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470A -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470A
CN111971470A CN201980023718.3A CN201980023718A CN111971470A CN 111971470 A CN111971470 A CN 111971470A CN 201980023718 A CN201980023718 A CN 201980023718A CN 111971470 A CN111971470 A CN 111971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re
fixed core
recess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3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1470B (zh
Inventor
中居裕贵
内山康久
高奥淳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1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1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20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 F02M59/36Varying fuel delivery in quantity or timing by variably-timed valves controlling fuel passages to pumping elements or overflow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0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侵蚀而且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实现零件的削减及小型化的电磁阀和配备有该电磁阀的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为此,本发明的电磁阀(100)具备:阀杆(130),其使液体的出口(102)开闭;可动铁心(140),其卡合于该阀杆(130)而与阀杆(130)一起移动;固定铁心(150),其通过以磁力吸引该可动铁心(140)来使阀杆(130)移动而离开出口(102);线圈(104),其使该固定铁心(150)产生磁力;以及阀杆施力构件(105),其收容在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内,对阀杆(130)朝液体的出口(102)施力。固定铁心(150)在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

Description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都有高压泵相关的发明(参考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高压泵具备柱塞、泵体、吸入阀、线圈、固定铁心、可动铁心、施力机构、阀针、第1颚部以及第2颚部(参考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等)。
柱塞可沿轴向往复移动。泵体具有:加压室,其通过柱塞的往复移动对燃料进行加压;供给通道,其对该加压室供给燃料;以及排出通道,其从加压室排出燃料。吸入阀设置成可以在所述供给通道中设置的阀座上落座及离座,对所述供给通道进行开闭。
线圈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固定铁心设置在线圈所励磁出来的磁场内。可动铁心设置在固定铁心的吸入阀侧,因线圈所励磁出来的磁场而受到固定铁心的磁性吸引。施力机构对可动铁心朝吸入阀侧施力。阀针设置成能与可动铁心作相对移动,能使吸入阀朝离开阀座的方向移动。
第1颚部设置在阀针的外壁,设置成在磁力使得可动铁心开始朝固定铁心侧移动后能抵接至可动铁心。第2颚部设置在阀针的外壁,在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使得可动铁心开始朝吸入阀侧移动后能抵接至可动铁心。
该以往的高压泵存在对第1颚部的可动铁心侧的端面以及可动铁心的第1颚部侧的端面实施镀敷处理的情况(参考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4)。此外,存在对第2颚部的可动铁心侧的端面以及可动铁心的第2颚部侧的端面实施镀敷处理(参考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5)或者对可动铁心的轴孔的内壁以及阀针的大径部的外壁实施镀敷处理的情况。
此外,有配备有电磁驱动型吸入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相关的发明(参考下述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柱塞杆施力弹簧内包空间发生了气蚀的情况下防止形成内包空间的固定铁心的表面因气蚀而蚀坏,将固定铁心二分,将柱塞杆施力弹簧落座部的构件设为表面硬度比固定铁心高的硬质杯状构件而压入固定于固定铁心。由此,可以承受气蚀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能防止蚀坏的发生(参考该文献的摘要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002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36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高压泵中,通过对阀针的第1颚部及第2颚的端面以及大径部的外壁、可动铁心的端面以及轴孔的内壁实施镀敷处理,能够抑制磨耗、减小摩擦系数(参考该文献的第0017段落-第0019段落等)。然而,燃料在收容身为施力机构的第1弹簧的固定铁心的收容部的底部的移动会导致气蚀的气泡破裂的发生,从而有因其冲击力而发生侵蚀(蚀坏)之虞。
相对于此,所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通过将表面硬度比固定铁心高的硬质杯状构件压入固定于固定铁心,能够承受气蚀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能防止蚀坏的发生。但在这样的构成中,不仅零件数量增加,还有电磁驱动型吸入阀及高压燃料供给泵大型化之虞。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侵蚀而且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实现零件的削减及小型化的电磁阀和配备有该电磁阀的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形态为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具备:阀杆,其通过使阀芯沿轴向移动来使流路开闭;可动铁心,其通过被固定铁心吸引而与所述阀杆卡合,使得所述阀杆朝所述轴向上的从可动铁心去往所述固定铁心的第一方向移动;以及阀杆施力构件,其收容在所述固定铁心上设置的凹部内,对所述阀杆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施力,所述固定铁心在所述凹部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高的硬质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一形态,可以提供一种能抑制侵蚀而且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实现零件的削减及小型化的电磁阀和配备有该电磁阀的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为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系统的高压泵的截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高压泵的沿着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高压泵的沿着IV-IV线的截面图。
图5为构成图2所示的高压泵的电磁阀的放大截面图。
图6A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闭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6B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闭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6C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闭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6D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闭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7A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开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7B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开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7C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开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7D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的开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图8为表示图5的电磁阀的硬质部的厚度与耐蚀坏性的关系的图表。
图9为表示图5的电磁阀的变形例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1的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发动机系统1主要具备燃料箱2、压送泵3、高压泵10以及喷射器4。此外,发动机系统1例如具备共轨5、压力传感器6、发动机7以及电子控制单元8(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
燃料箱2例如储存汽油、轻油、乙醇等液体燃料F。压送泵3例如设置在连接燃料箱2与高压泵10的燃料供给管9的途中,通过燃料供给管9从燃料箱2朝高压泵10压送燃料F。高压泵10例如对经由燃料供给管9供给的燃料F进行加压而排出至共轨5。
更详细而言,高压泵10主要具备吸入口11、电磁阀100、加压室12、排出阀14以及排出口15。吸入口11例如连接于燃料供给管9,吸入由压送泵3供给的液体燃料F。电磁阀100设置在吸入口11与加压室12之间,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8加以控制。加压室12例如配备有对经由电磁阀100供给的液体燃料F进行加压的柱塞13。排出阀14设置在加压室12与排出口15之间。排出口15例如将在加压室12内加压并通过排出阀14之后的液体排出至共轨5。
此外,高压泵10例如在吸入口11与电磁阀100及加压室12之间的燃料F的流路上设置有脉动减少部16。脉动减少部16具有减少从高压泵10的吸入口11吸入并从排出口15排出的液体燃料F的压力的脉动的构成,详情于后文叙述。
喷射器4例如将供给到共轨5的高压燃料F喷射至发动机7的汽缸内。压力传感器6测定供给到共轨5的高压燃料F的压力,并将压力的测定结果经由信号线输出至电子控制单元8。电子控制单元8例如经由信号线连接至压送泵3、高压泵10及喷射器4而控制这些压送泵3、高压泵10及喷射器4。
图2为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系统1的高压泵10的截面图。图3为图2所示的高压泵10的沿着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为图3所示的高压泵10的沿着IV-IV线的截面图。再者,图2为图3所示的高压泵10的沿着II-II线的纵截面图,图3为沿着图4所示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如前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高压泵10例如是运用于喷射器4朝发动机7的汽缸内直接喷射燃料F的所谓的直喷型发动机系统1的高压燃料泵。
如前文所述,高压泵10主要具备吸入口11、电磁阀100、加压室12、排出阀14以及排出口15。此外,高压泵10例如像前文所述那样具备柱塞13和脉动减少部16。进而,高压泵10例如具备泵主体10a、收容脉动减少部16的缓冲室17、设置在加压室12与排出口15之间的流路上的压力释放阀18、以及驱动柱塞13的驱动机构19。
泵主体10a例如为金属制耐压部,安装在发动机7或者发动机7周边的结构体上。泵主体10a在内部形成有液体燃料F的流路、加压室12等。此外,泵主体10a例如具有多个凹部,用于装配电磁阀100、压力释放阀18、驱动机构19、脉动减少部16、形成缓冲室17的盖体17a等。
泵主体10a例如通过将插入在图3所示的凸缘部10c的通孔10d中的螺栓紧固在图2及图4所示的结构体上设置的螺孔内而固定在结构体上。泵主体10a具有从与结构体相对的面突出而卡合至结构体的凹部的圆筒状的部分,在设置在该圆筒状部分的外周面的环状槽内嵌入有O形圈10b。O形圈10b将泵主体10a与结构体之间密封,例如防止机油等润滑油漏至结构体外部。
吸入口11例如为连接于泵主体10a的连接管11a的顶端的开口部。连接管11a例如通过焊接将与吸入口11相反的基端部安装在泵主体10a上,从而连接到泵主体10a内部的流路。连接管11a连接于从燃料箱2供给低压燃料F的燃料供给管9,低压燃料F从吸入口11供给至高压泵10内部。如图4所示,例如在连接于连接管11a的基端部的泵主体10a内部的流路上设置有吸入过滤器11b。吸入过滤器11b将燃料F中包含的异物去除,防止异物流入至缓冲室17内。
缓冲室17例如是泵主体10a的与安装在结构体上的端部相反那一侧的端面与以覆盖该端面的方式安装在泵主体10a上的盖体17a之间的空间。如图4所示,缓冲室17经由泵主体10a内部形成的流路和连接管11a连接到连接管11a的顶端的吸入口11,而且经由泵主体10a内部形成的流路连接到装配有柱塞13的驱动机构19的泵主体10a的凹部。此外,如图2所示,缓冲室17经由泵主体10a内部形成的流路及电磁阀100连接到加压室12。
脉动减少部16例如是对重叠在一起的2块金属膜片的周缘部进行焊接而制造出的金属缓冲器。脉动减少部16在2块金属膜片之间封入有0.3[MPa]至0.6[MPa]左右的压力的气体。脉动减少部16将周缘部夹持在缓冲室17内配置的支承构件16a与盖体17a之间而配置在缓冲室17内。再者,隔着脉动减少部16相邻的缓冲室17的盖体17a侧的区域与泵主体10a侧的区域之间由省略了图示的流路加以连接,使得液体燃料F流通。
驱动机构19装配于安装在发动机7或者发动机7周边的结构体上的泵主体10a的端部的凹部,一部分由结构体支承。驱动机构19例如具备汽缸19a、密封构件19b、密封架19c、弹簧19d、扣件19e以及挺杆19f。
汽缸19a例如为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具有供柱塞13沿轴向插通的通孔。汽缸19a例如通过压入而固定在泵主体10a的凹部内,从而将泵主体10a与汽缸19a之间密封,使得在加压室12内加压后的燃料F不会从泵主体10a与汽缸19a之间漏出。汽缸19a例如在柱塞13沿轴向往复运动时通过通孔的内周面来引导柱塞13的外周面。
密封构件19b例如是具有供柱塞13沿轴向插通的通孔的圆筒状的构件。在密封构件19b的内周面以液密方式接触柱塞13的外周面的状态下使柱塞13沿轴向滑动。密封构件19b的外周面例如接触密封架19c的圆筒状部分的内周面。密封构件19b例如将与柱塞13及密封架19c接触的部分以液密方式密封,在柱塞13在轴向上往复运动时,防止由密封架19c和泵主体10a的凹部划定的副室内的燃料F泄漏至高压泵10外部。
此外,密封构件19b例如防止包括机油在内的润滑油等流入至高压泵10内部。
关于弹簧19d,例如一端收容在密封架19c的与泵主体10a相反那一侧的凹状部分的内部而支承在该凹状部分的底部,另一端支承在扣件19e的与密封架19c相对那一面,从而压缩在密封架19c与扣件19e之间。由此,弹簧19d在柱塞13的轴向上对扣件19e朝挺杆19f施力。扣件19e例如是在中央部具有通孔的圆板状的构件。扣件19e例如嵌入在加压室12内配置的柱塞13的与顶端部相反那一侧的柱塞13的基端部的外周上设置的环状槽内,从而固定在柱塞13的基端部的外周。
挺杆19f是配置在弹簧19d的与泵主体10a相反那一侧的端部的外周的有底圆筒状的构件。挺杆19f构成为在经由扣件19e对柱塞13朝挺杆19f施力的弹簧19d的作用力下接触到发动机7的凸轮轴上安装的凸轮C的外周,借助凸轮C的转动而在柱塞13的轴向上往复运动。通过以上那样的构成,驱动机构19借助凸轮C的转动使柱塞13在轴向上往复运动。
如图3所示,排出阀14设置在连接于加压室12的出口的流路上。排出阀14例如具备阀座构件14a、阀芯14b、弹簧14c以及止动件14d。阀座构件14a例如是燃料F的流动的下游侧的部分进行了扩径的圆筒状的构件,在下游侧的端部具有通过与阀芯14b接触来闭锁燃料F的流路的座面。阀芯14b中,与阀座构件14a相对的顶端部形成为圆板状,与阀座构件14a相反那一侧的基端部形成为直径比顶端部小的圆筒状。
阀芯14b通过使顶端部的周缘部接触阀座构件14a的座面来闭锁燃料F的流路,通过使顶端部的周缘部离开阀座构件14a的座面而在阀座构件14a的座面与顶端部的周缘部之间形成燃料F的流路。弹簧14c在内侧插入有阀芯14b的基端部,以压缩在阀芯14b的顶端部与止动件14d之间的状态加以配置,对阀芯14b朝阀座构件14a施力。止动件14d例如具有插入在阀芯14b的基端部的圆筒状部分而引导阀芯14b的开闭移动的圆柱凸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泵主体10a上,将自身与泵主体10a之间密封。止动件14d例如具有供弹簧14c的与阀芯14b相反那一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排出阀14中,在加压室12内部的燃料F与排出阀14下游侧的燃料F之间无差压的状态下,弹簧14c的作用力使得阀芯14b接触阀座构件14a的座面而呈闭阀状态。当加压室12内部的燃料F的压力变得比排出阀14下游侧的燃料F的压力大、其差压超过弹簧14c的作用力时,阀芯14b离开阀座构件的座面而变为开阀状态。阀芯14b在开阀时与止动件14d接触,朝开阀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排出阀14作为防止加压室12下游侧的燃料F倒流至加压室12的止回阀而发挥功能。
排出口15例如是连接于泵主体10a的圆筒状的排出部15a的顶端的开口部。排出部15a例如通过焊接将与排出口15相反的基端部安装在泵主体10a上,从而连接于泵主体10a内部的相较于排出阀14而言靠燃料F下游侧的流路。排出部15a例如连接于共轨5,将在加压室12内加压后的高压燃料F排出至共轨5。
压力释放阀18例如配置在排出部15a内部,设置在加压室12与排出口15之间的流路上。压力释放阀18例如具备壳体18a、阀芯18b、阀芯架18c、弹簧18d以及止动件18e。
壳体18a例如设置成有底圆筒状,在底部的中央部具有开口,在底部内侧的开口缘形成有座面。壳体18a的内径在底部附近以及与底部相反那一侧的开口端的附近缩径、在它们之间的中间部扩径。
阀芯18b例如设置成球状,通过接触壳体18a的座面来闭锁阀芯18b与座面之间的流路,通过离开壳体18a的座面而在阀芯18b与座面之间形成流路。阀芯架18c将阀芯18b保持在与壳体18a的底部相对的顶端部的中央部,与壳体18a的底部相反的后端部设置成相较于顶端部而言缩径的圆筒状。阀芯架18c的顶端部的外径与壳体18a的底部附近的进行了缩径的内径大致相等,比壳体18a的中间部的进行了扩径的部分的内径小。
弹簧18d在接触阀芯架18c的顶端部的内侧卡合有阀芯架18c的圆筒状的后端部,在接触止动件18e的后端部的内侧卡合有止动件18e的圆筒状的顶端部。弹簧18d压缩在止动件18e与阀芯架18c之间,对阀芯架18c朝壳体18a的底部施力。止动件18e例如压入而固定在壳体18a的与底部相反那一侧的开口部。通过调整止动件18e的固定位置,可以调整弹簧14c的作用力。
压力释放阀18中,例如当因高压泵10的电磁阀100的故障等而导致排出口15的燃料F的压力异常地变为高压、作用于阀芯18b的压力超过弹簧18d的作用力时,阀芯18b及阀芯架18c会朝止动件18e移动。于是,燃料F经由阀芯14b与座面之间形成的流路流入至壳体18a的底部与阀芯架18c之间。流入到壳体18a内部的燃料F进而通过阀芯架18c的外周面与壳体18a的内径进行了扩径的部分的内周面之间,从而通过止动件18e的通孔流入至到达加压室12的流路,由此,排出口15的燃料F的异常的高压得以释放。
图5为构成图2所示的高压泵10的电磁阀100的放大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以如下构成为主要特征,详情于后文叙述。
电磁阀100具备阀杆130、可动铁心140以及阀杆施力构件105。阀杆130通过使阀芯107沿轴向Da移动而例如使液体室122与加压室12之间的流路开闭。可动铁心140通过被固定铁心150吸引而与阀杆130卡合,使得阀杆130沿轴向Da上的从可动铁心140去往固定铁心150的第一方向Da1移动。阀杆施力构件105收容在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内,对阀杆130朝与第一方向Da1相反的第二方向Da2施力。并且,固定铁心150在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
更详细而言,电磁阀100具备液体燃料F的入口101及出口102、阀杆130、可动铁心140、固定铁心150、线圈104以及阀杆施力构件105。阀杆130通过轴向Da的移动使出口102开闭。可动铁心140卡合至阀杆130而与阀杆130一起在沿着阀杆130的中心轴A的轴向Da上移动。固定铁心150通过磁力来吸引可动铁心140,由此使阀杆130沿轴向Da移动而离开出口102。线圈104使固定铁心150产生磁力。阀杆施力构件105收容在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内,在轴向Da上对阀杆130朝出口102施力。并且,固定铁心150在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的各部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除了前文所述的构成以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例如具备阀座构件120、止动件106、阀芯107、阀芯施力构件108、外部铁心109、密封圈110、线圈架111、磁轭112以及连接器113(参考图2)。
阀杆130例如形成为以阀芯107的开闭方向为轴向Da的圆棒状或圆柱状。阀杆130例如在轴向Da的基端部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凸边状的凸缘部131。阀杆130中,例如相较于凸缘部131而言靠顶端侧的部分插通在可动铁心140上设置的通孔10d内,凸缘部131卡合在可动铁心140的与固定铁心150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凹部的底部。阀杆130中,例如基端部的凸缘部131被螺旋弹簧等阀杆施力构件105朝阀芯107施力,轴向Da的顶端部接触到阀芯107。阀杆130通过轴向Da的移动使出口102开闭。
阀座构件120例如压入在泵主体10a的凹部内,通过焊接固定在泵主体10a上。阀座构件120例如在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部具有阀杆引导件121,在内部具有液体燃料F的吸入端口即液体室122。如图2及图3所示,阀座构件120具有沿在设置有液体室122的中央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贯通的通孔。这些通孔在与阀杆130的轴向Da正交的方向上贯通阀座构件120,在液体室122上形成了液体燃料F的入口101。
该液体室122的入口101为电磁阀100中的液体即燃料F的入口101,如图2所示,连接于缓冲室17与电磁阀100之间的流路。此外,阀座构件120在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反那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收容止动件106及阀芯107的凹部,在该凹部的底部形成有液体室122的出口102。该液体室122的出口102为液体燃料F的出口102,是电磁阀100中的液体即燃料F的出口102。如此,电磁阀100具备液体燃料F的入口101及出口102,并且具备具有这些入口101和出口102的液体室122。此外,阀座构件120在液体室122的出口102外侧的开口缘具有圆环状的阀座部123。
阀芯107收容在阀座构件120的设置于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反那一侧的端部的凹部内,借助阀杆130的轴向Da的移动而在闭锁液体室122的出口102的闭位置与开放液体室122的出口102的开位置之间沿轴向Da移动。在阀芯107处于闭位置时,阀芯107接触液体室122的出口102外侧的阀座部123而落座,将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的液体燃料F的流路闭锁,电磁阀100呈闭阀状态。此外,在阀芯107处于开位置时,阀芯107离开阀座部123,在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形成液体燃料F的流路,电磁阀100呈开阀状态。
关于阀芯107,例如在未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因被阀杆施力构件105朝阀芯107施力的阀杆130而在轴向Da上受到推压而移动至开位置,在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被阀芯施力构件108朝阀座部123施力而移动至闭位置。
止动件106例如通过压入及焊接而固定在阀座构件120的设置于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反那一侧的端部的凹部的开口部的内侧。止动件106在与阀芯107相对那一面例如具有收容螺旋弹簧即阀芯施力构件108的凹部。止动件106例如具有使从电磁阀100的液体室122的出口102流至高压泵10的加压室12的液体燃料F通过的通孔或缺口部。
阀芯施力构件108例如为螺旋弹簧,配置在阀芯107的与阀杆130相反那一侧,压缩在止动件106与阀芯107之间,在轴向Da上对阀芯107朝阀杆130施力。阀芯施力构件108中,例如止动件106侧的端部卡合在止动件106上设置的凹部的底部的环状槽内,在阀芯107侧的端部的内侧卡合有阀芯107上设置的凸部,在轴向Da上对阀芯107朝阀座部123施力。
如前文所述,阀杆引导件121设置在阀座构件120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部。阀杆引导件121具有供阀杆130沿轴向Da插通的通孔121a,通过通孔121a的内周面来引导阀杆130的外周面,由此来引导阀杆130的轴向Da的移动。阀杆引导件121具有使液体燃料F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与液体室122之间流通的液体流通孔121b,在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部例如具有支承身为螺旋弹簧的铁心施力构件124的支承部121c。
阀杆引导件121的支承部121c例如在中央部具有通孔121a,设置成从阀杆引导件121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面朝可动铁心140突出的突起状。阀杆引导件121的支承部121c例如从身为螺旋弹簧的铁心施力构件124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反的端部插入而卡合在铁心施力构件124的内侧。
如前文所述,可动铁心140卡合于阀杆130而与阀杆130一起沿轴向Da移动。更具体而言,可动铁心140使阀杆130的设置于基端部的凸缘部131卡合在与固定铁心150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凹部的底部,与阀杆130一起沿轴向Da移动。可动铁心140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供阀杆130沿轴向Da插通的通孔141的圆筒状。供阀杆130插通的可动铁心140的通孔141的内径比阀杆130的外径略大。由此,可动铁心140与阀杆130可以相对地在轴向Da上移动。
可动铁心140配置在固定铁心150与液体室122之间,具有使液体燃料F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与液体室122之间流通的流路即液体流通孔142。可动铁心140例如可由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等磁特性及硬度优异的材料构成。更具体而言,可动铁心140例如可由析出硬化型铁氧体系不锈钢构成。可动铁心140的与固定铁心150相对的端面构成为具有可承受与固定铁心150的碰撞的冲击的硬度。
在图5所示的电磁阀100的开阀状态也就是线圈104未通电的状态下,可动铁心140与固定铁心150之间的间隙G1比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的间隙G2大。由此,在使阀芯107从开阀位置移动至闭阀位置时,防止了可动铁心140干涉固定铁心150这一情况。此外,可动铁心140在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对那一面例如具有供身为螺旋弹簧的铁心施力构件124的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反那一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陷部143。
铁心施力构件124例如为螺旋弹簧,压缩在阀杆引导件121与可动铁心140之间,对可动铁心140朝固定铁心150施力。铁心施力构件124在阀杆引导件121侧的端部的内侧卡合有阀杆引导件121的支承部121c,可动铁心140侧的端部卡合在可动铁心140的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对那一面上形成的凹陷部143内。
固定铁心150在线圈104通电时产生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如前文所述,是用于通过以磁力吸引可动铁心140来使阀杆130沿轴向Da移动而离开出口102的构件。如前文所述,固定铁心150在收容并支承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一端的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再者,硬度例如为布氏硬度或维氏硬度。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中,硬质部152设置在对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硬质部152优选设置在凹部151的整个底面,但是,例如也可局部地设置在身为螺旋弹簧的阀杆施力构件105的内侧的凹部151的底面的中央部。此外,硬质部152不仅可设置在凹部151的底部151b,也可设置在凹部151的内周面151a的底部151b或者凹部151的整个内周面151a。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硬质部152仅设置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更具体而言,硬质部152以覆盖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整个底面的方式设置在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硬质部152例如为形成于凹部151的内壁的表面的金属镀层。硬质部152即金属镀层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的硬度高的硬度即可,例如为硬质镀铬层。
如后文所述,出于提高对因液体燃料F的气蚀而形成的气泡的破裂造成的侵蚀(蚀坏)的耐久性这一观点,硬质部152即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5[μm]以上。再者,硬质部152只要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即可,并不限定于金属镀层。例如,硬质部152也可为对固定铁心150的母材的表面进行硬质处理得到的硬质处理层。
固定铁心150例如可由析出硬化型铁氧体系不锈钢也就是铁氧体系析出硬化型金属等磁特性、耐磨性及硬度优异的材料构成。换句话说,固定铁心150的母材例如为析出硬化系不锈钢。尤其是固定铁心150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面,构成为具有可以承受与可动铁心140的碰撞的冲击的硬度。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的组成例如为17Cr-4Ni-4Cu-Nb。
阀杆施力构件105中,如前文所述,至少一部分收容在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内,在轴向Da上对阀杆130朝出口102施力。更具体而言,阀杆施力构件105例如为螺旋弹簧,压缩在阀杆130的基端部上设置的凸缘部131与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之间,在轴向Da上对阀杆130朝出口102施力。在阀杆施力构件105的阀杆130侧的端部的内侧卡合有阀杆130的从凸缘部131朝固定铁心150突出的凸状的部分。
外部铁心109例如为一端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泵主体10a的凹部、另一端上安装有磁轭112、线圈架111以及密封圈110等的圆筒状的构件。外部铁心109在一端部的内侧插入有阀杆引导件121,在另一端部的内侧收容有可动铁心140。外部铁心109例如通过圆筒状的内周面来引导可动铁心140的圆筒状的外周面,由此,对收容在内部的可动铁心140的轴向Da的移动进行引导。
密封圈110设置在固定铁心150与外部铁心109之间,是壁厚比固定铁心150及外部铁心109薄的圆筒状的构件。密封圈110在固定铁心150侧的端部的内侧插入有固定铁心150的端部,在外部铁心109侧的端部的内侧插入有外部铁心109的端部,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铁心150及外部铁心109上。密封圈110的外径与邻接于密封圈110端部的部分处的固定铁心150及外部铁心109的外径大致相等。由此,密封圈110的外周面与邻接于密封圈110的固定铁心150及外部铁心109的外周面在大致无阶差的情况下连成同一面,从而能容易地插入至磁轭112、线圈架111的内侧。
关于构成密封圈110的材料,例如,为了在可动铁心140与固定铁心150之间流通磁通,较理想为非磁性材料。此外,为了吸收可动铁心140与固定铁心150的碰撞时的冲击,构成密封圈110的材料较理想为使用薄壁且伸长率大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具体而言,作为构成密封圈110的材料,可以使用非磁性体的奥氏体系不锈钢。
密封圈110例如可由硬度比可动铁心140及固定铁心150低的材料构成。此外,出于缓和可动铁心140与固定铁心150的碰撞的冲击这一观点,密封圈110例如可由硬度比铁氧体系析出硬化型金属低的材料构成。密封圈110例如重要的是薄壁且变形量也就是伸长率大。即,密封圈110的伸长率例如比可动铁心140及固定铁心150的伸长率大。密封圈110的伸长率例如为35%以上。奥氏体系不锈钢例如可以确保35%至45%以上的伸长率。
析出硬化型铁氧体系不锈钢的组成例如为Cr:13~15%、Ni:约3%、Cu:2%以下、C:0.05%以下、S:0.05%以下、Mo:4%以下。对该金属进行固溶化处理并进行时效处理,由此,可以实现370[HV]左右的硬度。析出硬化型不锈钢的伸长率较小例如为5%以下,而磁特性好的铁氧体的析出硬化型的伸长率更小,例如为1%左右。
为了弥补这种较小的伸长率,密封圈110形成为薄壁,通过在固定铁心150与可动铁心140的碰撞时变形来缓和碰撞带来的荷重。
线圈架111具有圆筒状的部分和在该圆筒状部分的轴向Da的两端沿径向伸出的圆环的凸缘状的部分,具有径向外侧开放的直角U字形的凹形状的截面形状。线圈架111配置在固定铁心150的可动铁心140侧的端部、可动铁心140、外部铁心109的固定铁心150侧的端部以及密封圈110的外周。线圈架111例如由强度特性及耐热特性优异的高强度耐热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
线圈104由在线圈架111的轴向Da的两端部的凸缘状的部分之间、在线圈架111的圆筒状的部分缠绕了多匝的铜线等绕组构成。构成线圈104的绕组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经由铜线等电性连接到连接器113上设置的2根连接器引脚113a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线圈104通过通电而像前文所述那样使固定铁心150产生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
磁轭112例如由磁特性和耐蚀性优异的磁性不锈钢等磁性材料构成,是环绕线圈104的圆筒状的构件。磁轭112例如具有有底圆筒状的第1磁轭112a和有通孔及缺口的圆板状的第2磁轭112b。第1磁轭112a例如在设置于底部的中央部的开口内压入外部铁心109的固定铁心150侧的端部而固定在外部铁心109上。
第2磁轭112b的通孔的内周面例如与固定铁心150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反那一侧的端部的圆筒状部分的外周面接触,或者以些许间隙相对。此外,第2磁轭112b的外周面与第1磁轭112a的内周面接触,或者以些许间隙相对。第2磁轭112b具有固定销112c。固定销112c朝固定铁心150的阶差状的面对第2磁轭112b施力,将第2磁轭112b固定在固定铁心150上。固定销112c例如卡合在固定铁心150的外周面或者通过焊接等固定在固定铁心150上。
连接器113例如通过对强度特性及耐热特性优异的高强度耐热树脂等树脂材料进行模塑成型而与线圈104、磁轭112以及连接器引脚113a设置成一体。如前文所述,2根连接器引脚113a电性连接到构成线圈104的绕组。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8中包含的图示出的电源上连接的电缆的顶端的插头连接至连接器113,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8的控制而经由连接器引脚113a对线圈104通电。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1、高压泵10以及电磁阀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前文所述,图1所示的发动机系统1具备燃料箱2、从该燃料箱2压送液体燃料F的压送泵3、对由该压送泵3压送来的燃料F进行加压的高压泵10、以及将经该高压泵10加压后的燃料F喷射至发动机7的喷射器4。此外,如前文所述,图1至图4所示的高压泵10具备吸入燃料F的吸入口11、对该燃料F进行加压的加压室12、排出在该加压室12内加压后的燃料F的排出口15、设置在吸入口11与加压室12之间的电磁阀100、以及设置在加压室12与排出口15之间的排出阀14。
进而,如前文所述,图5所示的电磁阀100具备连接于高压泵10的吸入口11的液体的入口101和连接于高压泵10的加压室12的液体的出口102。此外,电磁阀100具备通过轴向Da的移动使出口102开闭的阀杆130、卡合于该阀杆130而与阀杆130一起沿轴向Da移动的可动铁心140、通过以磁力吸引该可动铁心140来使阀杆130沿轴向Da移动而离开出口102的固定铁心150、使该固定铁心150产生磁力的线圈104、以及收容在固定铁心150上设置的凹部151内而在轴向Da上对阀杆130朝出口102施力的阀杆施力构件105。并且,固定铁心150在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
根据这种构成,图1所示的电子控制单元8控制压送泵3以将液体燃料F从燃料箱2经由燃料供给管9压送至高压泵10的吸入口11。从图4所示的高压泵10的吸入口11流入到泵主体10a内部形成的流路的燃料F通过过滤器流入至缓冲室17。流入到缓冲室17的燃料F通过图2所示的泵主体10a内部形成的流路而从图5所示的电磁阀100的入口101流入至液体室122。
高压泵10通过图2所示的驱动机构19使柱塞13沿轴向Da往复运动。当柱塞13下降而使得加压室12的容积增加时,加压室12内的燃料F的压力相较于电磁阀100的液体室122内的燃料F的压力而言降低。在未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电磁阀100在图5所示的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形成流路而呈开阀状态。
由此,从电磁阀100的入口101流入到液体室122的燃料F通过阀座部123与阀芯107之间形成的流路,而从电磁阀100的出口102也就是液体室122的出口102流出并被吸入至加压室12。即,电磁阀100例如作为控制高压泵10的燃料F的吸入的燃料吸入阀而发挥功能。此时,阀芯施力构件108在阀芯107的开阀方向上受到压缩,阀芯107接触止动件106,由此,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的流路得以维持在最大开度。
此外,即便高压泵10的柱塞13上升而使得加压室12的容积减少,在未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电磁阀100的阀芯107也会被受到阀杆施力构件105的施力的阀杆130的顶端朝止动件106推压,从而维持开阀状态。在该状态下,加压室12内的燃料F朝电磁阀100倒流,通过阀芯107与阀座部123之间而从电磁阀100的入口101回送至液体室122。因而,加压室12内的燃料F的压力几乎不会上升,不会变为高压。将该工序称为“回送工序”。
另一方面,当通过电子控制单元8控制高压泵10的电磁阀100并对电磁阀100的线圈104通电时,在固定铁心150中产生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更详细而言,线圈104例如被磁轭112、固定铁心150、可动铁心140以及外部铁心109环绕,在线圈104周围形成了磁路。因此,当电流流至线圈104时,会在固定铁心150中产生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
当作用于可动铁心140的固定铁心150的磁吸引力例如超过经由阀杆130作用于可动铁心140的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作用力时,可动铁心140与卡合在固定铁心150侧的端部的阀杆130一起沿轴向Da朝固定铁心150移动。于是,之前被阀杆130推压而位于止动件106侧的开阀位置的阀芯107因阀芯施力构件108的作用力和燃料F向液体室122的流入而接触阀座部123,电磁阀100变为闭阀状态。
在该电磁阀100的闭阀状态下,当高压泵10的柱塞13上升而使得加压室12的容积减少时,加压室12内的燃料F在不流入至电磁阀100的出口102的情况下在加压室12内受到加压而变为高压。当加压室12内的燃料F的压力超过高压泵10的排出口15处的燃料F的压力时,加压室12内的燃料F通过图3所示的排出阀14而从排出口15排出至图1所示的共轨5。将该工序称为“排出工序”。
即,柱塞13的下死点起到上死点为止的上升工序例如包含回送工序和排出工序。由此,通过利用电子控制单元8对构成高压泵10的电磁阀100的线圈104的通电进行控制,可以控制所排出的高压燃料F的量。即,若在上升工序的较早时间对线圈104通电,则上升工序内的排出工序的比例相较于回送工序的比例而言增加,所排出的高压燃料F的量增加。
另一方面,若在上升工序的较晚时间对线圈104通电,则上升工序内的排出工序的比例相较于回送工序的比例而言减少,所排出的高压燃料F的量减少。如此,通过利用电子控制单元8对电磁阀100的线圈104的通电进行控制,可以将从高压泵10排出的高压燃料F的排出量控制为恰当的量。
从高压泵10的排出口15排出到图1所示的共轨5的高压燃料F由压力传感器6测定压力,压力的测定结果输出至电子控制单元8。电子控制单元8根据压力的测定结果来控制喷射器4,利用喷射器4使燃料F喷射至发动机7的汽缸19a。此外,如前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8控制高压泵10的电磁阀100以从高压泵10排出所期望的流量的燃料F。
如此,发动机系统1根据从压力传感器6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8的共轨5内的燃料F的压力,通过电子控制单元8来控制压送泵3及高压泵10,可以调整共轨5内的燃料F的压力。此外,发动机系统1通过电子控制单元8来控制喷射器4,可以在最佳时间、以最佳压力向发动机7的汽缸内喷射燃料F。
此处,参考图6A至图6D以及图7A至图7D,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1以及高压泵10的特征部分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图6A至图6D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100的闭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图7A至图7D为说明图5所示的电磁阀100的开阀时的液体的流动的放大截面图。
如前文所述,当在高压泵10的上升工序中对电磁阀100的线圈104通电时,固定铁心150产生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如图6A所示,可动铁心140与阀杆130一起在沿着中心轴A的轴向Da上朝固定铁心150移动。于是,液体燃料F因可动铁心140及阀杆130的移动而被推动,不仅通过由可动铁心140的液体流通孔142形成的流路而朝液体室122流动,还朝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流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是朝底部151b流入的液体燃料F没有逃避之处的死胡同,因此燃料F的压力在底部151b上升。
其后,如图6B所示,可动铁心140碰撞至固定铁心150。此时,密封圈110以沿轴向Da伸长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作用于可动铁心140及固定铁心150的冲击力得到缓和。此外,在可动铁心140及固定铁心150的母材为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维持与铁氧体系不锈钢同样的磁特性,另一方面例如可以确保300[HV]以上的硬度。因而,可以提高可动铁心140与固定铁心150的碰撞面的耐久性。
此外,当可动铁心140碰撞至固定铁心150而停止移动时,去往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燃料F的流动也不再产生,压力从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上升后的燃料F通过由可动铁心140的液体流通孔142形成的流路朝液体室122流去。由此,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燃料F的压力逐渐降低。
此外,如图6C所示,当液体燃料F的惯性力使得燃料F继续从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流出、燃料F的压力进一步降低而低于燃料F的饱和蒸气压时,在凹部151的底部151b产生气蚀的气泡Fc。继而,如图6D所示,当因从凹部151的底部151b流出的燃料F的反射波或者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燃料F的压力降低所引起的燃料F的再流入而使得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压力转为上升时,气泡Fc破裂。该气泡Fc破裂时的燃料F的冲击力作用于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而发生侵蚀(蚀坏)。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当高压泵10的上升工序结束时,如图7A所示,电磁阀100处于可动铁心140接触固定铁心150的闭阀状态,线圈104的通电被中断。在该状态下,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燃料F的压力无变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燃料F的压力为静压。电磁阀100中,当中断线圈104的通电时,使固定铁心150吸引可动铁心140的磁力消失。
于是,如图7B所示,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作用力使得可动铁心140以离开固定铁心150的方式沿轴向Da移动。由此,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液体燃料F朝固定铁心150与可动铁心140之间产生的空隙流动,进而通过由固定铁心150的液体流通孔142形成的流路朝液体室122流去。结果,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燃料F的压力逐渐降低。
此外,如图7C所示,当液体燃料F的惯性力使得燃料F继续从凹部151的底部151b流出、燃料F的压力进一步降低而低于燃料F的饱和蒸气压时,在凹部151的底部151b产生气蚀的气泡Fc。继而,如图7D所示,当因可动铁心140停止移动所引起的燃料F的反射波或者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燃料F的压力降低所引起的燃料F的再流入而使得凹部151的底部151b的压力转为上升时,气泡Fc破裂。该气泡Fc破裂时的燃料F的冲击力作用于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而发生侵蚀。
再者,可动铁心140的移动速度越大,燃料F的移动速度越是上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对于侵蚀而言越是变为严酷的环境。例如由于对环境控制的应对,高压泵10倾向于要求燃料F的排出压力的高压化及大流量化。此外,凸轮C决定的高压泵10的柱塞13的下死点起到上死点为止的升程量也处于增加倾向,可动铁心140的移动速度与柱塞13的升程量存在定性相关。即,为了应对环境控制,须提高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对侵蚀的耐久性。
此外,饱和蒸气压较低的燃料F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
例如,乙醇燃料在气蚀的气泡Fc破裂时的冲击力较大。这样的燃料F的多样化也是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对于侵蚀而言变为严酷环境的一个因素。当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发生侵蚀时,有电磁阀100发生性能降低或不良情况之虞。因而,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提高对侵蚀的耐久性是重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像前文所述那样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因此,通过硬质部152来保护固定铁心150的母材,提高固定铁心150对因气蚀所形成的气泡Fc的破裂时的冲击力而发生的侵蚀的耐久性,能够抑制固定铁心150的侵蚀。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由于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质部152,因此无须像以往那样将硬质的杯状构件压入至固定铁心150,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此外,由于无须向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压入别的构件,因此能使固定铁心150小型化,相对应地,可以使其他构件小型化。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抑制侵蚀而且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实现零件的削减及小型化的电磁阀100和配备有该电磁阀100的高压泵10以及发动机系统1。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高电磁阀100的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对侵蚀的耐久性,从而能应对针对高压泵10及发动机系统1的严格的环境控制和燃料F的多样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152设置在支承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一端的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通过该构成,如前文所述,在对于侵蚀而言环境尤为严酷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可以利用硬质部152来保护凹部151的内壁的表层部,提高对侵蚀的耐久性。进而,可以利用硬质部152来保护作为支承阀杆施力构件105的一端的座面而发挥功能的固定铁心150的底部151b,提高固定铁心150的底部151b的耐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152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仅设置在底部151b。由此,在对于侵蚀而言环境尤为严酷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可以提高对侵蚀的耐久性。另外,与在凹部151的整个内壁具有硬质部152的情况相比,能使制造变得容易而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152是形成于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内壁的表面的金属镀层。通过该构成,能低成本且容易地形成可靠性高的硬质部1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152即金属镀层为硬质镀铬层。通过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在可动铁心140的凹部151形成硬度比可动铁心14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部152即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通过该构成,可以形成对侵蚀的耐久性比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即,在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不到5[μm]的情况下,有硬质部152对侵蚀的耐久性低于固定铁心150的母材对侵蚀的耐久性之虞。
图8为表示电磁阀100的固定铁心150的硬质部152即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与对侵蚀的耐久性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图8中,直线L1、L2以及L3分别表示固定铁心150的母材、高强度材料以及硬质镀铬层对侵蚀的耐久性。再者,对侵蚀的耐久性例如是将置于侵蚀环境下的各构件的经过一定时间后的状态加以数值化得到的。
像图8中直线L3所示那样,在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不到5[μm]的情况下,硬质镀铬层的耐久性低于固定铁心150的母材的耐久性(直线L1)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若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例如为5[μm]以上,则可以使硬质镀铬层的耐久性在固定铁心150的母材的耐久性(直线L1)以上。此外,通过将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例如设为15[μm]以上,可以确保与高强度材料(直线L2)同等以上的耐久性。
但是,若将硬质镀铬层的厚度增厚至所需程度以上,则有制造变得困难、成本上升之虞。因此,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50[μm]以下。
再者,如前文所述,硬质部152也可为对固定铁心的母材的表面进行硬质处理得到的硬质处理层。由此,能与金属镀敷同样地形成硬度比固定铁心的母材高的硬质部152,从而能提高固定铁心的凹部对侵蚀的耐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铁心150的母材为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由此,可以提高固定铁心150的磁特性、耐磨性以及硬度。尤其是在固定铁心150的母材即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的组成为17Cr-4Ni-4Cu-Nb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确保固定铁心150的耐磨性及硬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特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具备具有液体的入口101和出口102的液体室122。此外,可动铁心140配置在固定铁心150与液体室122之间,具有使液体在凹部151与液体室122之间流通的流路即液体流通孔142。通过该构成,可以使可动铁心140易于沿轴向Da移动,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具备阀芯107和阀芯施力构件108,所述阀芯107通过阀杆130的轴向Da的移动而在闭锁出口102的闭位置与开放出口102的开位置之间沿轴向Da移动,所述阀芯施力构件108配置在该阀芯107的与阀杆130相反那一侧,在轴向Da上对阀芯107朝阀杆130施力。于是,在未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阀芯107被受到阀杆施力构件105的施力的阀杆130沿轴向Da推压而移动至开位置,在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阀芯107被阀芯施力构件108施力而移动至闭位置。通过该构成,可以将电磁阀100构成为燃料吸入阀,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具备对可动铁心140朝固定铁心150施力的铁心施力构件124。通过该构成,在未对线圈104通电的状态下可以使阀杆130卡合至可动铁心140,在线圈104通电时可以使阀杆130与可动铁心140一起沿轴向Da移动,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具备阀杆引导件121,所述阀杆引导件121具有供阀杆130沿轴向Da插通的通孔121a,对阀杆130的轴向Da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阀杆引导件121具有使液体在可动铁心140的凹部151与液体室122之间流通的液体流通孔121b,并且在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部具有支承铁心施力构件124的支承部121c。通过该构成,能够稳定阀杆130及可动铁心140的移动,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的阀杆引导件121的支承部121c在中央部具有通孔121a,设置成从阀杆引导件121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对的端面朝可动铁心140突出的突起状,从铁心施力构件124的与可动铁心140相反的端部插入并卡合在铁心施力构件124的内侧。通过该构成,能够稳定阀杆130及可动铁心140的移动,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100的可动铁心140在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对那一面具有供铁心施力构件124的与阀杆引导件121相反那一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陷部143。通过该构成,能够稳定可动铁心140的移动,但会发生前文所述那样的液体的移动,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容易产生气蚀的气泡Fc。但如前文所述,可以通过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内设置的硬质部152来抑制侵蚀。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抑制侵蚀而且相较于以往而言能实现零件的削减及小型化的电磁阀100和配备有该电磁阀100的高压泵10以及发动机系统1。再者,本发明的电磁阀100、高压泵10以及发动机系统1不受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限定。下面,对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图5的电磁阀100的变形例的放大截面图。本变形例的电磁阀中,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在底部151b具有凹状的底陷部151c,硬质部152形成于底陷部151c的内壁的表层部,这一点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不一样。本变形例的电磁阀的其他方面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相同,因此,对同样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前文所述,气蚀的气泡Fc破裂造成的侵蚀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最深部最为严重。因此,通过在固定铁心150的凹部151的底部151b形成凹状的底陷部151c并在底陷部151c的内壁的表层部形成硬质部152,可以使侵蚀环境严酷的部位处于底陷部151c的内部,从而缓和支承阀杆施力构件105的凹部151的底面的侵蚀环境。此外,通过硬质部152来保护侵蚀环境严酷的底陷部151c的内壁的表层部,能够提高对侵蚀的耐久性。再者,在该变形例中,也可在凹部151的底面形成硬质部152。
以上,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构成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即便有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它们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符号说明
1 发动机系统
2 燃料箱
3 压送泵
4 喷射器
5 共轨
6 压力传感器
7 发动机
8 电子控制单元
9 燃料供给管
10 高压泵
10a 泵主体
10b O形圈
10c 凸缘部
10d 通孔
11 吸入口
11a 连接管
11b 吸入过滤器
12 加压室
13 柱塞
14 排出阀
14a 阀座构件
14b 阀芯
14c 弹簧
14d 止动件
15 排出口
15a 排出部
16 脉动减少部
16a 支承构件
17 缓冲室
17a 盖体
18 压力释放阀
18a 壳体
18b 阀芯
18c 阀芯架
18d 弹簧
18e 止动件
19 驱动机构
19a 汽缸
19b 密封构件
19c 密封架
19d 弹簧
19e 扣件
19f 挺杆
100 电磁阀
101 入口
102 出口
104 线圈
105 阀杆施力构件
106 止动件
107 阀芯
108 阀芯施力构件
109 外部铁心
110 密封圈
111 线圈架
112 磁轭
112a 第1磁轭
112b 第2磁轭
112c 固定销
113 连接器
113a 连接器引脚
120 阀座构件
121 阀杆引导件
121a 通孔
121b 液体流通孔
121c 支承部
122 液体室
123 阀座部
124 铁心施力构件
130 阀杆
131 凸缘部
140 可动铁心
141 通孔
142 液体流通孔
143 凹陷部
150 固定铁心
151 凹部
151a 内周面
151b 底部
151c 底陷部
152 硬质部
A 中心轴
C 凸轮
Da 轴向
F 燃料
Fc 气泡
G1 间隙
G2 间隙。

Claims (18)

1.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阀杆,其通过使阀芯沿轴向移动来使流路开闭;可动铁心,其通过被固定铁心吸引而与所述阀杆卡合,使得所述阀杆朝所述轴向上的从可动铁心去往所述固定铁心的第一方向移动;以及阀杆施力构件,其收容在所述固定铁心上设置的凹部内,对所述阀杆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施力,
所述固定铁心在所述凹部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高的硬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部设置在对所述阀杆施力构件的一端进行支承的所述凹部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部在所述凹部内仅设置于所述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所述底部具有凹状的底陷部,
所述硬质部形成于所述底陷部的内壁的表层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部是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内壁的表面的金属镀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镀层为硬质镀铬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镀铬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部是对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的表面进行硬质处理得到的硬质处理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为析出硬化系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析出硬化系不锈钢的组成为17Cr-4Ni-4Cu-Nb。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液体的入口和出口的液体室,
所述可动铁心配置在所述固定铁心与所述液体室之间,具有使所述液体在所述凹部与所述液体室之间流通的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阀芯和阀芯施力构件,所述阀芯通过所述阀杆的所述轴向的移动而在闭锁所述出口的闭位置与开放所述出口的开位置之间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阀芯施力构件配置在该阀芯的与所述阀杆相反那一侧,在所述轴向上对所述阀芯朝所述阀杆施力,
在未对使所述固定铁心产生磁力的线圈通电的状态下,所述阀芯被受到所述阀杆施力构件的施力的所述阀杆沿轴向推压而移动至所述开位置,在对所述线圈通电的状态下,所述阀芯被所述阀芯施力构件施力而移动至所述闭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可动铁心朝所述固定铁心施力的铁心施力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阀杆引导件,所述阀杆引导件具有供所述阀杆沿所述轴向插通的通孔,对所述阀杆的所述轴向的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阀杆引导件具有使所述液体在所述固定铁心的所述凹部与所述液体室之间流通的液体流通孔,并且在与所述可动铁心相对的端部具有支承所述铁心施力构件的支承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在中央部具有所述通孔,设置成从所述阀杆引导件的与所述可动铁心相对的端面朝所述可动铁心突出的突起状,从所述铁心施力构件的与所述可动铁心相反的端部插入并卡合在所述铁心施力构件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铁心在与所述阀杆引导件相对那一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供所述铁心施力构件的与所述阀杆引导件相反那一侧的端部卡合。
17.一种高压泵,
其具备:吸入口,其吸入液体;加压室,其对所述液体进行加压;排出口,其排出在该加压室内加压后的所述液体;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加压室之间;以及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加压室与所述排出口之间,该高压泵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具备:所述液体的入口,其连接于所述吸入口;所述液体的出口,其连接于所述加压室;阀杆,其通过轴向的移动使该出口开闭;可动铁心,其卡合于该阀杆而与所述阀杆一起沿所述轴向移动;固定铁心,其通过以磁力吸引该可动铁心来使所述阀杆沿所述轴向移动而离开所述出口;线圈,其使该固定铁心产生所述磁力;以及阀杆施力构件,其收容在所述固定铁心上设置的凹部内,在所述轴向上对所述阀杆朝所述出口施力,
所述固定铁心在所述凹部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高的硬质部。
18.一种发动机系统,其具备:燃料箱;压送泵,其从该燃料箱压送燃料;高压泵,其对由该压送泵压送来的所述燃料进行加压;以及喷射器,其将经该高压泵加压后的所述燃料喷射至发动机,该发动机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泵具备:吸入口,其吸入所述燃料;加压室,其对所述燃料进行加压;排出口,其排出在该加压室内加压后的所述燃料;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加压室之间;以及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加压室与所述排出口之间,
所述电磁阀具备:所述燃料的入口,其连接于所述吸入口;所述燃料的出口,其连接于所述加压室;阀杆,其通过轴向的移动使该出口开闭;可动铁心,其卡合于该阀杆而与所述阀杆一起沿所述轴向移动;固定铁心,其通过以磁力吸引该可动铁心来使所述阀杆沿所述轴向移动而离开所述出口;线圈,其使该固定铁心产生所述磁力;以及阀杆施力构件,其收容在所述固定铁心上设置的凹部内,在所述轴向上对所述阀杆朝所述出口施力,
所述固定铁心在所述凹部的内壁的表层部具有硬度比所述固定铁心的母材高的硬质部。
CN201980023718.3A 2018-04-24 2019-02-13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Active CN111971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3045 2018-04-24
JP2018083045 2018-04-24
PCT/JP2019/005052 WO2019207908A1 (ja) 2018-04-24 2019-02-13 電磁弁、高圧ポンプおよび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470A true CN111971470A (zh) 2020-11-20
CN111971470B CN111971470B (zh) 2022-03-04

Family

ID=6829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3718.3A Active CN111971470B (zh) 2018-04-24 2019-02-13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12149B2 (zh)
CN (1) CN111971470B (zh)
WO (1) WO2019207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8214A1 (ja) * 2022-06-07 2023-12-1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磁弁機構及び燃料ポンプ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394A (zh) * 2011-12-26 2012-07-11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流量控制阀
JP2012136994A (ja) * 2010-12-27 2012-07-19 Denso Corp 高圧ポンプ
CN103104389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株式会社京浜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JP2013155702A (ja) * 2012-01-31 2013-08-15 Denso Corp サプライポンプ
US20130306895A1 (en) * 2012-05-17 2013-11-21 Nippon Soken, Inc. Solenoid valve
CN103460560A (zh) * 2011-04-01 2013-12-18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叠片铁心结构
JP2014136966A (ja) * 2013-01-15 2014-07-2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磁駆動型の吸入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14167264A (ja) * 2013-02-28 2014-09-11 Denso Corp 電磁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圧ポンプ
WO2016131644A1 (en) * 2015-02-18 2016-08-25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Actuator assembly of a digital inlet valve
JP2017031903A (ja) * 2015-08-04 2017-02-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06795846A (zh) * 2014-08-28 2017-05-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高压燃料供给泵
DE102016202947A1 (de) * 2016-02-25 2017-08-3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agnetisch betätigbares Saugventil und Kraftstoff-Hochdruckpumpe
EP3228859A1 (en) * 2010-10-15 2017-10-1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having electromagnetically-driven intake valve
CN107709749A (zh) * 2015-06-25 2018-02-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7235B2 (ja) * 1994-09-17 2003-03-17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析出硬化型ステンレス鋼
JP5862941B2 (ja) * 2011-11-08 2016-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6173959B2 (ja) * 2014-03-28 2017-08-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弁、電磁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及び燃料噴射弁
JP6430354B2 (ja) * 2015-09-30 2018-11-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8859A1 (en) * 2010-10-15 2017-10-1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High-pressure fuel supply pump having electromagnetically-driven intake valve
JP2012136994A (ja) * 2010-12-27 2012-07-19 Denso Corp 高圧ポンプ
CN103460560A (zh) * 2011-04-01 2013-12-18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叠片铁心结构
CN103104389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株式会社京浜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CN102562394A (zh) * 2011-12-26 2012-07-11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流量控制阀
JP2013155702A (ja) * 2012-01-31 2013-08-15 Denso Corp サプライポンプ
US20130306895A1 (en) * 2012-05-17 2013-11-21 Nippon Soken, Inc. Solenoid valve
JP2014136966A (ja) * 2013-01-15 2014-07-2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磁駆動型の吸入弁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14167264A (ja) * 2013-02-28 2014-09-11 Denso Corp 電磁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圧ポンプ
CN106795846A (zh) * 2014-08-28 2017-05-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高压燃料供给泵
WO2016131644A1 (en) * 2015-02-18 2016-08-25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Actuator assembly of a digital inlet valve
CN107709749A (zh) * 2015-06-25 2018-02-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7031903A (ja) * 2015-08-04 2017-02-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DE102016202947A1 (de) * 2016-02-25 2017-08-3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agnetisch betätigbares Saugventil und Kraftstoff-Hochdruckpump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殿楹: "高水基电磁先导阀的研究", 《重型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7908A1 (ja) 2019-10-31
JPWO2019207908A1 (ja) 2021-03-11
JP7012149B2 (ja) 2022-01-27
CN111971470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3139B (zh) 高压燃料泵
CN109964025B (zh) 具有电磁吸入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JP6689178B2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2012136994A (ja) 高圧ポンプ
CN111971470B (zh) 电磁阀、高压泵以及发动机系统
CN109072843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控制装置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10651117B (zh) 阀机构、电磁吸入阀机构以及高压燃料泵
CN114127409A (zh) 电磁吸入阀及高压燃料供给泵
JP7055898B2 (ja) ソレノイド機構及び高圧燃料ポンプ
JP7178504B2 (ja) 燃料ポンプ
CN110678642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2158990A (ja) 高圧ポンプ
CN114651123A (zh) 电磁阀机构及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7145731A (ja) 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
JP6991112B2 (ja) 電磁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燃料ポンプ
JP7024071B2 (ja) 燃料供給ポンプ
CN112243474B (zh) 电磁阀和高压燃料供给泵
JP2016176482A (ja) 流体制御弁及び高圧ポンプ
WO2020085041A1 (ja) 電磁弁機構及び高圧燃料ポンプ
JP2020084896A (ja) 高圧燃料ポンプ
JP2020186648A (ja) 電磁弁機構、それを備えた高圧燃料供給ポンプ及び燃料噴射弁
JPWO2020090371A1 (ja) 燃料ポンプ
JP2011144778A (ja) 高圧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