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1933A -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1933A
CN112071933A CN202010901302.1A CN202010901302A CN112071933A CN 112071933 A CN112071933 A CN 112071933A CN 202010901302 A CN202010901302 A CN 202010901302A CN 112071933 A CN112071933 A CN 112071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flexible insulating
structural
forming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13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
王勇
陈鹏
赵德宝
陈军
刘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13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1933A/zh
Priority to AU2020465021A priority patent/AU2020465021A1/en
Priority to EP20951183.1A priority patent/EP420731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886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515A1/zh
Priority to US18/023,5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5172A1/en
Priority to JP202351408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9887A/ja
Publication of CN11207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制造具有应力缓冲功能的互联件,从而抑制背接触电池在串焊时的变形程度。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焊带,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提供一柔性绝缘基材,将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每个结构焊带具有两个焊接部以及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两个焊接部连接;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两个焊接部伸出柔性绝缘基材。所述制造设备包括形成结构焊带的冲压成型装置以及复合柔性绝缘基材和多个结构焊带的材料复合装置等。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作的互联件用于互联电池片。

Description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背接触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均位于太阳能电池背面的电池,其可以使用焊带实现互联。它不仅完全消除正面栅线电极的遮光损失,提高电池效率,使得电池更加美观。
但是,由于背接触电池的正负极均位于背接触电池的背面,焊带与电池片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因此,将焊带焊接在背接触电池的焊盘上时,焊接所释放的热量使得焊带膨胀,焊接结束后焊带又因为温度下降收缩,导致背接触电池发生严重的弯曲变形,进而影响串焊稳定性,增加了组件制程中的碎片和隐裂的风险,因此,亟待寻找可替代焊带实现背接触电池的互联件,以减轻背接触电池在串焊时的变形程度。
现有技术中,可以考虑考虑使用应力形变互联结构消除焊接过程中应力所产生的形变,但是应力形变互联结构中的应力相变材料难以制造,成为应力形变互联结构应用在焊接过程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以制造具有应力缓冲功能的互联件,从而抑制背接触电池在串焊时的变形程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焊带,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两个焊接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部连接;
提供一柔性绝缘基材,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两个所述焊接部伸出所述柔性绝缘基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后,将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使得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当结构焊带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结构焊带所含有的连接部可以将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并通过柔性绝缘基材释放,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同时,柔性绝缘基材在焊接过程中对多个结构焊带起到固定作用和防尘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与焊盘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焊接所产生的颗粒物迁移至电池片正面,从而提高焊接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间互联时,互联件不仅可以作为垂直导电通道实现背接触电池间互联,还可以借助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除焊盘以外的区域提供电性隔离,进而降低漏电可能性,提高电池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具有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当结构焊带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连接部不仅可以将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上,镂空结构可以释放部分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镂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封闭图案。此时,此处的封闭图案是指镂空结构的轮廓图案封闭。这种情况下,连接部的边缘轮廓完整,可以保证结构焊带具有良好的强度。
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椭圆形图案或异形图案。多边形图案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镂空结构包括m排通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平行于第一成型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所述连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排通孔错位分布。此时,连接部所具有的m排通孔可以比较均匀的释放结构焊带所产生的应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变形的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通孔为狭缝式通孔或者是长方形通孔时,通孔的长度方向如果是从两个焊接部的分布方向,那么可以调整两排通孔的间距,使得一个焊接部的电流尽量以直线方式通过连接部传到至另一个焊接部,从而减少电流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减小再增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加,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先增加再减小,连接部的应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通孔至所述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增加再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加,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先减小再增加,连接部的应力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这种情况下,从一个焊接部流向另一个焊接部的电流,可以尽量以接近直线的方式传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焊接部的宽度均小于连接部的最大宽度。每个焊接部与连接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时,弧线过渡处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降低结构焊带因为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当互联件互联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时,如果柔性绝缘基材部分或全部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缝隙,那么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作为视觉遮挡结构使用,使得从太阳能电池组件正面观察时,不会看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结构焊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材料可以为绝缘聚合物材料,该绝缘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烯烃(POE)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合物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局部或整面具有遮挡涂层。遮挡涂层的效果参考遮光柔性绝缘基材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与背接触电池的粘结在一起,达到对结构化焊带进行定位的作用。并且,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互联时,如果柔性绝缘基材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那么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所具有离型层不仅可以作为视觉阻挡层使用,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污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成型处理的方式为机械冲压方式、化学蚀刻方式或激光切割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复合的方式为粘结方式。每个结构焊带粘结在柔性绝缘基材上时,粘结剂可以为合成高分子类粘结剂,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脂、丁基橡胶、丁腈橡胶、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环氧-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复合的方式为热压方式。热压方式的温度只要保证不损害柔性绝缘材料即可。例如:该热压方式的热压温度为50℃~120℃,热压时间为5秒~30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背离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裸露。此时,可以采用压合等工艺将各个结构焊带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被包埋在柔性绝缘基材,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内。此时,互联件为三明治结构,可以利用柔性绝缘基材对结构焊带进行进一步固定,这不仅进一步降低或消除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有可能发生的位移,还可以在结构焊带所具有的一个焊接部受力翘曲的情况下,消除结构焊带与柔性绝缘基材连接失效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结构焊带与柔性绝缘基材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结构为条形结构。多个结构焊带沿着柔性绝缘基材的条形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内具有导电层,各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通过导电层电连接。该导电层可以为导电条带或相互接触的金属颗粒构成的导电颗粒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导电层可以将各个结构焊带所含有的导电层电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电层可以作为横向导电通道使用。当多个结构焊带中的一个结构焊带含有的一焊接部与相应极性焊盘出现焊接不良的情况,该结构焊带作为垂直导电通道的局部失效,但是该结构焊带还可以利用导电层将电流传导至其它焊接良好的结构焊带,避免垂直导电通道局部失效时,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互连件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至少一个结构焊带包括:
沿着述焊带的长度方向,对焊带进行机械冲压,形成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采用裁剪方式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包括:将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获得互联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包括:焊带放卷装置、基材放卷装置、冲压成型装置、材料复合装置以及收卷装置。焊带放卷装置用于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提供焊带;用于向所述材料复合装置提供柔性绝缘基材;冲压成型装置用于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材料复合装置用于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间隔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收卷装置用于对所述互联件进行收卷。
上述互联件所包括的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内,两个焊接部伸出柔性绝缘基材。
上述冲压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上冲模和下冲模。上冲模和下冲模均具有用于形成连接部的第一成型部以及两个用于形成焊接部的第二成型部;第一成型部位于两个第二成型部之间,所述第一成型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焊带放卷装置可以向冲压成型装置提供焊带,实现冲压成型装置的自动化给料,使得冲压成型装置可以连续化冲压焊带。而由于成型模具所包括的上冲模和下冲模均具有用于形成连接部的第一成型部以及两个用于形成焊接部的第二成型部。而由于第一成型部位于两个第二成型部之间,第一成型部分别两个与第二成型部连接,因此,采用冲压成型装置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时,可以在焊带上冲压成多个结构焊带。此时,每个结构焊带包括第一成型部对应的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二成型部对应的两个焊接部,并且连接部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并与两个焊接部连接。在此基础上,基材放卷装置可以向材料复合装置提供柔性绝缘基材,因此,冲压成型装置可以连续冲压结构焊带时,材料复合装置可以实现柔性绝缘基材的自动化给料,使得利用材料复合装置可以连续的将当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进而获得互联件。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可以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使得所获得的互联件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材料复合装置可以连续将当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时,收卷装置可以将互联件进行收卷,实现互联件的成卷包装。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件的连续化批量生产,有利于互联件量产。
更重要的是,由于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可以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使得结构焊带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结构焊带所含有的连接部可以将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并通过柔性绝缘基材释放,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所制造的互联件可以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同时,柔性绝缘基材在焊接过程中对多个结构焊带起到固定作用和防尘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与焊盘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焊接所产生的颗粒物迁移至电池片正面,从而提高焊接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所制造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间互联时,互联件不仅可以作为垂直导电通道实现背接触电池间互联,还可以借助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除焊盘以外的区域提供电性隔离,进而降低漏电可能性,提高电池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第二成型部的中轴线共线。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对焊带进行冲压时,形成的结构焊带所包括的两个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其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二成型部的宽度均小于第一成型部的宽度,每个第二成型部与第一成型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对焊带进行冲压时,形成的结构焊带所含有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均与连接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其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上冲模和下冲模还均具有位于第一成型部内的第三成型部。该第三成型部用于在连接部形成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对焊带进行冲压时,形成的结构焊带所含有的连接部内具有镂空结构,其有益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成型部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每个孔成型部的图案为封闭图案,其有益效果参考前文。例如:每个孔成型部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成型部、椭圆形图案成型部或异形图案成型部。此处效果参考前文镂空结构的图案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成型部包括m排孔成型部,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所述孔成型部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平行于连接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第一成型部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排孔成型部错位分布,其效果参考前文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先减小再增加。此处效果参考前文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两个第二成型部的分布方向形成在第一成型部时,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先减小再增加,且每排孔成型部的首尾两端与第一成型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先减小再增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先增加再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冲压成型装置还包括冲压机。上冲模设在冲压机上。冲压机用于控制上冲模和下冲模进行合模和开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冲压成型装置还包括焊带矫直辊轮和焊带牵拉滚轮。该成型模具位于焊带矫直辊轮和焊带牵拉滚轮之间。当采用冲压机控制上冲模进行开模时,利用焊带矫直辊轮对焊带的位置进行校正的同时,利用焊带牵拉滚轮对焊带进行牵拉,使得焊带需要被冲压的部位准确落入上冲模和下冲模之间,从而保证冲压成型装置正常对焊带进行冲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多个结构焊带连接在一起,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第一工业机器人,以及位于冲压成型装置和材料复合装置之间的裁剪机构。第一工业机器人用于在上冲模和下冲模开模时,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牵拉至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该裁剪机构用于在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形成多个结构焊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裁剪机构完成一次结构焊带分离后,第一工业机器人可以牵拉剩余的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焊带至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使得裁剪结构焊带的过程自动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与图像传感器和裁剪机构通信的控制器。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在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的图像。控制器用于根据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的图像控制裁剪机构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和裁剪机构分别与控制器通信,可以使得控制器接收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的图像,并进行图像识别。当控制器在图像识别出连续结构焊带所含有的相邻两个结构焊带之间的空隙时,控制器根据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的图像控制裁剪机构对该空隙进行切割,从而使得一个结构焊带从连续结构焊带上分离。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可以在图像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辅助下,控制裁剪机构准确的对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进行裁切,避免裁切不准确对结构焊带所造成的损害,从而提高裁切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通信的第二工业机器人和速度传感器。第二工业机器人用于向柔性绝缘基材间歇投放结构焊带。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柔性绝缘基材的给料速度。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柔性绝缘基材的给料速度和结构焊带在柔性绝缘基材的分布间隔控制第二工业机器人投放所述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工业机器人分别与控制器通信,使得控制器可以接收速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柔性绝缘基材的给料速度,控制第二工业机器人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继而提高结构焊带在柔性绝缘基材上的复合自动化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焊带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辊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位于第一放卷辊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传送辊位于第一放卷辊和冲压成型装置之间,使得传送辊可以持续传送第一放卷辊所释放的焊带,进而实现结构焊带的连续化冲压,使得互联件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结构焊带间隔的分布在柔性绝缘基材上,使得所制造的互联件可以以卷材的形式包装和保存,因此,利用收卷装置对互联件进行收卷,可以部分实现互联件自动化包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材放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放卷辊。
当第二放卷辊的数量为一个时,上述结构焊带远离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裸露。
当第二放卷辊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以将多个结构焊带置于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柔性绝缘基材之间,使得多个结构焊带的连接部可以被两个柔性绝缘基材包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在各个阶段的状态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结构焊带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3A~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3B~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所适用的电池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互联图6所示的电池片的三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绝缘基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10C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孔成型部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14B~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孔成型部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自动化原理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所制造的互联件可以应用于背接触电池片的互联,但不仅限于此。至于背接触电池片的种类,可以为电池片100的种类,可以为指交叉背接触(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缩写为IBC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etallization wrap-through,缩写为MWT)硅太阳能电池、发射极环绕穿通(emitter-wrap-through,缩写为EWT)硅太阳能电池等,但不仅限于此。
图1A~图1C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在各个阶段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A~图1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如图1A所示,提供一焊带100A。鉴于焊带100A的柔性特性,可以采用放卷辊、传送辊等机构对焊带100A进行放卷,实现焊带100A给料。该焊带100A厚度可以为0.02mm-0.3mm,宽度为3mm-7mm。至于焊带100A种类,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该焊带100A为无氧铜或T2紫铜等铜基材料,含铜量≥99.99wt%,导电率≥98%。焊带100A为双面涂层,涂层材料为Sn63Pb37,涂层厚度为0.02mm-0.1mm,涂层熔点约183℃。焊带100A的抗拉强度≥150N/mm2,断裂伸长率≥20%,屈服强度≤65MPa。
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如图1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该成型处理的方式为机械冲压方式、化学蚀刻方式或激光切割方式。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当采用机械冲压方式进行成型处理时,对焊带100A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200包括:沿着焊带100A的长度方向,对焊带100A进行机械冲压,形成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采用裁剪方式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
如图1C所示,提供一柔性绝缘基材300。该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结构一般呈条状结构,例如长方形结构,或者整体呈现条形结构,但是轮廓为不规则轮廓的结构,例如波浪状柔性绝缘基材。鉴于柔性绝缘基材300的柔性特性,可以采用放卷辊、传送辊等机构对柔性绝缘基材300进行放卷,实现柔性绝缘基材300给料。
如图1C所示,将多个结构焊带200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300上,获得互联件。复合方式可以为粘结方式或热压方式,使得结构焊带200与柔性绝缘基材300形成一体式互联件。
当复合方式为粘结方式时,每个结构焊带粘结在柔性绝缘基材上时,粘结剂可以为合成高分子类粘结剂,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脂、丁基橡胶、丁腈橡胶、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环氧-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复合方式为热压方式时,热压方式的温度只要保证不损害柔性绝缘材料即可。例如:该热压方式的热压温度为50℃~120℃,热压时间为5秒~30秒。例如:热压温度为50℃;热压时间为30秒。又例如:热压温度为120℃,热压时间为5s。再例如:热压温度为75℃,热压时间为18秒。
图2A和图2B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结构焊带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连接部210和两个焊接部(下文以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表示)。连接部210位于以及位于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之间,连接部210分别与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连接。连接部210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300上,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伸出柔性绝缘基材300。例如: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结构可以为条形结构,使得多个结构焊带200沿着柔性绝缘基材300的条形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均可以为实心平面,其可以沿着相反方向伸出柔性绝缘基材300。
在一种示例中,当每个结构焊带采用热压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材上,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厚度尽可能薄,例如柔性绝缘基材的厚度小于0.02mm,可以减少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弯曲程度,以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尽量以水平的方式焊接,从而提高焊接可靠性。另外,结构焊带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柔性绝缘基材的厚度的1/3,以避免热压过程中,热压压力过大使得结构焊带将柔性绝缘基材切断的问题。基于此,图1A所示的焊带厚度可以为0.12mm,宽度优选为5mm。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片的电流传导时,互联件所具有的结构焊带的数量与所传导电流的相关的电池片上具有的同极性焊盘数量有关。例如:电池片的同种极性焊盘数量均为9个,那么柔性绝缘基材300上所设的结构焊带200数量可以为9个,当然也可以比9个少,或者比9个多,以满足不同电路设计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当互联件互联电池片时,互联件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一个焊接部与电池片的正极性焊盘焊接,另一焊接部与另一电池片的负极焊盘或者汇流条焊接。焊接方式可以采用电磁或红外焊接的方式,但不仅限于此。并且在焊接、层压或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焊接部产生热应力,可以通过连接部将热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上,利用柔性绝缘基材的柔性作用释放热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例如:当焊盘与互连件焊接方式为电磁焊接,焊接温度为180℃-380℃,焊接时间为1000ms-4000ms。例如:焊接温度为180℃,热压时间为4000ms。又例如:热压温度为380℃,热压时间为1000ms。再例如:热压温度为250℃,热压时间为2500ms。
从抑制电池片形变的角度来说,与传统互联焊带相比,多个结构焊带间隔被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可以减少焊带材料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使得互联件所含有的结构焊带与电池片的背面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互连时热应力的影响,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当多个结构焊带可以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时,所形成的互联件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结构焊带可以通过柔性绝缘基材释放因为高低温差异(例如: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热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间互联时,互联件所包括的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除焊盘以外的区域提供电性隔离,进而降低漏电可能性,提高电池效率。也就是说,柔性绝缘基材可以避免结构焊带与电池片不需要互联的区域形成分流路径,从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述第一焊接部221的宽度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宽度可以均小于连接部210的最大宽度。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和两个焊接部的宽度方向相同,均为图2A和图2B的横向方向。例如:当第一焊接部221、第二焊接部222和连接部210均为长方形结构时,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尺寸可以为6mm×1mm,连接部210的尺寸可以为6mm×3mm。此时,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宽度均为1mm,连接部210的宽度为3mm。
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述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与连接部210可以均采用直角过渡方式或者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时,弧线过渡处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降低结构焊带200因为温度变化(焊接温度变化或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述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具有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LK。除了镂空结构外,连接部210其它区域均为实心结构。此时,可以利用镂空结构LK释放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可靠性。
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述镂空结构LK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封闭图案。此时,此处的封闭图案是指镂空结构的轮廓图案封闭。这种情况下,连接部210的边缘轮廓完整,可以保证结构焊带200具有良好的强度。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椭圆形图案或异形图案。多边形图案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举例说明,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度可以为1mm-10mm。
图3A~图5A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图3B~图5B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如图3A~图5A和图3B~图5B所示,当图2A和图2B所示的镂空结构LK包括m排通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T。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平行于连接部210的任一方向形成在连接部210。例如: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分布方向(如图3A~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又例如: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垂直于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分布方向(如图3B~图5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
当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如图3A~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通孔T为狭缝式通孔或者是长方形通孔,可以对相邻两排的通孔的分布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强度、应力消除能力合适的情况下,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之间具有较短的电路路径。
当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如图3B~图5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通孔T为狭缝式通孔或者是长方形通孔,通孔T的长度方向如果是从垂直于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分布方向分布时,那么可以调整两排通孔的间距,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的电流尽量以直线方式通过连接部210传到至另一个焊接部,从而减少电流损耗。
示例性的,相邻两排通孔错位分布。此时,连接部所具有的m排通孔可以比较均匀的释放结构焊带所产生的应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变形的程度。当然还可以调整各排通孔的分布形式,以平衡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举例说明,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具有错位分布的两条狭缝式通孔,这两条狭缝式通孔可以沿着图3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也可以沿着图3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
如图3A所示,当2排通孔按照图3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2排通孔的端部交错,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可以沿图3A所示的虚线方向进行传导。
如图3B所示,当2排通孔按照图3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通孔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同。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以图3B所示的虚线方向传导电流。
示例性的,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T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T数量先减小再增加。此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210的结构强度先增加再减小,连接部210的应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T在连接部210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210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210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两个焊接部的分布方向形成在连接部210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T数量先减小再增加,且每排通孔的首尾两端与连接部2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先减小再增加,那么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之间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的电流路径尽可能短。
举例说明,如图4A和4B所示,该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具有3排狭缝式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均包括2个狭缝式通孔,第2排通孔包括1个狭缝式通孔。且第2排通孔所包括的一个狭缝式通孔比第1排通孔所包括的狭缝式通孔的长度长,但不超过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的端部。此时,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多,两端而第2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少,可以使得连接部210两端的应变消除能力比较高,但强度比较弱,中间部位应变消除能力差,但强度比较高,因此,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可以平衡连接部210各个区域的应变消除能力和强度,使得结构焊带200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变消除能力。
如图4A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图4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2排通孔的端部不超过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的端部,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的电流路径按照图4A所示的虚线进行传导。
如图4B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图4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通孔均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式沿着第一方向分布。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的电流路径按照图4B所示的虚线进行传导。
示例性的,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增加再减小。
如图5A和图5B所示,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增加再减小,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210的结构强度先减小再增加,连接部210的应力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210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210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210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举例说明,如图5A和图5B所示,该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具有3排狭缝式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均包括1个狭缝式通孔,第2排通孔包括2个狭缝式通孔。且第1排通孔所包括的一个狭缝式通孔比第2排通孔所包括的狭缝式通孔的长度长,但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3排通孔不超过第2排通孔的端部。此时,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小,而第2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多,可以使得连接部210两端的强度比较高,但应力消除能力比较差,中间部位应变消除能力比较高,但强度比较差,因此,m排通孔T的分布方式可以平衡连接部210各个区域的应变消除能力和强度,使得结构焊带200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变消除能力。
如图5A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3排通孔不超过第2排通孔,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可以沿着图5A所示的虚线方向流动。
如图5B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图5B所示的第二方向分布时,每排通孔均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式沿着第一方向分布。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10可以沿着图5B所示的虚线方向流动。
从电性隔离的角度来说,当互联件与相应极性焊盘焊接过程中,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对多个结构焊带200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200与焊盘的相对位置偏移,从而提高焊接准确性,从而避免结构焊带200与焊盘未对准情况下发生电短路。并且,当互联件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时,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如果柔性绝缘基材300部分位于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那么柔性绝缘基材300没有位于空隙或电池片一侧的区域可以贴合在电池片的边缘。
图6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所适用的电池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池片400的背面具有9个正极焊盘410和9个负极焊盘420。此时,如图1A~图1C、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包括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间隔分布有9个结构焊带200。其中,9个正极焊盘410分布在电池片400的第一侧边缘C1,9个负极焊盘420分布在电池片400的第二侧边缘C2。并且第一侧边缘C1和第二侧边缘C2处在相对的两个方向。例如:当电池片400为长方形,第一侧边缘C1靠近长方形电池片的一个长边,第二侧边缘C2靠近长方形电池片的另一个长边。为了方便下文描述,结构焊带200所具有的两个焊接部分别定义为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
图7A~图7C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互联图6所示的电池片的三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7A所示,上述电池片400的第一侧边缘C1和第二侧边缘C2均具有互联件,分别为靠近第一侧边缘C1的第一互联件JD1和靠近第二侧边缘C2的第二互联件JD2。第一互联件JD1所含有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与电池片400的每个正极焊盘410一一对应焊接,第二互联件JD2所含有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均与负极焊盘420一一对应焊接。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7B所示,对于相邻的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来说,第一电池片400A的9个负极焊盘420和第二电池片400B的9个正极焊盘410均靠近同一空隙。该空隙内具有一个互联件JD。如图1A~图1C、图2A和图2B所示,该互联件JD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与第一电池片400A具有的每个负极焊盘420焊接,该互联件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与第二电池片400B具有的每个正极焊盘410焊接。此时,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可以利用一个互联件实现互联。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7C所示,对于相邻的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来说,第一电池片400A的9个负极焊盘420和第二电池片400B的9个正极焊盘410均靠近同一空隙。该空隙内具有第一互联件JD1、第二互联件JD2以及汇流条500。如图1A~图1C、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与第一电池片400A的每个负极焊盘420焊接,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与汇流条500焊接。第二互联件JD2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与汇流条500焊接。第二互联件JD2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与第一电池片400A的每个负极焊盘420焊接。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以及第二互联件JD2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在汇流条500所焊接的位置尽量相同,以减少电流横向传导(沿着柔性绝缘基材300的条状延伸方向)的可能性。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7C所示,可以将汇流条500与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焊接在一起,再将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与第一电池片400A的负极焊盘420焊接在一起,也可以先将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焊接在第一电池片400A的正极焊盘410上,再将汇流条500焊接在第一互联件JD1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2。
由图7A~图7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互联件中,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中,其中一个焊接部可以作为电流输入端使用,另一个焊接部可以作为电流输出端使用。为了尽量缩短电流传导路径,本发明实施例所制造的互联件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两个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这种情况下,从一个焊接部流向另一个焊接部的电流,可以尽量以接近直线的方式传导。此处定义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为长方形的情况下,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轴线。这种情况下,从第一焊接部221流向第二焊接部222的电流,可以尽量以接近直线的方式传导。
图8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绝缘基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具有导电层320。在图2A和图2B所示出的各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通过导电层320电连接。应理解,图8中的导电层320均部分裸露,但在实际情况中,图8裸露的导电层320一般会被柔性绝缘基材300包埋,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损耗。
如图8所示,上述导电层320可以为导电条带或相互接触的金属颗粒构成的导电颗粒层。导电条带可以为铜带、银带、铝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颗粒层可以包括相互接触的铜颗粒、银颗粒、铝颗粒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柔性绝缘层的一面形成导电颗粒浆料,并在不损坏柔性绝缘基材300的前提下,将其中所含有的溶剂去除(例如低温烘干),形成导电颗粒层。接着在柔性绝缘层形成导电颗粒层的表面覆盖另一柔性绝缘基材300,使得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形成导电颗粒层。
基于上述结构,导电层将各个结构焊带所含有的连接部电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电层可以作为横向导电通道使用。当多个结构焊带中的一个结构焊带含有的第一焊接部与正极焊盘出现焊接不良的情况,该结构焊带作为垂直导电通道的局部失效,但是该结构焊带还可以利用导电层将电流传导至其它焊接良好的结构焊带,避免垂直导电通道局部失效时,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互连件的连接可靠性。
图9A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图9B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背离柔性绝缘基材300的表面裸露。此时,可以将多个结构焊带200放置在柔性绝缘基材300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将多个结构焊带200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300上。
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具有导电层320时,柔性绝缘基材300包括两层柔性绝缘层310以及位于两层柔性绝缘层310之间的导电层320。此时,采用热压工艺将多个结构焊带200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300的一面时,可以控制压力,使得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底部与导电层320接触。
图10A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图10B示例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被包埋在柔性绝缘基材300。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柔性绝缘基材300内。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从柔性绝缘基材300的两个相反方向伸出。此时,图10A所示的互联件为三明治结构,可以利用柔性绝缘基材300对结构焊带200进行进一步固定,这不仅进一步降低或消除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200有可能发生的位移,还可以在结构焊带200所具有的一个焊接部受力翘曲的情况下,消除结构焊带200与柔性绝缘基材300连接失效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结构焊带200与柔性绝缘基材300的连接稳定性。
图10C示例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如图10C所示,柔性绝缘基材包括两层柔性绝缘层310以及位于两层柔性绝缘层310之间的导电层320,使得柔性绝缘基材内包埋导电层320。当采用热压工艺将多个结构焊带压合在两个柔性绝缘层320之间,可以在一个柔性绝缘层形成导电层320后,再在该柔性绝缘层形成导电层320的表面形成图2A或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在此基础上,再在该柔性绝缘层320形成导电层320的表面压合另一柔性绝缘层。此时,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210至少部分部位被包裹在两个柔性绝缘层320之间,从而保证每个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直接与导电层320接触。
从太阳能电池组件外观和电池封装操作的角度来说,如图7A~图7C所示,当互联件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400之间的空隙或电池片400的一侧,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遮挡电池片400边缘的空隙,减少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物通过电池片400边缘迁移至电池片400正面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焊接过程、后续工艺或使用过程中颗粒物对于电池片400正面的污染。另外,柔性绝缘基材300还可以作为背接触池的间隔标记,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对称性和美观性。
在一种示例中,上述互联件所包括的柔性绝缘基材的材料可以为绝缘聚合物材料,该绝缘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烯烃(POE)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合物材料。如图7B和图7C所示,当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之间具有空隙时,且只要该空隙内容纳有互联件时,如果所选择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具有热塑性,在层压工艺中,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在层压热场环境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延展,进而使得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填充在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之间,从而完全遮挡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之间的空隙,但又不会延展至电池片背面区域,影响电池片发电。
在一种示例中,上述互联件所含有的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也可以为透明柔性绝缘基材。此处柔性绝缘基材是否遮光或者具有颜色,其可以通过向绝缘聚合物材料加入遮光性材料或者色素实现。
如果互联件所含有的柔性绝缘基材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由于柔性绝缘基材部分或全部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空隙,因此,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作为视觉遮挡结构使用,使得从太阳能电池组件正面观察时,不会看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结构焊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
当柔性绝缘基材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尤其是透明柔性绝缘基材时,为了提高视觉效果,一方面可以将前文视觉遮挡层贴在柔性绝缘基材需要朝向电池片正面的表面,以对结构焊带进行遮挡;另一方面,可以对柔性绝缘基材进行改进。
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局部或整面具有遮挡涂层。遮挡涂层可以位于柔性绝缘基材的一面,也可以位于两面,以使得柔性绝缘基材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以达到遮挡互联的目的,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良好。例如:该遮挡涂层的材料可以为遮光材料,其颜色可以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板颜色接近或相同。例如:当采用白色背板时,所使用的遮挡涂层的颜色为白色,当采用黑色背板时,所使用的遮挡涂层的颜色为黑色。
在图7A~图7C所示的应用场景下,当太阳光照射在互联件上,互联件所包括的柔性绝缘基材形成的遮挡涂层可以将太阳光散射至周围的电池片,提高电池片的光线利用率。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内所使用的粘结层所使用的材料容易老化变色的聚合材料,例如:位于EVA在与Cu材料或其它材料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容易变成棕色,利用遮挡涂层可以有效降低靠近背板的粘结层变色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影响。
又例如: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具有离型层的单面胶带或具有离型层的双面胶带。在图7A~图7C所示的应用场景下,该离型层可以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加工过程中环境或操作台面对胶带表面的污染。该离型层的颜色可以参考前文遮挡涂层的颜色,效果亦可以参考前文遮挡涂层的相关描述。同时,在柔性绝缘基材朝向电池片背面(即形成多个结构焊带的表面),柔性绝缘基材位于相邻两个结构焊带之间的区域,也可以形成离型层,用以防止颗粒物污染(来源于组件加工或后续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7B和图7C所示,可以利用单面胶带具有粘性的一面贴附在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靠近同一空隙的边缘,使得单面胶带具有粘性的一面朝向电池片正面,接着将结构焊带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上。此时,单面胶带作为柔性绝缘基材起到焊接前定位作用,使得焊接结构焊带时,结构焊带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当然,对于双面胶带来说,只要将任意一面贴附在第一电池片400A和第二电池片400B靠近同一空隙的边缘。此处不做赘述。
图11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包括:焊带放卷装置WF、冲压成型装置610、材料复合装置620以及收卷装置HS。
如图11所示,上述冲压成型装置610用于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如图1B中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材料复合装置620用于将多个图1B中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间隔复合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获得互联件。应理解,此处不管是焊带还是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其具体结构均可以参考前文互联件的制造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焊带自动化给料,如图11所示,上述焊带放卷装置WF用于向冲压成型装置610提供焊带100A,使得采用焊带放卷装置WF可以向冲压成型装置610提供焊带,实现冲压成型装置610的自动化给料,使得冲压成型装置WF可以连续化冲压焊带。例如:该焊带放卷装置WF包括第一放卷辊WF1和传送辊WF2。该传送辊WF2位于第一放卷辊WF1和冲压成型装置610之间。此时,由于传送辊WF2位于第一放卷辊WF1和冲压成型装置610之间,使得传送辊WF2可以持续传送第一放卷辊WF1所释放的焊带100A,使得互联件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为了将焊带冲压成图2A或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可以不含镂空结构LK),图11所示的冲压成型装置610包括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图12A和图12B示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3A和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3和图13B所示,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均具有用于形成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的第一成型部CX1以及两个用于形成焊接部的第二成型部CX2。第一成型部CX1位于两个第二成型部CX2之间,第一成型部CX1分别与第二成型部CX2连接。基于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的结构,利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结构焊带200进行冲压成型时,所获得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与第一成型部CX1对应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以及与两个第二成型部CX2对应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两个焊接部,图2A和图2B所示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分别与两个焊接部连接。此时,如图1C所示,该互联件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至少部分部位位于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两个焊接部伸出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3和图13B所示,上述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所具有的结构相互补充,使得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成型操作时,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可以将图1A所示的焊带100A冲压成结构焊带200。例如:当上冲模611A具有的第一成型部CX1和第二成型部CX2为凸起结构或镂空结构,那么下冲模611B具有的第一成型部CX1和第二成型部CX2为凹陷结构。凸起结构(或镂空结构)和凹陷结构共同作用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而将图1A所示的焊带100A成型为结构焊带200。为了简化描述,涉及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的结构描述,只要与结构焊带200具体结构相关的各个成型部的描述,下文将采用引用前文的方式描述,不再重复描述其实现方式和效果。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3和图13B所示,两个第二成型部CX2的中轴线共线。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包括的两个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其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12A和图12B以及图13和图13B所示,每个第二成型部CX2的宽度均小于第一成型部CX1的宽度,每个第二成型部CX2与第一成型部CX1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均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其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如图11所示,为了实现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自动化给料,上述基材放卷装置RF用于向材料复合装置620提供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此时,利用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连续的将当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进而获得互联件。如果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具有横向导电通道时,那么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包埋有导电层320。
如图11所示,上述基材放卷装置RF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放卷辊。当第二放卷辊的数量为一个时,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间隔分布在第二放卷辊所提供的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使得在材料复合装置620的作用下,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朝向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一面与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此时,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远离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表面裸露。如果图8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包埋有导电层320,第二放卷辊所提供的图8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包埋有导电层320,利用材料复合设备将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间隔的复合在图8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并且,在复合作用下,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将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可以被压入图8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并与导电层320接触,使得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通过导电层320接触,形成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互联件。
如图11所示,当第二放卷辊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以将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置于第一绝缘基材和第二柔性绝缘基材之间,使得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210可以被两个图8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认为是两个柔性绝缘层310)包裹。如果图8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内包埋有导电层320,两个第二放卷辊所提供的共同构成一个新的柔性绝缘基材。此时,导电层320可以形成在一个或两个第二放卷辊所提供的柔性绝缘基材之间。并且利用材料复合设备620复合两个第二放卷辊和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时,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可以间隔的分布在两个柔性绝缘基材之间,并直接与导电层320接触,形成如图10C所示的互联件。
如果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采用粘结方式粘结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上述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经过浸胶处理,浸胶处理所使用的粘结剂可以为合成高分子类粘结剂。高分子类粘结剂可以参考前文。此时,如图11所示,上述基材放卷装置RF还包括:浸胶机RJ。在实际应用中,每个第二放卷辊可以配备一套浸胶机RJ使用,使得第二放卷辊所提供的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可以通过浸胶机RJ浸胶后,然后再利用材料复合设备复合。
如图11所示,上述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为热压复合装置,热压温度可以为50℃~120℃。热压复合装置可以为对辊式热压机或板式热压机等具有压合作用的设备。
如图11所示,为了实现自动化包装,上述收卷装置HS用于对互联件进行收卷,进而实现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连续化冲压。同时,由于图2A和图2B所示的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可以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300上,使得所获得的互联件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连续将当多个结构焊带200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300上时,收卷装置HS可以将互联件进行收卷,实现互联件的成卷包装。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中,采用焊带放卷装置WF可以向冲压成型装置610提供焊带,实现冲压成型装置610的自动化给料,使得冲压成型装置610可以连续化冲压焊带。而由于成型模具所包括的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均具有用于形成连接部的第一成型部CX1以及两个用于形成焊接部的第二成型部CX2。而由于第一成型部CX1位于两个第二成型部CX2之间,第一成型部CX1分别与两个第二成型部CX1连接,因此,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冲压成型时,可以形成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此时,每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包括第一成型部CX1对应的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二成型部CX2对应的两个焊接部,并且连接部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并与两个焊接部连接。
在此基础上,如图2A、图2B和图11所示,基材放卷装置RF可以向材料复合装置620提供柔性绝缘基材,因此,冲压成型装置610可以连续冲压结构焊带时,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实现柔性绝缘基材的自动化给料,使得利用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连续的将当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进而获得互联件。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结构焊带200具有的连接部可以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使得所获得的互联件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材料复合装置620可以连续将当多个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时,收卷装置HS可以将互联件进行收卷,实现互联件的成卷包装。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件的连续化批量生产,有利于互联件量产。
如图11所示,当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间隔设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可以减少焊带材料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使得互联件所含有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与电池片的背面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互连时热应力的影响,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可靠性。除此之外,由于成型模具所包括的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的结构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结构一一对应,使得所形成的多个结构焊带200间隔的形成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后,所获得的互联件具有前文互联件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互联件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互联件的制造设备所制造的互联件的互联件的应力释放功能,如图11、图12A和图13A,以及图13A和图13B所示,上述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还均具有位于第一成型部CX1内的第三成型部CX3。该第三成型部CX3用于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形成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LK。当利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部210内具有镂空结构,其有益效果参考前文相应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1、图12A和图13A,以及图13A和图13B所示,当第一成型部CX1和第二成型部CX2为凸起结构时,第三成型部CX3为凹陷结构或镂空结构。当第一成型部CX1和第二成型部CX2为凹陷结构或镂空结构,第三成型部CX3为凸起结构。
如图12A和图13A,以及图13A和图13B所示,上述第三成型部CX3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每个孔成型部的图案为封闭图案。例如:每个孔成型部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成型部、椭圆形图案成型部或异形图案成型部。此处效果参考前文镂空结构的图案相关描述。
如图11所示,当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图1A所示的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所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210含有的镂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的形成应当与孔成型部的图案对应。至于该孔成型部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文通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种示例中,图14A~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孔成型部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图14B~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孔成型部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应理解,此处图14A~图16A和图14B~图16B均示例出上冲模的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式,下冲模并未示例出。但根据上冲模的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式可以毫无疑义的导出下冲模的结构。
如图14A~图16A和图14B~图16B所示,图12A和图13A以及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第三成型部CX3包括m排孔成型部。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孔成型部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CK。
如图14A~图16A和图14B~图16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平行于第一成型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第一成型部CX1内。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所具有的镂空结构包括m排通孔,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T。例如: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两个第二成型部CX2的分布方向(参考图14A~图16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又例如: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垂直于两个第二成型部CX2的分布方向(参考图14B~图16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
当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如图14A~图16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孔成型部CK为可以形成狭缝式通孔的狭长孔成型部或者是可以形成长方形通孔的长方形孔成型部,可以对相邻两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得形成的相邻两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呈现图3A~图5A的变化,从而保证强度、应力消除能力合适的情况下,两个第二成型部CX2形成的两个焊接部之间具有较短的电路路径。
当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如图14B~图16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孔成型部CK为可以形成狭缝式通孔的狭长孔成型部或者是可以形成长方形通孔的长方形孔成型部。孔成型部CK的长度方向如果是从垂直于两个第二成型部CX2的分布方向分布时,那么可以调整两排孔成型部的间距,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形成的通孔的分布方式如图3B~图5B所示。
示例性的,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排孔成型部错位分布。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形成的图2A和图2B所示的连接部210所具有的两排通孔错位排布,其效果参考前文通孔相关描述。
举例说明,如图14A和图14B所示,上述第一成型部CX1内形成有两排狭长孔成型部。这两排狭长孔成型部可以沿着图14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使得所形成的通孔呈现如图3A所示的方式分布。当然,这两排狭长孔成型部也可以沿着图图14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冲压时,两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形成的两个通孔的分布形式和效果参考图3B相关描述。
如图14A所示,当2排孔成型部按照图14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孔成型部的端部和第2排孔成型部的端部交错,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冲压时,第1排孔成型部的端部和第2排孔成型部形成的两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图3A相关描述。
如图14B所示,当2排孔成型部按照图14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孔成型部为狭长孔成型部。狭长孔成型部的长度方向与图14B所示的第一方向A相同。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长孔成型部之间的距离,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冲压时,第1排孔成型部的端部和第2排孔成型部形成的两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图3B相关描述。
示例性的,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包括的孔成型部CK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CK数量先减小再增加。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4A和图4B相关描述。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当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两个第二成型部CX2的分布方向形成在第一成型部CX1时,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CK数量先减小再增加,且每排孔成型部的首尾两端与第一成型部CX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先减小再增加,那么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4A和图4B相关描述。
举例说明,如图15A和15B所示,上述第一成型部CX1内形成有3排狭长孔成型部。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部均包括2个狭长孔成型部,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包括1个狭长孔成型部。且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包括的一个狭长孔成型部比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包括的狭长孔成型部的长度长,但不超过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部的端部。此时,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2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4A和图4B的相关描述。
如图15A所示,当3排狭长孔成型部按照图15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的端部不超过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和第3排通孔的狭长孔成型部,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3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4A的相关描述。
如图15B所示,当3排狭长孔成型部按照图15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的端部不超过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部,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3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4B的相关描述。
示例性的,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所包括的孔成型部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每排孔成型部包括的孔成型部CK数量先增加再减小。此时,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m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均可以参考前文图5A和图5B的相关描述。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沿着第1排孔成型部至第m排孔成型部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孔成型部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增加再减小,那么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m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参考前文图5A和图5B的相关描述。
举例说明,如图16A和图16B所示,上述第一成型部CX1内形成有3排狭长孔成型部。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部均包括1个狭长孔成型部,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包括2个狭长孔成型部。且第1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包括的一个狭长孔成型部比第2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包括的狭长孔成型部的长度长,但第1排狭长孔成型的端部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不超过第2排狭长孔成型的端部。此时,第1排狭长孔成型和第3排狭长孔成型所含有的狭长孔成型数量比较小,而第2排狭长孔成型所含有的狭长孔成型孔数量比较多。基于此,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3排狭长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狭缝式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参考前文图5A和图5B的相关描述。
如图16A所示,当3排孔成型部按照图16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孔成型部的端部和第3排孔成型部不超过第2排孔成型部的端部,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3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参考前文图5A的相关描述。
如图16B所示,当3排孔成型部按照图16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孔成型部均为狭长孔成型部,狭长孔成型部的长度方式沿着图16B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长孔成型部之间的距离,使得采用冲压成型装置610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时,3排孔成型部所形成的3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和效果参考前文图5B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如图11所示,上述冲压成型装置610还包括冲压机612。该上冲模611A设在冲压机612上。冲压机612用于控制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进行合模和开模。当冲压机612处在冲压焊带100A时,冲压机612可以带动上冲模611A靠近下冲模611B,直到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合模,实现对焊带100A的一次冲压。当在焊带100A上形成一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后,冲压机612可以带动上冲模611A远离下冲模611B的方式移动,从而实现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的开模。
为了保证焊带冲压的准确性,如图11所示,上述冲压成型装置610还包括焊带矫直辊轮613和焊带牵拉滚轮614。该成型模具位于焊带矫直辊轮613和焊带牵拉滚轮614之间。当采用冲压机612控制上冲模611A进行开模时,利用焊带矫直辊轮613对焊带的位置进行校正的同时,利用焊带牵拉滚轮614对焊带进行牵拉,使得焊带需要被冲压的部位准确落入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之间,从而保证冲压成型装置610正常对焊带100A进行冲压。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如图11所示,如果上述冲压成型装置610所冲压形成的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连接在一起,这些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可以按照图1B所示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如图1B所示,相邻两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一个焊接部连接在一起。
当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连接在一起,如图11所示,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第一工业机器人R1,以及位于冲压成型装置610和材料复合装置620之间的裁剪机构630。
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工业机器人R1可以为六自由度机械臂等。第一工业机器人R1用于在上冲模611A和下冲模611B开模时,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牵拉至裁剪机构630的裁剪工位,使得裁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过程自动化。此处裁剪机构630的裁剪工位是指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被切割的位置。
如图11所示,上述裁剪机构630可以为焊带切割机等可以切割焊带的机构。裁剪机构630用于在裁剪机构630的裁剪工位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形成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自动化原理示例图。如图17所示,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图像传感器640以及与图像传感器640和裁剪机构630通信的控制器650。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通信,也可以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可以基于wifi、zigbee等联网技术进行通信。有线通信可以基于数据线或电力线载波实现通信连接。通信接口可以为标准通信接口。该标准通信接口可以为串行接口,也可以为并行接口。
如图17所示,上述图像传感器640可以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缩写为CCD)相机等,其所采集的图像可以为彩色图像、黑白图像或者红外图像等。该图像传感器640可以用于采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在裁剪机构630的裁剪工位的图像。控制器650用于根据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的图像,控制裁剪机构630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7所示,控制器650内集成有现有图像识别软件,例如:康耐视图像识别软件、图智能图像识别软件、海深科技图像识别软件等。这些图像识别软件一般可以基于机器学习方式对图像进行识别。例如:先对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在裁剪机构630的裁剪工位的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边缘检测,滤波操作、二值化、图像缩放、归一化等处理。接着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例如提取焊带图像);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图像识别,根据识别出的图像可以确定出相邻两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接合位置。在此基础上,控制器650可以根据相邻两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接合位置控裁剪机构630的刀头,在相邻两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的接合位置分离相邻两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从而使得一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从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100B上分离。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可以在图像传感器640和控制器650的辅助下,控制裁剪机构630的刀头准确的对连续结构焊带进行裁切,避免裁切不准确对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造成的损害,从而提高裁切良率。
如图17所示,为了支持结构焊带的智能给料,上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控制器650通信的第二工业机器人R2和速度传感器660。此处控制器650和前文控制器650可以是不同的控制器,也可以是同一控制器。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通信,也可以是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可以基于wifi、zigbee等联网技术进行通信。有线通信可以基于数据线或电力线载波实现通信连接。通信接口可以为标准通信接口。该标准通信接口可以为串行接口,也可以为并行接口。
如图17所示,第二工业机器人R2可以为六自由度机械臂等。第二工业机器人R2和第一工业机器人R1可以共用,当然,第二工业机器人R2和第一工业机器人R1也可以相互独立。第二工业机器人R2用于向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间歇投放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同时,第二工业机器人R2也可以调整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摆放方式,使得多个图2A和图2B所示的结构焊带200所含有的连接层部分部位位于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两个焊接部伸出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
如图17所示,上述速度传感器660可以为常见的各种角度速传感器、线速度传感器660,当然,也可以为激光测速仪等,其可以安装于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基材放卷装置RF上或其他可实现的位置。当基材放卷装置RF包括第二放卷辊时,速度传感器660可以安装于第二放卷辊的驱动电机上。该速度传感器660用于采集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
如图17所示,上述控制器650还用于根据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和结构焊带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分布间隔控制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所述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7所示,控制器650可以根据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V和相邻两个结构焊带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分布间隔D,确定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t。此处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有可能以线速度、角速度或其它与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相关的速度信号表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速度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满足控制器650的运算需要。当然,也可以通过选择速度传感器660的类型确定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t。在此基础上,控制器650控制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t。此处应理解,第二工业机器人R2确定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t时,其可以采用简单的逻辑运算电路或现有可以实现数据预处理和除法运算的软件确定。例如:当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V为0.5m/min,相邻两个结构焊带之间的分布间隔D为2cm,那么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t=D/V=4s。由此可见,当速度传感器660和第二工业机器人R2分别与控制器650通信时,控制器650可以接收速度传感器660所采集的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的给料速度,控制第二工业机器人R2投放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继而提高结构焊带在图1C中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300上的复合自动化程度。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制造互联件的过程方便、快捷、智能化,可以自动化、批量化实现互联件生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焊带,对所述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两个焊接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部连接;
提供一柔性绝缘基材,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两个所述焊接部伸出所述柔性绝缘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其中,
每个所述通孔的图案为封闭图案;和/或,
每个所述通孔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椭圆形图案或异形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包括m排通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平行于所述连接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所述连接部;
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相邻两排所述通孔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两个所述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和/或,
每个所述焊接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部的最大宽度,每个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和/或,
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内具有导电层,各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或,
所述柔性绝缘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局部或整面具有遮挡涂层;或,
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为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或,
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背离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裸露;或,
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被包裹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处理的方式为机械冲压方式、化学蚀刻方式或激光切割方式;或,
所述复合的方式为粘结方式;或,
所述复合的方式为热压方式,所述热压方式的热压温度为50℃~120℃,热压时间为5秒~30秒。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包括:
沿着所述焊带的长度方向,对所述焊带进行机械冲压,形成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采用裁剪方式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和/或,
所述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间隔的复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包括:
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上,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压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获得互联件。
8.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焊带放卷装置,用于向所述冲压成型装置提供焊带;
基材放卷装置,用于向所述材料复合装置提供柔性绝缘基材;
冲压成型装置,用于对焊带进行成型处理,获得多个结构焊带;
材料复合装置,用于将多个所述结构焊带间隔复合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获得互联件,所述互联件所包括的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所述柔性绝缘基材上,两个所述焊接部伸出所述柔性绝缘基材;
以及收卷装置,用于对所述互联件进行收卷;其中,
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上冲模和下冲模;所述上冲模和所述下冲模均具有用于形成连接部的第一成型部以及两个用于形成焊接部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成型部之间,所述第一成型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成型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中轴线共线;和/或,
每个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宽度,每个所述第二成型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模和下冲模还均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内的第三成型部,所述第三成型部用于在所述连接部形成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其中,
所述第三成型部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每个所述孔成型部的图案为封闭图案;和/或,
所述第三成型部包括m排孔成型部,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所述孔成型部包括至少一个孔成型部,第1排孔成型部和第m排孔成型部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成型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还包括:冲压机,所述上冲模设在所述冲压机上,所述冲压机用于控制所述上冲模和下冲模进行合模和开模;和/或,
所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焊带矫直辊轮和焊带牵拉滚轮,所述成型模具位于所述焊带矫直辊轮和所述焊带牵拉滚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结构焊带连接在一起,所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第一工业机器人,用于在所述上冲模和所述下冲模开模时,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牵拉至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
所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冲压成型装置和所述材料复合装置之间的裁剪机构,用于在所述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形成多个结构焊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
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在所述裁剪机构的裁剪工位的图像;
以及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裁剪机构通信的控制器,用于根据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的图像控制所述裁剪机构分离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结构焊带;
所述互联件的制造设备还包括:
第二工业机器人,用于向柔性绝缘基材间歇投放结构焊带;
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柔性绝缘基材的给料速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于根据所述柔性绝缘基材的给料速度和所述结构焊带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的分布间隔控制所述第二工业机器人投放所述结构焊带的时间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辊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位于所述放卷辊和所述冲压成型装置之间;和/或,
所述基材放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放卷辊;和/或,
所述材料成型机构为对辊式热压机或板式热压机。
CN202010901302.1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Pending CN112071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302.1A CN112071933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AU2020465021A AU2020465021A1 (en) 2020-08-31 2020-11-23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member
EP20951183.1A EP4207316A1 (en) 2020-08-31 2020-11-23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member
PCT/CN2020/130886 WO2022041515A1 (zh) 2020-08-31 2020-11-23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US18/023,518 US20230275172A1 (en) 2020-08-31 2020-11-23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member
JP2023514088A JP2023539887A (ja) 2020-08-31 2020-11-23 相互接続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302.1A CN112071933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933A true CN112071933A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5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1302.1A Pending CN112071933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5172A1 (zh)
EP (1) EP4207316A1 (zh)
JP (1) JP2023539887A (zh)
CN (1) CN112071933A (zh)
AU (1) AU2020465021A1 (zh)
WO (1) WO20220415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2572A (zh) * 2022-02-18 2022-05-17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预制件及其生产方法和焊带及其生产方法
CN116666490A (zh) * 2022-07-15 2023-08-29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6978971A (zh) * 2023-09-20 2023-10-31 金阳(泉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2945A (zh) * 2022-04-08 2022-07-01 环晟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叠瓦组件的电池焊接工艺
CN115148851B (zh) * 2022-07-01 2023-05-26 润达光伏盐城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背面焊带定位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025A (zh) * 2012-11-23 2014-06-04 江苏太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软的光伏焊带
CN103972316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江苏宇邦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异形焊带
CN109346547A (zh) * 2018-09-25 2019-02-15 西安泰力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电光伏焊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3429B (zh) * 2019-11-05 2021-07-16 江阴德龙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无缝太阳能电池组件串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2572A (zh) * 2022-02-18 2022-05-17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预制件及其生产方法和焊带及其生产方法
CN114512572B (zh) * 2022-02-18 2024-03-29 深圳赛能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预制件及其生产方法和焊带及其生产方法
CN116666490A (zh) * 2022-07-15 2023-08-29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6978971A (zh) * 2023-09-20 2023-10-31 金阳(泉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78971B (zh) * 2023-09-20 2023-12-15 金阳(泉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465021A1 (en) 2023-03-23
EP4207316A1 (en) 2023-07-05
WO2022041515A1 (zh) 2022-03-03
JP2023539887A (ja) 2023-09-20
US20230275172A1 (en)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1933A (zh)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JP6913818B2 (ja) 密集して配列される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モジュール、システム
JP6196231B2 (ja) 自動化された柔軟な太陽電池製造および拡張金属メッシュのロールを利用する相互接続
JP500856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1001061B4 (de) Solarzellenverbinder-Elektrode, Solarzellenmodul und Verfahren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mehrerer Solarzellen
EP2408019A2 (en) Photovoltaic (pv) module with improved bus tape to foil ribbon contact
US9306103B2 (en) Back contact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ry
JP2008147260A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方法
TW201417320A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JP473814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63706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CN202373593U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7525213B (zh) 一种电池片组件制备方法及电池片组件
CN109713073B (zh) 太阳电池组件、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2934638U (zh) 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
CN111554767B (zh) 导电胶带、叠瓦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989662B1 (en) Back-contact back-sheet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with pass-through electric contacts
KR20150003258A (ko) 결정계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590482B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12186058A (zh) 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A2749423A1 (en) Connector for pv cells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EP321167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module
EP2410577B1 (en) Connection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4975664A (zh) 导电材料、光伏组件及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548141A (zh) 导电线膜和光伏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