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684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684A
CN112041684A CN201880013524.0A CN201880013524A CN112041684A CN 112041684 A CN112041684 A CN 112041684A CN 201880013524 A CN201880013524 A CN 201880013524A CN 112041684 A CN112041684 A CN 112041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sample
reagent
cycle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5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居晃启
牧野彰久
圷正志
三岛弘之
铃木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41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3/00Cleaning or rinsing apparatus
    • B01L13/02Cleaning or rinsing apparatus for receptacle or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3Quality control, feedback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8Transport of container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01L2300/0663Whol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3Disc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6Test-tube stands; Test-tube hol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37Cleaning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4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不受装置的规模影响地获得充分的反应过程数据且能确保装置结构的自由度。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反应盘(1),其圆周状地存放多个反应容器(2);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样的试样分注机构(11);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剂的试剂分注机构(7);测定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物的反应过程的测定部(4);以及清洗测定后的反应容器(2)的清洗机构(3)。另外,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控制器(21),其以下述方式对反应盘(1)进行驱动控制:在使存放在反应盘(1)中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为N、在B循环后反应盘(1)以C旋转±1个反应容器量移动、使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为A时,N和A互相为素数,B和C互相为素数,A×B=N×C±1的关系成立,在一循环中反应容器(2)沿圆周方向以A移动,其中,B>2,C>1,N>A>N/B+1。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血液、尿等的生物体试样所含的特定成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从分析结果的再现性、处理速度的高度等在现在的诊断中有所欠缺。
自动分析装置的测定方法大致分为使用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反应且反应液的颜色变化的试剂的分析法(比色分析)或使用在与对象成分直接或间接地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中附加了标识体的试剂且对标识体进行计数的分析法(免疫分析)。
一般在进行比色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反复进行在能旋转的盘上环状地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的旋转和停止且连续且地分析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与试剂的反应。
作为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循环时序的定义,一般是指从在一个反应容器中分注测定用的试样直到在下一个反应容器中分注试样的时间。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在构成自动分析装置的旋转工作台上圆周状地配置的多个反应检测管的数量设置为N、将在一分析循环中移动的反应检测管的数量设置为M时,为N±1=A×M(A为2以上的整数)且在N与M之间没有1以外的共通因数且为M<N/2,反复进行反应检测管的移动,依次使用全部的反应检测管并进行分析。具体地说,在为N=15、A=4、M=4时,在4分析循环中旋转工作台以1周+1根的反应检测管量移动。这样,通过旋转工作台经过多个循环并以1周±1根的反应检测管量移动,在期间能进行多次向反应检测管的试样分注,从而能不提高旋转工作台的旋转速度地提高在单位时间内能分析的试样的数量。因此,结果,反应容器在经过多个循环后从原本的位置以旋转工作台1周+1根的反应检测管量移动,因此在N=15、A=4、M=4、4分析循环中旋转工作台以1周+1根的反应检测管量移动的例子中,在4分析循环×反应检测管15根=60分析循环后,任意的反应检测管在测定、清洗结束后返回到试样排出(分注)位置。即,存在由光检测器能测定反应检测管的间隔在4分析循环中只有一次和无法得到必要的反应液的吸光度的变化的过程的可能性,但是,在将第一试剂分注从试样分注移动一分析循环后实施且在与第一试剂分析位置邻接的位置、即能向从第一试剂分注4分析循环后的反应检测管分注试剂,从而从第一试剂分注位置和使与之相关的机构从试样分注机构离开,能缩短使反应检测管在1循环内停止的时间。另外,关于反应检测管的清洗位置,也使旋转工作台以对1周±1根的反应检测管量移动必要的分析循环量、反应液的测定结束且成为能清洗的时间的反应检测管分散且邻接地出现,因此能确保清洗机构的配置自由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以使第一试剂注入位置和第二分注位置互相邻接的方式设定,并且以使搅拌作为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第一搅拌位置和第二搅拌位置互相邻接的方式设定,搅拌装置能在第一搅拌位置与第二搅拌位置之间移动地设置。另外,相对于总数为221个的反应容器,在一分析循环中以120个反应容器量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64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62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中,使在一分析循环中移动的反应检测管的数量为M<N/2、即小于半数。一般来说,由于反应检测管在旋转工作台上等间隔且相互离开地配置,因此旋转工作台的一分析循环中的移动距离也小于1/2转,有利于提高处理能力。由此,相对于每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为1000转/h以上的大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使用该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由于无法使一分析循环中的旋转工作台的移动距离为1/2转以上,因此光检测器中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吸光度测定即使最大也只能每次在两循环中实施。若在每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为400转/h的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也应用该方法,则每一时间进行400的试样测定意味着1循环为9秒。若将从在某反应检测管中添加试样和试剂直到得到测定结果的时间为10分钟,则在1分析循环中旋转工作台的移动滞留于小于1/2旋转,因此10分钟期间的光检测器中的试样与试剂的反应测定为小于33次,测定数量极其下降,如果使每一分析循环的旋转工作台的移动比1/2转更少,则存在无法获得必要的反应过程数据的可能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中,能进行试剂吸管和搅拌机构的集中,但是相对于221个反应容器,旋转工作台在一分析循环中以112个反应容器量移动,因此在两分析循环后,旋转工作台在移动了1旋转+3个的反应容器量的位置停止。这样,由于反应容器在一周时以±3个的反应容器量偏离,因此即使关于反应容器的清洗位置,反应液的测定结束且能清洗的反应容器也不邻接地在旋转工作台上分散地出现。因此,为了实施利用清洗机构的一连串的清洗作业,需要将旋转工作台上的宽区域占有为清洗区域,有可能损坏自动分析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不受装置的规模影响地获得充分的反应过程数据且能确保装置结构的自由度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以圆周状且以预定的间隔相互离开地存放多个能收纳所分注的试样和试剂的反应容器的反应盘;向上述反应容器分注预定量的试样的试样分注机构;向上述反应容器分注预定量的试剂的试剂分注机构;测定反应容器内的试样和试剂的混合物的反应过程以及/或反应后的反应液的测定部;清洗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的清洗机构;控制器,其以下述方式对上述反应盘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在将存放在上述反应盘中的反应容器的总数设为N,将在B循环后上述反应盘移动C旋转±1个反应容器量,且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的数量设为A时,N和A互相为素数,B和C互相为素数,A×B=N×C±1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在一循环中反应容器沿圆周方向仅移动A,其中,B>2,C>1,N>A>N/B+1。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能不受装置的规模影响地获得充分的反应过程数据且能确保装置结构的自由度的自动分析装置。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根据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图。
图2是说明存放在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3是构成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析工序的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实施例二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说明存放在构成实施例二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7是说明存放在构成实施例二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8是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实施例三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说明存放在构成实施例三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10是说明存放在构成实施例三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11是说明存放在构成实施例三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试样”包括入院或再次入院患者的血液或尿等以及健康诊断等中的被检测人的血液或尿等的生物体试样双方。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00主要由搭载收纳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5的架16、将架16搬运到期望的位置的试样搬运机构17、以沿圆周方向(圆周状地)以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方式存放多个反应容器2的反应盘1、沿圆周方向(圆周状地)存放多个收纳多种试剂的试剂瓶10的试剂盘9、向反应容器2分注预定量试样容器15内的试样的试样分注机构11、向反应容器2分注预定量试剂瓶10内的试剂的试剂分注机构7、在反应容器2内搅拌所分注的试样和试剂并混合的搅拌机构5、测定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物的反应过程以及反应后的反应液的测定部4以及在测定结束后清洗反应容器2的清洗机构3以及控制这些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21构成。
另外,设置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9之间的试剂分注机构7具备试剂喷嘴7a,在试剂喷嘴7a上连接试剂用泵18a。在此,作为试剂用泵18a,例如使用注射泵等。设置在反应盘1与试样搬运机构17之间且能圆弧状地旋转以及上下移动的试样分注机构11具备试样分注喷嘴11a。在试样喷嘴11a上连接试样用泵18c,试样喷嘴11a一边以试样分注机构11的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而从试样容器15或反应容器2吸引试样,向反应盘1上的其他反应容器2排出试样,进行试样分注。在此,作为试样用泵18c,例如使用注射泵等。
测定部4具备配置在反应盘1的内侧的光源(未图示)和以夹持反应容器2的方式与光源对置地配置的分光光度计,检测从光源(未图示)产生的照射光透过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透过光,测定吸光度。另外,测定部4未限于利用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的测定,例如可以代替分光光度计使用检测透过光以及散射光的检测器。
搅拌机构5例如具备设置于前端的搅拌叶片或扁平状的棒(未图示),通过将搅拌叶片或扁平状的棒(未图示)浸润在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并旋转来搅拌。
在清洗机构3上连接清洗用泵20以及真空泵22。另外,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9之间设置用于清洗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喷嘴7a的清洗槽13。在反应盘1与试样搬运机构17之间设置用于清洗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喷嘴11a的清洗槽30,在反应盘1与搅拌机构5之间设置用于清洗搅拌机构5的搅拌叶片或扁平状的棒(未图示)的清洗槽32,实现防止混入。
反应盘1被未图示的例如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旋转驱动。详细后述的控制器21在使存放在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为N、在B(B>2)循环后反应盘1以C(C>1)旋转±1个的反应容器量移动、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为A(N>A>N/B+1)时,以A×B=N×C±1的关系成立的方式且在一循环中反应容器2仅移动A个的方式、换言之以每循环的间距数为A的方式向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未图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反应容器2的总数N和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A互为素数,B和C互为素数。
下面,如图1所示,自动分析装置将搭载收纳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5的架16以及将架16搬运到期望的位置的试样搬运机构17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说明,但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试样盘上沿圆周方向(圆周状地)收纳多个试样容器15,另外,也可以具有以同心圆状在内周侧以及外周侧沿圆周方向存放多个试样容器15的试样盘。
下面,使用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2是说明存放在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实施例一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1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在图2中,省略上述的图1所示的控制器21的表述。如图2的上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在反应盘1上以沿圆周方向(圆周状地)以预定的间隔相互离开的方式收纳28个反应容器2-1~2-28。反应盘1如箭头所示,在一循环中绕顺时针反复17个量的反应容器2的旋转和停止,在五循环中以17×5=85个量的反应容器2、即反应容器2的总数28个×3周+1个反应容器=85个、在5循环后反应盘1在移动3旋转+1个反应容器2的位置停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表示存放在反应盘1的特定的反应容器的情况下,表示反应容器2-1~2-28中的任一个,在任意的反应容器或总称反应容器的情况下,称为反应容器2。另外,一循环定义为试样分注机11从试样容器15向一个反应容器2分注测定用的试样后,反应盘1进行旋转及停止,直到向下一个反应容器2分注试样的时间。因此,在图2的上图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利用试样分注机11从试样容器15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样的位置是试样排出位置41,因此,在五循环后的时点成为利用试样分注机11从试样容器15向反应容器2-1、反应容器2-12、反应容器2-23、反应容器2-6以及反应容器2-17分注测定用的试样的状态。通过反复上述的动作,反应容器在28循环中返回相同的位置。反应容器2的总数28个和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17个互为素数,直到反应容器2从原来的位置偏离±1的循环数5和直到此时反应盘1旋转的周数(转数)3也互为素数。即,存放在上述的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为28个、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为17个、在B(B>2)循环后(5循环后)以C(C>1)旋转(3旋转)±1个的反应容器量移动,满足上述的A×B=N×C±1的关系,N和A互为素数,B和C互为素数。
在图2的上图中,在反应盘1的外周侧在括号内表示的数字、即[1]~[28]是在将在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排出位置41中进行了试样分注的反应容器2-1作为循环[1]的反应容器时,表示在循环[1]~[28]中反应容器2-1在哪个位置停止的数字。试样吸引位置42是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从反应容器2吸引前处理结束的试样的位置,分别配置有利用试剂分注机构7的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3、利用试剂分注机构7的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4、利用搅拌机构5搅拌作为第一试剂排出后的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第一搅拌位置45、利用搅拌机构5搅拌作为第二试剂排出后的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第一试剂、第二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第二搅拌位置46、利用作为进行反应液的吸光度测定的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测定位置47。另外,图2的下图表示图2的上图的反应盘1的概略,将使试样分注(排出)位置为1的情况下的反应容器位置编号作为1,[1]表示使试样分注(排出)位置为1的情况下的反应经过循环,表示第一循环。
如图2的上图以及图2的下图所示,在着眼于反应容器2-1的情况下,在第一循环(循环[1])中,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从试样容器15向反应容器2-1分注预定量的试样。接着,在第二循环(循环[2])中,利用试剂分注机构7向已经分注了预定量的试样的反应容器2-1分注预定量的第一试剂。在第三循环(循环[3])中,在收纳作为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1移动到第一搅拌位置45期间,反应容器2-1通过吸光度测定位置47。此时,利用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位置47的吸光度。在第一搅拌位置45,利用搅拌机构5对作为反应容器2-1内的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进行搅拌混合,接着,反应容器2-1向第四循环(循环[4])移动。此时,在反应容器2-1通过吸光度测定位置47时,利用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位置47的吸光度。在第六循环(循环[6])中,反应容器2-1移动到试样吸引位置42并停止。即使在该期间,也利用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位置47的吸光度。以后,直到第28循环(循环[28]),反应容器2-1依次移动,在第28循环中利用清洗机构3清洗反应容器2-1,之后,反应容器2-1再次移动至作为试样排出位置41的第一循环(循环[1])。
图3是构成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器21的功能方框图,图4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100中的分析工序的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循环[1]~[28],表示在各循环中实施的分析工序。
首先,如图3所示,控制器21具备输入部211、输入I/F212、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存储部216、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输出部222以及输出I/F223,这些通过内部母线224互相连接。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例如通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存储各种程序的ROM、暂时储存计算过程的数据的RAM、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实现,并且,CPU等处理器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中的各种程序,将作为执行结果的计算结果存储在RAM或外部存储装置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分别利用不同的功能框表示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但也可以为这些中的作为任意的组合的控制部的功能框,该控制部执行实现各功能的多个程序。
输入部211例如由指示器、键盘、平板等构成。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在上述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等参数预先由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设定,并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也能由用户(检查技师)通过输入部211改变存储在这些存储部216中的参数。在该情况下,若输入部211接受上述的参数的改变,则通过输入I/F212以及内部母线224将变更后的参数存储到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关于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2),通过内部母线224向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转送。
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基于通过内部母线224转送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和已知的存储在反应盘1中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求出满足A×B=N×C±1的关系且N和A互相为素数、B和C互相为素数的C及A或B。在此,如图2所示,将存放在反应盘1中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作为28个、将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作为17个、将循环数B(B>2)作为5循环、将旋转数C(C>1)作为3转求出。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将这些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以及循环数B以及转数C存储在存储部216中。另外,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将作为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的17个、即与间距数17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在每个循环中向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
计测值获得部213获得由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的计测值,实施AD转换以及/或平滑化(除去干扰)等处理,通过内部母线224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
存储部216除了上述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以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由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以及循环数B以及转数C、由计测值获得部213得到的AD转换以及/或平滑化(除去干扰)等处理后的吸光度的测定值,还存储表示预先设定的吸光度和分析项目的浓度值的关系的标准曲线。
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通过输出I/F223向试样搬运机构17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将搭载收纳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5的架16向能进行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的吸引的位置(期望的位置)搬运。
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访问存储部216,读取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以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将与该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通过输出I/F223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向与试样分注机构11连接的试样用泵18c输出。另外,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使构成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喷嘴11a向试样容器15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试样后,向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试样的方式进行控制。
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访问存储部216,读取与分析项目相应的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将与该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通过输出I/F223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向与试剂分注机构7连接的试剂用泵18a输出。另外,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使构成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喷嘴7a向试剂瓶1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第一试剂或第二试剂后,向位于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3的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第一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以向位于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4的反应容器2排出第二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
搅拌机构控制部219以通过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作为位于第一搅拌位置45或第二搅拌位置46的反应容器2的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或作为试样与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方式通过输出I/F223向搅拌机构5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
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访问存储部216,基于吸光度的计测值以及标准曲线求出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将求出的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向由显示装置或打印机构成的输出部222输出。
清洗机构控制部220通过输出I/F223向连接于清洗机构3的清洗用泵20以及真空泵22作为控制信号输出驱动指令,利用真空泵22吸出收纳计测结束后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内的反应液,并且通过清洗用泵20清洗该反应容器2。
接着,关于在各循环中实施的分析工序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第一循环(循环[1])中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在试样排出位置41向停止的反应容器2、例如图2中的反应容器2-1分注来自构成控制器21的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图3)的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以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反应盘1在试样分注结束后基于来自构成控制器21的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图3)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7个量的反应容器2,并在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3停止。在循环[2](第二循环)中,试剂分注机构7利用存放在试剂盘9中的试剂瓶10吸引来自构成控制器21的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图3)的与分析项目相应的第一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并且,试剂分注机构7向位于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3的反应容器2-1排出第一试剂。试剂排出后,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图3)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7个量的反应容器2,在第一试剂搅拌位置45停止。另外,此时,反应容器2-1通过设置了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测定位置47,测定作为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吸光度,吸光度的测定值存储在构成控制器21的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即使在之后的循环中也将反应容器2-1每次通过吸光度测定位置47时作为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吸光度的测定值存储在控制器21的存储部216中。
在循环[3](第三循环)中,基于来自构成控制器21的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收纳于停止在第一搅拌位置45的反应容器2-1内的试样和第一试剂,搅拌后,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图3)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7个量的反应容器2。反应盘1反复旋转和停止,在循环[6](第六循环)中,反应容器2-1停止在邻接于试样排出位置41的试样吸引位置42。分析项目例如以血红阮Ac1测定那样在测定前需要血球的前处理等的分析项目的情况下,试样分注机构11从试样吸引位置42吸引前处理后的试样,在邻接的试样排出位置41向停止的反应容器2-28排出前处理后的试样,能进行该前处理后的试样的分析。在需要在不需要前处理的试样中添加第二试剂的分析项目中,在循环[12](第12循环)中,反应容器2-1在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4停止。试剂分注机构7从存放在试剂盘9中的试剂瓶10吸引来自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的第二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向位于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4的反应容器2-1排出第二试剂。排出第二试剂后,在循环[13](第13循环)中,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图3)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7个量的反应容器2,并停止在第二搅拌位置46。搅拌机构5基于来自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收纳在位于第二搅拌位置46的反应容器2-1的试样和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搅拌后,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图3)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7个量的反应容器2。分析在循环[18](第18循环)中结束,在循环[19](第19循环)以后,不进行利用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的测定,自动分析装置100能进行反应容器2-1的清洗。
如图2的上图所示,若观察反应盘1中的例如反应容器2-1的分布,则可以看出,以循环[1]~[5](从第1循环至第5循环)的反应容器2-1的停止位置为基准进行B分割,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循环数B是5,因此进行5分割,分别从循环[1]~[5](第1循环至第5循环)的反应容器2-1以B循环(在本实施例中为5循环)跳跃且反应容器2在顺时针方向邻接地排列。例如,如图2的上图所示,在反应盘1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中,5循环后的反应容器2-1所处的循环[6]与比反应容器2-1所处的循环[1](第1循环)靠前一个的位置邻接,5循环后的循环[11]还与在循环[6]中在反应容器2-1所处的前一个的位置邻接地排列。同样地,在反应盘1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5循环后的反应容器2-1所处的循环[8]与位于比反应容器2-1所处的循环[3](第1循环)靠前一个的位置邻接,另外,5循环后的循环[13]还与在循环[8]中反应容器2-1所处的前一个的位置邻接地排列。这并不限定于反应容器2-1,关于反应容器2-2~2-28也相同。
另外,如图2的下图所示,即使关于循环[19](第19循环)以后的能清洗的反应容器(在图中用黑圆表示),也在被5分割的区域中分开地配置。具体地说,若假想在利用清洗机构3的反应容器2的清洗需要两循环的情况下,则如图2的下图所示,能从在第一区域中相互邻接的循环[21]及循环[26]中、在第三区域中相互邻接的循环[23]及循环[28]中、在第五区域中的循环[20]及循环[25]中、在第二区域中相互邻接的循环[22]及循环[27]中、在第四区域中相互邻接的循环[19]及循环[24]中,能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3。即,能利用清洗机构3清洗的相互邻接的5循环跳跃的两循环的反应容器的位置在B处(5处)大致均等分散地出现,因此作为清洗机构3的设置位置能得到B处(5处)选择项,因此在进行最适的布局研究方面非常有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的上图及图4所示,表示在反应容器2-1在第23循环中所处的循环[23]以及反应容器2-1在第28循环中所处的循环[28]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3,进行反应容器2-1的清洗的情况。
如上所述,若使用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则根据自动分析装置的装置规模,使1分析循环(1循环)中的反应盘1的旋转角度、即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为(N>A>N/B+1),使收纳在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为N、B(B>2)循环后,反应盘1移动C(>C1)旋转±1个反应容器量,满足A×B=N×C±1的关系,反应容器2的总数N和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互为素数,B和C互为素数,能自由设定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满足A×B=N×C±1的关系,N和A互为素数,B和C互为素数的组合,只表示N=28、A=17、B=5以及C=3的一组,但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在为N=128、A=77、B=5、C=3的情况下,是A×B=385,为N×C+1=385,满足A×B=N×C±1的关系。另外,在为N=128、A=51、B=5、C=2的情况下,为A×B=255,为N×C-1=255,满足A×B=N×C±1的关系。另外,在N=28、A=11、B=5、C=2的情况下,为A×B=55,为N×C-1=55,满足A×B=N×C±1的关系。另外,在N=55、A=41、B=4、C=3的情况下,为A×B=164,为N×C-1=164,满足A×B=N×C±1的关系。这样,使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为A(N>A>N/B+1),使收纳于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为N,在B(B>2)循环后,反应盘1移动C(C>1)旋转±1个的反应容器量,满足A×B=N×C±1的关系,反应容器2的总数N与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A互为素数,B和C互为素数的组合有无数个。另外,如上所述,必定±B循环的反应容器与某反应容器邻接。由此,即使关于分析结束后的反应容器,每个B循环的反应容器也邻接地出现,能清洗的连续的反应容器的列在反应盘上的B处大致均等分散地出现,因此作为清洗机构的设置位置能得到B个选择项,因此在进行最适的布局研究方面非常有利。
在图2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从面向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供用单元的观点,为分别设置一台试剂分注机构7以及搅拌机构5的结构,但在该情况下,在反应盘1停止中,试剂分注机构7分别必须将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双方排出到停止在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3以及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4的反应容器2。关于搅拌机构5,也同样在反应盘1停止中,必须在第一搅拌位置45以及第二搅拌位置搅拌收纳在停止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液。因此,为了提高处理能力,使用多个试剂分注机构以及搅拌机构缩短反应盘1停止的时间是有效的。关于试样分注机构11,也由于例如粘性比较高、在试样吸引方面需要时间的全血等的试样和通常的血清等的试样的不同而区分试样分注机构并与高处理能力对应。
即使在向其他反应容器再次分注需要前处理的试样的方面,在现有的例如在一循环中反应盘1移动1旋转±1个反应容器量的方法中,在每一个循环从试样排出位置41进行了前处理的试样一个一个反应容器远离,因此为了确保试剂与试样混合直到前处理稳定的时间,难以利用一台试样分注机构1访问试样排出位置41以及试样吸引位置42。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每个B循环中其他反应容器2从试样排出位置41连续地排列,因此,适于在适当的时机从试样排出位置41的附近的反应容器2吸引前处理后的试样。这是能在现有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多个反应检测管的数量为N、使在一分析循环中移动的反应检测管的数量为M时,N±1=A×M(A为2以上的整数)且在N与M之间没有1以外的共通因数,并且为M<N/2,反复进行反应检测管的移动的方法也能实施,但是,每一个分析循环的反应盘1的旋转小于1/2,作为能利用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液的时间间隔变长,损坏分析性能。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能自由地设定每一循环的反应盘1的旋转角度,因此能不使在1旋转和1循环的反应盘1的旋转角度、即利用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的能测定的时间间隔变长地将采取前处理后试样的试样吸引位置42配置在试样排出位置41的附近。
根据如上那样的本实施例,能提供不因装置的规模地得到充分的反应过程数据且能确保装置结构的自由度的自动分析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关于分析结束后的反应容器,每个B循环的反应容器也邻接地出现,该能清洗的连续的反应容器的列在反应盘上的B处大致均等分散地出现,因此作为清洗机构的设置位置能得到B个选择项,因此在进行最适的布局研究上非常有利。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自由地设定每一循环的反应盘1的旋转角度,因此能不使一旋转和一循环中的反应盘1的旋转角度、即由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得到的能测定时间间隔地将采取前处理之后的试样的试样吸引位置42配置在试样排出位置41的附近。
实施例二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实施例二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图6以及图7是说明存放在构成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以构成自动分析装置100a的控制器21a的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在反应盘1以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移动A时一次停止的方式控制反应盘1的点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器21a具备输入部211、输出I/F212、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存储部216、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输出部222以及输出I/F223,这些通过内部母线224相互连接。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例如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存储各种程序的ROM、暂时存储计算过程的数据的RAM、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实现,并且,CPU等处理器读取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并执行,将作为执行结果的计算结果存储在RAM或外部存储装置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用不同的功能框表示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但可以为这些中的任意的组合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框,执行该控制部实现各功能的多个程序。
输入部211例如由指示器、键盘、平板等构成。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在上述的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等参数预先由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设定,并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通过用户(检查技师)将存储在这些存储部216中的参数借助于输入部211改变。在该情况下,若输入部211接受上述参数的改变,则通过输入I/F212以及内部母线224将变更后的参数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关于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通过内部母线224向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转送。
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基于通过内部母线224转送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和已知的存储在反应盘1中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满足A×B=N×C±1的关系,求出N和A互为素数且B和C互为素数的C以及A或B。在此,与实施例一相同,作为一个例子,作为使存储在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为28个、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为17个、循环数量B(B>2)为5循环、转数为C(C>1)为3转求出。另外,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作为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A1+A2,将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分成两份。下面,以A1=9、A2=8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将这些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A=A1+A2)以及循环数量B及转数C存储在存储部216。另外,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将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即17个一分为二的9个及8个、即与间距数9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向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之后,将与间距数8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向对反应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
计测值获得部213获得由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的计测值,实施AD转换以及/或平滑化(除去干扰)等的处理,通过内部母线224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
存储部216除了上述的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以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由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A=A1+A2)以及循环数B以及转数C、利用计测值获得部213得到的AD转换以及平滑化(除去干扰)等的处理后的吸光度的测定值,还存储表示预先设定的吸光度与分析项目的浓度值的关系的标准曲线。
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通过输出I/F223向试样搬运机构17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将搭载收纳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5的架16向能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进行的吸引的位置(期望的位置)搬运。
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对存储部216进行访问,读取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通过输出I/F223将与该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向连接于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用泵18c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输出。另外,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使构成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喷嘴11a向试样容器15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试样后,向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试样的方式进行控制。
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访问存储部216,读取与分析项目相应的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将与该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通过输出I/F223向连接于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用泵18a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输出。另外,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使构成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喷嘴7a向试剂瓶1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第一试剂或第二试剂后,向位于第一试剂排出位置53的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第一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向位于第二试剂排出位置54的反应容器2以排出第二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
搅拌机构控制部219以通过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位于第一搅拌位置55或第二搅拌位置56的反应容器2的试样与第一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或试样与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方式通过输出I/F223向搅拌机构5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
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访问存储部216,基于吸光度的计测值以及标准曲线求出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将求出的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向由显示装置或打印机构成的输出部222输出。
清洗机构控制部220通过输出I/F223向连接于清洗机构3的清洗用泵20以及真空泵22作为控制信号输出驱动指令,利用真空泵22吸出收纳计测结束后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内的反应液,并且利用清洗用泵20清洗该反应容器2。
接着,关于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a的动作,与收纳在反应盘1内的多个反应容器2的配置一起进行说明。
在图6中,与实施例一相同,以在反应盘1上沿圆周方向(圆周状)以预定的间隔相互离开的方式收纳28个反应容器2-1~2-28。反应盘1如箭头所示,在一循环中顺时针以17个反应容器2反复停止和旋转,在5循环中反应容器2为17×5=85个量、即、使反应容器2的总数28个×3周+一个反应容器2=85个、在5循环后反应盘1在3旋转+1个反应容器1的位置停止的关系相同。但是,从图6所示的状态,自动分析装置100a在反应盘1顺时针以9个(A1)移动反应容器移动后,一次停止,在图7中表示该状态。之后,以剩下的8个(A2)的反应容器量移动及停止,结束一循环量的动作。
如图6的上图所示,试样分注机构11从位于试样容器15或试样吸引位置42的反应容器2-2吸引来自构成控制器21a的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图5)的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以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并且,试样分注机构11在相对于位于(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的反应容器2-1,排出试样期间,试剂分注机构7从收纳在试剂盘9的试剂瓶10吸引试剂,向位于第一试剂排出位置53的循环[8]的反应容器2-8以及/或位于第二试剂排出位置54的循环[13]的反应容器2-9排出试剂。另外,搅拌机构5在该期间对位于第一搅拌位置55的循环[2]的反应容器2-18以及/或位于(停止在)第二搅拌位置56的循环[7]的反应容器2-19基于来自构成控制器21a的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进行搅拌。另外,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图4所示,若能从循环[19]进行反应容器2的清洗,则清洗机构3如图6的下图黑圆所示,从循环[21]及循环[26]、循环[23]及循环[28]、循环[20]及循环[25]、循环[22]及循环[27]、循环[19]及循环[24]中能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3。即,由于能利用清洗机构3的清洗的相互地邻接的5循环跳跃的两循环的反应容器B的位置在B处(5处)大致均等分散地表现,因此作为清洗机构3的设置位置能获得B处(五处)选择项,因此在进行最适的布局研究方面非常有利。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的上图所示,表示在位于(停止在)清洗位置61以及清洗位置62的循环[21]的反应容器2-5以及循环[26]的反应容器2-6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3,进行反应容器2-5以及反应容器2-6的清洗的情况。
图7表示试样分注机构11、试剂分注机构7、搅拌机构5、清洗机构3在相对于各自的反应容器2的分注等的处理结束了的阶段,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a(图5)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以9个(A1)移动的反应容器量,并停止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每个B循环(五循环)中分为B区域(被5分割的区域),反应容器2连续地排列,因此,通过反应盘1在途中停止,能向试样分注机构11、试剂分注机构7、搅拌机构5、清洗机构3的周围重新提供能分注、搅拌、清洗的反应容器2。具体地,循环[12]的反应容器2-20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循环[17]的反应容器2-21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2。另外,循环[7]的反应容器2-19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1的逆时针方向相邻的试样吸引位置48。从此时,试样分注机构11从试样排出位置41、试样吸引位置42以及试样吸引位置48的三处的任意位置吸引前一次处理后的试样或从试样容器15吸引试样,在下一个循环中,能向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的反应容器2排出前处理后的试样或试样容器15内的试样。
试剂分注机构7从存放在试剂盘9的试剂瓶10吸引与来自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图5)的分析项目相应的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向位于(停止在)第一试剂排出位置51的循环[1]的反应容器2-1以及/或位于(停止在)进一步顺时针相邻的第二试剂排出位置52的循环[6]的反应容器2-2排出试剂。在此,若比较图6的上图和图7的上图则可以明确,图7的上图中的第一试剂排出位置51相对于图6的上图中的第二试剂排出位置54位于沿顺时针方向相邻的位置。另外,图7的下图表示在反应盘1以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17个)移动时,以A1(9个)反应容器量移动并暂时停止一次的状态,因此,为了方便,在括号内所示的循环数上标注上标。但是,在图6的下图及图7的下图中,使试样分注位置为1的情况下的反应容器位置编号1~28标记为相同。即使比较这些图6的下图以及图7的下图也可以看出,图7的下图所示的第一试剂分注位置相对于图6的下图所示的第二试剂分注位置位于沿顺时针相邻的位置。
另外,搅拌机构5基于来自搅拌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在这期间位于(停止在)第一搅拌位置55的循环[13]的反应容器2-9及/或位于(停止在)与第一搅拌位置55的逆时针方向相邻的第二搅拌位置57的循环[8]的反应容器2-8。
另外,如图7的下图中黑圆所示,清洗机构111从循环[22]及循环[27]、循环[19]及循环[24]、循环[21]及循环[26]、循环[23]及循环[28]、循环[20]及循环[25]中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在图7的上图中,表示清洗机构111以能访问位于(停止在)清洗位置63及清洗位置64的循环[22]的反应容器2-22及循环[27]的反应容器2-23的方式配置的情况。
在图6中表示的清洗机构3和在图7中表示的清洗机构111能以相同的物体移动,也可以设置某一方或双方。另外,可以在能清洗图6及图7所示的反应容器2的位置多个分散地配置清洗机构。
这样,通过在一循环中分为两次进行反应盘1的旋转和停止,能实施多种类的试样的吸引、试剂的排出、试剂的搅拌、清洗。在图6及图7中,为分别设置一台试样分注机构11、试剂分注机构7、搅拌机构5以及清洗机构,但从提高处理能力、提高清洗力的观点来看,可以为设置多台各机构的结构。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例,除了实施例一的效果,通过在一循环中分为两次进行反应盘1的旋转和停止,能实施多种类的试样的吸引、试剂的排出、试剂的搅拌、清洗。
实施例三
图8是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实施例三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图,图9至图11是说明存放在构成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反应盘内的多个反应容器的配置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以构成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器21b的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以反应盘1以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移动时二次停止的方式控制反应盘1这一点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器21b具备输入部211、输出I/F212、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存储部216、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输出部222以及输出I/F223,这些通过内部母线224相互连接。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例如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存储各种程序的ROM、暂时存储计算过程的数据的RAM、外部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实现,并且,CPU等处理器读取存储于ROM的各种程序并执行,将作为执行结果的计算结果存储在RAM或外部存储装置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用不同的功能框表示计测值获得部213、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搅拌机构控制部219、清洗机构控制部220以及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但可以为这些中的任意的组合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框,执行该控制部实现各功能的多个程序。
输入部211例如由指示器、键盘、平板等构成。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在上述的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等参数预先由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设定,并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通过用户(检查技师)将存储在这些存储部216中的参数借助于输入部211改变。在该情况下,若输入部211接受上述参数的改变,则通过输入I/F212以及内部母线224将变更后的参数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另外,关于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通过内部母线224向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转送。
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基于通过内部母线224转送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或循环B(B>2)和已知的存储在反应盘1中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求出满足A×B=N×C±1的关系,N和A互为素数且B和C互为素数的C以及A或B。在此,与实施例一相同,作为一个例子,作为使存储在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的总数N为28个、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为17个、循环数量B(B>2)为5循环、转数为C(C>1)为3转求出。另外,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作为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A1+A2+A3,将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分成三份。下面,以A1=9、A2=1、A3=7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将这些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A=A1+A2+A3)以及循环数量B及转数C存储在存储部216。另外,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将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N>A>N/B+1)即17个一分为三的9个、1个及7个、即与间距数9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向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之后,将与间距数1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向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将与间距数7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通过输出I/F223向对反应盘1进行旋转驱动的步进马达或脉冲马达输出。
计测值获得部213获得由作为测定部4的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的计测值,实施AD转换以及/或平滑化(除去干扰)等的处理,通过内部母线224存储在存储部216的预定的存储区域。
存储部216除了上述的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以及试剂的分注量(液量)、由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求出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2的数量A(A=A1+A2+A3)以及循环数B以及转数C、利用计测值获得部213得到的AD转换以及/或平滑化(除去干扰)等的处理后的吸光度的测定值,还存储表示预先设定的吸光度与分析项目的浓度值的关系的标准曲线。
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7通过输出I/F223向试样搬运机构17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将搭载收纳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5的架16向能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进行的吸引的位置(期望的位置)搬运。
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对存储部216进行访问,读取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通过输出I/F223将与该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向连接于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用泵18c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输出。另外,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使构成试样分注机构11的试样喷嘴11a向试样容器15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试样后,向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试样的方式进行控制。
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访问存储部216,读取与分析项目相应的第一试剂、第二试剂以及第三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将与该第一试剂、第二试剂及第三试剂的分注量(液量)对应的注射泵的行程量通过输出I/F223向连接于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用泵18a作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输出。另外,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5使构成试剂分注机构7的试剂喷嘴7a向试剂瓶10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在吸引了预定量的第一试剂、第二试剂、第三试剂后,向位于第一试剂排出位置71的反应容器2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以排出第一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向位于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的反应容器2以排出第二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向位于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的反应容器2排出第三试剂的方式进行控制。
搅拌机构控制部219以通过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位于搅拌位置75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液的方式通过输出I/F223向搅拌机构115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指令)。
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1访问存储部216,基于吸光度的计测值以及标准曲线求出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将求出的试样的分析项目的浓度值向由显示装置或打印机构成的输出部222输出。
清洗机构控制部220通过输出I/F223向连接于清洗机构3、111、112的清洗用泵20以及真空泵22作为控制信号输出驱动指令,利用真空泵22吸出收纳计测结束后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内的反应液,并且利用清洗用泵20清洗该反应容器2。
接着,关于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b的动作,与收纳在反应盘1内的多个反应容器2的配置一起进行说明。
在图9中,与实施例一相同,以在反应盘1上沿圆周方向(圆周状)以预定的间隔相互离开的方式收纳28个反应容器2-1~2-28。反应盘1如箭头所示,在一循环中顺时针以17个反应容器2反复停止和旋转,在5循环中反应容器2为17×5=85个量、即、使反应容器2的总数28个×3周+一个反应容器2=85个、在5循环后反应盘1在3旋转+1个反应容器1的位置停止的关系相同。但是,从图9所示的状态,自动分析装置100b在反应盘1顺时针以9个(A1)移动反应容器移动后,停止一次,在图10中表示该状态。之后,反应盘1顺时针以1个(A2)的反应容器量移动及停止,在图11中表示该状态。之后,通过反应盘1以7个(A3)的反应容器量移动及停止,结束一循环量的动作。如图9所示,反应盘1上的反应容器2以循环[1]~循环[5]的反应容器停止位置为基准进行B分割(5分割),分别从循环[1]~循环[5]的反应容器以B=5循环跳跃且反应容器2顺时针邻接地排列,为从循环[1]开始的第一区域101、从循环[2]开始的第二区域102、从循环[3]开始的第三区域103、从循环[4]开始的第四区域104、从循环[5]开始的第五区域105。
如图9所示,试样分注机构11从位于(停止在)试样容器15或试样吸引位置42的反应容器2-2吸引来自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4(图8)的试样的种类、分析项目以及与分析项目相应的试样的分注量(液量)。并且,试样分注机构11在相对于位于(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的反应容器2-1,排出吸引的试样期间,试剂分注机构115位于从试样排出位置41绕作为反应盘1的旋转方向的顺时针反应盘1的一循环中的移动距离即以17个(A)的反应容器量离开的搅拌位置75,在该位置进行在前一循环中分注了第一试剂的循环[2]的反应容器2-18的搅拌。本实施例的搅拌机构115获得利用超声波元件发出的音响波以非接触搅拌作为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的固定式的方式,反应液的搅拌只在搅拌位置75进行。
另外,如图9所示,试剂分注机构7从收纳在试剂盘9的试剂瓶10吸引第二试剂,向位于(停止在)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的循环[8]的反应容器2-8排出或从试剂瓶10吸引第三试剂并向位于(停止在)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的循环[13]的反应容器2-9排出试剂。另外,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以及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位于第三区域103,这些与具有试样排出位置41的第一区域101不同,也与搅拌机构115所处的第五区域不同,在作为反应盘1的旋转方向的顺时针方向,为第一区域101与第五区域105之间的区域。即,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和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位于试样排出位置41与试剂搅拌位置75的大致中央附近。另外,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图4所示,若能从循环[19]进行反应容器2的清洗,则清洗机构3从第一区域中的循环[21]及循环[26]、第三区域中的循环[23]及循环[28]、第五区域中的循环[20]及循环[25]、第二区域中的循环[22]及循环[27]、第四循环104中的循环[19]及循环[24]中能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3。即,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表示清洗机构3进行位于(停止在)清洗位置61以及清洗位置62的循环[21]的反应容器2-5及循环[26]的反应容器2-6的清洗的情况。
图10表示试样分注机构11、试剂分注机构7、搅拌机构115、清洗机构3在相对于各自的反应容器2的分注等的处理结束了的阶段,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图8)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以9个(A1)移动的反应容器量,并停止的状态。通过以9个(A1)的反应容器量移动,位于(停止在)相对于搅拌位置75近的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的循环[13]的反应容器2-9停止在搅拌位置75。在此,搅拌机构115当在循环[13]的反应容器2-9添加试剂时,基于来自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作为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另外,试剂分注机构7从存放在试剂盘9的试剂瓶10吸引试剂,相对于位于(停止在)第一试剂排出位置71的循环[1]的反应容器2-1排出试剂。如图9所示,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以及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相对于试样排出位置41以及搅拌位置75位于大致中央附近,使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移动到搅拌位置75时的反应盘1的移动量为一循环中的反应盘1的移动距离的大致一半的值。即,利用试样分注机构11分注了试样的反应容器2-1必然停止在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及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的附近,因此,通过使用具有称为XY移动机构、θ-θ机构的多关节机器人臂的试剂分注机构7,能不使用多个试剂分注机构地容易地访问第一试剂排出位置71,能排出试剂。
在图10中,循环[12]的反应容器2-20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循环[17]的反应容器2-21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2。另外,循环[7]的反应容器2-19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1的逆时针方向相邻的试样吸引位置48。从此时,试样分注机构11从上述试样排出位置41、试样吸引位置42以及试样吸引位置48的三处的任意位置吸引前一次处理后的试样或从试样容器15吸引试样,在下一个循环中,能在试样排出位置41排出前处理结束后的试样或试样容器15内的试样。
另外,清洗机构111从第一区域101中的循环[21]及循环[26]、第三区域103中的循环[23]及循环[28]、第五区域105中的循环[20]及循环[25]、第二区域中的循环[22]及循环[27]、第四区域104中的循环[19]及循环[24]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在图10中,表示以清洗机构111位于(停止在)能访问清洗位置63及清洗位置64的循环[22]的反应容器2-22及循环[27]的反应容器2-23的方式配置的情况。
图11表示试样分注机构11、试剂分注机构7、搅拌机构115、清洗机构111(图10)在相对于各自的反应容器2的分注等的处理结束了的阶段,反应盘1基于来自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8b(图8)的控制信号(控制指令)顺时针移动1个(A2)的反应容器量,并停止的状态。通过反应盘1顺时针以1个(A2)的反应容器量移动,相对于搅拌位置75比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3远的第二试剂排出位置72分注了试剂(图9)的循环[8]的反应容器2-8停止在搅拌位置75。在此,搅拌机构115当在循环[8]的反应容器2-8添加试剂时,基于来自搅拌机构控制部219的预定的搅拌强度搅拌作为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液。
试剂分注机构7在循环[1]的反应容器2-1所处(停止)的试剂排出位置76比图10中的第一试剂排出位置71在第一试剂的排出方面情况好的情况下,不是图10的时机,从存放在试剂盘9的试剂瓶10向位于(停止在)图11的试剂排出位置76的反应容器2-1吸引试剂,将吸引的试剂向反应容器2-1排出。
循环[7]的反应容器2-19停止在试样排出位置41,循环[12]的反应容器2-20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2,循环的反应容器2-19停止在试样吸引位置41的逆时针方向相邻的试样吸引位置48。从此时,在图10的状态下,在试样分注机构11不进行试样的吸引的情况下,从上述试样排出位置41、试样吸引位置42以及试样吸引位置48的三处的任意位置吸引前一次处理后的试样或从试样容器15吸引试样,在下一个循环中,试样分注机构11能在试样排出位置41排出前处理结束后的试样或试样容器15内的试样。
另外,清洗机构112从第一区域101中的循环[21]及循环[26]、第三区域103中的循环[23]及循环[28]、第五区域105中的循环[20]及循环[25]、第二区域[102]中的循环[22]及循环[27]、第四区域104中的循环[19]及循环[24]在容易布局的位置配置清洗机构112。在图11中,表示清洗机构112以能访问位于(停止在)清洗位置65及清洗位置66的循环[22]的反应容器2-22及循环[27]的反应容器2-23的方式配置的情况。
图9所示的清洗机构3、图10所示的清洗机构111以及图11所示的清洗机构112可以能以相同的物体移动,也可以设置某一个、两个或全部。另外,可以在能清洗图9、图10、图11的反应容器2的位置配置多个分散的清洗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是具有一台搅拌机构115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只在一处搅拌试样与试剂的混合物即反应液的情况下,也能使测定时间和单元布局最适化。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例,除了实施例一的效果外,还能以最小限的机构自由地设定反应容器的测定时间,且能使装置结构的自由度最适化。
另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多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明白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说明的方式,并未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追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
符号说明
1—反应盘,2—反应容器,2-1~2-28—反应容器,3、111、112—清洗机构,4—测定部4,5、115—搅拌机构,7—试剂分注机构,7a—试剂喷嘴,9—试剂盘,10—试剂瓶,11—试样分注机构,11a—试样喷嘴,13、30、32—清洗槽,15—试样容器,16—架,17—试样搬运机构,18a—试剂用泵,18c—试样用泵,20—清洗用泵,21、21a、21b—控制器,22—真空泵,41—试样排出位置,42、48—试样吸引位置,43、51、53、71—第一试剂排出位置,44、52、54、72—第二试剂排出位置,45、55—第一搅拌位置,46、56、57—第二搅拌位置,47—吸光度测定位置,61、62、63、64、65、66—清洗位置,73—第三试剂排出位置,75—搅拌位置,76—试剂排出位置,100、100a、100b—自动分析装置,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103—第三区域,104—第四区域,105—第五区域,211—输入部,212—输入I/F,213—计测值获得部,214—试样分注机构控制部,215—试剂分注机构控制部,216—存储部,217—试样搬运机构控制部,218、218a、218b—反应盘旋转控制部,219—搅拌机构控制部,220—清洗机构控制部,221—分析项目浓度计算部,222—输出部,223—输出I/F,224—内部母线。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反应盘,其以圆周状地以预定的间隔相互离开的方式存放多个能收纳所分注的试样和试剂的反应容器;
向上述反应容器分注预定量的试样的试样分注机构;
向上述反应容器分注预定量的试剂的试剂分注机构;
测定反应容器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物的反应过程以及/或反应后的反应液的测定部;
清洗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的清洗机构;以及
控制器,其以下述方式对上述反应盘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在将存放在上述反应盘中的反应容器的总数设为N,将在B循环后上述反应盘移动C旋转±1个反应容器量,且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的数量设为A时,N和A互相为素数,B和C互相为素数,A×B=N×C±1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在一循环中反应容器沿圆周方向仅移动A,其中,B>2,C>1,N>A>N/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分注到上述反应容器的试样和试剂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具有反应盘旋转控制部,该反应盘旋转控制部基于存放在上述反应盘中的反应容器的总数N以及所设定的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的数量A,求出满足A×B=N×C±1的关系的循环数B以及转数C,基于求出的循环数B以及转数C,对上述反应盘进行驱动控制,其中,N>A>N/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应盘旋转控制部将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的数量A作为A=A1+A2进行两分割,在一循环内,仅使A1的反应容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并停止,之后,仅使A2的反应容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并停止,其中,N>A>N/B+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应盘旋转控制部将在一循环中移动的反应容器的数量A作为A=A1+A2+A3进行三分割,在一循环内,仅使A1的反应容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并停止,之后,仅使A2的反应容器在圆周方向上旋转驱动并停止,另外,仅使A3的反应容器在圆周方向旋转驱动并停止,其中,N>A>N/B+1,A1>A3>A2。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应盘至少具有两处以上利用上述试剂分注机构的试剂分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反应盘的利用上述试样分注机构的试样分注位置为基准,在上述反应盘上,在反应容器在一循环中沿圆周方向仅移动A的位置配置上述搅拌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配置于上述反应盘的利用上述试样分注机构的试样分注位置的一个反应容器为基准,每当上述反应盘沿圆周方向移动B循环,上述一个反应容器在上述反应盘中的位置便沿移动方向向前方移动一个或向后方移动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配置于上述反应盘的利用上述试样分注机构的试样分注位置的一个反应容器为基准,在上述反应盘仅使A1的反应容器沿圆周方向旋转驱动并停止时,上述一个反应容器位于能利用上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预定量的试剂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配置于上述反应盘的利用上述试样分注机构的试样分注位置的一个反应容器为基准,在上述反应盘仅使A1的反应容器沿圆周方向旋转驱动并停止时,上述一个反应容器位于能利用上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预定量的试剂的第一试剂分注位置,在上述反应盘仅使A2的反应容器沿圆周方向旋转驱动并停止时,上述一个反应容器位于能利用上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预定量的试剂的第二试剂分注位置。
CN201880013524.0A 2017-03-14 2018-03-08 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2041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8206 2017-03-14
JP2017048206 2017-03-14
PCT/JP2018/008955 WO2018168632A1 (ja) 2017-03-14 2018-03-08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684A true CN112041684A (zh) 2020-12-04

Family

ID=63522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524.0A Pending CN112041684A (zh) 2017-03-14 2018-03-08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10717087B2 (zh)
EP (1) EP3598142A4 (zh)
JP (4) JP6858839B2 (zh)
CN (1) CN112041684A (zh)
WO (1) WO2018168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7016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清洗分离装置
JP7294849B2 (ja) * 2019-03-27 2023-06-20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JP7142155B2 (ja) * 2019-04-26 2022-09-2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CN112147345B (zh) * 2019-06-28 2024-05-1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清除残留反应杯的方法、样本分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7762B (zh) * 2021-07-20 2022-12-06 浙江绿盾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学校实验室用方便实验的实验桌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763A (ja) * 1991-12-18 1993-06-29 Jeol Ltd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CN1624484A (zh) * 2003-12-05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方法
US20090104704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ylizing samples
CN10290657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437B2 (ja) * 1987-11-13 1998-0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3229915B2 (ja) * 1995-01-19 2001-11-19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US5741461A (en) * 1995-05-19 1998-04-21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er having cuvette cleaning control device
JP3063584B2 (ja) * 1995-09-05 2000-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US5679309A (en) * 1995-12-14 1997-10-21 Beckman Instruments, Inc. Automated random access analyzer
JP3419430B2 (ja) * 1996-08-21 2003-06-23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試薬注入攪拌装置
JP2000321285A (ja) * 1999-05-14 2000-11-24 Kazutomi Yokota 自動分析装置
JP4410644B2 (ja) * 2004-09-14 2010-02-03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US7998751B2 (en) * 2005-04-26 2011-08-16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pirating and dispensing small liquid samples in an automated clinical analyzer
JP2007047084A (ja) 2005-08-11 2007-02-22 Olympus Corp 試料分析装置
JP6504944B2 (ja) * 2015-07-10 2019-04-2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763A (ja) * 1991-12-18 1993-06-29 Jeol Ltd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CN1624484A (zh) * 2003-12-05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方法
US20090104704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ylizing samples
CN10290657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3179A (ja) 2021-07-15
US20240017263A1 (en) 2024-01-18
US11826759B2 (en) 2023-11-28
US20200330998A1 (en) 2020-10-22
US10717087B2 (en) 2020-07-21
EP3598142A4 (en) 2020-12-23
JPWO2018168632A1 (ja) 2019-12-12
WO2018168632A1 (ja) 2018-09-20
JP2024029150A (ja) 2024-03-05
JP6858839B2 (ja) 2021-04-14
US20220111391A1 (en) 2022-04-14
JP2023021263A (ja) 2023-02-10
US20200009572A1 (en) 2020-01-09
EP3598142A1 (en) 2020-01-22
JP7195359B2 (ja) 2022-12-23
US11235334B2 (en)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684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391483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452881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の稼動方法
JPH1062429A (ja)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試薬注入攪拌装置
JP540002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3012454A1 (en) Increasing throughput in an automatic clinical analyzer by partitioning assays according to type
JP533760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12419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の動作方法
JP566786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04738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11933802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JP505475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の稼動方法
JP440840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01742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377270B2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414687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711053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4410644B2 (ja)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WO2023190216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12449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2667493A (zh) 自动分析器的设置与操作模式
JP453848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11775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H03154870A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