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1910A -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1910A
CN112101910A CN202010995997.4A CN202010995997A CN112101910A CN 112101910 A CN112101910 A CN 112101910A CN 202010995997 A CN202010995997 A CN 202010995997A CN 112101910 A CN112101910 A CN 112101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tandard
cost
procedure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5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da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da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da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da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5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1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1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1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06Q30/0206Price or cost determination based on market fa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BOM,所述BOM中记录原材料和成品的数据;步骤S2,根据BOM确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模块,并根据生产工艺模块建立成本计算模型;步骤S3,获取实际中的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并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以计算出在当前周期中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通过确认生产工艺模块再获取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成本计算模型由多个计算公式构成,核算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即可自动得到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大大减少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使成本核算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本核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背景技术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谓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现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成本核算功能比较粗放,一般只能核算到产品成品,很难核算到每道工序加工成本。如果要核算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中,操作上就比较复杂,一般做法是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建立档案,BOM层级按每道工序进行设置展开,并进行每道工序的出入库账的统计,加工工序步骤越多,其成本核算就越繁琐,对于核算人员来说,工作压力也就越大,不具备实际上的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为了优化成本核算,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BOM,所述BOM中记录原材料和成品的数据;
步骤S2,根据BOM确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模块,并根据生产工艺模块建立成本计算模型;
步骤S3,获取实际中的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并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以计算出在当前周期中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定的生产工艺模块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对应,生产工艺模块中同样具有多道工序。通过生产工艺模块再获取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成本计算模型由多个计算公式构成,计算公式的参数即为实际中的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核算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即可自动得到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大大减少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使成本核算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生产工艺模块的确定方式为:根据BOM中记录的原材料和成品,从数据库中获取以同一原材料加工出同一成品的标准工艺模块,将标准工艺模块作为生产工艺模块以建立成本计算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生产工艺模块,每个生产工艺模块均对应一种原材料和成品的组合,核算人员只需要输入原材料和成本,就能够快速获取对应的生产工艺模块,加快完成核算前的准备工作。
可选的,在获取标准工艺模块后,若标准工艺模块的工序与实际生产工艺不符合,则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修改,以形成符合实际生产的生产工艺,修改方式包括增减工序数量和调换工序顺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艺优化后,实际的工艺流程会发生变化,此时标准工艺模块的内容无法匹配上实际的工艺流程,就需要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调整,再将调整后的标准工艺模块作为生产工艺模块来生产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的计算方式为:当前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等于前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再加上当前道工序的加工单价,首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则为原材料数量乘以原材料的标准单价再加上首道工序的加工单价。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还获取各道工序中产生的废品数量,根据各道工序的入库和发工序数量获取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减去当前工序的废品数量即为当前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各道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以及相应的标准成品单价将作为本周期的期末数据以供下一周期使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序成本核算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序成本核算系统,包括数据库、匹配模块、建立模块、BOM模块和计算模块;
所述数据库,预存有各种类型的标准工艺模块;
BOM模块,根据人工输入的原材料数据和成品数据建立BOM;
匹配模块,根据BOM从数据库中选择出相应的标准工艺模块;
建立模块,根据匹配模块上选择的标准工艺模块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计算模块,获取人工输入的实际数据,并将实际数据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相匹配的参数中,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并输出结果。
可选的,还包括调整模块,所述匹配模块选择出的标准工艺模块均输送到调整模块中;
调整模块,根据人工选择是否修改标准工艺模块,若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标准工艺模块为生产工艺模块;
建立模块,根据从调整模块获取的标准工艺模块或生产工艺模块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可选的,还包括更新模块;
更新模块,获取建立模块形成的生产工艺模块,并将生产工艺模块覆盖数据库中相应的标准工艺模块。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简化ERP产品、BOM、工艺结构,提供自动简洁的工序成本核算算法,帮企业算出比较准确、细致的成本单价,带来准确、细致、便捷的成本核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核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核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BOM模块;2、数据库;3、匹配模块;4、调整模块;5、建立模块;6、计算模块;7、更新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参照图1,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当前生产批次中原材料和成品的数据建立BOM。
BOM中记录本生产批次中投入的原材料的总量、原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价、完成的成品数量以及转换比,转换比为原材料的数量和成品的数量之间的比例。
BOM的建立实际可以提前到实际生产之前,根据预计需要完成的成品数量以及实际的转换比,估算出预计需要投入的原材料数量。
步骤S2,根据BOM确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模块,并建立成本计算模型。
根据BOM中记录的原材料和成品,从数据库2中获取以同一原材料加工出同一成品的标准工艺模块。标准工艺模块由多个基础模块组成,基础模块分成多种,多种基础模块分别代表打孔、打磨、焊接、切割等加工工序中的一种。将基础模块按实际生产工艺的施工顺序排列起来就能够组合成一种标准工艺模块,该种标准工艺模块就与依据的实际生产工艺相对应。
实际的生产工艺没有经过优化调整的,则根据BOM获取的标准工艺块块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工艺模块来使用。然后根据组成生产工艺模块的各个基础模块的种类和顺序,形成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即可进行步骤S3。而当实际的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需要核算人员自行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修改,修改方式包括增减基础模块、调整基础模块的排列顺序。增减基础模块即对应实际生产工艺中的增减工序,调整基础模块的排列顺序即对应实际生产工艺中的工序先后顺序的调整。完成调整后的标准工艺模块才能再作为生产工艺模块来使用。
步骤S2可以和步骤S1一样,也可以在实际生产开始前就先进行实施,但要确保实际的生产工艺应该与步骤S2中确定下来的生产工艺模块相对应。当实际的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步骤S2中的生产工艺模块需要再次调整。因此为避免出现多次调整,除非实际的生产工艺已经稳定,不然步骤S2还是应该等到实际生产结束再进行实施。
步骤S3,获取实际中的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并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以计算出在当前周期中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
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都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记录在生产、仓库的业务单据中。其中,首道工序的发料就叫做发料,非首道工序的发料发出叫做发工序,末道工序的入库叫做产成品入库,非末道工序的入库叫做工序入库。发料数量就是首道工序的原材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则是非首道工序的材料数量。
成本计算模型由多个计算公式构成,实际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来决定计算公式具体的种类、数量以及计算顺序。成本计算模型根据输入的数据先算出产品每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再计算各工序的核算单价。
首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等于发料数量乘以原材料的标准单价再加上首道工序的加工单价。第二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等于首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再加上第二道工序的加工单价。以此类推,后道工序的标准成品单价等于前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加上本道工序的加工单价,直到算出最后一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每道工序的加工单价是分摊相应工序中工人工资和设备费用得到。
成本的核算往往是以一个工作月做为一个周期进行核算。在当前周期内预先准备的所有原材料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制作成成品。那么在周期结束时需要对剩余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统计,形成期末数据。上一周期的期末数据就是下一周期的期初数据,在核算单价时还需要增加上期初数据
上一周期的期末数据包括材料费用,直接人工,管理工资,制造费用,辅助费用,其他费用。期末数据中的材料费用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取得:各道工序中产生的废品数量,根据各道工序的入库和发工序数量获取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减去当前工序的废品数量即为当前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各道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以及相应的标准成品单价将作为本周期的期末数据中的材料费用以供下一周期使用。
成本计算模型再算出产品首道总投入费用,总投入费用等于首道工序中投入的材料费用,直接人工,管理工资,制造费用,辅助费用,其他费用之和。然后算出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等于总投入费用除以完工数量。进行汇总后得到本月产品首道的实际成本,再更新到本月的入库单的核算单价中,最后根据期初数据中的标准成品单价和本月入库的核算单价算出本月产品首道的出库的核算单价。首道工序出库的核算单价核算好后,给第二道工序的材料费用提供了数据,就可以核算第二道工序的成本单价。依上算出第二道工序的总投入。然后根据第二道工序的完工产品数量算出第二道工序的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接着再把算好的第二道工序的单位成本更新到本月入库的核算单价中,再算出第二道工序出库的核算单价。依次类推知道自动算出末道工序的单位成本。
整个核算过程会根据BOM和工艺的结构从底层自制件到顶层自制件,中间穿插工序从首道到末道,按照成本计算模型自动进行核算。且一次性再同一张核算单据上把产品的所有工序一次性核算出来,不需要分开多张单据分开核算。每次局部数据调整后只需要在该单据上点击一下重新核算即可,不需要再多张单据中来回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工序成本核算系统,参见图,包括BOM模块1、数据库2、匹配模块3、建立模块5、调整模块4、更新模块7和计算模块6。
数据库2中预存有各种类型的标准工艺模块。每个标准工艺模块具有相匹配的一组原材料和成品。BOM模块1会根据人工输入的原材料数据和成品数据建立BOM。BIM中存储有原材料和成品的数据。匹配模块3会从BOM中提取原材料和成品的名称,再根据原材料和成品的名称从数据库2中找到相匹配的的标准工艺模块。
调整模块4从匹配模块3中获取标准工艺模块,并受人工控制是否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调整。当需要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调整时,调整模块4将标准工序模块拆解成多个基础模块并提供其余类型的基础模块,核算人员可以通过对基础模块的顺序、数量、类型进行调整,使重新组合后的标准工序模块符合实际生产工艺,而重新组合后的标准工艺模块被命名为生产工艺模块。标准工艺模块无需调整时,调整模块4将标准工艺模块发送到建立模块5;标准工艺模块经调整变成生产工艺模块后,调整模块4将生产工艺模块发送到建立模块5和更新模块7中。更新模块7,获取建立模块5形成的生产工艺模块,并将生产工艺模块覆盖掉数据库2中相应的标准工艺模块。
建立模块5根据从调整模块4获取的标准工艺模块或生产工艺模块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计算模块6获取人工输入的实际数据,并将实际数据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相匹配的参数中,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并输出结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BOM,所述BOM中记录原材料和成品的数据;
步骤S2,根据BOM确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模块,并根据生产工艺模块建立成本计算模型;
步骤S3,获取实际中的发料数量、发工序数量、各道工序的入库数量,并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以计算出在当前周期中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和核算单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生产工艺模块的确定方式为:根据BOM中记录的原材料和成品,从数据库(2)中获取以同一原材料加工出同一成品的标准工艺模块,将标准工艺模块作为生产工艺模块以建立成本计算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标准工艺模块后,若标准工艺模块的工序与实际生产工艺不符合,则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修改,以形成符合实际生产的生产工艺模块,修改方式包括增减工序数量和调换工序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各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的计算方式为:当前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等于前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再加上当前道工序的加工单价,首道工序的标准成本单价则为原材料数量乘以原材料的标准单价再加上首道工序的加工单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还获取各道工序中产生的废品数量,根据各道工序的入库和发工序数量获取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当前工序剩余的物料数量减去当前工序的废品数量即为当前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各道工序剩余的合格品数量以及相应的标准成品单价将作为本周期的期末数据以供下一周期使用。
6.一种工序成本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库(2)、匹配模块(3)、建立模块(5)、BOM模块(1)和计算模块(6);
所述数据库(2),预存有各种类型的标准工艺模块;
BOM模块(1),根据人工输入的原材料数据和成品数据建立BOM;
匹配模块(3),根据BOM从数据库(2)中选择出相应的标准工艺模块;
建立模块(5),根据匹配模块(3)上选择的标准工艺模块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计算模块(6),获取人工输入的实际数据,并将实际数据代入到成本计算模型中相匹配的参数中,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并输出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模块(4),所述匹配模块(3)选择出的标准工艺模块均输送到调整模块(4)中;
调整模块(4),根据人工选择是否修改标准工艺模块,若对标准工艺模块进行修改,则修改后的标准工艺模块为生产工艺模块;
建立模块(5),根据从调整模块(4)获取的生产工艺模块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更新模块(7);
更新模块(7),获取建立模块(5)形成的生产工艺模块,并将生产工艺模块覆盖数据库(2)中相应的标准工艺模块。
CN202010995997.4A 2020-09-21 2020-09-21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Pending CN112101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997.4A CN112101910A (zh) 2020-09-21 2020-09-21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997.4A CN112101910A (zh) 2020-09-21 2020-09-21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1910A true CN112101910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5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5997.4A Pending CN112101910A (zh) 2020-09-21 2020-09-21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19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4748A (zh) * 2023-09-14 2023-11-21 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本分析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7094748B (zh) * 2023-09-14 2024-05-14 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本分析训练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769A (zh) * 2003-05-07 2005-02-02 沃斯特-阿尔派因工业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并分配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27609A (zh) * 2013-01-16 2014-07-16 上海云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bom的成本核算机制
CN10748089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1996A (zh) * 2018-02-08 2018-09-04 深圳云集智造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成本估算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28134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sap平台的钢铁企业日成本核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769A (zh) * 2003-05-07 2005-02-02 沃斯特-阿尔派因工业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并分配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27609A (zh) * 2013-01-16 2014-07-16 上海云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bom的成本核算机制
CN10748089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1996A (zh) * 2018-02-08 2018-09-04 深圳云集智造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成本估算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28134A (zh) * 2019-06-28 2019-11-08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sap平台的钢铁企业日成本核算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4748A (zh) * 2023-09-14 2023-11-21 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本分析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7094748B (zh) * 2023-09-14 2024-05-14 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本分析训练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4730A (zh) 配料监控追溯方法及系统
US20100198779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8175733B2 (en) Model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o include defined markers
CN112446526B (zh) 生产排程系统及方法
CN101206728A (zh) 半导体制造的派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926894A (zh) 家具制造方法、系统及控制设备
CN101315686A (zh) 生产计划正向排程系统及方法
CN112396206B (zh) 一种板材的切割使用综合管理方法及系统
US6795742B1 (en)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in a plurality of production lines
CN113191127A (zh) 一种基于核电管理信息的自定义表单系统及方法
CN103926895A (zh) 家具制造方法、系统及控制设备
Witte Using static capacity modeling technique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N103971187A (zh) 基于rfid的生产计划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JP4966831B2 (ja) 資材所要量計画装置、資材所要量計画方法、および資材所要量計画プログラム
KR101656989B1 (ko) 제조업체 간의 협업을 위한 통합 플랫폼 관리시스템
JPH05143613A (ja) 生産計画システム
CN112101910A (zh) 工序成本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系统
CN105719060A (zh) 一种电缆制造的管理方法
CN115660261B (zh) 生产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21096563A (ja) 生産計画立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生産計画立案支援方法
KR100945523B1 (ko) 온라인 건설현장 관리 방법
JP2973930B2 (ja) 生産計画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US2004019329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production of molds
CN205540238U (zh) 一种防呆称料监控系统
CN102054231A (zh) 物料清单生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