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5031A - 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5031A
CN111985031A CN202010836665.1A CN202010836665A CN111985031A CN 111985031 A CN111985031 A CN 111985031A CN 202010836665 A CN202010836665 A CN 202010836665A CN 111985031 A CN111985031 A CN 111985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original
section
excavation
road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66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5031B (zh
Inventor
上官恩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d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d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d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d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66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5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5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5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5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5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Description

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道路工程造价领域,路基通常采用CAD横断面图纸的形式来描述。横断面图纸中通常有路面线、路床线、原地面线、清表线等线条及标高、挖填方面积等相关文字标注,用以描述路基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及工程算量的相关信息。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三维模型所具有的显示直观、便于后期应用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当前,将二维横断面图转换为三维模型,主要是通过拉伸和放样这两种方式实现的。其中拉伸体是由一个横断面拉伸成体,拉伸过程中横断面的几何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路基的横断面是随位置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显然不适合通过拉伸体来构造路基三维模型。放样体的两个端面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但是无法模拟路基在两个横断面之间原地面标高发生较大变化、土方由挖土转换为填土的过程,也不能模拟某一个路基横断面既有挖土、又有填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快速的路基三维模型构造方案,从而可以模拟路基中既包含挖土又包含填土的情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包括:
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和所述第二横断面之间或所述第一横断面内或所述第二横断面内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分别向下延伸,生成第一地面截面和第二地面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截面和所述第二地面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地面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挖方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填方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均倾斜向上延伸时,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将所述第二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一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一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二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均倾斜向下延伸时,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上延伸时,将倾斜向上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一填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一填方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上延伸时,将倾斜向上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填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二填方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的相交部分,将所述相交部分作为所述实际挖方模型;
所述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原始填方模型与所述原始地面模型相减后的剩余部分,将所述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实际填方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三维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相拼接,以得到所述路基三维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包括:
横断面获取模块,适用于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和所述第二横断面之间或所述第一横断面内或所述第二横断面内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
原始地面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原始挖方填方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实际挖方模块,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实际填方模块,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路基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针对填土和/或挖土的不同工况准确快速地生成路及三维模型。本发明首先根据横断面中的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然后针对挖土或填土的不同工况,对横断面中的路床线进行相应翻转处理后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接下来,对原始地面模型和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对原始地面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最后,将实际挖方模型和实际填方模合并以生成路基三维模型。本发明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工况下的路基三维建模,有效提高了构造路基三维模型的效率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原始地面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生成原始挖方模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原始挖方模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生成原始填方模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原始填方模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实际挖方模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实际填方模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路基三维模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实施例一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针对填土和/或挖土的不同工况准确快速地生成路及三维模型。本发明首先根据横断面中的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然后针对挖土或填土的不同工况,对横断面中的路床线进行相应翻转处理后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接下来,对原始地面模型和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对原始地面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最后,将实际挖方模型和实际填方模合并以生成路基三维模型。本发明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工况下的路基三维建模,有效提高了构造路基三维模型的效率和准确度。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和所述第二横断面之间或所述第一横断面内或所述第二横断面内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
在实际施工中,一般会在路基中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桩号位置,在每个桩号位置测量出路基的横断面。在进行建模时,通常会取两两相邻的两个横断面,构建出两个横断面之间的分段路基模型,最后通过多个分段路基模型组合成整体路基模型。请参阅图2A和图2B,分别代表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C1和第二横断面C2。其中第一横断面C1中包含第一地面线G1和第一路床线B1,第二横断面C1中包含第二地面线G2和第二路床线B2。可以理解,第一地面线G1和第二地面线G2表示施工前原地貌的轨迹线,第一路床线B1和第二路床线B2表示施工后路基底部的轨迹线。
本实施例要解决的是在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的情况下的路基三维建模,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指的是既包含填方又包含挖方。例如从图2A可以看出,在第一横断面C1的左半部分第一地面线G1高于第一路床线B1,意味着这一部分需要通过挖土的方式(下文称挖方)以从第一地面线G1变换到第一路床线B1;而在第一横断面C1的右半部分第一地面线G1低于第一路床线B1,意味着这一部分需要通过填土的方式(下文称填方)以从第一地面线G1变换到第一路床线B1。因此,本实施例是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图2B的工况比图2A相对简单,可以看出,第一横断面C1的全程为第二地面线G2高于第二路床线B2,意味着在该截面段需要通过挖土的方式以从第二地面线G2变换到第二路床线B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横断面C1和第二横断面C2的具体形状仅仅是用于举例,而非作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定。本实施例允许在其中一个横断面中既包含挖方又包含填方,或者在两个横断面中均既包含挖方又包含填方,又或者其中一个横截面只包含挖方、另一个横截面只包含填方的情况。总之,是要是路基两端的横截面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则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S200: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三维放样的方式得到原始地面模型。通过将第一地面线G1和第二地面线G2分别向下垂直延伸一定距离可以得到第一地面截面CG1和第二地面截面CG2。向下垂至延伸的模拟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经验预先设置,通常只要超过路床线的最低位置即可。
在第一地面截面CG1和第二地面截面CG2的基础上,可以分别将第一地面截面CG1和第二地面截面CG2作为两个端面进行三维放样,得到原始地面模型M1,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原始地面模型M1的后面CG1(远离读者的一面)是基于第一地面线G1生成的,原始地面模型M1的前面CG2(靠近读者的一面)是基于第二地面线G2生成的。根据可以利用现有的任何三维放样方法生成原始地面模型,例如利用CAD软件中的三维放样功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300: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原始挖方模型指的是全部由挖土方式形成的虚拟路基模型,原始填方模型指的是全部由填土方式形成的虚拟路基模型。由于实际路床线中既有通过挖土方是形成的,又有通过填土方式形成的,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分别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图4示出了生成原始挖方模型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生成原始挖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S410: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仍以图2A和图2B中的第一路床线B1和第二路床线B2为例。可以看出,第一路床线B1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上延伸的,说明第一路床线B1本身就是通过挖土方式形成的,第一路床线B1与第一挖方路床线B1’相同,因此直接根据第一路床线B1构造第一原始挖方截面。以第一路床线B1作为最低轨迹垂直向上延伸构造第一原始挖方截面CD1,延伸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定,只要高出实际地面线即可。另外,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下的,说明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实际是通过填土方式形成,与当前模拟的挖土方式不符。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边坡进行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挖方路床线B2’。这样,以第二挖方路床线B2’作为最低轨迹垂直向上延伸构造第一原始挖方截面CD2,延伸的距离同样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路床线B1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下的,那么同样需要对第一路床线B1的右侧边坡进行水平翻转,以使所述右侧边坡倾斜向上。这样才可以模拟挖土方式形成路基的场景。总之,无论是第一路床线B1还是第二路床线B2,只要其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下的,那么就需要通过水平翻转的方式使其倾斜向上,从而可以模拟挖方场景。
S420:根据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挖方模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生成的原始挖方模型M2的示意图。从图5可以看出,原始挖方模型M2的前面(远离读者的一面)是根据第一路床线B1(图未示)生成的第一原始挖方截面CB1,原始挖方模型M2的后面(靠近读者的一面)是根据第二挖方路床线B2’生成的第二原始挖方截面CB2。根据可以利用现有的任何三维放样方法基于第一原始挖方截面CB1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CB2生成原始挖方模型,例如利用CAD软件中的三维放样功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图6示出了生成原始挖方模型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生成原始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S610: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仍以图2A和图2B中的第一路床线B1和第二路床线B2为例。可以看出,第一路床线B1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上延伸的,说明第一路床线B1是通过挖土方式形成的,与本步骤的填土形式不符。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第一路床线B1的右侧边坡进行水平翻转使其变成倾斜向下延伸,以得到第一填方路床线B1’。以第一填方路床线B1’作为最高轨迹垂直向下延伸构造第一原始填方截面CF1,延伸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定,只要低于实际地面线即可。另外,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下的,说明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实际是通过填土方式形成,与本步骤模拟的挖土方式相符。因此第二填方路床线即为第二路床线B2。这样,以第二路床线B2作为最高轨迹垂直向下延伸构造第二原始填方截面CF2,延伸的距离同样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上的,那么同样需要对第二路床线B2的右侧边坡进行水平翻转,以使所述右侧边坡倾斜向下。这样才可以模拟填土方式形成路基的场景。总之,无论是第一路床线B1还是第二路床线B2,只要其右侧边坡是倾斜向上的,那么就需要通过水平翻转的方式使其倾斜向下,从而可以模拟填方场景。
S620:根据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填方模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生成的原始填方模型M3的示意图。从图7可以看出,原始填方模型M3的前面(远离读者的一面)是根据第一填方路床线B1’生成的第一原始填方截面CF1,原始挖方模型M2的后面(靠近读者的一面)是根据第二路床线B2生成的第二原始填方截面CF2。根据可以利用现有的任何三维放样方法基于第一原始填方截面CF1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CF2生成原始挖方模型,例如利用CAD软件中的三维放样功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400: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对于挖土形式来说,原始地面模型和原始挖方模型之间的相交部分为实际需要挖出的土方。因此本步骤可以通过布尔运算中的相交运算获取原始地面模型M1和原始挖方模型之间M2的相交部分,即为实际挖方模型M4,如图8所示。
S500: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对于填土形式来说,原始填方模型比原始地面模型多出来的部分为实际需要填上的土方。因此本步骤可以通过布尔运算中的相减运算获取原始填方模型M3与原始地面模型M1相减后的剩余部分,将所述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实际填方模型M5,如图9所示。
S600: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三维模型。
可以理解,实际挖出的土方和实际填上的土方相加,即为实际需要移动的土方总数,即本实施例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因此本步骤将实际挖方模型M4和实际填方模型M5相拼接,以得到路基三维模型M6,如图10所示。
通过上述步骤,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快速地得到既包含挖土情况又包含填土情况的路基三维模型。本实施例可以适应多种复杂工况下的路基三维建模,有效提高了构造路基三维模型的效率和准确度。
请继续参阅图11,示出了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110可以包括或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被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并可实现上述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本发明所称的程序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本身更适合于描述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110在存储介质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本实施例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横断面获取模块111,适用于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和所述第二横断面之间或所述第一横断面内或所述第二横断面内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
原始地面模块112,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原始挖方填方模块113,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实际挖方模块114,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实际填方模块115,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路基模块116,适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可以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120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21、处理器122,如图1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图12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21-122的计算机设备12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121(即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2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12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120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2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12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12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12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12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12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120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实施例一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110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1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12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120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22用于运行存储器12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110,以实现实施例一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相应功能。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110,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它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分别向下延伸,生成第一地面截面和第二地面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截面和所述第二地面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地面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挖方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填方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均倾斜向上延伸时,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将所述第二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一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一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二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均倾斜向下延伸时,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上延伸时,将倾斜向上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一填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一填方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上延伸时,将倾斜向上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填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二填方路床线垂直向下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的相交部分,将所述相交部分作为所述实际挖方模型;
所述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原始填方模型与所述原始地面模型相减后的剩余部分,将所述剩余部分作为所述实际填方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三维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相拼接,以得到所述路基三维模型。
8.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断面获取模块,适用于获取位于路基在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和所述第二横断面之间或所述第一横断面内或所述第二横断面内包含不同类型的土方过渡段;
原始地面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原始挖方填方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实际挖方模块,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实际填方模块,适用于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路基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36665.1A 2020-08-19 2020-08-19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85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665.1A CN111985031B (zh) 2020-08-19 2020-08-19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665.1A CN111985031B (zh) 2020-08-19 2020-08-19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5031A true CN111985031A (zh) 2020-11-24
CN111985031B CN111985031B (zh) 2024-04-02

Family

ID=7343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6665.1A Active CN111985031B (zh) 2020-08-19 2020-08-19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50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013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工程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65707A (zh) * 2021-01-04 2021-05-07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土石方方量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GB2617453A (en) * 2022-10-31 2023-10-11 Univ Tongji Three-dimensional intelligent fill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of subgrade assisted by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4A1 (en) * 2001-12-12 2003-07-17 Technoguide As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construction
JP5320576B1 (ja) * 2012-06-14 2013-10-23 国土交通省国土技術政策総合研究所長 高台整地プログラム、ダイナミックリンクライブラリ及び景観検討装置
CN103778325A (zh) * 2014-01-08 2014-05-07 南宁市界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法
CN106934111A (zh) * 2017-02-20 2017-07-07 四川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工程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及其建模装置
CN109191581A (zh) * 2018-08-29 2019-01-11 李东帅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高精度计算方法
CN208777093U (zh) * 2018-07-17 2019-04-2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
CN110986773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拍摄测量工程土方量的方法
CN111402402A (zh) * 2020-03-14 2020-07-10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边坡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934A1 (en) * 2001-12-12 2003-07-17 Technoguide As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construction
JP5320576B1 (ja) * 2012-06-14 2013-10-23 国土交通省国土技術政策総合研究所長 高台整地プログラム、ダイナミックリンクライブラリ及び景観検討装置
CN103778325A (zh) * 2014-01-08 2014-05-07 南宁市界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法
CN106934111A (zh) * 2017-02-20 2017-07-07 四川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工程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及其建模装置
CN208777093U (zh) * 2018-07-17 2019-04-2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
CN109191581A (zh) * 2018-08-29 2019-01-11 李东帅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高精度计算方法
CN110986773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拍摄测量工程土方量的方法
CN111402402A (zh) * 2020-03-14 2020-07-10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边坡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福建, 吴国雄, 孙勇: "三维实体模型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no. 01, pages 10 - 14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013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工程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0134B (zh) * 2020-12-10 2022-05-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工程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65707A (zh) * 2021-01-04 2021-05-07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土石方方量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765707B (zh) * 2021-01-04 2024-04-26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土石方方量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GB2617453A (en) * 2022-10-31 2023-10-11 Univ Tongji Three-dimensional intelligent fill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of subgrade assisted by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5031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5031B (zh) 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0937B (zh) 构件截面钢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260471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mine tunnel
CN106611438B (zh) 三维仿真地图的局部区域更新切图方法及装置
CN111986326B (zh) 路面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50516A (zh) 一种在游戏引擎中实现三维gis数据加载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502317B (zh) 水利水电工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274633B (zh) 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2177518A (zh) 实现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KR101775311B1 (ko) 건축 설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 설계 방법
CN117830586A (zh) 一种井巷三维建模增量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2580134B (zh) 一种路基工程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130922B1 (ko) 3차원 Surface 지형 및 도로(Corridor) 구조물의 위치별 구간(Station) 및 객체 정보의 자동추출을 통한 구간(Station)별 3차원 Solid 절토(Cut)/성토(Fill) 지형과 도로(Corridor) 구조물 객체 자동변환 및 물량 자동생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6778129A (zh) 煤矿三维巷道页面的标注方法及装置
CN115688219A (zh) 一种针对分层开挖的路基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15062442B (zh) 给排水线路的模型部署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203791A (zh) 一种路基挖方线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52588B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变坡地层疏浚开挖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465975B (zh) 在Civil3D中利用控高构建曲面进行网状道路快速建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00366B (zh) 路面结构层的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45940A (zh) 园区平面图生成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63107A (zh) 桩基施工工区自适应分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6127814A (zh) 一种cad环境下岩土工程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06572A (zh) 施工图中纵断面的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7911638A (zh) 一种基于Civil 3D的填埋场开挖与填埋管控方法、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