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5329U -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5329U
CN208885329U CN201821322868.3U CN201821322868U CN208885329U CN 208885329 U CN208885329 U CN 208885329U CN 201821322868 U CN201821322868 U CN 201821322868U CN 208885329 U CN208885329 U CN 208885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exhaust pipeline
exhaust
valve
up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28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
史聪灵
秦挺鑫
胥旋
张兴凯
吕敬民
车洪磊
黄贵彬
王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to CN2018213228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5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5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5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包括:第一排烟通道;第一排烟通道设置在地下车站的列车车头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及隧道风机;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地下车站中的第一站台层;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地下车站的第二站台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不同站台层的排烟管路组成排烟通道,使烟气从与火灾发生位置最近的排烟管路的进风口进入,并从整个排烟通道排出,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内部空间有限,城区地铁站点大部分为地下车站。地下车站的运营安全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危害最大的是地铁站和地铁隧道内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毒害物质的扩散形成的人员伤亡。地铁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往往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地下车站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发烟量大;同时地铁的出入口少,大量烟雾只能从一两个洞口向外涌,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慢,地下洞口的“吸风效应”使向外扩散的烟雾部分又被洞口卷吸回来,容易令人窒息;二是地铁与地面联通的出口数量有限,地铁里面客流量大,人员集中,疏散速度较慢,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有效的通风排烟系统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
现有的地下车站在发生火灾时,一律开启车站两端区间隧道风机辅助排烟,当车头着火,由于车尾一端区间隧道的抽排,可能会加快火势向车尾方向蔓延,不利于人员疏散;当车尾着火时,情况也类似。在此基础上,若仅开启单侧隧道风机辅助排烟进行排烟,可能达不到排烟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将火灾发生位置附近烟气及时排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有效将火灾发生位置附近的烟气及时排出,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用于设置在具有上行侧隧道和下行侧隧道的地下车站内;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包括:第一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排烟通道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的列车车头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及隧道风机;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中的第一站台层;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的第二站台层。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还包括:第二排烟通道;所述第二排烟通道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中的列车车尾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及隧道风机;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站台层;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站台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均为主管路与分支管组成的管路结构;其中,每个所述主管路上均设有主管路风阀,用于控制所述主管路的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所述隧道风机和风机风阀,且每个所述分支管均并接在与其对应的所述主管路风阀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通过第一连接风阀连通;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通过第二连接风阀连通;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通过第三连接风阀连通;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通过第四连接风阀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分别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电路上设有至少四个启动按钮,包括:第一启动按钮、第二启动按钮、第三启动按钮和第四启动按钮;每个所述启动按钮均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所述第一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所述第二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所述第三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所述第四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电路上还设有第五启动按钮和第六启动按钮;所述切换电路上还设有第五启动按钮和第六启动按钮;所述第五启动按钮和所述第六启动按钮均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所述第五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所述第六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通过连通不同站台层的排烟管路组成排烟通道,使烟气从与火灾发生位置最近的排烟管路的进风口进入,并从整个排烟通道排出,有效将火灾发生位置附近的烟气及时排出,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为营救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在地下车站停靠的列车发生火灾时,通过控制离火灾最近位置的排烟管路及其同组的其他排烟管路,使烟气从与火灾发生位置最近的排烟管路的进风口进入,并从同组的其他所有的排烟管路排出。通过上述方法,有效将火灾发生位置附近的烟气及时排出,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为营救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后备控制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适用于无轨顶/轨底排烟/排热的封闭式站台或开放式站台地下车站。如图1所示,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用于设置在具有上行侧隧道和下行侧隧道的地下车站内。该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包括:第一排烟通道101。第一排烟通道101邻近停靠在地下车站中的列车车头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本实施例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通过第一连接风阀C3与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连通,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通过第三连接风阀C18与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连通。其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1、C2和C15及隧道风机A1、A2和A5。如图2所示,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和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设置在地下车站中的第一站台层1。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设置在地下车站的第二站台层2。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通过连通不同站台层的排烟管路组成排烟通道,使烟气从与火灾发生位置最近的排烟管路的进风口进入,并从整个排烟通道排出,有效将火灾发生位置附近的烟气及时排出,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为营救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也可为多组,优选地,继续参阅图1,该地下车站排烟通道还包括:第二排烟通道201。第二排烟通道201邻近停靠在地下车站中的列车车尾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本实施例中,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通过第二连接风阀C10与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连通,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通过第四连接风阀C22与第二端其他侧排烟风阀2013连通。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8、C9和C19及隧道风机A3、A4和A6。其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和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均设置在第一站台层1。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设置在第二站台层2。
其中,其他侧隧道可为单侧轨道,通过加装连接管使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连通,发生火灾时,能够通过其他侧排烟管路1013、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及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共同进行排烟,大幅提高了单侧隧道发生火灾时的排烟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多层地下车站中通过加装连接管路使多个站台层内的排烟管路相互连通,使每组排烟通道包括三个排烟管路,有效提高排烟效率。此外,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能够有效解决单侧轨道无法快速排烟的问题,为营救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均为主管路与分支管组成的管路结构。每个主管路上均设有主管路风阀,用于控制主管路的连通。每个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隧道风机和风机风阀,且每个分支管均并接在与其对应的主管路风阀两侧。
具体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7,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6,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14。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2、隧道风机A2和风机风阀C5,该分支管并接在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主管路风阀C7两侧。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3、隧道风机A3和风机风阀C11,该分支管并接在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主管路风阀C11两侧。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1隧道风机A1和风机风阀C6,该分支管并接在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主管路风阀C6两侧。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4隧道风机A4和风机风阀C13,该分支管并接在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主管路风阀C14两侧。且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主管路出口处分别设有各自对应的风井D2、D3、D1和D4。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此外,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的进风口及对应进风口处风阀C15均设置在其他侧隧道内列车停靠站第一端附近。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的进风口及对应进风口处风阀C19均设置在其他侧隧道内列车停靠站第一端附近。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隧道风机A5、A6。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17,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的主管路上设有主管路风阀C21。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5、隧道风机A5和风机风阀C16,该分支管并接在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的主管路风阀C17两侧。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的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B6、隧道风机A6和风机风阀C20,该分支管并接在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2013的主管路风阀C21两侧。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的主管路出口处分别设有各自对应的风井D5和D6。本实施例通过在各排烟管路上设置对应的装置,减缓火势和烟气的蔓延,为营救和火灾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头在上行侧隧道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图中E1处,则分别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和A3,打开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2、风机风阀C4、风机风阀C5、风机风阀C16、消声器B1、消声器B2、消声器B5、第一连接风阀C3、第三连接风阀C18、风井D1、风井D2和风井D5,同时关闭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进风口处风阀C1、风阀C15、主管路风阀C6、主管路风阀C7和主管路风阀C17,以使烟气通过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1、风井D2和风井D5排出。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头在下行侧隧道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图中E4处,则分别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和A3,打开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1、风机风阀C4、风机风阀C5、风机风阀C16、消声器B1、消声器B2、消声器B5、第一连接风阀C3、第三连接风阀C18、风井D1、风井D2和风井D5,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2、风阀C15、主管路风阀C6、主管路风阀C7和主管路风阀C17,以使烟气通过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1、风井D2和风井D5排出。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尾在上行侧隧道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图中E3处,则分别开启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和A6,打开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9、风机风阀C12、风机风阀C13、风机风阀C20、消声器B3、消声器B4、消声器B6、第二连接风阀C10、第四连接风阀C22、风井D3、风井D4和风井D6,同时关闭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进风口处风阀C8、风阀C19、主管路风阀C11、主管路风阀C14和主管路风阀C21,以使烟气通过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3、风井D4和风井D6排出。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尾在下行侧隧道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图中E6处,则分别开启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和A6,打开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进风口处风阀C8、风机风阀C12、风机风阀C13、风机风阀C20、消声器B3、消声器B4、消声器B6、第二连接风阀C10、第四连接风阀C22、风井D3、风井D4和风井D6,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9、风阀C19、主管路风阀C11、主管路风阀C14和主管路风阀C21,以使烟气通过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3、风井D4和风井D6排出。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内的中部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中在上行侧隧道的中部发生火灾,图中E2处,则分别开启隧道风机A1、A2、A3、A4、A5和A6。打开风阀C2、风阀C9、风机风阀C4、风机风阀C5、风机风阀C12、风机风阀C13、风机风阀C16、风机风阀C20、消声器B1、消声器B2、消声器B3、消声器B4、消声器B5、消声器B6、第一连接风阀C3、第二连接风阀C10、第三连接风阀C18、第四连接风阀C22、风井D1、风井D2、风井D3、风井D4、风井D5和风井D6,同时关闭风阀C1、风阀C8、风阀C15、风阀C19、主管路风阀C6、主管路风阀C7、主管路风阀C11、主管路风阀C14、主管路风阀C17、主管路风阀C21,以使烟气通过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和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1、风井D2、风井D3、风井D4、风机D5和风井D6排出。
本实施例中,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内的中部发生火灾,即本实施例中的列车的车中在下行侧隧道的中部发生火灾,图中E5处,则分别开启隧道风机A1、A2、A3、A4、A5和A6。打开风阀C1、风阀C8、风机风阀C4、风机风阀C5、风机风阀C12、风机风阀C13、风机风阀C16、风机风阀C20、消声器B1、消声器B2、消声器B3、消声器B4、消声器B5、消声器B6、第一连接风阀C3、第二连接风阀C10、第三连接风阀C18、第四连接风阀C22、风井D1、风井D2、风井D3、风井D4、风井D5和风井D6,同时关闭风阀C2、风阀C9、风阀C15、风阀C19、主管路风阀C6、主管路风阀C7、主管路风阀C11、主管路风阀C14、主管路风阀C17、主管路风阀C21,以使烟气通过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进风口和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进风口导入,并从风井D1、风井D2、风井D3、风井D4、风机D5和风井D6排出。同理,若在E7和E9处发生火灾,可参照上述E1、E3、E4和E6发生火灾时所采用的方法。若在E8处发生火灾,可参照上述E2和E5发生火灾时所采用的方法。
为简化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的控制过程,本实施例中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还包括: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分别与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切换电路上设有至少四个启动按钮,以简化列车在E1、E3、E4和E6处发生火灾时的控制过程,包括:第一启动按钮S1、第二启动按钮S2、第三启动按钮S3和第四启动按钮S4。每个启动按钮均与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为处理其他情况,切换电路上还设有第五启动按钮S5和第六启动按钮S6,当列车在E2或E5发生火灾时,可在切换电路上设置第五启动按钮S5和第六启动按钮S6。具体地,第五启动按钮S5和第六启动按钮S6均与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A3、A4、A5、A6以及进风口处风阀C1、C2、C8、C9、C15、C19电连接;
其中,当列车在E1处发生火灾时,第一启动按钮S1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和A5,开启对应于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2,关闭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1、C15,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A6以及进风口处风阀C8、C9、C19。当列车在E4处发生火灾时,第二启动按钮S2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和A5,开启对应于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的进风口处风阀C1,关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2、C15,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A6以及进风口处风阀C8、C9、C19。当列车在E3处发生火灾时,第二启动按钮S3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和A6,开启对应于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的进风口处风阀C9,关闭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8、C19,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A5以及进风口处风阀C1、C2、C15。当列车在E6处发生火灾时,第四启动按钮S4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3、A4和A6,开启对应于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的进风口处风阀C8,用于关闭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9、C19,同时关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A5以及进风口处风阀C1、C2、C15。当列车在E2处发生火灾时,第五启动按钮S5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A3、A4、A5和A6,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和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2、C9,关闭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1、C8、C15、C19。当列车在E5处发生火灾时,第六启动按钮S6用于开启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隧道风机A1、A2、A3、A4、A5和A6,用于开启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2和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2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1、C8,用于关闭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1011、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2011、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1013、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2013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C2、C9、C15、C19。
此外,若在其他侧隧道发生火灾,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启动按钮,以对应各个隧道风机和进风口处风阀的开启,具体可参照上述关于其他侧隧道发生火灾时的情形,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并未具体说明除隧道风机和进风口处风阀以外的其他装置是如何通过切换电路进行控制的,并不是说明该切换电路无法对其他结构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应当理解,当元件“电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电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地下车站中的列车发生火灾时,可通过预先设置的后备控制盘401,站务人员根据起火位置,启动相应火灾模式。其中,火灾模式根据起火位置分为六个模式,分别为上行隧道车头火灾模式、上行隧道车中火灾模式、上行隧道车尾火灾模式、下行隧道车头火灾模式、下行隧道车中火灾模式和下行隧道车尾火灾模式,各模式分别对应上述第一启动按钮S1、第五启动按钮S5、第二启动按钮S3、第二启动按钮S2、第六启动按钮S6和第四启动按钮S4。
列车到站后,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则通过第一启动按钮S1执行上行隧道车头火灾模式。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的第一端发生火灾,则通过第二启动按钮S2执行下行隧道车头火灾模式。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则通过第二启动按钮S3执行上行隧道车尾火灾模式。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的第二端发生火灾,则通过第四启动按钮S4执行下行隧道车尾火灾模式。若有列车在上行侧隧道中部发生火灾,则通过第五启动按钮S5执行上行隧道车中火灾模式。若有列车在下行侧隧道中部发生火灾,则通过第六启动按钮S6执行下行隧道车中火灾模式。通过对应的各启动按钮,有效减少站务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人员操作失误可能,加快火灾模式启动,提高火灾排烟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用于设置在具有上行侧隧道和下行侧隧道的地下车站内;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包括:第一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排烟通道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的列车车头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及隧道风机;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中的第一站台层;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的第二站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站排烟通道还包括:第二排烟通道;所述第二排烟通道设置在所述地下车站中的列车车尾位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均设有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及隧道风机;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站台层;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站台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均为主管路与分支管组成的管路结构;其中,每个所述主管路上均设有主管路风阀,用于控制所述主管路的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上设有依次串接的消声器、所述隧道风机和风机风阀,且每个所述分支管均并接在与其对应的所述主管路风阀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通过第一连接风阀连通;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通过第二连接风阀连通;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通过第三连接风阀连通;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通过第四连接风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分别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上设有至少四个启动按钮,包括:第一启动按钮、第二启动按钮、第三启动按钮和第四启动按钮;每个所述启动按钮均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所述第一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
所述第二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
所述第三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
所述第四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同时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上还设有第五启动按钮和第六启动按钮;所述第五启动按钮和所述第六启动按钮均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以及进风口处风阀电连接;
所述第五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
所述第六启动按钮用于开启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所述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隧道风机,用于开启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和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用于关闭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一排烟管路、其他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所述下行侧第一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一端附近;所述上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上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所述下行侧第二排烟管路对应的进风口处风阀设置在所述下行侧隧道内的第二端附近。
CN201821322868.3U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Active CN208885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2868.3U CN20888532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2868.3U CN20888532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5329U true CN208885329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2868.3U Active CN20888532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53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099A (zh) * 2019-06-03 2019-08-1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099A (zh) * 2019-06-03 2019-08-1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110118099B (zh) * 2019-06-03 2020-04-07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2788B (zh) 一种地下车站列车火灾通风排烟的方法
CN2769739Y (zh) 固定表冷器的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
CN202055915U (zh) 环保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03867603U (zh) 地铁车站配线区的防排烟结构
CN108049905A (zh) 一种地铁全封闭站台门地下车站站台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CN108533305B (zh) 一种地铁区间内列车火灾的通风排烟方法
CN105525935B (zh) 一种组合闭式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及其应用
JP7128251B2 (ja) 川又は海を貫く地下鉄における区間が長く且つ大きいトンネルの火災換気排煙装置及び方法
CN105256981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方法
CN206724261U (zh) 厨房排风补风和补热系统
CN105256982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及其自然通风方法
CN208885329U (zh)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CN210599057U (zh) 一种全高站台门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协同站台排烟系统
CN102519110B (zh) 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布置结构
CN205224537U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
CN111878954A (zh) 非燃气管线舱室的管廊通风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61181B (zh) 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
CN207437115U (zh)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系统
CN207315426U (zh) 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CN102513323B (zh) 一种屏蔽门系统兼用的地铁站台排烟布置结构
CN208057144U (zh)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域耦合式防排烟系统
CN205224748U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装置
CN105257047A (zh)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装置
CN104929672B (zh) 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隔离装置及方法
CN204402534U (zh) 隧道施工时的通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