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3653B - 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3653B
CN112033653B CN202010828590.2A CN202010828590A CN112033653B CN 112033653 B CN112033653 B CN 112033653B CN 202010828590 A CN202010828590 A CN 202010828590A CN 112033653 B CN112033653 B CN 112033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iding portion
optical axis
speed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85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3653A (zh
Inventor
马建
吴元庆
薛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8285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3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3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3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3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3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仪,涉及测量设备领域,测量仪包括:机架;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且第一滑动部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部上,且第二滑动部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握持部,握持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部上,握持部可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且握持部具有待测产品接口,待测产品接口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连接;力传感器,力传感器设置于待测产品接口;以及至少3个速度测量组件,速度测量组件适于分别测量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握持部的速度。本发明旨在提供可以测量用户使用消费级产品的力的参数的测量仪器。

Description

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仪。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例如蔬菜脱水器等多种生活用品,该类用品仅仅需要用户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或者转动手柄即可使用。但是,目前对于用户使用该类用品时施加的力以及速度的输入范围等作用参数均是厂家通过经验或者设计手册上的数值范围确定,并没有相应的设备精确地测量用户使用该类生活用品等消费级产品时的力的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测量用户使用生活用品等消费级产品的力的参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测量仪,包括:
机架;
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且第一滑动部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部上,且第二滑动部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握持部,握持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部上,握持部可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且握持部具有待测产品接口,待测产品接口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连接;
力传感器,力传感器设置于待测产品接口;以及
至少3个速度测量组件,速度测量组件适于分别测量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握持部的速度。
可选的,机架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操作孔;
其中,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均位于操作孔的一端,握持部可穿过操作孔。
可选的,机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轴,第一滑动部套设于第一光轴。
可选的,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一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第一滑动部的速度;
其中,第一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轮设置于机架;
第一编码器,第一编码器固定设置于机架,且第一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一带轮;以及
第一同步带,第一同步带绕过第一带轮与第一转动轮;
其中,第一转动轮与第一编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同步带的部分与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同步滑动部,同步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且同步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二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第二滑动部的速度;
其中,第二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二转动轮,第二转动轮设置于同步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两者中的任一者;
第二编码器,第二编码器固定设置于同步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两者中的另一者,且第二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二带轮;以及
第二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绕过第二带轮与第二转动轮;
其中,第二同步带的部分与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光轴,第二光轴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同步滑动部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滑动部套设于第二光轴。
可选的,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三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握持部的速度;
其中,第三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三转动轮,第三转动轮设置于第二滑动部;
第三编码器,第三编码器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动部,且第三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三带轮;以及
第三同步带,第三同步带绕过第三带轮与第三转动轮;
其中,第三转动轮与第三编码器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同步带的部分与握持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二滑动部沿第三方向设置有第三光轴,握持部套设于第三光轴。
可选的,握持部包括:
滑动本体,滑动本体套设于第三光轴上;
加力平台,加力平台固定连接于滑动本体,加力平台垂直于滑动本体,且加力平台设置有待测产品接口;以及
手柄,手柄固定设置于加力平台。
可选的,力传感器为三维力传感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沿第三方向移动的握持部在机架上构建出三维移动平台,同时通过握持部上的待测产品接口与待测产品的手柄、按钮等操作部件连接,从而利于用户使用握持等手动方式通过握持部间接使用待测产品,贴近于用户使用待测产品的实际使用状态,然后通过至少三个速度测量组件分别测量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握持部的速度,从而可以测得用户在握持部上施加的力的在空间上各个方向上的速度,并通过力传感器器采集用户作用在待测产品上的力的大小,使得测得的速度和力贴近于用户日常使用待测产品的真实数据,从而利于待测产品的设计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测量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测量仪握持部与第二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测量仪握持部与第二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第一编码器 14 第三光轴
2 第一同步带 20 第一滑动部
3 第一带轮 30 第二滑动部
4 第二编码器 40 同步滑动部
5 第二同步带 50 握持部
6 第三编码器 51 滑动本体
7 第三同步带 52 加力平台
10 机架 53 手柄
11 立柱 54 待测产品接口
12 第一光轴 60 力传感器
13 第二光轴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例如蔬菜脱水器、捣蒜器甚至剪豆腐模具等多种生活用品类消费级产品,该类用品仅仅需要用户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或者转动手柄即可使用。例如,蔬菜脱水器用户通过按压或是旋转产品的把手提供动力给脱水器,脱水器将放置于内部的果蔬通过高速离心的方式进行脱水甩干。捣蒜器或者剪豆腐模具均为通过按压将蒜在模具内捣碎,或者将整块豆腐剪为各种花样。但是,目前对于用户使用该类用品时施加的力以及速度的输入范围等作用参数均是厂家通过经验或者设计手册上的数值范围确定,并没有相应的设备精确地测量用户使用该类生活用品时的力的参数。而目前消费者对于该类产品的品质需要越来越高,厂商也亟需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操作的力或者速度等参数的具体数值来优化该类产品。
但是目前仅存在工业级别的力的大小和速度的测试仪器,并没有用于测量用户操作如蔬菜脱水器、捣蒜器等消费级产品的测量仪器。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仪,该测量仪采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部、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沿第三方向移动的握持部在机架上构建出三维移动平台,同时通过握持部上的待测产品接口与待测产品的手柄、按钮等操作部件连接。即本申请在测试时,用户的测试动作与使用产品的动作一致,贴近于测试产品的使用状态,然后通过至少三个速度测量组件分别测量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握持部的速度,从而可以测得用户在握持部上施加的力的在空间上各个方向上的速度,并通过力传感器器采集用户作用在待测产品上的力的大小,从而获得用户在使用待测产品的量化参数,也便于待测产品的产商根据量化参数优化待测产品。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一些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仪,该测量仪用于测量用户使用蔬菜脱水器与捣蒜器等消费级产品时的力的大小与速度。
本实施例中,测量仪包括:
机架10,其中,机架10为固定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第一滑动部20、第二滑动部30和握持部50。
第一滑动部20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且第一滑动部2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容易理解的,第一方向可即为X方向,第一滑动部20在机架10上课沿X方向往复移动。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滑动部20在机架10上的移动方式并不限制,其可以是在机架10上滚动或者滑移,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第二滑动部3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部20上,且第二滑动部30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容易理解的,第二方向可为Y方向。参考图1,当机架10安装于水平面上时,第二滑动部30可相对于机架10在水平面上移动。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架10安装于水平面上时,第二方向可为Z方向,此时,第二滑动部30可在一竖直面上移动。本实施例对于第二滑动部30在第一滑动部20上的移动方式并不限制,其可以是在第一滑动部20上滚动或者滑移,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握持部50用于供用户握住执行按压、拉伸或者推动等动作。握持部50沿第三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上,容易理解的,第三方向可以是Z方向,即此时,握持部50、第二滑动部30以及第一滑动部20构成一XYZ三维移动平台,以使握持部50可相对于机架10在空间上移动。本实施例对于握持部50在第二滑动部30上的移动方式并不限制,其可以是在第二滑动部30上滚动或者滑移,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握持部50上具有待测产品接口54,待测产品接口54适于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连接。容易理解的,待测产品接口即可以是一套筒,套筒直接套设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的周向侧壁外。例如,待测产品为按压式蔬菜脱水器,套筒可直接套在按压式蔬菜脱水器的按钮上。此时,用户的手握持在握持部50上,通过带动握持部50在空间上移动间接使用待测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待测产品接口54还可以是卡盘、夹具等其他接口,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用户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测量仪测量待测产品时,带动握持部50在空间内移动,空间内运动可分解为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3个分运动,其中,沿第三方向的分运动即握持部50本身沿第三方向地移动。沿第二方向的分运动为握持部50带动第二滑动部3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为握持部50通过第二滑动部30进而带动第一滑动部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此时,通过速度测量组件测得握持部50、第二滑动部30和第一滑动部20各自的移动速度即可测得握持部50在空间上的移动速度,进而测得用户作用在握持部50上的速度,该速度值贴近于用户使用待测产品的真实的速度。速度测量组件可以与握持部50、第二滑动部30和第一滑动部20一一对应设置,也可采用多组速度测量组件分别测量三者中的一个,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
此外力传感器60设置于待测产品接口54,待测产品接口54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连接,即可测得通过待测产品接口54传递给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的力的大小。力传感器60可位于待测产品接口54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之间。
容易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测量仪采用待测产品接口54将握持部50与待测产品连接,并通过力传感器60器采集用户作用在待测产品上的力的大小。且通过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部2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滑动部30以及沿第三方向移动的握持部50在机架10上构建出三维移动平台,从而获得握持部50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运动,然后通过速度测量组件分别测量第一滑动部20、第二滑动部30以及握持部50的速度,从而可以测得用户在握持部50上施加的力的在空间上各个方向上的速度,获得用户使用待测产品的量化数据,且该量化数据如速度和力贴近于用户日常使用待测产品的真实数据,从而利于待测产品的设计优化。
本发明不对机架10的安装方式和结构进行限制。例如,机架10可以安装于一水平面上。或者机架10可以安装于一垂直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机架10包括矩形的底板,底板的四个角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固定设置有立柱11。
可选的,第一滑动部20、第二滑动部30以及握持部50可位于底板的一侧,此时,多个立柱11之间限定一动作空间,握持部50在该动作空间内移动。
为了减少本测量仪的体积,在一实施例中,机架10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操作孔。其中,第一滑动部20、第二滑动部30均位于操作孔的一端,握持部50可穿过操作孔。
如图1所示,底板上开设有一矩形的操作孔,四个立柱11位于操作孔和底板的侧壁框型边缘内。第一滑动部20和第二滑动部30均位于四个立柱11之间,即位于操作孔的一端。握持部5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上,且握持部50可穿过操作孔,即握持部50可从底板的上方穿过操作孔至底板的下方,从而扩大了握持部50的移动范围。此时,在测量待测产品时,待测产品可从底板的下方安装至待测产品接口54上,即在测量仪整体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握持部50仍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方便本实施例提供的测量仪使用。特别是对于杠杆结构的捣蒜器等产品,由于需要用户通过待测产品接口54用力握住压力把手,此时,还需要另外的夹具固定捣蒜器的置物把手,从而完成对压力把手和置物把手之间的蒜的挤压作业。容易理解的,若没有设置操作孔,用于固定捣蒜器的置物把手的夹具与第一滑动部20、第二滑动部30等组件设置于底板的同一侧,不可避免的,置物把手的夹具会干涉握持部50在空间上的移动。或者为了避免干涉,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测量仪的体积不得不加大。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孔,握持部50可穿过操作孔,此时便可将夹具放置于机架10的下方,夹具与本测量仪的机构不会发生干涉,从而便于对捣蒜器等产品进行测试。
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架10上未开设孔,以便于承载固定按压式蔬菜脱水器等产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机架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轴12,第一滑动部20套设于第一光轴12。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0在第一光轴12上滑动。
参阅图1和图2,第一光轴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立柱11上。第一滑动部20为一滑块,滑块上开设有贯穿孔,滑块通过该贯穿孔套设于第一光轴12上。可选的,贯穿孔的两端可安装直线轴承,以降低滑块于光轴之间的摩擦,使得测量仪测得的参数贴近于真实参数。
本实施例通过测量第一滑动部20的速度来获得握持部50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速度。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一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第一滑动部20的速度。
其中,第一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轮设置于机架10;
第一编码器1,第一编码器1固定设置于机架10,且第一编码器1的轴上设置第一带轮3;以及,
第一同步带2,第一同步带2绕过带轮与第一转动轮。
其中,第一转动轮与第一编码器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同步带2的部分与第一滑动部20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参阅图1,第一转动轮铰接于其中一个立柱11的顶端。其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即垂直于第一光轴12。第一编码器1固定于另一个立柱11的顶端。容易理解的,前述的两个立柱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光轴12固定于两个立柱11之间。第一编码器1可选择增量式编码器,其轴上固定有第一带轮3。第一同步带2绕过第一带轮3与第一转动轮。且第一同步带2上通过铆钉固定有一夹紧块,该夹紧块的下端与第一滑动部20的上端面通过螺栓组固定连接。从而在第一滑动部20在第一光轴12上移动时,第一滑动部20即可带动第一同步带2转动,第一同步带2再带动第一带轮3转动,当第一滑动部20停止时,第一同步带2和第一带轮3也同步停止,此时便可从第一编码器1获得第一滑动部20的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同步带2将第一编码器1和第一滑动部2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编码器1可以同步响应第一滑动部20在第一光轴12上的位移变化,以获得准确的速度参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还包括同步滑动部40,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固定连接,且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二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第二滑动部30的速度;
其中,第二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二转动轮(未示出),第二转动轮设置于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两者中的任一者;
第二编码器4,第二编码器4固定设置于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两者中的另一者,且第二编码器4的轴上设置第二带轮(未示出);以及,
第二同步带5,第二同步带5绕过第二带轮与第二转动轮;
其中,第二同步带5的部分与第二滑动部30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架设第二编码器4,机架10上还设置有同步滑动部40。参阅图1和图2,第一光轴1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且两根第一光轴1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根第一光轴12上套设第一滑动部20,另一根第一光轴12上套设同步滑动部40。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固定连接,从而可使得同步滑动部40与第一滑动部20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容易理解的,同步滑动部40的结构与第一滑动部2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第二转动轮铰接于第一滑动部20的内部。其转动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即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编码器1固定于同步滑动部40的顶端。第二编码器4可选择增量式编码器,其轴上固定有第二带轮。第二同步带5绕过第二带轮与第二转动轮。第二同步带5从第二滑动部30中部的矩形孔穿过,且第二同步带5上仍通过铆钉或者其他等同结构固定有一夹紧块,夹紧管通过多组螺钉与第二滑动部30的矩形孔的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在第二滑动部3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第二滑动部30即可带动第二同步带5转动,第二同步带5再带动第二带轮转动,当第二滑动部30停止时,第二同步带5和第二带轮也同步停止,此时便可从第二编码器4获得第二滑动部30的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光轴13,第二光轴13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部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同步滑动部40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滑动部30套设于第二光轴13。
参阅图1具体而言,同步滑动部40和第一滑动部20通过第二光轴13固定连接于一起。第二滑动部30即可在第二光轴13上滑动,从而实现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容易理解的,为了使得第二滑动部30的移动更加平稳,第二光轴13可平行设置两根。
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步滑动部40和第一滑动部20还可通过导轨固定连接,第二滑动部30即可在第二导轨上滑移或者滚动或者其他等同方式移动,例如,第二滑动部30可构造为小车结构,通过滑轮在导轨上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三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握持部50的速度;
其中,第三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三转动轮,第三转动轮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
第三编码器6,第三编码器6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且第三编码器6的轴上设置第三带轮;以及,
第三同步带7,第三同步带7绕过第三带轮与第三转动轮;
其中,第三转动轮和第三编码器6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同步带7的部分与握持部50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参阅图1至图4,握持部50位于第二滑动部30的一侧,并沿第三方向、即竖直的Z方向移动。第三转动轮铰接于第二滑动部30的底端面上,且第三转动轮的转动轴线可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三编码器6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的顶端面上。第三同步带7上仍可通过铆钉或者其他结构固定一夹紧块,该夹紧块通过多组螺栓固定连接至握持部50上。
且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30上沿第三方向设置有第三光轴14,握持部50套设于第三光轴14。具体而言,参阅图3和图4,第三光轴14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0的一侧,且第三光轴14于第二滑动部30的侧壁具有一定间隙。气味了适应握持部50的移动行程,第三光轴14的长度值大于第二滑动部30的高度值,即第三光轴14的两端均凸出于第二滑动部30的上下端面。握持部50即套设于该第三光轴14上。握持部50即套设于第三光轴14上,并沿第三方向移动。容易理解的,为了使得握持部50的移动更加平稳,第三光轴14可平行设置两根。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光轴14也可设置为导轨结构,握持部50在导轨在滑动。
容易理解的,相较于导轨等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光轴12、第二光轴13和第三光轴14等光轴结构的精度更高,从而避免测量仪的误差过大影响测量仪测得的用户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握持部50包括:
滑动本体51,滑动本体51套设于第三光轴14上;
加力平台52,加力平台52固定连接于滑动本体51,且加力平台52垂直于滑动本体51,且加力平台52设置有产品连接接口54;以及,
手柄53,手柄53固定设置于加力平台52。
具体而言,参阅图3和图4,滑动本体51与加力平台52均为一块钢板,其可焊接成一L型块,其焊接处可增加多个加强筋。滑动本体51的靠近第二滑动部30的一侧侧壁上通过螺栓组固定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套设于第三光轴14上,从而实现握持部50沿第三方向的移动。
加力平台52垂直于滑动本体51,即加力平台52可设置于水平面上。手柄53可为一把手,把手通过焊接或者螺钉固定于加力平台52的顶端面,即握持面上。本实施例不对手柄53的设置方向进行限制,只要用户的手可以握持在把手上,并带动握持部50在空间上移动即可,例如,参阅图1和图4,把手水平布置。加力平台52的底端面即为产品连接面,产品连接面即用于安装待测产品接口54。
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力平台52上也可设置于垂直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力传感器60为三维力传感器60。
容易理解的,力传感器60为三维力传感器60,由三个应变片及相应的信号采集电路组成,每个应变片对应一个方向的力,三个组成XYZ方向,可以表达出空间中任意方向的力,当应变片受力时,微小的弯曲会造成电阻的改变因而采集电路会反映出变化,通过电路计算出当前力的数值。容易理解的,三维力传感器60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待测产品接口54为一连接销柱类接口,此时,力传感器60可直接固定于待测产品接口54的下方,即位于待测产品接口54和操作部件之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滑动部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上,且所述第二滑动部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上,所述握持部可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且所述握持部具有待测产品接口,所述待测产品接口与待测产品的操作部件连接;
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待测产品接口;以及
至少3个速度测量组件,所述速度测量组件适于分别测量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握持部的速度;
所述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一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所述第一滑动部的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设置于所述机架;
第一编码器,所述第一编码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一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一带轮;以及
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轮;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编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同步带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操作孔;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均位于所述操作孔的一端,所述握持部可穿过所述操作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轴,所述第一滑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光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滑动部,所述同步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同步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二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所述第二滑动部的速度;
其中,所述第二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于所述同步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两者中的任一者;
第二编码器,所述第二编码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同步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两者中的另一者,且所述第二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二带轮;以及
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
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带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光轴,所述第二光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滑动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光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测量组件包括第三速度测量组件,适于测量所述握持部的速度;
其中,所述第三速度测量组件包括:
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三转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
第三编码器,所述第三编码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且所述第三编码器的轴上设置第三带轮;以及
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三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三转动轮;
其中,所述第三转动轮与所述第三编码器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同步带的部分与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有第三光轴,所述握持部套设于所述第三光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包括:
滑动本体,所述滑动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三光轴上;
加力平台,所述加力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本体,所述加力平台垂直于所述滑动本体,且所述加力平台设置有所述待测产品接口;以及
手柄,所述手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力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为三维力传感器。
CN202010828590.2A 2020-08-17 2020-08-17 测量仪 Active CN112033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8590.2A CN112033653B (zh) 2020-08-17 2020-08-17 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8590.2A CN112033653B (zh) 2020-08-17 2020-08-17 测量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3653A CN112033653A (zh) 2020-12-04
CN112033653B true CN112033653B (zh) 2022-05-10

Family

ID=7357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8590.2A Active CN112033653B (zh) 2020-08-17 2020-08-17 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3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906B (zh) * 2021-11-29 2024-05-07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适用于联轴器对中的测量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8125A (ja) * 1990-06-27 1992-02-25 Komatsu Ltd 操作レバーの操作ストローク及び操作力測定装置
CN201021896Y (zh) * 2007-02-09 2008-02-13 朱立国 旋转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
CN102339148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索尼公司 输入装置
CN105054952A (zh) * 2015-07-28 2015-11-18 芜湖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拳击运动靶体上作用力测量装置
CN106020490A (zh) * 2016-06-07 2016-10-12 青岛大学 基于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多触点数据手套系统
CN106568705A (zh) * 2016-10-17 2017-04-19 西南交通大学 手指摩擦试验装置
CN108444742A (zh) * 2018-03-30 2018-08-24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手持工具性能测试装置
CN108472100A (zh) * 2016-01-26 2018-08-31 索尼公司 握力感觉反馈装置和触笔式力感觉反馈装置
CN110164238A (zh) * 2019-06-25 2019-08-23 西北大学 一种用于书法训练的智能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0764448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同济大学 手持电动工具运行参数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211178323U (zh) * 2019-11-14 2020-08-04 江门市海川容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的高度测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7997B4 (de) * 2002-12-12 2005-11-24 Memminger-Iro Gmbh Fadenmess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instationäre Anwendungen
CN101936711A (zh) * 2010-08-26 2011-01-05 湖北富升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锻压设备滑块行程和速度检测装置
KR101161559B1 (ko) * 2010-11-01 2012-07-03 양지훈 맞춤형 골프 그립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41866A (zh) * 2016-09-12 2017-02-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柔性软驱动传动性能测试平台
CN206699357U (zh) * 2017-04-12 2017-12-05 浙江胜利塑胶有限公司 手动果蔬脱水器
CN107917660A (zh) * 2017-11-17 2018-04-17 青岛澳邦量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8125A (ja) * 1990-06-27 1992-02-25 Komatsu Ltd 操作レバーの操作ストローク及び操作力測定装置
CN201021896Y (zh) * 2007-02-09 2008-02-13 朱立国 旋转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
CN102339148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索尼公司 输入装置
CN105054952A (zh) * 2015-07-28 2015-11-18 芜湖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拳击运动靶体上作用力测量装置
CN108472100A (zh) * 2016-01-26 2018-08-31 索尼公司 握力感觉反馈装置和触笔式力感觉反馈装置
CN106020490A (zh) * 2016-06-07 2016-10-12 青岛大学 基于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多触点数据手套系统
CN106568705A (zh) * 2016-10-17 2017-04-19 西南交通大学 手指摩擦试验装置
CN108444742A (zh) * 2018-03-30 2018-08-24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手持工具性能测试装置
CN110164238A (zh) * 2019-06-25 2019-08-23 西北大学 一种用于书法训练的智能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0764448A (zh) * 2019-10-28 2020-02-07 同济大学 手持电动工具运行参数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211178323U (zh) * 2019-11-14 2020-08-04 江门市海川容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的高度测试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linical use of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for evaluating thyroid nodule;Xu, Hui-Xiong 等;《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20191231;第72卷(第1期);第39-60页 *
力反馈数据手套系统及主从控制研究;龚文 等;《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0630;第48卷(第6期);第56-59页 *
火炮手轮操作力测量装置设计;狄长安 等;《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1231;第27卷(第12期);第1148-115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3653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003744T2 (de) Gerät für Belastungs- und Dehnungsmessungen
CN105716855B (zh) 拨键开关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1535712U (zh) Xyz三轴全自动按键荷重曲线试验机
CN112033653B (zh) 测量仪
CN103148822A (zh) 多点测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16719U (zh) 一种抗压试验机
CN106872163B (zh) 一种换档器质量检验装置
CN202485992U (zh) 基于嵌入式测控系统下的温控型电子拉伸仪
CN207197933U (zh) 一种拉力试验机
CN206387646U (zh) 橡胶制品力学性能试验机
CN205880157U (zh) 一种多功能按键测试机
CN210689978U (zh) 刷架的碳刷弹力测试装置
CN210603791U (zh) 一种弹簧探针的弹力测试设备
CN206638518U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纤维加工设备
CN102494587A (zh) 电池agm隔板动态厚度测试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测试装置
CN215640579U (zh) 一种橡胶拉力测试装置
CN106840914B (zh) 一种单丝弯曲性能测试装置与方法
CN203894047U (zh) 弹簧劲度系数快速检测装置
CN213274756U (zh) 一种测力辅助工装
CN209727628U (zh) 一种应变式无侧限压缩仪
CN210243643U (zh) 盘条氧化铁皮机械剥离性能测试装置
CN201688979U (zh) 水压传感器综合试验机
CN203981402U (zh) 测量滚动轴承力与变形关系的试验装置
CN207855671U (zh) 一种皮肤粘弹性检测装置
CN111157387A (zh) 一种辊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