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8799B -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8799B
CN112028799B CN202011103430.8A CN202011103430A CN112028799B CN 112028799 B CN112028799 B CN 112028799B CN 202011103430 A CN202011103430 A CN 202011103430A CN 112028799 B CN112028799 B CN 112028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hiothreitol
reaction
stirring
organic layer
reactio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3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8799A (zh
Inventor
曹丽辉
袁永坤
张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aco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aco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aco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aco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34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8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8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8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8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8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9/00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19/02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of thi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3/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 C07C303/02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or halides thereof
    • C07C303/22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or halides thereof from sulfonic acid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ulfo or halosulfonyl groups; from sulfonic hal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halosulfon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1/00Preparation of oxiranes
    • C07D301/0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 C07D301/03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 C07D301/1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or inorganic peroxides or per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1/00Preparation of oxiranes
    • C07D301/02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 C07D301/03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 C07D301/14Synthesis of the oxirane ring by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or of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compounds with organic peracids, or salts, anhydrides or est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3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ulph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与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将步骤S1中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在碱液中水解,得到第二中间体;将步骤S2中所得的第二中间体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制得1,4‑二硫代苏糖醇。本发明是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水解、还原等三个步骤合成二硫苏糖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的过程简洁,收率较高,收率77%以上,所得产品与常规产品应用性能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硫苏糖醇(DTT)是一种小分子有机还原剂,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二硫苏糖醇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其还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氧化状态六元环的构象稳定性。典型的二硫键的还原是由两步连续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所组成,但其还原能力受pH值的影响,只在pH值大于7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还原作用。
二硫苏糖醇常用于还原蛋白分子和多肽的二硫键,通常作为蛋白质巯基保护剂,在疫苗制剂中用于防止蛋白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二硫键。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二硫苏糖醇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使RNA酶变性,有助于如RNA建库,RNA扩增等实验的进行。二硫苏糖醇还用于保护细胞和组织解毒剂,辐射防护剂等等。
专利CN1074718A是以4,5-二羟基-1,2-二硫环己烷为原料,通过电解方法得到二硫苏糖醇,但上述方法中的起始原料不易获得,因此不容易生产推广。
专利CN101503384A是以1,4-丁烯二醇为起始原料,先与溴进行加成反应,制得2,3-二溴-1,4-丁二醇;再在碱催化下水解,制得二环氧乙烷;再与硫代乙酸进行加成反应,制得二硫苏糖醇二乙酸酯;最后在碱催化下水解,制得二硫苏糖醇,但是上述方法中的反应中间体稳定性不好,不易得到纯品,加大了分离的难度。
专利CN103073462A使用以酒石酸二甲酯与丙酮缩二甲醇反应得到羟基受到保护的酒石酸二甲酯,再经过酯基还原、取代、保护及脱保护等过程,得到二硫苏糖醇。但是上述方法中的反应过程中由于二羟基被限定性保护,使得产品的构型与常规的产品的构型有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引起在后续应用中的偏差出现,因此,该方法制备的二硫苏糖醇不适于所有检测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是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水解、还原等三个步骤合成二硫苏糖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的过程简洁,收率较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与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
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在碱液中水解,得到第二中间体;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第二中间体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制得1,4-二硫代苏糖醇。
进一步地,所述1,4-二磺酸-2-丁烯与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8-13。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剂为钨酸/双氧水、过氧化苯甲酸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所述碱液的摩尔比为0.1-0.2:1.5-3。
进一步地,所述碱液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体与所述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6-8。
进一步地,所述还原剂为氢化锂铝、硼氢化钠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30℃-40℃。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60℃-70℃。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20℃-25℃。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水解、还原等三个步骤合成二硫苏糖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的过程简洁,收率较高,收率77%以上,所得产品与常规产品应用性能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与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其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726155720000031
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在碱液中水解,得到第二中间体;其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726155720000032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第二中间体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制得1,4-二硫代苏糖醇;其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2726155720000041
其中,所述1,4-二磺酸-2-丁烯与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8-13;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所述碱液的摩尔比为0.1-0.2:1.5-3;所述第二中间体与所述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6-8;所述氧化剂为但不限于钨酸/双氧水、过氧化苯甲酸中的一种;所述还原剂为但不限于氢化锂铝、硼氢化钠中的一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碱液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30℃-40℃;在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60℃-70℃;在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20℃-25℃。
具体的制备工艺如下: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溶剂中,加入1,4-二磺酸-2-丁烯,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分批加入氧化剂,3h内加完,接着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下,搅拌16h,得到反应液(第一中间体);
将部分的配方量的碱液滴入至上述反应液中,搅拌混合,静置分液,分为第一水相和第一油相;然后再向第一油相滴加剩余的配方量的碱液,搅拌分液,分为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合并第一水相和第二水相,得到总水相;将得到的总水相加热至60℃-70℃,反应6h,降温;然后加入活性炭,脱除水分,搅拌,过滤,再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4.0,搅拌过滤,接着继续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1.0,再过滤,得到第一固体,该第一固体的颜色为白色;将该第一白色固体加入水中,加热至80℃,搅拌1h,然后冷却至5℃,析出晶体,过滤,烘干,得到第二固体(第二中间体),该第二固体的颜色为白色;
将第二固体加入第二溶剂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分批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加完后,继续在0℃的温度下搅拌2h,然后升温至25℃,搅拌16h,用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加入水/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一有机层和第一无机层;然后再用乙酸乙酯对第一无机层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将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合并,得到总有机层;将得到的总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得到1,4-二硫代苏糖醇。
其中,第一溶剂为但不限于二氯甲烷,第二溶剂为但不限于四氢呋喃。
上述的制备方法是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水解、还原等三个步骤合成二硫苏糖醇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的过程简洁,收率较高,收率77%以上,所得产品与常规产品应用性能一致。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实施例1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2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5g1,4-二磺酸-2-丁烯,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分批加入18g过氧化苯甲酸,3h内加完,接着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下,搅拌16h,得到反应液;
将100mlNaOH溶液(2M)滴入至上述反应液中,搅拌混合,静置分液,分为第一水相和第一油相;然后再向第一油相滴加100mlNaOH溶液(2M),搅拌分液,分为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合并第一水相和第二水相,得到总水相;将得到的总水相加热至70℃,反应6h,降温;然后加入2g活性炭,脱除水分,搅拌,过滤,再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4.0,搅拌过滤,接着继续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1.0,再过滤,得到第一固体,该第一固体的颜色为白色;将该第一白色固体加入55ml水中,加热至80℃,搅拌1h,然后冷却至5℃,析出晶体,过滤,烘干,得到22g第二固体(第二中间体),该第二固体的颜色为白色;
将第二固体加入200ml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分批加入5g氢化铝锂,氢化铝锂加完后,继续在0℃的温度下搅拌2h,然后升温至25℃,搅拌16h,用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加入25ml水/50ml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一有机层和第一无机层;然后再用50ml乙酸乙酯对第一无机层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将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合并,得到总有机层;将得到的总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得到1,4-二硫代苏糖醇8.5g,纯度为99%,收率约为78%。
实施例2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2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5g1,4-二磺酸-2-丁烯,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分批加入100ml的钨酸/双氧水溶液(32g钨酸溶于100ml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中),3h内加完,接着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下,搅拌16h,得到反应液;
将100mlNaOH溶液(2M)滴入至上述反应液中,搅拌混合,静置分液,分为第一水相和第一油相;然后再向第一油相滴加100mlNaOH溶液(2M),搅拌分液,分为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合并第一水相和第二水相,得到总水相;将得到的总水相加热至70℃,反应6h,降温;然后加入2g活性炭,脱除水分,搅拌,过滤,再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4.0,搅拌过滤,接着继续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1.0,再过滤,得到第一固体,该第一固体的颜色为白色;将该第一白色固体加入55ml水中,加热至80℃,搅拌1h,然后冷却至5℃,析出晶体,过滤,烘干,得到23g第二固体(第二中间体),该第二固体的颜色为白色;
将第二固体加入200ml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分批加入5g氢化铝锂,氢化铝锂加完后,继续在0℃的温度下搅拌2h,然后升温至25℃,搅拌16h,用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加入25ml水/50ml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一有机层和第一无机层;然后再用50ml乙酸乙酯对第一无机层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将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合并,得到总有机层;将得到的总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得到1,4-二硫代苏糖醇8.6g,纯度为99%,收率约为79%。
实施例3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2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5g1,4-二磺酸-2-丁烯,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分批加入18g过氧化苯甲酸,3h内加完,接着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下,搅拌16h,得到反应液;
将100mlNaOH溶液(2M)滴入至上述反应液中,搅拌混合,静置分液,分为第一水相和第一油相;然后再向第一油相滴加100mlNaOH溶液(2M),搅拌分液,分为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合并第一水相和第二水相,得到总水相;将得到的总水相加热至70℃,反应6h,降温;然后加入2g活性炭,脱除水分,搅拌,过滤,再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4.0,搅拌过滤,接着继续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1.0,再过滤,得到第一固体,该第一固体的颜色为白色;将该第一白色固体加入55ml水中,加热至80℃,搅拌1h,然后冷却至5℃,析出晶体,过滤,烘干,得到22g第二固体(第二中间体),该第二固体的颜色为白色;
将第二固体加入200ml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分批加入5g氢化铝锂,硼氢化钠加完后,继续在0℃的温度下搅拌2h,然后升温至25℃,搅拌16h,用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加入25ml水/50ml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一有机层和第一无机层;然后再用50ml乙酸乙酯对第一无机层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将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合并,得到总有机层;将得到的总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得到1,4-二硫代苏糖醇8.5g,纯度为99%,收率约为78%。
实施例4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2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15g1,4-二磺酸-2-丁烯,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分批加入100ml的钨酸/双氧水溶液(32g钨酸溶于100ml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中),3h内加完,接着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下,搅拌16h,得到反应液;
将100mlNaOH溶液(2M)滴入至上述反应液中,搅拌混合,静置分液,分为第一水相和第一油相;然后再向第一油相滴加100mlNaOH溶液(2M),搅拌分液,分为第二水相和第二油相,合并第一水相和第二水相,得到总水相;将得到的总水相加热至70℃,反应6h,降温;然后加入2g活性炭,脱除水分,搅拌,过滤,再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4.0,搅拌过滤,接着继续加入硫酸(4M),调节pH值至1.0,再过滤,得到第一固体,该第一固体的颜色为白色;将该第一白色固体加入55ml水中,加热至80℃,搅拌1h,然后冷却至5℃,析出晶体,过滤,烘干,得到23g第二固体(第二中间体),该第二固体的颜色为白色;
将第二固体加入200ml四氢呋喃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分批加入5g氢化铝锂,硼氢化钠加完后,继续在0℃的温度下搅拌2h,然后升温至25℃,搅拌16h,用稀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加入25ml水/50ml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一有机层和第一无机层;然后再用50ml乙酸乙酯对第一无机层进行萃取,脱除溶剂,得到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将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合并,得到总有机层;将得到的总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得到1,4-二硫代苏糖醇8.6g,纯度为99%,收率约为79%。
以上实施例中,各材料不限于上述所述的组分,各材料还可以为本发明所记载的其它单个组分,并且各材料的组分含量不限于上述含量,各材料的含量还可以为本发明所记载的其它组分含量的组合,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以1,4-二磺酸-2-丁烯为起始原料,与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其结构式为
Figure 928047DEST_PATH_IMAGE001
S2:将步骤S1中所得的第一中间体在碱液中水解,得到第二中间体,其结构式为
Figure 784749DEST_PATH_IMAGE002
S3:将步骤S2中所得的第二中间体与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制得1,4-二硫代苏糖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4-二磺酸-2-丁烯与所述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8-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钨酸/双氧水、过氧化苯甲酸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所述碱液的摩尔比为0.1-0.2:1.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体与所述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6-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氢化锂铝、硼氢化钠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30℃-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60℃-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20℃-25℃。
CN202011103430.8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028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3430.8A CN112028799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3430.8A CN112028799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8799A CN112028799A (zh) 2020-12-04
CN112028799B true CN112028799B (zh) 2022-04-08

Family

ID=7357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3430.8A Active CN112028799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87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3352B (zh) * 2022-07-05 2024-04-26 湖南汇百益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6143A (en) * 1994-12-22 1999-11-16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bis(4-alkylthiophenyl) disulfides
CN101503384A (zh) * 2009-03-18 2009-08-12 重庆铂宁化工有限公司 二硫苏糖醇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6143A (en) * 1994-12-22 1999-11-16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bis(4-alkylthiophenyl) disulfides
CN101503384A (zh) * 2009-03-18 2009-08-12 重庆铂宁化工有限公司 二硫苏糖醇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8799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1456B (zh) 3-氨基-1-金刚烷醇的制备方法
CN112028799B (zh) 一种1,4-二硫代苏糖醇的制备方法
CN114014787B (zh) 一种制备(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乙酯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CN103613562B (zh) 一种普拉克索的制备方法
CN113582874B (zh) 一种溴乙腈的合成方法
CN107653273A (zh) 一种双酶一锅法合成2,3‑二甲基‑5烷氨基‑1,4‑苯醌的方法
CN101759767A (zh) 一种双甘氨肽的合成方法
CN113045447A (zh) 2-氨基丙二酰胺及其合成方法
CN110294748B (zh) 一种替格列汀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WO2022082723A1 (zh) 一种使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合成 n,n'- 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的方法
CN111533710B (zh) 一锅法制备头孢替安中间体2-氨基噻唑-4-乙酸的方法
CN113621672B (zh) 一种新型制备去氢表雄酮的方法
CN112159372A (zh) 一种比卡鲁胺的制备方法
CN113831281A (zh) 一种制备质子泵抑制剂中间体硝基物的工业化方法
CN108250126B (zh) 吲哚-3-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12250600A (zh) 一种提高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产品收率的工艺方法
CN112125857A (zh) 一种阿西莫司的制备方法
KR100379637B1 (ko) 고순도, 고수율의 2-아미노-3,5-디브로모벤즈알데히드의제조방법
CN103613518A (zh) 一种α-苯乙磺酸的制备方法
CN110437113B (zh) 一种4-苯磺酰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CN113816884B (zh) 芳硫基萘酚、萘胺类化合物以及苯硫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819369B (zh) 一种中间体4-甲基噻唑的制备工艺
CN113354623B (zh) 一种艾普拉唑关键中间体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
CN113754602A (zh) 一种5,5-二甲基-4,5-二氢异噁唑-3-酮的合成方法
CN108299206B (zh) 一种1-亚硝基-2-萘酚的纯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