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9525B -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9525B
CN112099525B CN202010894141.8A CN202010894141A CN112099525B CN 112099525 B CN112099525 B CN 112099525B CN 202010894141 A CN202010894141 A CN 202010894141A CN 112099525 B CN112099525 B CN 112099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craft
formation
communication
representing
formation space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4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9525A (zh
Inventor
胡庆雷
石永霞
郑建英
郭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941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9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9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1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05D1/104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ircrafts, e.g. formation fl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接着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限制;最后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的构型运行。上述方法利用统一的标量势函数,设计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可以保证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在可靠通信区域内保持期待构型运行;并且,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可以避免通信资源浪费,实现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日趋成熟。与传统大型单航天器任务相比,多航天器组网构成的编队飞行系统在任务性能以及任务成本等方面都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在新型在轨航天任务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由于编队飞行系统是由多个距离较近、物理上不相连的航天器构成,各航天器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链路对星上信号进行传输共享,协同完成编队任务,因此,编队航天器之间进行可靠有效通信是完成编队任务的基础。并且,为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任务完成的高效性,每个编队航天器都存在最大有效通信范围约束,因此,确保航天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始终保持连通是实现协同任务的关键所在。此外,由于成本与技术等多方面限制,编队航天器在自身质量和体积上有着严格要求,星上的有效载荷受到严格限制,这使得编队航天器的通信资源存在严重约束。因此,如何确保编队任务高效完成的同时,减少通信资源消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在存在通信范围限制和通信资源约束的情况下,保证编队航天器能够以低通信量始终运行在有效通信范围内,且始终保持期待的编队构型运行,是航天器编队飞行位置协同控制的重要任务。
针对星载通信设备能力有限,星间通信带宽不足等问题,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星间通信受限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基于无向通信拓扑建立了多星姿态协同控制模型,并在通信环节引入了事件驱动算法,解决了星间通信受限下的多航天器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但其中并没有考虑星间通信距离有限情况,在任务过程中,并不能保证航天器始终运行在有效通信范围之内;航空学报《考虑避障的航天器编队轨道控制律设计》采用轨道坐标系,描述了存在干扰及故障情况下的编队飞行过程航天器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人工势函数制导与滑模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轨道控制方法,解决了航天器编队飞行过程中的故障容错、障碍规避以及碰撞避免等重要的飞行安全问题,但并未考虑航天器星载资源有限及星间通信范围受限等问题。因此,设计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得编队航天器在减少通信量的同时始终位于有效通信范围内,并且保持期待构型运行,是确保航天器编队飞行任务低成本、高可靠完成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存在的通信资源有限、星间通讯距离受限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这是一种能够使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在可靠区域内保持期待构型运行的控制方法,可以解决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在协同控制过程通信资源有限和通信距离受限情况下的位置协同控制问题,使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以期待构型高效可靠地完成编队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
S2: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
S3: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编队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约束;
S4: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中,步骤S1,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具体包括:
在地心惯性坐标系O-XYZ中,设定虚拟航天器,假设虚拟航天器运行在椭圆轨道上,椭圆轨道的真近点角为θ,半长轴为ac,离心率为ec;以虚拟航天器作为参考航天器,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o-xyz,虚拟航天器相对于地心的位置向量为:
Rc=[Rc,0,0]T (1)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1
其中,Rc表示虚拟航天器与地心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有n个编队航天器,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2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3
其中,
ρi=[ρixiyiz]T (5)
vi=[vix,viy,viz]T (6)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4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5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6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37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1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2
其中,i∈{1,...,n},表示编队航天器i;ρ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3
为ρi的一阶导数,ρ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位置,ρ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位置,ρ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位置;v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4
为vi的一阶导数,v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速度值,v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速度值,v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速度值;m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质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重力梯度力,u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器;C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科氏力和离心力矩阵,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5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一阶导数,nc反映虚拟航天器的平均运动,μ表示地心引力常数;D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时变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6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二阶导数,Ri表示编队航天器i相对于地心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中,步骤S2,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具体包括:
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所有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借助数据总线保持物理连接,航天器相互之间经由无线传感网络进行通信;通信情况描述为带权重的有向强联通图G={S,E,A},其中,S={s1,...,sn}表示由n个编队航天器组成的节点集合,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47
表示编队航天器相互之间的通信路径集合,A=[aij]∈Rn×n,i∈{1,...,n},j∈{1,...,n},为邻接矩阵,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通信强度;
若(si,sj)∈E,i∈{1,...,n},j∈{1,...,n},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能建立通信,编队航天器j能获得编队航天器i的信息,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7
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无法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考虑到编队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保持物理连接,不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i=0;
有向强联通图G的拉普拉斯矩阵为L=[lij]∈Rn×n,i∈{1,...,n},j∈{1,...,n},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中,步骤S3,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编队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约束,具体包括:
定义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3
表示编队航天器j的第k个触发时刻,由编队航天器j的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确定;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4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5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dij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期待距离;R表示两个邻近编队航天器的最大有效通信距离;vm表示编队航天器的最大速度值;Tm表示编队航天器两次临近触发时刻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Pi关于ρi的梯度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56
当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相互远离时,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大,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的排斥力越大,利用所述排斥力对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的通信范围进行约束,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始终保持连通;
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期待距离dij,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趋于零,在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一种吸引力,利用所述吸引力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趋于期待距离dij,使编队飞行系统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中,步骤S4,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具体包括:
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2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3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1个触发时刻;t表示编队飞行时间;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4
表示基于状态的误差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5
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6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7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8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邻居集合;α为一个正数;
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69
其中,ki>0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增益;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ui使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存在的通信资源有限、星间通讯距离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减少通讯量且保证编队航天器始终运行在可靠区域内的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编队航天器最终速度趋于一致,并保证编队飞行系统以期待构型运行。首先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接着,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限制;最后,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的构型运行。上述方法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存在的通信距离受限和期待构型限制问题,利用统一的标量势函数,设计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可以保证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在可靠通信区域内保持期待构型运行;并且,针对航天器通信资源有限的情况,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可以避免通信资源浪费,实现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示意图;
图3为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通信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
S2: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
S3: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编队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约束;
S4: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第一步: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
如图2所示,在地心惯性坐标系O-XYZ中,设定虚拟航天器,假设虚拟航天器运行在椭圆轨道上,椭圆轨道的真近点角为θ,半长轴为ac,离心率为ec;以虚拟航天器作为参考航天器,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o-xyz,虚拟航天器相对于地心的位置向量为:
Rc=[Rc,0,0]T (1)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81
其中,Rc表示虚拟航天器与地心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有n个编队航天器,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82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83
其中,
ρi=[ρixiyiz]T (5)
vi=[vix,viy,viz]T (6)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1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2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3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4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5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6
其中,i∈{1,...,n},表示编队航天器i;ρ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9
为ρi的一阶导数,ρ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位置,ρ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位置,ρ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位置;v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7
为vi的一阶导数,v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速度值,v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速度值,v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速度值;m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质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重力梯度力,u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器;C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科氏力和离心力矩阵,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8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一阶导数,nc反映虚拟航天器的平均运动,μ表示地心引力常数;D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时变非线性项,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0910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二阶导数,Ri表示编队航天器i相对于地心的距离。
例如,根据实际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考虑四颗质量均为20kg的航天器构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即m1=m2=m3=m4=20kg;设定虚拟航天器运行在椭圆轨道上,轨道要素可选为半长轴ac=6.5867×106m,离心率ec=0.001,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初始值θ(0)=-3.2491rad;地心引力常数μ=3.986×1014N·m2/kg;初始时刻四颗编队航天器的位置分别为(300,10,600)m,(300,-600,10)m,(300,10,-600)m,(300,600,10)m;初始时刻四颗编队航天器的速度分别为(2,0,0)m/s,(0,5,0)m/s,(0,0,6)m/s,(1,-3,0)m/s。
第二步: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
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所有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借助数据总线保持物理连接,航天器相互之间经由无线传感网络进行通信;通信情况描述为带权重的有向强联通图G={S,E,A},其中,S={s1,...,sn}表示由n个编队航天器组成的节点集合,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01
表示编队航天器相互之间的通信路径集合,A=[aij]∈Rn×n,i∈{1,...,n},j∈{1,...,n},为邻接矩阵,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通信强度;
若(si,sj)∈E,i∈{1,...,n},j∈{1,...,n},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能建立通信,编队航天器j能获得编队航天器i的信息,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03
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无法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考虑到编队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保持物理连接,不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i=0;
有向强联通图G的拉普拉斯矩阵为L=[lij]∈Rn×n,i∈{1,...,n},j∈{1,...,n},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02
例如,考虑四颗航天器(s1、s2、s3、s4)构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通信情况如图3所示,邻接矩阵中a12=1,a23=0.01,a34=1,a41=1,其余元素均为零,这表明第二个航天器能够获得第一个航天器的信息,第三个航天器能够获得第二个航天器的信息,第四个航天器能够获得第三个航天器的信息,第一个航天器能够获得第四个航天器的信息;有向强联通图G的拉普拉斯矩阵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1
第三步: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编队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约束。
考虑期待构型限制和通信距离受限,定义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2
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3
表示编队航天器j的第k个触发时刻,由编队航天器j的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确定,初始值选为0s;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4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5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dij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期待距离,例如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6
表示能进行互相通信的相邻航天器之间的距离都等于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7
R表示两个邻近编队航天器的最大有效通信距离,例如可以选择1000m;vm表示编队航天器的最大速度值,例如可以选择10m/s;Tm表示编队航天器两次临近触发时刻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例如可以选择2s;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Pi关于ρi的梯度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18
基于上述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当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相互远离时,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大,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的排斥力越大,利用排斥力对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的通信范围进行约束,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始终保持连通;也就是说,当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相互远离时,若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最大有效通信距离1000m时,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将会变得非常大,形成较大的排斥力,利用这个排斥力对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的通信范围进行约束,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避免超过最大有效通信距离,始终保持连通;
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期待距离dij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1
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趋于零,在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一种吸引力,利用吸引力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趋于期待距离dij,使编队飞行系统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第四步: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考虑编队飞行系统中航天器通信资源受限,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2
其中,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3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个触发时刻,初始值选为0s;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4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1个触发时刻;t表示编队飞行时间;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5
表示基于状态的误差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6
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27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31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32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邻居集合,例如考虑四颗航天器构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N1={s4},N2={s1},N3={s2},N4={s3};α为一个正数,例如可以选择0.3;
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2657889690000133
其中,ki>0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增益;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ui使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例如考虑四颗航天器构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通过调参,选为k1=k2=k3=k4=1;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ui可以保证初始阶段具有通信的邻近航天器能够始终运行在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1000m之内,且不需要不间断地、实时地进行通信,可以显著减少通信资源消耗;同时能够使邻近航天器之间的距离趋于期待距离并使各编队航天器最终速度趋于一致,因此,整个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能够在低通信量情况下,在可靠区域内以期待构型运行。
通过Matlab仿真,设定仿真步长为0.1s,仿真时间为500s,可以得到四颗编队航天器的触发次数依次为1818、2022、1343、1210,相邻航天器之间的最远距离为862.7m,该最远距离小于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1000m,说明相邻航天器之间实现了连通保持,并且,通过进一步计算可得四颗编队航天器通信资源分别减少了63.64%、59.56%、73.14%、75.80%,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通信资源有限、星间通讯距离受限情况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仍然能够在有效通信范围内以低通讯量保持期待构型运行,能够显著降低通信资源消耗,保证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高效完成编队飞行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存在的通信资源有限、星间通讯距离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减少通讯量且保证编队航天器始终运行在可靠区域内的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编队航天器最终速度趋于一致,并保证编队飞行系统以期待构型运行。首先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接着,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限制;最后,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的构型运行。上述方法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存在的通信距离受限和期待构型限制问题,利用统一的标量势函数,设计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可以保证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在可靠通信区域内保持期待构型运行;并且,针对航天器通信资源有限的情况,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可以避免通信资源浪费,实现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

1.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
S2: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
S3:定义统一标量势函数,对编队航天器之间的期待构型和通信范围进行约束;
S4: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其中,步骤S1,具体包括:
在地心惯性坐标系O-XYZ中,设定虚拟航天器,假设虚拟航天器运行在椭圆轨道上,椭圆轨道的真近点角为θ,半长轴为ac,离心率为ec;以虚拟航天器作为参考航天器,建立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o-xyz,虚拟航天器相对于地心的位置向量为:
Rc=[Rc,0,0]T (1)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11
其中,Rc表示虚拟航天器与地心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有n个编队航天器,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建立编队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12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13
其中,
ρi=[ρixiyiz]T (5)
vi=[vix,viy,viz]T (6)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1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2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3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4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5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6
其中,i∈{1,...,n},表示编队航天器i;ρ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7
为ρi的一阶导数,ρ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位置,ρ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位置,ρ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位置;vi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8
为vi的一阶导数,vix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x轴上的速度值,viy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y轴上的速度值,viz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的z轴上的速度值;m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质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重力梯度力,u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器;C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科氏力和离心力矩阵,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9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一阶导数,nc反映虚拟航天器的平均运动,μ表示地心引力常数;D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时变非线性项,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210
为虚拟航天器真近点角θ的二阶导数,Ri表示编队航天器i相对于地心的距离;
步骤S3,具体包括:
定义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32
表示编队航天器j的第k个触发时刻,由编队航天器j的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确定;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33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34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dij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期待距离;R表示两个邻近编队航天器的最大有效通信距离;vm表示编队航天器的最大速度值;Tm表示编队航天器两次临近触发时刻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Pi关于ρi的梯度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35
当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相互远离时,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大,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的排斥力越大,利用所述排斥力对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的通信范围进行约束,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最大有效通信距离R,始终保持连通;
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期待距离dij,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统一标量势函数值越趋于零,在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形成一种吸引力,利用所述吸引力使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距离趋于期待距离dij,使编队飞行系统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基于有向图理论,描述编队飞行过程中编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情况,具体包括:
假设编队飞行系统中所有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借助数据总线保持物理连接,航天器相互之间经由无线传感网络进行通信;通信情况描述为带权重的有向强联通图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2
表示由n个编队航天器组成的节点集合,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3
表示编队航天器相互之间的通信路径集合,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4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5
为邻接矩阵,表示编队航天器i和编队航天器j之间的通信强度;
若(si,sj)∈E,i∈{1,...,n},j∈{1,…,n},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能建立通信,编队航天器j能获得编队航天器i的信息,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6
则表示编队航天器i与编队航天器j之间无法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j=0;
考虑到编队航天器内部元件之间保持物理连接,不进行无线通信,邻接矩阵中元素aii=0;
有向强联通图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7
的拉普拉斯矩阵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8
其中,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基于建立的编队航天器位置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编队航天器之间通信情况条件下,利用定义的统一标量势函数,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使编队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具体包括:
基于事件触发策略,设计事件驱动通信机制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0
其中,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1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2
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第k+1个触发时刻;t表示编队飞行时间;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3
表示基于状态的误差向量;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4
表示编队航天器i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415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51
表示编队航天器j在第k个触发时刻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52
时在当地水平当地垂直坐标系中的速度向量;Ni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邻居集合;α为一个正数;
构建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为:
Figure FDA0003166502020000053
其中,ki>0表示编队航天器i的控制增益;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器ui使航天器最终以一致的速度保持期待构型运行。
CN202010894141.8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099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4141.8A CN112099525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4141.8A CN112099525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525A CN112099525A (zh) 2020-12-18
CN112099525B true CN112099525B (zh) 2021-10-15

Family

ID=7375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4141.8A Active CN112099525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95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2030B (zh) * 2023-06-01 2024-02-09 四川大学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航天器重定向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9407A (zh) * 2018-05-23 2018-09-1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避障的控制算法
CN108563237A (zh) * 2018-03-30 2018-09-2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同避障方法及装置
CN109062252A (zh) * 2018-08-27 2018-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四旋翼无人机集群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1026154A (zh) * 2019-12-10 2020-04-17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编队防避撞六自由度协同控制方法
WO2020082768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无人设备集群控制的多体队形重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0189B (zh) * 2016-05-24 2018-10-16 武汉科技大学 基于邻域约束的空地异构机器人系统路径规划方法
US10114384B2 (en) * 2016-09-13 2018-10-30 Arrowonics Technologies Ltd. Formation flight path coordin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KR101935006B1 (ko) * 2017-06-23 2019-01-03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멀티 에이전트 시스템에 포함되는 추종 에이전트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7168357B (zh) * 2017-06-30 2018-08-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考虑姿态约束与抗退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MA41572B1 (fr) * 2017-12-05 2019-08-30 Atlan Space Navigation et comportement autonomes de vehicule sans pilote sans liaison avec la station de controle
CN108388270B (zh) * 2018-03-21 2021-08-31 天津大学 面向安全域的集群无人机轨迹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US11231715B2 (en) * 2018-05-22 2022-01-25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CN108897340B (zh) * 2018-09-10 2020-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通信和计算约束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9002058B (zh) * 2018-09-10 2020-04-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事件触发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协同控制方法
CN109508035B (zh) * 2018-12-24 2021-11-2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多区域分级式无人机编队路径规划方法
CN109683628B (zh) * 2018-12-26 2022-01-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有限时间分布式速度观测器的航天器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9765921B (zh) * 2019-03-04 2021-03-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保证通信且避免碰撞的航天器编队协同控制方法
US10706356B1 (en) * 2019-06-07 2020-07-07 William P Doy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human level meaning using a 9-dimensional hypercube of cognitive frames
CN111439392B (zh) * 2019-09-24 2021-12-24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编队位置协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3237A (zh) * 2018-03-30 2018-09-21 北京润科通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同避障方法及装置
CN108549407A (zh) * 2018-05-23 2018-09-1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避障的控制算法
CN109062252A (zh) * 2018-08-27 2018-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势场法的四旋翼无人机集群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082768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无人设备集群控制的多体队形重构方法
CN111026154A (zh) * 2019-12-10 2020-04-17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编队防避撞六自由度协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525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2058B (zh) 基于事件触发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协同控制方法
CN110413006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无人机编队组网系统及方法
CN110262557A (zh) 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四旋翼编队有限时间容错控制方法
CN108897340B (zh) 一种通信和计算约束下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9765921B (zh) 一种保证通信且避免碰撞的航天器编队协同控制方法
Campbell Planning algorithm for multiple satellite clusters
CN110825116B (zh) 基于时变网络拓扑的无人机编队方法
CN115639841B (zh) 一种基于鲁棒牵制的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296507B (zh) 一种基于时空解耦的多动力定位船舶协同编队控制方法
CN112214034B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四旋翼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方法
CN112099525B (zh) 一种航天器编队飞行低通讯连通保持协同控制方法
CN112631335A (zh)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多四旋翼无人机固定事件编队方法
CN109459041A (zh) 一种微纳星群变迁规划与控制方法
CN115108053A (zh) 基于事件触发的空间多星协同编队控制方法
CN115639830A (zh) 一种空地智能体协同编队控制系统及其编队控制方法
Parsa et al. Backstepping control based on sliding mode for station-keeping of stratospheric airship
Zhu et al. Demonstr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UAV formation control
Dai et al.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obstacle avoidance control of UAV formation based o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Brown et al. Fractionated space architectures: Tracing the path to reality
CN111949040B (zh) 高效利用空间无线资源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跟踪控制方法
CN116339321A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全局信息驱动的分布式多机器人强化学习编队合围方法
CN109213190A (zh) 一种日心悬浮轨道上电动帆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
Li et al. Collision-free flocking control for satellite cluster with constrained spanning tree topology and communication delay
Kuruba et al. Emerging trends of spac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s
Wu et al. Performance of Sliding Mode and Consensus-based Control Approaches for Quadrotor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Fligh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