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4811A -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4811A
CN111994811A CN202010768769.3A CN202010768769A CN111994811A CN 111994811 A CN111994811 A CN 111994811A CN 202010768769 A CN202010768769 A CN 202010768769A CN 111994811 A CN111994811 A CN 111994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y
hydraulic
val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8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4811B (zh
Inventor
刘飞香
李仕辉
刘伟
肖前龙
滕锦图
段寄伟
崔凯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8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4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4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4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4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4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08Driving gear incorporating fluid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28Othe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2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 F15B11/04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 F15B11/042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by means in the feed line, i.e. "meter 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16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1/161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with sensing of servomotor demand or load
    • F15B11/165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with sensing of servomotor demand or load for adjusting the pump output or bypass in response to dem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8Servomotor systems incorporating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ntrol means
    • F15B21/087Control strategy, e.g. with block diagr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其中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可以停止工作,降低油路中液压油的温度,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进行内部循环,避免液压马达吸空。

Description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和一种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大型移动设备大多包含卷筒,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液压马达作为驱动卷筒的动力源,现有技术中液压马达的液压驱动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液压油泵带动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实现卷筒的正转与反转,进而实现了放卷与收卷,这种方式液压油泵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导致液压油路温度高,容易产生事故;第二种是,在卷筒收卷时通过液压油泵带动液压马达转动,在放卷时液压油泵不工作,通过外部牵引力带动卷筒转动,这种方式在放卷时,卷筒转动会带动液压马达转动,液压马达转动会造成回油管路吸空,会影响液压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液压油泵,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回油路,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第一补油路,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开启,液压油泵供给的高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以驱动液压马达以第一方向进行转动,液压马达即可用于带动卷筒转动,经过液压马达后的低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流经回油路返回至油箱,实现了卷筒的收卷。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可以停止工作,以降低液压油泵的工作时间,降低供油路和回油路中液压油的温度,此时可以通过外部的牵引力带动卷筒进行转动,卷筒会带动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在液压马达转动的过程中,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通过第一补油路的设置避免在液压油泵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液压马达的第一方向与液压马达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向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第一补油路上设置液控单向阀,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使得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开启,第一补油路的压力高于供油路的压力,确保液压油泵供给的液压油能够给入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保障了液压马达的驱动效果,确保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准确运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压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液压油泵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液压马达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流量控制阀,在液压油泵开启时,通过流量控制阀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流量。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液压马达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第一单向阀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一单向阀,通过第一单向阀的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关闭,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进行转动时,能够避免供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流向液压油泵,确保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避免在液压油泵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压阀,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第一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液压油泵,第一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一减压阀,在液压油泵开启时,通过第一减压阀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压力。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第一减压阀控制液压马达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具体地,通过第一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组合使用,能够实现供油管路液压油流量与压力的控制,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运行更为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第二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第一减压阀之间,第二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油箱和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二减压阀,第二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第二补油路,第二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其中,第二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的工作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上设置了第二减压阀,通过第二补油路的设置,一方面,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停止工作,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介于液压油泵和第一补油路之间的供油路内的留存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补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更进一步地避免了液压马达的空吸;另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的设置第二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为液压马达的回油提供了通道,使得液压马达的回油返回至油箱;再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的工作压力,确保了压马油泵供给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补油路上,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减压阀和供油路之间,仅供供油路内的液压油流入第二补油路;和\或第三减压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位于液控单向阀和回油路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单向阀,通过第二单向阀的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停止工作,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避免第二补油路或回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倒流至供油路,保障了第二补油路的补油效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减压阀的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关闭,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进行转动时,液压油流经第一补油路进行循环时,可以控制液压油的压力,进而控制了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的预紧力。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放卷时,可以通过第三减压阀控制液压马达的预紧力,进而控制卷筒收卷的收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旁通油路,旁通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旁通油路与供油路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接处和液压马达之间,旁通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接处和液压马达之间;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旁通油路上,用于控制旁通油路的连通与断开。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旁通油路,通过旁通油路的设置,在第一换向阀开启的状态下,由于旁通油路的压力更低,所以液压油泵供给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旁通油路和回油路内进行循环,液压油不会供给至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可以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转动时,若旁通油路开启则液压马达不会对卷筒产生预紧作用,卷筒可以自由转动,例如在需要对卷筒或液压马达进行维修时,可以开启旁通油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心回转接头,中心回转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其中,油箱通过中心回转接头的第一油道连通于回油路,液压油泵通过中心回转接头的第二油道连通于供油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中心回转接头,通过中心回转接头的设置在液压控制系统应用于工程车辆时,能够避免油路缠绕现象的发生,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使用更为安全,适用范围更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设置在液压油泵与中心回转接头的通路上,用于控制液压油泵与中心回转接头的接通与闭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换向阀的设置,能够控制液压油泵与中心回转接头的通路的接通与闭合,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可操作性更强,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关闭液压马达的供油管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液压控制系统;滚筒,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马达。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车辆,因工程车辆包括了上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因此工程车辆具备液压控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液压马达,4液压油泵,6液控单向阀,8流量控制阀,10第一单向阀,12第一减压阀,14第二减压阀,16第二单向阀,18第一换向阀,20中心回转接头,22第二换向阀,24第三减压阀,26油箱,28卷筒控制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4开启,液压油泵4供给的高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以驱动液压马达2以第一方向进行转动,液压马达2即可用于带动卷筒转动,经过液压马达2后的低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流经回油路返回至油箱26,实现了卷筒的收卷。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4可以停止工作,以降低液压油泵4的工作时间,降低供油路和回油路中液压油的温度,此时可以通过外部的牵引力带动卷筒进行转动,卷筒会带动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转动,在液压马达2转动的过程中,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2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通过第一补油路的设置避免在液压油泵4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2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2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液压马达2的第一方向与液压马达2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向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第一补油路上设置液控单向阀6,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使得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4开启,第一补油路的压力高于供油路的压力,确保液压油泵4供给的液压油能够给入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保障了液压马达2的驱动效果,确保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准确运行。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8,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油泵4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马达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流量控制阀8,在液压油泵4开启时,通过流量控制阀8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流量。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流量控制阀8控制液压马达2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8,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油泵4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马达2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10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8,第一单向阀10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一单向阀10,通过第一单向阀10的设置,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4关闭,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进行转动时,能够避免供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流向液压油泵4,确保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2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避免在液压油泵4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2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2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8,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油泵4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马达2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10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8,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压阀12,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第一单向阀10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减压阀12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第一减压阀12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液压油泵4,第一减压阀12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
在该实施例中,在液压油泵4开启时,通过第一减压阀12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压力。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第一减压阀12控制液压马达2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具体地,通过第一减压阀12和流量控制阀8组合使用,能够实现供油管路液压油流量与压力的控制,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运行更为安全。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8,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油泵4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马达2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10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8,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压阀12,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第一单向阀10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减压阀12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第一减压阀12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液压油泵4,第一减压阀12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第二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减压阀12之间,第二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油箱26和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二减压阀14,第二减压阀14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14的第二阀口连通于第二补油路,第二减压阀14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其中,第二减压阀14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12的工作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上设置了第二减压阀14,通过第二补油路的设置,一方面,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4停止工作,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介于液压油泵4和第一补油路之间的供油路内的留存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补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2,更进一步地避免了液压马达2的空吸;另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14的设置第二减压阀14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14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为液压马达2的回油提供了通道,使得液压马达2的回油返回至油箱26;再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14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12的工作压力,确保了压马油泵供给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2、液压油泵4和液控单向阀6。
其中,液压油泵4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26;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6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6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6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8,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油泵4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液压马达2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0,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10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8,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的第一油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压阀12,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第一单向阀10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减压阀12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第一减压阀12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液压油泵4,第一减压阀12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2。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第二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8和第一减压阀12之间,第二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油箱26和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二减压阀14,第二减压阀14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14的第二阀口连通于第二补油路,第二减压阀14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26;其中,第二减压阀14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12的工作压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单向阀16,设置在第二补油路上,第二单向阀16位于第二减压阀14和供油路之间,仅供供油路内的液压油流入第二补油路;和\或第三减压阀24,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位于液控单向阀6和回油路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单向阀16,通过第二单向阀16的设置,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4停止工作,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避免第二补油路或回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倒流至供油路,保障了第二补油路的补油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减压阀24的设置,在液压马达2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4关闭,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进行转动时,液压油流经第一补油路进行循环时,可以控制液压油的压力,进而控制了液压马达2以第二方向转动的预紧力。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放卷时,可以通过第三减压阀24控制液压马达2的预紧力,进而控制卷筒收卷的收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
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旁通油路,旁通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旁通油路与供油路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接处和液压马达2之间,旁通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接处和液压马达2之间;第一换向阀18,设置在旁通油路上,用于控制旁通油路的连通与断开。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旁通油路,通过旁通油路的设置,在第一换向阀18开启的状态下,由于旁通油路的压力更低,所以液压油泵4供给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旁通油路和回油路内进行循环,液压油不会供给至液压马达2,液压马达2可以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转动时,若旁通油路开启则液压马达2不会对卷筒产生预紧作用,卷筒可以自由转动,例如在需要对卷筒或液压马达2进行维修时,额可以额开启旁通油路。
实施例八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心回转接头20,中心回转接头20内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其中,油箱26通过中心回转接头20的第一油道连通于回油路,液压油泵4通过中心回转接头20的第二油道连通于供油路。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了中心回转接头20,通过中心回转接头20的设置在液压控制系统应用于工程车辆时,能够避免油路缠绕现象的发生,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使用更为安全,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向阀22,第二换向阀22设置在液压油泵4与中心回转接头20的通路上,用于控制液压油泵4与中心回转接头20的接通与闭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换向阀22的设置,能够控制液压油泵4与中心回转接头20的通路的接通与闭合,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可操作性更强,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关闭液压马达2的供油管路。
实施例九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滚筒,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马达2。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车辆,因工程车辆包括了上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因此工程车辆具备液压控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多卷筒自动收放的液压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中心回转接头20、液压马达2、液压马达2的供油路和回油路,供油路与液压油泵4之间装有第二换向阀22,第二换向阀22可以为电磁换向阀,回油路与油箱26连接,供油路与回油路之间装有卷筒控制阀组件28,卷筒控制阀组件28包括装在供油管上的流量控制阀8、第一单向阀10、第一减压阀12,第一减压阀12可以为三通减压阀,第一单向阀10进油侧设有一由第二单向阀16与第二减压阀14组成的第二补油路(兼具回油与补油功能),第二减压阀14可以为三通减压阀,在第一单向阀10出油侧设有与回油管相接的第一补油路与旁通油路,第一补油路上装有液控单向阀6与第三减压阀24,第三减压阀24可以溢流阀,卷筒自由旋转油路上装有第一换向阀18。
该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线缆卷筒收卷工况:
当线缆卷筒处于收卷状态时,即收卷过程,液压油泵4输出的压力油经流量控制阀8、第一单向阀10、第一减压阀12进入液压马达2,液压马达2正向进油带动卷筒旋转,从而实现收卷线缆。此时,液压马达2的供油压力由第一减压阀12设定,根据设备线缆参数及设备行驶时线缆的悬垂角度,调定压力值。供油管上的流量控制阀8在液压马达2收卷过程中,用于调节收缆速度。
二、线缆卷筒放卷工况:
当线缆卷筒处于放卷状态时,即放卷过程,线缆靠设备牵引力的作用从卷筒拉出,使液压马达2反向旋转,以液压泵方式工作,第一单向阀10关闭,此时从液压马达2排出的压力油只到达第二换向阀22,供油路与回油路接通,从液压马达2排出的高压油经液控单向阀6、第三减压阀24回油箱26,只有一部分油液经第二单向阀16与第二减压阀14组成的油路进行补油,参与马达的循环供油。根据设备线缆参数(重量和抗拉强度等)设定第三减压阀24的压力。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减压阀12与第三减压阀24的应用,分别用于设定卷筒收缆力和线缆张紧力。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减压阀14的应用,将补油路与回油路隔离,保证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通过电磁换向阀的应用,可实现供油路的通断,用于实现卷筒工作/停止的切换。
本实施例通过卷筒控制阀组件28的应用,减少了中心回转接头20通道数,简化了液压管路,如图1所示卷筒控制阀组件28可以为多组,通过一个液压油泵4即可驱动多个液压马达2。
三、液压马达2浮动工况:
第一换向阀18打开时,可实现线缆卷筒的自由收放。
收卷线缆时,卷筒收揽力由第一减压阀12设定,降低系统发热量。
收卷电缆时,在供油路上设置流量控制阀8,用于调节收缆速度。
放线缆时,液压马达2反向旋转,以液压泵方式工作,线缆张紧力由第三减压阀24设定,液压马达2进行小流量低压补油,第二补油路与回油路之间装有第二减压阀14,第二减压阀14给液压马达2低压侧提供背压,保证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该系统适用于变量泵,而且能够在不增加主油路数的情况下,同时控制多个卷筒的自动收放。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1、本实施例适用于变量泵,设备运行过程中,降低了液压系统发热量,有利于设备长时间工作。
2、该液压系统设置有补油路,卷筒在收放过程中更加稳定。
3、相比现有技术的卷筒控制阀,该液压控制系统特别适用于带中心回转的设备,仅需2条液压油路。针对多个卷筒控制,效果更加显著,有效简化了液压管路。
4、通过本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卷筒的自动收放,缓冲减震,过载保护,可有效增加设备运行距离,提高设备运行速度,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马达;
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回油路,所述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
第一补油路,所述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
液控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油路上,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所述供油路,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所述回油路;
控制油路,所述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
其中,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油泵之间,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马达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压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所述油箱,所述第一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油泵,所述第一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补油路,所述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所述第二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减压阀之间,所述第二补油路与所述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油箱和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回油路的连通处之间;
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所述回油路,所述第二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补油路,所述第二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所述油箱;
其中,所述第二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工作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补油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减压阀和所述供油路之间,仅供所述供油路内的液压油流入所述第二补油路;和\或
第三减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油路上,位于所述液控单向阀和所述回油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旁通油路,所述旁通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所述旁通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接处和所述液压马达之间,所述旁通油路与所述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第一补油路与所述回油路的连接处和所述液压马达之间;
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旁通油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旁通油路的连通与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心回转接头,所述中心回转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
其中,所述油箱通过中心回转接头的第一油道连通于所述回油路,所述液压油泵通过所述中心回转接头的第二油道连通于所述供油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设置在所述液压油泵与所述中心回转接头的通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油泵与所述中心回转接头的接通与闭合。
10.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
滚筒,连接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马达。
CN202010768769.3A 2020-08-03 2020-08-03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Active CN111994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769.3A CN111994811B (zh) 2020-08-03 2020-08-03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8769.3A CN111994811B (zh) 2020-08-03 2020-08-03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4811A true CN111994811A (zh) 2020-11-27
CN111994811B CN111994811B (zh) 2021-09-21

Family

ID=7346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8769.3A Active CN111994811B (zh) 2020-08-03 2020-08-03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481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927A (zh) * 2010-11-10 2011-04-20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回转补油回路系统
US20120285152A1 (en) * 2011-05-13 2012-11-15 Kobelco Cranes Co., Ltd. Hydraulic driving apparatus for working machine
CN103174691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浙江大学 用于回转液压系统的抗负载波动回转缓冲控制回路
CN103466482A (zh) * 2013-09-22 2013-12-2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卷扬液压系统
US20140130488A1 (en) * 2012-11-13 2014-05-15 Kobelco Cranes Co., Ltd. Hydraulic drive apparatus for work machine
CN203641137U (zh) * 2013-11-21 2014-06-11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式液压系统马达节能系统
CN203699758U (zh) * 2013-12-24 2014-07-09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卷扬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5909578A (zh) * 2016-06-02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艉部作业平台液压系统
CN105951920A (zh) * 2016-06-20 2016-09-21 浙江大学 一种挖掘机回转动能回收及补油装置及其方法
CN107200284A (zh) * 2017-06-27 2017-09-2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卷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起重机
CN206708124U (zh) * 2017-03-24 2017-12-0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快速停止装置和闭式工作液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927A (zh) * 2010-11-10 2011-04-20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回转补油回路系统
US20120285152A1 (en) * 2011-05-13 2012-11-15 Kobelco Cranes Co., Ltd. Hydraulic driving apparatus for working machine
US20140130488A1 (en) * 2012-11-13 2014-05-15 Kobelco Cranes Co., Ltd. Hydraulic drive apparatus for work machine
CN103174691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浙江大学 用于回转液压系统的抗负载波动回转缓冲控制回路
CN103466482A (zh) * 2013-09-22 2013-12-2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卷扬液压系统
CN203641137U (zh) * 2013-11-21 2014-06-11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式液压系统马达节能系统
CN203699758U (zh) * 2013-12-24 2014-07-09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卷扬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5909578A (zh) * 2016-06-02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艉部作业平台液压系统
CN105951920A (zh) * 2016-06-20 2016-09-21 浙江大学 一种挖掘机回转动能回收及补油装置及其方法
CN206708124U (zh) * 2017-03-24 2017-12-0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快速停止装置和闭式工作液压系统
CN107200284A (zh) * 2017-06-27 2017-09-26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卷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起重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湛从昌: "《液压可靠性设计基础与设计准则》", 31 August 2018, 冶金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4811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9449B (zh) 一种恒张力液压控制系统
CN205207303U (zh) 储缆绞车液压系统
JP5149064B2 (ja) タグボート用ロープウインチ
CN111994811B (zh)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US3380545A (en) Cable reel control mechanism
CN109973448B (zh)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拖缆绞车液压系统
CN106744427B (zh) 一种拖缆机系统
US3250492A (en) Automatic regulator for cable reel
JP4049304B2 (ja) 2胴ウィンチの油圧装置
CN209740572U (zh) 液压绞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CN112726605A (zh) 一种超大型打桩船的组合式绞车液压系统
CN219388279U (zh) 一种新型单泵串联驱动液压回路
CN208185096U (zh) 一种推土机液压系统
CN106542452B (zh) 一种三工作制绞车控制系统
CN113165532A (zh) 地下采矿机中的布置结构和方法
JP2012086919A (ja) クレーンの油圧回路
US11905147B2 (en)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 forestry winch and forestry winch
CN218371067U (zh) 新型卷缆系统
CN217713128U (zh) 伺服液控系统、马达液控系统、油缸液控系统及起重设备
CN220134328U (zh) 子母式排水车管线同步回收液压控制系统及子母式排水车
CN211812853U (zh) 控制电缆卷筒自动收/放电缆的液控阀
US3250491A (en) Hydraulic cable reel drive circuit
CN219009599U (zh) 匹配电缆车的液压收放系统、地下铲运机和工程车辆
CN215051801U (zh) 摊铺机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16538161A (zh) 管线收放卷液压控制系统及子母式排水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