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5894A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65894A CN111965894A CN202010837986.3A CN202010837986A CN111965894A CN 111965894 A CN111965894 A CN 111965894A CN 202010837986 A CN202010837986 A CN 202010837986A CN 111965894 A CN111965894 A CN 111965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 hole
- backlight module
- sens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在第一显示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通孔贯穿背光模组;光感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通孔中,且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光线选通结构,位于通孔内,且围绕光感元件;在拍摄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遮挡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的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透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通孔照射至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结构,实现了全面屏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高屏占比、极限超窄边框的“全面屏”已成为小尺寸显示屏领域的热点。“全面屏”优势在于最大化的利用屏幕的显示面积,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其中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听筒和其它感光器件的位置安放问题是“全面屏”设计的难点。
而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模组由于其机身薄、显示画面柔和不伤眼、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以及电视等家电设备中。在现在主流的液晶显示设备的设计中,通常在显示面板设置开孔,在保持了原有显示面板结构不变情况下,比较好的解决了前置摄像头和屏占比之间的矛盾。但由于设置开孔的存在,开孔区域或开槽区域无法进行显示,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面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光感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光线选通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且围绕所述光感元件;
在拍摄模式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遮挡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通孔内的遮光结构;
在显示模式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透射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通孔照射至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拍摄模式时,控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形成遮光结构,遮挡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进入所述通孔内的光线;
在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光线开口,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光线开口经所述通孔照射至所述第一显示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通过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设置光线选通结构,当显示面板在拍照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遮挡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内的光感元件采集图像实现拍照模式,当显示面板在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透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由于显示图像,实现了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又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内光感元件的图像采集,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显示面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时,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屏下光感元件的集成,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选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AA1,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00设置有通孔10,在第一显示区AA1,沿垂直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的方向通孔贯穿背光模组100,光感元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通孔10中,且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310(图2示例性以加粗线表示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200,光线选通结构400,位于通孔10内,且围绕光感元件300。在拍摄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400构成用于遮挡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10内的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400构成用于透射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经通孔10照射至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结构。
结合图1图2和图3,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且沿垂直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通孔10在第一显示区AA1贯穿背光模组100。通过在通孔10中设置光感元件300,且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310朝向显示面板200,外界环境的光能够通过通孔10到达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310,使得光感元件300实现图像采集等感光功能。以下实施例中,以光感元件300为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且光感元件300能够用于拍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设置光线选通结构400围绕光感元件300,在拍摄模式下时,光线选通结构400构成遮光结构,遮光结构能够遮挡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10内,此时光感元件300接收该外界光线,从而根据该外界光线成像,实现拍照功能,避免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到达第一显示区AA1对光感元件300产生影响,提高光感元件300的成像质量,且由于背光模组100处于正常发光状态,第二显示区AA2可实现正常显示。
在显示模式下时,光线选通结构400构成透光结构,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进入通孔10内,此时,背光模组100的光线作为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背光源,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均正常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设置光线选通结构,当显示装置在拍照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遮挡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内的光感元件采集图像实现拍照模式,当显示装置在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透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由于显示图像,实现了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又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内光感元件的图像采集,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显示面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时,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屏下光感元件的集成,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光线选通结构400包括第一遮光部20以及第二遮光部30,第一遮光部20具有第一开口21,第一开口21的朝向与通孔10的中轴线L1延伸方向相交。
在拍摄模式时,如图2所示,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交叠,构成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如图3所示,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无交叠,构成透光结构。
第一遮光部20包括第一开口21(图2示例性表示第一遮光部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其中第一开口21的朝向与通孔10的中轴线L1延伸方向相交,其中通孔10的中轴线L1的延伸方向为通孔的中心点O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连线(如图1所示)。
可选的,第二遮光部30包括百叶窗31。
如图2所示,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百叶窗31位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区域,且百叶窗31扇叶转动到完全覆盖第一开口21区域,此时第一遮光部20与百叶窗31构成遮光结构,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被遮光结构遮挡,此时位于通孔10内的光感元件300接收外界光线,并根据该外界光线成像,实现拍照功能,避免了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达到第一显示区AA1对光感元件300产生影响,提高了光感元件300的成像质量。如图3所示,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此时百叶窗位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区域21,且百叶窗31扇叶与第一开口区域21部分交叠,此时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的第一开口21区进入到通孔10内,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作为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背光源,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均实现正常显示。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第二遮光部30还包括第一齿轮结构32和第二齿轮结构33,第一齿轮结构32与第二齿轮结构33啮合,百叶窗31与第一齿轮结构32固定,第二齿轮结构33通过第一齿轮结构32带动百叶窗31转动(图3中虚线区域示例性表示第二遮光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遮光部30包括百叶窗31时,此时第二遮光部30的百叶窗31与第一齿轮结构32固定,第一齿轮结构32与第二齿轮结构33啮合,当控制第二齿轮结构33运动时,与第二齿轮结构33啮合的第一齿轮结构32会被带动旋转,进而旋转的第一齿轮结构32带动百叶窗31转动。通过控制百叶窗31转动的角度,实现对百叶窗31在第一开口21区域的旋转角度的控制,例如当显示面板处于拍照模式时,控制百叶窗31转动至完全与第一开口21区重叠,而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控制百叶窗31转动至与第一开口区21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齿轮结构33通过第一齿轮结构32带动百叶窗31转动时,此时第二齿轮结构33可以通过与拍摄系统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显示面板需要进行拍照时,照相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齿轮结构33通过第一齿轮结构32带动百叶窗31转动。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遮光部20以及第二遮光部30均呈弧面,且第一遮光部20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θ1和第二遮光部30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θ2之和大于等于360度。第一遮光部20与背光模组100固定连接,第二遮光部30与光感元件300固定连接。在拍摄模式时,光感元件300带动第二遮光部30旋转至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交叠,构成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光感元件300带动第二遮光部30旋转,以使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无交叠,构成透光结构。
当第一遮光部20以及第二遮光部30均呈弧面时,且第一遮光部20与背光模组100固定连接,第二遮光部30与光感元件300固定连接,当显示面板处于拍照模式时,光感元件300带动第二遮光部30旋转至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区域,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开口21交叠,由于第一遮光部21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θ1和第二遮光部30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θ2之和是大于等于360度的,因此当第二遮光部旋转30至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交叠时,此时第一遮光部20与第二遮光部30组成的遮光结构能够完全遮挡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10内,通光10内的光感元件300接收该外界光线,并根据外界光线成像,实现拍照功能。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光感元件300带动第二遮光部30旋转,使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无交叠,即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开口21进入通孔10内,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均正常显示。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6,第二遮光部30背离通孔10的内侧壁表面设置有反光层500。
如图6所示,通过在第二遮光部30背离通孔10的侧壁表面设置反光层500,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此时光感元件300带动第二遮光部30部分旋转至第一遮光部20位置处,此时第二遮光部30背离通孔10的侧壁表面上设置的反光层500可以对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利用,实现对通孔10位置处第一显示区AA1的进一步补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反光层50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银或其它具有反射作用的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反射层的材料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第一遮光部20靠近通孔10的内侧壁表面设置有吸光层600。
如图5所示,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此时可以在第一遮光部20背离通孔10的侧壁表面设置吸光层600,使用吸光层600吸收第一遮光部20与第二遮光部30孔壁缝隙的光线,避免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部分通过第一遮光部20与第二遮光部30之间的孔壁缝隙进入第一显示区AA1,影响光感元件300的成像质量。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线选通结构构成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遮光部30包括多个第二开口31,拍摄模式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不交叠,形成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交叠,形成透光结构。
光线选通结构400包括第二遮光部30,第二遮光部30包括多个第二开口31,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参见图7,此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完全不交叠,即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非开口区重叠,此时第一遮光部20与第二遮光部30形成遮光结构,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无法透光遮结构410进入通孔10。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参见图8,光线选通结构400中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部分交叠,此时存在部分开口区域使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透过,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例性表示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的大小完全相等,也可以设置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与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的大小进行限定,只要保证在拍摄模式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不交叠,背光模组100的光线无法通过遮光结构进入通孔内,在显示模式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交叠,背光模组的光线通过透光结构进入通孔内。
图7和图8示例性表示第二遮光部30为锯齿状结构,通过采用冲压等工艺形成锯齿状结构,其中,锯齿状结构的凸起部32设置黑色遮挡结构320,锯齿状结构的凹陷部33未设置黑色遮挡结构,则锯齿状结构的凹陷部33为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当旋转锯齿状结构中的凹陷部33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不交叠时,此时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与锯齿状结构的凸起部32对应设置,而凸起部32设置的黑色遮挡结构320可以遮挡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至通孔10内,此时,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而当旋转锯齿状结构中的凹陷部33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部分交叠时,此时,由于锯齿状结构中的凹陷部33未设置黑色遮挡结构,因此,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开口21与凹陷部31进入通10孔内,此时,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第二遮光部30与第一遮光部20为套筒结构,如图9所示,通过在第二遮光部30设置第二开口31,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此时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完全不交叠,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无法透光遮结构410进入通孔10。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400中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部分交叠,此时存在部分开口区域使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透过,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
可选的,第二遮光部30固定在光感元件300的侧壁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第二遮光部30固定在光感元件300的侧壁上,当第二遮光部30固定在光感元件300的侧壁上时,光感元件300与拍摄系统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此时拍摄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光感元件300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完全不交叠,保证背光模组100出射光束无法进入第一显示区AA1。而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此时拍摄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光感元件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遮光部30的第二开口31与第一遮光部20的第一开口21至少部分交叠,保证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束入射至第一显示区AA1实现显示。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1,背板101包括底壁102和侧壁103,底壁102平行于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侧壁102位于通孔10内,侧壁102复用为第一遮光部。
进一步的,结合图9和图10也可以设置第一遮光部20复用背板101的侧壁103,即通过在背板101的侧壁103上设置多个第一开口21,在拍摄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400的第二遮光部30与背板101的侧壁103上的第一开口21交叠,此时由于第二遮光部30遮挡背板101的侧壁103的第一开口21,因此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无法通过光线选通结构400进入通孔10,光感元件300接收外界环境光实现拍照。在显示模式时,光线选通结构400的第二遮光部30与背板101的侧壁103上的第一开口21部分无交叠,此时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通过光线背板101的侧壁103的第一开口21进入通孔10,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而设置第一遮光部20复用侧壁102,可以减小通孔内设置的光线选通结构的体积,增大了光感元件的容置空间,当显示面板处于拍摄模式时,保证了外界环境的光能够通过通孔10到达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310,提高了光感元件300图像采集等感光功能。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0,显示模组还包括辅助导光膜700,辅助导光膜700位于通孔10中,在显示模式时将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导出至第一显示区AA1。
如图10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辅助导光膜700,通过在通孔10内设置辅助导光膜700,当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时,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结构到达通孔10内,辅助导光膜700将背光模组100出射至通孔10内的光线均匀的导出至第一显示区AA1,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避免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显示亮度不均匀,影响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0,辅助导光膜700位于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和\或辅助导光膜700位于光感元件300的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图10示例性设置辅助导光膜700位于光感元件300的侧壁与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也可以设置辅助导光膜700位于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辅助导光膜700位于光感元件300的侧壁。当光感元件3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通孔10靠近显示面板200一侧时,此时需要在光感元件300的侧壁和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上均设置辅助导光膜700,保证辅助导光膜700将背光模组100出射至通孔10内的光线均匀的导出至第一显示区AA1,而当光感元件3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通孔10内,且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位于背板底壁远离显示面板200一侧时,此时只需要在光感元件300的感光面上均设置辅助导光膜700。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控制方法包括:
S110、在拍摄模式时,控制光线选通结构形成遮光结构,遮挡背光模组发出的进入通孔内的光线。
S120、在显示模式时,控制光线选通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光线开口,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光线开口经通孔照射至第一显示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当显示面板在拍照模式时,控制光线选通结构遮挡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内的光感元件采集图像实现拍照模式,当显示面板在显示模式时,控制光线选通结构透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孔内,第一显示区由于显示图像,实现了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又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内光感元件的图像采集,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显示面积,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时,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屏下光感元件的集成,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光感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光线选通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且围绕所述光感元件;
在拍摄模式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遮挡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通孔内的遮光结构;
在显示模式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构成用于透射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通孔照射至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选通结构包括第一遮光部以及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延伸方向相交;
在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交叠,构成所述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无交叠,构成所述透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百叶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结构和第二齿轮结构;所述第一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结构啮合;所述百叶窗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固定;所述第二齿轮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结构带动所述百叶窗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以及所述第二遮光部均呈弧面,且所述第一遮光部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和所述第二遮光部弧面对应的圆周角度之和大于等于360度;
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背光模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光感元件固定连接;在拍摄模式时,所述光感元件带动所述第二遮光部旋转至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交叠,构成所述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所述光感元件带动所述第二遮光部旋转,以使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至少部分无交叠,构成所述透光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靠近所述通孔的内侧壁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靠近所述通孔的内侧壁表面设置有吸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多个第二开口;
在拍摄模式时,所述第二遮光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不交叠,形成所述遮光结构;在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二遮光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交叠,形成所述透光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固定在所述光感元件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所述侧壁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侧壁复用为所述第一遮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光膜;所述辅助导光膜位于所述通孔中,在显示模式时将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所述第一显示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光膜位于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和\或所述辅助导光膜位于所述光感元件的侧壁。
13.一种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拍摄模式时,控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形成遮光结构,遮挡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进入所述通孔内的光线;
在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光线选通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光线开口,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光线开口经所述通孔照射至所述第一显示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37986.3A CN111965894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37986.3A CN111965894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5894A true CN111965894A (zh) | 2020-11-20 |
CN111965894B CN111965894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338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37986.3A Active CN111965894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6589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3438A (zh) * | 2021-04-21 | 2021-07-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3433732A (zh) * | 2021-06-30 | 2021-09-24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687543A (zh) * | 2021-09-07 | 2021-11-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4401331A (zh) * | 2022-01-28 | 2022-04-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3093170A1 (zh) * | 2021-11-26 | 2023-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67313A1 (en) * | 2010-04-28 | 2011-11-03 | Acer Incorporated | Optical touch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8983469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9445182A (zh) * | 2018-12-18 | 2019-03-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9683399A (zh) * | 2019-02-28 | 2019-04-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1221168A (zh) * | 2020-03-10 | 2020-06-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8-19 CN CN202010837986.3A patent/CN1119658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67313A1 (en) * | 2010-04-28 | 2011-11-03 | Acer Incorporated | Optical touch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8983469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9445182A (zh) * | 2018-12-18 | 2019-03-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9683399A (zh) * | 2019-02-28 | 2019-04-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1221168A (zh) * | 2020-03-10 | 2020-06-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3438A (zh) * | 2021-04-21 | 2021-07-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3433732A (zh) * | 2021-06-30 | 2021-09-24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433732B (zh) * | 2021-06-30 | 2022-09-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687543A (zh) * | 2021-09-07 | 2021-11-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3687543B (zh) * | 2021-09-07 | 2023-05-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WO2023093170A1 (zh) * | 2021-11-26 | 2023-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N114401331A (zh) * | 2022-01-28 | 2022-04-2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5894B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65894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
CN109100892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1180477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983469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0660835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0687710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0164297B (zh) | 显示屏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偏光片和电子设备 | |
CN110955084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TWI421580B (zh) | 液晶顯示器 | |
CN109901327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210465916U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1350188A (ja) | カメラ装置 | |
CN110488524A (zh)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中摄像的方法 | |
US20210088830A1 (en) | Display Assembly of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ssembly | |
CN112713178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083600A (zh) |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
CN111221168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
CN111505862A (zh) | 液晶显示屏和终端 | |
CN110441968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68753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141131B (zh) | 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显示装置 | |
CN111880334B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780604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JPH0829876A (ja) | スクリーン装置 | |
CN118330921B (zh) | 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