙烯链段m=0.01~0.9,且m+n=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通式中,m<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涂层各组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所述偏二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聚合物的含量为0.5%~6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1μm~6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包括至少一种导电碳材料和至少一种金属纳米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涂层各组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1%~90%。
8.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层叠叠设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正极集流体。
9.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片。
10.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
CN202010844020.2A 2020-08-20 2020-08-20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2103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4020.2A CN112103509B (zh) 2020-08-20 2020-08-20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4020.2A CN112103509B (zh) 2020-08-20 2020-08-20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509A true CN112103509A (zh) 2020-12-18
CN112103509B CN112103509B (zh) 2023-06-06

Family

ID=7375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4020.2A Active CN112103509B (zh) 2020-08-20 2020-08-20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35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816A (zh) * 2022-04-12 2022-05-10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造孔功能涂层的集流体、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497585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片和电池
CN115286805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8533B1 (en) * 1996-02-27 2001-05-08 Atofina Electrodes with improved adhesion between activator and collect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529917A (zh) * 2001-04-10 2004-09-15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该电池用电极及用于该电池的粘合层的粘结剂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US7163770B1 (en) * 2006-01-23 2007-01-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layer imageable element containing sulfonamido resin
CN103066296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270058A (zh) * 2010-12-22 2013-08-28 索尔维特殊聚合物意大利有限公司 偏二氟乙烯共聚物
US20130316234A1 (en) * 2011-01-06 2013-11-2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Modifier f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binder resin composition for battery,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WO2015076573A1 (ko) * 2013-11-21 2015-05-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WO2015108109A1 (ja) * 2014-01-20 2015-07-23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当該バインダーを含む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当該電極を備える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5514488A (zh) * 2016-01-19 2016-04-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剂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05754027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941149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极片
CN108011076A (zh) * 2017-11-27 2018-05-08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92675A1 (ja) * 2016-11-15 2018-05-2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共重合体、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極合剤、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20180355206A1 (en) * 2015-11-24 2018-12-13 Arkema France Binder contain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apable of fixing to a metal and associated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8533B1 (en) * 1996-02-27 2001-05-08 Atofina Electrodes with improved adhesion between activator and collect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529917A (zh) * 2001-04-10 2004-09-15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该电池用电极及用于该电池的粘合层的粘结剂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US20040234850A1 (en) * 2001-04-10 2004-11-25 Yusuke Watarai Lithium ion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polymer compound in binder used in adhesion layer thereof
US7163770B1 (en) * 2006-01-23 2007-01-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layer imageable element containing sulfonamido resin
CN103270058A (zh) * 2010-12-22 2013-08-28 索尔维特殊聚合物意大利有限公司 偏二氟乙烯共聚物
US20130316234A1 (en) * 2011-01-06 2013-11-2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Modifier f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binder resin composition for battery,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CN103429628A (zh) * 2011-01-06 2013-12-04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聚偏氟乙烯用改性剂、电池用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二次电池用电极及电池
CN103066296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WO2015076573A1 (ko) * 2013-11-21 2015-05-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WO2015108109A1 (ja) * 2014-01-20 2015-07-23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当該バインダーを含む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当該電極を備える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5754027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氟乙烯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180355206A1 (en) * 2015-11-24 2018-12-13 Arkema France Binder contain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apable of fixing to a metal and associated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CN106941149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极片
CN105514488A (zh) * 2016-01-19 2016-04-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剂及其锂离子电池
WO2018092675A1 (ja) * 2016-11-15 2018-05-2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共重合体、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極合剤、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8011076A (zh) * 2017-11-27 2018-05-08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816A (zh) * 2022-04-12 2022-05-10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造孔功能涂层的集流体、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4464816B (zh) * 2022-04-12 2022-07-12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造孔功能涂层的集流体、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497585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片和电池
CN115286805A (zh) * 2022-09-30 2022-1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ab型嵌段共聚物、制备方法、粘结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509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67538A1 (zh) 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03509B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4795559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1916666A (zh) 一种异型结构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WO2016141861A1 (zh) 电池、电池组和不间断电源
CN115101741B (zh) 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98334A (zh) 正极片、钛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8051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11234995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3555541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CN110190258B (zh) 硅碳复合材料水性复合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0380057A (zh) 一种耐过充锂离子电池
CN11424293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3921756B (zh) 一种高硅含量的硅碳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45622A1 (zh) 电池、电池组和不间断电源
CN113130907A (zh) 一种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快充锂离子电池
CN113745511A (zh) 导电浆料及制备方法、负极集流体、负极片、锂离子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应用
CN115000407B (zh) 一种硅基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92711A (zh) 复合导电剂及导电剂浆料和负极极片
CN11503645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4428670U (zh) 一种可低温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CN112928274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2103510B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3013393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38273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