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3189B -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3189B
CN112013189B CN202011053221.7A CN202011053221A CN112013189B CN 112013189 B CN112013189 B CN 112013189B CN 202011053221 A CN202011053221 A CN 202011053221A CN 112013189 B CN112013189 B CN 112013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transmission shaft
face
valve ro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32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3189A (zh
Inventor
夏银
王亮
吕自强
刘勇
饶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anjulo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anjulo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anjulo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anjulo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32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3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3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3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3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2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 F16K31/52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with a cam
    • F16K31/52408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crank, eccentric, or cam with a cam comprising a lift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60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本发明中包括管体,限定出内部容腔;凸轮,设置于内部容腔,凸轮配置为绕旋转轴线转动,旋转轴线平行于密封孔的孔轴线;传动轴,与凸轮连接并穿设于密封孔,配置为带动凸轮绕旋转轴线转动;操作杆,连接于传动轴背离凸轮的一端,并配置为驱动传动轴绕转动轴线转动;其中,凸轮用于在以第一方向进行旋转时,顶开与管体连接的套管中的阀杆,以使管体与套管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可以解决空调测试设备调试过程中,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连接时,阀杆不易顶开,从而导致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调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人们家中的安装已经越来越普遍。空调在生产出后,需要先在工厂中进行调试,确保可以正常使用后,才会进行包装并向客户出售。空调测试设备在进行调试时,需要将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相连接,以使冷媒传输至空调测试设备内部,以供空调测试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实现换热功能。传输冷媒的套管管道口设有阀杆,阀杆将裸露的管道口进行封闭,以防止在未于空调测试设备接通时,冷媒从套管中流出。当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与传输冷媒的套管连接时,需要操作者先将设于空调测试设备接管口的顶起部件与套管管道口的阀杆抵接,再用力推动传输冷媒的套管和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使得顶起部件将阀杆朝背离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的方向顶起,以完成传输冷媒的套管和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之间的连通,传输冷媒,这个过程需要操作者使用较大的力才能完成,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由于操作者力气不足或者未对齐顶起部件与阀杆,从而导致连接过程失败。
本发明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空调测试设备调试过程中,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连接时,阀杆不易顶开,从而导致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调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使得可以解决空调测试设备调试过程中,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连接时,阀杆不易顶开,从而导致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调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包括管体,限定出内部容腔,管体设置有与内部容腔贯通的密封孔;凸轮,设置于内部容腔,凸轮配置为绕旋转轴线转动,旋转轴线平行于密封孔的孔轴线;传动轴,与凸轮连接并穿设于密封孔,配置为带动凸轮绕旋转轴线转动;操作杆,连接于传动轴背离凸轮的一端,并配置为驱动传动轴绕旋转轴线转动;其中,凸轮用于在以第一方向进行旋转时,顶开与管体连接的套管中的阀杆,以使管体与套管连通。
另外,凸轮包括朝向密封孔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连接的围面以及与围面连接的抵接周面,抵接周面与旋转轴线成锐角设置,凸轮旋转时,抵接周面与阀杆抵接,以将阀杆朝向背离凸轮的方向顶起,并使得凸轮与传动轴沿旋转轴线朝靠近密封孔的方向位移。通过将凸轮与阀杆抵接的抵接周面设置为与旋转轴线成锐角,使得凸轮旋转并将阀杆朝向背离凸轮的方向顶开时,阀杆通过对抵接周面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与传动轴沿旋转轴线朝靠近密封孔的方向位移,使得传动轴与密封孔之间的间隙被压紧,以防止冷媒从传动轴与密封孔之间的间隙漏出。
另外,凸轮与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凸轮背离传动轴的一侧抵接,另一端与凸轮背离传动轴的一侧朝向的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在凸轮与管体的内壁之间设置弹簧,使得阀杆通过对抵接周面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与传动轴沿旋转轴线朝靠近密封孔的方向位移时,弹簧也对凸轮产生朝靠近密封孔的方向的力,进一步压紧传动轴与密封孔之间的间隙,提升密封效果。
另外,沿旋转轴线方向,密封孔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传动轴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密封孔与传动轴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使得凸轮带动传动轴朝向密封孔被压紧时,密封孔内壁对传动轴的外表面产生分力,以使传动轴与密封孔之间的间隙被进一步压紧,提高密封效果,防止冷媒从传动轴与密封孔之间的间隙漏出。
另外,抵接周面与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设置为30度至45度范围之间。通过设置抵接周面与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设置为30度至45度范围之间,使得阀杆通过对抵接周面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移动时更加稳定。
另外,凸轮包括与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设有抵接柱,抵接柱远离第二端面的一端与管体内壁表面抵接。通过在凸轮的第二端面设置抵接柱,凸轮旋转时抵接柱与管体内壁表面抵接,提升凸轮旋转的稳定性。
另外,管体的内壁表面设有抵接腔,抵接柱与抵接腔的底面抵接。通过在管体的内壁表面设置抵接腔,抵接柱与抵接腔的底面抵接并与抵接腔配合,进一步提升凸轮旋转的稳定性,并为操作杆带动传动轴旋转提供支撑力。
另外,与抵接腔相对位置的管体外壁表面设有旋转凸台,操作杆包括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和抓握臂,第一旋转臂与传动轴远离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臂与旋转凸台可旋转地连接,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远离管体的一端分别与抓握臂固定连接。通过在管体外壁表面设置旋转凸台,并将第二旋转臂与旋转凸台可旋转地连接,同时通过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带动传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凸轮旋转,提高整体旋转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对操作杆施加推力。
另外,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均为平面。通过将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均设置平面,便于凸轮与传动轴、抵接柱之间的固定连接。
另外,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均为弧面。通过将第一端面设置为弧面,使得阀杆在推动凸轮朝向密封孔进行位移后,凸轮的第一端面可以与管道内壁表面抵靠并贴合,进一步缩小凸轮与密封孔之间的缝隙,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将第二端面设置为弧面,减小了凸轮在内部容腔中所占的空间,加快连通后冷媒的流通速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管体的内部容腔设置凸轮与传动轴,并将传动轴与操作杆连接,操作人员将管体与传输冷媒的套管连接后,通过旋转操作杆,带动传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凸轮旋转,旋转的凸轮通过凸起部位将传输冷媒的套管管口处的阀杆朝向背离凸轮所在位置的方向顶起,以使管体的内部容腔与传输冷媒的套管之间连通,冷媒可以通过开启的阀杆流入内部容腔,不需要操作者通过推力生硬的将阀杆顶开,而是通过杠杆原理将阀杆轻松顶起,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空调测试设备的调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传输冷媒的套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凸轮与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种接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人们家中的安装已经越来越普遍。空调在生产出后,需要先在工厂中进行调试,确保可以正常使用后,才会进行包装并向客户出售。
空调测试设备在进行调试时,将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相连接,使得冷媒可以流入空调测试设备中,空调测试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再将空调测试设备与测试装置连接,测试装置可以测试空调测试设备工作时的风速、温度以及接管中冷媒的压力等参数,以便对空调测试设备完成调试。
将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相连接,以使冷媒传输至空调测试设备内部,以供空调测试设备在调试过程中实现换热功能。传输冷媒的套管管道口设有阀杆,阀杆将裸露的管道口进行封闭,以防止在未于空调测试设备接通时,冷媒从套管中流出。当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与传输冷媒的套管连接时,需要操作者先将设于空调测试设备接管口的顶起部件与套管管道口的阀杆抵接,再用力推动传输冷媒的套管和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使得顶起部件将阀杆朝背离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的方向顶起,以完成传输冷媒的套管和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之间的连通,传输冷媒,这个过程需要操作者使用较大的力才能完成,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由于操作者力气不足或者未对齐顶起部件与阀杆,从而导致连接过程失败。
本发明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空调测试设备调试过程中,传输冷媒的套管与空调测试设备的接管连接时,阀杆不易顶开,从而导致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调试效率较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如图1所示,接头包括管体100、凸轮200、传动轴300和操作杆400。管体100限定出内部容腔110,管体100设置有与内部容腔110贯通的密封孔120。凸轮200设置于内部容腔110,凸轮200配置为绕旋转轴线a转动,旋转轴线a平行于密封孔120的孔轴线。传动轴300与凸轮200连接并穿设于密封孔120,传动轴300配置为带动凸轮200绕旋转轴线a转动。操作杆400连接于传动轴300背离凸轮200的一端,并配置为驱动传动轴300绕旋转轴线a转动。凸轮200用于在以第一方向m进行旋转时,顶开与管体100连接的套管A中的阀杆B,以使管体100与套管A连通。
如图2所示,传输冷媒的套管A的管口处设有阀杆B,套管A中有冷媒传输,并对管口处的阀杆B产生指向管口外侧的压力,阀杆B设置为受到冷媒产生指向管口外侧的压力时,与管口处的挡板抵靠并封闭管口,防止套管A未与管体100连接时冷媒从管口中漏出。当阀杆B被外力朝向背离管口的方向顶起时,阀杆B与管口处的挡板之间出现缝隙,以使冷媒从套管A中流出。
如图3至图4所示,操作时,操作人员将传输冷媒的套管A的外层套管与管体100卡接并固定,此时套管A与管体100连接,但是阀杆B还未被顶开,冷媒没有从套管A中流出,阀杆B也就不会对管体100产生推力,方便套管A的外层套管与管体100的连接固定。套管A的外层套管与管体100连接固定后,操作人员对操作杆400进行旋转,操作杆400带动传动轴300旋转,传动轴300进而带动凸轮200旋转,凸轮200朝向第一方向m旋转,旋转过程中凸轮200的凸起部位与阀杆B发生抵接并推动阀杆B朝向背离凸轮200所在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使得阀杆B被顶开,套管A中的冷媒通过阀杆B与管口处的的挡板之间的缝隙流入内部容腔110,完成传输冷媒的套管A与管体100中冷媒的流通。
如图5所示,凸轮200包括朝向密封孔120设置的第一端面210、与所述第一端面210连接的围面250以及与围面250连接的抵接周面220,抵接周面220与旋转轴线a成锐角设置,凸轮200旋转时,抵接周面220与阀杆B抵接,以将阀杆B朝向背离凸轮200的方向顶起,并使得凸轮200与传动轴300沿旋转轴线a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位移。抵接周面220与旋转轴线a成锐角设置,相应的抵接周面220与垂直于管体100轴线的圆截面也成锐角设置。第一端面210朝向密封孔120设置,传动轴300固定于第一端面210上,并与密封孔120配合。凸轮200通过抵接周面220与阀杆B实现抵接和挤压,在凸轮200绕旋转轴线a转动时,抵接周面220对阀杆B产生压力,阀杆B在向背离凸轮200所在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的同时,对抵接周面220产生压力的反作用推力,作用在抵接周面220的反作用推力,由于抵接周面220与旋转轴线a成锐角设置,对抵接周面220产生朝向密封孔120所在方向的分力,以使得凸轮200沿旋转轴线a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发生微小的位移,减小第一端面210与管体100内壁之间的空隙,同时减小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空隙,防止冷媒在流通时,通过这些空隙和缝隙从管体100内漏出,提高接头整体的密封效果。通过将凸轮200与阀杆B抵接的抵接周面220设置为与旋转轴线a成锐角,使得凸轮200旋转并将阀杆B朝向背离凸轮200的方向顶开时,阀杆B通过对抵接周面220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220与传动轴300沿旋转轴线a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位移,使得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间隙被压紧,以防止冷媒从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间隙漏出。
凸轮200与管体100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30,弹簧230一端与凸轮200背离传动轴300的一侧抵接、另一端与凸轮200背离传动轴300的一侧朝向的管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230与通过在凸轮200与管体100的内壁之间设置弹簧230,使得阀杆B通过对抵接周面220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200与传动轴300沿旋转轴线a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位移时,弹簧230也对凸轮200产生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的力,进一步压紧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间隙,提升密封效果。弹簧230的一端与管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设置带有挡板的套筒231,并通过套筒231与凸轮200背离传动轴300的一侧抵接,在凸轮200旋转时,套筒231中的挡板抵靠在凸轮200背离传动轴300的一侧的表面,在不妨碍凸轮200旋转的同时,通过弹簧230的弹力作用给套筒231,进而由套筒231将弹力转化为压力,将凸轮200朝靠近密封孔120的方向压紧,提高密封效果。
如图6至图7所示所示,沿旋转轴线a方向,密封孔120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传动轴300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例如,传动轴300为圆台形转轴,传动轴300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为梯形,密封孔120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也为梯形,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配合,使得传动轴300位于密封孔120之中时,传动轴300的外表壁与密封孔120的内壁表面之间间隙减小。当通过设置密封孔120与传动轴300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使得凸轮200带动传动轴300朝向密封孔120被压紧时,密封孔120内壁对传动轴300的外表面产生分力,以使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间隙被进一步压紧,提高密封效果,防止冷媒从传动轴3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间隙漏出。
如图8所示,凸轮200包括与第一端面210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240,第二端面240设有抵接柱241,抵接柱241远离第二端面240的一端与管体100内壁表面抵接。凸轮200旋转时,带动抵接柱241共同旋转,抵接柱241远离第二端面240的一端抵靠在管体100内壁表面上,抵接柱241旋转时,抵接柱241远离第二端面240的一端在管体100内壁表面上旋转,并为凸轮200提供沿旋转轴线a方向的支撑力。的旋转通过在凸轮200的第二端面240设置抵接柱241,凸轮200旋转时抵接柱241与管体100内壁表面抵接,提升凸轮旋转的稳定性。
第一端面210、第二端面240均为平面。通过将第一端面210、第二端面240均设置平面,便于凸轮200与传动轴300、抵接柱241之间的固定连接。
抵接周面220与旋转轴线a所成的夹角设置为30度至45度范围之间。通过设置抵接周面220与旋转轴线a所成的夹角设置为30度至45度范围之间,使得阀杆B通过对抵接周面220的反作用力推动凸轮200移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100的内部容腔110设置凸轮200与传动轴300,并将传动轴300与操作杆400连接,操作人员将管体100与传输冷媒的套管A连接后,通过旋转操作杆400,带动传动轴300旋转,进而带动凸轮200旋转,旋转的凸轮200通过凸起部位将传输冷媒的套管A管口处的阀杆B朝向背离凸轮200所在位置的方向顶起,以使管体100的内部容腔110与传输冷媒的套管A之间连通,冷媒可以通过开启的阀杆B流入内部容腔110,不需要操作者通过推力生硬的将阀杆B顶开,而是通过杠杆原理将阀杆B轻松顶起,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空调测试设备的调试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管体100的内壁表面设有抵接腔130,抵接柱241与抵接腔130的底面抵接。
如图10所示,与抵接腔130相对位置的管体100外壁表面设有旋转凸台140,操作杆400包括第一旋转臂410、第二旋转臂420和抓握臂430,第一旋转臂410与传动轴300远离凸轮20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臂420与旋转凸台140可旋转地连接,第一旋转臂410、第二旋转臂420远离管体100的一端分别与抓握臂430固定连接。
操作者在使用时,先将传输冷媒的套管A的外层套管与管体100卡接并固定,此时套管A与管体100连接,然后朝向套管A的方向扳动抓握臂430,抓握臂430与第一旋转臂410、第二旋转臂420均垂直设置。扳动抓握臂430使得抓握臂430相对于凸轮200所在位置坐旋转运动,进而由抓握臂430带动第一旋转臂410、第二旋转臂420旋转。第一旋转臂410旋转时带动传动轴300旋转,进而带动凸轮200旋转,以顶开阀杆B。第二旋转臂420与旋转凸台140可旋转地连接,抓握臂430带动第二旋转臂420旋转时,第二旋转臂420相对于旋转凸台140进行旋转,旋转凸台140的中心位置与密封孔12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设置。通过在管体外壁表面设置旋转凸台140,并将第二旋转臂420与旋转凸台140可旋转地连接,同时通过第一旋转臂410、第二旋转臂420带动传动轴300旋转,进而带动凸轮200旋转,提高整体旋转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对操作杆400施加推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100的内壁表面设置抵接腔130,抵接柱241与抵接腔130的底面抵接并与抵接腔130配合,进一步提升凸轮200旋转的稳定性,并为操作杆400带动传动轴300旋转提供支撑力。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第一端面210、第二端面240均为弧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端面210设置为弧面,使得阀杆B在推动凸轮200朝向密封孔120进行位移后,凸轮200的第一端面210可以与管体100内壁表面抵靠并贴合,进一步缩小凸轮200与密封孔120之间的缝隙,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将第二端面240设置为弧面,减小了凸轮200在内部容腔110中所占的空间,加快连通后冷媒的流通速度。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接头组件。本实施例中的接头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快速省力接头。该组件还包括冷媒传输管X,如图12所示,冷媒传输管X的阀芯包括封板1和阀杆2,封板1与阀杆2固定连接,封板1与冷媒传输管管口的挡板3平行并抵接,阀杆2的轴线垂直于阀杆2与封板1连接的表面,阀杆2相对于封板1偏心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阀杆2相对于封板1偏心设置,使得凸轮200与阀杆2的抵接位置由管体100的中心位置偏移至靠近管体100内壁的边缘位置,以使凸轮200与阀杆2在管体100的内部容腔110中所占的空间减小,防止凸轮200与阀杆2在管体100的内部容腔110中所占的空间过大,冷媒在内部容腔110中仅能通过缝隙流动传输。凸轮200与阀杆2在管体100的内部容腔110中所占的空间减小后,冷媒传输管X与管体100连通后,冷媒在内部容腔110中的流动速度加快,提高了调试效率。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限定出内部容腔,所述管体设置有与所述内部容腔贯通的密封孔;
凸轮,设置于所述内部容腔,所述凸轮配置为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密封孔的孔轴线;
传动轴,与所述凸轮连接并穿设于所述密封孔,配置为带动所述凸轮绕旋转轴线转动;
操作杆,连接于所述传动轴背离所述凸轮的一端,并配置为驱动所述传动轴绕旋转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凸轮用于在以第一方向进行旋转时,顶开与所述管体连接的套管中的阀杆,以使所述管体与所述套管连通;
所述凸轮包括朝向所述密封孔设置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的围面以及与所述围面连接的抵接周面,所述抵接周面与所述旋转轴线成锐角设置,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抵接周面与所述阀杆抵接,以将所述阀杆朝向背离所述凸轮的方向顶起,并使得所述凸轮与所述传动轴沿所述旋转轴线朝靠近所述密封孔的方向位移;
所述凸轮与所述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凸轮背离所述传动轴的一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轮背离所述传动轴的一侧朝向的所述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所述密封孔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传动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周面与所述旋转轴线所成的夹角设置为30度至45度范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与所述管体内壁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表面设有抵接腔,所述抵接柱与所述抵接腔的底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抵接腔相对位置的所述管体外壁表面设有旋转凸台,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和抓握臂,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旋转凸台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抓握臂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均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均为弧面。
CN202011053221.7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Active CN112013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221.7A CN11201318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221.7A CN11201318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3189A CN112013189A (zh) 2020-12-01
CN112013189B true CN112013189B (zh) 2022-05-20

Family

ID=7352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3221.7A Active CN11201318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31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2481A (ja) * 2012-09-20 2014-04-10 Komatsu Ntc Ltd カム、カム装置及びカム研削装置
CN204267124U (zh) * 2014-11-14 2015-04-15 株式会社瑞进凸轮轴 用于凸轮轴的凸轮凸角
CN105508708A (zh) * 2016-01-25 2016-04-20 苏州巨瀚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启闭阀门
CN106122641A (zh) * 2016-08-31 2016-11-16 慈溪市东菱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式高压快速接头
CN206233963U (zh) * 2016-12-09 2017-06-09 上海扬发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凸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2481A (ja) * 2012-09-20 2014-04-10 Komatsu Ntc Ltd カム、カム装置及びカム研削装置
CN204267124U (zh) * 2014-11-14 2015-04-15 株式会社瑞进凸轮轴 用于凸轮轴的凸轮凸角
CN105508708A (zh) * 2016-01-25 2016-04-20 苏州巨瀚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启闭阀门
CN106122641A (zh) * 2016-08-31 2016-11-16 慈溪市东菱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式高压快速接头
CN206233963U (zh) * 2016-12-09 2017-06-09 上海扬发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凸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3189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2076U (zh) 一种自锁式快速接头
CN109114233B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钢瓶充气连接保护装置
CN112013189B (zh) 一种适用性广的快速省力接头
CN113983259A (zh) 一种稳定连接用多口径卡式消防雌雄接口装置
CN112780874A (zh) 一种电池包快冲堵头工装
GB1496435A (en) Connecting devices
CN104613183A (zh) 一种高压蝶阀
CN214369357U (zh) 一种燃气管道临时堵漏装置
CN210716467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检测用密封接头
CN202321935U (zh) 一种具有狭窄唇边双吸口的真空吸取器
CN101551020A (zh) 一种新型蝶阀
CN210600598U (zh) 单向双密封液压快换接头
CN201014111Y (zh) 杠杆式快速接头
CN111805454A (zh) 一种焊接球阀测试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2402848U (zh) 一种血浆速冻机旋转接头
CN216768319U (zh) 一种高密封性组合封头
CN112239160B (zh) 一种塔机前臂的节点连接结构
CN219200720U (zh) 一种阀门充气检测工装
JP3015295B2 (ja) 管継手
CN214890493U (zh) 一种新型密封性好的气瓶
CN213279333U (zh) 一种电机端盖气密性试验工装
CN112796988B (zh) 一种高压柱塞泵的拼装结构及其拼装工艺
CN217328941U (zh) 一种管道快速接头
CN108317266B (zh) 通断同步的管接头
CN221006746U (zh) 一种快速接头耐久性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