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0911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0911A
CN112080911A CN202010522035.7A CN202010522035A CN112080911A CN 112080911 A CN112080911 A CN 112080911A CN 202010522035 A CN202010522035 A CN 202010522035A CN 112080911 A CN112080911 A CN 112080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nozzle
housing
blowe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20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0911B (zh
Inventor
石川朋弘
小林秀德
内村谦介
永留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82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915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80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0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10Drying cabinets or drying chambers having heating or ventilat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被褥烘干机等的送风机,其具备有壳体、软管、喷嘴、将喷嘴支撑为可从壳体突出以使喷嘴配置在壳体的外部的盖,以及保持盖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并维持喷嘴的倾斜状态的倾斜维持机构。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对对象物送风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被褥烘干机等的送风机具备有用于向对象物吹送空气的喷嘴, 以及用于向该喷嘴引导空气的自由弯曲的软管。在不使用送风机时, 由于不需要软管,所以优选为将软管紧凑地收纳。另外,如被褥烘干机这种仅在特定的季节使用的送风机,在不使用的期间被收纳至抽屉等收纳空间的情况较多。
在特开2016-182322号公报(2016年10月20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被褥烘干机,在主体外壳内设置收纳喷嘴部和软管的收纳部, 在将喷嘴部和软管收纳至收纳部的情况下,喷嘴部成为主体外壳的一部分。
另外,在特开2016-182323号公报(2016年10月20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被褥烘干机,在主体外壳内设置收纳喷嘴部和软管的收纳部,在将喷嘴部和软管收纳至收纳部的情况下,软管的一部分被收纳至喷嘴内。
另外,在特许第5792909号公报(2015年10月14日发行)中公开了一种被褥烘干机,在从壳体向外部伸出的软管弯曲成U字形状的状态下,软管的前端部与壳体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特开2016-182322号公报(2016年10月20日公开)、特开2016-182323号公报(2016年10月20日公开)及特许第5792909 号公报(2015年10月14日发行)中公开的被褥烘干机中,在除了被褥干燥以外的其他用途,例如想要进行衣物干燥时,存在便利性差的问题。
在用于衣物干燥的情况下,在特开2016-182322号公报(2016 年10月20日公开)、特开2016-182323号公报(2016年10月20日公开)及特许第5792909号公报(2015年10月14日发行)中公开的被褥烘干机中,软管自由弯曲,且由于没有将喷嘴部定位在主体外壳的部件,所以喷嘴部难以一直向衣物送风。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送风机,其能够容易地将喷嘴部定位在主体上,并能够从喷嘴部向对象物送风。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式涉及的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软管,其被设置成可从所述壳体拉出,并形成风路;喷嘴, 其与所述软管的开口端部连接;支撑部件,其将所述喷嘴支撑为可从所述壳体突出,使得所述喷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倾斜维持机构, 其保持所述支撑部件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并维持所述喷嘴的倾斜状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方式,能够容易地将喷嘴部定位在主体上,并能够从喷嘴部向对象物送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将盖打开并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表示无软管的状态。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打开并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表示无软管的状态。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被褥烘干机所具备的倾斜维持机构的构成的放大側视图。
图11是表示将盖打开并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状态下的,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附近部分的构成放大的纵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将盖从壳体分离的状态下,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 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附近的构成放大的纵截面图。
图13是表示从斜上方观看本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从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除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以外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第一卡止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第二卡止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盖打开并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若基于图1~图7说明,则如下所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1A、1B 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将被褥烘干机1的盖3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图4是表示将被褥烘干机1的盖3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被褥烘干机1的盖3打开并相对于壳体 2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图6是将被褥烘干机1的盖3 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并且表示无软管7的状态。图7 是表示将被褥烘干机1的盖3打开并相对于壳体2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并且表示无软管7的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被褥烘干机1(送风机)由壳体2、盖3(支撑部件)形成外观构成。壳体2形成为箱状,如图5所示,在上端形成有开口部21。盖3设置成开闭开口部21。
另外,如图3~图5所示,被褥烘干机1具备有送风风扇4、加热器5、送风管道6、软管7、喷嘴8和倾斜维持机构9。被褥烘干机1在图1及图5所示的运转未进行的收纳状态下,软管7和喷嘴8被收纳至壳体2内。另一方面,在运转状态下,构成为软管7伸长,喷嘴8向壳体2外部拉出。
送风风扇4配置在壳体2内,通过从设置在壳体2的侧面的空气吸入口(未图示)吸入并排出空气,从而产生空气的流动。加热器5 为了加热从送风风扇4送来的空气而配置在送风风扇4的空气的吹出口。被褥烘干机1的构成为:在运转状态中,送风风扇4及加热器5变成驱动源,对对象物吹送暖风。
送风管道6从加热器5向上方形成风路,以将经过加热器5的空气向上方引导。另外,软管7自由弯曲,并形成为圆筒形状。软管7 形成将通过送风管道6的空气向喷嘴8引导的风路。
喷嘴8是将软管7内送出的空气吹出的部件。喷嘴8的空气导入口形成为可与软管7的开口端部连接的形状。另外,喷嘴8中,空气的吹出口形成为宽度较宽的扁平状。喷嘴8通过这种构造,在提高吹出空气的流速的同时,能够将空气以扇形的大范围吹出。
在此,在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中,盖3成为保持喷嘴 8的部件。利用该盖3,喷嘴8被支撑为可从壳体2突出,从而被配置在壳体2的外部。另外,倾斜维持机构9以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保持盖3,并维持喷嘴8的倾斜状态。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被褥烘干机1,保持喷嘴8的盖3通过倾斜维持机构9,以相对于壳体 2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被支撑于壳体2。
如图5及图6所示,倾斜维持机构9具备有倾斜定位部91和卡止部92。倾斜定位部91将盖3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倾斜的状态。另外,卡止部92卡止被倾斜定位部91定位的盖3。
倾斜定位部91为相对于壳体2的内壁突出的板状,并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上。倾斜定位部91具有倾斜板部91a及嵌合部91b。倾斜板部91a具有与盖3的后端下部31抵接的抵接面91c,并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嵌合部91b形成为沿着盖3的后端下部31的形状弯折的板状。当盖3的后端下部31 与抵接面91c抵接而配置时,嵌合部91b与盖3的后端下部31嵌合。如此,通过倾斜定位部91具有倾斜板部91a及嵌合部91b,盖3被定位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θ的位置。
卡止部92构成为从上侧抵接盖3的后端上部32。盖3的下部中,仅后端下部31被倾斜定位部91定位,前端下部不被支撑。因此, 被倾斜定位部91定位的盖3有可能会向前方倒下。卡止部92通过从上侧抵接盖3的后端上部32,盖3被卡止,防止向前方倒下。
如此,通过具备倾斜定位部91及卡止部92的倾斜维持机构 9,盖3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被支撑。其结果,在空气的吹出口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状态下,被盖3支撑的喷嘴8被定位在壳体2上。因此,例如,喷嘴8变得容易一直向衣物送风。
接着,针对被褥烘干机1的运转状态、收纳状态及衣物干燥方式进行说明。
在被褥烘干机1的运转状态下,盖3完全从壳体2分离,软管7从送风管道6内拉出。另外,喷嘴8被盖3保持。然后,喷嘴8的导入口与软管7的开口端部连接。
由此,来自送风风扇4的空气经由送风管道6、软管7及喷嘴8 被吹出。另外,用户通过将盖3和喷嘴8一起配置在被褥的规定位置, 能够使被褥干燥。另外,被褥烘干机1在不使用的收纳状态下,软管7 被收纳至壳体2内的同时,盖3被关闭。
另一方面,在将被褥烘干机1使用于衣物干燥的衣物干燥方式中,如图5所示,后端下部31与倾斜定位部91嵌合的同时,盖3被配置在壳体2上,以使卡止部92从后端上部32的上侧抵接。由此,盖3 被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然后,若在该状态下使被褥烘干机1运转,则来自送风风扇4的空气从喷嘴8的空气吹出口向衣物送风。
在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中,喷嘴8优选为可装卸地保持于盖3。由此,用户能够将多种喷嘴8安装在盖3,并与软管7的开口部连接。因此,被褥烘干机1的使用范围广泛。例如,能够代替如图 1~5所示的形状的喷嘴8,安装二股形状的喷嘴8。该情况下,使用二股形状的喷嘴8可以使鞋子、拖鞋等鞋类干燥。
另外,上述喷嘴8在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倾斜的方式(衣物干燥方式)的被褥烘干机1不限于衣物干燥用途,可在各种用途中使用。例如,该方式的被褥烘干机1可使用在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用途中,进一步地,也可以用作加热器或风扇的替代品来使用。
另外,盖3兼用作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被支撑为可从壳体2 突出,使得喷嘴8配置在壳体2的外部。由此,能够减少构成被褥烘干机1的部件。
另外,盖3在运转状态下,也能发挥支撑喷嘴8的功能。由此, 能够防止在运转状态下风路的倾斜或倒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送风机是被褥烘干机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被褥烘干机1,也可以适用于使用软管使空气的流动产生的设备。这些方面也与后述的实施例2及3相同。
〔实施例2〕
若基于图8~图12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则如下所述。此外, 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所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图8是表示将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A的盖3关闭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图9是表示将被褥烘干机1A的盖3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A所具备的倾斜维持机构9A的构成的放大側视图。图11是表示将盖3打开并相对于壳体2固定的状态下,将被褥烘干机1A的盖3附近部分的构成放大的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在将盖3从壳体2分离的状态下被褥烘干机1A的盖3附近的构成放大的纵截面图。
如图8~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A中,倾斜维持机构9A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倾斜维持机构9A具备有转动轴93、转动部94和凸部95。盖3与转动部94连结。转动部94的构成为在转动轴93的周围相对于壳体2转动。另外,于转动部94形成有圆弧状通路94a。构成该圆弧状通路94a的圆弧沿着转动部94转动的圆弧状轨迹形成。换言之,圆弧状通路94a以构成将转动轴93作为轴的圆弧的方式形成于转动部94。凸部95被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中与圆弧状通路94a相对的位置。
伴随着转动部94在转动轴93的周围转动,圆弧状通路94a在转动轴93的周围转动。凸部95构成为通过这种转动部94的转动在圆弧状通路94a内移动。更具体而言,凸部95构成为通过转动部94 的转动在圆弧状通路94a内的前方端部和后方端部之间来回滑动。圆弧状通路94a的前方的端部设置有通过该前方的端部与凸部95嵌合的前方嵌合部94b。另外,圆弧状通路94a的后方的端部设置有通过该后方的端部与凸部95嵌合的后方嵌合部94d。然后,在关闭盖3的状态下,凸部95通过圆弧状通路94a的前方嵌合部94b嵌合卡止。然后,从该状态开始,凸部95通过转动部94的转动,来回于圆弧状通路 94a内的前方嵌合部94b和后方嵌合部94d之间。若将连接前方嵌合部94b和转动部94的直线与连接后方嵌合部94d和转动轴93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设为角度γ,则与转动部94连结的盖3的转动范围为从水平方向至角度γ的范围。
如图10所示,在圆弧状通路94a上设置有抵接凸部95并卡止转动部94的转动的抵接部94c。抵接部94c被设置在圆弧状通路94a 的前方嵌合部94b和后方嵌合部94d之间。凸部95通过转动部94的转动在圆弧状通路94a移动,并与抵接部94c抵接。然后,通过抵接部94c使得凸部95被嵌合卡止。
其结果,如图11所示,与转动部94连结的盖3以相对于壳体 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状态被定位于壳体2。因此,喷嘴8 变得容易一直向衣物送风。
接着,针对被褥烘干机1A的衣物干燥方式进行说明。
在将被褥烘干机1A使用于衣物干燥的衣物干燥方式中,如图 11所示,使盖3转动以相对于壳体2打开。此时,与盖3连结的转动部94在转动轴93的周围转动。然后,伴随着该转动,被固定在壳体2 上的凸部95在圆弧状通路94a内移动。然后,通过抵接部94c抵接, 凸部95的移动被卡止。由此,盖3被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以规定角度θ倾斜。然后,若在该状态下使被褥烘干机1A运转,则来自送风风扇 4的空气从喷嘴8的空气吹出口向衣物送风。
另外,在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A具备有将盖3和转动部94分离的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具备有设置在转动部94上的连结部11(第一连结部),以及设置在盖3的连结部12(第二连结部)。连结部12构成为与连结部11可装卸地连结。连结部11具有凹部11a和插入凹部11b。另外,连结部12具有插入凸部12a和凹部12b。连结部 12构成为相对于连结部11在盖3的延伸方向(图12所示的箭头方向)滑动。
更具体而言,在连结部11中,凹部11a形成为供插入凸部12a 插入,具有供插入凸部12a滑动的壁部。另外,插入凹部11b构成为被插入凹部11a。另外,在连结部12中,插入凸部12a是构成凹部12b 的壁的一部分,在盖3的延伸方向伸出。另外,凹部12b在盖3的延伸方向凹陷。
根据这种构成,连结部12相对于连结部11在盖3的延伸方向滑动。即便是在盖3被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倾斜的状态下,用户仅使盖3相对于转动部94滑动,就能够将盖3从壳体2分离。因此,被褥烘干机1A的便利性提高。
此外,被褥烘干机1A的构成为在圆弧状通路94a内设置一个与凸部95抵接的抵接部94c。但是,抵接部94c也可以在圆弧状通路 94a内设置有多个。该情况下,能够将盖3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以多种角度倾斜,成为可进行多档角度调整。
〔实施例3〕
若基于图13~图18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则如下所述。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所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图13是表示从斜上方观看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从斜上方观看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 1B的去除了盖3的状态下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的第一卡止机构98的横截面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的第二卡止机构99的横截面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的盖3打开并相对于壳体2固定的状态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
如图13~图17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B中,倾斜维持机构9B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及2不同。倾斜维持机构9B具备有倾斜定位部96、卡止部97、第一卡止机构98(卡止机构)和第二卡止机构99(卡止机构)。
倾斜定位部96将盖3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倾斜的状态。另外,卡止部97卡止被倾斜定位部96定位的盖3。另外,第一卡止机构98及第二卡止机构99在盖3被倾斜定位部96定位的位置, 通过盖3的侧面将盖3与壳体2卡止。
在此,在针对倾斜定位部96进行具体说明之前,针对壳体2进行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壳体2具有侧壁22、23。在侧壁22上设置操作部22a。在操作部22a上设置有电源按键等各种操作按钮,以及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面板。侧壁23形成于与侧壁22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操作部22a设置在侧壁22上,所以在将侧壁22 规定为被褥烘干机1B的正面的同时,将侧壁23规定为被褥烘干机 1B的背面。
倾斜定位部96形成为相对于壳体2的侧壁22及侧壁23的内面突出。如图14及图15所示,倾斜定位部96在具有倾斜板部96a及支撑部96b的同时,如图13所示,具有倾斜板部96c及支撑部96d。倾斜板部96a及支撑部96b设置在侧壁22的内面,倾斜板部96c及支撑部96d设置在侧壁23的内面。
倾斜板部96a具有与盖3的后端下部31抵接的抵接面,并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该抵接面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抵接面91c(参照图6)相同的功能。支撑部96b形成为沿着盖3的比后端下部31更靠前端侧的形状伸出。该支撑部96形成为与实施例1中的嵌合部91b相比在盖3的前端侧更长。
当盖3的后端下部31配置成通过盖3的一方的侧部与倾斜板部96a的抵接面抵接时,支撑部96b支撑比盖3的后端下部31更靠前的部分。如此,通过倾斜定位部96具有倾斜板部96a及支撑部 96b,盖3被定位在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位置。
倾斜板部96c具有与盖3的后端下部31抵接的抵接面,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该抵接面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抵接面91c(参照图6)相同的功能。支撑部96d形成为沿着盖3的比后端下部31更靠前端侧的形状伸出。该支撑部96d形成为与实施例1中的嵌合部91b相比在盖3的前端侧更长。
当盖3的后端下部31配置成通过盖3的另一方的侧部与倾斜板部96a的抵接面抵接时,支撑部96d支撑比盖3的后端下部31更靠前的部分。如此,通过倾斜定位部96具有倾斜板部96c及支撑部 96d,盖3被定位在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位置。
卡止部97构成为与实施例1中的卡止部92(参照图7)相同, 从上侧抵接盖3的后端上部32。卡止部92构成为通过板状部件的端部与盖3的后端上部32抵接。对此,卡止部97中,因为通过板状部件的弯折部分与盖3的后端上部32抵接,所以与卡止部92相比提高了强度。
盖3的下部通过倾斜定位部96被定位在后端下部31及其附近,前端下部不被支撑。因此,被倾斜定位部96定位的盖3有可能会向前方倒下。通过卡止部97从上侧抵接盖3的后端上部32,盖3被卡止,防止向前倒下。
如图16所示,第一卡止机构98由凸条部98a(卡止凸部)和突起98b(卡止凸部)构成。
如图14所示,凸条部98a设置在形成于侧壁22的内面的凹部 22b的一端侧。如图14所示,凸条部98a形成为:在盖3被倾斜配置时向与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几乎正交的方向倾斜,且变得比突起部98b中与凸条部98a抵接的面的宽度更长。突起98b形成为在盖 3中的侧壁22侧的侧面突出。第一卡止机构98通过将突起部98b中的盖3的前端侧的面与凸条部98a抵接,使突起部98b与凸条部98a 卡止。
如图17所示,第二卡止机构99由凸条部99a和突起99b构成。
凸条部99a设置在侧壁23的内面。如图13所示,凸条部99a 形成为朝与凸条部98a相同的方向倾斜,且比突起部99b中与凸条部 99a抵接的面的宽度更长。突起99b形成为在盖3中的侧壁23的侧面突出。第二卡止机构99通过突起部99b中的盖3的前端侧的面与凸条部99a抵接,使突起部99b与凸条部99a卡止。
此外,第一卡止机构98和第二卡止机构99也可以仅设置任意一方。另外,如图16及图17所示,突起98b、99b不限于在盖3的侧面形成为凸形状的构成。盖3例如也可以具备爪以代替突起98b、99b。该爪设置在臂部的前端,所述臂部在盖3的侧面开口部分具有弹性。
接着,针对被褥烘干机1B的衣物干燥方式进行说明。
在将被褥烘干机1B使用于衣物干燥的衣物干燥方式中,如图 18所示,盖3的后端下部31及后端下部31附近的前端侧的部分被倾斜定位部96支撑。另外,卡止部97中,盖3被配置在壳体2上,以使得从后端上部32的上侧抵接。进一步地,盖3通过第一卡止机构 98及第二卡止机构99,用盖3的侧面与壳体2卡止。
在盖3被配置成在倾斜定位部96上被支撑,且与卡止部97抵接时,盖3的后端部沿着倾斜定位部96被推入卡止部97侧。此时,第一卡止机构98的突起98b在突起部98b中的盖3的前端侧(参照图 16)的面与凸条部98a抵接时,具有弹性的盖3的侧面向内侧凹陷。由此,突起部98b跨越凸条部98a,向图16所示的位置移动。同样,第二卡止机构99的突起99b在突起部99b中的盖3的前端侧(参照图 17)的面与凸条部98a抵接时,具有弹性的盖3的侧面向内侧凹陷。由此,突起部99b跨越凸条部99a,向图17所示的位置移动。
由此,盖3被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倾斜。然后,若在该状态下使被褥烘干机1B运转,则来自送风风扇4的空气从喷嘴8的空气吹出口向衣物送风。
本实施例的被褥烘干机1B中,通过具备倾斜定位部96及卡止部97,与实施例1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一样,盖3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θ被支撑。其结果,被盖3支撑的喷嘴8中,空气的吹出口被壳体2定位成以规定角度θ倾斜的状态。因此,例如,喷嘴 8变得容易一直向衣物送风。
另外,被褥烘干机1B通过进一步具备第一卡止机构98及第二卡止机构99,盖3中,即便是盖3的侧面也被壳体2保持。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使盖3的倾斜状态更稳定。
此外,第一卡止机构98和第二卡止机构99不仅可以设置在被褥烘干机1B,也可以设置在实施例2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A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一步地,通过使各实施例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1A、1B)的构成为, 具备:壳体2;软管7,其被设置成可从所述壳体拉出,并形成风路;喷嘴8,其与所述软管7的开口端部连接;支撑部件(盖3),其将所述喷嘴8支撑为可从壳体2突出,使得所述喷嘴8配置在所述壳体2的外部;倾斜维持机构9、9A、9B,其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保持所述支撑部件,并维持所述喷嘴8的倾斜状态。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倾斜维持机构9、9A、9B,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水平面以规定角度被支撑。其结果,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喷嘴8中,空气的吹出口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被定位于所述壳体2。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喷嘴8定位在壳体2上,并能够从喷嘴 8向对象物送风。
本发明的方式2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1A、1B)的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中,所述支撑部件为开闭所述壳体2的开口部21的盖3。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盖3兼用作支撑部件,所以能够减少构成送风机的部件。
本发明的方式3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1B)的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中,所述倾斜维持机构9具备倾斜定位部91、96 和卡止部92、97,所述倾斜定位部91、96将所述盖3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倾斜的状态,所述卡止部92、97将被所述倾斜定位部91、96定位的所述盖3卡止。
由此,所述盖3相对于壳体2以规定角度被支撑。
本发明的方式4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的构成优选为, 在上述方式3中,所述倾斜定位部91具有倾斜板部91a和嵌合部 91b,所述倾斜板部91a具有与所述盖3抵接的抵接面91c并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倾斜,所述嵌合部91b形成于所述倾斜板部91a,并与所述盖3嵌合。
由此,使所述盖3更稳固地相对于壳体2以规定角度被支撑。
本发明的方式5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B)的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4中,所述倾斜维持机构9B还具备有卡止机构(第一卡止机构98、第二卡止机构99),所述卡止机构将所述盖3的侧面与所述壳体2中的侧壁22、23的内面卡止。
由此,盖3中,即便是盖3的侧面也被壳体2保持。因此,能够使盖3的倾斜状态更稳定。
本发明的方式6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B)的构成也可以是,所述卡止机构9B还具备由所述卡止机构(第一卡止机构98、第二卡止机构99),所述卡止机构将所述盖3的侧面与所述壳体2中的侧壁22、23的内面卡止。
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使盖3的倾斜状态更稳定。
本发明的方式7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A)的构成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2中,所述倾斜维持机构9A具备转动部94和圆弧状通路94a,转动部94,其与所述盖3连结,并相对于所述壳体2转动;圆弧状通路94a,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94上,并沿着该转动部94转动的圆弧状轨迹形成;凸部95,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2的与所述圆弧状通路94a相对的位置,所述凸部95构成为通过所述转动部94的转动在所述圆弧状通路94a内移动,在所述圆弧状通路94a上设置有抵接所述凸部95并卡止所述转动部94的转动的抵接部94c。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盖3转动,与转动部94连结的盖3以相对于壳体2的水平面的规定角度θ倾斜的状态下,壳体2被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喷嘴8定位在壳体2上,并能够从喷嘴8向对象物送风。
本发明的方式8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A)的构成优选为,在上述方式7中,具备将所述盖3和所述转动部94分离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具备第一连结部(连结部11)和第二连结部(连结部 12),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94上,所述第二连结部设置在所述盖3上,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可装卸的连结,所述第二连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盖3延伸的方向滑动。
根据上述构成,即便是在盖3被定位成相对于壳体2倾斜的状态下,用户仅使盖3相对于转动部94滑动,就能够将盖3从壳体2分离。因此,被褥烘干机1A的便利性提高。
本发明的方式8涉及的送风机(被褥烘干机1、1A、1B)的构成优选为,在上述方式2~8中,所述喷嘴8可装卸的被保持在所述盖3 上。
由此,用户能够将多种喷嘴8安装在盖3,并与软管7连接。因此,送风机的使用范围广泛。

Claims (9)

1.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软管,其被设置成可从所述壳体拉出,并形成风路;
喷嘴,其与所述软管的开口端部连接;
支撑部件,其将所述喷嘴支撑为可从所述壳体突出,使得所述喷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倾斜维持机构,其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保持所述支撑部件,并维持所述喷嘴的倾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开闭所述壳体的开口部的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维持机构具备倾斜定位部和卡止部,
所述倾斜定位部将所述盖定位成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倾斜的状态,
所述卡止部将被所述倾斜定位部定位的所述盖卡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定位部具有倾斜板部和嵌合部,
所述倾斜板部具有与所述盖抵接的抵接面并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倾斜,
所述嵌合部形成于所述倾斜板部,并与所述盖嵌合。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维持机构还具备有卡止机构,所述卡止机构将所述盖的侧面与所述壳体中的侧壁的内面卡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盖的侧面的突起和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面的卡止凸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维持机构具备转动部、圆弧状通路以及凸部,
转动部,其上连结有所述盖,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圆弧状通路,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并沿着该转动部转动的圆弧状轨迹形成;
凸部,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圆弧状通路相对的位置,
所述凸部构成为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在所述圆弧状通路内移动,
在所述圆弧状通路上设置有抵接所述凸部并卡止所述转动部的转动的抵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盖和所述转动部分离的分离机构,
所述分离机构具备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
所述第二连结部设置在所述盖上,与所述第一连结部可装卸的连结,
所述第二连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所述盖延伸的方向滑动。
9.如权利要求2~4、6~8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可装卸的被保持在所述盖上。
CN202010522035.7A 2019-06-14 2020-06-10 送风机 Active CN112080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1359 2019-06-14
JP2019-111359 2019-06-14
JP2019-182951 2019-10-03
JP2019182951A JP7391593B2 (ja) 2019-06-14 2019-10-03 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911A true CN112080911A (zh) 2020-12-15
CN112080911B CN112080911B (zh) 2023-12-19

Family

ID=7373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2035.7A Active CN112080911B (zh) 2019-06-14 2020-06-10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09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797A (zh) * 2002-04-26 2005-06-08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CN101858355A (zh) * 2009-03-04 2010-10-13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CN102482837A (zh) * 2009-08-18 2012-05-30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喷射装置和包括所述蒸汽喷射装置的洗衣设备
CN204919130U (zh) * 2014-08-27 2015-12-30 夏普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JP2017023527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ふとん乾燥機
CN108072264A (zh) * 2016-11-18 2018-05-25 珍巴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被褥烘干机
CN108692558A (zh) * 2017-04-11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797A (zh) * 2002-04-26 2005-06-08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CN101858355A (zh) * 2009-03-04 2010-10-13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组件
CN102482837A (zh) * 2009-08-18 2012-05-30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喷射装置和包括所述蒸汽喷射装置的洗衣设备
CN204919130U (zh) * 2014-08-27 2015-12-30 夏普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JP2017023527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ふとん乾燥機
CN108072264A (zh) * 2016-11-18 2018-05-25 珍巴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被褥烘干机
CN108692558A (zh) * 2017-04-11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JP2018175296A (ja) * 2017-04-11 2018-1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911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7421B2 (en) Handy-stick type vacuum cleaner
TWI445912B (zh) dehumidifier
EP1452120A1 (en) Suction cleaner
US10575692B2 (en) Vacuum cleaner
CN112020628B (zh) 干燥装置
CN112080911A (zh) 送风机
JP7391593B2 (ja) 乾燥機
KR20220012727A (ko) 진공청소기
KR20220012730A (ko) 진공청소기
JP2005348655A (ja) 薬剤拡散装置
KR101166378B1 (ko) 공기조화기
JP6742042B2 (ja) 乾燥装置
JP2020096988A (ja) 乾燥装置
CN111810423B (zh) 送风机
JP422822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6325979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JP7340860B2 (ja) 乾燥装置
CN220631350U (zh) 一种吹吸一体设备
CN112176676B (zh) 具有为通电附件提供外部气流的附属端口的烘干器具
JP2003135346A (ja) 電気掃除機
JPH0599448A (ja) 空気調和機
JPH10292929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331681B1 (ko) 청소기용 흡입노즐유니트
JP680124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597366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