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6288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6288B
CN111976288B CN202010422280.0A CN202010422280A CN111976288B CN 111976288 B CN111976288 B CN 111976288B CN 202010422280 A CN202010422280 A CN 202010422280A CN 111976288 B CN111976288 B CN 111976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ing
recording medium
region
intensit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22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6288A (zh
Inventor
藤森正明
远藤宏典
铃木俊行
松山徹
平林了
伊藤伸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76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6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缩短对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时间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将介质向第一方向进行输送;喷出部,其向通过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加热器,其被设置于与喷出部相比靠第一方向上的下游侧,并对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器具备:陶瓷基板;发热电阻器,其被设置于陶瓷基板上;保护部,其对发热电阻器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下的技术,即,在向介质喷出液体而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中,对从印刷装置被喷出的液体所附着的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附着在介质上的液体的水分蒸发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来对从印刷装置被喷出的液体所附着的介质进行加热的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在从开始进行向加热器的电力供给之后到加热器能够通过所期望的温度来对介质进行加热的为止的加热准备期间内,无法充分地对介质上的液体进行加热。因此,在加热准备期间长期化的情况下,从印刷装置未喷出液体而待机的期间也将长期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2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将介质向第一方向进行输送;喷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加热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喷出部相比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下游侧,并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器具备:陶瓷基板;发热电阻器,其被设置于所述陶瓷基板上;保护部,其对所述发热电阻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A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3为用于对喷出部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印刷单元3以及加热单元5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加热器H[k]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印刷单元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7为用于对被供给至印刷单元3的信号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8为用于对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的工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控制单元2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10为表示加热强度指定部2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11为表示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喷出量信息表TBL13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15为表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6为用于对脉冲信号Q[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17为表示脉冲波形规定表格TBL15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8为表示加热器H[k]的工作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9为表示加热器H[k]中的温度分布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20为表示变形例1.1所涉及的加热器驱动部24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1为用于对变形例1.1所涉及的脉冲信号Q[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22为用于对变形例1.2所涉及的脉冲信号Q[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4为表示加热单元5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25为表示控制单元2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6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7为表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28为表示变形例2.1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29为表示变形例2.1所涉及的加热器H[k]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1为表示加热单元5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2为表示控制单元2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3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4为表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35为表示变形例3.1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6为表示变形例3.1所涉及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3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8为表示加热单元5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9为表示控制单元2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0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1为表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3为表示加热单元5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44为表示加热单元5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45为表示控制单元2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6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7为表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8为表示变形例5.1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49为表示变形例5.1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50为表示变形例6.1所涉及的印刷单元3以及加热单元5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使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尺与实际情况不同。此外,虽然由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并被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并未特别记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内容,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喷出油墨并在记录介质PP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并对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为“液体”的一个示例,记录介质PP为“介质”的一个示例。
1.1.喷墨打印机的概要
以下,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1所示,表示喷墨打印机1A应当形成的图像的印刷数据Img从个人计算机或数码相机等的主计算机被供给至喷墨打印机1A。喷墨打印机1A执行在记录介质PP上形成从主计算机供给的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的印刷处理。
此外,如图1所示,印刷设定信息Info从主计算机被供给至喷墨打印机1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印刷设定信息Info包括对喷墨打印机1A执行印刷处理时的喷墨打印机1A的工作的方式即印刷模式进行指定的印刷模式信息Mod、表示喷墨打印机1A应当形成的图像的张数的份数信息BJ、表示喷墨打印机1A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PP的类别的介质类别信息BT的情况。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如下的一系列处理称为印刷任务,所述一系列处理为,从喷墨打印机1A接收到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起到执行印刷处理并以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份数信息BJ所示的张数的量而形成了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为止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喷墨打印机1A能够通过通常印刷模式、速度优先印刷模式以及画质优先印刷模式这三种印刷模式来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在此,速度优先印刷模式是指,以与通常印刷模式相比虽然在印刷处理中被形成的图像的画质变低、但印刷处理的速度变快的方式来执行印刷处理的印刷模式。此外,画质优先印刷模式是指,以与通常印刷模式相比虽然印刷处理的速度变慢、但在印刷处理中被形成的图像的画质变高的方式来执行印刷处理的印刷模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设想了作为喷墨打印机1A在印刷处理中能够使用的记录介质PP而存在普通纸、厚纸以及氯乙烯薄片这三种记录介质PP的情况。在此,普通纸是指,由纸形成的介质。此外,厚纸是指,由与普通纸相比较厚的纸而形成的介质。此外,氯乙烯薄片是指,由氯乙烯形成的介质。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喷墨打印机1A具备对喷墨打印机1A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A、设置有向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喷出部D的印刷单元3、用于使记录介质PP相对于印刷单元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输送单元4、用于对附着有从喷出部D被喷出的油墨的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以使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的水分蒸发的加热单元5A。
控制单元2A被构成为,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和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但是,控制单元2A也可以代替CPU而具备FPGA等各种电路,或者除了CPU之外还具备FPGA等各种电路。在此,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简称,FPGA是指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控制单元2A生成用于驱动喷出部D的驱动信号Com,并将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供给至印刷单元3。
此外,控制单元2A基于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用于对喷出部D的工作类型进行指定的印刷信号SI,并将所生成的印刷信号SI供给至印刷单元3。在此,印刷信号SI是指,通过对是否向喷出部D供给驱动信号Com进行指定从而对喷出部D的工作类型进行指定的信号。控制单元2A能够通过根据基于印刷数据Img而被生成的印刷信号SI而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P上生成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
此外,控制单元2A基于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用于对输送单元4进行控制的输送控制信号Ctr-H,并将所生成的输送控制信号Ctr-H供给至输送单元4。
此外,控制单元2A基于印刷信号SI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用于对加热单元5A进行控制的加热控制信号Qs,并将所生成的加热控制信号Qs供给至加热单元5A。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印刷单元3具备供给电路31和印刷头32。
印刷头32具备M个喷出部D。在此,值M为满足“M≥2”的自然数。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被设置于印刷头32中的M个喷出部D中的、第m个喷出部D称为喷出部D[m]。在此,变量m为满足“1≤m≤M”的自然数。此外,在下文中,在喷墨打印机1A的结构要素或信号等与M个喷出部D中的喷出部D[m]相对应的情况下,有时将后缀[m]标记在用于表示该结构要素或信号等的符号上。
供给电路31基于印刷信号SI而对是否向喷出部D[m]供给驱动信号Com进行切换。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驱动信号Com中的向喷出部D[m]供给的驱动信号Com称为供给驱动信号Vin[m]。
1.2.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从-Y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A时的、喷墨打印机1A的截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喷墨打印机1A为行式打印机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记录介质PP为长条状的可收卷的薄片的情况。
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Y方向、和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即+Y方向统称为Y轴方向。此外,在下文中,有时将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和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即-X方向统称为X轴方向。此外,在下文中,有时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即+Z方向、和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即-Z方向统称为Z轴方向。另外,-Z方向例如可以为铅直向下方向。
如图2所示,输送单元4具备对形成图像前的记录介质PP进行收纳的收纳装置41、对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P进行接收的接收装置42、根据输送控制信号Ctr-H而向+X方向输送对记录介质PP的输送辊43、根据输送控制信号Ctr-H而向+X方向输送对记录介质PP的输送辊44、在印刷单元3的-Z侧处对记录介质PP进行支承的支承台45、在加热单元5A的-Z侧处对记录介质PP进行支承的支承台46。而且,输送单元4在执行印刷任务时,沿着由输送辊43、支承台45、支承台46以及输送辊44所规定的介质输送路径,并以由输送控制信号Ctr-H所规定的速度MV,而将记录介质PP从-X侧向+X侧进行输送。
另外,如图2所示,加热单元5A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而且,加热单元5A使从设置于印刷单元3中的喷出部D向记录介质PP被喷出的油墨干燥。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喷墨打印机1A具备与黑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黄色这四个颜色的油墨一一对应地被设置的四个墨盒。各墨盒对与该墨盒相对应的颜色的的油墨进行贮留。
图3为,以包含喷出部D的方式剖切印刷头32的、印刷头32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喷出部D具备压电元件PZ、内部填充有油墨的空腔322、与空腔322连通的喷嘴N、振动板321。喷出部D通过压电元件PZ根据供给驱动信号Vin而被驱动,从而使空腔322内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出。空腔322为,通过空腔板324、形成有喷嘴N的喷嘴板323和振动板321而被划分出的空间。空腔322经由油墨供给口326而与贮液器325连通。贮液器325经由油墨取入口327而与四个墨盒中的与该喷出部D相对应的墨盒连通。压电元件PZ具有上部电极Zu、下部电极Zd、被设置于上部电极Zu与下部电极Zd之间的压电体Zm。下部电极Zd与被设定为电位VBS的供电线LLd电连接。而且,当供给驱动信号Vin被供给至上部电极Zu而使电压被施加在上部电极Zu与下部电极Zd之间时,压电元件PZ根据该被施加的电压而向+Z方向或-Z方向位移,其结果为,压电元件PZ进行振动。在振动板321上接合有下部电极Zd。因此,当压电元件PZ通过供给驱动信号Vin而被驱动并进行振动时,振动板321也进行振动。而且,通过振动板321的振动而使空腔322的容积以及空腔322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被填充于空腔322内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出。喷出部D在空腔322内的油墨被喷出那个人空腔322内的油墨减少时,从与该喷出部D相对应的墨盒接受油墨的供给。
图4为,表示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A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A的平面结构的示意性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4所示,在印刷单元3中,设置有由如下的喷嘴列构成的四列喷嘴列Ln,即,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即喷嘴列Ln-BK、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即喷嘴列Ln-CY、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即喷嘴列Ln-MG、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即喷嘴列Ln-YL。在此,属于喷嘴列Ln-BK的多个喷嘴N中的各个喷嘴N为,被设置于喷出黑色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CY的多个喷嘴N中的各个喷嘴N为,被设置于喷出蓝绿色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MG中的多个喷嘴N的各个喷嘴N为,被设置于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YL的多个喷嘴N中的各个喷嘴N为,被设置于喷出黄色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此外,各喷嘴列Ln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范围成为,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所具有的Y轴方向上的范围YPP以上。
如图4所示,在加热单元5A中设置有K个加热器H[1]~H[K]。在此,值K为满足“K≥2”的自然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值K为“4”的情况进行例示并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将K个加热器H[1]~H[K]中的第k个加热器称为加热器H[k]。在此,变量k为满足“1≤k≤K”的自然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在从Z轴方向进行观察时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边、和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短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在下文中,将加热器H[k]的、Y轴方向上的存在区域称为区域RH[k]。
如图4所示,区域RH[1]~RH[K]以Y轴方向上的区域RH[1]~RH[K]的存在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被设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区域RH[k1]以及区域RH[k2]在Y轴方向上相接且区域RH[k1]以及区域RH[k2]以在X轴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而被设定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k1为满足“1≤k1<K”的自然数,此外,变量k2为满足“1<k2≤K”且“k2=1+k1”的自然数。
此外,在下文中,M个喷出部D以属于区域R[1]~R[J]中的任意一个区域R[j]的方式而对区域R[1]~R[J]进行设定。具体而言,区域R[1]~R[J]被设定为,Y轴方向上的区域R[1]~R[J]的存在范围包含Y轴方向上的M个喷出部D的延伸范围。在此,值J为满足“J≥2”的自然数。此外,变量j为满足“1≤j≤J”的自然数。
此外,区域R[1]~R[J]被设定为,区域RH[j1]以及区域RH[j2]在Y轴方向上相接且区域RH[j1]以及区域RH[j2]在X轴方向上不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j1为满足“1≤j1<J”的自然数,此外,变量j2为满足“1<j1≤J”且“j2=1+j1”的自然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J”为“4”的情况进行例示并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的情况,即,在“k=j”成立的情况下,以Y轴方向上的区域RH[k]的存在范围与Y轴方向上的区域R[j]的存在范围一致的方式来设置区域R[1]~R[J]。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以Y轴方向上的区域RH[k]的存在范围与Y轴方向上的区域R[k]的存在范围一致的方式来设置区域R[1]~R[J]的情况。
图5为以图4所示的E-e线将加热器H[k]切断而形成的、加热器H[k]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所示,加热器H[k]具备陶瓷基板500、被设置于陶瓷基板500的+Z侧的发热电阻器510、在发热电阻器510的+Z侧处以密封发热电阻器510的方式而被设置的保护部520。
在本实施方式中,陶瓷基板500例如被形成为,包括氧化铝、氮化硅或氮化铝等的陶瓷材料。氧化铝、氮化硅或氮化铝等与玻璃、例如石英玻璃相比而热传导率较高。因此,加热器H[k]例如与代替陶瓷基板500而使用了石英玻璃基板的石英玻璃加热器相比,能够加快温度的上升速度以及温度的下降速度。
另外,一般而言,使用了陶瓷的基板的陶瓷加热器在陶瓷加热器的面积变大的情况下,陶瓷加热器的每个部位产生温度的偏差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在使用面积较大的单一的陶瓷加热器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地将记录介质PP的整体加热至所需的温度的可能性较高。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A利用K个加热器H[1]~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利用单一的陶瓷加热器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缩小各加热器H[k]的尺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利用单一的陶瓷加热器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提高可以准确地将记录介质PP的整体加热至所需的温度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电阻器510例如为通过通电而发热的非金属的电阻器。具体而言,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能够采用被构成为包含碳纤维的所谓“碳丝”。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采用非金属的电阻器,因此,例如与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采用金属制的电阻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发热电阻器510的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部520例如由玻璃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玻璃来形成保护部520,因此,例如,与保护部520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对于保护部520的腐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墨打印机1A在印刷处理中所使用的油墨,也可以采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反应性油墨中的任意一种。
在此,反应性油墨例如为,使颜料或染料等的颜色材料分散在油性溶剂或水性溶剂等各种溶剂中的溶剂油墨、通过光照射而使特性发生变化的光反应性油墨、适合于布帛的印染的印染用油墨、或者、作为印染时的前处理而事先被喷射在布帛上的前处理油墨。作为光反应性油墨,例示了通过例如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油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080539号公报中公开了溶剂油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74077号公报中公开了光反应性油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222943号公报中公开了印染用油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43621号公报中公开了前处理油墨。这些反应性油墨具有与水性油墨相比而对于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的反应性或腐蚀性较高的趋势。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H[k]具备非金属的发热电阻器510、和由玻璃形成的保护部520。因此,例如与加热器具备金属制的发热电阻器和由有机材料形成的保护部的方式相比,即使在作为喷墨打印机1A所使用的油墨而采用反应性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由反应性油墨造成的对于加热器H[k]的损坏。
1.3.印刷单元3的概要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单元3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6为表示印刷单元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如上文所述,印刷单元3具备供给电路31和印刷头32。此外,印刷单元3具备从控制单元2A供给驱动信号Com的配线LLc和被供给有电位VBS的供电线LLd。
如图6所示,供给电路31具备M个开关SW[1]~SW[M]、和对各开关SW[m]的连接状态进行指定的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基于从控制单元2A被供给的印刷信号SI、锁存信号LAT以及转换信号CNG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信号,而生成对开关SW[m]的导通、断开进行指定的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开关SW[m]基于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而对配线LLc与被设置于喷出部D[m]中的压电元件PZ[m]的上部电极Zu[m]之间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SW[m]在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导通,而在低电平的情况下断开。
图7为,用于表示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向印刷单元3被供给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1A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作为喷墨打印机1A的工作期间,而设定了一个或多个单位印刷期间TP。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能够在各单位印刷期间TP内为了进行印刷处理而对各喷出部D进行驱动。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2A输出具有脉冲PlsL的锁存信号LAT。由此,控制单元2A作为从脉冲PlsL的上升沿起至下一个脉冲PlsL的上升沿为止的期间而对单位印刷期间TP进行规定。此外,控制单元2A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输出具有脉冲PlsC的转换信号CNG。而且,控制单元2A将单位印刷期间TP划分为,从脉冲PlsL的上升沿起至脉冲PlsC的上升沿为止的控制期间TP1、和从脉冲PlsC的上升沿起至脉冲PlsL的上升沿为止的控制期间TP2。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信号SI包括与M个喷出部D[1]~D[M]一一对应的M个单独指定信号Sd[1]~Sd[M]。单独指定信号Sd[m]在喷墨打印机1A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对各单位印刷期间TP内的喷出部D[m]的驱动的方式进行指定。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2A在执行印刷处理的单位印刷期间TP之前,使包括单独指定信号Sd[1]~Sd[M]的印刷信号SI与时钟信号CLK同步地供给至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而且,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在该单位印刷期间TP内基于单独指定信号Sd[m]而生成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喷出部D[m]能够通过从喷出部D[m]喷出的油墨而能够形成大点、小于大点的中点、小于中点的小点的情况。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单独指定信号Sd[m]能够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取如下的四个值中的任意一个值的情况,所述四个值为,将喷出部D[m]作为喷出相当于大点的量的油墨的大点形成喷出部DP1来指定的值(1、1)、将喷出部D[m]作为喷出相当于中点的量的油墨的中点形成喷出部DP2来指定的值(1、0)、将喷出部D[m]作为喷出相当于小点的量的油墨的小点形成喷出部DP3来指定的值(0、1)、将喷出部D[m]作为未喷出油墨的点非形成喷出部DP0来指定的值(0、0)。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信号Com具有被设置于控制期间TP1内的波形P-Com1和被设置于控制期间TP2内的波形P-Com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波形P-Com1的最高电位VH1与最低电位VL1之间的电位差大于波形P-Com2的最高电位VH2与最低电位VL2之间的方式来确定波形P-Com1以及波形P-Com2。具体而言,在具有波形P-Com1的驱动信号Com作为供给驱动信号Vin[m]而被供给至喷出部D[m]的情况下,以喷出部D[m]在喷出相当于中点的量的油墨的状态下被驱动的方式来确定波形P-Com1。此外,在具有波形P-Com2的驱动信号Com作为供给驱动信号Vin[m]而被供给至喷出部D[m]的情况下,以喷出部D[m]在喷出相当于小点的量的油墨的状态下被驱动的方式来确定波形P-Com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波形P-Com1以及波形P-Com2的单位印刷期间TP的开始时以及结束时的电位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0。
图8为,用于对单位印刷期间TP内的、单独指定信号Sd[m]与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8所示,当单独指定信号Sd[m]表示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喷出部D[m]作为大点形成喷出部DP1来指定的值(1、1)的情况下,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设定为高电平。在该情况下,开关SW[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成为导通。因此,喷出部D[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通过具有波形P-Com1以及波形P-Com2的供给驱动信号Vin[m]而被驱动,并喷出相当于大点的量的油墨。
如图8所示,当单独指定信号Sd[m]表示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喷出部D[m]作为中点形成喷出部DP2来指定的值(1、0)的情况下,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仅限于在控制期间TP1内将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设定为高电平。在该情况下,开关SW[m]仅限于在控制期间TP1内成为导通。因此,喷出部D[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通过具有波形P-Com1的供给驱动信号Vin[m]而被驱动,并喷出相当于中点的量的油墨。
如图8所示,当单独指定信号Sd[m]表示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喷出部D[m]作为小点形成喷出部DP3来指定的值(0、1)的情况下,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仅限于在控制期间TP2内将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设定为高电平。在该情况下,开关SW[m]仅限于在控制期间TP2内成为导通。因此,喷出部D[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通过具有波形P-Com2的供给驱动信号Vin[m]而被驱动,并喷出相当于小点的量的油墨。
如图8所示,当单独指定信号Sd[m]表示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喷出部D[m]作为点非形成喷出部DP0来指定的值(0、0)的情况下,连接状态指定电路311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将连接状态指定信号SL[m]设定为低电平。在该情况下,开关SW[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成为断开。因此,喷出部D[m]在单位印刷期间TP内未通过驱动信号Com而被驱动,从而未喷出油墨。
另外,大点形成喷出部DP1、中点形成喷出部DP2、以及小点形成喷出部DP3相当于“特定喷出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小点形成喷出部DP3对应于“第一特定喷出部”,相当于小点的量与“第一基准量”对应,中点形成喷出部DP2以及大点形成喷出部DP1对应于“第二特定喷出部”,相当于中点的量以及相当于大点的量与“第二基准量”对应。但是,也可以设为,小点形成喷出部DP3以及中点形成喷出部DP2与“第一特定喷出部”对应,相当于小点的量以及相当于中点的量与“第一基准量”对应,大点形成喷出部DP1与“第二特定喷出部”对应,相当于大点的量与“第二基准量”对应。
1.4.控制单元2A的概要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A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控制单元2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9所示,控制单元2A具备对喷墨打印机1A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0A、和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29。
其中,控制装置20A具备印刷控制部21、驱动信号生成部22、加热强度指定部23和加热器驱动部24A。此外,存储装置29对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喷出量信息表TBL13、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和喷墨打印机1A的控制程序进行存储。
如图9所示,印刷控制部21生成对驱动信号Com的波形进行规定的数字信号即波形规定信号dCo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控制部21为,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中的CPU通过根据存储于存储装置29中的控制程序而进行工作从而发挥功能的功能模块。但是,印刷控制部21也可以为独立于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中的CPU的电路。
此外,印刷控制部21基于印刷数据Img而生成印刷信号SI。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印刷控制部21基于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输送控制信号Ctr-H。
如图9所示,驱动信号生成部22基于波形规定信号dCom而生成具有由波形规定信号dCom所规定的波形的模拟信号即驱动信号Com。另外,驱动信号生成部22被构成为,例如包括DA转换电路。
如图9所示,加热强度指定部23基于印刷信号SI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KRs,所述加热强度信息KRs表示为了使被喷出至区域R[1]~R[J]上的油墨干燥所需的加热强度。
图10为表示加热强度指定部2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指定部23为,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中的CPU根据存储于存储装置29中的控制程序而进行工作从而发挥功能的功能模块。但是,加热强度指定部23也可以为独立于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内的CPU的电路。
如图10所示,加热强度指定部23具备印刷信号区分部231、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和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
其中,印刷信号区分部231通过参照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并基于印刷信号SI而生成区分印刷信息SHs。在此,区分印刷信息SHs包括与区域R[1]~R[J]一一对应的J个区域印刷信息SH[1]~SH[J]。其中,区域印刷信息SH[j]包括与位于区域R[j]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m]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单独指定信号Sd[m]。
图11为用于对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1所示,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具有与M个喷出部D[1]~D[M]一一对应的M个记录。所属区域信息表TBL11的各记录以将对喷出部D[m]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对该喷出部D[m]所处的区域R[j]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的方式进行存储。
印刷信号区分部231通过参照所属区域信息格TBL11而将印刷信号SI中所包含的单独指定信号Sd[1]~Sd[M]分别区分为区域印刷信息SH[1]~SH[J]的任意一个,从而生成包含区域印刷信息SH[1]~SH[J]的区分印刷信息SHs。
如图10所示,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基于区分印刷信息SHs而生成喷出量信息TRs。在此,喷出量信息TRs包括与区域R[1]~R[J]一一对应的J个区域喷出量信息TR[1]~TR[J]。其中,区域喷出量信息TR[j]表示基于从位于区域R[j]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m]被喷出的油墨的喷出量而得到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的情况,即,区域喷出量信息TR[j]表示在位于区域R[j]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m]全部作为大点形成喷出部DP1而进行工作时从该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m]实际被喷出的油墨量相对于从该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m]被喷出的油墨量的比例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通过参照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和喷出量信息表TBL13,并基于喷出量信息TRs,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KRs。在此,加热强度信息KRs包括与区域R[1]~R[J]一一对应的J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KR[J]。其中,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表示为了使被喷出至区域R[j]的油墨干燥所需的加热强度。
图12为用于对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具有与喷墨打印机1A可执行的多个种类的印刷模式以及喷墨打印机1A可使用的多个种类的记录介质PP的组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记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喷墨打印机1A可执行的印刷模式为三种,此外,由于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喷墨打印机1A可使用的记录介质PP为三种的情况,因此,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具有“3×3”的9个记录。
如图12所示,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的各记录以将喷墨打印机1A可执行的印刷模式的种类、喷墨打印机1A可使用的记录介质PP的种类和加热强度系数Sk1建立关联的方式进行存储,其中,加热强度系数Sk1表示,与在通过该印刷模式而使用该记录介质PP来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为了使被喷出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P干燥所需的加热强度相应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加热强度系数Sk1,所述方式为,在速度优先印刷模式的情况下,与通常印刷模式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系数Sk1成为较大的值,此外,在通常印刷模式的情况下,与画质优先印刷模式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系数Sk1成为较大的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处理的速度较快、且记录介质PP的输送速度MV较快的情况下,与较慢的情况相比,更强烈地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油墨进行加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记录介质PP的输送速度MV变快、且加热单元5A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时间变短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油墨干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加热强度系数Sk1,所述方式为,在记录介质PP的种类为氯乙烯薄片的情况下,与厚纸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系数Sk1成为较大的值,此外,在记录介质PP的种类为厚纸的情况下,与普通纸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系数Sk1成为较大的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用与厚纸相比而不吸收油墨的氯乙烯薄片来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被喷出至氯乙烯薄片的油墨干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用与厚纸相比而易于受到由热量导致的损坏的普通纸来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减少由热量导致的对普通纸的损坏的同时,使被喷出至普通纸的油墨干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强度系数Sk1如图12所示的那样被设定为从“0”至“5”的六个值中的任意一个值的情况。
图13为用于对喷出量信息表TBL13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3所示,喷出量信息表TBL13以将区域喷出量信息TR[j]所示的值与加热强度系数Sk2建立对应的方式进行存储,其中,所述加热强度系数Sk2表示与为了使被喷出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P干燥所需的加热强度相应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加热强度系数Sk2,所述方式为,在区域喷出量信息TR[j]所示的值较大的情况下,与较小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系数Sk2成为较大的值。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介质PP中的油墨对于区域R[j]的喷出量较多的情况下,与较少的情况相比,更强烈地对区域R[j]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油墨对于区域R[j]的喷出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被喷出至区域R[j]的油墨干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强度系数Sk2如图13所示的那样被设定为“0”至“5”的六个值中的任意一个值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通过参照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而对记录有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印刷模式信息Mod所示的印刷模式的记录、且记录有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介质类别信息BT所示的记录介质PP的类别的记录进行确定,从而取得存储在该已被确定的记录中的加热强度系数Sk1。此外,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通过参照喷出量信息表TBL13,而取得与从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被输出的区域喷出量信息TR[j]相对应的加热强度系数Sk2。
接下来,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基于从印刷模式信息表TBL12中取得的加热强度系数Sk1、和从喷出量信息表TBL13中取得的加热强度系数Sk2,而生成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具体而言,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以如下方式生成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述方式为,在加热强度系数Sk1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成为较大的值,且在加热强度系数Sk2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成为较大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通过使加热强度系数Sk1与加热强度系数Sk2相乘而生成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被设定为“0”至“25”的26个值中的任意一个值的情况。而且,区域加热强度指定部233输出包含已生成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KR[J]在内的加热强度信息KRs。
如图9所示,加热器驱动部24A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而生成对由加热器H[1]~H[K]所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进行控制的加热控制信号Qs。
图14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驱动部24A为,通过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中的CPU根据存储于存储装置29中的控制程序而进行工作从而发挥功能的功能模块。但是,加热器驱动部24A也可以为独立于被设置于控制单元2A中的CPU的电路。
如图14所示,加热器驱动部24A具备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和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脉冲信号生成部HK[1]~HK[K]。
其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并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Bs。在此,加热强度信息Bs包括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1]~B[K]。其中,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由加热器H[k]实现的加热强度。
图15为,用于对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5所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的各记录包括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在此,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是指,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所参照的、表示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信息。
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取得与加热器H[k]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并基于该取得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而生成与加热器H[k]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与加热器H[k]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表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的情况。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生成具有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相同的值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也可以在不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的条件下,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而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在该情况下,存储装置29也可以不存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
此外,如图14所示,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基于例如加热强度信息KRs而生成加热期间信号STs。在此,加热期间信号STs包括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1]~ST[K]。其中,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为,表示加热器H[k]开始进行记录介质PP的加热的时刻即加热开始时刻tst[k]、和加热器H[k]结束记录介质PP的加热的时刻即加热结束时刻ted[k]的信号。
如图14所示,脉冲信号生成部HK[k]通过参照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并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从印刷控制部21被供给的时钟信号CLK,而生成脉冲信号Q[k]。另外,上述的加热控制信号Qs为,包括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脉冲信号Q[1]~Q[K]的信号。
图16为用于对脉冲信号Q[k]以及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如图16所示,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具有脉冲Pls-TST[k]和脉冲Pls-TED[k],所述脉冲Pls-TST[k]在加热开始时刻tst[k]处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并在加热开始时刻tst[k]的一定时间之后从高电平下降至低电平,所述脉冲Pls-TED[k]在加热结束时刻ted[k]处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并在加热结束时刻ted[k]的一定时间之后从高电平下降至低电平。
如图16所示,脉冲信号Q[k]包括初始脉冲PlsT[k]。在此,初始脉冲PlsT[k]是指如下的波形,即,在与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所具有的脉冲Pls-TST[k]的上升沿的加热开始时刻tst[k]相比靠后的期间内的、时钟信号CLK的最初的上升沿的时刻处,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之后,在与初始脉冲PlsT[k]的上升沿的时刻相比延迟了初始加热时间Tini[k]之后的时刻处,从高电平降低至低电平的波形。
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但初始加热时间Tini[k]是指,根据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被确定的时间。更加具体而言,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以使初始加热时间Tini[k]变长的方式来对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长度进行设定。
如图16所示,在脉冲信号Q[k]中,在从初始脉冲PlsT[k]结束时起至加热结束时刻ted[k]为止的温度维持期间Tij[k]内,设置了多个维持脉冲PlsK[k]。在此,维持脉冲PlsK[k]是指,在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后,在预定时间之后,从高电平下降至低电平的波形。
此外,在脉冲信号Q[k]中,从初始脉冲PlsT[k]的下降沿至初始脉冲PlsT[k]的下降沿后的最初的维持脉冲PlsK[k]的上升沿为止的时间长度、和从维持脉冲PlsK[k]的下降沿至该维持脉冲PlsK[k]的下一个维持脉冲PlsK[k]的上升沿为止的时间长度被设定为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
另外,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但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是指,根据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被确定的时间。更加具体而言,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以使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变短的方式,来对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的长度进行设定。
图17为,用于对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7所示,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具有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可采用的多个值一一对应的多个记录。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的各记录将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可采用的值、初始加热时间Tini[k]和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建立对应的方式进行存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在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的各记录中,初始加热时间Tini[k]和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以时钟信号CLK的周期数而被表现出的情况。
另外,如上文所述,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以使初始加热时间Tini[k]变长的方式来对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长度进行设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0”的情况下,初始加热时间Tini[k]也被设定为“0”。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0”的情况下,不输出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
此外,如上文所述,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以使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变短的方式来对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的长度进行设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0”的情况下,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被设定为,与从加热开始时刻tst[k]起至加热结束时刻ted[k]为止的时间相比而较长的时间。
脉冲信号生成部HK[k]通过参照脉冲波形规定表TBL15,而对与从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被供给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对应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以及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进行确定。此外,脉冲信号生成部HK[k]对如下波形进行决定,所述波形为,将初始脉冲PlsT[k]的时间长度设为已确定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且多个维持脉冲PlsK[k]的间隔成为已确定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信号的脉冲信号Q[k]的波形。而且,脉冲信号生成部HK[k]在与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所具有的脉冲Pls-TST[k]的上升沿所对应的时刻相应的时刻处,开始脉冲信号Q[k]的输出,并在与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所具有的脉冲Pls-TED[k]的上升沿所对应的时刻相应的时刻处,结束脉冲信号Q[k]的输出。
1.5.加热器H[k]的工作
接下来,参照图18以及图1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H[k]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8为表示向加热器H[k]供给脉冲信号Q[k]的情况下的、加热器H[k]的温度Ft[k]的变化的图。另外,在图18中,为了参考而一并记载了向现有的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供给脉冲信号Q-Z[k]的情况下的、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的温度Ft-Z[k]的变化。
加热器H[k]根据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而发热。具体而言,加热器H[k]在脉冲信号Q[k]成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从省略了图示的电源电路被供给有电力,从而电流流向发热电阻器510而使发热电阻器510发热。因此,加热器H[k]于脉冲信号Q[k]中设定了初始脉冲PlsT[k]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内发热,并从稳态温度Uc[k]向加热温度Ut[k]上升。而且,加热器H[k]在初始加热时间Tini[k]后的温度维持期间Tij[k]内,维持加热温度Ut[k]。另外,如上文所述,初始加热时间Tini[k]作为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加热强度相应的时间长度而被确定。即,加热温度Ut[k]成为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加热强度相应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加热器H[k]具备陶瓷基板50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实施了向加热器H[k]供给脉冲信号Q[k]的情况下,能够使为了使加热器H[k]的温度从稳态温度Uc[k]向加热温度Ut[k]上升所需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短于,为了使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的温度从稳态温度Uc[k]向加热温度Ut[k]上升所需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Z[k]。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的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相比,能够迅速地开始实施印刷处理。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如速度优先印刷模式那样执行高速的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加热器H[k]的温度上升的延迟而致使印刷处理的开始延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停止了脉冲信号Q[k]向加热器H[k]的供给的情况下,能够使为了使加热器H[k]的温度从加热温度Ut[k]向稳态温度Uc[k]下降所需的温度下降时间Tfn[k]短于,为了使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的温度从加热温度Ut[k]向稳态温度Uc[k]下降所需的温度下降时间Tfn-Z[k]。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的远红外线石英玻璃加热器相比,能够抑制对以印刷处理结束等不需要加热的记录介质PP施加多余的热量的情况。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在印刷处理中因对于记录介质PP的加热而造成的对于记录介质PP的损坏。
图19为,表示在初始加热时间Tini[k]能的向加热器H[k]的通电结束且加热器H[k]的温度上升的定时、加热器H[k]所延伸的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k]的各个部位的温度分布Fy[k]的图。
如图19所示,在温度维持期间Tij[k]内,虽然加热器H[k]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H-Mid[k]的温度上升至加热温度Ut[k],但加热器H[k]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H-EG[k]的温度停留在低于加热温度Ut[k]的端部温度Ue[k]。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了设想了端部H-EG[k]窄到可忽视的程度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视为,在温度维持期间Tij[k]内,加热器H[k]能够跨及加热器H[k]的Y轴方向的延伸范围即区域RH[k]而以加热温度Ut[k]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的值成为“1”以上且通过加热器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加热器H[k]的加热温度Ut[k]以成为100度以上且250度以下的温度范围的方式而被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加热温度Ut[k]设为100度以上,从而能够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的水分蒸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加热温度Ut[k]设为250度以下,从而即使在作为记录介质PP而使用普通纸等经受不起由热量所造成的损坏的记录介质PP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记录介质PP由于热量而被毁损的情况。
1.6.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喷出部D、被设置于与喷出部D相比靠+X侧且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加热器H[k]具备陶瓷基板500、被设置于陶瓷基板500上的发热电阻器510、对发热电阻器510进行保护的保护部520。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具备加热器H[k],所述加热器H[k]具备陶瓷基板50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代替陶瓷基板500而使用了石英玻璃基板的石英玻璃加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快加热器H[k]的加热速度以及加热器H[k]的冷却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发热电阻器510由非金属形成。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采用金属制的电阻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发热电阻器510的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采用了碳丝。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作为发热电阻器510而采用金属制的电阻器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发热电阻器510的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保护部520由玻璃形成。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保护部520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保护部520的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作为从喷出部D喷出的油墨,也可以采用与水性油墨相比而对于金属的反应性较高的反应性油墨。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喷墨打印机1A中,发热电阻器510由非金属形成,此外,保护部520由玻璃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非金属来形成发热电阻器510或由玻璃来形成保护部520的情况下,与由金属来形成发热电阻器510的方式或者由有机材料来形成保护部520的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由油墨导致的发热电阻器510或保护部520的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加热器H[k]通过100度以上且250度以下的温度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加热器H[k]而将记录介质PP加热至100度以上,因此,能够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的水分蒸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加热器H[k]而将记录介质PP加热至250度以下,因此,能够防止记录介质PP由于热量而毀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加热器H[k]通过与记录介质PP的种类相应的温度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根据记录介质PP的种类,而细致地对如下的情况进行控制,即,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油墨可靠地干燥的情况、和在使被存在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时减少由热量导致的记录介质PP的损坏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A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对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A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对被设置于温度维持期间Tij[k]内的维持脉冲PlsK[k]的间隔进行调节。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喷出部D;输出具有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k]的控制单元2A;被设置于与喷出部D相比靠+X侧且具备根据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而发热的加热器H[k],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5A,控制单元2A在脉冲信号Q[k]被供给至加热器H[k]的情况下,对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波形的脉冲宽度、或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波形的脉冲密度进行调节。换言之,控制单元2A通过实施对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宽度幅度进行调节的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的控制、或对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密度进行调节的脉冲密度调制方式的控制,从而对加热器H[k]的温度进行调节。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根据具有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而对加热器H[k]进行驱动,因此,仅在加热器H[k]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期间内的一部分的期间内,向加热器H[k]供给电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在加热器H[k]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整个期间内向加热器H[k]供给电力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功率消耗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对用于规定脉冲信号Q[k]的波形的初始加热时间Tini[k]以及维持脉冲间隔时间Tkp[k]进行调节,从而将加热器H[k]的温度维持在加热温度Ut[k]。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实时地对向加热器H[k]供给的电力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使加热器H[k]的温度被维持在加热温度Ut[k]的方式相比,能够简化加热器H[k]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1]~H[K]的存在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A能够使被喷出至在记录介质PP的任意的位置上的油墨干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A通过K个脉冲信号Q[1]~Q[K]而相互独立地对K个加热器H[1]~H[K]进行控制。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A通过相互不同的脉冲信号Q而单独地对K个加热器H[1]~H[K]中的一个加热器H和其他的加热器H进行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针对区域RH[1]~RH[K]中的每个区域而以单独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同时实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可靠地干燥的情况、和减少在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时由热量导致的对记录介质PP的损坏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A通过基于印刷信号SI而生成的脉冲信号Q[1]~Q[K],从而对加热器H[1]~H[K]进行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处理中,能够根据针对记录介质PP而被形成的图像,而使记录介质PP干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单元4为“输送部”的一个示例,+X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X侧为“第一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一个示例。
1.7.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变形。在下文中,例示了具体的变形方式。从以下的例示中被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被合并。另外,关于在以下所例示的变形例中作用或功能与实施方式等同的要素,沿用在以上的说明中所参照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1.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脉冲信号生成部HK[1]~HK[K]基于单一的时钟信号CLK而生成了脉冲信号Q[1]~Q[K],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设为,脉冲信号生成部HK[1]~HK[K]中的、一个脉冲信号生成部HK和其他的脉冲信号生成部HK基于相互不同的时钟信号CLK而生成脉冲信号Q。
图20为,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器驱动部24A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2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时钟信号CLK[1]被供给至加热器驱动部24A。此外,加热器驱动部24A具备与(K-1)个脉冲信号生成部HK[2]~HK[K]一一对应的、(K-1)个延迟部DL[2]~DL[k]。延迟部DL[k]使时钟信号CLK[k-1]的相位延迟,并生成时钟信号CLK[k]。脉冲信号生成部HK[k]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和时钟信号CLK[k],而生成脉冲信号Q[k]。
图21为,用于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时钟信号CLK[k]、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以及脉冲信号Q[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另外,在图21中,示出了脉冲信号Q[1]~Q[K]中的脉冲信号Q[1]以及脉冲信号Q[2]。此外,在图21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加热开始时刻tst[1]以及加热开始时刻tst[2]为相同的时刻的情况。
如图21所示,在与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1]所具有的脉冲Pls-TST[1]的上升沿的加热开始时刻tst[1]相比靠后的期间内的、时钟信号CLK[1]的最初的上升沿的时刻,脉冲信号Q[1]的初始脉冲PlsT[1]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另一方面,在与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2]所具有的脉冲Pls-TST[2]的上升沿的加热开始时刻tst[2]相比靠后的期间内的、时钟信号CLK[2]的最初的上升沿的时刻,脉冲信号Q[2]的初始脉冲PlsT[2]从低电平上升至高电平。而且,在本变形例中,时钟信号CLK[1]的上升沿的定时与时钟信号CLK[2]的上升沿的定时不同。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即使加热开始时刻tst[1]以及加热开始时刻tst[2]为相同的时刻,能够将初始脉冲PlsT[1]的上升沿和初始脉冲PlsT[2]的上升沿设为不同的时刻。
一般而言,可以认为,在加热器H[k]所具备的发热电阻器510从非通电的状态变化为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大电流作为突入电流而流向发热电阻器510。因此,优选为,将使加热器H[1]~H[K]中的、一个加热器H所具备的发热电阻器510从非通电的状态变化为通电的状态的定时、与使其他的加热器H所具备的发热电阻器510从非通电的状态变化为通电的状态的定时设为不同的定时。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1所示,向一个脉冲信号生成部HK供给的一个时钟信号CLK的相位、和向其他的脉冲信号生成部HK供给的其他的时钟信号CLK的相位不同。因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因同时开始加热而导致需要向加热单元5A供给大电流的状态的发生。由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将向加热单元5A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的规模抑制得较小。
另外,虽然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时钟信号CLK[1]~CLK[K]不会成为相同的相位而防止了初始脉冲PlsT[1]~PlsT[K]在相同的定时开始的情况,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1]~ST[K]的输出定时不会成为相同的定时而防止初始脉冲PlsT[1]~PlsT[K]在相同的定时开始的情况。具体而言,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延迟,而生成加热器加热期间信号ST[k+1]。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与初始脉冲PlsT[k]开始的定时相比靠后的定时使初始脉冲PlsT[k+1]开始,因此,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同时开始加热的情况。
如上文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A输出具有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1]、和具有与脉冲信号Q[1]不同的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2]。此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A具备根据脉冲信号Q[1]的信号电平而发热的加热器H[1]、和根据脉冲信号Q[2]的信号电平而发热的加热器H[2]。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同时开始加热的情况,并且能够将向加热单元5A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的规模抑制得较小。
此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A基于时钟信号CLK[1]而生成脉冲信号Q[1],并基于时钟信号CLK[2]而生成脉冲信号Q[2]。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同时开始加热的情况。
此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A具备使时钟信号CLK[k-1]的相位延迟从而生成时钟信号CLK[k]的延迟部DL[k]。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同时开始加热的情况。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A中,时钟信号CLK[1]所具有的波形的上升沿的定时、与时钟信号CLK[2]所具有的波形的上升沿的定时不同。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防止多个加热器H同时开始加热的情况。
变形例1.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脉冲信号生成部HK[k]在初始加热时间Tini[k]处将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维持在高电平,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脉冲信号生成部HK[k]也以通过根据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对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密度进行调节,从而生成脉冲信号Q[k]。
图22为,用于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脉冲信号Q[k]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如图22所示,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脉冲信号Q[k]中,在初始加热时间Tini[k]处设置有多个初始脉冲PlsT[k]。在本变形例中,初始脉冲PlsT[k]为,在从低电平上升为高电平之后,在预定时间后从高电平下降至低电平的波形。
在本变形例中,脉冲信号生成部HK[k]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决定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时间长度、和被设置于初始加热时间Tini[k]内的多个初始脉冲PlsT[k]的密度中的的至少一方。例如可以设为,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脉冲信号生成部HK[k]以延长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方式来决定脉冲信号Q[k]的波形。此外可以设为,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表示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表示较小的值的情况相比,脉冲信号生成部HK[k]以提高被设置于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多个初始脉冲PlsT[k]的密度的方式来决定脉冲信号Q[k]的波形。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基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而调节了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时间长度和被设置于初始加热时间Tini[k]的多个初始脉冲PlsT[k]的密度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将加热器H[k]的加热温度Ut[k]设定为与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温度。
如上文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喷出部D;输出具有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k]的控制单元2A;被设置于与喷出部D相比靠+X侧且具备根据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而发热的加热器H[k],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5A,控制单元2A在脉冲信号Q[k]被供给至加热器H[k]的情况下,对脉冲信号Q[k]所具有的脉冲波形的脉冲密度进行调节。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由于根据具有脉冲波形的脉冲信号Q[k]的信号电平而对加热器H[k]进行驱动,因此,仅在加热器H[k]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期间内的一部分的期间内,向加热器H[k]供给电力。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例如,与加热器H[k]在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整个期间内向加热器H[k]供给电力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功率消耗量。
变形例1.3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基于从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被喷出的油墨量,而生成了区域喷出量信息TR[j],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基于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的特定喷出部的多少的程度,而生成区域喷出量信息TR[j]。具体而言,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基于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的特定喷出部所占的比例,而生成区域喷出量信息TR[j]。
在该情况下,如果在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不存在特定喷出部,则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将区域喷出量信息TR[j]设定为“0”。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当区域喷出量信息TR[j]成为“0”时,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以及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j]也一起成为“0”,因此,加热器H[j]不实施对记录介质PP的加热。
即,在本变形例中,控制单元2A从喷出部D[1]~D[M]之中对喷出液体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喷出部进行指定,并通过加热器H[1]~H[K]中的在+X方向上与特定喷出部重叠的加热器H[k]而使记录介质PP加热,并对由加热器H[1]~H[K]中的在+X方向上不与特定喷出部重叠的加热器H[k]实施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进行限制。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由于通过加热器H[1]~H[K]中的位于与特定喷出部相对应的地方的加热器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因此,与使用全部加热器H[1]~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加热单元5A的功率消耗,此外,能够减少对记录介质PP的损坏。
此外,例如,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基于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的第二特定喷出部的多少的程度,而生成区域喷出量信息TR[j]。具体而言,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基于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的第二特定喷出部所占的比例,而生成区域喷出量信息TR[j]。在该情况下,如果在位于区域R[j]内的一个或多个喷出部D中不存在第二特定喷出部,则区域喷出量确定部232也可以将区域喷出量信息TR[j]设定为“0”。
即,在本变形例中,控制单元2A从喷出部D[1]~D[M]之中对喷出液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定喷出部进行指定,并通过加热器H[1]~H[K]中的在+X方向上与第二特定喷出部重叠的加热器H[k]而使记录介质PP加热,并对由加热器H[1]~H[K]中的在+X方向上不与第二特定喷出部重叠的加热器H[k]实施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进行限制。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由于通过加热器H[1]~H[K]中的位于与第二特定喷出部相对应的部位的加热器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因此,与使用全部加热器H[1]~H[K]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加热单元5A的功率消耗,此外,还能够减少对于记录介质PP的损坏。
变形例1.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加热强度指定部23也可以根据被喷出至区域R[j]上的油墨的颜色,而生成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
即,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A中,加热器H[k]也可以根据与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液体的种类相应的温度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例如,在与被喷出至区域R[j]上的油墨中的蓝绿色或品红色的油墨所占的比率较大的情况下,与较小的情况相比,加热强度指定部23也可以以增大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的方式来生成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
一般而言,与黑色以及黄色的油墨相比,蓝绿色以及品红色的油墨的由混色而导致的画质下降的程度较大。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能够重点使蓝绿色以及品红色的油墨干燥,因此,能够对由蓝绿色以及品红色的油墨的混色而导致的画质的下降进行抑制。
变形例1.5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设想了加热器H[k]的端部H-EG[k]窄到可忽视的程度的情况,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在加热器H[k]的端部H-EG[k]具有无法忽视的程度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以通过加热器H[k]中的中央部H-Mid[k]而对记录介质PP的区域R[j]进行加热的方式来配置加热器H[k]。即,在加热器H[k]的端部H-EG[k]具有无法忽视的程度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在Y轴方向中存在加热器H[k]的区域RH[k]大于预定了通过加热器H[k]而被加热的记录介质PP的区域R[j]的方式,来配置加热器H[k]。
2.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3至图2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的特征在于,使用互为相邻的两个加热器H中的、一个加热器H的端部H-EG和另一个的加热器H的端部H-EG,而对记录介质PP的同一部分进行加热。
2.1.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
图23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23所例示的那样,除了代替控制单元2A而具备控制单元2B的这一点、和代替加热单元5A而具备加热单元5B的这一点之外,喷墨打印机1B以与喷墨打印机1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图24为,表示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B中的加热单元5B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B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24所示,在加热单元5B中设置有K个加热器H[1]~H[K]。在本实施方式中,值K也为满足“K≥2”的自然数,而在下文中,例示了值K为“4”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在从Z轴方向进行观察时也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边、和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短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1]~H[K]的存在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此外,在下文中,将加热器H[k]所具有的两个端部H-EG[k]中的与中央部H-Mid[k]相比靠-Y侧的端部H-EG[k]称为端部H-EG1[k],将与中央部H-Mid[k]相比靠+Y侧的端部H-EG[k]称为端部H-EG2[k]。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在Y轴方向上存在加热器H[k1]的区域RH[k1]中的存在加热器H[k1]的端部H-EG2[k1]的范围、和在Y轴方向上存在加热器H[k2]的区域RH[k2]中的存在加热器H[k2]的端部H-EG1[k2]的范围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来设置区域RH[1]~RH[K]。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k1也为满足“1≤k1<K”的自然数,此外,变量k2也为满足“1<k2≤K”且“k2=1+k1”的自然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Y轴方向上的区域RH[1]~RH[K]的存在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来设置区域RH[1]~RH[K]。
此外,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上的M个喷出部D的存在范围也被划分为J个区域R[1]~R[J]。在本实施方式中,值J为满足“2K+1”的自然数。即,在值K为“4”的情况下,值J成为“9”。
更加具体而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在区域RH[1]中的、端部H-EG1[1]以及中央部H-Mid[1]的存在范围内设定了区域R[1],在区域RH[4]中的、中央部H-Mid[4]以及端部H-EG2[4]的存在范围内设定了区域R[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除了区域RH[1]之外的区域RH[k1]中的中央部H-Mid[k1]的存在范围内设定了区域R[2*k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在区域RH[k1]中的端部H-EG2[k1]的存在范围内设定了区域R[2*k1]。换言之,在Y轴方向上,在区域RH[k2]中的端部H-EG1[k2]的存在范围内设定了区域R[2*k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在区域R[2*k1]中,以加热器H[k1]的端部H-EG2[k1]和加热器H[k2]的端部H-EG1[k2]重叠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k1]以及加热器H[k2]。
图25为表示控制单元2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25所示,除了代替控制装置20A而具备控制装置20B的这一点之外,控制单元2B以与控制单元2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除了代替加热器驱动部24A而具备加热器驱动部24B的这一点之外,控制装置20B以与控制装置20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装置29中,代替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存储有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
图26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B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26所示,除了代替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而具备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B的这一点之外,加热器驱动部24B以与加热器驱动部24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B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并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Bs。
图27为用于对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27所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的各记录包括,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述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所参照的、表示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以及KR[2],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1]以及KR[K],与除了加热器H[1]之外的加热器H[k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k1]、KR[k1]以及KR[1+k1]。
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B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B,而取得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并基于该取得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而生成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B例如从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之中,对表示最大值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进行确定,并生成具有与该确定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相同的值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驱动部24B通过与加热器H[k]所处的区域RH[k]中所包含的多个区域R[j]中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成为最大的区域R[j]相对应的加热强度而对加热器H[k]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加热器H[k1]的端部H-EG2[k1]与加热器H[k2]的端部H-EG1[k2]在区域R[2*k1]内重叠的方式来配置加热器H[k1]以及加热器H[k2],从而利用加热器H[k1]的端部H-EG2[k1]和加热器H[k2]的端部H-EG1[k2]的协同工作来对该区域R[2*k1]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的运用加热器H[k]的端部H-EG[k]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B也可以从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之中,对表示最小值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进行确定,并生成具有与该确定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相同的值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因加热器H[k]的加热而在记录介质PP上产生的损坏最小化。
2.2.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例示。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方式中被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被适当地合并。
变形例2.1
虽然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加热器H[k]以Y轴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加热器H[k]也可以以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
图28为,表示在从+Z方向观察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B的情况下的加热单元5B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28所示,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B中设置了K个加热器H[1]~H[K]。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值K也为满足“K≥2”的自然数,在本变形例中,例示了值K为“5”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加热器H[k]被配置为,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X方向以角度θ交叉的ζ方向成为长边方向。在此,角度θ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
此外,如图2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以在从+X方向观察加热单元5B时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2[kb-1]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1[kb]重叠、且加热器H[kb]的端部H-EG2[kb]与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1[kb+1]重叠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在此,变量kb为满足“2≤kb≤K-1”的自然数。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以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2[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1[kb]相比靠-X侧、且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1[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2[kb]相比靠+X侧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另外,如由图29可明知的那样,加热器H[kb]的中央部H-Mid[kb]包括,在从+X方向观察时与加热器H[kb-1]以及加热器H[kb+1]不重叠而位于端部H-EG1[kb]与端部H-EG2[kb]之间的部分。
2.3.第二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文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的加热单元5B,加热单元5B具备在ζ方向上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b]、在ζ方向上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b-1]、在ζ方向上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b+1],加热器H[kb]具备在+X方向上与加热器H[kb-1]重叠的端部H-EG1[kb]、在+X方向上与加热器H[kb+1]重叠的端部H-EG2[kb]、在+X方向上与加热器H[kb-1]以及加热器H[kb+1]不重叠而位于端部H-EG1[kb]与端部H-EG2[kb]之间的中央部H-Mid[kb],+X方向和ζ方向所构成的角度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即,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具备在ζ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H[k]。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例如,与加热器H[k]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相比,能够延长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在从+Z方向观察时与加热器H[k]的-Z侧重叠的时间。即,根据本变形例,与加热器H[k]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相比,能够延长由加热器H[k]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时间。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与加热器H[k]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相比,即使在如速度优先印刷模式那样使由输送单元4实现的记录介质PP进行输送的输送速度高速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可靠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中,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2[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1[kb]相比靠-X侧,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1[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2[kb]相比靠+X侧。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例如,相比于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2[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1[kb]相比靠+X侧、且加热器H[kb+1]的端部H-EG1[kb+1]位于与加热器H[kb]的端部H-EG2[kb]相比靠-X侧的方式,能够缩小加热单元5B。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B中,温度维持期间Tij[kb]内的中央部H-Mid[kb]的温度高于,温度维持期间Tij[kb]内的端部H-EG1[kb]的温度以及温度维持期间Tij[kb]内的端部H-EG2[kb]的温度。
即,根据本变形例,例如,以在温度维持期间Tij[kb]内与中央部H-Mid[kb]相比成为低温的端部H-EG1[kb]在X轴方向上与加热器H[kb-1]重叠、且在温度维持期间Tij[kb]内与中央部H-Mid[kb]相比成为低温的端部H-EG2[kb]在X轴方向上与加热器H[kb+1]重叠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kb-1]、加热器H[kb]以及加热器H[kb+1]。因此,根据本变形例,对于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中的穿过端部H-EG[kb]的-Z侧的部分上的油墨,也能够使之与被喷出至穿过中央部H-Mid[kb]的-Z侧的部分上的油墨同样地进行干燥。
3.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0至图3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的特征在于,多个加热器H进行协同工作,而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任意的部位处的油墨干燥。
3.1.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
图30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0所例示的那样,除了代替控制单元2A而具备控制单元2C这一点、和代替加热单元5A而具备加热单元5C这一点之外,喷墨打印机1C以与喷墨打印机1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图31为,表示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C中的加热单元5C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C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31所示,在加热单元5C中设置有K个加热器H[1]~H[K]。在本实施方式中,值K为满足“K≥2”的自然数,而在下文中,例示了值K为“5”的情况并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1]~H[K]所存在的区域RH[1]~RH[K]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上的M个喷出部D的存在范围被划分为J个区域R[1]~R[J]。在本实施方式中,值J为满足“K+1”的自然数。即,如图31所示,在值K为“5”的情况下,值J成为“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Y轴方向上加热器H[k]所存在的区域RH[k]向区域R[k]、和在区域R[k]的+Y侧与区域R[k]相邻的区域R[k+1]延伸的方式而设置了加热器H[k]。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k也为满足“1≤k≤K”的自然数。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加热器H[k1]所存在的区域RH[k1]与存在加热器H[k2]所存在的区域RH[k2]在区域R[k2]内重叠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k1]以及加热器H[k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k1也为满足“1≤k1<K”的自然数,此外,变量k2也为满足“1<k2≤K”且“k2=1+k1”的自然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器H[1]~H[K]以构成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列LH-1和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列LH-2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1所示,加热器H[1]、加热器H[3]以及加热器H[5]构成了加热器列LH-1,加热器H[2]以及加热器H[4]构成了加热器列LH-2。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加热器列LH-1位于与加热器列LH-2相比靠+X侧的情况,但加热器列LH-1也可以位于与加热器列LH-2相比靠-X侧。
图32为表示控制单元2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2所示,除了代替控制装置20A而具备控制装置20C的这一点之外,控制单元2C以与控制单元2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除了代替加热器驱动部24A而具备加热器驱动部24C的这一点之外,控制装置20C以与控制装置20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装置29中,代替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存储有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格TBL14C。
图33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3所示,除了代替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而具备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的这一点之外,加热器驱动部24C以与加热器驱动部24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并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Bs。
图34为,用于对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34所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各记录包括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被参照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和一个或多个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中的一方或双方的信息。
在此,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是指,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和修正信息α[j]而被确定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在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表示“0”的情况下表示“0”,而在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表示大于“0”的值的情况下,表示大于“0”的值且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值。
此外,修正信息α[j]是指,用于生成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的信息。
例如,修正信息α[j]也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1的常数。在该情况下,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也可以表示使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与修正信息α[j]所示的常数值相乘而得到的值。当列举一个示例时,在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表示“20”且修正信息α[j]表示“0.5”的情况下,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也可以表示“20×0.5=10”。
另外,作为修正信息α[j],可以采用用于生成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的任意的运算符。例如,修正信息α[j]也可以为,以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为自变量而输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函数。总之,修正信息α[j]只要为用于通过使修正信息α[j]作用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上而制作出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的信息即可。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KR[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1]*KR[J-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
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而取得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而且,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基于所取得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或者一个或多个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而生成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从所取得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以及一个或多个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之中,对表示最大值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或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进行确定,从而生成具有与该已确定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或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相同的值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
具体而言,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1]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KR[2]所示的值中的较大一方的值。
此外,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1]*KR[J-1]所示的值中的较大的一方的值。
此外,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所示的值中的较大的一方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来确定修正信息α[k],即,使得由以与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一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和由以与基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两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的合计值大致相同的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大致相同”是指设计上相同的情况,其概念包括在忽视误差时成为相同的情况。
以下,为了明确由本实施方式实现的效果,对“参考例1”进行说明,所述“参考例1”为,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所示的值以及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1]所示的值中的较大一方的值的方式。
在参考例1中,例如,即使在向区域R[k]喷出油墨且区域喷出量信息TR[k]表示大于“0”的值、而在不向区域R[k+1]喷出油墨时区域喷出量信息TR[k+1]表示“0”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也被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所示的值。因此,在参考例1中,加热器H[k]将会以用于使区域喷出量信息TR[k]所示的喷出量的油墨干燥的的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中的未被喷出油墨的区域R[k+1]进行加热。因此,在参考例1中,在向区域R[k]喷出了大量的油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P中的未被喷出油墨的区域R[k+1]因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变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基于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或者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1]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而确定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能够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设定为与参考例1相比而较小的值。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即使在向区域R[k]喷出大量的油墨的情况下,与参考例1相比,也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P中的未被喷出油墨的区域R[k+1]因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1所示,也可以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2]~H[K-1]所存在的区域RH[2]~RH[K-1]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加热器H[1]~H[K]。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列LH-1所存在的范围包含范围YPP且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列LH-2所存在的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来配置加热器H[1]~H[K]。在该情况下,与参考例1相比,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P的任意的区域R[j]由于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此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
而且,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在该情况下,由于仅利用加热器H[k2-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2+1]这三个加热器H中的加热器H[k2],来对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进行加热,因此,与利用加热器H[k2-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2+1]这三个加热器H来对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在抑制该三个加热器H的合计功率消耗的同时实施对区域R[k2]和区域R[k2+1]的适当的加热。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充分地进行加热定影,优选为,使加热器H[k2]的加热强度强于,在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k2]上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k2-1]上的情况下的加热器H[k2]的加热强度。
另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2k]以及区域R[2k+1]、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2k-1]上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此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2k]以及区域R[2k+1]、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2k-1]以及区域R[2k+2]上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2k+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
3.2.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例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体的变形的方式。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方式中被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被适当地合并。
变形例3.1
虽然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两个加热器H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使向记录介质PP的任意地方喷出的油墨干燥,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方式。三个以上的加热器H也可以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的任意的部位上的油墨干燥。
图35为,表示在从+Z方向观察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单元5C的情况下的加热单元5C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35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加热单元5C中设置有K个加热器H[1]~H[K]。在本变形例中值K为满足“K≥2”的自然数,而在下文中,例示了值K为“9”的情况并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1]~H[K]所存在的区域RH[1]~RH[K]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器H[1]~H[K]以构成了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列LH-1、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列LH-2、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列LH-3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如图35所示,加热器H[1]、加热器H[4]以及加热器H[7]构成了加热器列LH-1,加热器H[2]、加热器H[5]以及加热器H[8]构成了加热器列LH-2,加热器H[3]、加热器H[6]以及加热器H[9]构成了加热器列LH-3。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列LH-1所存在的范围包含范围YPP、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列LH-2所存在的范围包含范围YPP、且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列LH-3所存在的范围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即,在本变形例中,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3]~H[K-2]所存在的区域RH[3]~RH[K-2]包含范围YPP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H[K]。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Y轴方向上的M个喷出部D的存在范围也被划分为J个区域R[1]~R[J]。在本变形例中,值J为满足“K+2”的自然数。即,如图35所示,在值K为“9”的情况下,值J成为“11”。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以在Y轴方向上加热器H[k]所存在的区域RH[k]在区域R[k]、在区域R[k]的+Y侧与区域R[k]相邻的区域R[k+1]、和在区域R[k+1]的+Y侧与区域R[k]相邻的区域R[k+2]内延伸的方式而设置有加热器H[k]。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变量k也为满足“1≤k≤K”的自然数。
即,在本变形例中,在从+X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以加热器H[k1]所存在的区域RH[k1]、加热器H[k2]的区域RH[k2]、存在加热器H[k3]的区域RH[k3]在区域R[k3]中重叠的方式而配置有加热器H[k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3]。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变量k1为满足“1≤k1≤K-2”的自然数,此外,变量k2为满足“2≤k2≤K-1”且“k2=1+k1”的自然数,变量k3为满足“3≤k3≤K”且“k3=1+k2”的自然数。
图36为,用于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36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的各记录包含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
在本变形例中,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包含一个或多个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和一个或多个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中的一方或双方。
如图3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KR[2]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3]*KR[3]。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1]*KR[J-1]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2]*KR[J-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2]*KR[k+2]。
在本变形例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C,而取得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而且,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基于所取得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而生成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1]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KR[2]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3]*KR[3]所示的值中的最大值。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1]*KR[J-1]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2]*KR[J-2]所示的值中的最大值。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变量k为“2≤k≤K-1”的情况下,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C将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所示的值、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所示的值、以及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2]*KR[k+2]所示的值中的最大值。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来确定修正信息α[k],即,使得由以与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一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和由以与基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三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的合计值成为大致相同。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基于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1]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1]*KR[k+1]、或者表示小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2]的值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2]*KR[k+2],来确定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的参考例1相比,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P的任意的区域R[j]由于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3.3.第三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使油墨附着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上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的加热单元5C、对加热单元5C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C,加热单元5C具备在区域R[k2]和位于与区域R[k2]相比靠+Y侧的区域R[k2+1]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2]、以及在区域R[k2]和位于与区域R[k2]相比靠+Y侧的区域R[k2-1]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2-1],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C通过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k2]而使记录介质PP加热。
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k2]的两个加热器H[k]协同工作,从而使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上的油墨干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仅使用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k2]中的一个加热器H[k]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弱由各加热器H[k]实现的加热的强度。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使用一个加热器H[k]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任意的地方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P中的未附着油墨的区域由于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此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未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而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1]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仅使用加热器H[1]~H[K]中的为了使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所需的加热器H[k]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将加热单元5C的驱动所需的电力抑制得较小。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具备包括加热器H[k2]的加热器列LH-1和包括加热器H[k2-1]的加热器列LH-2,加热器列LH-1在+Y方向上包含记录介质PP所存在的范围YPP,加热器列LH-2在+Y方向上包含记录介质PP所存在的范围YPP。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使用加热器列LH-1以及加热器列LH-2来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使用单一的加热器列LH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弱由各加热器列LH所实现的加热的强度。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使用单一的加热器列LH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任意的部位处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慢各加热器列LH的性能劣化的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C以由加热器H[k2-1]所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和由加热器H[k2]所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成为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2]*KR[k2]所示的值相应的加热量的方式来对加热单元5C进行控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相比于由加热器H[k2-1]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成为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2]相应的加热量的方式,能够减慢加热器H[k1]的性能劣化的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控制单元2C从喷出部D[1]~D[M]之中对向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特定喷出部进行指定,并根据向区域R[k2]喷出油墨的特定喷出部的个数,而对由加热器H[k2-1]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和由加热器H[k2]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进行控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根据在印刷处理中被形成的图像,而能够对由加热器H[k]产生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进行控制。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2]和区域R[k2+1]上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对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进行制限。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仅利用加热器H[k2-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2+1]这三个加热器H中的加热器H[k2]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因此,与利用加热器H[k2-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2+1]这三个加热器H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在抑制该三个加热器H的合计功率消耗的同时实施对于区域R[k2]和区域R[k2+1]的适当的加热。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为了充分地进行加热定影,而使加热器H[k2]的加热强度强于,在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k2]上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k2-1]上的情况下的加热器H[k2]的加热强度。
另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2k]以及区域R[2k+1]上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2k-1]上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使记录介质PP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此外,也可以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2k]以及区域R[2k+1]上且不使油墨附着在区域R[2k-1]以及区域R[2k+2]上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k2]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加热器H[k2-1]以及加热器H[2k+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使油墨附着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上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的加热单元5C,加热单元5C具备在区域R[k3]、位于与区域R[k3]相比靠+Y侧的区域R[1+k3]、和与区域R[k3]相比靠-Y侧的区域R[k2]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2]、在区域R[k3]、区域R[k2]、和位于与区域R[k2]相比靠-Y侧的区域R[k1]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1]、在区域R[k3]、区域R[1+k3]、和位于与区域R[1+k3]相比靠+Y侧的区域R[2+k3]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3]。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能够使加热器H[k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3]这三个加热器H[k]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使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3]上的油墨干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仅使用一个加热器H[k]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3]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弱由各加热器H[k]所实施的加热的强度。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使用一个加热器H[k]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任意的部位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降低记录介质PP中的未附着油墨的区域由于来自加热器H[k]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中,在印刷单元3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3]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C通过加热器H[k1]、加热器H[k2]以及加热器H[k3]而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仅使用一个加热器H[k]而对附着在记录介质PP中的区域R[k3]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弱由各加热器H[k]所实施的加热的强度。
4.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7至图4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的特征在于,能够对包含尺寸相互不同的记录介质PP1以及记录介质PP2的、多个种类的记录介质PP,而执行印刷处理。
4.1.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
图37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7所例示的那样,除了代替控制单元2A而具备控制单元2D的这一点、和代替加热单元5A而具备加热单元5D的这一点之外,喷墨打印机1D以与喷墨打印机1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图38为,表示在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D中的加热单元5D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D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能够对记录介质PP1和记录介质PP2执行印刷处理,所述记录介质PP1为,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情况下,Y轴方向上的存在范围成为范围YPP1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PP2为,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情况下,Y轴方向上的存在范围成为范围YPP2的记录介质。在此,在Y轴方向上,范围YPP2为包含范围YPP1的范围。即,记录介质PP2与记录介质PP1相比,Y轴方向上的宽度较大。
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在印刷单元3中,M个喷出部D[1]~D[M]以在范围YPP2内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如图38所示,在加热单元5D中,设置有K个加热器H[1]~H[K]。在本实施方式中,值K为满足“K≥3”的自然数,而在下文中,例示了值K为“8”的情况并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Y轴方向上的加热器H[1]~H[K]所存在的区域RH[1]~RH[K]包含范围YPP2的方式而配置有加热器H[1]~H[K]。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器H[1]~H[K]以构成了在Y轴方向上在范围YPP1内延伸的加热器列LH-1、和在Y轴方向上在范围YPP2内延伸的加热器列LH-2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
具体而言,加热器H[1]~H[K]被划分为构成加热器列LH-1的N1个加热器H[k]、构成加热器列LH-2的多个加热器H[k]中的存在于范围YPP1的N1个加热器H[k]、构成加热器列LH-2的多个加热器H[k]中的存在于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YPP2内的N2个加热器H[k]。在此,值N1以及值N2为满足“N1≥1”、“N2≥1”以及“2×N1+N2=K”的自然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值N1为“3”且值N2为“2”的情况并进行说明。此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量k也为满足“1≤k≤K”的自然数。
更加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8所示,加热器H[1]~H[3]构成了加热器列LH-1,加热器H[4]~H[8]构成了加热器列LH-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加热器H[4]~H[8]中的加热器H[4]~H[6]存在于范围YPP1、且加热器H[7]~H[8]存在于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YPP2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的情况,即,N1个加热器H1[n1]在+Y方向上跨及整个范围YPP1而存在,N1个加热器H2[n2]在+Y方向上跨及整个范围YPP1而存在,N2个加热器H3[n3]在+Y方向上跨及从范围YPP2中除去了范围YPP1之外的整个范围而存在的情况。
另外,在下文中,如图38所示,将构成加热器列LH-1的加热器H[k]称为加热器H1[n1],将构成加热器列LH-2的加热器H[k]中的存在于范围YPP1内的加热器H[k]称为加热器H2[n2],将构成加热器列LH-2的加热器H[k]中的存在于除了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YPP2内的加热器H[k]称为加热器H3[n3]。在此,变量n1为满足“1≤n1≤N1”的自然数,变量n2为满足“1≤n2≤N1”的自然数,变量n3为满足“1≤n3≤N2”的自然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上的M个喷出部D的存在范围被划分为J个区域R[1]~R[J]。在本实施方式中,值J为满足“N1+N2”的自然数。即,如图38所示,在值N1为“3”且值N2为“2”的情况下,值J成为“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8所示,设为,区域R[1]~R[N1]以存在于范围YPP1内的方式而被设置,区域R[N1+1]~R[N1+N2]以存在于除了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YPP2内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的情况,即,以在Y轴方向上加热器H1[n1]所存在的区域RH1[n1]和在Y轴方向上加热器H2[n1]所存在的区域RH2[n1]与区域R[n1]一致、且在Y轴方向上加热器H3[n3]所存在的区域RH3[n3]与区域R[N1+n3]一致的方式,而配置有加热器H[1]~H[K]的情况。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如果变量n1与变量n2一致,则以加热器H1[n1]所存在的区域RH1[n1]与加热器H2[n2]所存在的区域RH2[n2]一致的方式而配置有加热器H[1]~H[K]。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以加热器H3[n3]所存在的区域RH3[n3]不与区域RH1[n1]以及区域RH2[n2]中的任意一个区域重叠的方式而配置有加热器H[1]~H[K]。
图39为表示控制单元2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9所示,除了代替控制装置20A而具备控制装置20D的这一点之外,控制单元2D以与控制单元2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除了代替加热器驱动部24A而具备加热器驱动部24D的这一点之外,控制装置20D以与控制装置20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KRs和印刷设定信息Info被供给至加热器驱动部24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介质类别信息BT包括表示成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P相当于记录介质PP1或记录介质PP2中的某一个的信息。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装置29中,代替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存储有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
图40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40所示,除了代替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而具备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的这一点之外,加热器驱动部24D以与加热器驱动部24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并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和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介质类别信息BT,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Bs。
图41为用于对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41所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的各记录包括: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当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被参照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和当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被参照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或者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中的任意一个信息。
如图4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1]*KR[n1],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2]*KR[n2],与加热器H3[n3]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表示“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表示“0”,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2],与加热器H3[n3]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3+N1]。
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D而取得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而且,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将所取得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j]所示的值或者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j]*KR[j]所示的值设定为,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
具体而言,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1]*KR[n1]所示的值,并将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2]*KR[n2]所示的值,并将与加热器H3[n3]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
此外,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D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并将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2]所示的值,并将与加热器H3[n3]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3+N1]所示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来确定修正信息α[k],即,使得由以与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一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和由以与基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k]*KR[k]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两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的合计值成为大致相同的的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量n1与变量n2相等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1]*KR[n1]、和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n2]*KR[n2]相等。即,在变量n1与变量n2相等的情况下,由加热器H1[n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与由加热器H2[n2]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成为大致相同。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量n1与变量n2相等的情况下,由加热器H1[n1]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和由加热器H2[n2]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量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将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设为α1[n1]*KR[n1]、且将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设为α2[n2]*KR[n2]时,在变量n1与变量n2相等的情况下,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1[n1]*KR[n1]和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n2]*KR[n2]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来确定修正信息α1[k]以及修正信息α2[k],即,使得由以与基于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1]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一个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和由以与基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1[n1]*KR[n1]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以及由以与基于修正区域加热强度信息α2[n2]*KR[n2]而被确定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相应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所产生的加热量的合计值成为大致相同的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时,将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且将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n2]所示的值。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的情况下,不使用加热器H1[n1]而使用了加热器H2[n2]。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实施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的情况下,不使用加热器H2[n2]而使用加热器H1[n1]。在该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n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KR[n1],且将与加热器H2[n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0”所示的值。此外,也可以针对每页或每个任务等,而对不使用加热器H1[n1]而使用加热器H2[n2]的方式、和不使用加热器H2[n2]而使用加热器H1[n1]的方式进行切换。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加热器H1[n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多个加热器H2[n2]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以使多个加热器H1[n1]中的一个加热器H1[n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与其他的加热器H1[n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方式来配置多个加热器H1[n1]。此外,例如,也可以以使多个加热器H2[n2]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中的一个加热器H[k]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与其他的加热器H[k]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方式来配置多个加热器H2[n2]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
以下,为了明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效果,而对加热单元5D不具备加热器列LH-1而仅具备加热器列LH-2的方式即“参考例2”进行说明。
在参考例2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n2]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n2]以及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即,在参考例2中,与加热器H3[n3]相比,加热器H2[n2]的使用频率变高。因此,在参考例2中,与加热器H3[n3]相比,加热器H2[n2]的劣化速度变快,其结果为,加热单元5D较早地劣化的可能性变高。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使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以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n2]以及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参考例2相比,能够将加热器H2[n2]的使用频率抑制得较低。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参考例2相比,使加热器H2[n2]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D的长寿命化。
4.2.第四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能够对包括记录介质PP1和与记录介质PP1相比+Y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记录介质PP2在内的多个种类的记录介质PP而形成图像。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使油墨附着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上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的加热单元5D,加热单元5D具备多个加热器H[1]~H[K],所述多个加热器H[1]~H[K]包括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在记录介质PP1所存在的范围YPP1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器H1[n1]、和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在记录介质PP2所存在的范围YPP2内延伸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器H2[n2]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范围YPP2包含范围YPP1。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进行协同工作,从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加热器H2[n2]以及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如下的参考例2相比,能够将由加热器H2[n2]产生的加热量抑制得较低,其中,所述参考例2为,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仅通过加热器H2[n2]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n2]以及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示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参考例2相比,使加热器H2[n2]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D的长寿命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控制单元2D单独地对由多个加热器H[1]~H[K]中的各个加热器所实现的记录介质PP的加热进行控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针对区域RH[1]~RH[K]的每个区域而以单独的加热强度来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同时实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可靠地干燥的情况、和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上的油墨干燥时的、由对记录介质PP施加的热量而造成的损坏减少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控制单元2D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多个加热器H2[n2]而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多个加热器H1[n1]实现的记录介质PP2的加热。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由多个加热器H2[n2]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来实现记录介质PP2的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通过多个加热器H1[n1]以及多个加热器H3[n3]来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从印刷单元3起至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为止的距离上的偏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加热不均而引起的印刷品质的下降。
但是,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时,也不一定必须考虑由于从印刷单元3至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为止的距离而导致的加热不均。在该情况下,例如,当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印刷时,也可以使用加热器H1[n1]和加热器H2[n2]的双方来进行分担加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控制单元2D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中的一方的加热器H[k]而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并抑制由另一方的加热器H[k]实现的记录介质PP2的加热。
例如,在使用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的双方来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分担加热的情况下,记录介质PP2中的位于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YPP2的记录介质PP2的端部通过一个加热器H[k]而被加热,记录介质PP2中的位于范围YPP1内的记录介质PP2的中央部通过多个加热器H[k]而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在记录介质PP2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在定影时间等上产生差异,由此在记录介质PP2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产生加热不均。
相对于此,在通过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中的一方的加热器H[k]而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并限制由另一方的加热器H[k]实现的记录介质PP2的加热的情况下,由于对于记录介质PP2的端部以及中央部中的任何一个均通过一个加热器H[k]来进行加热,因此,与使用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的双方来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分担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记录介质PP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加热不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位于范围YPP1内的多个加热器H[k]中的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的个数多于,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位于范围YPP1内的多个加热器H[k]中的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H[k]的个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限制由位于范围YPP1内的多个加热器H[k]中的一部分加热器H[k]实现的加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该一部分加热器H[k]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以及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被用于记录介质PP的加热中的方式相比,能够将该一部分加热器H[k]的操作效率抑制得较低。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使该一部分加热器H[k]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D的长寿命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D通过多个加热器H1[n1]以及多个加热器H2[n2]而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仅使用多个加热器H1[n1]或多个加热器H2[n2]中的一方的方式相比,能够更快速地使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干燥。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能够使油墨附着在包括记录介质PP1和与记录介质PP1相比在+Y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记录介质PP2在内的多个种类的记录介质PP上,从而形成图像,并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使油墨附着在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上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的加热单元5D,加热单元5D具备包括多个加热器H1[n1]以及多个加热器H2[n2]和多个加热器H3[n3]在内的多个加热器H[1]~H[K],所述多个加热器H1[n1]以及多个加热器H2[n2]与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存在有记录介质PP1、且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存在有记录介质PP2的范围YPP1相对应,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所述多个加热器H3[n3]与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不存在记录介质PP1、且在输送单元4输送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于+Y方向上存在有记录介质PP2的从范围YPP2中去除了范围YPP1而得到的范围相对应,并对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多个加热器H1[n1]以及多个加热器H2[n2]中的在+Y方向上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处的加热器H[k]的数量多于,多个加热器H3[n3]中的在+Y方向上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处的加热器H[k]的数量。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H1[n1]以及加热器H2[n2]进行协同工作,从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加热器H1[n1]或加热器H2[n2]和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如下的参考例2相比,能够将由加热器H2[n2]产生的加热量抑制得较低,所述参考例2为,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仅通过加热器H2[n2]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且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n2]以及加热器H3[n3]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2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示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参考例2相比,使加热器H2[n2]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D的长寿命化。
5.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42至图4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的特征在于,加热器H[k]能够进行移动。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的特征在于,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D同样地,能够对包括尺寸互不相同的记录介质PP1以及记录介质PP2在内的多个种类的记录介质PP执行印刷处理。
5.1.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
图42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42所例示的那样,除了代替控制单元2A而具备控制单元2E的这一点、和代替加热单元5A而具备加热单元5E的这一点之外,喷墨打印机1E以与喷墨打印机1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如图42所示,加热单元5E具备K个加热器H[1]~H[K]、和用于使K个加热器H[1]~H[K]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加热器移动机构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值K为满足“K≥2”的自然数,而在下文中,例示了值K为“2”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如图42所示,加热器移动机构50具备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加热器移动装置MH[1]~MH[K]。其中,加热器移动装置MH[k]基于从控制单元2E被供给的位置指定信号Ctr-M,而使加热器H[k]的位置移动。在此,变量k为满足“1≤k≤K”的自然数。
图43以及图44为,表示在从+Z方向观察喷墨打印机1E中的加热单元5E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E的平面结构的概要的一个示例的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能够对在被输送单元4输送的情况下Y轴方向上的存在范围成为范围YPP1的记录介质PP1、和在被输送单元4输送的情况下Y轴方向上的存在范围成为范围YPP2的记录介质PP2而执行印刷处理。在此,在Y轴方向上,范围YPP2为包含范围YPP1的范围。即,记录介质PP2与记录介质PP1相比,Y轴方向上的宽度较大。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中,在印刷单元3中,M个喷出部D[1]~D[M]以在范围YPP2内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上的M个的喷出部D的存在范围也被划分为J个区域R[1]~R[J]。在本实施方式中,值K为满足“J≥2”的自然数。以下,例示了值J为“2”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3以及图44所示,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了如下情况,即,区域R[1]以与范围YPP1一致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区域R[2]以与范围YPP2中的除了范围YPP1以外的范围一致的方式而被设置的情况。
如图43所示,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1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移动装置MH[1]以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与区域R[1]一致的方式而配置加热器H[1],加热器移动装置MH[2]以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1]一致的方式而配置加热器H[2]。即,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1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和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一起成为区域R[1]。
如图44所示,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2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移动装置MH[1]以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成为区域R[1]的方式而配置加热器H[1],加热器移动装置MH[2]以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2]一致的方式而配置加热器H[2]。即,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2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以存在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和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包含范围YPP2的方式而配置了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具有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边、和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短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H[k]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图45为表示控制单元2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45所示,除了代替控制装置20A而具备控制装置20E的这一点之外,控制单元2E以与控制单元2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除了具备位置指定部25的这一点、代替印刷控制部21而具备印刷控制部21E的这一点、代替加热器驱动部24A而具备加热器驱动部24E的这一点之外,控制装置20E以与控制装置20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装置29中,也可以代替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A而存储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
印刷控制部21E除了生成印刷页信息CP的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印刷控制部21同样的功能。在此,印刷页信息CP是指,在喷墨打印机1E执行印刷任务的情况下,喷墨打印机1E所形成的图像表示份数信息BJ所示的张数的图像中的第几张图像的信息。
印刷设定信息Info被供给至位置指定部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介质类别信息BT包括表示成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P相当于记录介质PP1或记录介质PP2中的哪一个的信息。
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成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P为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位置指定部25向加热器移动机构50进行供给位置指定信号Ctr-M,所述位置指定信号Ctr-M将使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与区域R[1]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1]进行指定,并将使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1]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2]进行指定。此外,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成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P为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位置指定部25向加热器移动机构50供给位置指定信号Ctr-M,所述位置指定信号Ctr-M将使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与区域R[1]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1]进行指定,并将使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2]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2]进行指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KRs、印刷设定信息Info和印刷页信息CP被供给至加热器驱动部24E。
图46为表示加热器驱动部24E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46所示,除了代替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A而具备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的这一点之外,加热器驱动部24E以与加热器驱动部24A同样的方式而被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并基于加热强度信息KRs、印刷设定信息Info中所包含的介质类别信息BT、和印刷页信息CP,而生成加热强度信息Bs。
图47为,用于对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的数据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47所示,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具有与K个加热器H[1]~H[K]一一对应的K个记录。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的各记录包括用于对加热器H[k]进行识别的信息、和在生成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时被参照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
如图4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执行以记录介质PP1作为对象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印刷页信息CP表示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奇数张的图像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且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表示“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执行以记录介质PP1作为对象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印刷页信息CP表示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偶数张的图像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表示“0”,且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执行以记录介质PP2作为对象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且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2]。
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通过参照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表TBL14E而取得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而且,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将所取得的加热器对应区域加热强度信息所示的值设定为,与加热器H[k]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
具体而言,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奇数张图像的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并将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
此外,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偶数张的图像的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并将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
具体而言,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2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并将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2]所示的值。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喷墨打印机1E所形成的每个图像而交替使用加热器H[1]和加热器H[2],从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仅使用加热器H[1]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加热器H[1]的使用频率。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加热器H[1]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E的长寿命化。
5.2.第五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具备:将记录介质PP向+X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4、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印刷单元3、被设置于与印刷单元3相比靠+X侧并对被输送单元4输送的记录介质PP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5E、对加热单元5E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E,加热单元5E具备在+Y方向上延伸并根据控制单元2E的控制而发热的加热器H[1]、和在+Y方向上延伸并根据控制单元2E的控制而发热的加热器H[2],当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输送单元4输送在+Y方向上于范围YPP1内延伸的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E通过加热器H[1]而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并限制加热器H[2]的发热,当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被输送单元4输送的记录介质PP为记录介质PP1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H[2]而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并限制加热器H[1]的发热。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交替使用加热器H[1]和加热器H[2]来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在执行对于记录介质PP1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仅使用加热器H[1]而对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P1上的油墨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加热器H[1]的使用频率。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加热器H[1]的劣化速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加热单元5E的长寿命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具备使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移动的加热器移动机构5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E能够根据作为印刷处理的对象的记录介质PP的大小,而配置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
5.3.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例示。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方式中被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被适当地合并。
变形例5.1
虽然在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1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的双方位于记录介质PP1所存在的范围YPP1内,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在喷墨打印机1E对记录介质PP1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使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中的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以与记录介质PP1分离的方式而移动。
在本变形例中,包括介质类别信息BT在内的印刷设定信息Info、和印刷页信息CP被供给至位置指定部25。
而且,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执行了以记录介质PP1作为对象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印刷页信息CP表示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奇数张的图像的情况下,如图48所示,位置指定部25向加热器移动机构50供给位置指定信号Ctr-M,所述位置指定信号Ctr-M将使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与区域R[1]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1]进行指定,并将使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2]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2]进行指定。而且,在图48所示的情况下,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通过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从而通过加热器H[1]而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将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从而使加热器H[2]的发热停止。
此外,在介质类别信息BT表示执行了以记录介质PP1作为对象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且印刷页信息CP表示在印刷处理中形成第偶数张的图像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位置指定部25向加热器移动机构50供给位置指定信号Ctr-M,所述位置指定信号Ctr-M将使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与区域R[2]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1]进行指定,并将使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与区域R[1]一致的情况向加热器移动装置MH[2]进行指定。而且,在图49所示的情况下,加热强度信息生成部240E通过将与加热器H[2]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区域加热强度信息KR[1]所示的值,从而通过加热器H[2]而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将与加热器H[1]相对应的加热器加热强度信息B[k]所示的值设定为“0”,从而使加热器H[1]的发热停止。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变形例,由于使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以与记录介质PP1分离的方式而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所残留的热量而致使记录介质PP1受到损坏的情况。
另外,虽然在本变形例中,使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在Y轴方向上以与记录介质PP1分离的方式而移动,但这样的方式只不过是一个示例。例如,也可以使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在与Y轴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以与记录介质PP1分离的方式而移动。如果列举一个示例,则也可以使未被使用于记录介质PP1的加热中的加热器H[k]在+Z方向上以与记录介质PP1分离的方式而移动。
如上文所述,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中,加热器移动机构50以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的记录介质PP1与加热器H[1]的距离远于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记录介质PP1与加热器H[1]的距离的方式而使加热器H[1]移动,并以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的记录介质PP1与加热器H[2]的距离远于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的记录介质PP1与加热器H[2]的距离的方式而使加热器H[2]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记录介质PP1由于来自加热器H[1]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情况,此外,能够防止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记录介质PP1由于来自加热器H[2]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情况。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中,加热器移动机构50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使加热器H[1]向不包含记录介质PP1所延伸的范围YPP1的区域R[2]移动,而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使加热器H[2]向不包含记录介质PP1所延伸的范围YPP1的区域R[2]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偶数的期间内记录介质PP1由于来自加热器H[1]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情况,此外,能够防止在印刷页信息CP表示奇数的期间内记录介质PP1由于来自加热器H[2]的热量而受到损坏的情况。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E中,在输送单元4输送在+Y方向上在范围YPP2内延伸的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加热器移动机构50以加热器H[1]所存在的区域RH[1]和加热器H[2]所存在的区域RH[2]包含范围YPP2的方式而使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移动,并且在输送单元4输送在+Y方向上在范围YPP2内延伸的记录介质PP2的情况下,加热单元5E通过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而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加热器H[1]以及加热器H[2],不仅对记录介质PP1进行加热,而且对记录介质PP2进行加热。
6.其他的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变形。以下,对具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例示。从以下的例示中被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可能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被适当地合并。另外,在以下所例示的变形例中,对作用或功能与实施方式等同的要素,沿用在以上的说明中所参照的符号,而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6.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喷嘴列Ln在Y轴方向上延伸,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喷嘴列Ln也可以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例如,如图50所示,在被设置于喷墨打印机1A等的印刷单元3中,在从+Z方向观察印刷单元3的情况下,喷嘴列Ln也可以以在与+X方向以角度θ而交叉的ζ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
此外,如图50所示,也可以将加热器H[k]以ζ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以在设置有加热器H[k]的区域RH[k]中喷嘴列Ln向ζ方向延伸且X轴方向上的喷嘴列Ln以及加热器H[k]的间隔被保持为固定的距离dX的方式而设置喷嘴列Ln。
在图50所示的示例中,由于构成喷嘴列Ln的多个喷出部D的各个喷出部D与加热器H[k]之间的距离被保持为固定的距离dX,因此,与喷嘴列Ln和加热器H[k]的延伸方向未并行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由加热器H[k]产生的加热不均。
变形例6.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喷墨打印机为行式打印机,但也可以为串行式打印机。具体而言,也可以为,具备Y轴方向上的宽度窄于记录介质PP的宽度的印刷单元3且在使印刷单元3于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执行印刷处理的喷墨打印机。
变形例6.3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喷墨打印机通过使压电元件PZ进行振动而从喷嘴N喷出油墨,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为,通过使被设置于空腔322内的发热体发热而使空腔322内产生气泡从而使空腔322内部的压力升高、由此喷出油墨的所谓热敏方式。
符号说明
1A…喷墨打印机;2A…控制单元;3…印刷单元;4…输送单元;5A…加热单元;500…陶瓷基板;510…发热电阻器;520…保护部;D…喷出部;H[k]…加热器。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将介质向第一方向进行输送;
喷出部,其向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
加热器,其被设置于与所述喷出部相比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下游侧,并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支承台,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所述加热器具备:
陶瓷基板;
发热电阻器,其被设置于所述陶瓷基板上;
保护部,其对所述发热电阻器进行保护,
所述陶瓷基板被设置在所述支承台与所述发热电阻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电阻器由非金属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电阻器为碳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由玻璃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水性油墨相比,所述液体对于金属的反应性较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通过100度以上且250度以下的温度而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通过与所述介质的种类相应的温度而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通过与被喷出至所述介质的液体的种类相应的温度而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CN202010422280.0A 2019-05-22 2020-05-19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1976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5677A JP7375335B2 (ja) 2019-05-22 2019-05-22 印刷装置
JP2019-095677 2019-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6288A CN111976288A (zh) 2020-11-24
CN111976288B true CN111976288B (zh) 2023-05-16

Family

ID=7344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2280.0A Active CN111976288B (zh) 2019-05-22 2020-05-19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8307B2 (zh)
JP (1) JP7375335B2 (zh)
CN (1) CN1119762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6553A (ja) * 1987-03-20 1988-11-14 Hitachi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ヘツド
JPH07299916A (ja) * 1994-05-09 1995-11-1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6336722B1 (en) * 1999-10-05 2002-01-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ductive heating of print media
US7165836B2 (en) 2003-10-14 2007-01-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thermally sealing the overcoat of multilayer media
JP4062294B2 (ja) * 2004-09-21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701823B2 (ja) 2005-05-09 2011-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定着方法
JP4988328B2 (ja) 2006-12-25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534825B2 (en) * 2011-02-11 2013-09-17 Xerox Corporation Radiant heater for print media
JP2016124268A (ja) 2015-01-08 2016-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31423B2 (ja) 2015-02-24 2019-06-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24715B2 (ja) 2015-03-02 2019-06-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72840B2 (ja) * 2016-01-29 2020-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69204B2 (ja) * 2017-08-07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6288A (zh) 2020-11-24
US20200369045A1 (en) 2020-11-26
JP7375335B2 (ja) 2023-11-08
JP2020189429A (ja) 2020-11-26
US11198307B2 (en)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427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駆動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60121605A1 (en) Drive apparatus for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61362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8622499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and inkjet apparatus
US9573364B2 (en) Head-driving method, head-driv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US738411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rinthead
JP201305264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1976288B (zh) 印刷装置
JP200732023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11976289B (zh) 印刷装置
JP7310293B2 (ja) 印刷装置
JP2020189432A (ja) 印刷装置
JP2020189431A (ja) 印刷装置
JP2020189433A (ja) 印刷装置
JP2009073182A (ja) 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864554B2 (ja) 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101844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10250054A (ja) 記録装置
JP202004477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616810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制御装置
JP20043064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43064A (ja) 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2007290224A (ja) 描画装置
JP2008149494A (ja) ヘッド基板、そのヘッド基板を用いた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