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9116A -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9116A
CN112099116A CN202010927739.2A CN202010927739A CN112099116A CN 112099116 A CN112099116 A CN 112099116A CN 202010927739 A CN202010927739 A CN 202010927739A CN 112099116 A CN112099116 A CN 112099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mold
substrate
diffusion sheet
micro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7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9116B (zh
Inventor
娄建
马炳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77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9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2Lith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patterning methods other than those involving the exposure to radiation, e.g. by stam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且所述基材与所述多个微结构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多个微结构构成矩阵排列结构,所述扩散片通过所述多个微结构对穿过所述基材的光线进行扩散。本申请提供的扩散片,通过由基材与多个微结构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扩散片是一种用于将穿过自身的光线进行扩散的元器件,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
目前,扩散片主要包括玻璃基板层及胶水层。其中,胶水层层叠设置在玻璃基板层上,具体地,胶水层的一面粘结在玻璃基板层上,胶水层的另一面上压印有多个微结构,进而使得该扩散片具备扩散光线的功能。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胶水层很容易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导致扩散片报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其能解决胶水层很容易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导致扩散片报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散片,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且所述基材与所述多个微结构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所述多个微结构构成矩阵排列结构,所述扩散片通过所述多个微结构对穿过所述基材的光线进行扩散。
本申请提供的扩散片,由于基材与多个微结构成型为一体结构,也即是,该扩散片是由基材与多个微结构一体成型的单层结构,通过由基材与多个微结构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才能实现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片的材料为UV胶。
UV胶较易获得,可以降低该扩散片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扩散片,包括:
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
通过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以使所述第一胶水夹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基材,且使得所述基材朝向所述第二模具的表面压印出所述多个微结构,所述多个微结构构成所述矩阵排列结构,所述基材具有所述多个微结构的表面为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对压印有所述多个微结构的所述基材进行固化;
将固化后的所述基材从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中脱模,形成所述扩散片。
在制造扩散片时,首先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上,之后,通过第二模具对点在第一模具上的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使得第一胶水夹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基材、并且基材朝向第二模具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也即是,在通过第二模具对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后,得到了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基材,接下来,对该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基材进行固化,并将固化后的基材从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中脱模,即形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
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无论基材还是微结构,均是由第一胶水制造而成的、且微结构是由第二模具在第一胶水上压印形成的,换句话说,基材和微结构是一体成型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是指所述第一模具的与所述第一胶水接触的一个表面。
通过对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可以避免第一胶水粘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导致无法脱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
当第一模具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时,一方面,由于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可以起到较好的抗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的制造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
将所述第一胶水点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
通过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在压印第一胶水时,便于第一胶水从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向四周扩散,进而可以避免第一胶水从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跌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
将所述第二胶水与所述第一胶水接触。
通过将所述第二胶水与所述第一胶水接触,可以使得第二胶水与第一胶水将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并朝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四周和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的四周扩散,也即是,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缝隙均会被液体所占据,这就避免了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缝隙出现气体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第二胶水与第一胶水之间出现气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具为透明的PDMS模具。
当第二模具为透明的PDMS模具时,可以使得紫外线自由的穿过透明的PDMS模具,进而方便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基材进行固化。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
当基材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时,便于通过UV固化地方式对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进行固化。并且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较易获得,成本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通过第二模具对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前,先将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并填充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的缝隙中,因此,由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形成的基材中也将不会出现气泡,进而可以使得扩散片将光线扩散的更均匀。另外,无论基材还是微结构,均是由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制造而成的、且微结构是由第二模具在第一胶水上压印形成的,话句话说,基材和微结构是一体成型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又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中设有上述另一方面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设有上述扩散片的摄像模组来说,由于通过由基材与多个微结构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整个摄像模组报废的情况发生。
再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另一方面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设有上述扩散片的电子设备来说,由于通过由基材与多个微结构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整个电子设备报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实物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材;2-微结构;3-第一模具;4-第一胶水;5-第二模具;6-第二胶水;100-扩散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扩散片是一种用于将穿过自身的光线进行扩散的元器件,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比如,摄像模组中或者电视中等。在相关技术中,扩散片主要包括玻璃基板层及胶水层。其中,胶水层层叠设置在玻璃基板层上,具体地,胶水层的一面粘结在玻璃基板层上,胶水层的另一面上压印有多个微结构,进而使得该扩散片具备扩散光线的功能。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胶水层很容易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导致扩散片报废。基于此种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扩散片包括:基材1,基材1的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2,且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成型为一体结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微结构2构成矩阵排列结构,扩散片通过多个微结构2对穿过基材1的光线进行扩散。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基材1的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2,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因此,当光线经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穿过扩散片时,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的多个微结构2可以对穿过该扩散片的光线进行扩散,也即是,该扩散片具备对穿过其的光线进行扩散的功能。又由于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成型为一体结构,也即是,该扩散片是由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一体成型的,通俗地讲,该扩散片为单层结构,因此,该扩散片不会出现分层的情况。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由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才能实现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微结构2构成矩阵排列结构,也即是,多个微结构2在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是非常均匀的排布的,这就使得扩散片在通过多个微结构2对光线进行扩散时,可以将光线扩散的更加的均匀,也即是,该扩散片对光线的扩散性能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在通过扩散片对待扩散光线进行扩散时,可以通过将待扩散光线射入扩散片,并从扩散片中射出实现。具体地,可以将待扩散光线沿着与具有多个微结构2相对的一面射入基材1,并从基材1具有多个微结构2的一面射出,这样,即可在多个微结构2的作用下实现对待扩散光线的扩散。
示例性地,比如某扩散片包括的基材1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2,基材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未设置有微结构2,那么,在通过该扩散片对光线进行扩散时,可以将光线通过第二表面射入基材1中,并从基材1的第一表面上射出,此时,即可在多个微结构2的作用下实现对光线的扩散。
其中,微结构2的数量可以为100个、200个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自由的设定,只需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微结构2的数量不作限定。
另外,基材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椭圆形(图1中为矩形)等,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自由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基材1的形状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任一微结构2为半球形结构;或者,任一微结构2为椭圆形结构。无论微结构2为半球形结构还是椭圆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半球形结构和椭圆形结构的表面都是曲面的,因此,可以形成漫射的效果,进而可以使得该扩散片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更好。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任一微结构2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只需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微结构2的结构也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散片的材料为UV(Ultraviolet,紫外线)胶。当扩散片的材料为UV胶时,在可以满足扩散片对光线的扩散功能的同时,由于UV胶较易获得,因此可以降低该扩散片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由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才能实现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多个微结构2构成矩阵排列结构,这就使得扩散片在通过多个微结构2对光线进行扩散时,可以将光线扩散的更加的均匀。此外,由于任一微结构2为半球形结构;或者,任一微结构2为椭圆形结构。无论微结构2为半球形结构还是椭圆形结构,均可以形成漫射的效果,因而可以使得该扩散片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扩散片。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
步骤202:通过第二模具对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以使第一胶水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与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基材,且使得基材朝向第二模具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多个微结构构成矩阵排列结构,基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表面为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步骤203:对压印有多个微结构的基材进行固化。
步骤204:将固化后的基材从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及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中脱模,形成扩散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造扩散片时,首先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上,之后,通过第二模具对点在第一模具上的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使得第一胶水夹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基材、并且基材朝向第二模具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也即是,在通过第二模具对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后,得到了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基材,接下来,对该具有多个微结构的基材进行固化,并将固化后的基材从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中脱模,即形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
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无论基材还是微结构,均是由第一胶水制造而成的、且微结构是由第二模具在第一胶水上压印形成的,也就是说基材和微结构是一体成型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之前,还包括:
对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是指第一模具的与第一胶水接触的一个表面。
可选地,第一模具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
可选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包括:
确定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
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
可选地,通过第二模具对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前,还包括:
在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
将第二胶水与第一胶水接触。
可选地,第二模具为透明的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
可选地,基材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的实物流程图。参见图3和图4,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是指第一模具3的与第一胶水4接触的一个表面。
由于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是指第一模具3的与第一胶水4接触的一个表面,因此,为了避免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之后,第一胶水4粘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无法脱模,可以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胶水4粘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导致无法脱膜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抗粘剂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具体地,可以将抗粘剂均匀地涂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以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在通过抗粘剂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之后,就可以避免第一胶水4粘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导致无法脱膜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抗粘剂可以为氟化物,当然,抗粘剂还可以为其他可以避免第一胶水4粘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的物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抗粘剂不作限定。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比如,还可以通过打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使得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变得比较光滑的方式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的方式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模具3可以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当第一模具3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时,一方面,由于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可以起到较好的抗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的制造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第一模具3也可以为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微结构的玻璃模具,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结构不作限定。另外,第一模具3的材料也可以为塑料或者金属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模具3的材料也不作限定。
步骤302: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首先确定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然后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
具体地,可以通过尺子测量的方法确定出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或者,可以通过目测的方式大致确定出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在确定出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之后,接下来,可以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具体的,可以通过点胶机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或者,可以通过手动点胶的方式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通过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在压印第一胶水4时,便于第一胶水4从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向四周扩散,进而可以避免第一胶水4从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跌落的情况发生。
在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时,第一胶水4需点至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的量可以根据需制造的扩散片的厚度和大小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胶水4需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的量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胶水4可以为丙烯酸体系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胶水或者环氧体系的UV胶水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胶水4不作限定。如果有必要,在实际的生产中,第一胶水4中还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比如,可以在第一胶水4中添加稳定剂、防劣化剂、分散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来使得第一胶水4的性能更好。
示例性地,通过在第一胶水4中添加阻燃剂,可以使得通过该第一胶水4制造而成的扩散片不易点燃,进而使得该扩散片使用起来更安全。
当然,第一胶水4还可以为其他体系的UV胶水,只需通过第一胶水4制造的扩散片具备能够扩散光线的作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胶水4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丙烯酸体系的UV胶水,是指主要成分为丙烯酸、且能够进行UV固化的胶水。同理,上述环氧体系的UV胶水,是指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且能够进行UV固化的胶水。
步骤303: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6。
在该步骤中,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6的方式可以跟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的方式类似,因此,本实施例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6的方式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二胶水6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通过将第二胶水6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可以带来跟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类似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也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胶水6可以和第一胶水4相同,也即是,第二胶水6也可以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水或者环氧体系的UV胶水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胶水6也不作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需通过第二模具5压印第一胶水4,且通常情况下,需将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竖直朝下以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因此,为了避免第二胶水6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跌落,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的第二胶水6的量可以较少,比如可以点上一小滴等。当然,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具体而定,只需第二胶水6不能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跌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的第二胶水6的量不作限定。
步骤304:将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接触。
在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以及第二胶水6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之后,可以将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接触,此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将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并朝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四周和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四周扩散,也即是,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缝隙均会被液体所占据,这就避免了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缝隙出现气体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之间出现气泡的情况发生。
步骤305:通过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以使第一胶水4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基材1,且使得基材1朝向第二模具5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2,多个微结构2构成矩阵排列结构,基材1具有多个微结构2的表面为基材1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由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点有第二胶水6,且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接触,因此,在通过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时,除了第一胶水4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之外,第二胶水6也会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将混合并形成基材1,且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作用下,使得基材1朝向第二模具5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2。
其中,在通过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时,第二模具5的第二表面上可以压设有压板,在压板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更好的压印。
另外,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上可以设置有与微结构2相匹配的倒模结构,这样,即可通过该倒模结构倒模出基材1表面上的多个微结构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5可以为透明的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当第二模具5为透明的PDMS模具时,可以使得紫外线自由的穿过透明的PDMS模具,进而方便通过UV固化的方式对基材1进行固化。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中不会出现气泡,因此,基材1中也不会出现气泡,进而使得该扩散片可以将光线扩散的更均匀。
同时,在本步骤中可以看出,由于微结构2及基材1均是由第一胶水4即第二胶水6通过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压印形成的,话句话说,基材1和微结构2是一体成型的,因而可以避免扩散片分层的情况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上设有微结构时,不难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胶水4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与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基材1也将是两面均具有微结构的基材1。也即是,可以根据需要使得基材1的一面具有微结构或者两面均具有微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306:对压印有多个微结构2的基材1进行固化。
其中,基材1可以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当然,基材1还可以其他基材,本申请实施例对基材1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材1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时,对压印有多个微结构2的基材1进行固化可以通过下述步骤(1)实现:
步骤(1):通过UV照射基材1,以对基材1进行UV固化。
具体地,通过紫外线以100mw/cm2-600mw/cm2的强度照射基材20s-80s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对基材1的UV固化。由于UV固化具备对空间要求少和固化快的特点,因此,通过UV固化的方式可以减少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
也即是,当基材1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时,仅仅通过UV固化即可实现对基材1的固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基材1为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时,对压印有多个微结构2的基材1进行固化可以通过下述步骤(1)-(2)实现:
步骤(1):通过UV照射基材1,以对基材1进行UV固化。
对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UV固化的方式可以和对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的UV固化的方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对基材1进行加热烘烤,以对基材1进行加热固化。
在对基材1进行UV固化完毕之后,可以对基材1进行加热烘烤,以对基材1进行加热固化。具体的,在UV固化完毕之后,可以对基材1以120℃的温度进行30分钟-40分钟的加热,以对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进行固化。
也即是,对于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来说,可以先通过UV固化的方式进行初步的固化,之后,再通过加热固化的方式进行最终固化。
其中,为了避免在对基材1进行加热固化的过程中,基材1发生翘起的情况,使得整个基材1不平整,因此,在对基材1行加热固化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基材1夹在第一模具3与第二模具5之间,这样,在第一模具3与第二模具5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基材1发生翘起的情况,进而可以避免整个基材1不平整的情况发生。
步骤307:将固化后的基材1从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中脱模,形成扩散片。
由于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进行了抗粘处理,而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即为朝向基材1的一个表面,因此,固化后的基材1可以很方便的从第一模具3上脱模,且不会粘在第一模具3。由于第二模具5为透明的PDMS模具,可以理解的是,透明的PDMS模具与基材1不粘,因此,固化后的基材1也可以很方便的从第二模具5上脱模,且不会粘在第二模具5上。在固化后的基材1从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中脱模之后,即可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扩散片。由于基材1均不会粘在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上,因此,从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中脱模而形成的扩散片的表面将非常的规整,使得该扩散片对光线的扩散性能将更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造扩散片时,首先将第一胶水4点在第一模具3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之后,将第二胶水6点在第二模具5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接下来,将第二胶水6与第一胶水4接触、相互融合,同时通过第二模具5对点在第一模具3上的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使第一胶水4与第二胶水6夹在第一模具3与第二模具5之间形成基材1、并且基材1朝向第二模具5的表面压印出多个微结构2。也即是,在通过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之后,得到了具有多个微结构2的基材1,接下来,对该具有多个微结构2的基材1进行固化,并将固化后的基材1从第一模具3及第二模具5中脱模,即可形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
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由于在通过第二模具5对第一胶水4进行压印之前,先将第一胶水4和第二胶水6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并填充在第一模具3和第二模具5之间的缝隙中,因此,由第一胶水4和第二胶水6形成的基材1中也将不会出现气泡,进而可以使得扩散片将光线扩散的更均匀。另外,无论基材1还是微结构2,均是由第一胶水4和第二胶水6制造而成的、且微结构2是由第二模具5在第一胶水4上压印形成的,话句话说,基材1和微结构2是一体成型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三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该摄像模组中设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扩散片10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扩散片100可以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扩散片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设有上述扩散片的摄像模组来说,由于通过由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整个摄像模组报废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四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扩散片10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扩散片可以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扩散片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设有上述扩散片的电子设备来说,由于通过由基材1与多个微结构2所形成的单层结构的扩散片即可实现对光线的扩散,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括玻璃基板层和胶水层的扩散片来说,可以避免胶水层从玻璃基板层上分层或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避免扩散片报废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整个电子设备报废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手表和可穿戴眼镜等任意可以用到上述扩散片100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不作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或者第二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且所述基材与所述多个微结构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所述多个微结构构成矩阵排列结构,所述扩散片通过所述多个微结构对穿过所述基材的光线进行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的材料为UV胶。
3.一种扩散片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扩散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
通过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以使所述第一胶水夹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基材,且使得所述基材朝向所述第二模具的表面压印出所述多个微结构,所述多个微结构构成所述矩阵排列结构,所述基材具有所述多个微结构的表面为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对压印有所述多个微结构的所述基材进行固化;
将固化后的所述基材从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中脱模,形成所述扩散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进行抗粘处理,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是指所述第一模具的与所述第一胶水接触的一个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为表面光滑的玻璃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胶水点在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上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
将所述第一胶水点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模具对所述第一胶水进行压印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一表面上点第二胶水;
将所述第二胶水与所述第一胶水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为透明的PDMS模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丙烯酸体系的UV胶基材或环氧树脂体系的UV胶基材。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中设有如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扩散片。
CN202010927739.2A 2020-09-07 2020-09-07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09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7739.2A CN112099116B (zh) 2020-09-07 2020-09-07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7739.2A CN112099116B (zh) 2020-09-07 2020-09-07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116A true CN112099116A (zh) 2020-12-18
CN112099116B CN112099116B (zh) 2022-07-12

Family

ID=7375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7739.2A Active CN112099116B (zh) 2020-09-07 2020-09-07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911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441A (zh) * 2007-08-07 2008-01-09 山东大学 大面积周期阵列三维微结构制备方法
CN101231462A (zh) * 2008-02-27 2008-07-30 苏州大学 一种光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39364A (zh) * 2008-08-13 2009-01-0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软模压印制造微透镜阵列的方法
CN101644788A (zh) * 2008-08-07 2010-02-10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59906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Proradiant Opto. Co., Ltd. Lens array panel
CN108776361A (zh) * 2018-05-02 2018-11-09 江苏帝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
CN208090605U (zh) * 2018-02-05 2018-11-13 广州森万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防眩结构
CN208207268U (zh) * 2018-05-08 2018-12-0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型偏光片
CN110131681A (zh) * 2018-02-05 2019-08-16 广州森万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防眩结构及其制法
CN110531449A (zh) * 2019-09-03 2019-12-03 豪威光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单面及双面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
CN111113741A (zh) * 2019-12-04 2020-05-0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菲涅尔模具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1441A (zh) * 2007-08-07 2008-01-09 山东大学 大面积周期阵列三维微结构制备方法
CN101231462A (zh) * 2008-02-27 2008-07-30 苏州大学 一种光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1644788A (zh) * 2008-08-07 2010-02-10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39364A (zh) * 2008-08-13 2009-01-0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软模压印制造微透镜阵列的方法
US20170159906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Proradiant Opto. Co., Ltd. Lens array panel
CN208090605U (zh) * 2018-02-05 2018-11-13 广州森万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防眩结构
CN110131681A (zh) * 2018-02-05 2019-08-16 广州森万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防眩结构及其制法
CN108776361A (zh) * 2018-05-02 2018-11-09 江苏帝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
CN208207268U (zh) * 2018-05-08 2018-12-0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型偏光片
CN110531449A (zh) * 2019-09-03 2019-12-03 豪威光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单面及双面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
CN111113741A (zh) * 2019-12-04 2020-05-0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菲涅尔模具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116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4716B (zh) 双面结构光学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TWI489179B (zh) 製造導光板的方法、治具以及相關的導光板
TWI751298B (zh) 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0408521A (en) Flexible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 using same
JP2005250469A (ja) レンズ、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9307897B (zh) 一种可绕折的光扩散膜的制备方法
KR20080107801A (ko) 일체형도광판 제조방법
CN112099116B (zh) 扩散片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055698B2 (ja) 光拡散層の製造方法、フレネルレン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拡散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EP345650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plica master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ody to be formed
US20100297397A1 (en)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of
CN111427108A (zh) 光波导显示模组中的光栅制备方法及ar显示装置
CN11478417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0792B (zh) 一体成型的树脂匀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2162508A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KR100936923B1 (ko) 유브이 전사를 이용한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267132A (ja) 光拡散層の形成方法、光拡散シートまたは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WO2017119398A1 (ja) 微細構造付き三次元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101567309B1 (ko) 광학 시트용 몰드,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용 몰드를 이용한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21925A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학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824041A (zh) 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9772487B1 (en) La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9174705A (ja) レン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0707991B1 (ko) 광학 판재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