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8762B -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8762B
CN111968762B CN202010880768.8A CN202010880768A CN111968762B CN 111968762 B CN111968762 B CN 111968762B CN 202010880768 A CN202010880768 A CN 202010880768A CN 111968762 B CN111968762 B CN 111968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od
position measuring
driving
assembling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07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8762A (zh
Inventor
薄涵亮
姜胜耀
张亚军
秦本科
王金海
赵陈儒
刘潜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807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8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8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8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8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8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7/00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 G21C7/06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 G21C7/08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by displacement of solid control elements, e.g. control rods
    • G21C7/12Means for moving control elements to desir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62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 B66C1/66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for engaging holes, recesses, or abutments on articles specially provided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缓冲筒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使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穿过缓冲筒与十字翼控制棒连接,然后在堆内结构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再将棒位测量部件与驱动机构部件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再将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驱动线导向筒内,然后在棒位测量部件上安装组合阀部件。本发明装配操作简单、方便,不仅提高了装卸工作以及维修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保障安装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了组装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中,需要将驱动机构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高温、高压和辐照环境中,采用提升、传递、夹持三个水压缸次序驱动传递、夹持两套销爪机构运动,从而实现控制棒的步升、步降和落棒功能。
基于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小型一体化水堆控制棒驱动线的特点,需要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在一体化小型水堆上进行安全、可靠的装拆操作。然而现有技术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卸方式,安装操作不便,不仅降低了装卸工作以及维修工作的效率,而且难以保障安装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了组装后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能够保障安装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了组装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缓冲器部件和十字翼控制棒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
在十字翼控制棒的上方安装堆芯上支撑板;
在所述堆芯上支撑板上安装缓冲筒,在所述缓冲筒的上方安装堆内结构;
在所述缓冲筒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穿过缓冲筒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连接;
在所述堆内结构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
在所述驱动线导向筒的上方安装压力容器盖,使所述压力容器盖的管嘴法兰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线导向筒的上方预定距离处;
将棒位测量部件与驱动机构部件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然后将所述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所述驱动线导向筒内;
在所述棒位测量部件上安装组合阀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缓冲筒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穿过缓冲筒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连接,具体包括:
抓住所述控制棒驱动轴的上端并提升,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堆内结构的中心孔和所述缓冲筒到达所述十字翼控制棒的顶部,然后将所述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的上端卡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棒位测量部件与驱动机构部件进行装配,具体包括:
采用一对棒位测量吊耳吊起所述棒位测量部件;
将压紧碟簧放在所述驱动机构部件上端;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底端的环槽与所述驱动机构部件上端的螺纹孔通过连接螺钉进行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的水管组件与所述驱动机构部件的引水管进行对应连接,然后对所述水管组件进行水压试验,检测所述水管组件的泄漏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所述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所述驱动线导向筒内,具体包括:
在所述管嘴法兰上放置密封环;
吊起所述驱动线组合体,使所述驱动线组合体穿过所述管嘴法兰缓慢放入驱动线导向筒内,直至所述棒位测量部件的下端面支撑在所述管嘴法兰上;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与所述管嘴法兰之间通过短固定螺钉紧固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棒位测量部件上安装组合阀部件,具体包括:
采用组合阀吊具吊装所述组合阀部件,使所述组合阀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棒位测量部件的上端面密封接触,然后采用长固定螺钉依次连接所述组合阀部件、所述棒位测量部件和所述管嘴法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在所述组合阀部件上分别安装电磁阀头和来水管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驱动线导向筒的上方安装压力容器盖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压力容器盖进行压力密封试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缓冲器部件和十字翼控制棒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具体包括:
将所述缓冲器部件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上,将所述十字翼控制棒安装在堆芯上,并将所述十字翼控制棒的下端与所述缓冲器部件的缓冲活塞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先在十字翼控制棒的上方安装堆芯上支撑板,然后在堆芯上支撑板上安装缓冲筒,在缓冲筒的上方安装堆内结构,然后在缓冲筒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使控制棒驱动轴的下端穿过缓冲筒与十字翼控制棒连接,然后在堆内结构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再将棒位测量部件与驱动机构部件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再将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驱动线导向筒内,然后在棒位测量部件上安装组合阀部件,从而实现了十字翼控制棒、缓冲筒、控制棒驱动轴、驱动线导向筒、驱动机构部件、棒位测量部件以及组合阀部件之间的稳定、可靠装配,该装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不仅提高了装卸工作以及维修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保障安装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了组装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不仅满足控制棒内置式水压驱动技术在热功率为50~300MW的一体化小型水堆上的工程应用,也为其他工业领域装拆方法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初始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一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二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三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四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五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六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的第七安装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棒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线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棒位测量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合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棒位测量部件与驱动机构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合阀部件、棒位测量部件和管嘴法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冲筒与堆芯上支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棒驱动轴与十字翼控制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堆芯下支撑板、缓冲器部件和十字翼控制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合阀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合阀吊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堆芯下支撑板;2:缓冲器部件;3:十字翼控制棒;31:连接轴;5:堆芯上支撑板;6:缓冲筒;7:堆内结构;8:控制棒驱动轴;81:定位爪;82:定位块;9:驱动线导向筒;10:管嘴法兰;11:驱动机构部件;12:棒位测量部件;13:组合阀部件;14:连接螺钉;15:水管组件;17:压紧碟簧;18:引水管;19:螺纹孔;20:环槽;21:棒位测量吊耳;22:组合阀吊具;221:左吊板钩;222:右吊板钩;223:吊装孔;23:短固定螺钉;24:长固定螺钉;25:电磁阀头;26:来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安装初始阶段、第一安装阶段、第二安装阶段、第三安装阶段、第四安装阶段、第五安装阶段、第六安装阶段和第七安装阶段。
如图1所示,在安装初始阶段,将缓冲器部件2和十字翼控制棒3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安装阶段,在十字翼控制棒3的上方安装堆芯上支撑板5,使堆芯上支撑板5的中心孔的轴线与十字翼控制棒3的轴线重合。
如图3所示,在第二安装阶段,在堆芯上支撑板5上安装缓冲筒6,在缓冲筒6的上方安装堆内结构7,使堆芯上支撑板5的中心孔的轴线、缓冲筒6的轴线以及堆内结构7的中心孔的轴线相互重合。其中,如图17所示,缓冲筒6的下端与堆芯上支撑板5螺纹连接。
如图4、图17和图18所示,在第三安装阶段,在缓冲筒6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8,使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穿过缓冲筒6与十字翼控制棒3连接。
如图5所示,在第四安装阶段,在堆内结构7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9,使驱动线导向筒9的轴线与堆内结构7的中心孔的轴线重合。其中,驱动线导向筒9的下端与堆内结构7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五安装阶段,在驱动线导向筒9的上方安装压力容器盖(图中未示),使压力容器盖的管嘴法兰10同轴设置于驱动线导向筒9的上方预定距离处。然后对压力容器盖进行压力密封试验检测,确保压力容器盖的装配可靠性。
如图7所示,在第六安装阶段,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然后将该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驱动线导向筒9内。
如图8所示,在第七安装阶段,在棒位测量部件12上安装组合阀部件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先在十字翼控制棒3的上方安装堆芯上支撑板5,然后在堆芯上支撑板5上安装缓冲筒6,然后在缓冲筒6的上方安装堆内结构7,然后在缓冲筒6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8,并使控制棒驱动轴8穿过缓冲筒6与十字翼控制棒3连接,然后在堆内结构7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9,再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再将该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驱动线导向筒9内,然后在棒位测量部件12上安装组合阀部件13,从而实现了十字翼控制棒3、缓冲筒6、控制棒驱动轴8、驱动线导向筒9、驱动机构部件11、棒位测量部件12以及组合阀部件13之间的稳定、可靠装配,该装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不仅能够提高装卸工作的效率以及维修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保障安装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了组装后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安全、可靠运行。
如图19所示,在安装初始阶段,将缓冲器部件2和十字翼控制棒3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具体包括:将缓冲器部件2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1上,将十字翼控制棒3安装在初装状态或换料后状态的堆芯上,并将十字翼控制棒3的下端与缓冲器部件2的缓冲活塞相连。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4、图9、图10、和图18所示,在第三安装阶段,在缓冲筒6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8,使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穿过缓冲筒6与十字翼控制棒3连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抓住控制棒驱动轴8的上端并提升,使该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依次穿过堆内结构7的中心孔和缓冲筒6到达十字翼控制棒3的顶部。然后将控制棒驱动轴8下端的定位爪81张开,使控制棒驱动轴8下端的定位块82与十字翼控制棒3上端的连接轴31相抵触,再将定位爪81闭合锁紧,使定位爪81上的定位齿能够与连接轴31上的定位齿卡合锁紧,从而实现控制棒驱动轴8与十字翼控制棒3之间的稳定、可靠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在第六安装阶段,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进行装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一对棒位测量吊耳21吊起棒位测量部件12。然后将压紧碟簧17放在驱动机构部件11上端。再将棒位测量部件12底端的环槽20与驱动机构部件11上端的螺纹孔19通过连接螺钉14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将棒位测量部件12的水管组件15与驱动机构部件11的引水管18进行对应连接,然后对水管组件15进行水压试验,检测水管组件15的泄漏量,从而形成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之间能够滑动配合的驱动线组合体。
具体来说,棒位测量吊耳21包括吊环和螺杆,吊环与螺杆连接,其中吊环用于实现吊装,螺杆用于与棒位测量部件12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了对棒位测量部件12的吊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1、图16所示,将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驱动线导向筒9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管嘴法兰10上放置密封环。然后吊起驱动线组合体,使驱动线组合体穿过管嘴法兰10缓慢放入驱动线导向筒9内,直至棒位测量部件12的下端面支撑在管嘴法兰10上。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管嘴法兰10之间通过短固定螺钉23紧固密封,从而实现棒位测量部件12在管嘴法兰10的稳定、可靠装配,进而实现驱动线组合体与驱动线导向筒9之间的稳定、可靠装配。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在棒位测量部件12上安装组合阀部件1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组合阀吊具22吊装组合阀部件13,使组合阀部件13的下端面与棒位测量部件12的上端面密封接触,然后采用长固定螺钉24依次连接组合阀部件13、棒位测量部件12和管嘴法兰10,从而实现组合阀部件13在棒位测量部件12上的稳定、可靠安装。
然后在组合阀部件13上分别安装电磁阀头25和来水管接头26。最后通过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可移动性能检测装置进行驱动线安装性能检测。
具体来说,如图20和图21所示,组合阀吊具22包括左吊板钩221和右吊板钩222,左吊板钩221的顶部和右吊板钩222的顶部连接固定,左吊板钩221的底部开有卯,右吊板钩222的底部开有榫,左吊板钩221和右吊板钩222之间榫卯连接形成吊装孔223,通过该吊装孔223能够锁住组合阀部件13上的来水管,进而实现对组合阀部件13的吊装。
需要说明的是,该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拆卸过程为装配过程的逆过程,拆出的控制棒驱动线零部件用于进行摩擦、磨损、完整性检测和部件级性能检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缓冲器部件(2)和十字翼控制棒(3)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
在十字翼控制棒(3)的上方安装堆芯上支撑板(5);
在所述堆芯上支撑板(5)上安装缓冲筒(6),在所述缓冲筒(6)的上方安装堆内结构(7);
在所述缓冲筒(6)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8),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穿过缓冲筒(6)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连接;
在所述堆内结构(7)上安装驱动线导向筒(9);
在所述驱动线导向筒(9)的上方安装压力容器盖,使所述压力容器盖的管嘴法兰(10)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线导向筒(9)的上方预定距离处;
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进行装配,形成驱动线组合体,然后将所述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所述驱动线导向筒(9)内;
在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上安装组合阀部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筒(6)内安装控制棒驱动轴(8),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穿过缓冲筒(6)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连接,具体包括:
抓住所述控制棒驱动轴(8)的上端并提升,使所述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堆内结构(7)的中心孔和所述缓冲筒(6)到达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的顶部,然后将所述控制棒驱动轴(8)的下端与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的上端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棒位测量部件(12)与驱动机构部件(11)进行装配,具体包括:
采用一对棒位测量吊耳(21)吊起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
将压紧碟簧(17)放在所述驱动机构部件(11)上端;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底端的环槽(20)与所述驱动机构部件(11)上端的螺纹孔(19)通过连接螺钉(14)进行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的水管组件(15)与所述驱动机构部件(11)的引水管(18)进行对应连接,然后对所述水管组件(15)进行水压试验,检测所述水管组件(15)的泄漏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驱动线组合体吊装至所述驱动线导向筒(9)内,具体包括:
在所述管嘴法兰(10)上放置密封环;
吊起所述驱动线组合体,使所述驱动线组合体穿过所述管嘴法兰(10)缓慢放入驱动线导向筒(9)内,直至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的下端面支撑在所述管嘴法兰(10)上;
将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与所述管嘴法兰(10)之间通过短固定螺钉(23)紧固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上安装组合阀部件(13),具体包括:
采用组合阀吊具(22)吊装所述组合阀部件(13),使所述组合阀部件(13)的下端面与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的上端面密封接触,然后采用长固定螺钉(24)依次连接所述组合阀部件(13)、所述棒位测量部件(12)和所述管嘴法兰(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组合阀部件(13)上分别安装电磁阀头(25)和来水管接头(2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线导向筒(9)的上方安装压力容器盖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压力容器盖进行压力密封试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缓冲器部件(2)和十字翼控制棒(3)从下至上分别设置为初始安装状态,具体包括:
将所述缓冲器部件(2)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1)上,将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安装在堆芯上,并将所述十字翼控制棒(3)的下端与所述缓冲器部件(2)的缓冲活塞相连。
CN202010880768.8A 2020-08-27 2020-08-27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Active CN111968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768.8A CN111968762B (zh) 2020-08-27 2020-08-27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768.8A CN111968762B (zh) 2020-08-27 2020-08-27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8762A CN111968762A (zh) 2020-11-20
CN111968762B true CN111968762B (zh) 2022-09-09

Family

ID=7340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0768.8A Active CN111968762B (zh) 2020-08-27 2020-08-27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876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2863A (zh) * 2002-03-29 2003-09-17 清华大学 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CN10325937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组装电动马达的方法
CN105702304A (zh) * 2016-01-08 2016-06-22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综合性能试验验证装置
KR101779133B1 (ko) * 2016-10-11 2017-09-18 한국전력기술 주식회사 원자로 압력용기에 제어봉 구동장치와 케이블 밀봉장치를 설치하기 위한 설치 구조물
CN108555480A (zh) * 2018-01-10 2018-09-21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下压机构和焊带下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2863A (zh) * 2002-03-29 2003-09-17 清华大学 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CN103259375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组装电动马达的方法
CN105702304A (zh) * 2016-01-08 2016-06-22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综合性能试验验证装置
KR101779133B1 (ko) * 2016-10-11 2017-09-18 한국전력기술 주식회사 원자로 압력용기에 제어봉 구동장치와 케이블 밀봉장치를 설치하기 위한 설치 구조물
CN108555480A (zh) * 2018-01-10 2018-09-21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下压机构和焊带下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薄涵亮等;《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0(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8762A (zh) 202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8762B (zh)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装配方法
CN106763007A (zh) 一体化电静液伺服机构
CN112037940B (zh)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有限空间安装方法
EP2569777B1 (en) Dual drive winch and nuclear reactor vessel maintenance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CN209903113U (zh) 一种核电厂用闸板夹紧装置
CN214121591U (zh) 一种液压联轴器的扭矩试验装置
CN213364172U (zh) 一种核电站用阀门测试装置及系统
CN112037939A (zh)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安装方法
CN112002444B (zh) 水压缸定位结构及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US5623525A (en) Tool for lifting tie rod during shroud repair
CN210195993U (zh) 压裂泵加载装置及压裂泵测试系统
CN219995314U (zh) 用于火电厂锅炉受热面管道的联接装置
CN214248484U (zh) 阀位反馈延长器
CN201003650Y (zh) 具有自动卸压功能的截止阀
CN219300206U (zh) 一种接管密封结构
CN112071447B (zh) 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
CN113829252B (zh) 一种用于安装堆芯振动探测器的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CN210909689U (zh) 用于明杆阀门的辅助检修夹具
CN218062701U (zh) 一种离心泵机械密封运转试验装置
CN214384306U (zh) 一种用于超声内检测的探头随动装置
CN215208010U (zh) 一种隐藏式bop防喷器移运装置用夹持装置
CN109637679B (zh) 堆芯容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15886210U (zh) 一种压缩机抬轴工具
CN213622853U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活塞的起吊泵压工具
CN216067272U (zh) 一种阀芯拆卸专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