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5266A -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5266A
CN112095266A CN202010548989.5A CN202010548989A CN112095266A CN 112095266 A CN112095266 A CN 112095266A CN 202010548989 A CN202010548989 A CN 202010548989A CN 112095266 A CN112095266 A CN 112095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elt
motorized
sec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89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利奥·曼德鲁扎托
安德烈亚·尼科莱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ex Rimar Group SRL
Original Assignee
Santex Rimar Group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ex Rimar Group SRL filed Critical Santex Rimar Group SRL
Publication of CN112095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5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21/00Shrinking by compre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5/00Calendering, pressing, ironing, glossing or glaz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5/06Calendering, pressing, ironing, glossing or glazing textile fabrics between rollers and co-operating moving surfaces formed of flexible material, e.g. ban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5/00Calendering, pressing, ironing, glossing or glaz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15/08Roll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设备包括:可加热的旋转滚筒;环形带,其能沿闭合路径移动以支撑和输送与滚筒的侧表面部分接触的纺织基材,带在伸长方面可弹性地变形;辊系统,带以伸长预张紧状态卷绕在辊系统上。辊系统包括机动化驱动辊、机动化制动辊、第一空转支承辊以及第二空转支承辊。路径的第一部段在机动化制动辊和机动化驱动辊之间延伸,以围绕第一空转支承辊部分地卷绕的方式经过第一空转支承辊,而路径的第二部段在机动化驱动辊和第二空转支承辊之间延伸。闭合路径通过在第二空转支承辊和机动化制动辊之间延伸的第三部段变完整。在使用中沿路径的第三部段,带处于相对于路径的第一部段松弛的张紧状态。

Description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substrate,坯布)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织物或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是纺织整理加工领域中的主要过程之一,并且目的是在进行制造步骤之前给予织物稳定性。
通常,织物的稳定性和压实度是通过利用整合技术的、使用在毡或橡胶带的曲率变化的机器来赋予的,待被赋予压实度的织物被放置在该毡或橡胶带上。然后,支撑件(毡或橡胶带)的曲率变化向织物赋予纵向回缩,该织物然后被压靠于热滚筒,这使压实效果稳定,从而确保织物一旦离开机器后的尺寸稳定性。
所有织物(无论是正交织物还是针织织物)在生产后需要进行使其适合于被裁剪以用于缝纫的稳定和压实过程。因此,压实机广泛用于整理加工过程中。可获得的压实度值取决于生产的织物的初始稳定性程度。织物的初始稳定性程度又取决于制成其的材料的类型。
通常,必须使同一织物经过压实机若干次以便获得期望的压实效果。如果组织最初就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则尤其如此。所有这些会延长处理时间并影响生产成本。
因此,在该领域中非常需要减少织物压实过程的时间,尤其是在织物以高度的初始不稳定性表征(例如由粘胶纤维制成)的情况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替代性技术方案,其旨在使压实系统更高效。但是,这些方案已经被证明为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更详细地,织物的压实(或缩紧)处理实质上借助于所谓的“压缩”技术来执行,该技术基于使用基本上可变形的带,待被压实的织物被紧密地耦接到该带。带在纵向前进方向上的变形——借助于适合于此目的的机械装置——基本上由相继的第一伸展步骤和第二收缩步骤构成。与带的可变形表面一体地接合的织物特别是在收缩步骤期间沿前进方向经受“压缩”,即其结构的压实且最终为纵向缩紧。
带的可变形性可以由制成其的材料的类型和特征确定,并且还由通过适于使带变形的机械装置施加在其上的机械应力的类型来确定。因此,通过按压而引起带的变形是已知的,这引起带的伸展(伸长),随后是收缩(缩短)至初始松弛状态;或者是通过带的周缘速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其是通过使带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辊或滚筒上以交替为凹状和凸状的路径进行滑动——其交替地引起周缘速度的增大(延长)和减小(缩短)——而获得的;或者,最后,通过对带的纵向牵引(伸长)而引起的变形,随后是释放牵引(缩短)至初始松弛状态。
GB专利563 638描述了用于压实织物的设备,其旨在通过使用由辊支撑和引导的环形弹性带来改进现有技术,上述辊中的一个辊以可变速度旋转并且比在该辊之前的辊快。以此方式,带的包括在所述两个辊之间的部分置于伸长状态,而在随后的部段中,随着张紧被松开,带经受与先前的伸长相等的纵向收缩。
在带的伸长部分处耦接到该带的织物在随后的松弛部分中跟随该带,部分地围绕旋转的且被加热的滚筒卷绕,还经受对应的纵向收缩或缩紧。
然而,该技术并非没有缺点,第一个缺点涉及的是弹性带在引导辊之间以完全且自然地松弛的状态进行旋转的事实。因此,在其中施加引起带伸长的纵向牵引的部段之后的张紧释放部段中,带完全返回至其自然松弛状态,而不会在缩紧步骤期间保持允许其输送以及有效地引导织物的任何最小残留张紧,并且甚至不会在该带的引导辊周围对该带自身的路径提供任何控制。
另外的不利方面与以下事实有关:经受纵向牵引——因此在长度上可延伸的——弹性带还横向地变形,导致随之发生的和不可控制的宽度减小。当张应力停止时,带的两个维度都趋于恢复原始大小,也就是说,该带再次变宽,并且由于如所提到的那样带没有保持任何最小残留张紧,因此该带的表面趋于松散地传播(flow,流动)并且不绷紧,从而将这种不规则性传递到与其耦接的织物。
欧洲专利申请EP1657340A1中提出的技术方案部分地克服了上述缺点。
更详细地,该方案提供了待被施加到弹性带的预张紧牵引,使得该弹性带在牵引的释放步骤结束时保持最小的残留张紧,这使该弹性带伸长。
更详细地,EP1657340A1中描述的组织压实设备包括经加热的旋转滚筒,弹性带被部分地卷绕在该滚筒周围。通过多个机动化辊和空转支承辊使弹性带根据预定义的闭合路径移动。
辊设备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对辊中之一的相对位置进行操作,可以在将带组装在辊上期间将带自身相对于其松弛状态进行预张紧。在该设备的操作期间,相对于该基本的预张紧状态,弹性带在与滚筒进行接触之前通过伸长被进一步绷紧。当带在围绕滚筒的卷绕部段中与织物进行接触时,带自由地在纵向上收缩,从而以相对于滚筒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拖动织物。这样,织物通过弹性带的纵向收缩移动被拉动,并且因此在纵向上被压实。
特别地,如在EP1657340A1的图2中示出的,弹性带的(除预张紧状态之外的)张紧是通过被布置在关于旋转滚筒在直径上相反的位置的两个三联体辊的组合作用实现的。第一三联体辊被定位在经加热滚筒的紧上游(带与滚筒的第一接触点的上游),而第二三联体辊被定位在滚筒的下游(带与滚筒的分离点的下游)。在两个三联体之间,在弹性带的与滚筒接触的路径部段相反的路径部段中,存在空转支承辊。第一三联体辊全部被机动化,并且以相同的第一切向速度旋转、具有交替的旋转方向。在第二三联体中,带遇到的头几个辊被机动化并且以相同的第二切向速度旋转、具有交替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三联体的第三辊是空转的。
在操作上,通过与围绕滚筒卷绕的路径部段相反的整个路径部段使两个三联体辊施加在弹性带上的切向速度产生差异,弹性带被弹性地绷紧。特别地,第一切向速度(即由第一三联体辊施加的)比第二切向速度(即由第二三联体辊施加的)高在20%至60%的范围内的值。
以上描述的压实设备允许依靠带预张紧来改进压实过程,但是所获得的结果并不完全地令人满意。以上描述的压实设备仍然不允许精确控制弹性带的伸长,并且因此不允许精确控制施加在带自身上的张紧程度。特别地,辊操纵设备不允许完全地消除弹性带相对于引导辊的滑动。这不利地影响了压实过程的效率。
最后,由以上描述的压实设备施加在弹性带上的应力导致带自身过早磨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全部地或部分地消除上面陈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该设备允许更精确地控制弹性带的张紧以便使织物压实过程更有效。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允许减小施加在弹性带上的应力。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制造简单且成本效益合算。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该设备可以以在操作上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根据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中清楚地看到,并且其优点在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容易理解,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仅仅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织物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图中与弹性带从制动辊到空转滚筒的经过区域有关的细节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图中与弹性带从驱动辊到可加热的旋转滚筒的经过区域有关的细节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有利的是,纺织基材T可以是任何类型;特别地,它可以是正交(梭织)织物或针织织物。纺织基材可以由用于梭织和针织织物的任何类型的纤维形成。
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例示的,压实设备1包括:
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
环形带20,其能在伸长方面弹性地变形,并且能沿闭合路径移动以支撑和输送与所述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的侧表面部分10a接触的纺织基材T;
辊系统31、32、33、34、35,带20以伸长预张紧状态被卷绕在该辊系统上。
这种辊系统又包括多个空转支承辊33、34、35和多个机动化辊31、32。
机动化辊31、32可操作以使带20沿着前述闭合路径滑动,在所述路径的第一部段T1处相对于预张紧状态在带上施加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该第一部段关于带的前进方向X在这样的路径的第二部段T2的上游延伸,在第二部段中,所述带20保持与旋转滚筒接触。
压实设备1还包括用于沿着这样的闭合路径的第二部段T2在带20和可加热滚筒10之间引导纺织基材T的装置40。
在操作上,沿闭合路径的上述第二部段T2,在纺织基材T上进行压实作用。在这样的第二部段T2处,弹性带弹性地收缩,从在上游的第一部段T1中施加在该带上的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转变到接近预张紧的状态。在第二部段T2中的纺织基材T由于摩擦力而与带20一体地移动,经受带自身的收缩并且进而在纵向上收缩以压实自身。
根据本发明的一般性实施方式,上述辊系统包括:
机动化驱动辊31;
机动化制动辊32;
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其被布置在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之间;和
第二空转支承辊34。
参考带20沿闭合路径的前进方向X,机动化驱动辊31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上游的辊,而第二空转支承辊34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下游的辊。
前述闭合路径的第一部段T1(在该处,带20在使用中弹性地伸长,接收相对于预张紧状态的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在机动化制动辊32和机动化驱动辊31之间延伸,以围绕第一空转支承辊33部分地进行卷绕的方式经过第一空转支承辊。
路径的第二部段T2(在该处,带20自身在使用中收缩,失去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以返回到预张紧状态)在机动化驱动辊31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之间延伸。
以上闭合路径通过路径的在第二空转支承辊34和机动化制动辊32之间延伸的第三部段T3变完整。在使用中,沿着路径的这样的第三部段T3,带20处于相对于路径的第一部段T1松弛的张紧状态,基本上对应于预张紧状态。
“闭合路径”对应于当以预张紧被安装在辊系统上时带20的总延伸。闭合路径不受带的局部收缩和局部伸长的影响。
由于本发明,在闭合路径中引入与和滚筒接触的收缩路径部段不同的路径部段,在该被引入的路径部段中,带自由地逐渐返回到预张紧状态而不经受附加伸长状态。
另一方面,在提供带的预张紧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关于带的张紧状态,带的闭合路径被划分成仅两个部段:
第一“伸长”部段,其从被布置在可加热滚筒紧下游的制动辊延伸到被布置在可加热滚筒上游的驱动辊;以及
第二“收缩”部段,其从驱动辊延伸到制动辊,部分地卷绕可加热滚筒。
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带以伸长或收缩的方式被连续地施加应力,而实际上不能保持处于预张紧状态,即不能保持处于可以被认为是休息状态的最小伸长状态。实际上,在制动辊的紧下游的带已经开始经受由驱动辊施加的伸长作用。
相反,由于本发明,前述第三部段T3已经被引入到闭合路径中,在该第三部段中,该带在第二部段T2中已经收缩之后自由地保持处于预张紧状态。换言之,与第一伸长部段T1和第二收缩部段T2相反,第三部段T3可以被认为是带的休息部段。
这具有许多优点:
施加在带上的张紧伸长作用集中在路径的较短部段上(等于闭合路径和第二部段T2的伸展范围);这样,通过作用于机动化驱动辊和制动辊的速度,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施加在带上的伸长,进而较好地控制纺织基材的压实作用;
带受到的机械应力较小,这是因为该带在已经收缩之后可以自由地到达休息状态并且在某些部段上保持如此;带上的应力减少允许延长带本身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和制动辊32、空转支承辊33、34、35以及可加热滚筒10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钢制成。
根据本发明特别地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在附图中例示的,机动化制动辊32和机动化驱动辊31两者都设置有橡胶涂层36,该橡胶涂层覆盖旨在与带20接触的相应柱状侧表面。
由于机动化辊的橡胶涂层36,相对于带在滚筒的——通常是光滑金属的——裸表面上接触的情况,机动化滚筒与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
在操作上,摩擦系数的增大使带和辊之间滑动的风险减小。这有助于改进对带的伸长作用的控制,并因此有助于提高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的效率。
优选地,与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不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两者都未涂覆橡胶。换言之,第一空转支承辊33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两者都设置有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该柱状侧表面旨在与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这样的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在操作上,由于空转支承辊33和34未涂覆橡胶,并且弹性带20直接与上述空转支承辊的金属侧表面接触,所以带和空转辊之间的摩擦减小。这样,由于摩擦的减小,带在其弹性伸长和随后的收缩中遇到较少的阻碍。
在操作上,通过对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速度起作用,以便在两个辊的(意在接触带的)侧表面的切向速度之间产生差异,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被施加在带20上。随着这些速度的差异增大,伸长张紧状态(例如,通过相对于预张紧状态的伸长百分比而是可测量的)增大。
有利地,设备1可以包括优选地为电子的控制单元50,该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旋转,使得所述两个机动化辊31、32沿相同方向旋转,并且使得根据预定义的比率Vf/Vt,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Vt高于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Vf。
有利地,在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与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之间的这种预定义比率Vf/Vt根据待在路径的第一部段T1处施加到带上的附加纵向伸长的程度是可调整的。
优选地,所述预定义比率Vf/Vt在0.5至0.9之间,并且优选地等于0.7。
优选地,可加热旋转滚筒10是机动化的。“可加热滚筒”特别地意指设置有加热装置的或与加热装置相关联的滚筒。加热装置可以是适合于该目的——即加热旋转滚筒的表面——的任何类型。
有利地,控制单元50被配置成控制可加热滚筒的旋转,使得该可加热滚筒的(关于侧表面10a的)切向速度尽可能接近于并且优选地等于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
可以验证在这些条件下,就纺织基材的压实而言获得了最佳效果。换言之,在这些条件下,提高了压实过程的效率。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闭合路径的上述第一部段T具有的长度延伸不超过整个闭合路径的35%并且优选地不低于整个闭合路径的10%。
有利地,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采用紧凑的构造。紧凑的构造意指下述构造:在该构造中,当与辊系统的其他辊34和35相比时,所述三个辊31、32和33彼此接近。
“紧凑构造”本质上旨在尽可能减小路径的第一部段T1的延伸,而有利于路径的第三部段T3。
特别地,所述三个辊31、32和33可以被布置成形成具有对准的旋转中心的三联体辊。该选择从构造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因为它允许减小整体尺寸并简化了辊自身的支撑结构。然而,可以提供辊彼此不对准的三联体辊的构造。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带20围绕机动化驱动辊31和机动化制动辊32的卷绕角度不低于90°。
特别地,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带被安装在三联体辊上以便遵循三个辊之间的S形路径。特别地,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在带的内表面上接触该带,而第一空转支承辊33在带的外表面上接触该带。插入在两个机动化辊31和32之间的第一空转支承辊33可以因此推动带抵靠两个机动化辊,以有利于带的卷绕。支承辊的“推动”作用以及因此在卷绕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对辊的标称直径和/或对旋转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操作而被校准。
在操作上,带在驱动辊31和制动辊32上的卷绕角度越大,在机动化辊和带之间生成的摩擦越大,并且因此辊在带上的拖动作用越有效,这减少了辊和带之间的滑动现象。
这有助于改进对带的伸长作用的控制,并因此有助于提高纺织基材的压实过程的效率。
如以上已经描述的,参考带20沿闭合路径的前进方向X,机动化驱动辊31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上游的辊,而第二空转支承辊34是被置于可加热滚筒10紧下游的辊。
优选地,机动化驱动辊31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滚筒10被定位成使得:
在机动化驱动辊31的侧表面31a与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的距离D1等于或小于带20的厚度S;并且
在滚筒10的侧表面10a与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侧表面34a之间的距离D2等于或大于带20的厚度S。
优选地,前述距离D1按在约0%至约50%之间的值小于带20的厚度S;前述距离D2按约0%至约100%之间的值大于带20的厚度S。
有利地,前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允许:
带在所述辊系统上的组装和拆卸;
带维护操作;和
带20的预张紧。
根据图1示出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能沿与滚筒10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周向弧在带围绕滚筒的最大卷绕位置与围绕滚筒的最小卷绕位置之间移动。
为此目的,第二空转支承辊34在其两个轴向端部处可滑动地接合到根据所述周向弧而被成形的引导件(在附图中未示出)。
有利地,第二空转支承辊34既能锁定在前述周向弧的前述两个极限位置,又能锁定在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以便调整闭合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的延伸,并由此调整带围绕滚筒10卷绕的程度。以此方式,可以根据由纤维类型和待获得的结果确定的要求来校准在纺织基材上的压实效果。以此方式,由于卷绕角度的减小,也可以精确地改进和降低带在热滚筒上的摩擦效果。这对压实过程的结果有益处。
第二空转支承辊34沿着前述被成形的引导件的锁定可以借助于支架来实施,该支架还包括适合于使该辊的销旋转的轴承,并且该支架可以例如借助于旋拧件被固定到设备的支撑结构。特别地,辊的固定在适合预先被穿孔的肩部处、沿所述引导件在对应于待被提供的调整位置的预定义角度位置发生。
优选地,如在图1中示出的,周向弧具有90°的延伸。根据操作需要,可以提供具有较小宽度的周向弧。
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滚筒10的位置调整更改带的张紧状态。
优选地,如在图1中例示的,设备1包括第三空转支承辊35,该第三空转支承辊在路径的第三部段T3处与带接合,并且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补偿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位置变化。
类似于为第二空转支承辊34设置的那些,第三空转支承辊35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也可滑动地接合到适合地被成形的引导件(在附图中未示出)。第三空转辊35也可以被固定和停止在最大和最小两个补偿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固定可以借助于支架来进行,该支架包括滚柱轴承并且通过旋拧件将被固定在设备的适合在预定义位置处被穿孔的肩部处。
优选地,像第一和第二空转支承辊33和34一样,第三空转支承辊35也未涂覆橡胶。换言之,第三空转支承辊35也设置有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该柱状侧表面旨在与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这样的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在操作上,如已经关于空转支承辊33和34提到的,对于第三空转支承辊35,由于没有橡胶涂层并且因此弹性带20与这样的第三空转辊35的金属侧表面直接接触的事实,带和空转辊之间的摩擦也减小。以此方式,由于摩擦的减少,带在其滑动中遇到较少阻碍,避免了由于摩擦的局部化张紧。
优选地,上述带20以该带在处于预张紧之前的松弛状态下的长度的5%至10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优选地在其预张紧状态,以相对于其松弛长度的30%至5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
优选地,带20具有的厚度S被包括在约4.0mm至约16.0mm之间,并且优选地为约10mm。
带20可以由基本上可延伸和弹性的材料制成,特别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或其组合制成。有利地,该材料可以包含适合于改进其机械和耐热特性的添加物。
本发明允许实现若干优点,其中的一些优点已经被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允许更精确地控制弹性带的张紧,以便使织物压实过程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允许减小在使用期间施加在弹性带上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制造简单且成本效益合算。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纺织基材的设备可以以操作上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下面列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压实设备可获得的另外的优点:
-带伸长的高精确度,这是由于橡胶辊的使用;
-完美的驱动保证,而不具有在驱动辊和制动辊上的带滑动,这是由于在辊本身上的宽卷绕角度(通过插入的空转辊给予)
-高处理速度,高生产率
-对于所有织物的高压实效率、高压实值
-不需要为了获得正确的压实值而在设备中于相同的织物之上运行若干次(一步完成的过程)
-既可以处理正交(梭织)织物也可以处理针织织物
-可以处理用于梭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所有类型的纤维
-在高速下的优异压实效果,即使在粘胶纤维织物的情况下也如此
-在高速下的优异压实效果,即使在棉纤维和类似牛仔织物的情况下也如此
当然,在其实际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本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除以上以外的形状和构造。
此外,所有细节可以用技术上等效的元素代替,并且使用的尺寸、形状和材料根据需要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T)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
-环形带(20),所述环形带能沿闭合路径移动以支撑和输送与所述可加热的旋转滚筒(10)的侧表面部分(10a)接触的所述纺织基材(T),所述带能在伸长方面弹性地变形;
-辊系统(31、32、33、34、35),所述带(20)以伸长预张紧状态被卷绕在所述辊系统上,其中,所述辊系统包括多个空转支承辊(33、34、35)和多个机动化辊(31、32),所述多个机动化辊可操作以使所述带(20)沿所述闭合路径滑动,在所述路径的第一部段(T1)处在所述带上施加附加的伸长张紧状态,所述路径的所述第一部段关于所述带的前进方向(X)在所述路径的第二部段(T2)的上游延伸,在所述路径的第二部段中,所述带(20)保持与旋转滚筒接触;
-装置(40),所述装置用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在所述带(20)和所述可加热的滚筒(10)之间引导所述纺织基材(T),
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系统包括机动化驱动辊(31)、机动化制动辊(32)、第一空转支承辊(33)以及第二空转支承辊(34),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被布置在所述机动化制动辊与所述机动化驱动辊之间,
并且其中,所述路径的所述第一部段(T1)在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和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之间延伸,以围绕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33)部分地卷绕的方式经过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而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在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和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之间延伸,其中,所述闭合路径通过在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和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之间延伸的第三部段(T3)变完整,所述带(20)在使用中沿路径的所述第三部段(T3)处于相对于路径的所述第一部段(T1)松弛的张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和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两者都设置有橡胶涂层,所述橡胶涂层覆盖旨在与所述带(20)接触的相应柱状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33)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的柱状侧表面旨在与所述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所述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的柱状侧表面旨在与所述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所述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和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所述闭合路径的所述第一部段(T)具有的长度延伸不超过整个闭合路径的35%,并且优选地不低于整个闭合路径的1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和所述第一空转支承辊(33)关于彼此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带(20)围绕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和围绕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的卷绕角度不低于9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包括控制单元(50),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和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的旋转,使得所述两个机动化辊(31、32)沿相同方向旋转,并且使得根据预定义比率(Vf/Vt),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Vt)高于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Vf)。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机动化制动辊(32)的切向速度与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之间的所述预定义比率(Vf/Vt)根据待在所述路径(T1)的所述第一部段(T1)处被施加到所述带上的纵向伸长的程度是可调整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定义比率(Vf/Vt)在0.5至0.9之间,并且优选地等于0.7。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加热的滚筒(10)是机动化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8或9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50)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可加热滚筒(10)的旋转,使得所述可加热滚筒的关于其侧表面(10a)的切向速度尽可能接近于并且优选地等于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的切向速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改变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的相对位置并允许所述带(20)在所述辊系统上的组装和预张紧。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相对于其他辊(31、32、33)能沿与所述滚筒(10)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周向弧、在所述带围绕所述滚筒的最大卷绕位置与围绕所述滚筒的最小卷绕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被锁定以调整所述闭合路径的所述第二部段(T2)的延伸,
并且其中,所述设备(1)包括第三空转支承辊(35),所述第三空转支承辊在所述路径的所述第三部段(T3)处与所述带接合,并且相对于其他辊(31、32、33)是可移动的以补偿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位置变化并因此保持所述带的预张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空转支承辊(35)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状侧表面,所述第三空转支承辊的柱状侧表面旨在与所述带(20)直接接触而无需插入将所述柱状侧表面覆盖的橡胶涂层。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带(20)以所述带在处于预张紧之前的松弛状态下的长度的5%至10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带的预张紧状态,以相对于所述带的松弛长度的30%至50%之间的百分比在伸长方面是可弹性变形的。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的侧表面(31a)与所述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的距离(D1)等于或小于所述带(20)的厚度(S),并且其中,在所述滚筒(10)的侧表面(10a)与所述第二空转支承辊(34)的侧表面(34a)之间的距离(D2)等于或大于所述带(20)的厚度(S)。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机动化驱动辊(31)的侧表面(31a)与所述滚筒(10)的侧表面(10a)之间的距离(D1)按包括在约0%至约50%之间的值小于所述带(20)的厚度(S),并且其中,在所述滚筒(10)的侧表面(10a)与所述第二空转辊(34)的侧表面(34a)之间的距离(D2)按包括在约0%至约100%之间的值大于所述带(20)的厚度(S)。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带(20)具有的厚度(S)在约4.0mm至约16.0mm之间,并且优选地为约10mm。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带(20)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或者由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组合制成。
CN202010548989.5A 2019-06-17 2020-06-16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Pending CN112095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09201A IT201900009201A1 (it) 2019-06-17 2019-06-17 Apparato di compattazione di un substrato tessile continuo tramite nastro elastico
IT102019000009201 2019-06-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5266A true CN112095266A (zh) 2020-12-18

Family

ID=6823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8989.5A Pending CN112095266A (zh) 2019-06-17 2020-06-16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754087B1 (zh)
JP (1) JP2020204137A (zh)
CN (1) CN112095266A (zh)
EA (1) EA039918B1 (zh)
IT (1) IT201900009201A1 (zh)
MA (1) MA53677A (zh)
MX (1) MX202000638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3927A (en) * 1971-05-22 1974-01-16 Harrico Oadby Ltd Apparatus for heat treating fabric
GB1579795A (en) * 1977-06-18 1980-11-26 Drabert Soehne Continuous pressing and decatizing of fabric material
US4776186A (en) * 1986-09-03 1988-10-11 Johannes Mensch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Decatizing apparatus
CN1430536A (zh) * 2000-05-22 2003-07-16 克里斯塔尔公司 用于对移动的金属带材进行涂覆的方法和装置
CN1811041A (zh) * 2004-11-15 2006-08-02 斯佩罗托里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收缩连续的纺织品基布的装置和方法
CN1920695A (zh) * 2005-08-23 2007-02-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22021A (zh) * 2016-06-17 2017-12-2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绕卷装置
CN207958734U (zh) * 2018-03-13 2018-10-12 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水洗预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61422A (en) * 1930-04-18 1932-05-31 Sanford L Cluett Art of shrinking fabrics
US2374482A (en) * 1943-02-18 1945-04-24 Hadfield James John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the shrinking or the stretching of textile fabrics
GB563638A (en) 1943-02-18 1944-08-23 James John Hadfield Improvements in or connected with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hrinkage of textile fabrics
NL235287A (zh) * 1958-01-20
JPS49108310A (zh) * 1973-02-19 1974-10-15
US3940833A (en) * 1973-04-26 1976-03-02 Cluett, Peabody & Co., Inc. Method for compressively shrinking textile fabrics at high speed
JPS51136992A (en) * 1975-05-19 1976-11-26 Hokushin Tetsukoushiyo Kk Finish apparatus of weaving and stitch fabric
DE3412982C2 (de) * 1984-04-06 1986-04-17 Johannes Mensch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4060 Viers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Entfeuchten, Trocknen, Stabilisieren und anderen Thermobehandlungen von bahnförmigen Waren, z.B. Gewebe oder Gewirke aus Wolle, Wollmischungen, Baumwolle, Baumwollmischungen, Faservliesen u.dgl.
SU1567693A1 (ru) * 1987-11-17 1990-05-30 Ивановский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М.В.Фрунзе Способ усадки ткани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3927A (en) * 1971-05-22 1974-01-16 Harrico Oadby Ltd Apparatus for heat treating fabric
GB1579795A (en) * 1977-06-18 1980-11-26 Drabert Soehne Continuous pressing and decatizing of fabric material
US4776186A (en) * 1986-09-03 1988-10-11 Johannes Menschn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Decatizing apparatus
CN1430536A (zh) * 2000-05-22 2003-07-16 克里斯塔尔公司 用于对移动的金属带材进行涂覆的方法和装置
CN1811041A (zh) * 2004-11-15 2006-08-02 斯佩罗托里玛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收缩连续的纺织品基布的装置和方法
CN1920695A (zh) * 2005-08-23 2007-02-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22021A (zh) * 2016-06-17 2017-12-2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绕卷装置
CN207958734U (zh) * 2018-03-13 2018-10-12 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水洗预缩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日]倔川明: "《染整工艺与管理》", vol. 1, 纺织工业出版社, pages: 368 - 36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039918B1 (ru) 2022-03-28
EP3754087B1 (en) 2023-01-25
MX2020006382A (es) 2020-12-18
MA53677A (fr) 2021-07-28
JP2020204137A (ja) 2020-12-24
EA202091247A1 (ru) 2020-12-30
IT201900009201A1 (it) 2020-12-17
EP3754087A1 (en) 202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3483A (en)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pressure treatment of a web
FI58451C (fi) Anordning foer kontinuerlig tryckbehandling av banor
US200601125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rinking continuous textile substrates
EP0756651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a press belt
KR102243153B1 (ko) 섬유 재료의 웹을 생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5320036A (en) Continuously operating material press
US2014022530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tretchable sheet
GB2254624A (en) A device on a carding machine with a revolving card top
EP003973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mpressive treatment of fabric
CN112095266A (zh)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KR20060097054A (ko) 나란한 섬유들을 동일한 장력으로 뽑아내는 방법과 장치
CN112095268A (zh) 用于借助于弹性带来压实连续的纺织基材的设备
US4575909A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abric for shrinkage
EP3938568A1 (en) Machine for compacting textile structures of fabrics and corresponding compaction method
US4323407A (en) Endless pressure belts for use in continuous pressing and decatizing devices
JP4078128B2 (ja) フリース又はラップの形の繊維材料を巻成する装置のベルト
US5290164A (en)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press jacket
EP3902950B1 (en) A shrinking machine
CN110494605B (zh) 一种收缩机
US1947958A (en) Knitting machine
CN110637124A (zh) 用于生产可延伸纤维材料的幅材的方法和装置
IT202100001547A1 (it) Dispositivo per compattare in continuo un manufatto tessile o della carta
RU61292U1 (ru) Вытяжной прибор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ленты
CZ2019810A3 (cs) Způsob snížení tření mezi průtahovým řemínkem textilního stroje pro přípravu vláken k předení a/nebo pro předení staplových přízí, průtahové ústrojí textilního stroje a textilní stroj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