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6478B -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6478B
CN112026478B CN202010829899.3A CN202010829899A CN112026478B CN 112026478 B CN112026478 B CN 112026478B CN 202010829899 A CN202010829899 A CN 202010829899A CN 112026478 B CN112026478 B CN 112026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point
circulating
resistance door
fresh ai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98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6478A (zh
Inventor
余兆开
侯国权
吴铎
瞿晓华
穆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Conditioning International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Conditioning International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Conditioning International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Conditioning International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98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6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6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6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1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调节进风模式的中央调节元件,在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和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销和第二工作销,中央调节元件背面加工有封闭的运动轨迹槽;第一工作销和第二工作销均位于运动轨迹槽内滑动;其中,在运动轨迹槽内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两个终端位置设置有全循环风模式,控制系统全过程调节角度小于150度,且全新风模式在两个全循环风模式之间,可在外部空气质量变差的情况下,3秒内快速换到全循环风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车用空调进风箱控制机构中只有一个全循环风模式,当进风箱包含全循环风,全新风以及两种以上混风模式时,从全新风模式调节至全循环风模式时,其工作角度通常会大于120度,在此设计下,阻风门从全新风模式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以调节速度为27°/s计,切换时间在4s以上,在遇到外部环境空气污染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全新风或者混风模式切换到全循环风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调节进风模式的中央调节元件,所述中央调节元件正面加工有弧形槽,中央调节元件背面加工有封闭的运动轨迹槽;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一工作销,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二工作销;第一工作销和第二工作销均位于运动轨迹槽内滑动;其中,在运动轨迹槽内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处于中央调节元件调节模式的两端,第一工作销在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轨迹槽内还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其中,所述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位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所述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顺序设置,第二工作销在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所处的运动轨迹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所形成的夹角a为63~65°;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所形成的夹角b为78~80°,其中夹角a和夹角b为从全新风模式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的两个不同工作角度,而且其余混风模式切换时的工作角度均小于夹角a和夹角b。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操动件、第二操动件和第三操动件,所述第一工作销连接于第一操动件中部;所述第二操动件一端与第一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操动件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操动件下方连接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三操动件上端连接有第一操动轴,第一操动轴上一体成型连接有循环风风阻门。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操动件、第五操动件和第六操动件,所述第四操动件底部设置有勾型部,第二工作销连接于勾型部末端;所述第五操动件一端与第四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勾型部的转角处连接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六操动件下端连接有第二操动轴,第二操动轴上一体成型连接有新风风阻门。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将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和中央调节元件安装后,旋转中央调节元件进行调节进风模式:
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打开、新风风阻门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
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时,此时循环风风阻门与新风风阻门同时打开,此模式下为混合风模式;
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关闭、新风风阻门打开,此模式下为全新风;
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此时循环风风阻门关闭、新风风阻门部分打开,此模式下为部分全新风;
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打开、新风风阻门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
其中,全新风模式处于两个全循环风模式之间,且全新风模式至全循环风模式两个工作角度分别为63~65°和78~80°,以中央调节元件调节速度为27°/s计,在此设计下,循环风阻风门和新风风阻门从任意模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切换时间均小于3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两个终端位置设置有全循环风模式,控制系统全过程调节角度小于150度,且全新风模式在两个全循环风模式之间,可在外部空气质量变差的情况下,3秒内从全新风或者混风模式切换到全循环风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央调节元件的背面示意图;
其中,1、中央调节元件,2、中心轴,3、弧形槽,4、运动轨迹槽,5、第一工作销,6、第二工作销,7、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8、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9、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10、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1、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2、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3、第一操动件,14、第二操动件,15、第三操动件,16、第一导向件,17、第一操动轴,18、循环风风阻门,19、第四操动件,20、第五操动件,21、第六操动件,22、第二导向件,23、第二操动轴,24、新风风阻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调节进风模式的中央调节元件1,中央调节元件1中心设置有中心轴2,外部控制面板通过中心轴2带动外部中央调节元件1旋转,所述中央调节元件1正面加工有弧形槽3,弧形槽3用于控制中央调节元件1的角度,中央调节元件1背面加工有封闭的运动轨迹槽4;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一工作销5,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二工作销6;第一工作销5和第二工作销6均位于运动轨迹槽4内滑动;其中,在运动轨迹槽内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处于中央调节元件1顺序调节模式的两端,第一工作销5在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4滑动。
所述运动轨迹槽4内还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0、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2;其中,所述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位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9之间;所述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0、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2顺序设置,第二工作销6在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0、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2所处的运动轨迹槽4内滑动。
所述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至中央调节元件1中心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至中央调节元件1中心所形成的夹角a为64°;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1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至中央调节元件1中心所形成的夹角b为79°,其中夹角a和夹角b为从全新风模式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的两个不同工作角度,而且其余混风模式切换时的工作角度均小于夹角a和夹角b。
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操动件13、第二操动件14和第三操动件15,所述第一工作销5连接于第一操动件13中部;所述第二操动件14一端与第一操动件13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操动件15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操动件13下方连接有第一导向件16;所述第三操动件15上端连接有第一操动轴17,第一操动轴17上一体成型连接有循环风风阻门18。
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操动件19、第五操动件20和第六操动件21,所述第四操动件19底部设置有勾型部,第二工作销6连接于勾型部末端;所述第五操动件20一端与第四操动件19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操动件21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勾型部的转角处连接有第二导向件22,第一导向件16和第二导向件22均为柱形结构,第一导向件16和第二导向件22工作时与壳体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第六操动件21下端连接有第二操动轴23,第二操动轴23上一体成型连接有新风风阻门24。
基于以上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将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和中央调节元件1安装后,旋转中央调节元件1进行调节进风模式:
当第一工作销5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第二工作销6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0,此时循环风风阻门18打开、新风风阻门24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
当第一工作销5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7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之间的运动轨迹槽4内,第二工作销6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10和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之间的运动轨迹槽4内时,此时循环风风阻门18与新风风阻门24同时打开,此模式下为混合风模式;
当第一工作销5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第二工作销6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此时循环风风阻门18关闭、新风风阻门24打开,此模式下为全新风;
当第一工作销5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9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之间的运动轨迹槽4内,第二工作销6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11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2之间的运动轨迹槽4内,此时循环风风阻门18关闭、新风风阻门24部分打开,此模式下为部分全新风;
当第一工作销5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8,第二工作销6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12,此时循环风风阻门18打开、新风风阻门24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
由于全新风模式处于两个全循环风模式之间,且全新风模式至全循环风模式两个工作角度分别为64°和79°,以中央调节元件1调节速度为27°/s计,在此设计下,循环风阻风门18和新风风阻门24从任意模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切换时间均小于3s,相较于目前现有技术,缩短了切换时间。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调节进风模式的中央调节元件,所述中央调节元件正面加工有弧形槽,中央调节元件背面加工有封闭的运动轨迹槽;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一工作销,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第二工作销;第一工作销和第二工作销均位于运动轨迹槽内滑动;其中,在运动轨迹槽内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处于中央调节元件调节模式的两端,第一工作销在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运动轨迹槽内滑动;所述运动轨迹槽内还设置有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其中,所述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位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所述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顺序设置,第二工作销在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所处的运动轨迹槽内滑动;所述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所形成的夹角a为63~65°;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至中央调节元件中心所形成的夹角b为78~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操动件、第二操动件和第三操动件,所述第一工作销连接于第一操动件中部;所述第二操动件一端与第一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操动件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操动件下方连接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三操动件上端连接有第一操动轴,第一操动轴上一体成型连接有循环风风阻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操动件、第五操动件和第六操动件,所述第四操动件底部设置有勾型部,第二工作销连接于勾型部末端;所述第五操动件一端与第四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操动件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勾型部的转角处连接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六操动件下端连接有第二操动轴,第二操动轴上一体成型连接有新风风阻门。
4.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循环风阻风门控制装置、新风阻风门控制装置和中央调节元件安装后,旋转中央调节元件: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打开、新风风阻门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一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之间,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一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之间,此时循环风风阻门与新风风阻门同时打开,此模式下为混合风模式;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关闭、新风风阻门打开,此模式下为全新风;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二位置点和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之间,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二位置点和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之间,此时循环风风阻门关闭、新风风阻门部分打开,此模式下为部分全新风;当第一工作销处于循环风阻风门第三位置点,第二工作销处于新风风阻门第三位置点,此时循环风风阻门打开、新风风阻门关闭,此模式下为全循环风;其中,全新风模式处于两个全循环风模式之间,且全新风模式至全循环风模式两个工作角度分别为63~65°和78~80°,以中央调节元件调节速度为27°/s计,在此设计下,循环风阻风门和新风风阻门从任意模切换至全循环风模式,切换时间均小于3s。
CN202010829899.3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026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9899.3A CN112026478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9899.3A CN112026478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478A CN112026478A (zh) 2020-12-04
CN112026478B true CN112026478B (zh) 2021-12-28

Family

ID=7357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9899.3A Active CN112026478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6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0057A1 (de) * 2022-08-09 2024-02-15 Hanon Systems Klappensystem für ein Heizungs-, Lüftungs-, Klima-Gerät (HLK-Gerät) zur Umluft-Frischluft-Steuerung und HLK-Gerä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61280U (zh) * 2016-05-06 2016-10-26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系统用模式盘
CN207257295U (zh) * 2017-10-16 2018-04-20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的进风箱
CN108407572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气双层流汽车空调进风箱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8374B2 (en) * 2017-08-10 2020-04-1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VAC defrost outlet airflow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61280U (zh) * 2016-05-06 2016-10-26 重庆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系统用模式盘
CN207257295U (zh) * 2017-10-16 2018-04-20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的进风箱
CN108407572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气双层流汽车空调进风箱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478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2642U (zh)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结构
CN112026478B (zh) 一种汽车空调进风模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20291A (zh) 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09552883U (zh) 一种齿轮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
CN207634728U (zh) 一种方便开关的风阀
CN209552882U (zh)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
CN218906855U (zh) 一种汽车电动隐藏式出风口导风结构
CN208827550U (zh) 一种便于遮阳的客车乘客门
CN208411354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暖风门、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218906854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09084134U (zh) 一种防爆型通风柜风阀传动机构
CN206347698U (zh) 用于多模式汽车空调的风门联动机构
CN109520064B (zh) 一种临时建筑房通风装置
CN207984506U (zh) 一种车辆出风口结构
CN109835143A (zh) 一种实现汽车空调无前部叶片的出风方法
WO2021179913A1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214267317U (zh) 一种手动隐藏式风口结构及其总成
CN212861001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模式轨迹盘及模式运动机构
CN114834217A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装置
JPH1120453A (ja) 空調装置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CN209819833U (zh) 百叶组件及设有其的空调
CN207794943U (zh) 一种半自动轨道门
CN218781426U (zh) 一种空调用出风组件
CN218096504U (zh) 空调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9355454U (zh) 导风组件与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