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6319B -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6319B
CN112046319B CN202010867710.XA CN202010867710A CN112046319B CN 112046319 B CN112046319 B CN 112046319B CN 202010867710 A CN202010867710 A CN 202010867710A CN 112046319 B CN112046319 B CN 112046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od
charging pile
rotating shaft
transver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7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6319A (zh
Inventor
王怀建
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8677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6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6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6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中空的竖直的C型杆,且C型杆内充满液体,C型杆其中位于下方的水平杆埋设于地面中,地面顶面对应C型杆水平杆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固定密封安装竖直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顶面右侧为弧面,C型杆侧面对应第一套筒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第一活塞底面通过数根第一弹簧与C型杆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并列设置多套本装置进行大规模的充电,且进行充电的时候充电桩相较于没有在充电的充电桩较低,使用户在开车进行寻找充电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没有充电的充电桩,且在充电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的调整充电桩的高度,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绿色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不断增多,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传统的充电桩都是立在地面上,在设有一些较多的充电桩的位置时,充电线一般都是暴露在外面,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充电线被磨损损坏,当并排充电的汽车较多时,其他用户在找寻空的充电桩的时候,只能将车开进去寻找,比较浪费时间,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中空的竖直的C型杆,且C型杆内充满液体,C型杆其中位于下方的水平杆埋设于地面中,地面顶面对应C型杆水平杆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固定密封安装竖直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顶面与地面平齐,第一套筒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顶面超出第一套筒顶面,且第一活塞顶面右侧为弧面,C型杆侧面对应第一套筒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第一活塞底面通过数根第一弹簧与C型杆内壁固定连接,C型杆上方的水平杆底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配合安装第二活塞,C型杆侧面对应第二套筒的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第二活塞顶面通过数根第二弹簧与第二活塞顶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底面固定安装竖杆,竖杆下方设置第一横板,竖杆通过移动装置与第一横板连接,移动装置能够使第一横板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横板下方设置充电桩,第一横板与充电桩之间设置左右方向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设置竖直的双向伸缩杆,第一转轴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伸缩杆中空管侧面转动连接,双向伸缩杆顶端均与第一横板底面固定连接,双向伸缩杆底面均与充电桩顶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侧面中心套装第一齿轮,第一转轴侧面位于第一齿轮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套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前后两侧均设置竖直的齿条,位于左侧后方的齿条底面与充电桩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后方的齿条底面与充电桩顶面固定连接,位于左侧前方的齿条顶面与第一横板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前方的齿条顶面与第一横板底面固定连接,且齿条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齿轮上方设置前后方向的蜗杆,蜗杆与第一齿轮相互配合,蜗杆前端套装链轮,链轮上套装链条,链条自由下垂,充电桩内设置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能够对汽车进行充电,蜗杆通过前后两根竖直的弹性伸缩杆与第一横板连接,位于后侧的弹性伸缩杆活动杆侧面与蜗杆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弹性伸缩杆活动杆侧面对应蜗杆的位置处开设第四通孔,蜗杆与第四通孔通过轴承连接,弹性伸缩杆顶端均与第一横板底面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横板,第二横板顶面中心与竖杆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板下方设置水平的第一环形轨道,第一环形轨道内侧设置水平的第二环形轨道,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均通过支架与第二横板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截面均为C型面,且开口朝上,第一环形轨道和第二环形轨道上均配合安装滚轮,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三转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侧面套装竖直的连杆,连杆与第三转轴转动连接,连杆底端与第一横板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充电桩顶面固定安装把手。
如上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桩为箱体,充电桩内设置前后方向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两端与充电桩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扭簧,第二转轴上缠绕充电线,充电桩底面开设第五通孔,充电线活动端穿过第五通孔,充电线活动端安装充电头,第二转轴一端侧面套装棘轮,棘轮由多组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多组齿组成,每组齿由多个相互接触且旋向相同的棘齿组成,棘轮上方设置水平的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与第二转轴同轴,第二横杆与充电桩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杆侧面转动连接棘爪,且连接处安装扭簧,棘爪与棘轮上的棘齿能够相互啮合,且当棘爪没有与棘齿啮合时,此时棘爪呈竖直状态。
如上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桩侧面靠近底部对应链条的位置处设置两根第三横杆,第三横杆一端与充电桩侧面固定连接,第三横杆另一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三套筒,链条依次穿过两个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侧面与链条侧面接触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汽车驶入充电的位置后,能够使充电桩向下移动,之后利用充电装置对汽车进行充电,具体使用时,当汽车需要充电时,将汽车驶入充电桩下,当汽车轮胎行驶到第一活塞的上方后停住,此时在汽车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活塞向下移动,第一弹簧被压缩,此时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二活塞向下移动,第二弹簧拉伸,第二活塞向下移动通过竖杆和移动装置带动第一横板向下移动,第一横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充电桩向下移动,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充电装置对汽车进行充电,但是由于汽车高度和用户的身高不同,此时可以通过向一边拉动链条移动,链条移动带动链轮转动,链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上下移动,此时在齿条的作用下,使充电桩上下移动,当第一转轴从左向右看顺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相对于第一横板向上移动,当第一转轴从左向右看逆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相对于第一横板向下移动,充电桩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双向伸缩杆的作用下,第一转轴也是同时上下移动,在弹性伸缩杆的作用下,使蜗杆始终与第一齿轮啮合,从而能够时刻调整充电桩的位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动链条,从而使充电桩上升和下降,且在蜗轮蜗杆的自锁的作用下,充电桩无法相对于第一横板自行移动,从而能够方便的进行充电;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并列设置多套本装置进行大规模的充电,且进行充电的时候充电桩相较于没有在充电的充电桩较低,使用户在开车进行寻找充电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没有充电的充电桩,且在充电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的调整充电桩的高度,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装置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处放大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A向视图;图5为图3的D向视图;图6为棘轮棘爪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中空的竖直的C型杆1,且C型杆1内充满液体,C型杆1其中位于下方的水平杆埋设于地面2中,地面2顶面对应C型杆1水平杆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中固定密封安装竖直的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顶面与地面2平齐,第一套筒4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顶面超出第一套筒4顶面,且第一活塞5顶面右侧为弧面,C型杆1侧面对应第一套筒4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活塞5底面通过数根第一弹簧7与C型杆1内壁固定连接,C型杆1上方的水平杆底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内配合安装第二活塞9,C型杆1侧面对应第二套筒8的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10,第二活塞9顶面通过数根第二弹簧11与第二活塞9顶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9底面固定安装竖杆12,竖杆12下方设置第一横板13,竖杆12通过移动装置与第一横板13连接,移动装置能够使第一横板13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横板13下方设置充电桩14,第一横板13与充电桩14之间设置左右方向的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两端分别设置竖直的双向伸缩杆16,第一转轴15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伸缩杆16中空管侧面转动连接,双向伸缩杆16顶端均与第一横板13底面固定连接,双向伸缩杆16底面均与充电桩14顶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5侧面中心套装第一齿轮41,第一转轴15侧面位于第一齿轮41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套装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前后两侧均设置竖直的齿条18,位于左侧后方的齿条18底面与充电桩14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后方的齿条18底面与充电桩14顶面固定连接,位于左侧前方的齿条18顶面与第一横板13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前方的齿条18顶面与第一横板13底面固定连接,且齿条18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17相互啮合,第一齿轮41上方设置前后方向的蜗杆19,蜗杆19与第一齿轮41相互配合,蜗杆19前端套装链轮20,链轮20上套装链条21,链条21自由下垂,充电桩14内设置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能够对汽车进行充电,蜗杆19通过前后两根竖直的弹性伸缩杆22与第一横板13连接,位于后侧的弹性伸缩杆22活动杆侧面与蜗杆19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弹性伸缩杆22活动杆侧面对应蜗杆19的位置处开设第四通孔23,蜗杆19与第四通孔23通过轴承连接,弹性伸缩杆22顶端均与第一横板13底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汽车驶入充电的位置后,能够使充电桩向下移动,之后利用充电装置对汽车进行充电,具体使用时,当汽车需要充电时,将汽车驶入充电桩下,当汽车轮胎行驶到第一活塞5的上方后停住,此时在汽车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活塞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被压缩,此时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二活塞9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1拉伸,第二活塞9向下移动通过竖杆12和移动装置带动第一横板13向下移动,第一横板13向下移动从而使充电桩14向下移动,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充电装置对汽车进行充电,但是由于汽车高度和用户的身高不同,此时可以通过向一边拉动链条21移动,链条21移动带动链轮20转动,链轮20转动带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转动使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5转动,第一转轴15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18上下移动,此时在齿条18的作用下,使充电桩14上下移动,当第一转轴15从左向右看顺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14相对于第一横板13向上移动,当第一转轴15从左向右看逆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14相对于第一横板13向下移动,充电桩14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双向伸缩杆16的作用下,第一转轴15也是同时上下移动,在弹性伸缩杆22的作用下,使蜗杆19始终与第一齿轮41啮合,从而能够时刻调整充电桩14的位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动链条21,从而使充电桩13上升和下降,且在蜗轮蜗杆的自锁的作用下,充电桩13无法相对于第一横板13自行移动,从而能够方便的进行充电;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并列设置多套本装置进行大规模的充电,且进行充电的时候充电桩相较于没有在充电的充电桩较低,使用户在开车进行寻找充电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没有充电的充电桩,且在充电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的调整充电桩的高度,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装置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横板24,第二横板24顶面中心与竖杆12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板24下方设置水平的第一环形轨道25,第一环形轨道25内侧设置水平的第二环形轨道26,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均通过支架27与第二横板24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截面均为C型面,且开口朝上,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上均配合安装滚轮28,两个滚轮28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三转轴29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9侧面套装竖直的连杆30,连杆30与第三转轴29转动连接,连杆30底端与第一横板13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充电桩14顶面固定安装把手40。该设计使用户通过抓住把手40推动充电桩14移动,在第一环形轨道25、第二环形轨道26和滚轮28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充电桩14在水平面上移动,从而能够适应车辆不同充电口的位置,使本装置适应性更加广泛。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4,充电桩14为箱体,充电桩14内设置前后方向的第二转轴31,第二转轴31两端与充电桩14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扭簧,第二转轴31上缠绕充电线32,充电桩14底面开设第五通孔33,充电线32活动端穿过第五通孔33,充电线32活动端安装充电头34,第二转轴31一端侧面套装棘轮35,棘轮35由多组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多组齿组成,每组齿由多个相互接触且旋向相同的棘齿42组成,棘轮35上方设置水平的第二横杆36,第二横杆36与第二转轴31同轴,第二横杆36与充电桩14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杆36侧面转动连接棘爪37,且连接处安装扭簧,棘爪37与棘轮35上的棘齿42能够相互啮合,且当棘爪37没有与棘齿42啮合时,此时棘爪37呈竖直状态。该设计通过棘轮35和棘爪37能够有效的将棘轮35控制在一定角度上,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拉出一定长度的充电线32,方便用户使用,具体使用是,当用户拉动充电头34进行充电的时候,此时在充电线32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转轴31从前向后看逆时针转动,第二转轴31转动,带动棘轮35同步转动,棘轮35转动,拨动棘爪37转动,当棘爪37停留在每组齿之间时,在棘爪37扭簧的作用下,棘爪37呈竖直状态,此时用户松开充电头34在第二转轴31扭簧的作用下,第二转轴31从前向后看顺时针转动,从而将充电线32重新收拢缠绕起来,且此时棘爪37无法对棘轮35起到限制的作用,当用户拉动充电线32,使棘爪37停留在其中棘轮35其中一组的齿上时,此时,在棘爪37和棘齿42的作用下,棘轮35无法自行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充电线32能够保持静止,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充电,该设计通过棘爪37和棘轮35能够有效的保证充电线32伸出一定的长度,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充电,使本装置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桩14侧面靠近底部对应链条21的位置处设置两根第三横杆38,第三横杆38一端与充电桩14侧面固定连接,第三横杆38另一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三套筒39,链条21依次穿过两个第三套筒39,第三套筒39内侧面与链条21侧面接触配合。该设计使用户在拉动链条21进行移动的时候使链条21能够更加稳定,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稳定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竖直的C型杆(1),且C型杆(1)内充满液体,C型杆(1)其中位于下方的水平杆埋设于地面(2)中,地面(2)顶面对应C型杆(1)水平杆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中固定密封安装竖直的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顶面与地面(2)平齐,第一套筒(4)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顶面超出第一套筒(4)顶面,且第一活塞(5)顶面右侧为弧面,C型杆(1)侧面对应第一套筒(4)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活塞(5)底面通过数根第一弹簧(7)与C型杆(1)内壁固定连接,C型杆(1)上方的水平杆底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内配合安装第二活塞(9),C型杆(1)侧面对应第二套筒(8)的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10),第二活塞(9)顶面通过数根第二弹簧(11)与第二活塞(9)顶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9)底面固定安装竖杆(12),竖杆(12)下方设置第一横板(13),竖杆(12)通过移动装置与第一横板(13)连接,移动装置能够使第一横板(13)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横板(13)下方设置充电桩(14),第一横板(13)与充电桩(14)之间设置左右方向的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两端分别设置竖直的双向伸缩杆(16),第一转轴(15)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双向伸缩杆(16)中空管侧面转动连接,双向伸缩杆(16)顶端均与第一横板(13)底面固定连接,双向伸缩杆(16)底面均与充电桩(14)顶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5)侧面中心套装第一齿轮(41),第一转轴(15)侧面位于第一齿轮(41)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套装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前后两侧均设置竖直的齿条(18),位于左侧后方的齿条(18)底面与充电桩(14)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后方的齿条(18)底面与充电桩(14)固定连接,位于左侧前方的齿条(18)顶面与第一横板(13)固定连接,位于右侧前方的齿条(18)顶面与第一横板(13)固定连接,在齿条(18)的作用下,当第一转轴(15)从左向右看顺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14)相对于第一横板(13)向上移动,当第一转轴(15)从左向右看逆时针转动时,此时充电桩(14)相对于第一横板(13)向下移动,且齿条(18)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17)相互啮合,第一齿轮(41)上方设置前后方向的蜗杆(19),蜗杆(19)与第一齿轮(41)相互配合,蜗杆(19)前端套装链轮(20),链轮(20)上套装链条(21),链条(21)自由下垂,充电桩(14)内设置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能够对汽车进行充电,蜗杆(19)通过前后两根竖直的弹性伸缩杆(22)与第一横板(13)连接,位于后侧的弹性伸缩杆(22)活动杆侧面与蜗杆(19)一端转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弹性伸缩杆(22)活动杆侧面对应蜗杆(19)的位置处开设第四通孔(23),蜗杆(19)与第四通孔(23)通过轴承连接,弹性伸缩杆(22)顶端均与第一横板(13)底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横板(24),第二横板(24)顶面中心与竖杆(12)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板(24)下方设置水平的第一环形轨道(25),第一环形轨道(25)内侧设置水平的第二环形轨道(26),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均通过支架(27)与第二横板(24)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截面均为C型面,且开口朝上,第一环形轨道(25)和第二环形轨道(26)上均配合安装滚轮(28),两个滚轮(28)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三转轴(29)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9)侧面套装竖直的连杆(30),连杆(30)与第三转轴(29)转动连接,连杆(30)底端与第一横板(13)顶面中心固定连接,充电桩(14)顶面固定安装把手(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4),充电桩(14)为箱体,充电桩(14)内设置前后方向的第二转轴(31),第二转轴(31)两端与充电桩(14)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扭簧,第二转轴(31)上缠绕充电线(32),充电桩(14)底面开设第五通孔(33),充电线(32)活动端穿过第五通孔(33),充电线(32)活动端安装充电头(34),第二转轴(31)一端侧面套装棘轮(35),棘轮(35)由多组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多组齿组成,每组齿由多个相互接触且旋向相同的棘齿(42)组成,棘轮(35)上方设置水平的第二横杆(36),第二横杆(36)与第二转轴(31)同轴,第二横杆(36)与充电桩(14)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杆(36)侧面转动连接棘爪(37),且连接处安装扭簧,棘爪(37)与棘轮(35)上的棘齿(42)能够相互啮合,且当棘爪(37)没有与棘齿(42)啮合时,此时棘爪(37)呈竖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桩(14)侧面靠近底部对应链条(21)的位置处设置两根第三横杆(38),第三横杆(38)一端与充电桩(14)侧面固定连接,第三横杆(38)另一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三套筒(39),链条(21)依次穿过两个第三套筒(39),第三套筒(39)内侧面与链条(21)侧面接触配合。
CN202010867710.X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Active CN112046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710.XA CN112046319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710.XA CN112046319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319A CN112046319A (zh) 2020-12-08
CN112046319B true CN112046319B (zh) 2021-09-17

Family

ID=7360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7710.XA Active CN112046319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6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535A (zh) * 2021-12-13 2022-04-12 永州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鞋底板外表面毛刺清理装置
CN114506229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江苏联成开拓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接口锁定卡合结构的防盗充电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4671A (ja) * 2016-01-12 2017-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送電装置の設置方法
CN108128206A (zh) * 2018-01-12 2018-06-08 济南比罗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
CN207481680U (zh) * 2017-08-31 2018-06-12 西安奇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充电桩
CN207549981U (zh) * 2017-11-16 2018-06-29 胡雄杰 新能源汽车节能充电桩
CN208070986U (zh) * 2018-03-23 2018-11-09 郑州中能东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保护装置
CN111439152A (zh) * 2020-05-26 2020-07-24 嵊州佳想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插入的汽车充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4671A (ja) * 2016-01-12 2017-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送電装置の設置方法
CN207481680U (zh) * 2017-08-31 2018-06-12 西安奇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充电桩
CN207549981U (zh) * 2017-11-16 2018-06-29 胡雄杰 新能源汽车节能充电桩
CN108128206A (zh) * 2018-01-12 2018-06-08 济南比罗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地下交流充电桩
CN208070986U (zh) * 2018-03-23 2018-11-09 郑州中能东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保护装置
CN111439152A (zh) * 2020-05-26 2020-07-24 嵊州佳想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插入的汽车充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319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6319B (zh) 一种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01331558Y (zh) 绝缘子检测机器人
CN105401761B (zh) 一种可充电立体停车库及其供电装置
CN105401762B (zh) 一种可充电立体停车库、输送链机构
CN206886479U (zh) 楼道座椅电梯
CN106176074A (zh) 一种能够过沟坎的电动轮椅
CN102372040B (zh) 一种负重爬楼装置
CN10858331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充电桩
CN109591637B (zh) 一种直流快充充电桩绕线机构
CN202912503U (zh) 漆包线储线装置
CN201363084Y (zh) 折叠梯
CN112537730B (zh) 车辆充电装置的升降机构
CN111376761A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用防护装置
CN208994884U (zh) 一种立体式矿用电缆收集装置
CN210636879U (zh) 一种泊车储能机器人
CN212356031U (zh) 一种通信电缆的收卷装置
CN207579624U (zh)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桩电源连接机构
CN106760758A (zh) 带充电桩的钢结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
CN209255286U (zh) 一种电力系统呼叫中心的教育培训用显示装置
CN20900841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6841603U (zh) 一种双轮车的升降式遮挡装置
CN109680997B (zh) 一种立体自行车存取箱
CN212046974U (zh) 一种防止电动汽车碾压充电线的充电桩
CN210212098U (zh) 一种可对充电插头进行收卷的充电桩
CN214984882U (zh) 一种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转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