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0971B -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0971B
CN112050971B CN202010814544.7A CN202010814544A CN112050971B CN 112050971 B CN112050971 B CN 112050971B CN 202010814544 A CN202010814544 A CN 202010814544A CN 112050971 B CN112050971 B CN 112050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sensor
temperature valu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45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0971A (zh
Inventor
薛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45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0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0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0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0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0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thermometers
    • G01K15/005Calib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校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冷却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是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的直接参考源,车辆通过协调风扇和水泵等部件实现各个工作部件的温度控制,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车辆散热效果、温度控制效果和能耗。
目前,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的校验,通常是基于空气流量值和环境温度值计算得到温度传感器的理论值,通过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实现对温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校验。但是,在特殊工况下,比如车辆从温度较低的环境移动至较高温度环境时,冷却液的温度变化会滞后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此时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必然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不一致,现有方法失去作用,无法用来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校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在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在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所述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
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
将所述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
发出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预设时长为单位时间,对应于所述单位时间的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为5度。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辅助确定模块,所述辅助确定模块连接于所述温度获取模块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之间;
所述辅助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在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在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跳变判断模块;
所述跳变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所述跳变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辅助比较模块;
所述辅助比较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并
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提示模块;
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发出提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改善现有方案中存在的无法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校验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并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后比较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做差,并比较其差值与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若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由此可通过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设置校验温度传感器,并利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从而可无需计算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理论温度值,可实现在特殊工况下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校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中校验温度传感器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汽车冷却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是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的直接参考源,车辆通过协调风扇、水泵等部件实现各个工作部件的温度控制,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车辆散热效果、温度控制效果和能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可由车辆控制器执行,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回路(包括多个冷却区间)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检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合理,可应用于正常工况,或特殊工况下,例如应用于车辆从温度较低的环境移动至较高温度环境时,以加强正常温度范围内温度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准确性,从而可提高温度信号的可靠性,可为后续信号转换以及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可理解的是,本段的正常温度范围也可称为有效温度范围,理解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10,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和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其中,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如此,校验温度传感器可测量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冷却区间的温度,从而有利于确保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的校验准确性。
其中,冷却区间是对冷却回路在空间上的划分,可理解为冷却回路中,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邻两个器件限定的空间。下文中结合图3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S020、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其中,利用第二温度值对第一温度值进行校验,若二者之间的差值满足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表明二者在温度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此时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由此,可不必进行温度理论值的计算,可适应于各种工况下的温度校验,有利于提高温度校验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S010和S020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地说明。示例性地,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的基础上,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示例性地,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中校验温度传感器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参照图3,该冷却系统可包括散热部件、水泵以及风扇,散热部件与水泵限定一冷却区间,水泵与风扇限定另一冷却区间,风扇与散热部件限定又一冷却区间。基于此,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同一冷却区间内,即待校验温度传感器与校验温度传感器之间不设置其他部件或冷却支路,示例性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与校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散热部件与水泵之间,散热部件可为电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与水泵与风扇之间,或者设置于风扇与散热部件之间,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该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应用于其他结构的冷却系统中时,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于冷却系统中的其他待测温位置处,且位于同一冷却区间内,该冷却区间包括但不限于电机进口、电机出口、水泵进口、水泵出口、风扇进风口以及风扇出风口,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1个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1个校验温度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还可设置为其他数量,二者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可利用校验温度传感器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进行校验,或利用多个校验传感器对同一待校验传感器进行校验,或利用一个校验温度传感器对多个不同的待校验温度传感器进行校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测得该冷却区间的温度为第一温度值,校验温度传感器测得该冷却区间的温度为第二温度值。
基于此,该步骤可包括调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为后续S120和S130中利用第二温度值校验第一温度值是否合理做准备。
S12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在可允许的温度误差范围内相等时,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可信;否则,需要进一步比较,详见下文。
该步骤中,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表明第一温度值合理,即:
若S120的判断结果为是(Y),则执行S130。
S130、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即,第一温度值可信。
如此,第一温度值在第二温度值±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浮动时,第一温度值均为可信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阈值可为±3度、±5度或其他温度阈值,可基于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需求设置,可基于应用场景而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通过将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并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后判断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由此可通过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设置校验温度传感器,并利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从而可无需计算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理论温度值,可实现在各种工况,尤其是特殊工况下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校验,有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图1或图2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温度校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可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后,在对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之前,确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为有效温度值,下面结合图4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的基础上,参照图4,该方法可包括:
S20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S22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S240、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上述步骤与图2中示出的各步骤类似,可参照图2中对S110-S130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赘述。
图4示出的方法与图2示出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在S220之前还可包括:
S211、确定第一温度值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其中,温度量程范围即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温度范围,限定了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如此,第一温度值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测量范围内,即第一温度值为有效温度值。
示例性地,当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为50℃-70℃时,若第一温度值为50℃、70℃、60℃或50℃-70℃之间的其他温度,则第一温度值为有效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为80℃或40℃或不在50℃-70℃范围内的其他温度,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无效值,可直接确定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S212、确定第二温度值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如此,第二温度值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测量范围内,即第二温度值为有效温度值,从而可提高后续校验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当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为50℃-70℃时,若第二温度值为55℃、70℃、63℃或50℃-70℃之间的其他温度,则第二温度之为有效温度值;若第二温度值为80℃或40℃或不在50℃-70℃范围内的其他温度,则确定第二温度值为无效温度值。当第二温度值为有效温度值时,其可用于校验第一温度值的准确性;当第二温度值为无效温度值时,其不可用于对第一温度值进行校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温度量程范围均为示例性地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温度量程范围可基于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需求设置,可由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决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S211先于S212执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S211与S212并行,或S212先于S211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在图2或图4的基础上,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较大,超出了预设温度阈值,则需要对第一温度值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校验,可包括对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跳变幅度进行校验,以及包括对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相对于环境温度值的合理性进行校验。下文中结合图5-图7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或图4的基础上,参照图5,该方法可包括:
S31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S32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上述步骤与图2中示出的各步骤类似,可参照图2中对S110-S120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赘述。
图5示出的方法与图2和图4示出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在该方法中,在S320之后还可包括:若否(N),即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或校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可能存在异常或发生故障,此时需要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进行自校验,即执行S330和S340。
S330、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
其中,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用于衡量温度变化的幅度是否符合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其可理解为温度传感器在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上限值。基于此,若预设时长范围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较大,且超出了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在预设时长内发生了大幅度跳变,此时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可能发生故障,确定其测量值不可信。即:
若S330的判断结果为是(Y),则执行S340。
S340、确定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即,此时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示例性的,预设时长可为单位时间,即1s,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可为5℃,即若在单位时间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超过了5℃,则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和预设温度跳变幅度阈值可根据检修人员的经验值进行设置,与温度传感器的特性相关,可基于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需求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由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可检测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跳变;若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不可信。即: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可包括: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在图2或图4的基础上,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较大,超出了预设温度阈值,则还可同时对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校验,以较准确的确定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5的基础上,参照图6,该方法可包括:
S41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S42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S420的判断结果为否(N),则执行S430。
S430、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
上述步骤与图5中示出的对应各步骤类似,可参照图5中对S310-S330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赘述。
图6示出的方法与图5示出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在该方法中,在S430之后还可包括:若S430的判断结果为否(N),即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不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即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未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跳变,此时,可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温度值的校验的准确性,还可继续对第二温度值进行自校验,即执行S440和S450。
即,S430之后还可包括:若判断结果为否(N),则执行S440。
S440、判断预设时长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
其中,若预设时长范围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较大,且超出了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表明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在预设时长内发生了大幅度跳变,此时校验温度传感器可能发生故障,确定其测量值为无效温度值,从而也可确定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正常,即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即:
若S440的判断结果为是(Y),则执行S450。
S450、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即,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由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可检测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跳变,以及检测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跳变;若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表明校验温度传感器可能存在故障,即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过大是由校验温度传感器异常引起的,而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正常,即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由此,实现了准确且及时地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进行校验。即: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可包括: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在一实施例中,若预设时长内,待校验传感器和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即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正常,此时,可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
示例性地,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6的基础上,参照图7,该方法可包括:
S510、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S52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否(N),则执行S530。
S530、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判断预设时长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
上述步骤与图6中示出的步骤类似,可参照图6中对S410-S440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赘述。
图7示出的方法与图6示出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在该方法中,在S530之后还可包括:若判断结果为否(N),即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不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且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不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即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均未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跳变,此时,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为有效温度值。基于此,为了实现对第一温度值的准确校验,可结合环境温度参考值判断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即执行S540、S551以及S552。
即,S530之后还可包括:若判断结果为否(N),则执行S540。
S540、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其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为冷却液的温度,且冷却液的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温度,而与温度传感器的位置无关。由此,通过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可辅助校验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具体可参见S551和S552。
S551、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基于上述对S540的说明,可取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的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即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可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S552、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与S551同理地,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的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则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需要说明的是,S551和S552中,还可设置判断标准为温度差值与某一阈值的大小比较。示例性的,S551还可为: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以及第二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同理,S552还可为: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以及第二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其中,该阈值的设置在车辆的不同工作状态下可设置为同一温度差值,而与车辆的工作状态无关。
进一步的,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高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某一阈值,或均低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某一阈值,则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可能出现异常,此时无法判断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可进行报错提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预设时长内,待校验传感器和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即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正常,此时,还可仅将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温度值的可信性,如此可简化图7中的方法。与之相对的,图7示出的方法可靠性较高。
示例性地,在图7的基础上,在S530之后还可以包括:若否,则将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与上文中对S540、S551和S552的解释说明同理: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可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即第一温度值可信;反之,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可确定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即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与上述同理,还可设置判断标准为温度差值与某一阈值的大小比较,即: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反之,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二者差值大于某一阈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在一实施例中,在图6的基础上,若预设时长内,待校验传感器和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当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均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幅度的跳变时,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出现异常,此时温度值不可信,无法进行温度相关后续处理,通过发出提示信息,可进行警报或报错处理。
示例性的,该提示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声音提示、闪光提示以及画面提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图5、图6或图7的基础上,预设时长为单位时间,对应于单位时间的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为5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时长和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还可根据检修人员的经验设置为其他时长和对应的温度变化幅度,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首先通过校验温度传感器和待校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对比;其后,将两温度传感器进行跳变对比;再后,将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与环境温度进行对比,以在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温度范围内,检测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是否可信,从而加强了有效温度范围内,温度信号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车辆冷却回路的运行,且有利于避免能量消耗过大,即有利于降低能耗。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本文中,可简称为“校验装置”或“装置”),该校验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温度校验方法。因此,该校验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中对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下文中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该校验装置可包括:温度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第一判断模块620,用于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结果确定模块630,用于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其中,温度获取模块610可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获取方式可为有线传输方式或无线传输方式;第一判断模块620基于温度获取模块610获取到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逻辑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结果确定模块630;结果确定模块630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第一温度值可信。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将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通过温度获取模块610可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第一判断模块620可判断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以及结果确定模块630可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由此通过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设置校验温度传感器,并利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从而可无需计算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理论温度值,可实现在特殊工况下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准确校验,有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一实施例中,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的基础上,参照图9,该装置还包括辅助确定模块640,辅助确定模块640连接于温度获取模块610与第一判断模块620之间;辅助确定模块640用于确定第一温度值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以及确定第二温度值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其中,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为其有效温度范围,第一温度值在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温度范围内,且第二温度值在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温度范围内时,表明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为有效温度值,此时第一判断模块620的逻辑判断可信性较高。
如此,通过辅助确定模块640可确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在有效温度值范围内时,才进行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对比,可提高温度校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的基础上,参照图10,该装置还包括跳变判断模块650;跳变判断模块650用于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其中,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较大,超过了预设温度阈值时,可结合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第一温度值进行进一步校验。
示例性地,通过设置跳变比较模块650,跳变比较模块650可用于判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是否合理,即判断其在预设时长内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若是,则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跳变,从而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可能发生了故障或存在异常,此时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不可信。
如此,较准确地实现了对待校验传感器的温度校验。
在一实施例中,跳变判断模块650还用于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判断预设时长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其中,跳变比较模块650还可用于同时判断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是否合理,即判断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若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未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幅度的跳变,而是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跳变,则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会超过预设温度阈值,但此时可确定校验温度传感器发生了故障或存在异常,而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正常,所以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可信。
如此,较准确地实现了对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校验。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0,该装置还包括辅助比较模块660;辅助比较模块660用于在待校验传感器和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并在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在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其中,若预设时长内,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正常,此时,辅助比较模块660可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均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校验第一温度值。
示例性地,结合上文,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该检测到的温度值可信。基于此,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第一温度值可信;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且第二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第一温度不可信。
如此,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较大,且两温度传感器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较准确地实现了温度校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辅助比较模块660还可仅将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校验第一温度值。
示例性地,结合上文,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环境温度参考值时,该检测到的温度值可信。基于此,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第一温度值可信;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第一温度不可信。
如此,在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较大,且两温度传感器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较准确且较简便地实现了对第一温度值的温度校验。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0,该装置还包括提示模块670;提示模块670用于在待校验传感器和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当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均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幅度的跳变时,表明待校验温度传感器和校验温度传感器均出现异常,此时温度值不可信,无法进行温度相关后续处理,可通过提示模块670发出提示信息,进行警报或报错处理。
示例性地,图10中示出了提示模块670与结果确定模块630连接,其可与跳变判断模块650和辅助比较模块660间接通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示模块670还可与跳变判断模块650以及辅助比较模块660直接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以上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能够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流程,具有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示例性地,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701为例;
存储器702;
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703和输出装置704。
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输入装置703和输出装置7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示例性地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示出其连接方式。
其中,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8所示的温度获取模块610、第一判断模块620和结果确定模块630)。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此外,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性固态存储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7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输出装置7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为车载电子设备或应用于其他场景的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
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是,则确定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将所述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预设时长内,在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在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在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
发出提示信息。
5.一种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校验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值;其中,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冷却区间内;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若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将所述第一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辅助比较模块,用于在所述辅助比较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分别与环境温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参考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跳变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以及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可信温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确定模块,所述辅助确定模块连接于所述温度获取模块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之间;
所述辅助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在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温度值在所述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程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跳变判断模块;
所述跳变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判断预设时长内,所述待校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为不可信温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示模块;
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传感器和所述校验传感器的温度变化值均大于所述预设温度跳变幅度值时,发出提示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14544.7A 2020-08-13 2020-08-13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2050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4544.7A CN1120509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4544.7A CN1120509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0971A CN112050971A (zh) 2020-12-08
CN112050971B true CN112050971B (zh) 2023-02-28

Family

ID=7360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4544.7A Active CN112050971B (zh) 2020-08-13 2020-08-13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0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300A (zh) * 2021-03-02 2021-06-01 中山市凯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酒柜温度检测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酒柜
CN114020066B (zh) * 2021-09-17 2022-10-21 无锡市汇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544A (zh) * 2015-03-20 2015-07-08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温度信号自我诊断电路及其诊断方法
CN107560761A (zh) * 2016-11-14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失效判断装置和方法、热泵系统
CN107977062A (zh) * 2017-11-30 2018-05-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浸入式冷却系统验证方法
CN108955951A (zh) * 2018-07-25 2018-12-07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传感器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9443602A (zh) * 2019-01-25 2019-03-08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0702273A (zh) * 2019-10-15 2020-01-17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器温度传感器异常检测方法、变频器及存储介质
CN111103072A (zh) * 2019-12-26 2020-05-0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尿素箱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623733A (zh) * 2020-06-30 2020-09-04 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冻土区埋地油气管道多场耦合监测预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4644B (zh) * 2018-06-28 2021-09-1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温度采样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544A (zh) * 2015-03-20 2015-07-08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温度信号自我诊断电路及其诊断方法
CN107560761A (zh) * 2016-11-14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失效判断装置和方法、热泵系统
CN107977062A (zh) * 2017-11-30 2018-05-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浸入式冷却系统验证方法
CN108955951A (zh) * 2018-07-25 2018-12-07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传感器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9443602A (zh) * 2019-01-25 2019-03-08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送风温度传感器的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0702273A (zh) * 2019-10-15 2020-01-17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器温度传感器异常检测方法、变频器及存储介质
CN111103072A (zh) * 2019-12-26 2020-05-0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尿素箱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623733A (zh) * 2020-06-30 2020-09-04 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冻土区埋地油气管道多场耦合监测预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0971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0971B (zh) 冷却回路温度传感器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380197B2 (en) Data analysis apparatus
US9491197B2 (en) Connec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in-vehicle relay apparatus
JP7045286B2 (ja) データ解析装置、データ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08815B (zh) 基于网站流量分析预警方法及装置
US116833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physical measurements
CN112172528B (zh) 识别车辆电芯热失控的误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08919776B (zh) 一种故障评估方法及终端
JP2022546924A (ja) フィンガープリント解析によりデバイスのセキュリティを評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606311A (zh) 车辆认证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JP2011189788A (ja) 故障予兆診断装置及び方法
KR102621707B1 (ko) 차량 데이터 수집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차량 시스템
CN112380707A (zh) 一种egr冷却器的冷却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208285075U (zh)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监测装置
EP384294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bnormality analyz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4083874A (ja) 通信監視装置、通信監視方法
CN111965554A (zh) 电池包中铜排连接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90063209A (ko) 차량의 상태 검증과 이상 징후 탐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16767021A (zh) 一种热失控报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29500A5 (zh)
JP2016149655A (ja) 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管理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RU2720927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основ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мобильного терминала
CN108566128B (zh) 智能发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管理系统
JP6323324B2 (ja) 車両用通信装置及びリセットガード機能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1332149A (zh) 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及其启动控制和充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