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2249A - 显示体及粘着片 - Google Patents

显示体及粘着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2249A
CN112002249A CN202010455190.1A CN202010455190A CN112002249A CN 112002249 A CN112002249 A CN 112002249A CN 202010455190 A CN202010455190 A CN 202010455190A CN 112002249 A CN112002249 A CN 112002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dhesive
display portion
meth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51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洋一
小鲭翔
藤井结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0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2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4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anhydride, COOH or COOM groups, with M being metal or onium-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2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mides or i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性得到了提高的显示体及能够提高显示体的设计性的粘着片。所述显示体(2)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且至少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21)、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22)、及贴合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22)的粘着剂层(11),显示部的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数学式1]
Figure DDA0002508972320000011

Description

显示体及粘着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作为车载用等的显示体、及用于该显示体的粘着片。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的显示体(显示器),例如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汽车导航系统、控制台的各种仪表等中的车载用显示体、一般用户使用的平板终端等的显示体、商业用的平板终端或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室外用的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针对以车载用为代表的显示体,有时要求在熄灭该显示体时,协调该显示体的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例如框材等周边构件的外观,提高设计性。为此,可考虑对显示体进行着色,例如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涉及显示体着色的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13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8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34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7-57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4中公开的技术进行着色的目的均不同,因此在熄灭显示体时,无法协调显示部与非显示部的外观、提高设计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性得到了提高的显示体、及能够提高显示体的设计性的粘着片。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体,其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且至少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贴合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所述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发明1)。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021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通过使总透光率为3%以上,能够在点亮显示体时确保图像及影像的可视性。此外,通过使色差ΔE为上述,能够在熄灭显示体时谋求显示部与非显示部的外观协调性,提高设计性。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非显示部的L*3为0.1~50,所述非显示部的a*3为-20~20,所述非显示部的b*3为-20~20(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非显示部为黑色(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粘着剂层侧的面上具有凸部,所述凸部构成所述非显示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发明4)。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备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用于贴合构成显示体的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所述显示体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在利用所述粘着剂层贴合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而得到的所述显示体中,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所述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以使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的方式,对所述粘着剂层进行着色(发明5)。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031
在上述发明(发明5)中,优选: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明度L*设为L*1、所述粘着剂层的色度a*设为a*1、所述粘着剂层的色度b*设为b*1时,所述粘着剂层的L*1为5~95,所述粘着剂层的a*1为-20~20,所述粘着剂层的b*1为-20~20(发明6)。
在上述发明(发明5、6)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80%以下(发明7)。
在上述发明(发明5~7)中,优选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着色剂(发明8)。
在上述发明(发明8)中,优选所述着色剂为黑色的颜料或染料(发明9)。
在上述发明(发明5~9)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与所述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发明10)。
发明效果
在熄灭本发明的显示体时,显示部与非显示部的外观协调,设计性得到了提高。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粘着片,能够提高显示体的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11: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2A:显示体;111:着色粘着剂层;112:无色粘着剂层;21: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2: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3:印刷层(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显示体]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显示器)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且至少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贴合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汽车导航系统、控制台的各种仪表等中的车载用显示体、一般用户使用的平板终端等的显示体、商业用的平板终端或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室外用的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等。然而,本发明的显示体不限于此。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显示装置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液晶(LCD)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也可以为触摸面板。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显示部是指通过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而显示出图像及影像的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非显示部是指显示体中不显示图像及影像的部分,例如以框状形成在显示体构成构件上的印刷层部分、或者设置在显示体构成构件的周边等的构件、分隔画面的构件等的构件部分属于非显示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中,上述显示部的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通过使总透光率为3%以上,能够在点亮显示体时确保图像及影像的可视性。另外,本说明书的总透光率为依据JIS K7361-1:1997而测定的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中,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
[数学式3]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051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中,通过使色差ΔE为上述,可在熄灭显示体时谋求显示部与非显示部的外观协调性,提高设计性。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明度L*、色度a*及b*的测定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从图像及影像的可视性的角度出发,显示部的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特别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总透光率的上限值通常为100%以下,若考虑与上述色差ΔE的关系,则优选为98%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最优选为57%以下。
此外,从显示部与非显示部的外观协调性的角度出发,上述色差ΔE为2.00以下,优选为1.8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以下,若考虑图像及影像的可视性,则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最优选为0.80以下。色差ΔE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最小值为0,但若考虑与上述总透光率的关系,则优选为0.01以上,特别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
优选非显示部的L*3为0.1~50、非显示部的a*3为-20~20、非显示部的b*3为-20~20,更优选非显示部的L*3为0.5~30、非显示部的a*3为-10~10、非显示部的b*3为-10~10,特别优选非显示部的L*3为1.0~10、非显示部的a*3为-5~5、非显示部的b*3为-5~5,进一步优选非显示部的L*3为2.0~5.0、非显示部的a*3为-1~1、非显示部的b*3为-1~1。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且显示体的非显示部具有优选的色调。具体而言,优选该非显示部为黑色。
另一方面,优选显示部的L*2为0.1~50、显示部的a*2为-20~20、显示部的b*2为-20~20,更优选显示部的L*2为0.5~30、显示部的a*2为-10~10、显示部的b*2为-10~10,特别优选显示部的L*2为1.0~10、显示部的a*2为-5~5、显示部的b*2为-5~5,进一步优选显示部的L*2为2.0~5.0、显示部的a*2为-1~1、显示部的b*2为-1~1。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且在熄灭显示体时,显示体的显示部具有优选的色调。具体而言,优选该显示部为黑色。
此外,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着剂层的明度L*设为L*1、粘着剂层的色度a*设为a*1、粘着剂层的色度b*设为b*1时,优选粘着剂层的L*1为5~95、粘着剂层的a*1为-20~20、粘着剂层的b*1为-20~20,特别优选粘着剂层的L*1为8~93、粘着剂层的a*1为-10~10、粘着剂层的b*1为-10~10,进一步优选粘着剂层的L*1为10~90、粘着剂层的a*1为-5~5、粘着剂层的b*1为-5~5。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及总透光率。具体而言,优选将上述粘着剂层着色为黑色。
上述式(I)中的显示部的明度L*2与非显示部的明度L*3的差(L*2-L*3)优选为-2.00~2.00,但若考虑同显示部的色度a*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a*3的差(a*2-a*3)及显示部的色度b*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b*3的差(b*2-b*3)的关系,则优选为-1.50~1.50,更优选为-1.00~1.00,特别优选为-0.80~0.80,进一步优选为-0.60~0.60,最优选为-0.40~0.40。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上述式(I)中的显示部的色度a*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a*3的差(a*2-a*3)优选为-2.00~2.00,但若考虑同显示部的明度L*2与非显示部的明度L*3的差(L*2-L*3)及显示部的色度b*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b*3的差(b*2-b*3)的关系,则优选为-1.50~1.50,更优选为-1.00~1.00,特别优选为-0.80~0.80,进一步优选为-0.60~0.60,最优选为-0.54~0.54。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上述式(I)中的显示部的色度b*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b*3的差(b*2-b*3)优选为-2.00~2.00,但若考虑同显示部的明度L*2与非显示部的明度L*3的差(L*2-L*3)及显示部的色度a*2与非显示部的色度a*3的差(a*2-a*3)的关系,则优选为-1.50~1.50,更优选为-1.00~1.00,特别优选为-0.80~0.80,进一步优选为-0.50~0.50,最优选为-0.25~0.25。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此处,上述的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在被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凸部。此时,该凸部可构成上述非显示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该凸部,可列举出以俯视时为框状的方式形成在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侧的印刷层等。以下,参照附图,对具有这样的凸部的显示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具备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粘着剂层11而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位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之间,并将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彼此贴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在粘着剂层11侧的面上具有作为凸部的一个例子的印刷层3。相对于不存在该印刷层3的部分,该作为凸部的印刷层3成为段差。
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除了为玻璃板、塑料板等以外,还优选其为由含有玻璃板、塑料板等的层叠体等构成的保护面板,特别优选为由塑料板或含有塑料板的层叠体等构成的保护面板。此时,印刷层3通常以框状形成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粘着剂层11侧。
作为上述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化学强化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钠钙玻璃、含钡-锶玻璃、铝硅酸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玻璃、钡硼硅酸玻璃等。玻璃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0.1~5mm,优选为0.2~2mm。
作为上述塑料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碳酸酯树脂(PC)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板等丙烯酸树脂板、在聚碳酸酯树脂板上层叠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层等丙烯酸树脂层的塑料板等。另外,上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板可含有除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树脂作为构成该树脂板的材料,此外,上述丙烯酸树脂板可含有除丙烯酸树脂以外的树脂作为构成该树脂板的材料。另外,该塑料板中可加入紫外线吸收剂。
塑料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0.2~5mm,优选为0.4~3mm,特别优选为0.6~2.5mm。
可在上述玻璃板或塑料板的单面或双面上设置各种功能层(透明导电膜、金属层、二氧化硅层、硬涂层、防眩层等),也可层叠光学构件。此外,可对透明导电膜及金属层进行图案化。
优选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为应贴附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光学构件、显示体模块(例如,液晶(LCD)模块、发光二极管(LED)模块、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等)、作为显示体模块的一部分的光学构件、或包含显示体模块的层叠体。
作为上述光学构件,例如可列举出防飞散膜、偏振片(偏振膜)、起偏镜、相位差板(相位差膜)、视角补偿膜、亮度提高膜、对比度提高膜、液晶聚合物膜、扩散膜、半透射反射膜、透明导电性膜等。作为防飞散膜,可例示出在基材膜的单面形成硬涂层而成的硬涂膜等。
构成印刷层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印刷用的公知的材料。印刷层3的厚度、即段差的高度的下限值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7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通过使段差的高度的下限值为上述,能够充分确保从观察者一侧看不到电气布线等的隐蔽性。此外,段差的高度的上限值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通过使段差的高度的上限值为上述,能够防止粘着剂层11对该印刷层3的段差追随性变差。
可优选地利用后文中说明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而形成粘着剂层11。然而,只要满足上述物性,则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粘着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具备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用于贴合构成显示体的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所述显示体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优选在该粘着剂层的单面或两个面上层叠剥离片。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以满足总透光率为3%以上、上述色差ΔE为2.00以下的方式进行了着色。这些值的优选范围、以及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的明度L*(=L*1)、粘着剂层的色度a*(=a*1)及粘着剂层的色度b*(=b*1)的优选范围如上文所述。
图2中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构成。
如图2所示,粘着片1由两片剥离片12a、12b与粘着剂层11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这两片剥离片12a、12b夹持。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未实施剥离处理但显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一种。
1.各构件
1-1.粘着剂层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氨酯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等中的任一种。此外,该粘着剂可以为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一种。其中,优选粘着物性、光学特性等优异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此外,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也可以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此外,丙烯酸类粘着剂优选为交联型,进一步优选为热交联型。
具体而言,优选上述粘着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剂(B)及着色剂(C)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此外,将上述粘着剂设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
由该粘着性组合物P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优异的光学特性、粘着力、耐久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抗起泡性)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其他类似用语也相同。此外,“聚合物”还包括“共聚物”的概念。
(1)粘着性组合物的成分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在分子内具有与交联剂(B)反应的反应性基团。来自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的反应性基团与交联剂(B)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得到具有所需凝聚力的粘着剂。
作为上述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可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其中,优选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优异的含羟基单体或含羧基单体,也可同时使用含羟基单体与含羧基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羟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点出发,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4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优选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可特别优选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羧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点出发,优选丙烯酸。这些含羧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这些含氨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以下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当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为含羟基单体时,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上。此外,以上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上述的量含有作为单体单元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则能够在所得到的粘着剂中形成良好的交联结构,得到所需的凝聚力。此外,由于存在着色剂(C)在粘着剂中的分散性变得良好的倾向,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进一步,当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为含羟基单体时,若含量为15质量%以上,则会在粘着剂中残留规定量的羟基。羟基为亲水性基团,若这样的亲水性基团以规定量存在于粘着剂中,则即使在粘着剂被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时,粘着剂与在该高温高湿条件下浸入至粘着剂中的水分的相容性也良好,其结果,恢复至常温常湿时的粘着剂的白化得到抑制(耐湿热白化性优异)。
此外,还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羧基为酸成分,因此通过不含有含羧基单体,即使当粘着剂的贴附对象中存在因酸而产生不良状况的物质、例如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膜或金属膜等时,也能够抑制由酸造成的不良状况(腐蚀、电阻值变化等)。但是,也允许以不产生上述不良状况的程度含有规定量的含羧基单体。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允许以0.1质量%以下的量、优选以0.01质量%以下的量、进一步优选以0.001质量%以下的量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此,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粘着性。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
从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进一步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则(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能够发挥适宜的粘着性。此外,存在着色剂(C)在粘着剂中的分散性变得良好的倾向,可抑制(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损害所需的粘着性。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适宜的粘着性,同时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99质量%以下、更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85质量%以下、最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则能够以适当的量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导入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等其他单体成分。
还优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体积大,因此推测通过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从而扩大了聚合物之间的间隔,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柔软性优异。由此,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变得优异。
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中的脂环式结构的碳环可以为饱和结构,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不饱和键。此外,脂环式结构可以为单环的脂环式结构,也可以为双环、三环等多环的脂环式结构。从使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相互之间的距离适当、并赋予粘着剂更高的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上述脂环式结构为多环的脂环式结构(多环结构)。进一步,考虑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特别优选上述多环结构为双环至四环。此外,与上述一样从赋予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出发,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指形成环的部分的所有碳原子数,独立存在多个环时则指其总计的碳原子数)通常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7以上。另一方面,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与上述一样从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作为上述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等,其中,优选发挥更加优异的段差追随性的(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7),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进一步优选丙烯酸异冰片酯。这些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4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上的该含脂环式结构单体。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2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14质量%以下的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同时对塑料的粘着力更加优异。
此外,还优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含氮原子单体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于聚合物中,能够对粘着剂赋予规定的极性,使粘着剂即使对如玻璃这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极性的被粘物也亲和性优异。从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具有适宜的刚性的角度出发,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此外,从提高来自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部分在所构成的粘着剂的高维结构中的自由度的角度出发,优选该含氮原子单体除了在用于形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中使用的一个聚合性基团以外,不含有反应性不饱和双键基团。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甲基)丙烯酰基氮丙啶、(甲基)丙烯酸氮丙啶基乙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优选发挥更加优异的粘着力的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N-丙烯酰吗啉。这些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4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上的该含氮原子单体。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16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12质量%以下的该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充分地发挥对玻璃的优异的粘着力。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根据所需而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为了不阻碍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上述作用,作为其他单体,也优选不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作为该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其他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为直链状的聚合物。通过使其为直链状的聚合物,容易引起分子链的相互缠绕,能够期待凝聚力的提高。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发挥适宜的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容易变得优异。
此外,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为通过溶液聚合法而得到的溶液聚合物。通过使其为溶液聚合物,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能够期待凝聚力的提高。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发挥适宜的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容易变得优异。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以下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万以上,从着色剂(C)的分散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为45万以上。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的值容易变得适宜,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存在能够使着色剂(C)在粘着剂中的分散性良好的倾向,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此外,以上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万以下,更优选为15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万以下,从容易发挥更高的粘着力的角度出发,优选为65万以下。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等的值容易变得适宜,初始的段差追随性变得更加优异。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交联剂(B)
交联剂(B)能够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而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良好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由此,提高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优异。
作为上述交联剂(B),只要为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进行反应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上述之中,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为羟基时,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为羧基时,优选使用与羧基的反应性优异的环氧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含有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合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作为环氧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N,N,N’,N’-tetraglycidyl-m-xylylene diamine)、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胺等。其中,从与羧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甲基)环己烷。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交联剂(B)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发挥良好的凝聚力,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的值容易变得适宜,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
(1-3)着色剂(C)
着色剂(C)可以为颜料,也可以为染料。颜料可以为无机类颜料,也可以为有机类颜料。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耐久性的角度出发,优选无机类颜料。关于着色剂的颜色,选择使色差ΔE成为上述范围的颜色,通常优选为黑色、茶色、藏青色、紫色、蓝色等暗色或深色,特别优选为黑色。
作为无机类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炭黑、钴类色素、铁类色素、铬类色素、钛类色素、钒类色素、锆类色素、钼类色素、钌类色素、铂类色素、ITO(氧化铟锡)类色素、ATO(氧化锡锑)类色素等。
此外,作为有机类颜料及有机类染料,例如可列举出胺(aminium)类色素、花青类色素、部花青类色素、克酮酸(croconium)类色素、方酸菁(squarylium)类色素、甘菊蓝(azulenium)类色素、聚甲炔类色素、萘醌类色素、吡喃鎓类色素、酞菁类色素、萘酞菁类色素、萘内酰亚胺(naphtholactam)类色素、偶氮类色素、缩合偶氮类色素、靛蓝类色素、紫环酮(perinone)类色素、苝类色素、二噁嗪类色素、喹吖啶酮类色素、异吲哚啉酮类色素、喹啉酮类色素、吡咯类色素、硫靛蓝类色素、金属络合物类色素(金属络合盐染料)、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色素、吲哚酚类色素、三芳基甲烷类色素、蒽醌类色素、二噁嗪类色素、萘酚类色素、偶氮甲碱类色素、苯并咪唑酮类色素、皮蒽酮类色素及士林(threne)类色素等。
作为黑色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炭黑、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苯胺黑、活性碳等。此外,作为黑色染料,例如可列举出高浓度的植物性染料或偶氮类染料等。
此外,能够根据目的,适当地混合使用上述的颜料或染料。
从色差ΔE的角度出发,在上述着色剂中,优选炭黑、苯胺黑类黑色染料及铬酸盐类黑色染料。另外,可以对炭黑的表面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亲溶剂化处理),也可不对炭黑的表面进行处理。
对于上述着色剂,使用乙酸乙酯将该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的平均雾度的下限值优选为1%以上,特别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所述平均雾度为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平均值。此外,对于上述着色剂,该平均雾度的上限值优选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最优选为10%以下。通过适量地使用这样的着色剂,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此外,对于上述着色剂,使用乙酸乙酯将该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的、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差值优选为30个百分点以下,更优选为25个百分点以下,特别优选为20个百分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个百分点以下,最优选为10个百分点以下。通过适量地使用这样的着色剂,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另外,上述雾度值的差的下限值可以为0个百分点,但从能够容易地将上述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调节得适宜的角度出发,优选为0.1个百分点以上,更优选为0.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优选为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个百分点以上。
使用乙酸乙酯将上述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的、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优选为0.1~50%,更优选为0.5~40%,特别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5~20%,最优选为2~10%。此外,使用乙酸乙酯将上述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的、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优选为1~60%,更优选为3~50%,特别优选为6~40%,进一步优选为8~30%,最优选为10~20%。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雾度值的差。
进一步,使用乙酸乙酯将上述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的、波长区域380nm~780nm的5nm间距(pitch)的各波长(即,380nm、385nm、390nm……775nm、780nm)处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上述标准偏差的下限值最优选为0,通常优选为0.1以上,特别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由此,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上述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变得良好,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着色剂(C)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质量份以上,最优选为0.03质量份以上。若着色剂(C)的含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则能够调节上述总透光率的值而使其降低规定程度,且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此外,优选上述含量为1.3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最优选为0.15质量份以下。若着色剂(C)的含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则所得到的粘着剂容易发挥适宜的光学物性,更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及上述的总透光率。
(1-4)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
推测在对由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的粘着剂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而得到的粘着剂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相互聚合,该聚合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缠绕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上。该具有高维结构的粘着剂发挥非常优异的耐久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特别优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只要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且可得到上述效果的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其中,能够优选列举出抗起泡性更优异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
作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双官能度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三官能度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度型;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五官能度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六官能度型等。这些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此外,从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分子量小于1000。
上述之中,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二(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或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环状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更优选三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或双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多环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的多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特别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或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或三环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最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
以下限值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粘着力的角度出发,以上限值计,上述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从容易发挥更高的粘着力的角度出发,优选为9质量份以下。通过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的值容易变得适宜,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
(1-5)光聚合引发剂(E)
将紫外线用作使粘着性组合物P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通过如此地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能够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有效地聚合,并且能够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量。
作为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E),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酸酯、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以下限值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光聚合引发剂(E)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此外,以上限值计,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
(1-6)各种添加剂
可根据所需向粘着性组合物P中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防锈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折射率调节剂等。另外,后文所述的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不包含在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中。
上述之中,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由此,无论被粘物为塑料板还是玻璃构件,与该被粘物的密合性均得到提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良好且具有透光性的、在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作为该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将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剂(B)及着色剂(C)混合,同时根据所需添加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利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聚合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优选根据所需使用聚合引发剂并通过溶液聚合法而进行。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在无溶剂下聚合。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丙酰、二乙酰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掺合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能够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后,通过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中添加交联剂(B)、着色剂(C),以及根据所需的稀释溶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并充分混合,从而得到经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而言,在使用固体状物质的情况下,或者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生成析出的情况下,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然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作为以此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只要为能够涂布的范围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选定。例如,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得到涂布溶液时,添加稀释溶剂等并非为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为能够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3)粘着剂层的形成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由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而得到的粘着剂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交联通常可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使稀释溶剂等从涂布在所需对象物上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中挥发时的干燥处理兼作为该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特别优选为70~120℃。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50秒~2分钟。
加热处理后,可根据需要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需要该熟化期时,在经过熟化期后形成粘着剂,不需要熟化期时,在加热处理结束后直接形成粘着剂。
通过上述加热处理(及熟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经由交联剂(B)而充分地交联。以此方式得到的粘着剂容易满足所需的凝胶分率及粘着力等的值,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优异。
(4)粘着剂的物性(凝胶分率)
以下限值计,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若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下限值为上述,则粘着剂的凝聚力变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以上限值计,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若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上限值为上述,则粘着剂不会变得过硬,初始的段差追随性及耐久后的段差追随性均优异。此外,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当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以下限值计,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最优选为62%以上。此外,以上限值计,该凝胶分率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特别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下。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在上述范围内,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变得更加优异。
(5)粘着剂层的厚度
以下限值计,粘着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则由于与着色剂(C)的含量的关系,容易满足上述的光学物性,并且容易发挥所需的粘着力。此外,从容易发挥优异的段差追随性的角度出发,以下限值计,优选为120μm以上,更优选为14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6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0μm以上。
此外,以上限值计,粘着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则加工性良好。此外,不易产生由挤压痕等造成的外观不良。进一步,由于与着色剂(C)的含量的关系,容易满足上述的光学物性。另外,粘着剂层11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层叠多层而形成。
另外,显示体2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基本上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相同。
1-2.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保护粘着剂层11直至使用粘着片1时为止,其在使用粘着片1(粘着剂层11)时被剥离。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剥离片12a、12b中的一个或两个并非是必需的。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膜、离聚物树脂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等。此外,还可使用这些膜的交联膜。进一步,也可以为这些膜的层叠膜。
优选对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特别是与粘着剂层11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另外,在剥离片12a、12b中,优选将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将另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150μm左右。
2.物性
(1)雾度值
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通常为0%以上,当粘着剂层11中的着色剂(C)为染料时,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特别优选为0.1%以上。此外,当粘着剂层11中的着色剂(C)为颜料时,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最优选为3.0%以上。通过使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的下限值为上述,容易满足上述的色差ΔE。另一方面,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下,从可视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30%以下,最优选为20%以下。通过使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的上限值为上述,容易满足上述的总透光率及色差ΔE。另外,本说明书的雾度值为以JIS K7136:2000为基准而测定的值。
(2)粘着力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3N/25mm以上,更优选为5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变得更加优异。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9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7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在发生贴合错误时,能够对显示体构成构件、特别是昂贵的显示体构成构件进行再利用。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粘着力是指基本上通过以JIS Z0237:2009为基准的180度剥离法测定的粘着力,是将测定样本制成25mm宽、100mm长,将该测定样本贴附在被粘物上,以0.5MPa、50℃加压20分钟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以3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测定的值。另外,当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设为贴附在被粘物后经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力。
3.粘着片的制造
作为粘着片1的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或12b)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形成涂布层后,在该涂布层上叠合另一个剥离片12b(或12a)的剥离面。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得到上述粘着片1。加热处理及熟化的条件如上文所述。
作为粘着片1的另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此外,在另一个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热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然后,以使两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贴合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与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此处,可制作多个带涂布层的剥离片,并贴合所需数量的该涂布层。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层叠的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得到上述粘着片1。根据该制造例,即使在粘着剂层11较厚时,也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例如可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显示体的制造]
为了制造上述显示体2,作为一个例子,剥离粘着片1的一个剥离片12a,将粘着片1所露出的粘着剂层11贴合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存在有印刷层3的一侧的面上。
然后,从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贴合粘着片1所露出的粘着剂层1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此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可调换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及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的贴合顺序。
当粘着剂层11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在如上所述地经由粘着剂层11贴合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后,对粘着剂层11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粘着剂层11中的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进行聚合,粘着剂层11固化。能量射线对粘着剂层11的照射通常隔着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或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优选隔着作为保护面板的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进行。
活性能量射线是指在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量量子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紫外线或电子束等。在活性能量射线中,特别优选容易操作的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用高压汞灯、融合H灯(fusion H lamp)、氙灯等进行,紫外线的照射量以照度计,优选为50~1000mW/cm2左右,优选为100~500mW/cm2左右。此外,光量优选为50~10000mJ/cm2,更优选为200~7000mJ/cm2,特别优选为500~3000mJ/cm2。另一方面,电子束的照射可使用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1000krad左右。
具有如上所述地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固化的粘着剂层11的显示体2发挥优异的抗起泡性。例如,即使在将显示体2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且由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和/或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产生脱气时,也能够抑制在粘着剂层11与显示体构成构件21、22的界面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起泡。
此外,在上述显示体2中,当粘着剂层11由粘着性组合物P形成时,粘着剂层11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优异。因此,例如即使在将显示体2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时,也能够抑制在段差附近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
[其他显示体]
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示于图3。图3的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A与上述显示体2具有相同的构成,但粘着剂层11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并且,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中的作为凸部的印刷层3接触的一侧。
着色粘着剂层111与上述显示体2的粘着剂层11相同,利用着色剂进行了着色。另一方面,优选无色粘着剂层112未利用着色剂进行着色,为无色透明。
假设使着色粘着剂层111位于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中的印刷层3接触的一侧时,该着色粘着剂层111因基于印刷层3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由此,存在着色粘着剂层111的颜色出现深浅,产生透射率不均的情况。例如,存在颜色在着色粘着剂层111被压缩的部分变深,透射率下降的情况。与此不同,如上所述,通过将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印刷层3接触的层设为无色粘着剂层112,能够抑制着色粘着剂层111因基于印刷层的凹凸而被压缩或发生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粘着剂层11的透射率不均,提高显示体的外观品质,进一步提高设计性。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件也涵盖隶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或均等物。
例如,可省略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2a、12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此外,也可层叠所需的光学构件以代替剥离片12a和/或12b。此外,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可不具有印刷层3。此时,作为一个例子,显示体2可在周缘部具有黑色等的框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限定。
[实施例1]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60质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10质量份的N-丙烯酰吗啉及2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利用后文所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50万。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的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0.2质量份的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CHEMCo.,Ltd.制造,产品名称“BHS8515”)、0.04质量份的作为着色剂(C)的炭黑类黑色颜料(C1)、5.0质量份的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D1;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ester A-9300-1CL”)、0.5质量份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E)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与二苯甲酮的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及0.2质量份的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并充分搅拌,使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其中,在表1中示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设为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时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各配比(固体成分换算值)。另外,表1中记载的缩写符号的详细内容如下。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IBXA:丙烯酸异冰片酯
ACMO:N-丙烯酰吗啉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BA:丙烯酸正丁酯
AA:丙烯酸
[交联剂(B)]
T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CHEM Co.,Ltd.制造,产品名称“BHS8515”)
X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产品名称“TD-75”)
环氧: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甲基)环己烷(MITSUBISHI GAS CHEMICALCOMPANY,INC.制造,产品名称“TETRAD-C”)
[着色剂(C)]
C1~C2:具有表2所示的物性的炭黑类黑色颜料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
D1: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 ester A-9300-1CL”)
D2: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 ester A-DCP”)
对于使用乙酸乙酯将C1~C2的着色剂稀释1万倍而成的溶液,依据JIS K7136:2000,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光程长度10mm)测定雾度值(%)。根据该测定值,计算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差、作为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平均值的平均雾度、波长区域380nm~780nm的5nm间距的各波长处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将这些结果示于表2。
3.粘着片的制造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以90℃对涂布层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形成涂布层(厚度:50μm),制作带涂布层的重剥离型剥离片。
另一方面,使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2120”)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以90℃对涂布层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形成涂布层(厚度:50μm),由此制作4片带涂布层的轻剥离型剥离片。
贴合上述得到的带涂布层的重剥离型剥离片的涂布层侧的面与1片上述得到的带涂布层的轻剥离型剥离片的涂布层侧的面,得到厚度为100μm的涂布层被重剥离型剥离片与轻剥离型剥离片夹持的第一层叠体。
然后,从上述第一层叠体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贴合露出的涂布层的露出面与1片上述得到的带涂布层的轻剥离型剥离片的涂布层侧的面,得到厚度为150μm的涂布层被重剥离型剥离片与轻剥离型剥离片夹持的第二层叠体。通过重复与之相同的工序,得到厚度为250μm的涂布层被重剥离型剥离片与轻剥离型剥离片夹持的第四层叠体。
然后,将上述第四层叠体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厚度:250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构成组成的粘着片。
另外,上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依据JIS K7130,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CO.,LTD.制造,产品名称“PG-02”)而测定的值。
[实施例2~11、比较例1~2]
除了如表1所示地变更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种类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交联剂(B)的种类及掺合量、着色剂(C)的种类及掺合量、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种类及掺合量、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硅烷偶联剂的掺合量以及粘着剂层的厚度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另外,在实施例6、10及11中,通过变更形成在剥离片上的粘着剂层的厚度及层叠数目,从而变更粘着剂层的厚度。
上述的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并通过以下的条件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020
·GPC色谱柱(按照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造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试验例1](凝胶分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裁切成80mm×80mm的尺寸,将其粘着剂层包裹于聚酯制网(网目尺寸200)中,使用精密天平称量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计算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1。
接着,在室温下(23℃),将上述包裹于聚酯制网中的粘着剂在乙酸乙酯中浸渍24小时。然后,取出粘着剂,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风干24小时,进一步在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干燥后,用精密天平称量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计算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2。凝胶分率(%)以(M2/M1)×100表示。由此,导出粘着剂的凝胶分率(UV照射前)。将结果示于表3。
另一方面,以下述条件,隔着轻剥离型剥离片对实施例(实施例7以外)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紫外线;UV),使粘着剂层固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导出该固化后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UV照射后)。将结果示于表3。
<活性能量射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汞灯
·照度200mW/cm2,光量200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的“UVPF-A1”
[试验例2](总透光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玻璃上,将其作为测定用样本。在使用玻璃进行了本底测定(background measurement)的基础上,依据JIS K7361-1:1997,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测定上述测定用样本的总透光率(%)。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3](雾度值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依据JIS K7136:2000,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测定雾度值(%)。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4](L*a*b*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使用同时测光分光式色差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Q2000”),在透射光中测定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明度L*(L*1)、色度a*(a*1)及色度b*(b*1)。将结果示于表3。
在第一玻璃板(NSG Precision Cells,Inc.制造,产品名称“corning glasseagle XG”,长90mm×宽50mm×厚度0.5mm)的表面上,将紫外线固化型油墨(TeikokuPrinting Inks Mfg.Co.,Ltd制造,产品名称“POS-911墨”)丝网印刷成框状(外形:长90mm×宽50mm,宽5mm)。然后,照射紫外线(80W/cm2,金属卤素灯2盏,灯高度15cm,带速10~15m/分钟),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固化,制作具有基于印刷层的段差(段差的高度:10μm)的带印刷层的玻璃板。
然后,以使偏振轴呈正交尼科尔棱镜(crossed nicols)状态(偏振轴:∠45°,∠135°)的方式,经由透明粘着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OPTERIA MO-T015”)贴合两片偏振片,制作由偏振片/透明粘着片/偏振片组成的第一层叠体。进一步,经由透明粘着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OPTERIA MO-T015”),将第二玻璃板(NSGPrecision Cells,Inc.制造,产品名称“corning glass eagle XG”,长90mm×宽50mm×厚度0.5mm)贴合在一个偏振片的面上,制作由偏振片/透明粘着片/偏振片/透明粘着片/玻璃板组成的第二层叠体。另外,由于两片偏振片以正交尼科尔棱镜状态配置,因此呈消光状态。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裁切成长90mm×宽50mm后,从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上述得到的第二层叠体的偏振片侧,制作第三层叠体。接着,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以使露出的粘着剂层覆盖框状的印刷层的整个面的方式,将上述第三层叠体贴合在带印刷段差的玻璃板上。然后,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第一玻璃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将其作为样本。另外,将实施例7设为不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状态。
对于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样本的非印刷层部分(属于显示体的显示部)及印刷层部分(属于显示体的非显示部),使用分光光度计(BYK公司制造,产品名称“Spectro-Guide”),在来自第一玻璃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光下,测定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显示部的明度L*(L*2)、显示部的色度a*(a*2)及显示部的色度b*(b*2)、以及非显示部的明度L*(L*3)、非显示部的色度a*(a*3)及非显示部的色度b*(b*3)。将结果示于表3。
根据上述结果,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色差ΔE。将结果示于表3。
[数学式4]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361
[试验例5](粘着力的测定)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上,得到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PET膜的层叠体。将得到的层叠体裁切成25mm宽、100mm长,将其作为样本。
在23℃、50%RH的环境下,从上述样本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在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上,然后使用KURIHARA SEISAKUSHOCo.,Ltd.制造的高压釜,以0.5MPa、50℃加压20分钟。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
接着,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上述重剥离型剥离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另外,将实施例7的粘着片设为不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状态。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TENSILON”),以剥离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测定粘着力(N/25mm)。此处未记载的条件依据JIS Z0237:2009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6](外观协调性的评价)
针对试验例4中得到的样本,在三波长荧光灯下(距荧光灯的距离:200cm),通过肉眼判断非印刷层部分(属于显示体的显示部)与印刷层部分(属于显示体的非显示部)是否调和(具有一体感),通过以下基准对外观协调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非印刷层部分与印刷层部分非常调和。
○:非印刷层部分与印刷层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调和。
×:非印刷层部分与印刷层部分明显并未调和。
[试验例7](可视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裁切成长70mm×宽70mm,以用两片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长70mm×宽70mm×厚度1.1mm)夹持该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方式进行贴合。接着,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一个钠钙玻璃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将其作为样本。另外,将实施例7设为不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尺寸为15.6英寸、分辨率为1366×768的显示器(Fujitsu Limited制造,产品名称“LITEBOOK A574/H”)中,以5磅(point)至20磅的大小(以1磅间隔增加)100%显示白色背景、黑色的文字(字体:MS P Gothic)。
在上述显示器上配置上述得到的样本。在距显示器50cm的位置,确认能够通过肉眼进行识别的文字的尺寸,通过以下基准评价可视性。将结果示于表3。
◎:能够识别6磅的文字。
○:无法完全识别6磅的文字,但能够识别8磅的文字。
△:无法完全识别8磅的文字,但能够识别15磅的文字。
×:无法识别15磅的文字。
[试验例8](段差追随性的评价)
在玻璃板(NSG Precision Cells,Inc.制造,产品名称“corning glass eagleXG”,长90mm×宽50mm×厚度0.5mm)的表面上,将紫外线固化型油墨(Teikoku PrintingInks Mfg.Co.,Ltd制造,产品名称“POS-911墨”)丝网印刷成框状(外形:长90mm×宽50mm,宽5mm)。然后,照射紫外线(80W/cm2,金属卤素灯2盏,灯高度15cm,带速10~15m/分钟),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固化,制作具有基于印刷层的段差(段差的高度:5μm、10μm)的带段差的玻璃板。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上。然后,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粘着剂层。然后,使用层压机(FUJIPLA Inc.制造,产品名称“LPD3214”),以使粘着剂层覆盖框状的印刷的整个面的方式,在各个带段差的玻璃板上层压上述层叠体。然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的压热处理,并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
接着,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上述PET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然后,在85℃、85%RH的湿热条件下保管72小时。然后,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段差追随性。将印刷段差完全被粘着剂层包埋的情况判断为段差追随性良好,将在印刷段差与粘着剂层的界面观察到浮起或剥离的情况判断为无法追随印刷段差。另外,除了不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以外,实施例7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段差追随性。将结果示于表3。
◎:印刷段差为10μm,良好。
○:印刷段差为5μm,良好。
×:印刷段差为5μm,有浮起、剥离。
[试验例9](抗起泡性的评价)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于PC板上层叠有PMMA层的塑料板(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INC.制造,产品名称“iupilon-sheet MR58U”,厚度:0.7mm,含紫外线吸收剂)的PC板侧,得到带粘着剂层的塑料板。
从上述得到的带粘着剂层的塑料板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经由露出的粘着剂层,将该塑料板贴附在大小为70mm×150mm的钠钙玻璃板(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厚度:0.7mm)上。然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的压热处理,并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接着,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塑料板对上述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
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所得到的层叠体进行72小时的保管。然后,通过肉眼确认粘着剂层与被粘物(塑料板、玻璃板)的界面的状态,根据以下的基准评价抗起泡性。另外,除了不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以外,实施例7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抗起泡性。将结果示于表3。
◎:没有气泡及浮起、剥离。
○:没有浮起、剥离,产生了少许气泡,但为没有问题的程度。
△:没有浮起、剥离,但产生了许多气泡。
×:产生了浮起、剥离。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401
[表2]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411
Figure BDA0002508972300000421
由表3可知,使用了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显示体的外观协调性及可视性优异。此外,使用了除实施例11以外的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显示体的段差追随性也优异。进一步,使用了除实施例7以外的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显示体的抗起泡性也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例如可适宜地使用于具有黑色印刷层的保护面板与所需的显示体构成构件的贴合等。

Claims (10)

1.一种显示体,其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且至少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贴合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
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所述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
[数学式1]
Figure FDA000250897229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部的L*3为0.1~50,所述非显示部的a*3为-20~20,所述非显示部的b*3为-2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部为黑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粘着剂层侧的面上具有凸部,
所述凸部构成所述非显示部的一部分或全部。
5.一种粘着片,其具备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用于贴合构成显示体的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所述显示体具有显示部与非显示部,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3%以上,
在利用所述粘着剂层贴合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而得到的所述显示体中,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2、所述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2、所述非显示部的明度L*设为L*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a*设为a*3、所述非显示部的色度b*设为b*3时,以使通过以下的式(I)计算的色差ΔE为2.00以下的方式,对所述粘着剂层进行着色,
[数学式2]
Figure FDA00025089722900000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将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明度L*设为L*1、所述粘着剂层的色度a*设为a*1、所述粘着剂层的色度b*设为b*1时,所述粘着剂层的L*1为5~95,所述粘着剂层的a*1为-20~20,所述粘着剂层的b*1为-20~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8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含有着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为黑色的颜料或染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与所述粘着剂层,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
CN202010455190.1A 2019-05-27 2020-05-26 显示体及粘着片 Pending CN112002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8870A JP6937338B2 (ja) 2019-05-27 2019-05-27 表示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19-098870 2019-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2249A true CN112002249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6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5190.1A Pending CN112002249A (zh) 2019-05-27 2020-05-26 显示体及粘着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37338B2 (zh)
KR (1) KR20200136310A (zh)
CN (1) CN112002249A (zh)
TW (1) TW20210034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6743A1 (ja) * 2019-11-28 2021-06-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4761840A (zh) * 2019-11-28 2022-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光学设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4761233A (zh) * 2019-12-03 2022-07-15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粘着片、粘着片的制造方法及选择着色剂的方法
JP6947278B2 (ja) * 2019-12-03 2021-10-1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着色剤を選択する方法
JP6947279B2 (ja) * 2019-12-03 2021-10-1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着色剤を選択する方法
JP6945091B1 (ja) * 2020-08-31 2021-10-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表示装置、構造体および光透過性部材付き粘着シート
WO2023095452A1 (ja) * 2021-11-25 2023-06-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614A (ja) * 2000-05-29 2001-12-07 Nitto Denko Corp 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イルタ、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前面板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US20020039651A1 (en) * 2000-05-31 2002-04-04 Chikara Murata Adhesive film for displays
JP200625939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調光素子
JP2015096333A (ja) * 2014-12-11 2015-05-2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212317A (ja) * 2014-05-01 2015-1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205632314U (zh) * 2016-01-06 2016-10-12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媒体后视镜显示组件装置
CN1060103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06292014A (zh) * 2016-11-04 2017-01-04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底色色差的测试方法
JP201711504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用粘着シート
CN107849397A (zh) * 2015-08-03 2018-03-27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CN107907923A (zh) * 2017-11-02 2018-04-13 华米(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屏幕模组及可穿戴设备
CN108932912A (zh) * 2017-05-26 2018-12-04 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屏蔽门
JP2019026731A (ja) * 2017-07-28 2019-02-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積層体
WO2019044847A1 (ja) * 2017-08-31 2019-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内外装部材、移動体及びパネル、加飾シート、加飾シート付き表示装置、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3871A (ja) 1999-04-30 2000-11-14 Nitto Denko Corp 機能性フィルム貼着用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88298A (ja) 2008-02-08 2009-08-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複合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WO2012118257A1 (ko) * 2011-02-28 2012-09-07 (주)모비테크 휴대단말기용 액정보호 커버체 및 이를 이루는 투과보호층의 제조방법
JP2012234028A (ja) 2011-04-28 2012-11-29 Asahi Glass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994325B2 (ja) * 2012-03-27 2016-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90928B2 (ja) * 2013-12-25 2018-03-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の透光性カバー基板
JP6274568B2 (ja) * 2014-03-24 2018-02-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924507B2 (ja) 2014-09-25 2016-05-2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硬質被覆層がすぐれた耐チッピング性を発揮する表面被覆切削工具
CN206671719U (zh) * 2017-03-21 2017-11-24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614A (ja) * 2000-05-29 2001-12-07 Nitto Denko Corp 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イルタ、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前面板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イ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US20020039651A1 (en) * 2000-05-31 2002-04-04 Chikara Murata Adhesive film for displays
JP200625939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調光素子
JP2015212317A (ja) * 2014-05-01 2015-1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2015096333A (ja) * 2014-12-11 2015-05-2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CN1060103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07849397A (zh) * 2015-08-03 2018-03-27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带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JP201711504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用粘着シート
CN205632314U (zh) * 2016-01-06 2016-10-12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多媒体后视镜显示组件装置
CN106292014A (zh) * 2016-11-04 2017-01-04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底色色差的测试方法
CN108932912A (zh) * 2017-05-26 2018-12-04 松下电气机器(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屏蔽门
JP2019026731A (ja) * 2017-07-28 2019-02-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積層体
WO2019044847A1 (ja) * 2017-08-31 2019-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内外装部材、移動体及びパネル、加飾シート、加飾シート付き表示装置、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107907923A (zh) * 2017-11-02 2018-04-13 华米(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屏幕模组及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7338B2 (ja) 2021-09-22
TW202100349A (zh) 2021-01-01
KR20200136310A (ko) 2020-12-07
JP2020192708A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3500B2 (ja) 表示体
CN112002249A (zh) 显示体及粘着片
JP6792662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11334218B (zh) 粘着片、显示体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CN110713799A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JP6971375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13388338A (zh) 防飞散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12646507A (zh) 显示体及粘着片
CN111748300B (zh) 着色粘着片及显示体
JP7233405B2 (ja)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7273887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JP7256856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TWI841760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體
JP7426539B2 (ja) 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TWI834763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