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0742B -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0742B
CN111980742B CN202010817695.8A CN202010817695A CN111980742B CN 111980742 B CN111980742 B CN 111980742B CN 202010817695 A CN202010817695 A CN 202010817695A CN 111980742 B CN111980742 B CN 111980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exhaust
platform
station
subsystem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7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0742A (zh
Inventor
史聪灵
李建
吕敬民
车洪磊
任飞
胥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to CN2020108176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0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0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0742A/zh
Priority to NL2028659A priority patent/NL202865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0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0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4Air du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8Ventilation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air ducts, e.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ventil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14Air partitions; Air locks
    • E21F1/145Air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排烟领域,提供一种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其中,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包括相互分离的两个站台及设置在两个站台上方的两个站厅,两个站台之间与两个站厅之间分别通过通道连通,隧道与站台之间用站台门分隔,每条隧道的两端分别与一隧道排烟子系统相连,站台门上方设置排烟阀,每条隧道连接有一排热子系统,位于同侧的站台与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送风排烟系统用于为站台公共区和站厅公共区送风或者排烟。本发明提供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在未显著增加设备采购成本的前提下将排烟量提高了至少一倍,实现高效排烟。

Description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客流运输任务。由于城市内部空间有限,城区地铁站点大部分为地下车站。地下车站的运营安全中,危害最大的是地铁站和地铁隧道内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毒害物质的扩散形成的人员伤亡。地铁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往往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地下车站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发烟量大;同时地铁的出入口少,大量烟雾只能从一两个洞口向外涌,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慢,地下洞口的“吸风”效应使向外扩散的烟雾部分又被洞口卷吸回来,容易令人窒息;二是地铁与地面联通的出口数量有限,地铁里面客流量大,人员集中,疏散速度较慢,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有效的通风排烟系统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地铁车站站台主要有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车站。例如,沿着城市高架修建的地铁,由于高架的立柱会阻碍路面的大规模开挖,无法建造站厅与站台合成一体的车站。最直接的解决方法为加大地铁车站的埋深,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站厅被分隔,但会显著增加开挖难度和成本。另一种解决方法是两条轨道隧道、站台和站厅分别在立交桥立柱两旁兴建,再在立柱之间挖通道接驳各轨道隧道、站台和站厅,形成分离岛式地下车站。
现有地铁设计中,在站台发生火灾后,常规做法是开启车站公共区两端排烟风机对站台公共区排烟,开启车站两端排热风机,对站台公共区辅助排烟,考虑到人员跌落轨行区的风险,站台火灾期间不开启站台门。但是针对分离岛式地下车站,一侧站台/站厅的面积小于常规车站,所配置的排烟风机风量较小,且一般只配置一台排热风机,这导致常规排烟模式下,排烟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分离岛式地下车站发生火灾后排烟量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所述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包括相互分离的两个站台及相互分离的两个站厅,两个所述站厅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站台的上方,两条隧道对应分布在相应站台的一侧,两个所述站台之间与两个所述站厅之间分别通过通道连通,所述隧道与对应的所述站台之间用站台门分隔,每条所述隧道的两端分别与一隧道排烟子系统相连,所述站台门上方设置有排烟阀,所述排烟阀在其所在侧的站台起火时开启以便使所述站台的公共区与所述隧道排烟子系统相连通,每一条所述隧道连接有一排热子系统,所述排热子系统与所述隧道内布设的轨顶排热管和轨底排热管相连通,位于同侧的所述站台与所述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所述送风排烟系统用于为站台公共区和站厅公共区送风或者排烟,从而形成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站台公共区送风子系统、站厅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其中,所述排烟阀位于用于控制所述站台门开合的站台门控制器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站台的顶棚管路下方。
其中,连通两个所述站台的所述通道有两条,每条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挡烟垂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进行通风排烟的方法,当其中一个站台发生火灾时,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着火站台的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开启与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其中,同时开启未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关闭与未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同时关闭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其中,仅开启所述排热子系统与着火侧隧道内的轨顶排热管之间的连通通道,关闭所述排热子系统与着火侧隧道内的轨底排热管之间的连通通道。
其中,还包括:当着火侧站台的火势蔓延至未着火侧站台时,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所述双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两个站台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及站台两端的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与两个站台分别连接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两个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其中,所述站台发生火灾以该站台内火灾探测器报警发出触发信号为准。
其中,当着火侧站台的火势蔓延至未着火侧站台时,先继续执行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若接收到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或者在1min~2min后仍未收到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则再执行所述双站台火灾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位于同侧的站台和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送风管道和排烟管道的长度,提升排烟效率;在未显著增加设备采购成本的前提下将排烟量提高了至少一倍,从而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排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1、第一站厅;A2、第一站台;A3、第一站厅;A4、第二站厅;A5、第一分区;A6、第二分区;A7、第三分区;A8、第四分区;A9、第五分区;A10、第六分区;A11、第七分区;A12、第八分区;A13、第一隧道;A14、第二隧道;B1、第一通道;B2、第二通道;B3、第三通道;B4、第四通道;C1、第一排热风亭;C2、第二排热风亭;D1、第一区间隧道风亭;D2、第二区间隧道风亭;D3、第三区间隧道风亭;D4、第四区间隧道风亭;E1、第一公共区排烟风亭;E2、第二公共区排烟风亭;E3、第三公共区排烟风亭;E4、第四公共区排烟风亭;F1、第一公共区送风风亭;F2、第二公共区送风风亭;F3、第三公共区送风风亭;F4、第四公共区送风风亭;G1、第一排热风机;G2、第二排热风机;H1、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2、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3、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4、第四区间隧道风机;I1、第一公共区排烟风机;I2、第二公共区排烟风机;I3、第三公共区排烟风机;I4、第四公共区排烟风机;J1、第一公共区送风风机;J2、第二公共区送风风机;J3、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4、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K1、第一消声器;K2、第二消声器;K3、第三消声器;K4、第四消声器;K5、第五消声器;K6、第六消声器;K7、第七消声器;K8、第八消声器;K9、第九消声器;K10、第十消声器;K11、第十一消声器;K12、第十二消声器;K13、第十三消声器;K14、第十四消声器;L1、第一风阀;L2、第二风阀;L3、第三风阀;L5、第五风阀;L7、第七风阀;L8、第八风阀;L9、第九风阀;L10、第十风阀;L11、第十一风阀;L12、第十二风阀;L13、第十三风阀;L14、第十四风阀;L15、第十五风阀;L16、第十六风阀;L17、第十七风阀;L18、第十八风阀;L19、第十九风阀;L20、第二十风阀;L21、第二十一风阀;L22、第二十二风阀;L23、第二十三风阀;L24、第二十四风阀;L25、第二十五风阀;L26、第二十六风阀;L27、第二十七风阀;L28、第二十八风阀;L29、第二十九风阀;L30、第三十风阀;L31、第三十一风阀;L32、第三十二风阀;L33、第三十三风阀;L34、第三十四风阀;L35、第三十五风阀;L36、第三十六风阀;L37、第三十七风阀;L38、第三十八风阀;L39、第三十九风阀;L40、第四十风阀;L41、第四十一风阀;L42、第四十二风阀;L43、第四十三风阀;L44、第四十四风阀;M1、第一送风管;M2、第二送风管;M3、第三送风管;M4、第四送风管;M5、第五送风管;M6、第六送风管;M7、第七送风管;M8、第八送风管;N1、第一排烟管;N2、第二排烟管;N3、第三排烟管;N4、第四排烟管;N5、第五排烟管;N6、第六排烟管;N7、第七排烟管;N8、第八排烟管;O3、第三排烟口;O4、第四排烟口;O5、第五排烟口;O6、第六排烟口;P1、第一轨顶排热管;P2、第二轨顶排热管;Q1、第一轨底排热管;Q2、第二轨底排热管;R1、第一挡烟垂壁;R2、第二挡烟垂壁;S1、第一站台门固定门;S2、第二站台门固定门;T1、第一站台门滑动门;T2、第二站台门滑动门;U1、第一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2、第二站台门上方排烟阀;V1、第一站台门控制器;V2、第二站台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站厅和两个相互分离的站台,两个站台与两个站厅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站台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站厅。两条隧道布设在相应站台的一侧,其中一条隧道为上行隧道,另一条为下行隧道;相应的,上行隧道对应于上行站台和上行站厅,下行隧道对应于下行站台和下行站厅。两个站台之间通过通道连通,两个站厅之间也通过通道相连通。隧道与相应的站台之间用站台门分隔,每条隧道对应于站台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套隧道排烟子系统,站台门的上方设置有排烟阀,在站台发生火灾时,排烟阀开启以便与隧道排烟子系统连通对站台排烟。每条隧道还连接有一个排热子系统,排热子系统同时与隧道内布设的轨顶排热管和轨底排热管相连。位于同侧的站台和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使用时,根据开关阀的不同为站台和站厅送风或者排烟,由此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作为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站台公共区送风子系统、站厅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使用。
现有的地铁设计中,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需开启站台内的排烟风机,通过对侧站厅自然送风,但是分离岛式车站中两个站台和两个站厅分隔较远,无论公共区排烟风机和送风风机布置于哪一侧,排烟管道和送风管道延伸到另一侧都需经过较长距离,并且连接两侧的管道仅能布置于两侧站厅的连通通道内(其他位置为岩土),导致排烟管道和送风管道长度显著增加,增大了风阻,不利于火灾期间排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位于同侧的站台和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送风管道和排烟管道的长度,提升排烟效率。另外,由于分离岛式车站的单个站台和站厅的面积比传统的岛式站厅公共区的面积小,本发明实施例分别在两个站台和站厅各设置一套送风排烟系统,作为送风子系统和排烟子系统使用,表面看增加了排烟风机和送风风机的数量,成本较高,但实际上针对小面积的分离岛式车站的站台和站厅,送风子系统和排烟子系统所需的送风风力和排烟风力更小,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并未显著增加设备采购成本。通常一台排热风机的风量一般为30-50m3/s,两台公共区排烟风机的风量一般为20-40m3/s,两台隧道风机的风量一般为120-140m3/s。相比于传统的通风排烟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在发生火灾时,通过站台两端的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进行排烟,并开启排烟阀通过隧道排烟子系统辅助排烟和排热子系统辅助排烟,排烟量提高了至少一倍,从而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排烟。
具体地,两个站厅分别为第一站厅A1和第二站厅A3,第二站厅两个站台分别为第一站台A2和第二站台A4,第一站厅A1位于第一站台A2的上方,第二站厅A3位于第二站台A4的上方。第一站厅A1和第二站厅A3之间通过第一通道B1和第二通道B2连通,第一站台A2和第二站台A4之间通过第三通道B3和第四通道B4连通。其中,第一站厅A1由第一分区A5和第二分区A6组成,第一站台A2由第三分区A7和第四分区A8组成,第二站厅A3由第五分区A9和第六分区A10组成,第二站台A4由第七分区A11和第八分区A12组成。站台和站厅的分区仅用于区分该站台或站厅内两端布设的管道所在的区域。
如图1所示,第一隧道A13位于第一站台A2的一侧,第二隧道A14位于第二站台A4的一侧。第一隧道A13和第二隧道A14中的一条作为上行隧道,另一条作为下行隧道,具体不做限定。第一隧道A13内铺设有第一轨顶排热管P1和第一轨底排热管Q1,第一排热子系统分别与第一轨顶排热管P1和第一轨底排热管Q1连通。具体的,第一排热子系统包括第一排热风亭C1、第一排热风机G1和第一消声器K1,第一排热风亭C1和第一排热风机G1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风阀L1,第一消声器K1与第一轨顶排热管P1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风阀L2,第一消声器K1与第一轨底排热管Q1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三风阀L3。通常行车时,第一风阀L1、第二风阀L2和第三风阀L3均打开,第一排热风机G1向外抽风,排出第一隧道A13的热量。在发生火灾等情况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风阀L1、第二风阀L2和第三风阀L3的开关状态,实现对不同部位的排热。同样的,第二隧道A14内铺设有第二轨顶排热管P2和第二轨底排热管Q2。第二排热子系统分别与第二轨顶排热管P2和第二轨底排热管Q2连通。其中,第二排热子系统包括第二排热风亭C2、第二排热风机G2和第二消声器K2,第二排热风亭C2和第二排热风机G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五风阀L5,第二消声器K2与第二轨顶排热管P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七风阀L7,第二消声器K2与第二轨底排热管Q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八风阀L8。由此,每个站台旁的隧道内均连接一套排热子系统,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借助该排热子系统进行辅助排烟。
第一隧道A13内设有第三排烟口O3和第四排烟口O4,第三排烟口O3和第四排烟口O4对应于第一站台A2的两端,第一隧道排烟子系统与第三排烟口O3相连,第二隧道排烟子系统与第四排烟口O4相连。第一隧道排烟子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区间隧道风亭D1、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1和第三消声器K3,第一区间隧道风亭D1和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1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风阀L10,第三消声器K3和第三排烟口O3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一风阀L11。另外,第一隧道排烟子系统还设有连通第一区间隧道风亭D1和第三排烟口O3的第一隧道排烟支路,第一隧道排烟支路与第十风阀L10、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1和第三消声器K3三者形成的管道并行设置,在第一隧道排烟支路上安装有第九风阀L9。第二隧道排烟子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二区间隧道风亭D2、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2和第四消声器K4,第二区间隧道风亭D2和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2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三风阀L13,第四消声器K4和第四排烟口O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四风阀L14。另外,第二隧道排烟子系统还设有连通第二区间隧道风亭D2和第四排烟口O4的第二隧道排烟支路,第二隧道排烟支路与第十三风阀L13、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2和第四消声器K4三者形成的管道并行设置,在第二隧道排烟支路上安装有第十二风阀L12。
同样的,第二隧道A14内设有第五排烟口O5和第六排烟口O6,第五排烟口O5和第六排烟口O6对应于第二站台A4的两端,第三隧道排烟子系统与第五排烟口O5相连,第四隧道排烟子系统与第六排烟口O6相连。第三隧道排烟子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三区间隧道风亭D3、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和第五消声器K5,第三区间隧道风亭D3和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六风阀L16,第五消声器K5和第五排烟口O5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七风阀L17。另外,第三隧道排烟子系统还设有连通第三区间隧道风亭D3和第五排烟口O5的第三隧道排烟支路,第三隧道排烟支路与第十七风阀L17、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和第五消声器K5三者形成的管道并行设置,在第三隧道排烟支路上安装有第十五风阀L15。第四隧道排烟子系统包括顺次相连的第四区间隧道风亭D4、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和第六消声器K6,第四区间隧道风亭D4和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十九风阀L19,第六消声器K6和第六排烟口O6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安装有第二十风阀L20。另外,第四隧道排烟子系统还设有连通第四区间隧道风亭D4和第六排烟口O8的第四隧道排烟支路,第四隧道排烟支路与第十九风阀L19、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和第六消声器K6三者形成的管道并行设置,在第四隧道排烟支路上安装有第十八风阀L18。由此,每条隧道的两端分别与一套排烟子系统相连。
站台与相邻的隧道之间通过站台门隔开,站台门包括多对固定门及滑动门,每对固定门和滑动门的上方设置站台门控制器,站台门控制器的上方安装一排排烟阀。第一站台A2与第一隧道A13之间通过第一站台门隔开。如图2所示,第一站台门包括多个第一站台门固定门S1及与第一站台门固定门S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站台门滑动门T1,在每对第一站台门固定门S1和第一站台门滑动门T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站台门控制器V1,第一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1分布在第一站台门控制器V1的上方。第二站台A2与第二隧道A14之间通过第二站台门隔开。如图2所示,第二站台门包括多个第二站台门固定门S2及与第二站台门固定门S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站台门滑动门T2,在每对第二站台门固定门S2和第二站台门滑动门T2的上方安装有第二站台门控制器V2,第二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2分布在第二站台门控制器V2的上方。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向上流动,因此排烟阀设置在接近站台顶棚的高度,以充分排烟,但在站台上方通常需要布设各种管道线路,排烟阀设置在靠近顶棚高度的位置容易被阻挡,无法顺利排出烟气,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排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烟阀设置在站台门控制器的上方,远离站台顶棚,从而避免站台顶棚处安装的管道线路遮挡排烟阀的端口,提高排烟效率。
位于第一站厅A1第一端的第一分区A5内布设有第一送风管M1和第一排烟管N1,位于第一站台A2第一端的第三分区A7内布设有第三送风管M3和第三排烟管N3,第一站台A2与第一站厅A1公用一套第一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和第一公共区排烟子系统。第一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包括第一公共区送风风亭F1和第一公共区送风风机J1和第七消声器K7,在第一公共区送风风亭F1和第一公共区送风风机J1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十一风阀L21,在第七消声器K7与第一送风管M1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十二风阀L22、在第七消声器K7与第三送风管M3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十三风阀L23。通过控制第二十一风阀L21、第二十二风阀L22和第二十三风阀L23的开关,可以对第一分区A5或者第三分区A7送风。第一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包括第一公共区排烟风亭E1、第一公共区排烟风机I1和第十一消声器K11,第一公共区排烟风亭E1和第一公共区排烟风机I1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三十三风阀L33,第十一消声器K11与第一排烟管N1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三十四风阀L34,第十一消声器K11与第三排烟管N3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第三十五风阀L35。通过控制第三十三风阀L33、第三十四风阀L34和第三十五风阀L35开关实现对第一分区A5或第三分区A7的排烟。
同样的,位于第一站厅A1第二端的第二分区A6内布置第二送风管M2和第二排烟管N2,位于第一站台A2第二端的第四分区A8内布置第四送风管M4和第四排烟管N4。第二公共区送风风亭F2、第二十四风阀L24、第二公共区送风风机J2、第八消声器K8分别与第二送风管M2、第四送风管M4连接,第二送风管M2上安装第二十五风阀L25,第四送风管M4上安装第二十六风阀L26,通过控制第二十四风阀L24、第二十五风阀L25、第二十六风阀L26,实现对第二分区A6或者第四分区A8的送风。第二公共区排烟风亭E2、第三十六风阀L36、第二公共区排烟风机I2、第十二消声器K12分别与第二排烟管N2、第四排烟管N4连接,第二排烟管N2上安装第三十七风阀L37,第四排烟管N4上安装第三十八风阀L38,通过控制第三十六风阀L36、第三十七风阀L37、第三十八风阀L38,实现对第二分区A6或者第四分区A8的排烟。
位于第二站厅A3第一端的第五分区A9内布置第五送风管M5和第五排烟管N5,位于第二站台第二端的第七分区A11内布置第七送风管M7和第七排烟管N7。第三公共区送风风亭F3、第二十七风阀L27、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3和第九消声器K9分别与第五送风管M5、第七送风管M7连接,第五送风管M5上安装第二十八风阀L28,第七送风管M7安装第二十九风阀L29,通过控制第二十七风阀L27、第二十八风阀L28和第二十九风阀L29,实现对第五分区A9或者第七分区A11的送风。第三公共区排烟风亭E3、第三十九风阀L39、第三公共区排烟风机I3和第十三消声器K13分别与第五排烟管N5、第七排烟管N7连接,第五排烟管N5上安装有第四十风阀L40,第七排烟管N7上安装有第四十一风阀L41,通过控制第三十九风阀L39、第四十风阀L40和第四十一风阀L41,实现对第五分区A9或者第七分区A11的排烟。
位于第二站厅A3第二端的第六分区A10内布置第六送风管M6和第六排烟管N6,位于第二站台第二端的第八分区A12内布置第八送风管M8和第八排烟管N8。第四公共区送风风亭F4、第三十风阀L30、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J4和第十消声器K10分别与第六送风管M6、第八送风管M8连接,第六送风管M6上安装有第三十一风阀L31,第八送风管M8上安装第三十二风阀L32,通过控制第三十风阀L30、第三十一风阀L31和第三十二风阀L32,实现对第六分区A10或者第八分区A12的送风。第四公共区排烟风亭E4、第四十二风阀L42、第四公共区排烟风机I4、第十四消声器K14分别与第六排烟管N6、第八排烟管N8连接,第六排烟管N6上安装第四十三风阀L43,第八排烟管N8上安装第四十四风阀L44,通过控制第四十二风阀L42、第四十三风阀L43和第四十四风阀L44,实现对第六分区A10或者第八分区A12的排烟。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为了防止一个站台着火后烟气蔓延至另一个站台,在两个站台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挡烟垂壁。如图1所示,在第一通道B1的顶部设置第一挡烟垂壁R1,在第二通道B2的顶部设置第二挡烟垂壁R2,第一挡烟垂壁R1和第二挡烟垂壁R2可以为45cm、50cm或者55cm,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进行通风排烟的方法,当其中一个站台发生火灾时,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该单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着火站台的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开启与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同时开启未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关闭与未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同时关闭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如图1所示,当第一站台A2发生火灾时,自动联动开启第一公共区排烟风机I1和第二公共区排烟风机I2,开启第三十三风阀L33、第三十五风阀L35、第三十六风阀L36和第三十八风阀L38,关闭第三十四L34和第三十七风阀L37,使得第一公共区排烟风机I1和第二公共区排烟风机I2通过第三排烟管N3、第四排烟管N4对第一站台A2排烟,通过第一站台A2两端的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进行排烟。自动联动开启第一排热风机G1,开启第一风阀L1和第二风阀L2,关闭第三风阀L3,使得第一排热风机G1与第一轨顶排热管P1连通,从而对第一站台A2辅助排烟,也即开启与第一站台A2相连的排热子系统进行辅助排烟。自动联动开启第一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1,自动联动开启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1、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2,开启第十风阀L10、第十一风阀L11、第十三风阀L13和第十四风阀L14,关闭第九风阀L9和第十二风阀L12,使得第一区间隧道风机H1和第二区间隧道风机H2分别通过第三排烟口O3和第四排烟口O4对第一站台A2排烟,也即开启第一站台A2两端的隧道排烟子系统进行排烟。开启第二站厅A3两端的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3和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J4,开启第二十七风阀L27、第二十九风阀L29、第三十风阀L30和第三十二风阀L32,关闭第二十八风阀L28和第三十一风阀L31,使得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3和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J4通过第五送风管M5、第六送风管M6对第二站厅A3送风,也即开启对侧站厅第二站厅A3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进行送风。
关闭第一站厅A1两端的第一公共区送风风机J1和第二公共区送风风机J2,关闭第二十一风阀L21、第二十二风阀L22、第二十三风阀L23、第二十四风阀L24、第二十五风阀L25和第二十六风阀L26;关闭第二站厅A3两端的第三公共区排烟风机I3和第四公共区排烟风机I4,关闭第三十九风阀L39、第四十风阀L40、第四十一风阀L41、第四十二风阀L42、第四十三风阀L43和第四十四风阀L44;关闭第二站台A4外的第二公共区排热风机G2,关闭第五风阀L5、第七风阀L7、第八风阀L8;关闭第二站台A4两端的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关闭第十六风阀L16和第十八风阀L18,开启第十五风阀L15、第十七风阀L17、第十八风阀L18和第二十风阀L20;关闭第二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2。也即关闭第一站厅A1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关闭第三站厅A3两端的站厅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关闭第二站台A4的排热子系统,关闭第二站台A4两端的隧道排烟子系统和第二站台门上方排烟阀U2。
当仅第二站台A4发生火灾时,操作与上类似,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排烟方法,在单个站台发生火灾时,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开启着火站台的隧道排烟子系统、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关闭该着火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子系统,由另一侧站厅进行送风,同时另一侧站台不向外排烟,送入的风经过未着火侧站台输送至着火侧站台或者从着火侧站厅输送至着火侧站台,两个送风路径长度相当,排烟路径位于着火站台的两端,管道路径相对较短,从而形成良好的通风排烟通路,优化了通风排烟效率。
其中,第一站台A2发生火灾以第一站台A2中的火灾探测器发出触发信号为准。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若站台的火势蔓延至另一站台时,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双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两个站台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及站台两端的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与两个站台分别连接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两个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比如,如图1所示,第一站台A2的火势蔓延至第二站台A4,并引发第二站台A4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联动开启第二站台A4两端的排烟风机I3、I4,开启风阀L39、L40、L42、L43,关闭风阀L41、L44,使得第三公共区排烟风机I3和第四公共区排烟风机I4通过第七排烟管N7、第八排烟管N8排烟。联动开启第二排热风机G2,开启第五风阀L5和第七风阀L7,关闭第八风阀L8,使得第二排热风机G2通过第二轨顶排热管P2对第二站台A4排烟。自动联动开启第二站台门上方排烟口U2,自动联动开启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开启第十六风阀L16、第十七风阀L17、第十八风阀L18、第二十风阀L20,关闭第十五风阀L15、第十九风阀L19,使得第三区间隧道风机H3、第四区间隧道风机H4分别通过第五排烟口O5和第六排烟口O6对第二站台A4排烟。自动联动开启第一站厅A1两端的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3、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J4,开启第二十一风阀L21、第二十二风阀L22、第二十四风阀L24、第二十五L25,关闭第二十三风阀L23、第二十六风阀L26,使得第三公共区送风风机J3、第四公共区送风风机J4通过第三送风管M3、第四送分管M4对第一站厅A1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火势从第一站台A2蔓延至第二站台A4,开启与第二站台A4相连的隧道排烟子系统、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第一站台A2上方第一站厅A1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由此,两个站台上方的站厅各自向下方的站台送风,保持风量平衡,有助于烟雾的快速排出。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排烟方法,当仅一个站台发生火灾时,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第一火灾模式中启动着火站台的排烟通路和对侧站厅的送风通路,同时关闭着火侧站厅的送风通路和对侧站台的排烟通路;当火势由一个站台蔓延至另一个站台时,启动双站台火灾模式,在单站台火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启对侧站台的排烟通路和着火侧站厅的送风通路。以上火灾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启动,有助于提高排烟效率。
其中,当着火侧站台的火势蔓延至未着火侧站台时,先继续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若接收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或者在1min~2min后仍未收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则再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
具体地,该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里的送风风机、排烟风机以及风阀等设备均采用成熟的电控设备,可以向综合控制室发送开到位、关到位以及正在打开、正在关闭这四种状态反馈信号。因而,当中控室接收到单站台火灾模式需要投入的所有电控设备发送的打开到位信号,以及需要关闭的所有电控设备发送的关闭到位信号时,表示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继续保持单站台火灾模式不变,间隔10s~60s后待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完毕后再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若在单站台火灾模式的执行过程中,一直没有收到某一个或某些电控设备的反馈信号或者收到的反馈信号与单站台火灾模式不符,则表示这些电控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单站台火灾模式未能完全执行成功,此时,在1min~2min后直接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更具体地,综合控制室内的控制台可以采用PLC控制系统,实时采集各个电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集中控制各个电控设备的启闭,可以利用定时指令来控制两个火灾模式之间的自动关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间隔启动时间来动态启动相应火灾模式,当火灾报警系统探测到烟气蔓延到其他防烟分区,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联动相应火灾模式,做到有针对性排烟,有效减少无效排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所述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包括相互分离的两个站台及相互分离的两个站厅,两个所述站厅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站台的上方,两条隧道对应分布在相应站台的一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站台之间与两个所述站厅之间分别通过通道连通,所述隧道与对应的所述站台之间用站台门分隔,每条所述隧道的两端分别与一隧道排烟子系统相连,所述站台门上方设置有排烟阀,所述排烟阀在其所在侧的站台起火时开启以便使所述站台的公共区与所述隧道排烟子系统相连通,每一条所述隧道连接有一排热子系统,所述排热子系统与所述隧道内布设的轨顶排热管和轨底排热管相连通,位于同侧的所述站台与所述站厅共用一套送风排烟系统,所述送风排烟系统包括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站台公共区送风子系统、站厅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所述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对应端的所述站厅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共用排烟风机和排烟风阀,所述站台公共区送风子系统与对应端的所述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共用送风风机和送风风阀,从而用于为站台公共区和站厅公共区送风或者排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阀位于用于控制所述站台门开合的站台门控制器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站台的顶棚管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两个所述站台的所述通道有两条,每条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挡烟垂壁。
4.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进行通风排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其中一个站台发生火灾时,执行单站台火灾模式,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着火站台的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开启与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其中,同时开启未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关闭与未着火站台相连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同时关闭着火侧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还包括:当着火侧站台的火势蔓延至未着火侧站台时,执行双站台火灾模式,所述双站台火灾模式包括:开启两个站台站台门上方的排烟阀及站台两端的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与两个站台分别连接的排热子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子系统和隧道排烟子系统,开启两个站厅两端的站厅公共区送风子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开启所述排热子系统与着火侧隧道内的轨顶排热管之间的连通通道,关闭所述排热子系统与着火侧隧道内的轨底排热管之间的连通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发生火灾以该站台内火灾探测器报警发出触发信号为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着火侧站台的火势蔓延至未着火侧站台时,先继续执行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若接收到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或者在1min~2min后仍未收到所述单站台火灾模式执行成功的反馈信号,则再执行所述双站台火灾模式。
CN202010817695.8A 2020-08-14 2020-08-14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1980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695.8A CN111980742B (zh) 2020-08-14 2020-08-14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NL2028659A NL2028659B1 (en) 2020-08-14 2021-07-08 Fire ventilaiton and smoke dischar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tform of separated island subway underground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695.8A CN111980742B (zh) 2020-08-14 2020-08-14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0742A CN111980742A (zh) 2020-11-24
CN111980742B true CN111980742B (zh) 2021-07-13

Family

ID=7343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7695.8A Active CN111980742B (zh) 2020-08-14 2020-08-14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0742B (zh)
NL (1) NL2028659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0265B (zh) * 2020-12-15 2022-04-15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短间距密集站点的多车站协同通风排烟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531730B (zh) * 2021-06-30 2023-10-2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铁停车列检库动态排烟系统及方法
CN114198128B (zh) 2021-12-02 2022-08-19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庭式地铁车站火灾通风排烟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905A (zh) * 2017-11-03 2018-05-1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全封闭站台门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108533305A (zh) * 2018-02-14 2018-09-14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9139079A (zh) * 2018-09-17 2019-01-04 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地铁隧道通风系统
CN109252885A (zh) * 2018-10-25 2019-01-2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岛式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N111119972A (zh) * 2020-02-28 2020-05-0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下车站站厅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RU2721990C1 (ru) * 2019-06-11 2020-05-25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А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Система вентиляции перегонных тоннелей между станциями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в режиме дымоудаления при пожаре на перегоне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905A (zh) * 2017-11-03 2018-05-1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全封闭站台门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108533305A (zh) * 2018-02-14 2018-09-14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9139079A (zh) * 2018-09-17 2019-01-04 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地铁隧道通风系统
CN109252885A (zh) * 2018-10-25 2019-01-2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岛式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RU2721990C1 (ru) * 2019-06-11 2020-05-25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АО "Метрогипротранс") Система вентиляции перегонных тоннелей между станциями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в режиме дымоудаления при пожаре на перегоне
CN111119972A (zh) * 2020-02-28 2020-05-0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下车站站厅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0742A (zh) 2020-11-24
NL2028659A (en) 2021-09-13
NL2028659B1 (en)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0742B (zh)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N100557192C (zh) 改进的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排烟系统
CN111852535B (zh)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厅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CN110118099B (zh)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108756990B (zh) 带屏蔽门的地铁迂回通风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KR20120010390A (ko) 능동제어형 선택집중배기 환기시스템
CN110778351B (zh) 一种城市地下互通隧道组合通风排烟方法
JP2002089916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CN207437115U (zh)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
CN112253206B (zh) 一种斜井送排与单横通道组合的公路隧道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4164857A (zh) 一种跨越多防火分隔的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CN112282822A (zh) 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地铁站厅防排烟方法
CN208885329U (zh)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CN213454053U (zh) 高密度暗洞人行通道火灾防护系统
KR101390764B1 (ko) 철도 지하 정거장의 능동형여압시스템을 위한 다중 급배기 기능의 환기소
JP7381700B2 (ja) アトリウム式地下鉄駅の火災用換気・排煙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17150348U (zh) 一种跨越多防火分隔的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KR101086118B1 (ko) 급기덕트를 급기 및 배연 겸용으로 사용하는 횡류식 터널 환기방법
CN110454210A (zh) 地铁长大出入场段线隧道防排烟系统
CN216953384U (zh) 一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用剪刀楼梯加压送风系统
CN221036082U (zh) 一种地铁车站站台楼扶梯送风阻烟装置
CN104929672B (zh) 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隔离装置及方法
CN214303899U (zh) 一种新型平导式和半横向式组合通风系统
JPH06264697A (ja) 地下鉄駅の空調方法
CN219974545U (zh) 一种叠线区间联络通道加压送风及泄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