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2786B -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2786B
CN111972786B CN201910443672.2A CN201910443672A CN111972786B CN 111972786 B CN111972786 B CN 111972786B CN 201910443672 A CN201910443672 A CN 201910443672A CN 111972786 B CN111972786 B CN 111972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filament
drive shaft
manufacturing
bobbin
tw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36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2786A (zh
Inventor
大森茂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436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2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2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2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2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线圈链牙的制造装置,其技术问题为,为了形成拉链用的线圈链牙,尽量减小在将单丝弯曲成线圈状时在单丝产生的扭转。为此,本发明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扭转工序,其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和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弯曲成线圈状,而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单丝。

Description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用链牙列中的线圈状的链牙列、所谓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线圈链牙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线圈链牙是将单丝弯曲成线圈状而成的。并且,为了方便在本说明书中将该线圈的一圈量称为链牙。因此,线圈链牙是多个链牙连续而成的。更详细而言,线圈链牙是拉链的构成部件之一。并且,拉链是在一对拉链带的相对侧缘部分别具备线圈链牙、并通过拉头使一对线圈链牙开闭的部件。
图8~10中示出一对线圈链牙的一例。另外,在线圈链牙置于水平面上的情况下,如图8、9所示那样将线圈链牙C的内部空间的贯穿方向设为线圈链牙C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若将该形态设为基本形态,则构成线圈链牙C的各链牙E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上下相对的一对腿部E1、E2;将一对腿部E1、E2在上下方向接合的啮合头部E3;以及反转部E4,该反转部E4在左右方向上的与啮合头部E3相反的一侧从一方的腿部E1、E2以相对于相邻的链牙E反转的方式延伸并且与相邻的链牙E接合。
另外,如图8、10所示,啮合头部E3具备相对于一对腿部E1、E2向线圈链牙C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E6、E6。而且,在一对线圈链牙C、C的理想的闭合状态下成为啮合头部E3的一对伸出部E6、E6被收容在相邻的两个链牙E的一对腿部E1、E2之间的状态。因此,在该理想的闭合状态下成为一方的线圈链牙C的啮合头部E3被夹在另一方的线圈链牙C的一对腿部E1、E2之间的状态,另一方的线圈链牙C的一对腿部E1、E2成为在啮合头部E3侧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的状态(精度良好地在上下相对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将在啮合头部E3侧通过一对腿部E1、E2的中心的线(以下称为“中心线”。)L1以点划线示出,示出了在该理想的啮合状态下中心线L1在上下方向上平行。顺便说明,在图8~10的线圈链牙C的内部空间中以贯穿的状态插入有芯线R。
作为这样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存在如下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单丝卷绕到棒状的心轴上而弯曲成线圈状的工序、和将线圈状的一圈量中的一部分压溃而形成啮合头部的工序(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7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单丝弯曲成线圈状时,单丝会自发地产生捻劲(扭转)。并且,根据该扭转的情况,各链牙产生恢复力,导致各链牙的上下腿部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相对、各链牙的啮合头部相对于线圈链牙的长度方向(线圈链牙内的空间部的贯穿方向)倾斜。图11中示出在啮合头部侧中心线L1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如成为该状况,则一方的线圈链牙的啮合头部难以收容到另一方的线圈链牙的一对腿部之间,啮合强度降低。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研发出的,其目的在于尽量减小在弯曲成线圈状时单丝产生的扭转。
本发明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扭转工序,其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引出的单丝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和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弯曲成线圈状,而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单丝。
另外,扭转工序无论能否在将单丝弯曲成线圈状时在单丝供给装置侧防止单丝的周向旋转均没问题。但是,为了容易制造线圈链牙,优选扭转工序如下所述。
即,扭转工序在单丝供给装置侧对从单丝供给装置引出的单丝防止其周向的旋转,并且在与单丝供给装置的相反侧预先扭转单丝。
另外,在利用上述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制造拉链牙链带的情况下,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分别进行还是一起进行均没问题。
而且,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在分别进行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将线圈链牙与拉链带一体化而制造拉链牙链带的工序。
另一方面,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在一起进行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有以下两种方式。
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例,包括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并且,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编工序,在编工序中,对从编纱供给装置引出的编纱进行编制而形成拉链带,在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中弯曲工序与编工序一起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例,包括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并且,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织工序,在织工序中,对从经纱供给装置引出的经纱和从纬纱供给装置引出的纬纱进行交织而形成拉链带,在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中弯曲工序与织工序一起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具备:芯线供给装置;单丝供给装置;预先对从单丝供给装置引出的单丝加捻的单丝加捻装置;将预先加捻了的所述单丝弯曲成线圈状并在线圈状的单丝中穿过芯线的线圈状弯曲装置;以及在穿插有芯线的线圈状的单丝形成啮合头部的啮合头部形成装置。
单丝供给装置具备:卷绕有单丝的筒管;能够装拆地支承筒管的轴部件;将从筒管引出的单丝向轴部件的内部引导的筒管侧引导件;以及从动臂部,该从动臂部固定筒管侧引导件,在轴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能够旋转地固定于轴部件,并且通过来自筒管的单丝的引出作用而在筒管的外周从动旋转。
单丝加捻装置具备:防旋转装置,该防旋转装置夹着单丝而防止单丝的周向旋转,并且与从动臂部一起从动旋转;和扭转装置主体,该扭转装置主体预先对通过防旋转装置后的单丝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加捻。
扭转装置主体具备:驱动轴,该驱动轴在轴部件的筒部的内部旋转,以便扭转单丝;不传递旋转部,该不传递旋转部嵌合在驱动轴的径向与轴部件的筒部的径向之间并且不将驱动轴的旋转传递到轴部件;驱动轴侧引导件,该驱动轴侧引导件在驱动轴的外部将通过驱动轴的内部后的单丝向线圈状弯曲装置引导;以及驱动臂部,该驱动臂部固定驱动轴侧引导件,与驱动轴一起旋转,并且在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侧固定于驱动轴。
另外,驱动臂部可以仅从驱动轴的外周面侧向径向外侧延伸,但为了向线圈状弯曲装置以不交缠的方式供给单丝,优选驱动臂部如下所述。
驱动臂部具备:固定驱动轴侧引导件的驱动臂主体;和将驱动臂主体固定于驱动轴的驱动臂用固定部。
另外,驱动臂主体具备:从驱动轴的外周面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3臂部;和从第3臂部的前端以与筒管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延伸的第4臂部。并且,第4臂部在其前端固定有驱动轴侧引导件,该驱动轴侧引导件与筒管相比配置于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在扭转工序中预先扭转单丝,在弯曲工序中向相反方向扭转单丝,因此与没有扭转工序的情况相比,经过弯曲工序后的相反方向的扭转量变小,能够减小在线圈链牙产生的扭转。
另外,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只要在单丝供给装置侧防止单丝的周向旋转,并且在与单丝供给装置的相反侧扭转单丝,则单丝发生了扭转的部分是固定的,扭转不会传递到单丝供给装置,因此容易制造线圈链牙。
另外,本发明的拉链用线圈链牙制造装置的单丝加捻装置通过来自筒管的单丝的引出作用而使从动臂部和防旋转装置从动旋转,通过单丝供给装置侧的防旋转装置防止单丝的周向旋转,并且使驱动臂部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由此能够扭转单丝。因此,本发明的拉链用线圈链牙制造装置只要在单丝加捻装置预先扭转单丝,在线圈状弯曲装置向相反方向扭转单丝,则与没有单丝加捻装置的情况相比,就能够使经过线圈状弯曲装置后的相反方向的扭转量减小,减小在线圈链牙产生的扭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的一部分详细示出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中的编机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中的织机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一对线圈链牙的一例且该一对线圈链牙理想地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一对线圈链牙的一例且该一对线圈链牙以不佳状态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芯线供给装置
2 单丝供给装置
3 单丝加捻装置
4、4a、4b 线圈状弯曲装置
5 啮合头部形成装置
6 筒管
6a 重量物
7 轴部件
7a 筒部
7b 凸缘部
7L 轴线
8 筒管侧引导件
9 从动臂部
11 从动臂主体
11a 带臂的基部
11c 第1臂部
11e 第2臂部
11h 筒部
11i 内凸缘部
12 旋转支承部
13 盖
13a 盖板部
13b 轴承用安装部
13c 盖凸缘部
13d 螺栓
13e 引导件
13h 贯穿孔
14 轴承
15 固定部
15a 轴承用固定部
15b 套筒
15c 螺母
15e 臂用固定部
15f 固定环
15h 螺栓
17 防旋转装置
17a 滑轮
17b 小轮
17c 槽
17h 支承部
17i 棒部
17j 轴部
17k 固定件
18 扭转装置主体
19 驱动轴
19a 轴主体
19b 第1通路
19c 第2通路
19e 小径部
19f 大径部
19h 第2滑轮
21 不传递旋转部
22 驱动轴侧引导件
23 驱动臂部
24 轴承
25 轴承用固定部
25a 第2套筒
25b 固定板
25c 螺栓
26 轴部件用固定部
26a 第3套筒
26b 套筒主体
26c 内凸缘部
26d 外凸缘部
26f 固定环
26h 螺栓
27 驱动臂主体
27a 第3臂部
27b 第4臂部
28 驱动臂用固定部
28a 螺栓
29 引导件(不动引导件)
29a 设置部件
31 心轴
32 心轴支座
33 螺杆
34 辊
34a 中心轴
41,41a 拉链带制造装置
42,42a 线圈链牙制造装置
44 编纱供给装置
45 编机
47 针槽
48 针床
49 编针
51 引导件
52 钩状件
54 平坦部形成装置
56 经纱供给装置
57 纬纱供给装置
58 织机
61 打纬机构
62 心轴
63 纬纱臂
64 舌针
65 托架
E 链牙
E1、E2 腿部
E3 啮合头部
E4 反转部
C 线圈链牙
F 单丝
M 马达
P 间距
R 芯线
S 拉链牙链带
t1 编纱
t2 经纱
t3 纬纱
T 拉链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具备:芯线供给装置1;单丝供给装置2;单丝加捻装置3,其预先对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加捻(扭转);线圈状弯曲装置4,其将预先加捻了(扭转了)的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并且使芯线R穿过线圈状的单丝F中;以及啮合头部形成装置5,其对穿插有芯线R的线圈状的单丝F形成啮合头部。更详细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2、3所示,单丝供给装置2具备:筒管6,其卷绕有单丝F;轴部件7,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支承筒管6;筒管侧引导件8,其将从筒管6引出的单丝F向轴部件7的内部引导;以及从动臂部9,其固定筒管侧引导件8并且通过来自筒管6的单丝F的引出作用而在筒管6的外周从动旋转。
轴部件7为筒状。更详细而言,轴部件7具备:筒部7a,其插入于筒状的筒管6的内部并与之嵌合;以及凸缘部7b,其从筒部7a的贯穿方向上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筒部7a的内部空间贯穿成一条直线。另外,在从筒部7a的贯穿方向观察筒部7a时,能够确定出中心。并且,以下,将通过筒部7a的中心且沿筒部7a的贯穿方向延伸的直线、即轴部件7的中心线称为轴线7L。另外,轴线方向是指与轴线7L平行的直线以及轴线7L所延伸的方向。
筒管6为筒状。另外,在筒管6以不会在从动臂部9的从动旋转的作用下转动的方式固定有重量物6a。以该重量物6a成为下方的方式将筒管6插入并安装于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外周侧。
筒管侧引导件8设有多个。另外,筒管侧引导件8为筒状,单丝F穿过其内部。
从动臂部9在轴部件7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左侧)能够以筒管6为中心相对于轴部件7旋转地固定。另外,从动臂部9具备:固定筒管侧引导件8的从动臂主体11;和旋转支承部12,其以使从动臂主体11能够相对于轴部件7相对地旋转的方式支承从动臂主体11。
从动臂主体11从旋转支承部12侧朝向与筒管6相比的径向外侧延伸。更详细而言,从动臂主体11具备:带臂的基部11a,其固定于旋转支承部12的外周侧;第1臂部11c,其从带臂的基部11a向以轴线7L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第2臂部11e,其从第1臂部11c的前部(外周)以与筒管6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延伸。在第2臂部11e固定有多个筒管侧引导件8。而且,从筒管6引出的单丝F经由多个筒管侧引导件8被向旋转支承部12侧引导。
旋转支承部12具备:盖13,其嵌合于轴部件7中的与凸缘部7b为相反侧的端部、即轴部件7的另一端部;轴承14,其将轴部件7的轴线7L设为共用的中心线并且在内部插入盖13的一部分;以及固定部15,其将从动臂主体11固定于轴承14的外周部。
轴承14为向心轴承,其外周部能够相对于内周部旋转。
盖13具备:盖板部13a,其封堵轴部件7的另一端侧;安装轴承14的轴承用安装部13b,其从贯穿孔13h的外周部以沿轴线方向且从轴部件7离开的方式延伸,其中贯穿孔13h形成于盖板部13a的中央部;以及盖凸缘部13c,其从盖板部13a的外周部以包围轴部件7的另一端部的外周部的方式突出。
盖13(盖凸缘部13c)被螺栓13d固定于轴部件7的筒部7a。另外,盖13(盖凸缘部13c)和轴部件7的凸缘部7b夹着插入于轴部件7的筒部7a中的筒管6地定位以使得该筒管6不能沿轴线方向移动。轴承用安装部13b将在后叙述。
固定部15具备:将轴承14固定于盖13的轴承用固定部15a、和将从动臂主体11固定于轴承14的臂用固定部15e。
轴承用固定部15a具备:套筒15b,其以与盖板部13a接触的状态插入于轴承用安装部13b的外周侧;和螺母15c,其固定于轴承用安装部13b并且与套筒15b协作而夹着轴承14的内周部。
固定螺母15c的轴承用安装部13b为筒状,单丝F穿过其内部并且使其中心线与轴线7L一致。另外,轴承用安装部13b在其前部的内周面固定着引导件13e。而且,单丝F穿过引导件13e及轴承用安装部13b的内部而被引导到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内部。另外,在轴承用安装部13b的前部的外周面形成使螺母15c螺合的外螺纹部(省略附图标记)。
臂用固定部15e具备:固定环15f,其与从动臂主体11的带臂的基部11a协作地在其外周部夹着轴承14;以及螺栓15h,其将固定环15f固定于从动臂主体11的带臂的基部11a。
与固定环15f协作地夹着轴承14的带臂的基部11a具备:筒部11h,其在整周范围包围轴承14的外周部;以及内凸缘部11i,其从筒部11h的贯穿方向的一端部(轴部件7侧的端部)以缩窄内径的方式伸出。内凸缘部11i从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轴部件7侧)按压轴承14的外周部,固定环15f从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侧按压轴承14的外周部。像这样,臂用固定部15e将从动臂部9固定于轴承14的外周部。
在上述单丝供给装置2中从筒管6引出的单丝F穿过单丝加捻装置3。需要说明的是,单丝F为合成树脂制,为能够弯曲的棒状。另外,在沿与棒状的单丝F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单丝F的情况下形成切断面。将围绕该切断面的外周的方向称为单丝F的周向。
如图2、3所示,单丝加捻装置3具备:防旋转装置17,其夹着单丝F而防止其周向的旋转(加捻);以及扭转装置主体18,其预先对通过了防旋转装置17后的单丝F在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加捻(扭转)。
防旋转装置17与从动臂部9一体化,因此与从动臂部9一起从动旋转。另外,防旋转装置17具备:滑轮17a,其夹着单丝F并引导;和支承部17h,其以使得滑轮17a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滑轮17a,并且与从动臂主体11一起旋转。
支承部17h具备:一对棒部17i、17i,其从从动臂主体11的带臂的基部11a的筒部11h以在将轴线7L设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相对的状态突出;轴部17j,其在一对棒部17i、17i的前端架设;以及一对固定件17k、17k,其将轴部17j的两端部固定于一对棒部17i、17i。而且,穿过轴部17j的滑轮17a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滑轮17a是由弹性板构成的一对小轮17b、17b在其中央部彼此沿厚度方向重合的方式被一体化而成。在一对小轮17b、17b的径向中央部形成有供轴部17j穿过的贯穿孔(省略附图标记)。另外,在一对小轮17b、17b之间在其整周形成有槽17c。另外,槽17c呈向以轴部17j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开口的状态。槽17c的宽度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变大。槽17c的径向内端(里端)比单丝F的粗细窄,槽17c的径向外端(入口)比单丝F的粗细宽。而且,单丝F被槽17c夹持并被引导。另外,通过被槽17c夹持,防止单丝F的周向旋转。而且,单丝F从防旋转装置17的滑轮17a经由引导件13e及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内部而被引导到扭转装置主体18。
扭转装置主体18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M;驱动轴19,其通过驱动源(马达M)在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内部旋转,以使得使单丝F扭转;不传递旋转部21,其嵌合在驱动轴19的径向与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径向之间,并且不将驱动轴19的旋转传递到轴部件7;驱动轴侧引导件22,其在驱动轴19的外部将通过驱动轴19的内部后的单丝F朝向线圈状弯曲装置(未图示)引导;以及驱动臂部23,其与驱动轴19一体化,与驱动轴19一起旋转,并且固定驱动轴侧引导件22。
驱动轴19具备:通过马达M而旋转的轴主体19a;和在轴主体19a的内部引导单丝F的第2滑轮19h。
轴主体19a的中心线与轴线7L一致。另外,轴主体19a具备:从前侧(盖13侧)的端面中央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第1通路19b;和从第1通路19b的里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通路19c。而且,在第1通路19b与第2通路19c相交的部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着第2滑轮19h。另外,轴主体19a的前侧与马达M侧相比为小径。也就是说,轴主体19a具备前侧的小径部19e和马达M侧的大径部19f。而且,在小径部19e固定不传递旋转部21。
不传递旋转部21具备:在径向外侧插入于轴主体19a的小径部19e的轴承24;将轴承24的内周部固定于小径部19e的轴承用固定部25;和在轴承24的外周部固定轴部件7的轴部件用固定部26。
轴承24为向心轴承,其外周部能够相对于内周部旋转。另外,轴承24设有多个。并且,多个轴承24插入于小径部19e的外周侧,并且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轴承用固定部25具备:第2套筒25a,其以被夹在相邻的轴承24之间的方式插入于小径部19e的外周侧;固定板25b,其在多个轴承24中的轴主体19a最前侧的轴承24的内周部按压该轴承24;以及螺栓25c,其将固定板25b固定于小径部19e。
在固定板25b的中央部形成有供单丝F穿过的贯穿孔(省略附图标记)。另外,对固定板25b和驱动轴19的大径部19f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隔着第2套筒25a夹持多个轴承24的内周部。
轴部件用固定部26具备:第3套筒26a,在其内部收容多个轴承24,并且其相对于轴承24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侧(马达M侧)的位置被定位;C型的固定环26f,其对第3套筒26a的相对于轴承24的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固定于第3套筒26a;以及螺栓26h,其使轴部件7和第3套筒26a一体化。
第3套筒26a具备:筒状的套筒主体26b,其在内部收容多个轴承24;内凸缘部26c,其从套筒主体26b中的马达M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以及外凸缘部26d,其从套筒主体26b中的马达M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
套筒主体26b通过螺栓26h固定于轴部件7的筒部7a。另外,套筒主体26b在其内周面具备沿周向延伸的槽(省略附图标记)。固定环26f利用C型的弹性而嵌合于该槽。而且,固定环26f配置成,从轴线方向的盖15侧按压多个轴承24中的最靠近盖15侧的轴承24的外周部。
内凸缘部26c配置成,从轴线方向的马达M侧按压多个轴承24中的最靠近马达M侧的轴承24的外周部。
外凸缘部26d配置成从轴线方向的马达M侧按压轴部件7。
驱动臂部23以筒管6为中心在轴线方向7L的另一方侧(图3中的右侧)固定于驱动轴19。驱动臂部23具备:固定驱动轴侧引导件22的驱动臂主体27、和将驱动臂主体27固定于驱动轴19的驱动臂用固定部28。
驱动臂用固定部28通过螺栓28a而固定于驱动轴19的轴主体19a的外周面。另外,驱动臂主体27固定于轴主体19a的第2通路19c附近。但是,第2通路19c成为从轴主体19a(大径部19f)的外周面与外部连通的状态。而且,从从动臂部9经由引导件13e被引导到轴部件7的筒部7a内部的单丝F通过轴主体19a的第1通路19b而挂到第2滑轮19h上,然后通过第2通路19c而被引出到轴主体19a的外部。在驱动臂用固定部28固定有驱动臂主体27。
驱动臂主体27从驱动轴19的外周面侧向与筒管6相比的径向外侧延伸。更详细而言,驱动臂主体27具备:第3臂部27a,其固定于驱动臂用固定部28,并且从驱动轴19的外周面侧向以轴线7L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延伸;和第4臂部27b,其从第3臂部27a的前部(外周)以与筒管6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延伸。
第4臂部27b相对于从动臂主体11配置在以轴线7L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另外,第4臂部27b的前部与筒管6相比配置在轴线方向的一方侧(图3中的左侧)。另外,在第3臂部27a和第4臂部27b固定有驱动轴侧引导件22。顺便说明,第4臂部27b在所述前部固定有驱动轴侧引导件22。
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为筒状,单丝F从其内部穿过。另外,驱动轴侧引导件22设有多个。而且,多个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与驱动臂主体27一起以轴线7L为中心旋转。像这样通过旋转的驱动轴侧引导件22后的单丝F通过另一引导件29而被引导至线圈状弯曲装置4。该另一引导件29是不动的引导件(以下称为不动引导件29。)。而且,不动引导件29与筒管6相对于防旋转装置17配置在轴线方向的相反侧,不动引导件29固定于设置部件29a。不动引导件29也为筒状,其中心线与轴线7L一致。
上述单丝加捻装置3如下所述动作。从筒管6引出单丝F后,通过该引出作用,从动臂部9和防旋转装置17从动旋转,防止伴随引出的单丝F的扭转。另外,单丝供给装置2侧的防旋转装置17防止单丝F的周向旋转,并且驱动臂部23与驱动轴19一起旋转,因此能够使单丝F扭转。更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若线圈状弯曲装置4动作以便从单丝加捻装置3引出单丝F,则单丝F被从筒管6引出。筒管6被重量物6a限制旋转,因此不转动。而且,与单丝F的引出位置相应地,从动臂主体11在筒管6的外周从动旋转。顺便说明,单丝F在卷绕于筒管6时在向反方向旋转的同时从筒管6解绕引出。然后,使马达M驱动而使驱动轴19向与该解绕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一来,驱动臂部23的第4臂部27b与驱动轴19的旋转量相应地在筒管6的外周旋转,通过该旋转,单丝F被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转动扭转。然后,扭转了的单丝F被防旋转装置17的滑轮17a夹持,使得该扭转了的单丝F的恢复力不会传递到相对于滑轮17a配置在上游侧的单丝F。因此,单丝F的恢复力不会传递到卷绕于筒管6的单丝F。然后,扭转了的单丝F通过线圈状弯曲装置4。
如图2所示,线圈状弯曲装置4具备:卷绕单丝F的棒状的心轴31;支承心轴31的棒状的一端并且直径大于心轴31的心轴支座32;以及进行旋转以便将单丝F卷绕于心轴31的旋转部件(未图示)。
旋转部件相对于心轴支座32在其外周侧以心轴31的棒状的延长线为中心绕其旋转。另外,旋转部件具备供单丝F通过的部分。并且,通过该部分旋转,将单丝F卷绕到心轴31上。
心轴31具备由相对于棒状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槽或贯穿孔构成的内部空间(未图示)。
心轴支座32也具备与心轴3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内部空间(未图示)。而且,心轴支座32的内部空间与心轴31的内部空间连通成一条直线。
芯线供给装置1是卷绕有芯线R的筒管,相对于心轴支座32配置在心轴31的相反侧。另外,芯线供给装置1与心轴31的棒状的延长线同心地配置。另外,从芯线供给装置1引出的芯线R依次通过心轴支座32的内部空间、心轴31的内部空间而从心轴31的前端引出到心轴31的外部。
啮合头部形成装置5具备:一对螺杆33、33,其将卷绕于心轴31的单丝F向心轴31的前端侧送出;和辊34,其将由一对螺杆33、33送来的单丝F压溃而形成啮合头部。
一对螺杆33、33在心轴31的外周侧以心轴31为中心而与心轴31的外周侧相对地配置。另外,一对螺杆33、33的轴向与棒状的心轴31平行。
辊34在心轴31的外周侧配置于一对螺杆33、33之间。更详细而言,心轴31的外周的1周的角度以心轴31为中心是360°。并且,一对螺杆33、33以180°间隔配置。因此,在心轴31的外周侧,在一对螺杆33、33之间具有空间部,在该空间部配置辊34。另外,辊34具备成为旋转的中心的中心轴34a,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装置而从单丝F和芯线R形成线圈链牙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包括:扭转工序,其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而使单丝F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以及链牙形成工序,在弯曲成线圈状的单丝F形成啮合头部而形成链牙。
扭转工序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通过防旋转装置17并被穿到扭转装置主体18。然后,通过扭转装置主体18的马达M的驱动,单丝F被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由于在扭转了的单丝F中的单丝供给装置2侧配置有防旋转装置17,因此该扭转不会传递到与防旋转装置17相比的单丝供给装置2侧。另外,由于在扭转了的单丝F中的心轴31侧配置有一对螺杆33、33,通过一对螺杆33、33夹着卷绕于心轴31的单丝F,因此由扭转装置主体18对单丝F的扭转不会传递到单丝F中的被一对螺杆33、33夹着的部分。从而,一对螺杆33、33也可以说成是与防旋转装置17不同的另一防旋转装置。像这样,单丝F的扭转了的部分限定在从一对螺杆33、33到防旋转装置17的范围内,由扭转装置主体18造成的扭转不会传递到单丝供给装置2和线圈链牙,因此容易制造线圈链牙。另外,在第4臂部27b固定有多个驱动轴侧引导件22,其中的固定于第4臂部27b的前部的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与筒管6相比配置在轴线方向的一方侧(与马达M相反的一侧),因此就能够容易地将单丝F不交缠地向线圈状弯曲装置4供给。然后,经过了扭转工序的单丝F接下来进入弯曲工序。
弯曲工序是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卷绕于心轴31而将其弯曲成线圈状的工序。更详细而言如下所述。线圈状弯曲装置4的旋转部件旋转,单丝F被卷绕于心轴31,成为线圈状。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与扭转装置主体18形成的扭转方向为相反方向。另外,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在卷绕于心轴31时虽产生扭转,但该扭转方向是与预先扭转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与没有扭转工序的情况相比,减小了经过弯曲工序之后的相反方向的扭转,从而能够减小线圈链牙产生的扭转。
顺便说明,若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的扭转方向设为负方向,则在卷绕于心轴31时产生的单丝F的扭转方向为正。并且,设定预先扭转的单丝F的负方向的扭转量,以使得在单丝F成为线圈链牙时各链牙的扭转量的绝对值比没有扭转工序的情况小。
另外,弯曲工序和其前的扭转工序在制造左用线圈链牙和右用线圈链牙时扭转单丝F的方向相反。更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有左右的线圈链牙C、C,通过使未图示的拉头向图中下方移动而使左右的线圈链牙C、C的链牙E分离。该情况下,在从拉链的闭合方向(图8中从下朝上的方向)观察左右的线圈链牙C、C时,左线圈链牙C以单丝F随着从图中的下侧趋向于上侧而描绘右旋的螺旋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右线圈链牙C以单丝F随着从图中的下侧趋向于上侧而描绘左旋的螺旋的方式形成。
并且,在制造左线圈链牙C的情况下,在弯曲工序中以描绘右旋的螺旋的方式弯曲单丝F,在之前的扭转工序中将单丝F扭转为左旋。另外,在从马达M侧沿轴线方向观察单丝供给装置2的筒管6时,在从动臂部9右旋旋转的同时,单丝F从筒管6右旋解绕。
另一方面,在制造右线圈链牙C的情况下,在弯曲工序中以描绘左旋的螺旋的方式弯曲单丝F,在之前的扭转工序中将单丝F扭转为右旋。另外,在从马达M侧沿轴线方向观察单丝供给装置2的筒管6时,在从动臂部9左旋旋转的同时,单丝F从筒管6左旋解绕。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上述“扭转量”量化的单位,使用“扭转率”这一术语。将在心轴31卷绕一圈单丝F时产生的扭转率设为基准(100%),将预先扭转单丝F的扭转率设定为50%~100%。另外,“扭转率”是指,如图8所示那样,将线圈链牙C的相邻的链牙E的顶点距离设为1间距P,每1间距P的单丝F的周向的扭转角度的比例。具体而言,扭转率1%=3.6°/P。需要说明的是,预先扭转的扭转率根据单丝F的材质和/或啮合头部的形状等而适当设定。
具有这样的扭转率的线圈状单丝F成为卷绕于心轴3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一对螺杆33、33旋转,由此向心轴31的前端侧送出单丝F。经过了以上弯曲工序的单丝F接下来进入链牙形成工序。
链牙形成工序与弯曲工序设为不同的工序。链牙形成工序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啮合头部形成装置5的辊34旋转,将单丝F的各1圈量的一部分压溃,由此形成啮合头部,形成链牙。然后,多个链牙连续的线圈链牙被从心轴31送出,在送出时在线圈链牙的内部插入芯线R。以上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是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换言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和拉链带的制造方法。而且,沿着利用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缘部通过缝制等固定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拉链带芯线R的线圈链牙而一体化,由此形成拉链牙链带。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具备拉链带制造装置41和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
拉链带制造装置41具备编纱供给装置44和编机45,该编机45对从编纱供给装置44引出的编纱进行编制。顺便说明,编纱供给装置44具备卷绕有编纱的筒管。
如图5所示,编机45使用从编纱供给装置(未图示)供给来的编纱t1和从单丝加捻装置(未图示)供给来的单丝F,形成在由编纱t1构成的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编入有线圈链牙C的拉链牙链带S。
编机45是周知的,具备:针床48,其凹设有多个针槽47,该多个针槽47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多根编针49,其沿着多个针槽47在上下往复移动并且从针床48出没;导纱针(未图示),其在从针床48离开的位置处供编纱t1穿过并且进行横动动作及摇摆动作;引导件51,其供单丝F穿过并对单丝F引导,且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以及钩状件52,其在形成啮合头部E3时卷挂单丝F。
而且,编机45使编针49、导纱针、引导件51、钩状件52连动,形成拉链带T,并且在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编入线圈链牙C。更详细而言,编机45的编入动作反复进行以下1)~3)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虽与图5不同,但为了方便,编机45的初始状态为,各编针49为位于上下移动范围内的下方位置且收容在针槽47内的状态,而且钩状件52为位于与针床48相比的上方的位置且远离单丝F的状态。另外,如图5所示,编机45的初始状态为引导件51位于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且位于链牙E的反转部E4侧的状态。
1)引导件51从该初始状态朝向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图中的左端侧)移动,由此形成链牙E的反转部E4及上侧的腿部E1。
2)接下来,钩状件52向下方移动而按压单丝F中的成为啮合头部的预定部位,之后,如图5所示那样引导件51从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移动,由此形成链牙E的啮合头部E3和下侧的腿部E2。
3)接下来,各编针49上下移动,并且导纱针进行横动动作及摇摆动作,由此编制拉链带T,并且将一对腿部E1、E2编入拉链带T。如图4所示,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具备这样的编机45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具备:单丝供给装置2、单丝加捻装置3、平坦部形成装置54和线圈状弯曲装置4a,平坦部形成装置54将单丝F中未来成为啮合头部的预定位置压溃而使之平坦。
本实施方式的单丝供给装置2和单丝加捻装置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中的单丝供给装置2和单丝加捻装置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线圈状弯曲装置4a是上述编机45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是针床48、编针49、导纱针中的与线圈链牙C的形成有关的部分、和引导件51及钩状件52。
另外,平坦部形成装置54是周知的,虽未图示,但具有隔开比单丝F的直径短的间隔而相对的一对压辊。
一对压辊的彼此的轴向平行并且使单丝F通过两者之间。
压辊具备:圆盘主体和在周向隔开一定间隔配置的多个突起,多个突起是从圆盘主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
而且,平坦部形成装置54在使一方的压辊和另一方压辊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通过一对压辊送出单丝F并且通过一对突起夹着单丝F并将其压溃,由此形成平坦部。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是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由单丝F和编纱t1形成拉链牙链带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和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
其中拉链带的制造方法是对从编纱供给装置44引出的编纱t1进行编制而形成拉链带T的编工序。
另外,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包括:扭转工序,其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和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而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单丝F。
弯曲工序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弯曲工序与编机45的编入动作(编工序)一起进行。而且,弯曲工序以引导件51的往复动作和钩状件52的往复动作为中心,边将单丝F弯曲为线圈状边将编纱t1编成带状,由此在单丝F形成啮合头部E3、一对腿部E1、E2和反转部E4而形成链牙E,将该链牙E连续有多个的线圈链牙C编入拉链带T中。因此,弯曲工序也是链牙形成工序。通过这样的弯曲工序,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在弯曲成线圈状时也产生扭转。而且,其扭转方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并且,设定预先扭转的单丝F的负方向的扭转量,以使得当单丝F成为线圈链牙时各链牙的扭转量的绝对值比没有扭转工序的情况小。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也具备拉链带制造装置41a和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a。
拉链带制造装置41a具备经纱供给装置56、纬纱供给装置57和织机58,该织机58由从经纱供给装置56引出的经纱t2和从纬纱供给装置57引出的纬纱t3织成作为织物的拉链带T。顺便说明,经纱供给装置56具备卷绕有经纱t2的筒管,纬纱供给装置57具备卷绕有纬纱t3的筒管。
如图7所示,织机58使用经纱t2、纬纱t3和单丝F形成在由经纱t2和纬纱t3构成的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织入了线圈链牙C的拉链牙链带S。
织机58是周知的,具备:打纬用的打纬机构61;心轴62,其相对于由通过打纬机构61的多个经纱t2构成的经纱列配置在其宽度方向的两边中的一方侧;纬纱臂63,其供纬纱t3通过并且使其在打纬机构61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织边形成用的舌针64,其相对于经纱列配置在其宽度方向的两边中的另一方侧,并钩挂纬纱t3;以及综框(未图示),其供经纱t2通过并且形成经纱开口。
经纱t2从经纱供给装置(未图示)侧通过综框的综片而与拉链带T相连。而且,通过综框上下移动而形成经纱开口。另外,纬纱臂63进行去程移动而纬纱t3通过经纱开口的内部,在舌针64钩挂纬纱t3,纬纱臂63进行返程移动而纬纱t3通过经纱开口的内部。
另外,打纬机构61与综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进行打纬运动,由此纬纱t3被按压于拉链带T的织口而连续地形成拉链带T。
另外,心轴62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与拉链带T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沿着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心轴6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配置在经纱列的宽度方向的邻侧。而且,在心轴6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部固定有托架65。另外,芯线R从托架65的贯穿孔穿过,芯线R沿着心轴62的长度方向且沿着拉链带T侧。而且,在形成拉链带T的过程中,通过未图示的转子的旋转而卷绕单丝F,在织口附近以心轴62和芯线R为中心单丝F被卷绕并弯曲,在弯曲的部分以缠绕的方式织入纬纱t3,形成线圈链牙C。
如此,织机58使打纬机构61、综框、纬纱臂63以及转子连动,形成拉链带T,并且在拉链带T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织入线圈链牙C。另外,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a具备这样的织机58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线圈链牙制造装置42a具备单丝供给装置2、单丝加捻装置3、平坦部形成装置54和线圈状弯曲装置4b。
本实施方式的单丝供给装置2、单丝加捻装置3和平坦部形成装置54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链牙制造装置中的单丝供给装置2、单丝加捻装置3和平坦部形成装置5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线圈状弯曲装置4b是上述织机58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是心轴62、托架65和转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是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而由单丝F、经纱t2和纬纱t3形成拉链牙链带S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和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
其中,拉链带的制造方法是对从经纱供给装置56引出的经纱t2和从纬纱供给装置57引出的纬纱t3进行交织而成为拉链带T的织工序。
另外,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包括:扭转工序,其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和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而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单丝F。
弯曲工序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弯曲工序与织机58的织入动作(织工序)一起进行。并且,弯曲工序通过转子的旋转而将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并且将经纱t2和纬纱t3织成带状,由此在单丝F形成啮合头部E3、一对腿部E1、E2和反转部E4而形成链牙E,将连续有多个该链牙E的线圈链牙C织入拉链带T中。因此,弯曲工序也是链牙形成工序。通过这样的弯曲工序,也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弯曲工序的情况同样地,预先扭转了的单丝F在弯曲成线圈状时产生扭转。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扭转工序中使用的防旋转装置17和/或扭转装置主体18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发挥其功能就能够采用任何方式。另外,驱动臂部2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分体部件的驱动臂主体27和驱动臂用固定部28一体化而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驱动臂主体和驱动臂用固定部为一体的一个部件。

Claims (6)

1.一种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扭转工序,其通过单丝加捻装置(3)预先将从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扭转;和
弯曲工序,其通过将预先扭转了的所述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而向与预先扭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所述单丝(F),
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具备:卷绕有所述单丝(F)的筒管(6);能够装拆地支承所述筒管(6)的轴部件(7);将从所述筒管(6)引出的所述单丝(F)向所述轴部件(7)的内部引导的筒管侧引导件(8);以及从动臂部(9),所述从动臂部(9)固定所述筒管侧引导件(8),在所述轴部件(7)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轴部件(7),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筒管(6)的所述单丝(F)的引出作用而在所述筒管(6)的外周从动旋转,
所述单丝加捻装置(3)具备:防旋转装置(17),所述防旋转装置(17)夹着所述单丝(F)而防止所述单丝(F)的周向旋转,并且与所述从动臂部(9)一起从动旋转;和扭转装置主体(18),所述扭转装置主体(18)预先对通过所述防旋转装置(17)后的所述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加捻,
所述扭转装置主体(18)具备:驱动轴(19),所述驱动轴(19)在所述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内部旋转,以便扭转所述单丝(F);不传递旋转部(21),所述不传递旋转部(21)嵌合在所述驱动轴(19)的径向与所述轴部件(7)的所述筒部(7a)的径向之间并且不将所述驱动轴(19)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轴部件(7);驱动轴侧引导件(22),所述驱动轴侧引导件(22)在所述驱动轴(19)的外部将通过所述驱动轴(19)的内部后的所述单丝(F)向所述线圈状弯曲装置(4)引导;以及驱动臂部(23),所述驱动臂部(23)固定所述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与所述驱动轴(19)一起旋转,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侧固定于所述驱动轴(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工序在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侧对从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所述单丝(F)防止其周向的旋转,并且在与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的相反侧预先扭转所述单丝(F)。
3.一种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
所述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编工序,在所述编工序中,对从编纱供给装置(44)引出的编纱(t1)进行编制而形成拉链带(T),
在所述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弯曲工序与所述编工序一起进行。
4.一种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
所述拉链带的制造方法包括织工序,在所述织工序中,对从经纱供给装置(56)引出的经纱(t2)和从纬纱供给装置(57)引出的纬纱(t3)进行交织而形成拉链带(T),
在所述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弯曲工序与所述织工序一起进行。
5.一种拉链用线圈链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芯线供给装置(1);单丝供给装置(2);预先对从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引出的单丝(F)加捻的单丝加捻装置(3);将预先加捻了的所述单丝(F)弯曲成线圈状并在线圈状的所述单丝(F)中穿过芯线(R)的线圈状弯曲装置(4);以及在穿插有所述芯线(R)的线圈状的所述单丝(F)形成啮合头部的啮合头部形成装置(5),
所述单丝供给装置(2)具备:卷绕有所述单丝(F)的筒管(6);能够装拆地支承所述筒管(6)的轴部件(7);将从所述筒管(6)引出的所述单丝(F)向所述轴部件(7)的内部引导的筒管侧引导件(8);以及从动臂部(9),所述从动臂部(9)固定所述筒管侧引导件(8),在所述轴部件(7)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所述轴部件(7),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筒管(6)的所述单丝(F)的引出作用而在所述筒管(6)的外周从动旋转,
所述单丝加捻装置(3)具备:防旋转装置(17),所述防旋转装置(17)夹着所述单丝(F)而防止所述单丝(F)的周向旋转,并且与所述从动臂部(9)一起从动旋转;和扭转装置主体(18),所述扭转装置主体(18)预先对通过所述防旋转装置(17)后的所述单丝(F)向其周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加捻,
所述扭转装置主体(18)具备:驱动轴(19),所述驱动轴(19)在所述轴部件(7)的筒部(7a)的内部旋转,以便扭转所述单丝(F);不传递旋转部(21),所述不传递旋转部(21)嵌合在所述驱动轴(19)的径向与所述轴部件(7)的所述筒部(7a)的径向之间并且不将所述驱动轴(19)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轴部件(7);驱动轴侧引导件(22),所述驱动轴侧引导件(22)在所述驱动轴(19)的外部将通过所述驱动轴(19)的内部后的所述单丝(F)向所述线圈状弯曲装置(4)引导;以及驱动臂部(23),所述驱动臂部(23)固定所述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与所述驱动轴(19)一起旋转,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侧固定于所述驱动轴(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用线圈链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臂部(23)具备:固定所述驱动轴侧引导件(22)的驱动臂主体(27);和将所述驱动臂主体(27)固定于所述驱动轴(19)的驱动臂用固定部(28),
所述驱动臂主体(27)具备:从所述驱动轴(19)的外周面侧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3臂部(27a);和从所述第3臂部(27a)的前端以与所述筒管(6)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延伸的第4臂部(27b),
所述第4臂部(27b)在其前端固定有驱动轴侧引导件(22),该驱动轴侧引导件(22)与所述筒管(6)相比配置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CN201910443672.2A 2019-05-24 2019-05-24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972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3672.2A CN111972786B (zh) 2019-05-24 2019-05-24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3672.2A CN111972786B (zh) 2019-05-24 2019-05-24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2786A CN111972786A (zh) 2020-11-24
CN111972786B true CN111972786B (zh) 2023-01-10

Family

ID=73436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3672.2A Active CN111972786B (zh) 2019-05-24 2019-05-24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2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5337B (zh) * 2020-12-29 2022-06-07 晋江市旭日升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链牙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5932B2 (ja) * 1994-08-02 2002-04-2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続エレメント列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JP3698562B2 (ja) * 1998-09-22 2005-09-2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続エレメント列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4196024A1 (ja) * 2013-06-04 2014-12-1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続エレメント列成型装置の芯紐供給装置
DE112013007725B4 (de) * 2013-12-26 2021-03-04 Ykk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wirkten Reißverschlusskette
WO2015186200A1 (ja) * 2014-06-03 2015-12-10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物
CN106858932B (zh) * 2015-12-10 2020-03-20 Ykk株式会社 编织拉链用长链的制造方法及啮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2786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5487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30102217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3022803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lide fasteners
EP2476333B1 (en) Fastener string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SU1279536A3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по сной ленты на игольном ленто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с крючковой иглой и по сна лента
CN111972786B (zh) 拉链用线圈链牙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US3807326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slide-fastener stringers
SU520018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несущих лент застежки-молнии
US3827463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lide fastener
US2929135A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multiple coil springs for slide fasteners and method of attachment
CN212590695U (zh) 一种拉链带
CN114000271B (zh) 一种主动供线装置、缝纫机以及主动供线方法
CA1097042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having a woven coiled coupling element
CN102191626A (zh) 一种表面绕设有缠绕体的复合织带及其编织方法
US4924914A (en) Weaving a slide-fastener stringer half with an integral coupling coil
CN110541235A (zh) 一种拉链带及拉链带编织机
CN215404798U (zh) 一种交织面料织造经纬纱线传导机构
SU1070231A1 (ru) Челнок круглоткацкой машины
CN220597789U (zh) 一种织带编织机的压线机构
CN110453368B (zh) 一种降低断线率的八梳栉织物双针床经编机
US4441530A (en) Ribbon loom or the like
JP3053041B2 (ja) 複合テープ織機
CN106319784A (zh) 一种面线线钩
SU1551758A1 (ru) В заный шнур и машина дл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
CN210002035U (zh) 一种经编机的上纱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