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947A -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 Google Patents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0947A
CN111970947A CN201980023200.XA CN201980023200A CN111970947A CN 111970947 A CN111970947 A CN 111970947A CN 201980023200 A CN201980023200 A CN 201980023200A CN 111970947 A CN111970947 A CN 111970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ilet
cleaning liquid
toilet seat
discharge
bo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32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0947B (zh
Inventor
田村秀树
小林裕志
五味田慎一
渡光次郎
榊原敬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zh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3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0101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3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010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3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97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3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379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3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0101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70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0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24Parts or details not covered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A47K13/02 - A47K13/22, e.g. devices imparting a swinging or vibrating motion to the seats
    • A47K13/30Seats having provisions for heating, deodorising or the like, e.g. ventilating, noise-damping or cleaning devices
    • A47K13/302Seats with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2Automatic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05Devices adding disinfecting or deodorising agents to the bow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便座单元具备:便器主体,其具有便池部;便座,其安装于便器主体,且在背面设有与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34);喷出部(50A),其能够以使清洗液沿着池对置面(34)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引导部,其能够将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在从沿着便座的池对置面开始流动的部位远离的部位中,在清洗液能够从该开始流动的部位直线前进的区域外,能够容易使清洗液流动至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

Description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器装置及用于该便器装置的便座单元。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便器装置,该便器装置通过从喷出部(喷水装置)向便座的背面喷出清洗液,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2-54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便器装置中,在便座的背面设置有喷出部。因此,在使便座移动时,需要使喷出部也一起移动。因此,在喷出部的内部残留有清洗液的情况下,产生为了移动便座应赋予的负荷增大该清洗液的重量的量的情况。随之,会损坏便座的使用便利性。这不限于清洗便座的背面的情况,在从喷出部喷出用于清洗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水的情况下也是共同的问题,期望其改进。
另外,在便座可拆卸地安装于功能装置的情况下,在使从功能装置脱离了的便座移动时,也产生一样的问题,因此,期望其改进。
第一发明的某个方式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在实现清洗便座的背面或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时,能够维持便座的使用便利性。
2.以往,提出有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的便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便器装置,通过从喷出部向便座的背面喷出清洗液,而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专利文献1的便器装置中,朝向便座的周向的相同侧以使清洗液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从多个喷出部喷出清洗液。
与专利文献1的便器装置不同,也存在如下情况,即,朝向便座的周向的一侧以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从第一喷出部喷出清洗液,且朝向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以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从第二喷出部喷出清洗液。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人重新得到存在下面课题的见解。详细而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和从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在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过程中碰撞。如果这样相互逆向流动的清洗液碰撞,则容易产生清洗液的飞沫,因此,期望其改进。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在实现清洗便座的背面时,能够抑制飞沫的产生。
3.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便器装置,通过从喷出部的喷出孔向便座的背面喷出清洗液,而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
但是,专利文献1的便器装置中,喷出孔相对于外部空间一直露出。因此,存在污物或清洗液等液体的飞沫从喷出孔进入喷出部的内部的可能性,在卫生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这不限于清洗便座的背面的情况,在从喷水孔喷出用于清洗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水的情况下也为共同的问题,期望其改进。
第三发明的某个方式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在实现清洗便座的背面及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时,能够得到良好的卫生性。
4.以往,提出有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的便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便器装置,通过从喷出部向便座的背面喷出清洗液,而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
但是,清洗液从开始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部位直线前进,且将要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因此,在从开始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部位离开的部位中,在清洗液从该开始沿着流动的部位能够直线前进的区域外,清洗液难以流到便座的背面的内周侧部分(后述)。容易在这样的部位产生清洗剩余。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不是在与这样的问题的关系上采取特别对策的技术,期望其改进。
第四发明的某个方式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使清洗液到达便座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5.以往,提出有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的便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便器装置,通过在便座固定喷出部,从该喷出部喷出清洗液,而能够清洗便座的背面。
但是,在使用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清洗液清洗便座的背面的情况下,清洗液因自重从便座的背面垂落。因此,存在难以使清洗液到达较宽范围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不是在与这样的问题的关系上采取特别对策的技术,期望其改进。
第五发明的某个方式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能够使清洗液容易地到达便座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座单元。第一方式的便座单元具备:功能装置,其设置于便器主体;便座,其在所述功能装置上可移动或可拆卸地安装;喷出部,其能够喷出用于清洗所述便座的背面或所述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所述喷出部设置于所述功能装置。
根据第一方式,即使在喷出部的内部残留有清洗液的情况下,该清洗液的重量不会施加于便座,避免为了移动便座而应赋予的负荷增大的情况。因此,在实现清洗便座的背面或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时,能够维持便座的使用便利性。
2.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第二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座单元。第一方式的便座单元具备:便座,其安装于便器主体;多个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清洗液;在该便座单元中,所述多个喷出部中包含: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第二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该便座单元构成为,结束所述第一喷出部以沿着所述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后,开始所述第二喷出部以沿着所述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
根据第一方式,即使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和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碰撞,也能够缩短其碰撞时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多个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的碰撞的飞沫的产生。
3.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第三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器装置。第一方式的便器装置具备:喷出部,其能够从喷出孔喷出用于清洗便座的背面或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隐蔽所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所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第一方式,通过利用挡板隐蔽喷出孔,能够抑制飞沫向喷出孔内的进入,能够得到良好的卫生性。
4.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第四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器装置。第一方式的便器装置具备:便器主体,其具有便池部;便座,其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且在背面设置有与所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喷出部,其能够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引导部,其能够将所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
根据第一方式,在从沿着便座的池对置面开始流动的部位远离的部位中,在清洗液能够从该开始沿着流动的部位直线前进的区域外,能够容易使清洗液流动至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因此,使得清洗液到达便座的池对置面的较宽范围,能够抑制该池对置面中的清洗剩余。
5.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第五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器装置。第一方式的便器装置具备:便器主体,其具有便池部;便座,其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在从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根据第一方式,在清洗液沿着便座的第一倾斜面流动的基础上,利用因清洗液的自重产生的重力,容易使清洗液向第一倾斜面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因此,与在便座没有第一倾斜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使清洗液到达便座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单元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单元和便器主体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沿着便座的第一池对置面流动的范围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沿着便座的第一池对置面流动的范围的图。
图8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9(a)是表示第一特定区域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第二特定区域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的内周侧凸部和积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喷出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12(a)是图11的B-B线剖视图,图12(b)是从箭头C观察图12(a)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的第一池对置面的梯度的说明图。
图14是图13的D-D线剖视图。
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便座的背面的图,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的背面的图,图15(c)是图15(b)的便座的背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从前方观察图2的第二外壳的主视图。
图17是通过图16的第一喷出部的第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第二外壳的另一状态的图。
图19是从下侧观察图18的第一喷出部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1(a)是表示同时执行第一喷出动作和第二喷出动作的状态的图,图21(b)是表示仅执行第一喷出动作的状态的图,图21(c)是表示仅执行第二喷出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22(a)表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动作状态,图22(b)是表示另一动作状态的图。
图23(a)是表示第一座背流的说明图,图23(b)是表示第一池内流的说明图。
图24(a)是表示第二座背流的说明图,图24(b)是表示第二池内流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图2的E-E线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第三喷出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三池内流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第二池内流和第三池内流的说明图。
图2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穿过喷嘴的第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30(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的图,图30(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的图。
图3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单元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和第二外壳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3是图32(b)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2(c)的立体图。
图35是从图31的箭头F观察的图。
图36是将图35的局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37是图36的G-G线剖视图。
图3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的一部分的图。
图4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4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4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的另一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省略构成要件的一部分,或将构成要件的尺寸适当放大、缩小地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首先,从便器装置10的第一钻研方面进行说明。图1是便器装置10的侧视图,图2是其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便器装置10具备:在前部具有便池部12的便器主体14、安装于便器主体14的便座单元16。便器主体14除了具有便池部12之外,还具有将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的周缘部形成的轮缘部18。便座单元16主要具备功能装置20和便座22。以下,关于便器装置10的构成要件的位置关系,使用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进行说明。这些方向是指,便器主体14的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为水平方向,与以通常的姿势就座于便座22的就座者的前后左右对应。上下方向Z为铅垂方向。
功能装置20具有:在便器主体14的后部设置的第一外壳24、和在第一外壳的前方配置的第二外壳26。在图2中,仅表示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的剖面的轮廓。
图3是从下侧观察便座单元16的图。便座22具有设置于便座22的中央部、且用于使就座者排泄的污物通过的中央开口部32。在本说明书中,将从上下方向Z观察便座22时、绕该中央开口部32的中心Cp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该中心Cp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以下,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的中心Cp也简称为“便座22的中心Cp”。这里所说的中心Cp是指从上下方向Z观察便座22时的、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的几何学上的重心。
图4是表示便座单元16和便器主体14的位置关系的图。将上下方向Z上与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内表面重叠的部位以实线表示,将除此以外的部位以双点划线表示。在便座22的外面的背面,设置有在上下方向Z上与便池部12的内表面对置的第一池对置面34。第一池对置面34露出于便池部12的内部空间,由于便池部12中接收的污物的飞沫等附着而容易弄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池对置面34呈现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
第一池对置面34具有:右半部区域38R(第一半部区域),其构成成为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右方向Y的一侧的右侧(图中的纸面的左侧)半部;左半部区域38L(第二半部区域),其构成成为其另一侧的左侧半部。将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右方向Y的外形尺寸的沿着前后方向X的左右中心线设为Ca。此时,右半部区域38R是指构成第一池对置面34的区域中的、相对于左右中心线Ca位于右侧的区域,左半部区域38L是指相对于左右中心线Ca位于左侧的区域。这里的背面观察是指,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后述)时从上下方向的下侧观察便座22。以下,将右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和左半部区域38L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统称为前端区域39。
图5是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俯视图。如图4、图5所示,便器装置10具备能够喷出从罐等供液源供给的清洗液的多个喷出部50A~50C。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液是主成分为水的清洗水,但也可以将水以外的乙醇等作为主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50C中包含用于清洗便座22的背面的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在座里用喷出部50A、50B中包含第一喷出部50A和第二喷出部50B。第一喷出部50A配置于便器主体14的右半部的上侧。第二喷出部50B配置于便器主体14的左半部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出部50A配置于便池部12的右半部的后端部的上侧,第二喷出部50B配置于便池部12的左半部的后端部的上侧。
图6是表示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范围Sa的图。第一喷出部50A以向前方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右半部区域38R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也认为,第一喷出部50A以朝向便座22的周向的一侧Pa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图7是表示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范围Sb的图。第二喷出部50B以向前方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半部区域38L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也认为,第二喷出部50B以朝向便座22的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如图4所示,将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在从便座22的中心Cp延伸的假想的半直线La上将第一池对置面34平分的平分线设为Lb。第一池对置面34具有比该平分线Lb更靠内周侧的内周侧部分52和比平分线Lb更靠外周侧的外周侧部分54。
图8是图2的A-A线剖视图。本图也是穿过便座22的中心Cp的铅垂剖面。如图4、图8所示,便座22具有: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向下方突出的内周侧凸部56、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侧部分54向下方突出的外周侧凸部58。内周侧凸部56设置于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缘部遍及到径向的中途位置的范围。认为内周侧凸部56至少构成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缘部。外周侧凸部58设置于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缘部遍及到径向的中途位置的范围。认为外周侧凸部58至少构成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缘部。
(A-1)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以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作为满足该条件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在穿过便座22的中心Cp的铅垂剖面中,构成凹曲面状。
就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而言,在穿过便座22的中心Cp的铅垂剖面中,在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形成有从便座22的表面连接至背面的平坦面60。本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凸部56的内周面56b构成该平坦面60的一部分。
(A-2)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以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作为满足该条件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在穿过便座22的中心Cp的铅垂剖面中,构成凹曲面状。
本实施方式的外周侧凸部58的外周面58b形成为与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12a的内周面的外形配合的外形,以沿着该内周面的方式配置。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12a的内周面构成凹曲面状,外周侧凸部58的外周面58b构成凸曲面状,该凸曲面状具有与该上端缘部12a的内周面构成的凹曲面同等的曲率半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和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构成平滑相连的凹曲面62的一部分。另外,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和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构成周向上连续的槽部的一部分。
参照图4。内周侧凸部56是第一池对置面34中周向上连续的突条。本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凸部56具有第一引导部40,该第一引导部40以在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到右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该右半部区域38R的中央部38Rb是指,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前后中心线Cb重叠的部位及包含周边部分的部位。该前后中心线Cb是指,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将第一池对置面34的前后方向X的尺寸平分的沿着左右方向Y的线。也可以说,第一引导部40以在如下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该范围是从右半部区域38R的与前后中心线Cb重叠的部位到右半部区域38R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
内周侧凸部56具有第二引导部42,该第二引导部42以在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Lb到左半部区域38L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该左半部区域38L的中央部38Lb是指,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前后中心线Cb重叠的部位及包含周边部分的部位。也可以说,第二引导部42以在如下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该范围是从左半部区域38L的与前后中心线Cb重叠的部位到左半部区域38L的周向端部La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凸部56以在从右半部区域38R的后端部、经由前端区域39并到左半部区域38L的后端部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外周侧凸部58也是一样的结构。内周侧凸部56和外周侧凸部58构成的槽部也是一样的结构。
参照图8。内周侧凸部56及外周侧凸部58以位于比便器主体14的轮缘部18的上表面18a更靠下侧的方式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凸部56的下端部以位于比外周侧凸部58的下端部更靠下侧的方式设置。
便器装置10具备流通限制结构64,该流通限制结构64用于对穿过便器主体14的轮缘部18和便座22之间想要流向径向外侧的清洗液的流通进行限制。本实施方式的流通限制结构64是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12a。
说明以上的便器装置10的动作。对本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的详细进行后述,但构成为,结束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的动作后,开始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清洗液的动作。
如图6所示,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与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后部碰撞,形成从该碰撞的部位Spa在喷出方向Pc上扩展、且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那样的第一座背流Fa。这里的喷出方向Pc是指,沿着提及的喷出部的清洗液出口76(后述)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座背流Fa的一部分与上述的流通限制结构64或便座22的外周侧凸部58碰撞,由此,该流通方向以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发生改变,主要被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侧部分54向周向的一侧Pa流动的方式引导(参照方向Da)。
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详细而言第一引导部40的外周面位于清洗液从第一喷出部50A沿喷出方向Pc可直线前进的范围Sc内。由此,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以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流动的方式流通。第一喷出部50A成为以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第一引导部40)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就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而言,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第一引导部40)流动的过程中,因附壁效应其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且想要沿该外周面56a流通(参照方向Db)。清洗液的一部分以其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发生改变,且被以向周向的一侧Pa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的方式引导。这样,内周侧凸部56的第一引导部40能够以如下方式引导清洗液的一部分,即,使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的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且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
如图7所示,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后部碰撞,形成从该碰撞的部位Spb在喷出方向Pc上扩展、且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那样的第二座背流Fb。第二座背流Fb的一部分也与第一座背流Fa一样,与流通限制结构64及便座22的外周侧凸部58碰撞,由此,其流通方向以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发生改变,主要被以向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侧部分54流动的方式引导(参照方向Dc)。
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详细而言第二引导部42的外周面位于清洗液从第二喷出部50B沿喷出方向Pc可直线前进的范围Sd内。由此,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也以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第二引导部42)流动的方式流通。
就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而言,也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第二引导部42)流动的过程中,因附壁效应其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且想要沿着该外周面56a流通(参照方向Dd)。清洗液的一部分的流通方向以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发生改变,且被以向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的方式引导。这样,内周侧凸部56的第二引导部42能够以如下方式引导清洗液的一部分,即,使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的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发生弯曲,且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
通过以上的构成,第一座背流Fa以经由便座22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及周向端部38Ra的方式,向周向的一侧Pa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另外,第二座背流Fb以经由便座22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Lb及周向端部38La的方式,向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第一座背流Fa和第二座背流Fb以沿着作为相互部分重叠区域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前端区域39流动的方式流通。
说明以上的便器装置10的效果。便器装置10具备能够以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的方式引导清洗液的一部分的引导部40、42(内周侧凸部56)。因此,在从开始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部位Spa、Spb离开的部位中,在清洗液从该开始沿着流动的部位Spa、Spb可直线前进的区域之外,能够容易使清洗液向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流动。这意味着,例如能够容易使清洗液向后述的区域88A、88B(参照图9)流动。因此,使得清洗液到达第一池对置面34的较宽范围,能够抑制该第一池对置面34中的清洗剩余。
图9(a)是表示第一特定区域66A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第二特定区域66B的说明图。将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沿清洗液的喷出方向Pc延伸的假想线、且与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的轮廓外切的线设为外切线LcA、LcB。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外切线LcA、LcB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的清洗液出口76的中心位置延伸。外切线LcA、LcB中包含与第一喷出部50A对应的第一外切线LcA、和与第二喷出部50B对应的第二外切线LcB。
将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中的、比第一外切线LcA更靠便座22的中心Cp的区域、且位于比第一外切线LcA的外切部位更靠第一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的区域称为第一特定区域66A。将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中的、比第二外切线LcB更靠便座22的中心Cp的区域、且位于比第二外切线LcB的外切部位更靠第二喷出部50B的喷出方向Pc的区域称为第二特定区域66B。第一特定区域66A是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的区域,第二特定区域66B是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的区域。
此时,第一引导部40能够以如下方式引导清洗液的一部分,即,使清洗液沿着在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中与第一特定区域66A重叠的部位的一部分(图9(a)的双重阴影的区域88A)流动。另外,第二引导部42能够以如下方式引导清洗液的一部分,即,使清洗液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中与第二特定区域66B重叠的部位的一部分(图9(b)的双重阴影的区域88B)流动。由此,使清洗液容易到达从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的部位。
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成为在从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以使清洗液向前方沿着半部区域38R流动的基础上,清洗液难以到达的部位。内周侧凸部56的第一引导部40以在至少包含从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由此,使清洗液容易到达在以向前方沿着半部区域38R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基础上清洗液难以到达的、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
座里用喷出部50A、50B以使清洗液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因此,如上述,利用附壁效应,能够将清洗液引导至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52的较宽范围。另外,在从清洗液开始沿着流动的部位Spa、Spb清洗液可直线前进的区域之外,无法使清洗液与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直接碰撞,难以使清洗液到达。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这样处于清洗液难以到达部位的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的一部分,也能够利用附壁效应使清洗液到达,具有能够有效地清洗上述一部分的优点。
如图8所示,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以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清洗液的一部分想要朝向径向内侧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流动时,清洗液不丧失其势头地容易流动至内周侧凸部56的下端部(参照方向De)。因此,利用清洗液朝向径向内侧的势头容易清洗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
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以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清洗液的一部分想要朝向径向外侧沿着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流动时,清洗液不会丧失其势头地容易流动至外周侧凸部58的下端部(参照方向Df)。因此,利用清洗液朝向径向外侧的势头容易清洗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
说明便器装置10的另一特征。如图2所示,便器主体14具有与便池部12的底部连接的存水弯部70。存水弯部70构成用于将便池部12内的清洗水或污物向下水侧水路排出的排出通路部的一部分。存水弯部70的内部空间通过在便池部12的底部形成的入口70a与便池部12的内部空间连通。本实施方式的存水弯部70设置于便池部12的底部的前侧。存水弯部70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有:上升水路部70b和下降水路部70c。上升水路部70b以随着朝向存水弯部70的下游侧而上升的方式设置。下降水路部70c以随着朝向存水弯部70的下游侧而下降的方式设置。
积水72积存于便池部12的底部及存水弯部70的上升水路部70b。积水72作为将存水弯部70的上升水路部70b中的通水方向上的空气的流通阻断的水封发挥作用,防止来自下水侧水路的臭气的逆流。
图10是表示便座22的内周侧凸部56和积水72的位置关系的便器主体14的俯视图。内周侧凸部56在俯视时配置于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范围Se内、避开积水72的部位且与便池部12在上下方向Z上重叠的位置。也就是说,内周侧凸部56设置于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范围Se内、上下方向Z上不与积水72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这里的清洗液流动的范围Se是指,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半部区域38L及右半部区域38R的后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38Ra的整个范围。由此,即使由清洗液对便座22进行清洗后,清洗液的一部分从内周侧凸部56垂落,也难以直接落至积水72,能够抑制杂音的产生。
图11是第一喷出部50A的侧面剖视图。图12(a)是图11的B-B线剖视图,图12(b)是从箭头C观察图12(a)的图。第一喷出部50A和第二喷出部50B的大部分的结构共同,因此,关于该共同的结构,参照表示第一喷出部50A的附图进行说明。在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形成有用于喷出清洗液的喷出孔74。喷出孔74具有:上游侧的第一部分74a;与第一部分74a的下游侧连接并且在自身的下游端部形成清洗液出口76的第二部分74b。
第一部分74a以朝向喷出孔74的下游侧通路截面积成为同等大小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部分74a以朝向喷出孔74的下游侧直线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第二部分74b以随着接近清洗液出口76而水平方向Pd上的内宽连续地扩大的方式形成。这里的水平方向Pd是指,在便座22的背面观察时与提及的座里用喷出部50A、50B的喷出方向Pc正交的方向。第二部分74b以通路截面积向喷出孔74的下游侧连续地变大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部分74b的截面形状构成将水平方向Pd设为长轴方向的椭圆状,以该长轴方向的长度即长径随着接近清洗液出口76而变大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74b以与喷出方向Pc及水平方向Pd正交的方向Pe上的内宽朝向清洗液出口76成为同等大小的方式形成。
由此,清洗液能够在喷出孔74的第二部分74b中在方向Pd上扩展的同时流通,从喷出孔74的清洗液出口76喷出具有方向Pd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因此,在向喷出方向Pc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过程中,清洗液容易在方向Pd(也参照图6、图7)扩展上,容易使清洗液到达第一池对置面34的较宽范围。特别是具有如下优点,即,容易使清洗液到达从清洗液开始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的部位Spa、Spb清洗液可直线前进的区域之外。这意味着,容易使清洗液向例如上述的图9的区域88A、88B流动。
说明便器装置10的另一特征。图13是表示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梯度的说明图。在本图中,利用箭头表示梯度从高位置朝向低位置的方向。
如图6、图13所示,在第一池对置面34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82,该第一倾斜面82在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周向的一侧Pa以第一梯度80成为下降梯度。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面82在至少包含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到右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面82设置于从右半部区域38R的后端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
如图7、图13所示,在第一池对置面34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86,该第二倾斜面86在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周向的另一侧Pb以第二梯度84成为下降梯度。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面86在至少包含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Lb到左半部区域38L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的范围内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面86设置于从左半部区域38L的后端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的范围内。
图14是图13的D-D线剖视图。在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设置有第一倾斜面82的下端部和第二倾斜面86的下端部构成的山部88。山部88以在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构成向下的凸状的方式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山部88以第一倾斜面82的下端部和第二倾斜面86的下端部构成向下尖锐的角部的方式设置。
在第一倾斜面82及第二倾斜面86设置有第三梯度90,该第三梯度90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径向的中途位置朝向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缘部成为下降梯度。第三梯度90设置于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在第一倾斜面82及第二倾斜面86设置有第四梯度92,该第四梯度92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径向的中途位置向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缘部成为下降梯度。第四梯度92设置于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
说明以上的特征的效果。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便座22的背面的图,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座22的背面的图。在第一变形例的便座22的背面未设置第一倾斜面82。如图15(a)、(b)所示,在便座22的背面设置有倾斜面82的情况下,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94容易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说明其原因。
图15(c)是图15(b)的便座22的背面的局部放大图。将因赋予给清洗液94的自重产生的重力设为Fg,将该重力Fg分解成第一倾斜面82的法线方向的力成分Fg1和与第一倾斜面82平行的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的力成分Fg2。此时,在沿着第一倾斜面82流动的清洗液作用有:将第一倾斜面82相对于水平面所成角度θ的正弦值(sinθ)和重力Fg相乘后的大小的力成分Fg2。这意味着,在使清洗液沿着便座22的第一倾斜面82流动的基础上,利用因清洗液的自重产生的重力,容易使清洗液向该第一倾斜面82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力成分Fg2的方向)流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便座22上没有第一倾斜面82的情况相比,使清洗液容易到达便座22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另外,在使清洗液沿着便座22的第二倾斜面86流动的基础上,利用因清洗液的自重产生的重力,容易使清洗液向该第二倾斜面86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因此,与便座22上没有第二倾斜面86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清洗液容易到达便座22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从得到上述效果的观点来看,第一倾斜面82相对于水平面所成角度θ优选设定为1°~15°的范围内。在角度θ低于1°的情况下,第一倾斜面82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的力成分Fg2变得不充分,清洗液难以向成为该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在第一梯度超过15°的情况下,便座22的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过大,导致便座22的大型化。从这样的观点来看,角度θ更优选设定为3°~8°的范围内。由于与第一倾斜面8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θ一样的原因,第二倾斜面86相对于水平面所成角度优选设定为1°~15°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为3°~8°的范围内。
如图14所示,在便座22的背面设置有由第一倾斜面82的下端部和第二倾斜面86的下端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的山部88。因此,通过山部88将向第一倾斜面82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的清洗液及向第二倾斜面86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的清洗液流尽(液切り)。因此,容易以沿着第一倾斜面82或第二倾斜面86流动的清洗液的一部分在山部88附近的下方向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落下的方式控制。随之,容易控制清洗液附着在便池部12内的液体附着部位,容易利用清洗液清洗包含该液体附着部位的范围内的便池部12内。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面82在至少包含从便座22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Rb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设置。因此,通过使用这样的第一倾斜面82,而容易使该清洗液到达至成为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部位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
另外,第二倾斜面86在至少包含从便座22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Lb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的范围内设置。因此,通过使用这样的第二倾斜面86,而容易使该清洗液到达成为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部位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
(2)说明便器装置10的第二钻研方面。如图2所示,第一外壳24避开在上下方向Z上与便池部12的内表面重叠的位置而配置于比便池部12更后方的位置。第二外壳26的一部分配置于上下方向上与便池部12的内表面重叠的位置。
图16是从前方观察图2的第二外壳26的主视图。图17是穿过图16的第一喷出部50A的第二外壳26的侧面剖视图。第二外壳26作为将功能部件收纳于内部的收纳部件发挥作用。这里的功能部件用于发挥便器装置10中附带的规定功能。在功能部件中包含上述的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后述的开闭阀126A、126B、126D。
第二外壳26具有伸出部26a,该伸出部26a向比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12b更靠便池部12的内表面的上方的位置伸出。在伸出部26a设置有从伸出部26a向下突出的突出部26b。突出部26b配置于比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12b更靠下方的位置。突出部26b的后面部形成为与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12a的内周面的外形配合的外形,以沿着该内周面的方式配置。突出部26b嵌入于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12a的后侧部分的内侧。在突出部26b的前面部形成朝向前方且面向斜下侧的斜面部26c。
图18是表示图16的第二外壳26的另一状态的图。图11也是穿过图18的第一喷出部50A的第二外壳26的侧面剖视图。图19是从下侧观察图18的第一喷出部50A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以下,主要参照图11、图16~图19。
在第二外壳26的下表面部形成开口部102A、102B。开口部102A、102B形成于第二外壳26的斜面部26c。开口部102A、102B中包含与第一喷出部50A对应的第一开口部102A、和与第二喷出部50B对应的第二开口部102B。第一开口部102A设置于便器主体14的右半部的上侧,第二开口部102B设置于便器主体14的左半部的上侧。
便器装置10具备可开闭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的挡板104A、104B。挡板104A、104B中包含与第一喷出部50A对应的第一挡板104A、和与第二喷出部50B对应的第二挡板104B。第一挡板104A可开闭第一开口部102A,第二挡板104B可开闭第二开口部102B。第一挡板104A及第一开口部102A、和第二挡板104B及第二开口部102B的大部分的结构共同,因此,关于该共同的结构,边参照表示前者的附图边说明。
如图11、图17所示,挡板104A、104B可开闭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地安装于第二外壳26。挡板104A、104B具有:可开闭开口部102A、102B的主体部104a和从主体部104a的背面突出的多个轴固定部104b。本图中,仅表示一个轴固定部104b。
主体部104a构成左右方向Y上长条的板状。在多个轴固定部104b的顶端部固定有贯通轴固定部104b的转动轴106。转动轴106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在第二外壳26的内部设置的轴支承持部26d。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经由转动轴106绕转动轴106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外壳26(收纳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轴106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挡板104A、104B通过向绕转动轴106的一方向Pg1转动而打开开口部102A、102B,通过向与之相反的方向Pg2转动而关闭开口部102A、102B。
挡板104A、104B能够在从外部隐蔽自身对应的喷出部50A、50B的喷出孔74的隐蔽位置Pf1(参照图16、图17)和使喷出孔74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Pf2(参照图11、图18)之间移动。就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而言,在处于隐蔽位置Pf1时,关闭自身开闭的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通过关闭开口部102A、102B而从外部隐蔽喷出孔74。就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而言,在处于露出位置Pf2时,打开开口部102A、102B,通过打开开口部102A、102B而使喷出孔74露出于外部。在挡板104A、104B处于露出位置Pf2时,能够使从与该挡板104A、104B对应的喷出部50A、50B的喷出孔74喷出的清洗液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
如图17所示,挡板104A、104B在处于隐蔽位置Pf1时,限制来自外部的飞沫进入对应的喷出部50A、50B的喷出孔74。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在处于隐蔽位置Pf1时,关闭自身开闭的开口部102A、102B,由此,也限制来自外部的飞沫进入该开口部102A、102B。
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通过与成为自身开闭的开口部102A、102B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02A、102B的上缘部抵接,而限制可动范围,保持于关闭该开口部102A、102B的关闭位置。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104B通过与成为自身开闭的开口部102A、102B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02A、102B的下缘部碰撞,而限制可动范围,保持于打开第一开口部102A的打开位置。
如图5所示,便器装置10具备以能够使挡板104A、104B在隐蔽位置Pf1和露出位置Pf2之间移动的方式驱动的驱动机构108A、108B。驱动机构108A、108B中包含与第一挡板104A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108A、和与第二挡板104B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108B。驱动机构108A、108B利用例如马达等驱动源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8A、108B配置于第二外壳26内。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8A、108B通过使挡板104A、104B绕转动轴106与转动轴106一体转动而驱动挡板104A、104B。
如图11、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50B与对应于自身的挡板104A、104B一体化。本说明书中的“一体化”是指,提及的两个要素可一体移动,与该两个要素是否为相同部件的一部分无关。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50B作为与对应于自身的挡板104A、104B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而构成。由此,与将喷出部50A、50B和挡板104A、104B设为不同部件相比,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并通过组装工时的减少来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
喷出部50A、50B经由挡板104A、104B及转动轴106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外壳26。喷出部50A、50B通过绕转动轴106转动,而能够相对于自身对应的开口部102A、102B进退。详细而言,喷出部50A、50B通过向绕转动轴106的一方向Pg1转动,而向从开口部102A、102B向外部进入的进入位置Ph1移动。另外,喷出部50A、50B通过向绕转动轴106的另一方向Pg2转动,而向比开口部102A、102B更向内部退避的退避位置Ph2移动。
如图11、图19所示,喷出部50A、50B具有:形成有用于喷出清洗液的喷出孔74的孔形成部110;在喷出部50A、50B处于进入位置Ph1时堵塞对应的开口部102A、102B的堵塞部112。
孔形成部110具有:出口侧部分110a,在其下游端部形成有清洗液流出的清洗液出口76;入口侧部分110b,其用于将从上游侧供给的清洗液引导至下游侧的出口侧部分110a。出口侧部分110a及入口侧部分110b构成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出口侧部分110a及入口侧部分110b经由弯曲部分110c连接,并且直线状地延伸。出口侧部分110a沿板状的挡板104A、104B的面内方向延伸。入口侧部分110b从弯曲部分110c向离开挡板104A、104B的方向延伸。
在出口侧部分110a形成有上述的第一部分74a及第二部分74b(参照图12)。出口侧部分110a贯穿堵塞部112的前壁部112a(后述),以从该前壁部112a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入口侧部分110b连接有软管114,在该软管114的内部形成有供液路(后述)的一部分。软管114具有可挠性,并收纳于第二外壳26的内部。
堵塞部112为了在喷出部50A、50B处于进入位置Ph1时,来自外部的飞沫不进入与喷出部50A、50B对应的开口部102A、102B,而堵塞该开口部102A、102B的整体。堵塞部112具有:沿着转动轴106的轴向(左右方向Y)延伸的前壁部112a、从前壁部112a的轴向的端部向与喷出部50A、50B的喷出方向Pc相反一侧延伸的侧壁部112b。
前壁部112a以喷出部50A、50B进退于开口部102A、102B时、通过在上下方向Z上与开口部102A、102B的上下方向的缘部(本例中上缘部)对置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侧壁部112b以喷出部50A、50B进退于开口部102A、102B时、通过在上述的转动轴106的轴向(左右方向Y)上与开口部102A、102B的左右方向Y的缘部对置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说明第二钻研方面的效果。根据上述的便器装置10,利用位于隐蔽位置Pf1的挡板104A、104B,隐蔽喷出部50A、50B的喷出孔74,由此,能够防止飞沫进入喷出孔74内,能够得到良好的卫生性。
挡板104A、104B在处于隐蔽位置Pf1时,关闭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因此,也能够利用挡板104A、104B防止飞沫进入第二外壳26内,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卫生性。
喷出部50A、50B通过绕转动轴106转动,而能够相对于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进退。因此,相比于设为通过喷出部50A、50B直线前进而能够进退于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的结构(参照图39),实现喷出部50A、50B的进退方向Pm上的尺寸的小型化。随之,能够缩小使喷出部50A、50B收纳于第二外壳26(收纳部件)内所需要的空间。
喷出部50A、50B具有堵塞部112,该堵塞部112在喷出部50A、50B处于进入位置Ph1时,堵塞与喷出部50A、50B对应的开口部102A、102B。因此,即使喷出部50A、50B处于进入位置Ph1时,也能够防止飞沫进入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102B,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卫生性。
(3)说明便器装置10的第三钻研方面。图20是表示便器装置10的功能的一部分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还具备:供液路120、切换机构122、控制部124。
如图5、图20所示,供液路120成为从罐等供液源(未图示)向喷出部50A、50B供给的清洗液的通道。供液路120由软管等液路形成部件构成。供液路120具有:用于向第一喷出部50A供给清洗液的第一液路120a、用于向第二喷出部50B供给清洗液的第二液路120b。本实施方式的供液路120具有从上游侧供给清洗液的共用液路120c,从共用液路120c分支出第一液路120a及第二液路120b。
切换机构122能够相对于多个喷出部50A、50B切换有无供给通过供液路120供给的清洗液。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122具有:设置于第一液路120a的中途的第一开闭阀126A、设置于第二液路120b的中途的第二开闭阀126B、设置于共用液路120c的共用开闭阀126C。第一开闭阀126A及第二开闭阀126B收纳于第二外壳26内。
共用开闭阀126C配置于第二外壳26外。本实施方式的共用开闭阀126C未图示,但收纳于便器主体14的内部。通过共用开闭阀126C关闭共用液路120c,从而赋予给清洗液的供给压力不会作用于第一开闭阀126A及第二开闭阀126B。随之,实现各开闭阀126A、126B的小型化,并实现收纳这些开闭阀的第二外壳26的小型化。
切换机构122通过切换多个开闭阀126A~126C的开闭状态,而能够将清洗液相对于多个喷出部50A、50B的供给状态切换为接下来的供给停止状态、第一供给状态、第二供给状态的任一状态。在处于第一供给状态时,向第一喷出部50A供给的清洗液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在处于第二供给状态时,向第二喷出部50B供给的清洗液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
(供给停止状态)是停止供给清洗液的状态。
(第一供给状态)是通过供液路120的第一液路120a相对于第一喷出部50A供给清洗液的状态。
(第二供给状态)是通过供液路120的第二液路120b相对于第二喷出部50B供给清洗液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机构122在处于供给停止状态时,共用开闭阀126C关闭供液路120的共用液路120c。在处于第一供给状态时,共用开闭阀126C打开共用液路120c,第一开闭阀126A打开第一液路120a,且第二开闭阀126B关闭第二液路120b。在处于第二供给状态时,共用开闭阀126C打开共用液路120c,第二开闭阀126B打开第二液路120b,且第一开闭阀126A关闭第一液路120a。
控制部124能够控制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的构成要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4能够控制切换机构122。控制部124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等,组合CPU、RAM、ROM等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4配置于第二外壳26外。
控制部124通过当满足规定的清洗开始条件时控制切换机构122,而执行对便座22的背面进行清洗的清洗动作。就清洗开始条件而言,通过针对例如杆等操作部件或遥控器、智能手机等电气设备的操作而接收清洗开始指令包含于条件中。
控制部124通过经由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地控制切换机构122,而执行一次清洗动作。该一连串动作是指,在规定的第一供液时间期间,保持于向第一喷出部50A供给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之后,在规定的第二供液时间期间,保持于向第二喷出部50B供给清洗液的第二供给状态。将第一喷出部50A以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称为第一喷出动作,将第二喷出部50B以沿着该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称为第二喷出动作。此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4以在一次清洗动作中在执行第一喷出动作的期间不执行第二喷出动作、且在执行第二喷出动作的期间不执行第一喷出动作的方式控制切换机构122。这里的“喷出部50A、50B以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中不包含喷出部50A、50B喷出不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而是落下的清洗液的动作。
控制部124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机构122,即,结束向第一喷出部50A供给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后,开始向第二喷出部50B供给清洗液的第二供给状态。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以结束第一喷出动作后开始第二喷出动作的方式构成。
此时,控制部124以结束第一供给状态之后、且经过预先确定的待机时间后开始第二供给状态的方式控制切换机构122。控制部124以结束上述的第一喷出动作之后、且经过待机时间后开始第二喷出动作的方式控制切换机构122。该待机时间是为了避免在便座22的背面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和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的相撞而设定的。该待机时间例如设定为0.5秒以上且3.0秒以下,优选设定为1.0秒以上且2.0秒以下。
说明第三钻研方面的效果。图21(a)是表示同时执行第一喷出动作和第二喷出动作的状态的图。在该情况下,存在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形成的第一座背流Fa和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形成的第二座背流Fb在便座22的背面相撞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存在在便座22的背面的前端区域39相撞的可能性。
对此,便座单元16以结束图21(b)所示那样的第一喷出动作后、开始图21(c)所示那样的第二喷出动作的方式构成。由此,即使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和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相撞,也能够缩短其相撞时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多个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相撞的飞沫的产生。
说明与第三钻研方面相关的另一特征。如上述,如图5、图20所示,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具备与第一喷出部50A对应的第一挡板104A、与第二喷出部50B对应的第二挡板104B。便器装置10具备与第一挡板104A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108A、与第二挡板104B对应的第二驱动机构108B。驱动机构108A、108B能够驱动与自身对应的挡板104A、104B。上述的控制部124也能够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8A及第二驱动机构108B。
图22(a)表示第一挡板104A、第二挡板104B的动作状态,图22(b)表示另一动作状态。如图22(a)所示,控制部124在第一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时,以使第二挡板104B向隐蔽位置Pf1移动的方式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08B。此时,控制部124以使第一挡板104A向露出位置Pf2移动的方式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8A。
另外,如图22(b)所示,控制部124在第二喷出部50B喷出清洗液时,以使第一挡板104A向隐蔽位置Pf1移动的方式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8A。此时,控制部124以使第二挡板104B向露出位置Pf2移动的方式控制第二驱动机构108B。
由此,在第一喷出部50A及第二喷出部50B中的一方喷出部50A、50B喷出清洗液时,该清洗液的飞沫难以进入另一方喷出部50A、50B的喷出孔74内,能够得到良好的卫生性。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24也可以以如下控制切换机构122,即,第一挡板104A从隐蔽位置Pf1向露出位置Pf2移动完成后,开始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另外,控制部124也可以以如下控制切换机构122,即,第二挡板104B从露出位置Pf2向隐蔽位置Pf1移动完成后,开始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
(4)说明便器装置10的第四钻研方面。图23(a)是表示第一座背流Fa的说明图,图23(b)是表示第一池内流Fc的说明图。图24(b)是表示第二座背流Fb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第二池内流Fd的说明图。图23(a)、图24(a)是便座22和便器主体14的俯视图,图24(b)、图24(b)是便器主体14的俯视图。
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以满足下面的条件(a)的方式构成。该条件(a)满足下面的条件(a1)且条件(a2)。条件(a1)如下:如图6、图23(a)所示,利用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便座22的背面向周向的一侧Pa流动的第一座背流Fa。条件(a2)如下:如图23(b)所示,利用形成第一座背流Fa的清洗液,形成在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向周向的一侧Pa回转的第一池内流Fc。在本图中,表示形成第一座背流Fa的清洗液在便池部12内流动的主要范围Sf。
另外,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以满足下面的条件(b)的方式构成。该条件(b)满足下面的条件(b1)且条件(b2)。条件(b1)如下:如图7、图24(a)所示,利用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便座22的背面向周向的另一侧Pb流动的第二座背流Fb。条件(b2)如下:如图24(b)所示,利用形成第二座背流Fb的清洗液,形成在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向周向的另一侧Pb回转的第二池内流Fd。在本图中,表示形成第二座背流Fb的清洗液在便池部12内流动的主要范围Sg。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座背流Fa形成于包含从便座22的背面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后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座背流Fb形成于包含从便座22的背面的左半部区域38L的后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La的范围内。形成第一座背流Fa及第二座背流Fb的清洗液的大部分在便座22的背面保持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不变地垂落。如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大部分从在便座22的背面设置的山部88或山部88附近垂落。
形成座背流Fa、Fb的清洗液通过从便座22的背面垂落后,与便池部12的内表面碰撞,之后保持具有该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势头不变地流通,从而形成池内流Fc、Fd。将在俯视时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的中心Cq设为便池部12的中心Cq。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池内流Fc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从比便池部12的中心Cq更靠前侧的前侧区域,经由比便池部12的中心Cq更靠左侧的左半部区域,同时流入便池部12的底部(参照图23(b))。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池内流Fd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从便池部12的前侧区域,经由比便池部12的中心Cq更靠右侧的右半部区域,同时流入便池部12的底部(参照图24(b))。
在满足条件(a)的基础上,为了使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向周向的一侧Pa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至少设定第一喷出部50A的清洗液的喷出方向、第一喷出部50A相对于便座22的相对位置。在满足条件(b)的基础上,为了使从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向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至少设定第二喷出部50B的清洗液的喷出方向、第二喷出部50B相对于便座22的相对位置。由此,如果能够形成座背流Fa、Fb,则能够通过形成该座背流Fa、Fb的清洗液从便座22的背面垂落,且该垂落后的清洗液在便池部12内流通而形成池内流Fc、Fd。
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座背流Fa清洗便座22的背面,且以较少的清洗液形成清洗便池部12内的较宽范围的第一池内流Fc,能够有效地清洗便座22的背面及便池部12。
另外,也能够通过第二座背流Fb清洗便座22的背面,且以较少的清洗液形成清洗便池部12内的较宽范围的第二池内流Fd,能够有效地清洗便座22的背面及便池部12。特别是在能够通过第二座背流Fb清洗通过第一座背流Fa不能清洗完的范围、且通过第二池内流Fd清洗通过第一池内流Fc不能清洗完的范围的点上,具有优点。
图25是表示图2的E-E线剖面的一部分的图。如图11、图25所示,在功能装置20的下表面部设置在上下方向Z上与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内表面对置的第二池对置面130。第二池对置面130设置于第二外壳26的突出部26b的下表面部。第二池对置面130向便池部12的内部空间露出,容易因在便池部12中接收的污物的飞沫等附着而弄脏。
如图3、图25所示,便器装置10的喷出部50A~50C中包含能够从多个喷液孔132A、132B、132C喷出清洗液的第三喷出部50C。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出部50C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下表面部、更详细而言第二外壳26的突出部26b的下表面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出部50C以从第二外壳26的下表面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出部50C设置有圆弧状的外周面部134。本实施方式的外周面部134构成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的圆弧状。在外周面部134开口有清洗液流出的喷液孔132A~132C的清洗液出口。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出部50C配置于便器主体14的右半部的上侧。详细而言,第三喷出部50C配置于在左右方向Y上位于第二喷出部B所在一侧(左侧)的相反一侧(右侧)的、便器主体14的右半部的上侧。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出部50C配置于比第一喷出部50A及第二喷出部50B更靠后方的位置。
图26是表示图25的第三喷出部50C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图3、图25、图26所示,在多个喷液孔132A、132B、132C中包含:能够向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向下喷出清洗液的池用喷液孔132A、132B、能够向与池用喷液孔132A、132B的清洗液的喷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喷出清洗液的第三喷液孔132C。
在池用喷液孔132A、132B中包含:多个第一喷液孔132A和多个第二喷液孔132B。多个第一喷液孔132A以沿前后方向X呈列状排列的方式设置。多个第二喷液孔132B及多个第三喷液孔132C也一样。
如图25、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喷液孔132A能够向方向Pk1喷出具有铅垂方向的向下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喷液孔132B能够向方向Pk2喷出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和向下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
图27是表示第三池内流Fe1~Fe3的说明图。图27中,表示第三喷出部50C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主要范围Sh。
从第一喷液孔132A喷出的清洗液通过在第一喷液孔132A的下方与便池部12的内周面碰撞,且在此以后被引导向周向的另一侧Pb地流通,从而形成向同方向回转的第三池内流Fe1。从第一喷液孔132A喷出的清洗液在比便池部12的中心Cq更靠后方且右侧的位置,与便池部12的内周面碰撞。
从第二喷液孔132B喷出的清洗液通过与便池部12的内周面碰撞后,保持具有该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势头不变地流通,而形成向周向的另一侧Pa回转的第三池内流Fe2。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液孔132C能够以沿着功能装置20的第二池对置面130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第三喷液孔132C能够喷出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喷液孔132C喷出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和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
第三喷液孔132C以从右侧向左侧(从图25的纸面的左侧向右侧)沿着功能装置20的第二池对置面130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由此,从第三喷液孔132C喷出的清洗液形成从右侧向左侧沿着功能装置20的第二池对置面130流动的背面流通Fg。在图7中,表示形成背面流通Fg的清洗液流动的范围Si。形成背面流通Fg的清洗液的大部分以在功能装置20的第二池对置面130的左半部分保持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不变地垂落。从功能装置20的第二池对置面130垂落的清洗液与便池部12的内周面碰撞后,形成保持具有该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势头不变地向周向的另一侧Pa回转的第三池内流Fe3。
第三池内流Fe1~Fe3在比便池部12的中心Cq更后方且绕中心Cq在便池部12的后部回转,同时朝向便池部12的底部流入。这样的第三池内流Fe1~Fe3的回转方向为周向的另一侧Pb,成为与利用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在便池部12内形成的第二池内流Fd(参照图24)的回转方向相同的方向。
参照图20、图26。通过从第一液路120a分支的第三液路120d向第三喷出部50C的多个喷液孔132A~132C供给清洗液。上述的切换机构122具有设置于第三液路120d的中途的第三开闭阀126D。控制部124以如下方式控制切换机构122,即,在第二喷出部50B执行喷出清洗液的喷出动作时,通过利用第三开闭阀126D打开第三液路120d,从而第三喷出部50C也执行喷出清洗液的喷出动作。
图28是表示第二池内流Fd和第三池内流Fe1~Fe3的说明图。通过上述的控制,在利用第三喷出部50C喷出的清洗液在便池部12内形成第三池内流Fe1~Fe3时,利用第二喷出部50B喷出的清洗液也在便池部12内形成第二池内流Fd。第三池内流Fe1~Fe3向与第一池内流Fc的周向的相同方向回转,在便池部12的底部汇合。由此,在便池部12的底部形成周向的速度成分较大的回转流Fh,便池部12的底部的清洗能力良好。另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在利用虹吸作用通过存水弯部70排出便池部12内的污物的情况下,通过将这样的周向的速度成分较大的回转流Fh在便池部12内形成,而能够有效地得到虹吸作用。
该第三池内流Fe1~Fe3以具有比第二池内流Fd的向下速度成分大的向下速度成分进行流通。第二池内流Fd通过在比便池部12的底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与这样的第三池内流Fe1~Fe3汇合,而避免不流入便池部12的底部而是在便池部12内持续回转的情况,容易早期排出污物。
以上的第一池内流Fc、第二池内流Fd、第三池内流Fe1~Fe3作为整体在便池部12的内周面的整个区域流通,利用清洗液清洗便池部12内的整个区域。
(5)说明便器装置10的第五钻研方面。如上述,喷出部50A~50C如图5等所示那样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喷出部50A、50B设置于与便器装置10的便座22不同的部位。在该第二外壳26,收纳有用于清洗就座于便座22的就座者的局部的局部清洗装置140作为上述的功能部件。局部清洗装置140具有局部清洗喷嘴142(以下,简称为喷嘴142),该局部清洗喷嘴142用于喷出清洗就座者的局部的清洗水。
图29是通过喷嘴142的第二外壳26的侧面剖视图。在第二外壳26形成有喷嘴用开口部144。本实施方式的喷嘴用开口部144形成于第二外壳26的斜面部26c。在第二外壳26安装有能够开闭喷嘴用开口部144的喷嘴用挡板146。本实施方式的喷嘴用挡板146构成左右方向Y上长条的板状。本实施方式的喷嘴用挡板146经由转动轴148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外壳26。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轴148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喷嘴用挡板146通过向转动轴148的一方向Pj1转动,而打开喷嘴用开口部144,通过向与之相反的方向Pj2转动而关闭喷嘴用开口部144。
喷嘴142以朝向前方且向下方倾斜的方式设置。喷嘴142的前端部位于喷嘴142的下方,在该前端部形成有喷出清洗水的喷嘴孔142a。喷嘴142利用使用了马达等喷嘴驱动机构(未图示)而随着喷嘴用挡板146的开闭能够相对于喷嘴用开口部144进退地被驱动。喷嘴142能够相对于喷嘴用开口部144进退地设置。
如图3所示,喷出部50A~50C及喷嘴142设置于比便座22的中心Cp更靠后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部50A~50C及喷嘴142设置于比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的后端32a更靠后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部50A~50C及喷嘴142收纳于在第二外壳26形成的连续的内部空间。
如图5所示,第一喷出部50A设置于相对于喷嘴142成为左右方向Y的一侧的右侧。第二喷出部50B设置于相对于喷嘴142成为左右方向Y的另一侧的左侧。第一喷出部50A及第二喷出部50B在俯视时配置于左右方向Y上与喷嘴142重叠的位置。
喷出部50A~50C设置于比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更靠后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50B在挡板104A、104B处于上述的隐蔽位置Pf1时,以满足其条件的方式设置。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设置于比便座22的中心Cp更靠后方的位置(参照图3)。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设置于比便座22的中央开口部32的后端32a更靠后方的位置。这里的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是指第二外壳26的前端部。喷出部50A~50C在俯视时设置于被功能装置20隐蔽的位置。
(E)说明第五钻研方面的效果。喷出部50A~50C未设置于便座22,而是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因此,即使在喷出部50A、50B的内部残留有清洗液的情况下,该清洗液的重量也不会施加于便座22,避免为了移动便座22而应赋予的负荷增大的情况。就在本实施方式中而言,这是指为了使便座22转动至立起位置而应赋予的负荷增大的情况。避免为了转动至立起位置而应赋予的负荷增大。因此,在实现清洗便座22的背面时,能够维持便座22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喷出部50A、50B设置于比便座22的中心Cp更靠后方且相对于喷嘴142的左侧及右侧的位置。因此,与在比便座22的中心Cp更靠前方的位置设置喷出部50A、50B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喷出部50A、50B及喷嘴142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集中的部位,实现功能装置20的紧凑化。
在喷出部50A、50B中包含:能够以朝向周向的一侧Pa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第一喷出部50A、能够以朝向周向的另一侧Pb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第二喷出部50B。因此,如上述,在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一部分区域(前端区域39),能够形成向周向的一侧Pa流动的第一座背流Fa和向周向的另一侧Pb流动的第二座背流Fb,能够有效地清洗该区域。
特别是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中接收的小便的飞沫容易碰撞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前端区域39,该前端区域39容易弄脏。能够在这样的区域形成第一座背流Fa和第二座背流Fb,变得容易洗掉其污垢,在这一点上具有优点。
喷出部50A~50C设置于比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从上侧凑近观察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时,喷出部50A~50C被功能装置20隐蔽而难以看到,能够得到良好的设计性。
说明便器装置10的另一特征。参照图2。在便座22的后部的下表面部形成向上凹陷的凹部150。凹部150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与功能装置20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凹部150形成为与功能装置20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的外形配合的外形,以沿着该上表面部的方式配置。如图11所示,喷出部50A~50C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与便座22的凹部150重叠的位置。
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设置于从便座22的背面离开的位置,从该位置以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的方式向喷出方向Pc喷出清洗液。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能够从清洗液出口76喷出具有向上速度成分的清洗液。也就是说,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能够至少在清洗液出口76流出的时点具有向上速度成分地喷出清洗液。也可以说,座里用喷出部50A、50B的喷出方向Pc设定成向上。本实施方式的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具有铅垂方向上向上的速度成分和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本实施方式的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比向上的速度成分大的清洗液。
图30(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的图。就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而言,因重力的影响,铅垂方向上的速度成分想要接近零,但在该速度成分成为零之前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就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喷出的清洗液而言,在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状态下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也可以说,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以满足该条件的方式构成。在满足该条件的基础上,除了设定座里用喷出部50A、50B的清洗液的喷出方向Pc之外,还设定从清洗液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的部位到喷出部50A、50B的距离、对向喷出部50A、50B供给的清洗液赋予的供给压力等。该距离越小、且清洗液的供给压力越高,越容易满足上述的条件。
说明其优点。图30(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的图。本例的第一喷出部50A喷出仅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该例的第一喷出部50A喷出不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在该情况下,从第一喷出部50A的清洗液出口76流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受到重力的影响,不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而是变得容易向下流下。特别是,越是从与清洗液出口76的下端缘接近的位置流出的清洗液的一部分,该倾向越强。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0(a)所示,容易设计为即使受到重力的影响也使其大部分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因此,与图30(b)的例子相比,通过减少不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而是从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落下的清洗液的量,而容易增加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的清洗液的量,能够有效地清洗便座22的背面。
(6)说明便器装置10的第六钻研方面。图31是便座单元16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如上述,功能装置20具备:第一外壳24和第二外壳26。第一外壳24具有:在便器主体14的后部的上表面部设置的基座板160、以从上方覆盖基座板160的方式组装于基座板160的壳体罩162。在本图中,省略壳体罩162的一部分。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便座22和第二外壳26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3是图32(b)的立体图,图34是图32(c)的立体图。便座22经由第一铰链机构164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外壳24。便座22通过自身进行转动,而能够在倒伏于便器主体14上的倒伏位置(参照图32(a))和相对于便器主体14立起的立起位置(参照图32(b)、(c))之间移动。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以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为基准,说明便座22的位置关系。
第二外壳26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外壳24的基座板160。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26经由第二铰链机构166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外壳24。第二外壳26能够在载置于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第一位置(参照图32(a)、(b))和第二外壳26的至少前部位于比第一位置更靠上方的第二位置(参照图32(c))之间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26通过自身进行转动,而能够在倒伏于便器主体14上的作为第一位置的倒伏位置和相对于便器主体14立起的作为第二位置的立起位置之间移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以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时为基准,说明第二外壳26的位置关系。
如图31所示,第二外壳26与便座22分体地设置,并且经由第一外壳24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第二外壳26具有设置有第一喷出部50A~50C的主体部26e。主体部26e以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成为第二外壳26的转动中心的第二铰链机构166的第二铰链轴166a更靠前方的方式设置。第二铰链轴166a以位于比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更靠后方、且比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更靠上方的方式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以整体位于比该第二铰链轴166a更靠前方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以至少一部分位于上下方向上与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重叠的部位的方式设置。
如图32(c)所示,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以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时位于比该第二铰链轴166a更靠上方的方式设置。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6e虽然未图示,但以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时位于比第一外壳24更靠上方的方式设置。
参照图33、图34。在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外壳26以从上方覆盖便池部12的轮缘部18中的、轮缘部18的后部的上表面部的方式设置。在图33中,对由第二外壳26覆盖轮缘部18的范围Sj标注阴影而表示。此时,第二外壳26以覆盖前后方向X上跨过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12b的后端12c的范围Sj的方式设置。
在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时,便池部12的轮缘部18的上表面部以在呈环状连续的范围内露出的方式设置。此时,便器主体14的轮缘部18的上表面部以前后方向X上跨过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12b的后端12c的范围Sj露出的方式设置。
就便座单元16而言,通过不是使第二外壳26仅向上侧移动,而是使第二外壳26进行转动,而能够使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露出。因此,在使第二外壳26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使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露出时,第二外壳26的大部分不再位于该露出部位的上侧。随之,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露出部位的视觉确认性变得良好,该露出部位的清洁性变得良好。
另外,在使第二外壳26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在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设置的喷出部50A~50C被向上方移动。因此,在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在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时喷出部50A、50B占有的空间的周围,使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较宽范围Sj露出。因此,在第二外壳26组装喷出部50A~50C的同时,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清洁性变得良好。
另外,喷出部50A~50C不设置于便座22,而是设置于第二外壳26,因此,能够得到上述的(E)的效果。
说明与第六钻研方面相关的另一特征。图35是从图31的箭头F观察的图。图36是将图35的局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37是图36的G-G线剖视图。第二外壳26使用第二铰链机构166,经由第一外壳24可转动安装于便器主体14。第二铰链机构166具有:第二铰链轴166a、设置于第一外壳24的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设置于第二外壳26的第二铰链部166c。第二铰链轴166a将第二铰链部166c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第二外壳26经由第二铰链轴166a绕第二铰链轴166a可转动地连结于便器主体14。
第二铰链轴166a与第二铰链部166c一体可转动地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轴166a构成与第二铰链部166c相同部件的一部分,以向第二铰链部166c的左右方向Y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被第一外壳24的壳体罩162从外部隐蔽(参照图31)。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以从第一外壳24的基座板160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形成有轴支承持孔166d,该轴支承持孔166d供第二铰链轴166a插通,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承第二铰链轴166a。本实施方式的轴支承持孔166d以向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的左右方向Y的内侧敞开的方式设置。
图38是功能装置20的立体图。第二铰链部166c以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倒伏位置)时从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二铰链部166c在第一外壳24上沿左右方向Y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两个)。
在第一外壳24的前部设置有收纳第二铰链部166c的铰链收纳部24a。铰链收纳部24a与多个第二铰链部166c各自对应地单独设置。铰链收纳部24a以从第一外壳24的前面部向后方凹陷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铰链收纳部24a,以向前方开放并且向上方开放的方式形成开口24b。第二铰链部166c在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时,以嵌入于铰链收纳部24a的方式被收纳。此时,第二外壳26的第二铰链部166c的上表面部以与第一外壳24的上表面部构成齐平面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26的主体部26e的上表面部也以与第一外壳24的上表面部构成齐平面的方式设置。
如图5所示,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从第二外壳26的外部向内部供给清洗液的上述的供液路120。在两个第二铰链机构166中的一个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向第一喷出部50A供给清洗液的供液路120的第一液路120a的一部分。在另一个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向第二喷出部50B供给清洗液的供液路120的第二液路120b的一部分。
参照图36、图37。这样的供液路120的一部分形成于成为第二铰链机构166的构成部件的第二铰链轴166a、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第二铰链部166c各自。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供液路120的一部分不由软管构成。
在第二铰链轴166a设置有沿着第二铰链轴166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液路形成面172A。第一液路形成面172A构成带底孔,该带底孔向第二铰链轴166a的轴线方向中的、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所在的侧(图36的纸面中左侧)开放,并且向与其的轴线方向的相反一侧(图36的纸面中右侧)关闭。
在第二铰链基座部166b设置有形成与第二铰链轴166a的第一液路形成面172A的内部空间相连的内部空间的第二液路形成面172B。第二液路形成面172B具有:朝向第二铰链轴166a的径向外侧延伸的上游侧部分172Ba、沿第二铰链轴166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下游侧部分172Bb。第二液路形成面172B的下游侧部分172Bb形成于轴支承持孔166d的进深侧。
在第二铰链部166c设置有形成与第二铰链轴166a的第一液路形成面172A的内部空间相连的内部空间的第二液路形成面172C。第二液路形成面172C朝向第二铰链轴166a的径向外侧延伸,在第二液路形成面172C的末端部连接有软管等液路形成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设置有供液路120,因此,使得能够利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构成部件占有的空间向第二外壳26内供给清洗液。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构成部件设置有形成供液路120的一部分的液路形成面172A~172C。假定在向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插通软管并在该软管设置供液路120的情况下,随着第二外壳26的转动,软管扭曲,因此,需要其对策。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不用采取针对软管的扭曲的对策而是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设置供液路120的一部分的优点。
说明便座单元16的另一特征。如图31、图36所示,便座单元16具备:以通过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的内部的方式穿引的线缆174。线缆174将作为第二外壳26内的功能部件的开闭阀126A等和作为配置于第二外壳26外的电子部件的控制部124连接。控制部124通过线缆174向开闭阀126A供给控制信号及电力。
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第二铰链部166c形成有用于供线缆174插通的线缆插通孔166e。本实施方式的线缆插通孔166e以沿着与第二铰链部166c的第二液路形成面172C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如图31所示,便座22使用第一铰链机构164经由第一外壳24的基座板160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第一铰链机构164具有:第一铰链轴164a,其与便座22一体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铰链基座部164b,其设置于第一外壳24的基座板160,且将第一铰链轴164a转动自如地支承。便座22经由第一铰链轴164a绕第一铰链轴164a可转动地连结于便器主体14。
如图38所示,第一铰链基座部164b未被第一外壳24的壳体罩162隐蔽地露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铰链基座部164b以从第一外壳24的上表面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构成沿左右方向Y延伸的筒状。
如图32所示,第二铰链轴166a配置于比第一铰链轴164a更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如图32(c)所示,容易设计为,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且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立起位置)时,能够使便座22和第二外壳26的位置在前后方向X上错开,避免两者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铰链轴166a配置于比第一铰链轴164a更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2、图38所示,在第一外壳24形成有避让部24c,该避让部24c用于在便座22转动至立起位置时避免与便座22的后端部干涉。本实施方式的避让部24c是在第一外壳24的上表面部设置的向下凹陷的凹部。另外,在第一外壳24安装有便盖176,该便盖176经由与便座22共用的第一铰链轴164a相对于便器主体14可转动。
说明便器装置10的另一特征。如上述,便座单元16具有能够喷出清洗液的第一喷出部50A、第二喷出部50B、第三喷出部50C。第一喷出部50A~第三喷出部50C通过利用从自身喷出的清洗液形成池内流Fc、Fd、Fe1~Fe3,而清洗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也可以说,第一喷出部50A~第三喷出部50C能够喷出用于清洗便池部12的清洗液。
如图2所示,在便池部12的上部未设置能够喷出用于清洗便池部12的清洗液的喷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便池部12设置喷出部,而是利用在便座单元16设置的喷出部50A、50B、50C来清洗便池部12。本实施方式的便池部12的上部绕通过便池部12的上端开口12b的中心Cq(参照图23)的铅垂线遍及整周地周向连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便池部12的下部也未设置能够喷出清洗液的喷出部。
(F1)由此,在便池部12的上部没有喷出部,因此,容易不猛冲便池部12的上部的内周面地沿周向擦净,便池部12的清洁性变得良好。另外,在便池部12的上部没有喷出部,因此,成为便池部12的上部的内周面简洁的结构,能够得到良好的设计性。
上述的便器主体14的存水弯部70的入口70a向便池部12的前侧的内壁面开口。在便池部12的后侧的内壁面除了没有存水弯部70的入口70a之外,也没有其它开口部开口。由此,从前侧凑近观察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时,变得难以看到存水弯部70的入口70a。因此,从前侧凑近观察便池部12内时,除了便池部12的上部之外,便池部12的底部也成为简洁的结构,能够得到良好的设计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3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的图。图39(a)的挡板104A处于隐蔽位置Pf1,图39(b)的挡板104A处于露出位置Pf2。本实施方式主要关于第二钻研方面。
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与挡板104A分体地设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整体构成长条状,沿进退方向Pm直线性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二外壳26。在喷出部50A的外周面,开口有喷出孔74的清洗液出口76。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8A(未图示)通过沿进退方向Pm驱动喷出部50A,而使喷出部50A在进入位置Ph1和退避位置Ph2之间移动,并且使挡板104A在隐蔽位置Pf1和露出位置Pf2之间移动。
详细而言,如图39(b)所示,喷出部50A当被驱动机构108A向进退方向Pm的一侧(图中左侧)驱动时,对挡板104A赋予按压力。由此,随着挡板104A的转动而使喷出部50A向打开开口部102A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将喷出部50A从挡板104A打开了的开口部102A移动至向外部进入的进入位置Ph1。另外,将挡板104A移动至使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Pf2。此时,通过使从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向喷出方向Pc喷出的清洗液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而能够使该清洗液向便座22的背面流动。
利用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对挡板104A赋予朝向关闭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的方向的施力。当利用驱动机构108A将喷出部50A向进退方向Pm的另一侧(图中右侧)驱动时,如图39(a)所示,喷出部50A被移动至比开口部102A更向内部退避的退避位置Ph2。随之,挡板104A利用施力部件的施力朝向随着自身的转动而关闭开口部102A的方向移动。由此,挡板104A被移动至从外部隐蔽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的隐蔽位置Pf1。
这样,只要将喷出部50A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能够进退,则其具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第三实施方式)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座22的一部分的图。本实施方式主要关于第二钻研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50A不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而是设置于便座22的背面。
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不开闭第二外壳26的开口部102A,而是能够开闭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4A通过绕转动轴106转动,而能够开闭自身对应的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挡板104A在处于从外部隐蔽喷出孔74的隐蔽位置Pf1时,关闭喷出孔74。挡板104A在处于使喷出孔74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Pf2时,打开喷出孔74。此时,通过从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向喷出方向Pc喷出清洗液,而能够使该清洗液向便座22的背面流动。
这样,挡板104A可以通过关闭喷出孔74来隐蔽喷出孔74,也可以通过关闭收纳部件的开口部102A来隐蔽喷出孔74。
(第四实施方式)
图4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的图。图41(a)表示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且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的例子。图41(b)表示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且第二外壳26处于第一位置的例子。图41(c)表示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且第二外壳26处于第二位置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主要关于第五钻研方面。以在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设置喷出部50A的基础上第二外壳26经由第一外壳24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为例进行了说明。
除此之外,第二外壳26也可以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详细而言,第二外壳26能够在载置于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第一位置和从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向上方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E)中说明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4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的图。图42(a)表示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且第一外壳24处于第一位置的例子。图42(b)表示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且第一外壳24处于第二位置的例子。图42(c)表示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且第一外壳24处于第二位置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主要关于第五钻研方面。就在功能装置20设置喷出部50A而言,也可以在功能装置20的第一外壳24设置喷出部50A,并省略第二外壳26。
第一外壳24上下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详细而言,第一外壳24能够在载置于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的第一位置和从便器主体14的上表面部向上方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E)中说明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43、图4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43表示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的状态,图44表示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的状态。如上述,上述的喷出部50A经由转动轴106可转动地安装于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
将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相对于水平面所成角度设为喷出角度θ。如图43所示,将喷出方向Pc向上时的喷出角度θ设为负的角度,如图44所示,将喷出方向Pc向下时的喷出角度θ设为正的角度。此时,喷出部50A通过绕转动轴106转动,而能够在-90°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变更喷出角度θ。
本实施方式的便器装置10具备变更机构180,该变更机构180根据便座22的转动范围内的位置即转动位置,而能够变更喷出部50A喷出清洗液的喷出方向Pc。本实施方式的变更机构180具备:能够检测便座22的转动位置的便座传感器182、能够驱动喷出部50A的驱动机构108A、能够控制驱动机构108A的控制部124。
便座传感器182是例如霍尔IC和磁体的组合或微动开关等。本实施方式的便座传感器182能够检测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并且能够检测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便座传感器182当检测便座22的转动位置时,将表示该转动位置的位置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24。
驱动机构108A利用马达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8A连接于转动轴106,通过使喷出部50A绕转动轴106与转动轴106一体转动,而能够将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上下地变更。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108A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与喷出部50A一起地可驱动挡板104A,但是也可以与挡板104A无关地仅可驱动喷出部50A。
控制部124通过针对驱动机构108A的控制来驱动喷出部50A,由此,能够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4通过针对驱动机构108A的控制来变更喷出部50A的转动位置,由此能够将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上下地变更。
如图43所示,控制部124当从便座传感器182接收到表示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的位置信号时,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以使向上喷出清洗液。变更机构180成为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以向上喷出清洗液的方式设定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此时,变更机构180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以使清洗液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变更机构180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将喷出角度θ变更为-90°以上且低于0°的范围。从该状态的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后,沿着该背面流动。
如图44所示,控制部124当从便座传感器182接收到表示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的位置信号时,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以使向下喷出清洗液。变更机构180成为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以向下喷出清洗液的方式设定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变更机构180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将喷出角度θ变更为超过0°且90°以下的范围。该状态的从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不会与便座22的背面碰撞,而是与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内表面碰撞。
根据以上的便器装置10,通过使用变更机构180,而能够根据便座22的转动位置进行设计以使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成为期望条件,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以使向上喷出清洗液,由此,能够利用清洗液清洗便座22的背面。另外,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以使向下喷出清洗液,由此,能够防止清洗液向便池部12外飞溅。因此,实现清洗便座22的背面,且能够防止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清洗液向周围飞溅的情况,得到良好的使用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24以从便座传感器182接收到位置信号为契机,根据该位置信号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除此之外,控制部124也可以在接收到上述的清洗开始指令时,基于在该时点从便座传感器182输出的位置信号,根据该位置信号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
本实施方式的变更机构180以在控制部124的控制的基础上能够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为例进行了说明。变更机构180只要能够根据便座22的转动位置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即可,由控制部124进行的控制不是必须的。
例如,变更机构180也可以具有将便座22的转动动作作为喷出部50A的转动动作地机械传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使用例如齿轮、连杆、皮带等而构成。传动机构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将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变更成向上。另外,传动机构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将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变更成向下。
另外,变更机构180也可以不变更喷出部50A的喷出方向Pc,而是变更喷出范围。在实现这一方面,变更机构180具有例如用于限制喷出部50A的喷出范围的限制部件。喷出部50A具有广角的喷出范围以使清洗液的至少一部分向上喷出。限制部件配置于喷出部50A的喷出孔74内或喷出孔74外,利用上述的驱动机构或传动机构,根据便座22的转动位置可动作。
作为这样的动作方式,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使限制部件向不限制喷出部50A的喷出范围的位置移动。由此,变更机构180成为以清洗液的至少一部分向上喷出的方式设定喷出部50A的上下方向上的喷出范围。此时,喷出部50A向上及向下的双方喷出清洗液。
另外,作为上述的动作方式,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使限制部件向限制喷出部50A的喷出范围的位置移动。此时,限制部件以向下喷出清洗液的方式,限制喷出部50A的喷出范围。由此,变更机构180成为以向下喷出清洗液的方式设定喷出部50A的上下方向上的喷出范围。变更机构180在便座22处于倒伏位置时,扩大喷出部50A的上下方向上的喷出范围,在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缩小该喷出范围。由此,实现清洗便座22的背面,并且能够防止便座22处于立起位置时清洗液向周围飞溅的情况,能够得到良好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通过使用变更机构180,而能够根据便座22的转动位置进行设计以使喷出部50A的喷出范围成为期望的条件,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
以上,以实施方式为基础说明了本发明。接着,说明各构成要件的变形例。
以便座22经由功能装置20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直接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在该情况下,便座单元16也可以不具备功能装置20。
喷出部50A、50B也可以喷出清洗液以使清洗液除了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流动之外,还沿着该第一池对置面34以外的部位流动。
(关于第一钻研方面)
以引导部40、42设置于便座2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设置于便座22,引导部40、42也可以设置于便器主体14。以第一引导部40和第二引导部42由相同的内周侧凸部56的不同的部位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引导部40和第二引导部42也可以由彼此分离的不同部分构成。
内周侧凸部56以下述为例进行了说明,即,通过利用附壁效应而使在周向上沿着其外周面56a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地改变,从而引导清洗液以沿着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流动。除此之外,也可以不利用附壁效应,使在周向上沿着“内周侧凸部56的内周面”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通方向向径向内侧弯曲地改变,由此,引导清洗液以沿着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流动。
内周侧凸部56只要从便座22的第一池对置面34的内周侧部分向下突出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外周侧凸部58也只要从第一池对置面34的外周侧部分向下突出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内周侧凸部56、外周侧凸部58也可以均不是周向上连续的突条,而仅是突起。另外,就内周侧凸部56及外周侧凸部58而言,在与便器主体14的积水72的关系上,也可以配置于任意的位置。
对满足上述的(A-1)及(A-2)所记载的条件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作为满足该条件的形状,内周侧凸部56的外周面56a也可以在穿过便座22的中心Cp的铅垂截面上,构成平面状、凸曲面状等。同样,外周侧凸部58的内周面58a也可以在同样的铅垂截面上构成平面状、凸曲面状等。
对喷出孔74的具体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喷出孔74也可以以例如内宽不向清洗液出口76变宽而成为同等的大小的方式形成。
流通限制结构64不限定于便池部12的上端缘部。流通限制结构64也可以是例如插入便器主体14和便座22之间的密封部件等。
对第一倾斜面82设置于从右半部区域38R的后端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一倾斜面82只要设置于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当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在从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到前侧的周向端部38Ra的范围内流动时,第一倾斜面82可以设置于整个该范围,也可以仅设置于该范围的一部分。
在没有第二喷出部50B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与第二喷出部50B对应的第二倾斜面86,仅设置与第一喷出部50A对应的第一倾斜面82。在该情况下,当从第一喷出部50A喷出的清洗液在从右半部区域38R到左半部区域38L的范围内流动时,第一倾斜面82也可以设置于整个该范围。
就山部88而言,只要第一倾斜面82的下端部和第二倾斜面86的下端部构成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除了第一倾斜面82的下端部和第二倾斜面86的下端部构成山部88之外,与它们连接的平坦面也可以构成山部88。
(关于第二钻研方面)
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喷出部50A、50B从喷出孔74喷出用于清洗便座22的背面的清洗液,挡板104A、104B隐藏或者露出该喷出孔74为例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喷出部50A、50B从喷出孔74喷出用于清洗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内表面的清洗液,挡板104A、104B隐蔽或露出该喷出孔74。
对第二外壳26作为在内部收纳喷出部50A、50B的收纳部件的一例进行了说明。收纳部件也可以不限定于第二外壳26,例如,也可以由便座22构成。在该情况下,成为挡板104A、104B安装于与便器主体14分体的收纳部件。另外,收纳部件也可以由便器主体14构成。
对喷出部50A、50B和挡板104A、104B作为相同部件的一部分而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喷出部50A、50B和挡板104A、104B也可以分体构成。另外,说明了喷出部50A、50B具有在喷出部50A、50B处于进入位置Ph1时、堵塞收纳部件的开口部102A、102B的堵塞部112的例子,但也可以没有堵塞部112。
(关于第三、第四的钻研方面)
说明了在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构成为第一喷出部50A结束第一喷出动作后,第二喷出部50B开始第二喷出动作的方面,说明了使用控制切换机构122的控制部124的例子。对用于满足该条件的具体手段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改变供液路120的第一液路120a和第二液路120b的流通方向上的路径长而实现。
说明了便器装置10(便座单元16)使用形成第一座背流Fa的清洗液形成第一池内流Fc,且使用形成第二座背流Fb的清洗液形成第二池内流Fd的例子。对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内形成的流通的具体态样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座背流Fa、Fb,在便池部12内形成在便池部12不回转而是流入便池部12的底部的流通。
说明了切换机构122由多个开闭阀126A~126D构成的例子,但对其具体例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切换机构122也可以由单个切换阀构成。另外,也可以没有实施方式的共用开闭阀126C。
说明了第三喷出部50C设置于功能装置20的下表面部的例子,但对该位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第三喷出部50C也可以设置于便座22的背面。另外,第三喷出部50C也可以仅具备池用喷液孔132A、132B,也可以仅具备第三喷液孔132C。另外,也可以没有第三喷出部50C。
(关于第五钻研方面)
说明了座里用喷出部50A、50B从喷出孔74喷出用于清洗便座22的背面的清洗液的例子。除此之外,喷出部50A、50B也可以喷出用于清洗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内表面的清洗液。在任一情况下,从得到上述的效果(E)的观点来看,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设置于功能装置20均成为前提。
说明了便座22可转动安装于功能装置20的例子。从得到上述的效果(E)的观点来看,不管便座22的移动方式如何,只要便座22可移动安装于功能装置20即可。另外,从得到上述的效果(E)的观点来看,即使在便座22不可移动地安装于功能装置20的情况下,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功能装置20。由此,在以维护等为目的而使从功能装置20脱离了的便座22移动时,喷出部50A、50B的内部的清洗液的重量不会施加于便座22,避免为了移动便座22而应赋予的负荷增大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便座22也可以可移动且可拆卸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
说明了座里用喷出部50A、50B能够喷出具有向上速度成分的清洗液的例子,但也可以喷出仅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另外,也可以可喷出仅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便座的背面设置用于引导清洗液的流通的结构,以使清洗液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成分地沿着便座22的背面流动。
说明了喷出部50A、50B、50C设置于比功能装置20的前端部20a更后方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于比该前端部20a更前方。说明了喷出部50A、50B、50C相对于喷嘴142设置于左右方向Y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于与喷嘴142无关系的位置。
说明了第一喷出部50A和第二喷出部50B各自喷出清洗液以使形成在便座22的背面相互逆向流动的座背流Fa、Fb的例子。形成有该相互逆向流动的座背流Fa、Fb的区域不限定于便座22的前端区域39。例如,也可以是便座22的右半部区域38R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38Rb。
(关于第六的钻研方面)
说明了功能装置20的第二外壳26经由第一外壳24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的例子,但也可以直可转动地直接安装于便器主体14。在将第二外壳26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的基础上,便座单元16也可以不具备喷出部50A、50B。另外,在将第二外壳26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14的基础上,喷出部50A、50B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外壳26而是设置于便座22。
说明了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的供液路120的一部分由第二铰链机构166的构成部件的液路形成面172A~172C构成的例子。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在第二铰链机构166的内部插通的软管构成。
对将第二外壳26与便器主体14连结成可转动的第二铰链轴166a和将便座22与便器主体14连结成可转动的第一铰链轴164a的位置关系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第二铰链轴166a可以配置于前后方向X上与第一铰链轴164a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第一铰链轴164a的后方。另外,说明了第一铰链轴164a和第二铰链轴166a为分体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相同部件来构成。
说明了在便器主体14的便池部12的上部没有设置能够喷出用于清洗便池部12内的清洗液的喷出部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这样的喷出部。
在得到(F1)的效果的基础上,也可以在便池部12的底部设置朝向存水弯部70喷出清洗液的喷出部,以使形成用于促进污物的排出的流通。
说明了存水弯部70的入口70a向便池部12的前侧的内壁面开口的例子,但该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开口向便池部12的后侧的内壁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均只不过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内容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构成要件的变更、追加、删除等许多设计变更。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标注“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中”等记载进行强调,但即使是没有这样的记载的内容,也允许设计变更。在附图的截面中标注的阴影不限定标注了阴影的对象的材质。
以上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的组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均是有效的。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实施方式组合其它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任意说明事项,也可以相对于变形例组合一些实施方式、或其它变形例的任意说明事项。
(其它)
另外,也可以说:当将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变形例而具体化的发明进行一般化时,包含以下的项目所记载的发明。
(第一项目)
一种便座单元,其具备能够以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喷出部,
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观察时,上述喷出部具有以随着接近清洗液出口而内宽连续地扩大的方式形成的喷出孔。
(第二项目)
一种便座单元,其具备:
喷出部,其能够以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变更机构,其根据上述便座的转动位置,能够变更上述喷出部喷出清洗液的喷出方向或喷出范围。
当将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而具体化的发明进行一般化时,导出以下的技术思想。以下,使用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中记载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发明)
第二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方式中,上述喷出部能够以沿着上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且能够喷出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根据该方式,在喷出部喷出不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的情况相比,容易设计为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的大部分与便座的背面碰撞。因此,容易增加沿着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清洗液的量,能够有效地清洗便座的背面。
第三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具备局部清洗喷嘴,该局部清洗喷嘴设置于比上述便座的中央开口部的中心更后方,且设置成相对于在上述功能装置形成的喷嘴用开口部可进退,上述喷出部设置于比上述中心更后方的、相对于上述局部清洗喷嘴的左右方向。根据该方式,与喷出部设置于比便座的中央开口部的中心更前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局部清洗喷嘴或喷出部设置于功能装置的集中的部位,实现功能装置的紧凑化。
第四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喷出部中包含: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上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第二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上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根据该方式,能够在便座的背面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向周向的一侧流动的流通和向周向的另一侧流动的流通,能够有效地清洗该区域。
第五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喷出部设置于比上述功能装置的前端部更后方。根据该方式,从上侧凑近观察便器主体的便池部内时,喷出部被功能装置隐蔽而难以看到,能够得到良好的设计性。
第六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五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便座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功能装置,且具备变更机构,该变更机构根据上述便座的转动位置,能够变更上述喷出部喷出清洗液的喷出方向或喷出范围。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用变更机构,能够根据便座的转动位置,以喷出部的喷出方向或喷出范围成为期望的条件的方式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
第七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六方式中,上述变更机构在上述便座处于倒伏位置时,设定上述喷出方向或上述喷出范围以向上喷出上述清洗液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便座处于立起位置时,设定上述喷出方向或上述喷出范围以向下喷出上述清洗液。根据该方式,在便座处于倒伏位置时,能够利用清洗液清洗便座的背面。另外,在便座处于立起位置时,能够防止清洗液向便池部外飞溅。
第八方式提供一种便器装置,其具备:便器主体,其具有便池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便座单元。
第九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八方式中,在上述便池部的上部设置没有设置喷出用于清洗上述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的喷出部。根据该方式,在便池部的上部没有喷出部,因此,容易变得不猛冲便池部的上部的内周面地沿周向擦拭清理,便池部的清洁性变得良好。
第十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九方式中,上述便器主体具有与上述便池部的底部连接的存水弯部,上述存水弯部的入口向上述便池部的前侧的内壁面开口。根据该方式,从前侧凑近观察便器主体的便池部内时,除了便池部的上部之外,便池部的底部也成为简洁的结构,能够得到良好的设计性。
(第二发明)
第二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方式中,该便座单元以满足下面的条件(a)的方式构成,上述条件(a)为如下条件,由上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上述背面朝向上述一侧流动的第一座背流,且使用形成上述第一座背流的清洗液,形成在上述便池部内朝向上述一侧回转的第一池内流。根据该方式,通过第一座背流清洗便座的背面,同时能够形成以较少的清洗液清洗便池部内的较宽范围的第一池内流,能够有效地清洗便座的背面及便池部。
第三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二方式中,该便座单元以还满足下面的条件(b)的方式构成,上述条件(b)为如下条件,由上述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上述背面朝向上述另一侧流动的第二座背流,且使用形成上述第二座背流的清洗液,形成在上述便池部内朝向上述另一侧回转的第二池内流。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第二座背流来清洗通过第一座背流清洗不完的范围,并且通过第二池内流耢清洗通过第一池内流清洗不完的范围。
第四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多个喷出部中包含能够从池用喷液孔向上述便池部内喷出清洗液的第三喷出部,上述池用喷液孔向上述便池部内喷出清洗液以使形成在上述便池部内朝向周向的另一侧回转的第三池内流。根据该方式,利用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便池部内回转的池内流时,使该池内流与第三池内流汇合,由此,能够在便池部的底部形成周向的速度成分大的回转流。由此,便池部的底部的清洗能力变得良好。
第五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四方式中,在上述第三喷出部形成其他喷液孔,该其他喷液孔能够向与上述池用喷液孔喷出清洗液的喷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喷出清洗液。
第六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五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供液路,其用于向上述第一喷出部及上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清洗液;切换机构,其能够切换通过上述供液路对上述第一喷出部及上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清洗液的供给的有无;控制部,其能够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切换机构,即,通过上述供液路对上述第一喷出部供给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结束后,开始通过上述供液路对上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清洗液的第二供给状态。
第七方式的便座单元也可以在第一~第六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第一喷出部能够从喷出孔喷出清洗液,具备:第一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隐蔽上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上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驱动机构,其能够驱动上述第一挡板;控制部,其在上述第二喷出部喷出清洗液时,能够控制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以使上述第一挡板移动至上述隐蔽位置。根据该方式,第二喷出部喷出清洗液时,该清洗液的飞沫难以进入第一喷出部的喷出孔内,能够得到良好的卫生性。
第八方式提供一种便器装置,其具备便器主体和第一~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便座单元。
(第三发明)
第二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方式中,具备收纳部件,其将上述喷出部收纳于内部,并且形成有上述喷出部可进退的开口部,上述挡板在处于上述隐蔽位置时关闭上述开口部,在处于上述露出位置时打开上述开口部。根据该方式,也能够利用挡板防止飞沫进入收纳部件内,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卫生性。
第三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方式中,上述喷出部经由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收纳部件,通过绕上述转动轴转动,能够相对于上述开口部进退。根据该方式,相比于设为通过喷出部直线前进来能够进退于收纳部件的开口部的结构,实现喷出部的进退方向上的尺寸的小型化。随之,能够缩小在收纳部件内收纳喷出部所需要的空间。
第四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或第四方式中,上述喷出部具有堵塞部,上述堵塞部在处于从上述开口部进入的进入位置时,堵塞上述开口部。根据该方式,即使喷出部处于进入位置时,也能够防止飞沫进入收纳部件的开口部,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卫生性。
第五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喷出部作为与上述挡板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而构成。根据该方式,与将喷出部和挡板设为不同部件相比,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通过组装工时的减少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
第六方式提供一种便座单元。第六方式的便座单元具备:便座,其可转动地安装于便器主体;喷出部,其能够喷出用于清洗上述便座的背面或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空间隐蔽上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上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空间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第四发明)
第二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方式中,上述引导部是从上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内周侧凸部。
第三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方式中,上述喷出部以在周向上沿着上述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根据该方式,能够利用附壁效应,将清洗液引导至便座的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的较宽范围。
第四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或第三方式中,上述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以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方式,清洗液的一部分沿着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流动时,清洗液不会丧失其势头地容易流动至内周侧凸部的下端部。因此,容易清洗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
第五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第四方式的任一方式中,上述池对置面具有构成上述池对置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半部的半部区域,上述喷出部以沿着上述半部区域向前方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上述内周侧凸部以在至少包含从上述半部区域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根据该方式,在以沿着池对置面的半部区域向前方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基础上,容易使清洗液到达至清洗液难以到达的半部区域的前侧的周向端部。
第六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第五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便池部的底部积存积水,上述内周侧凸部在俯视时配置于在上述清洗液流动的范围内、避开上述积水的部位中与上述便池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根据该方式,即使利用清洗液清洗便座后,清洗液的一部分从便座的内周侧凸部落下,也难以直接落入积水,能够抑制杂音的产生。
第七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第六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便座形成有从上述池对置面的外周侧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外周侧凸部,上述外周侧凸部的内周面以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方式,清洗液的一部分在沿着外周侧凸部的内周面想要向径向外侧流动时,清洗液不会丧失其势头地容易流动至外周侧凸部的下端部。因此,容易清洗外周侧凸部的内周面。
第八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第七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观察时,在将从上述喷出部向清洗液的喷出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且与上述便座的中央开口部的轮廓外切的线设为外切线、将上述池对置面中的、比上述外切线更靠上述中央开口部的中心的区域且位于比上述外切线的外切部位更靠上述喷出方向的区域设为特定区域时,上述引导部将上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上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中与上述特定区域重叠的部位的一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根据该方式,容易使清洗液到达从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难以到达的部位。
第九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第八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观察时,上述喷出部具有喷出孔,该喷出孔以随着接近清洗液出口而内宽连续地扩大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方式,沿着便座的池对置面向喷出方向流动的过程中,清洗液容易向与喷出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扩展,容易使清洗液到达至池对置面的较宽范围。
第十方式提供一种便座单元。第十方式的便座单元具备:便座,其安装于具有便池部的便器主体,且在背面设有与上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喷出部,其能够以沿着上述池对置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引导部,其能够将上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上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
(第五发明)
第二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方式中,具有第二喷出部,所述第二喷出部能够以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上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在从上述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成为下降梯度。根据该方式,在清洗液沿着便座的第二倾斜面流动的基础上,使用因清洗液的自重产生的重力,容易使清洗液向第二倾斜面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因此,与便座没有第二倾斜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使清洗液到达至便座的背面的较宽范围。
第三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二方式中,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由上述第一倾斜面的下端部和上述第二倾斜面的下端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的山部。根据该方式,容易利用山部使朝向第一倾斜面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的清洗液、及朝向第二倾斜面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向流动的清洗液流尽。因此,容易控制清洗液在便器主体的便池部内到达的液体到达部位,容易利用清洗液清洗便池部内的、包含该液体到达部位的范围内。
第四方式的便器装置也可以在第一~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设置与上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上述池对置面具有构成上述池对置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半部的半部区域,上述第一喷出部以向前方沿着上述半部区域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上述第一倾斜面在至少包含从上述半部区域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的范围内设置。根据该方式,在以向前方沿着池对置面的半部区域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基础上,容易使清洗液到达至清洗液难以到达的、半部区域的前侧的周向端部。
第五方式提供一种便座单元。第五方式的便座单元具备:便座,其安装于便器主体;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上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在上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在从上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朝向上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附图标记说明
10…便器装置,12…便池部,14…便器主体,16…便座单元,20…功能装置,20a…前端部,22…便座,24b…开口,32…中央开口部,34…池对置面,38L…半部区域,38La…周向端部,38Lb…中央部,38R…半部区域,38Ra…周向端部,38Rb…中央部,40…引导部,50A…第一喷出部,50B…第二喷出部,50C…第三喷出部,56…内周侧凸部,58…外周侧凸部,70…存水弯部,70a…入口,72…积水,74…喷出孔,76…清洗液出口,82…第一倾斜面,86…第二倾斜面,88…山部,94…清洗液,102A…开口部,104A…第一挡板,108A…第一驱动机构,106…转动轴,112…堵塞部,120…供液路,122…切换机构,124…控制部,132A…喷液孔,132A…池用喷液孔,142…局部清洗喷嘴,144…喷嘴用开口部,148…转动轴,180…方向变更机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便器装置及用于该便器装置的便座单元。

Claims (39)

1.一种便座单元,其具备:
功能装置,其设置于便器主体;
便座,其可移动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功能装置;
喷出部,其能够喷出用于清洗所述便座的背面或所述便器主体的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
所述喷出部设置于所述功能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喷出部能够以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且能够喷出具有向上的速度成分的清洗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具备局部清洗喷嘴,其设置于比所述便座的中央开口部的中心更靠后方的位置,相对于在所述功能装置形成的喷嘴用开口部可进退地设置,
所述喷出部设置于比所述中心更靠后方的、相对于所述局部清洗喷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喷出部中包含:
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第二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喷出部设置于比所述功能装置的前端部更靠后方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便座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功能装置,
具备变更机构,该变更机构根据所述便座的转动位置,能够变更所述喷出部喷出清洗液的喷出方向或喷出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就所述变更机构而言,
在所述便座处于倒伏位置时,设定所述喷出方向或所述喷出范围以使所述清洗液的至少一部分向上喷出,
在所述便座处于立起位置时,设定所述喷出方向或所述喷出范围以使所述清洗液向下喷出。
8.一种便器装置,其具备:
便器主体,其具有便池部;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便池部的上部没有设置能够喷出用于清洗所述便池部的内表面的清洗液的喷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便器主体具有连接于所述便池部的底部的存水弯部,
所述存水弯部的入口向所述便池部的前侧的内壁面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清洗液,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具有便池部的便器主体,
所述多个喷出部中包含:
第一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第二喷出部,其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该便座单元构成为,结束所述第一喷出部以沿着所述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后,开始所述第二喷出部以沿着所述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的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该便座单元构成为满足下面的条件(a),
所述条件(a)为如下条件:利用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在所述背面形成朝向所述一侧流动的第一座背流,且使用形成所述第一座背流的清洗液,在所述便池部内形成朝向所述一侧回转的第一池内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该便座单元构成为还满足下面的条件(b),
所述条件(b)为如下条件:利用所述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形成在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另一侧流动的第二座背流,且使用形成所述第二座背流的清洗液,形成在所述便池部内朝向所述另一侧回转的第二池内流。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喷出部中包含能够从池用喷液孔向所述便池部内喷出清洗液的第三喷出部,
所述池用喷液孔以形成在所述便池部内向所述周向的另一侧回转的第三池内流的方式,向所述便池部内喷出清洗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三喷出部形成其他喷液孔,该喷液孔能够向与所述池用喷液孔的清洗液的喷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喷出清洗液。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具备:
供液路,其用于向所述第一喷出部及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清洗液;
切换机构,其能够切换有无供给通过所述供液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出部及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清洗液;
控制部,其能够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切换机构,即,在通过所述供液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清洗液的第一供给状态结束后,开始通过所述供液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清洗液的第二供给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喷出部能够从喷出孔喷出清洗液,
具备:
第一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隐蔽所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所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驱动机构,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挡板;
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二喷出部喷出清洗液时,能够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所述隐蔽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18.一种便器装置,其具备:
便器主体;
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座单元。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能够从喷出孔喷出所述清洗液,
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隐蔽所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所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具备收纳部件,该收纳部件将所述喷出部收纳于内部,并且形成有所述喷出部可进退的开口部,
所述挡板在处于所述隐蔽位置时关闭所述开口部,在处于所述露出位置时打开所述开口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经由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收纳部件,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口部进退。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具有堵塞部,所述堵塞部在处于从所述开口部进入的进入位置时,堵塞所述开口部。
23.如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作为与所述挡板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而构成。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
所述喷出部能够从喷出孔喷出所述清洗液,
挡板,其能够在从外部空间隐蔽所述喷出孔的隐蔽位置和使所述喷出孔露出于外部空间的露出位置之间移动。
2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在背面设置有与所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
所述喷出部能够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具备引导部,其能够将所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内周侧凸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以在周向上沿着所述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内周侧凸部的外周面以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
29.如权利要求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池对置面具有构成所述池对置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半部的半部区域,
所述喷出部以向前方沿着所述半部区域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所述内周侧凸部以在至少包含从所述半部区域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的范围内沿周向连续的方式设置。
30.如权利要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便池部的底部积存积水,
所述内周侧凸部在俯视时配置于在所述清洗液流动的范围内、在避开所述积水的部位中与所述便池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31.如权利要求25~3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便座形成从所述池对置面的外周侧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外周侧凸部,
所述外周侧凸部的内周面以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
32.如权利要求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将从所述便座的背面观察时从所述喷出部沿清洗液的喷出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且与所述便座的中央开口部的轮廓外切的线设为外切线,
且将所述池对置面中的、比所述外切线更靠所述中央开口部的中心的区域、且位于比所述外切线的外切部位更靠所述喷出方向的区域设为特定区域时,
所述引导部将所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中与所述特定区域重叠的部位的一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
33.如权利要求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具有喷出孔,该喷出孔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观察时以随着接近清洗液出口而内宽连续地扩大的方式形成。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具有便池部的所述便器主体,在背面设置有与所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池对置面
所述喷出部能够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具备引导部,其能够将所述清洗液的一部分以沿着所述池对置面的内周侧部分流动的方式引导。
3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
所述喷出部中包含第一喷出部,该第一喷出部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在从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所述喷出部中包含第二喷出部,该第二喷出部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在从所述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另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下端部构成至少一部分的山部。
38.如权利要求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池对置面,该池对置面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便池部的内表面对置,
所述池对置面具有构成所述池对置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半部的半部区域,
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向前方沿着所述半部区域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所述第一倾斜面在至少包含从所述半部区域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到前侧的周向端部的范围内设置。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座单元,其中,
所述便座经由所述功能装置安装于所述便器主体,
所述喷出部中包含第一喷出部,该第一喷出部能够以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便座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喷出清洗液,
在所述便座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倾斜面,该第一倾斜面在从所述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清洗液流动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朝向所述便座的周向的一侧成为下降梯度。
CN201980023200.XA 2018-03-28 2019-01-31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Active CN111970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3355A JP7101011B2 (ja) 2018-03-28 2018-03-28 便座ユニット及び便器装置
JP2018063353A JP7101010B2 (ja) 2018-03-28 2018-03-28 便座ユニット及び便器装置
JP2018-063352 2018-03-28
JP2018-063353 2018-03-28
JP2018063354A JP7169758B2 (ja) 2018-03-28 2018-03-28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2018063352A JP7037982B2 (ja) 2018-03-28 2018-03-28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2018-063357 2018-03-28
JP2018-063355 2018-03-28
JP2018063357A JP7101012B2 (ja) 2018-03-28 2018-03-28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2018-063354 2018-03-28
PCT/JP2019/003353 WO2019187614A1 (ja) 2018-03-28 2019-01-31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947A true CN111970947A (zh) 2020-11-20
CN111970947B CN111970947B (zh) 2022-09-13

Family

ID=6805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3200.XA Active CN111970947B (zh) 2018-03-28 2019-01-31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6281B2 (zh)
CN (1) CN111970947B (zh)
DE (1) DE112019001559T5 (zh)
WO (1) WO2019187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078B (zh) * 2019-11-29 2022-03-08 厦门豪帝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一键控制的盖板快装铰座
JP2022164382A (ja) * 2021-04-16 2022-10-27 株式会社Lixil 衛生洗浄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7493A (ja) * 1995-11-13 1997-05-27 Inax Corp 洋風便器
JP2002054216A (ja) * 2000-08-11 2002-02-20 Toto Ltd 水洗便器
JP2008061928A (ja) * 2006-09-11 2008-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洋式便器装置
JP2008255769A (ja) * 2007-03-12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JP4249245B1 (ja) * 2008-04-05 2009-04-02 郁夫 押山 便座洗浄装置及び便器
CN101442927A (zh) * 2006-05-09 2009-05-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KR20100004169U (ko) * 2008-10-13 2010-04-22 진형진 비데의 노즐 수납장치
JP2010174451A (ja) * 2009-01-27 2010-08-12 Toto Ltd 水洗大便器
US20130191983A1 (en) * 2010-10-29 2013-08-01 Lixil Corporation Toilet apparatus
US20140137318A1 (en) * 2010-06-25 2014-05-22 Maximo Dorra Auto cleaning toilet seat and method of use
WO2014132531A1 (ja) * 2013-02-26 2014-09-04 株式会社Lixil 局部洗浄装置付き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59019A (en) * 1948-11-08 1951-07-03 Kulhavy Bedrich Sanitary closet basin
US2853713A (en) * 1955-06-20 1958-09-30 Mello Romualdo Da Silva Sanitary water-closet bowl
JPS5230651U (zh) * 1975-08-26 1977-03-03
JP3360660B2 (ja) * 1999-09-10 2002-12-24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防汚性水洗式大便器及び防汚性水洗式大便器用貼着フィルム
JP2001146783A (ja) * 1999-11-22 2001-05-29 Seiko Precision Inc 自動洗浄機能付きトイレ
JP2016125236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局部洗浄装置
TWI771701B (zh) * 2015-06-25 2022-07-2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衛生洗淨裝置
US9957704B2 (en) * 2016-04-15 2018-05-01 2Go Products Llc Bidet nozzle insert
US11304575B2 (en) * 2017-02-22 2022-04-19 Auto Cleaning Toilet Seat Usa, Llc Auto cleaning toilet seat assembly
US10584469B2 (en) * 2017-12-22 2020-03-10 Toto Ltd. Toilet seat device and toilet device
WO2020247380A1 (en) * 2019-06-02 2020-12-10 Origyn LLC Toilet seat assembly with clea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7493A (ja) * 1995-11-13 1997-05-27 Inax Corp 洋風便器
JP2002054216A (ja) * 2000-08-11 2002-02-20 Toto Ltd 水洗便器
CN101442927A (zh) * 2006-05-09 2009-05-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座装置
JP2008061928A (ja) * 2006-09-11 2008-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洋式便器装置
JP2008255769A (ja) * 2007-03-12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生洗浄装置
JP4249245B1 (ja) * 2008-04-05 2009-04-02 郁夫 押山 便座洗浄装置及び便器
KR20100004169U (ko) * 2008-10-13 2010-04-22 진형진 비데의 노즐 수납장치
JP2010174451A (ja) * 2009-01-27 2010-08-12 Toto Ltd 水洗大便器
US20140137318A1 (en) * 2010-06-25 2014-05-22 Maximo Dorra Auto cleaning toilet seat and method of use
US20130191983A1 (en) * 2010-10-29 2013-08-01 Lixil Corporation Toilet apparatus
WO2014132531A1 (ja) * 2013-02-26 2014-09-04 株式会社Lixil 局部洗浄装置付き便器
TW201440714A (zh) * 2013-02-26 2014-11-01 Lixil Corp 附有局部洗淨裝置之便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丽萍等: "智能马桶盖冲洗烘干技术专利分析", 《河南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96281B2 (en) 2023-03-07
CN111970947B (zh) 2022-09-13
US20210093131A1 (en) 2021-04-01
WO2019187614A1 (ja) 2019-10-03
DE112019001559T5 (de)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0947B (zh) 便器装置及便座单元
JP5446424B2 (ja) ノズル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衛生洗浄装置
TWI627330B (zh) Flush toilet
US20110056015A1 (en) Emergency wash system
CN111051624B (zh) 水洗便器
TW201730411A (zh) 沖水馬桶
KR102580574B1 (ko) 위생 세정 장치
JP4996614B2 (ja) 便器装置
TWI481770B (zh) A nozzle device and a sanitary washing device having the nozzle device
JP2017160669A (ja) 水洗大便器
JP5257846B2 (ja) 水洗大便器
JP7169758B2 (ja)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7101010B2 (ja) 便座ユニット及び便器装置
JP7145631B2 (ja) 便座ユニット
JP2021105335A (ja) 水洗大便器
JP7101011B2 (ja) 便座ユニット及び便器装置
JP7101012B2 (ja)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7037982B2 (ja) 便器装置及び便座ユニット
JP6762721B2 (ja) 便器装置
JP7118355B2 (ja) 水洗大便器
JP2006089971A (ja) 洋風水洗式便器。
JP6802516B2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7206958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08038535A (ja) ノズル装置とそれを使用した衛生洗浄装置
JP2020200605A (ja) 水洗式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LIXI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Lizhu Group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Lizh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LIXIL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