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4387A -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4387A
CN112004387A CN202010949429.0A CN202010949429A CN112004387A CN 112004387 A CN112004387 A CN 112004387A CN 202010949429 A CN202010949429 A CN 202010949429A CN 112004387 A CN112004387 A CN 112004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ir
heat
module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94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4387B (zh
Inventor
温祥东
向弋川
吴庆彬
钟小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94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4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4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4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块散热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模块散热结构,风机由前至后对模块进行吹风散热,风机所在的主风路上设有散热器单元,散热器单元对其上方的第一高发热单元散热,散热器单元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设有调风通道,调风通道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以确保对第二高发热单元有效散热,主风路上设有第二高发热单元,第二高发热单元上方设置第一低发热单元,主风路上的风分别经过散热器单元以及调风通道后对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经过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模块内部发热单元布局紧凑,以上风道布局使得风机有限的风量能够实现对高密度模块内部高发热器件有效散热,满足了模块小型紧凑化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块散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模块内部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需要设计散热通道对其进行散热以确保各发热元器件能够在额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从而确保模块整体能够正常运作。现有的模块散热结构通常需要较多数量的风机或者大功率的风机才能确保对模块内部的高发热单元进行充分散热,为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模块内部单元布局往往较为松散,从而导致模块结构难以满足小型紧凑化的设计要求。因此,如何在确保模块内部布局紧凑的前提下,利用小功率风机对高密度模块内部的高发热器件进行有效散热成为领域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散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实现小功率风机对紧凑型高密度功率模块内部的高发热器件进行有效散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散热结构,用于对模块内部各发热单元进行散热,所述模块前部设置风机,所述风机由前至后对所述模块内部进行吹风散热,所述风机所在的主风路上与所述风机间隔设置有散热器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上方贴靠设置有第一高发热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散热,所述散热器单元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留设有调风通道,所述调风通道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所述主风路上与所述散热器单元间隔设置有第二高发热单元,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上方设有第一低发热单元,且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之间连通,所述主风路上的风分别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翅片间隙以及所述调风通道后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以对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路上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单元之间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第二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外表面呈曲面,所述主风路上的冷风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之间的间隙后分别进入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翅片间隙以及所述调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调风通道通过隔板或安装钣金围合而成,所述调风通道前、后分别留设有大小可调的第一通风孔,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风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以用于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调风通道靠近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侧面上开设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孔,流经所述调风通道的部分冷风经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以与流经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热风融合,融合的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以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与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之间通过安装隔板分隔,所述安装隔板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至经过所述第三通风孔以用于对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一孔隙的第一附加隔板,所述第一附加隔板用于引导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风进入所述散热器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靠近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二孔隙的第二附加隔板,所述第二附加隔板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散热器单元的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一部分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孔隙以在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形成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上方加装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与所述第一附加隔板共同围合以用于引导所述主风路上的大部分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
进一步地,流经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热风通过设于所述模块后侧的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所述模块后部的敞开区域。
进一步地,流经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的热风通过设于所述模块后侧的第二出风口排出,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可分别设置发热单元中的电解电容单元、交流电容单元、IGBT单元以及电感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模块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模块散热结构,风机由前至后对模块内部进行吹风散热,风机所在的主风路上与风机间隔设置有散热器单元,散热器单元对贴靠设置于其上方的第一高发热单元散热,散热器单元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留设有调风通道,调风通道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主风路上与散热器单元间隔设置有第二高发热单元,第二高发热单元的上方设有第一低发热单元,且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与第一低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之间连通,主风路上的风分别经过散热器单元的翅片间隙以及调风通道后对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经过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调风通道实现对冷风量的控制,从而在确保散热器单元能够得到有效散热的前提下,根据第二高发热单元的散热需求调节冷风量的大小,实现对于第二高发热单元的有效散热;在第一高发热单元、散热器单元、第二高发热单元、第一低发热单元的上述高密度布局下,风机有限的风量能够实现对高密度模块内部高发热器件的有效散热,模块内部结构紧凑,散热效果良好,满足了模块结构小型紧凑化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模块散热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风路走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块;2、风机;21、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3、散热器单元;31、第一附加隔板;32、第二附加隔板;4、第一高发热单元;5、调风通道;6、第二高发热单元;7、第二低发热单元;8、第一低发热单元;81、安装隔板;811、第三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模块散热结构,用于对模块1内部各发热单元进行散热,模块1前部设置风机2,风机2由前至后对模块1内部进行吹风散热,风机2所在的主风路上与风机2间隔设置有散热器单元3,散热器单元3上方贴靠设置有第一高发热单元4,散热器单元3用于对第一高发热单元4散热,散热器单元3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留设有调风通道5,调风通道5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主风路上与散热器单元3间隔设置有第二高发热单元6,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上方设有第一低发热单元8,且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与第一低发热单元8所在区域之间连通,主风路上的风分别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以及调风通道5后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一部分风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
具体地,以针对单个功率模块散热举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机2设置于模块1的前侧,优选地,风机2设置于模块1前侧靠中间的位置,风机2优选为一个小功率风机,当然,风机2的数量可根据模块1内部发热器件的功率大小以及发热器件数量多少进行适应性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制。模块1内部的主风路上,顺着风路走向依次设置用于为第一高发热单元4散热的散热器单元3,散热器单元3后侧与散热器单元3间隔设置第二高发热单元6,从风机2吹出的冷风依次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以及第二高发热单元6形成第一路散热风路,在此基础上,散热器单元3的左、右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留设有调风通道5,调风通道5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调风通道5可提供无障碍的通道,使得从风机2吹出的冷风有一部分能够直接通过调风通道5以吹向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由此形成第二路散热风路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由于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的风温度已上升至较高水平,为确保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有效散热,设置调风通道5以供部分温度较低的冷风通过,此部分冷风不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而是直接进入调风通道5,由调风通道5进入到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此外,调风通道5可对进入的冷风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散热需求,进一步均衡模块1内部的散热效果。此外,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一部分风随着烟囱效应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
具体地,上述调风通道5设置于散热器单元3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当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调风通道5的具体位置。优选地,如图2所示,调风通道5位于散热器单元3的下方空置区域,一方面当调风通道5位于散热器单元3的下方空置区域时,从风机2吹出的风分别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以及散热器单元3下方的调风通道5后进入到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以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由于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风的温度高于经过调风通道5的风的温度,而通常热风的密度小于冷风的密度,位于上方的热风对位于下方的冷风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冷风的上升,从而可确保从调风通道5经过的冷风基本上全部都用于给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从而确保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充分散热,而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部分风则随着烟囱效应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调风通道5位于散热器单元3的下方空置区域,可使得调风通道5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减小,经过调风通道5的风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进入到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使得对到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散热效果更佳。
上述实施例的模块散热结构通过设置调风通道5实现对冷风量的控制,从而在确保散热器单元3能够得到有效散热的前提下,根据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散热需求调节冷风量的大小,实现风机2风量的最大化利用以及实现高密度模块1内部的有效、均衡散热;通过第一高发热单元4、散热器单元3、第二高发热单元6、第一低发热单元8的位置布局,使得模块1内部结构紧凑,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一部分风随着烟囱效应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确保风机2有限的风量对高密度模块1内部高发热器件的有效散热,满足了模块1结构小型紧凑化的设计要求。
如图1所示,主风路上位于风机2与散热器单元3之间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第二低发热单元7,第二低发热单元7外表面呈曲面,主风路上的冷风流经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外表面以及第二低发热单元7之间的间隙后分别进入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以及调风通道5。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低发热单元7前后并排间隔设置于风机2与散热器单元3之间,从风机2吹出的风可首先对第二低发热单元7进行散热,再依次对散热器单元3以及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实现了风的多级利用,提高了风机2的利用率。
优选地,第二低发热单元7包括4个子单元,4个子单元呈前后并排间隔设置,此种布置方式一方面使得第二低发热单元7集中布置于风机2的主风路上,结构紧凑的同时也确保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前后并排间隔的布置方式使得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各子单元之间可留出间隔的空隙以形成风路供冷风通过。优选地,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前排子单元距离风机2的距离与风机2本身的宽度相近,风机2设置于前排两个子单元的中间位置,此种位置布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机2产生的噪音,起到吸音的效果。优选地,第二低发热单元7外表面呈曲面,优选地,呈圆柱体曲面,利用附壁效应结合上述位置布局可使得经过第二低发热单元7各子单元的风沿着曲面呈现向外扩张的效果,从而能够确保从风机2吹出的风能够在经过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各子单元后均匀地流经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达到均衡散热的目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风通道5通过隔板或安装钣金围合而成,调风通道5前、后分别留设有大小可调的第一通风孔(图中未示出),流经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风一部分经过第一通风孔后进入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以用于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
调风通道5通过大小可调的第一通风孔实现对于冷风量的调节,具体地,调风通道5前、后可设置相应的隔板,通过在隔板上开设第一通风孔,在第一通风孔上设置用于调整第一通风孔大小的遮挡部件,从而实现调风通道5过风量的大小可调,可综合散热器单元3与第二高发热单元6对于散热的不同需求,对第一通风孔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针对高发热器件高效、均衡的散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风通道5靠近散热器单元3的侧面上开设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孔(图中未示出),流经调风通道5的部分冷风经过第二通风孔以与流经散热器单元3的热风融合,融合的风进入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以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
为了减小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的风的温度差异,在调风通道5靠近散热器单元3的一侧面上开设第二通风孔,可使流经调风通道5的部分冷风经过第二通风孔与流经散热器单元3的热风融合,融合后的风进入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以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可确保吹向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风温度差异较小,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能够实现均衡散热,从而延长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发热单元6与第一低发热单元8之间通过安装隔板81分隔,安装隔板81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811,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一部分风上升至经过第三通风孔811以用于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
模块1的后部空间通过安装隔板81在顶部区域隔离出了第一低发热单元8区域,安装隔板81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811连通第二高发热单元6与第一低发热单元8,从而形成一条辅散热风路,主风路上的风对各发热元器件依照发热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进行散热,对冷风实现了多级利用,散热效果更佳,效率更高;辅散热风路与主风路连通,即辅散热风路对主风路上从散热器单元3吹过来的风进行了再次利用,以对发热量较小的第一低发热单元8器件进行散热,在确保各元器件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实现了冷风的多级利用,提高了风机2的利用率,满足了高密度模块1内部各发热器件的散热需求。
具体地,上述安装隔板81为第一低发热单元8的支撑钣金,第一低发热单元8通过支撑钣金固定安装于模块1内部,在支撑钣金上开设第三通风孔811,连通第二高发热单元6与第一低发热单元8。优选地,第三通风孔811开设于支撑钣金靠近模块1前侧的部位,此处风阻相对较小,可使风在进入模块1后部空间后,一部分风即刻可以通过第三通风孔811进入到第一低发热单元8所在区域,实现对冷风最大程度的利用。
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单元3靠近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一孔隙(图中未示出)的第一附加隔板31,第一附加隔板31用于引导流经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风进入散热器单元3,散热器单元3靠近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二孔隙(图中未示出)的第二附加隔板32,第二附加隔板32用于引导流经散热器单元3的风进入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流经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一部分风依次经过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以在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形成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散热器单元3与第二低发热单元7之间通常存在高度差,散热器单元3高度较低,散热器单元3上方的风阻远远小于散热器单元3本身的风阻,因此,为防止冷风经过第二低发热单元7后大部分直接从散热器单元3的上方吹过,在散热器单元3前端,即第二低发热单元7与散热器单元3存在高度差的地方竖直设置第一附加隔板31,弥补散热器单元3与第二低发热单元7之间的高度差,使经过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冷风大部分被第一附加隔板31阻隔而不能从散热器单元3上方吹过,只能从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吹过,从而实现了冷风的最大化利用。
散热器单元3靠近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二孔隙的第二附加隔板32,具体地,散热器单元3的后端通常为敞开区域,为确保冷风不从敞开区域流走,在散热器单元3后端设置第二附加隔板32,散热器单元3前后分别设置第一附加隔板31和第二附加隔板32,可确保主风路相对密闭,从而使冷风能够大部分集中到主风路上对各器件进行散热,避免部分冷风从散热器单元3的上方吹走而影响模块1内部的散热效果。第一附加隔板31和第二附加隔板32可分别通过螺钉或其它类似的方式固定于各自临近的钣金上。
第一孔隙以及第二孔隙的设置结合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的安装钣金,可在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形成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前后走向的风路可防止从散热器单元3吹向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风回流至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对第一高发热单元4的散热产生影响,从而能够确保模块1内部风路的顺畅走向,达到风量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散热器单元3的空气,由于烟囱效应往上抬升,将通过第一高发热单元4到达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冷风送至第一发低热单元8所在区域内,确保了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的良好散热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低发热单元7上方加装密封罩(图中未示出),密封罩与第一附加隔板31共同围合以用于引导主风路上的大部分风经过散热器单元3。
具体地,密封罩罩设于第二低发热单元7上方,一方面可防止第二低发热单元7被灰尘污染;另一方面,密封罩可使得第二低发热单元7所在区域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从而形成相对密闭和集中的风道,用于对主风路上的各器件进行散热。
可选地,密封罩靠近第一附加隔板31的一侧具有安装缝隙或者留设有第三孔隙(图中未示出),流经密封罩内部的冷风通过安装缝隙或者第三孔隙进入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并经过第二孔隙进入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
具体地,从第二孔隙排出的风可进入到第一低发热单元8所在区域,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从散热器单元3流出的风以及从第二孔隙流出的风均可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确保了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的良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流经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热风通过设于模块1后侧的第一出风口21排出,第一出风口21为模块1后部的敞开区域。流经第一低发热单元8的热风通过设于模块1后侧的第二出风口22排出,第二出风口22设于第一出风口21的上方。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风机2吹出的风由前至后进入模块1内部进行散热,主风路上的风经过各发热元器件后从模块1后部的第一出风口21排出热风,辅散热风路通过开设于模块1后部上方的第二出风口22排出热风,第一出风口21与第二出风口22均位于模块1后部的模块1壁上且第二出风口22位于第一出风口21的上方。
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为模块1后部的敞开区域。即主风路所对应的模块1后部直接敞开不设置挡板,敞开区域作为供热风排出的第一出风口21,从而能够实现主风路上经过各发热器件后的热风能够快速地从模块1内部排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低发热单元7、第一低发热单元8、第一高发热单元4以及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可分别设置发热单元中的电解电容单元、交流电容单元、IGBT单元以及电感单元。
第二低发热单元7所在区域放置发热元器件中的电解电容单元,第二高发热单元6内放置发热元器件中的电感单元,且电感单元的内部间隙与风路走向平行,从风机2吹出的主风路上的风由前至后依次对电解电容单元、散热器单元3以及电感单元进行散热。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发热元器件中的电解电容单元、散热器单元3、电感单元在功能实现的前提下,按照发热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安装在模块1内部,其中发热量小的电解电容单元位于最前端,由吹入模块1的冷风最先对其进行散热,提高了其使用寿命;散热器单元3主要用于对其上方的IGBT单元进行散热,散热器单元3放置于电解电容单元的后端,流经电解电容单元的冷风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对散热器单元3进行散热;发热量最大的电感单元设置于模块1后部的第二高发热单元6内,由于其质量较重,因此一般放置于模块1后部的下方区域,电感单元自身内部的间隙也相当于并排的小风道,电感单元内部的间隙与主风路走向平行设置,主风路上经过散热器单元3以及调风通道5后的风一部分从电感单元的外部吹过,一部分从电感单元内部的间隙吹过,从而实现对电感单元里外共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经过电感单元后的热风直接从电感单元后方的敞开区域排出模块1,实现了快速散热。
第一低发热单元8所在区域内放置发热元器件中的交流电容单元,具体地,交流电容单元可以是发热量较小的滤波电容,在与电容母排就近连接,确保其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将滤波电容所在的第一低发热单元8区域通过辅散热风路进行散热,可以有效利用流经主风路上散热器单元3的风对滤波电容进行散热,一方面完全可以确保滤波电容能够得到足够的散热,另一方面,实现了风机2吹出的风在高密度模块1内部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风机2的利用率。当然,根据模块1内部的功能实现需要,可以在第一低发热单元8区域设置其它的功能器件,以实现风机2的最大化利用,此处以滤波电容进行举例说明。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解电容单元旁侧可设置缓冲电阻,缓冲电阻也通过主风路进行散热;电解电容单元的上方可设置电路板,模块1内部各元器件高密度布局,结构紧凑,通过散热风道的布局实现了对高密度模块1内部高发热单元的有效散热,更有利于满足模块1的小型化设计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散热结构,小功率风机2设置于模块1前侧靠中间的位置,从风机2吹出的冷风经过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低发热单元7,一方面沿着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间隔空隙左右扩散,一方面沿着第二低发热单元7的各子单元的曲面向外扩张,从而均匀地流向散热器单元3和调风通道5,然后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翅片间隙以及散热器单元3下方的调风通道5后进入到第二高发热单元6所在区域以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与此同时,第一孔隙以及第二孔隙的设置结合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的安装钣金,在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形成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可防止从散热器单元3吹向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风回流至第一高发热单元4所在区域,对第一高发热单元4的散热产生影响,从而能够确保模块1内部风路的顺畅走向,达到风量的充分利用;经过散热器单元3的一部分风随着烟囱效应上升以对第一低发热单元8进行散热,经过调风通道5的冷风基本上全部都用于给第二高发热单元6进行散热,从而确保了对第二高发热单元6的充分散热,通过上述模块内部各单元的位置布局以及风道结构,可确保风机2有限的风量对高密度模块1内部高发热器件进行有效散热,满足了模块1结构小型紧凑化的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散热结构,用于对模块内部各发热单元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前部设置风机,所述风机由前至后对所述模块内部进行吹风散热,所述风机所在的主风路上与所述风机间隔设置有散热器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上方贴靠设置有第一高发热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散热,所述散热器单元的左、右两侧或者下方空置区域留设有调风通道,所述调风通道用于冷风经过并对冷风量进行调节,所述主风路上与所述散热器单元间隔设置有第二高发热单元,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上方设有第一低发热单元,且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之间连通,所述主风路上的风分别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翅片间隙以及所述调风通道后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以对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路上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器单元之间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第二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外表面呈曲面,所述主风路上的冷风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之间的间隙后分别进入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翅片间隙以及所述调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通道通过隔板或安装钣金围合而成,所述调风通道前、后分别留设有大小可调的第一通风孔,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风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以用于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通道靠近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侧面上开设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孔,流经所述调风通道的部分冷风经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以与流经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热风融合,融合的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以对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与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之间通过安装隔板分隔,所述安装隔板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孔,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的一部分风上升至经过所述第三通风孔以用于对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进行散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一孔隙的第一附加隔板,所述第一附加隔板用于引导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风进入所述散热器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靠近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一端上方竖直设置开设有第二孔隙的第二附加隔板,所述第二附加隔板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散热器单元的风进入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流经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的一部分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孔隙以在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形成前后走向的防回流风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上方加装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与所述第一附加隔板共同围合以用于引导所述主风路上的大部分风经过所述散热器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的热风通过设于所述模块后侧的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所述模块后部的敞开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的热风通过设于所述模块后侧的第二出风口排出,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模块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一低发热单元、所述第一高发热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高发热单元所在区域可分别设置发热单元中的电解电容单元、交流电容单元、IGBT单元以及电感单元。
CN202010949429.0A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Active CN112004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429.0A CN112004387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429.0A CN112004387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4387A true CN112004387A (zh) 2020-11-27
CN112004387B CN112004387B (zh) 2022-09-06

Family

ID=7346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9429.0A Active CN112004387B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438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2772A (ko) * 2001-10-20 2003-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제품의 방열장치
CN101764510A (zh) * 2010-01-25 2010-06-30 苏州华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变流器装置风冷散热结构
US20100195284A1 (en) * 2006-12-11 2010-08-05 Danfoss Drives A/S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equency converter of motor
CN202603119U (zh) * 2012-03-30 2012-12-12 西安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风道散热的电子单元
CN103702546A (zh) * 2013-12-10 2014-04-02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器及其散热方法
CN206620394U (zh) * 2017-03-23 2017-11-07 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冷热风道隔离的储能装置
CN108092490A (zh) * 2018-01-15 2018-05-29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散热的功率柜
CN109757079A (zh) * 2018-12-20 2019-05-14 河南平高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机柜散热结构
CN11089140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箱体以及离心机
CN111465289A (zh) * 2020-05-11 2020-07-28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柜
WO2020155502A1 (zh) * 2019-04-03 2020-08-06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冷却散热箱体及散热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2772A (ko) * 2001-10-20 2003-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제품의 방열장치
US20100195284A1 (en) * 2006-12-11 2010-08-05 Danfoss Drives A/S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equency converter of motor
CN101764510A (zh) * 2010-01-25 2010-06-30 苏州华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变流器装置风冷散热结构
CN202603119U (zh) * 2012-03-30 2012-12-12 西安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风道散热的电子单元
CN103702546A (zh) * 2013-12-10 2014-04-02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器及其散热方法
CN206620394U (zh) * 2017-03-23 2017-11-07 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冷热风道隔离的储能装置
CN108092490A (zh) * 2018-01-15 2018-05-29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散热的功率柜
CN109757079A (zh) * 2018-12-20 2019-05-14 河南平高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机柜散热结构
WO2020155502A1 (zh) * 2019-04-03 2020-08-06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冷却散热箱体及散热控制方法
CN11089140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箱体以及离心机
CN111465289A (zh) * 2020-05-11 2020-07-28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4387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75453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以及空调器
CN112311206B (zh) 换热系统及变频器
CN112004387B (zh) 一种模块散热结构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23311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CN111365297A (zh) 磁悬浮鼓风机箱柜的进气及散热结构
CN216391914U (zh) 电力设备机柜
CN217240571U (zh) 变频器功率单元
CN21223175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WO2019150577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2432250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08159095U (zh) 一种实现前后散热的插箱
CN218772815U (zh) 一种电器盒、压缩机及空调
CN212130896U (zh) 磁悬浮鼓风机箱柜的进气及散热结构
CN218940452U (zh) 一种降温防潮电气柜
CN213931200U (zh) 散热器、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0129816U (zh) 变换器
CN219536709U (zh) 电能转换器前箱体结构、电能转换器箱体以及电能转换器
CN213931201U (zh) 散热器、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112432252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9288040U (zh) 一种组串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5774072U (zh) 一种模组式变流器风冷散热系统
CN210226045U (zh) 一种机芯支架
CN215929866U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432253B (zh) 空调室外机及风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