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3600A -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3600A
CN112083600A CN201911039422.9A CN201911039422A CN112083600A CN 112083600 A CN112083600 A CN 112083600A CN 201911039422 A CN201911039422 A CN 201911039422A CN 112083600 A CN112083600 A CN 112083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hole
holes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94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斌
毛春程
尹帮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0/0957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02490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3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液晶显示屏显示时长条形孔的一侧易出现暗影而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该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源,液晶面板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背光源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第二透光孔与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用于供光学器件采集的光通过,背光源中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区域有背光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液晶显示屏。上述液晶显示屏中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中有背光通过,从而为液晶面板的对应区域提供背光,避免液晶显示屏显示时在透光孔的一侧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发展,不同品牌的手机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为了能够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手机的屏占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屏占比是指屏幕面积与手机前盖板面积的相对比值,屏占比大的手机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和操作体验,因此更易获得用户青睐。
为了提高手机的屏占比,目前较常用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刘海屏来提高屏占比,刘海屏是指在手机的屏幕顶部设置用于安装前置摄像头等光学器件的缺口,因形似刘海儿而得名。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打孔屏,打孔屏是在手机的屏幕上设置用于安置前置摄像头等光学器件的开孔,相比于刘海屏,打孔屏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不过,随着安装在打孔屏的开孔内光学器件增多,一般需要在手机屏幕如液晶显示屏上打长条形孔,当液晶显示屏显示时,长条形孔的一侧易出现暗影,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以便于在液晶显示屏的开孔中设置光学器件,同时还可以在液晶显示屏显示时避免长条形孔的一侧出现暗影。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面的背光源,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设定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供光学器件采集的光通过,所述背光源中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区域有背光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中,在液晶面板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在背光源中设置有与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且背光源中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区域保留,使得当背光源发光时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中有背光通过,从而可以为液晶面板中与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对应的区域提供背光,使得液晶面板中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之间的区域也可以与液晶面板的其他区域一起进行显示,从而可以避免液晶显示屏显示时在第一透光孔的一侧出现暗影,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由于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因此该移动终端也具有上述液晶显示屏的优点,具体可参见上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实现长条形孔的显示效果图;
图5为液晶面板中设置有三个第一透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液晶面板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透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第一遮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第一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第一遮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之间保留有像素单元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区像素单元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B区像素单元点亮时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B区设置有特殊图像时的示意图;
图17为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之间不进行显示时的信号走线的布线图;
图18为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之间进行显示时的信号走线的布线图;
图19为背光源的分解图;
图20为图19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具有长条形孔的液晶显示屏中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背光源的剖视图;
图23为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的一种连接方式图;
图24为图23中的第二遮光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的第二遮光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3中第二遮光圈与第一透光孔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图;
图27为图23中第二遮光圈与第一透光孔之间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图;
图28为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图;
图29为液晶显示屏包括一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液晶显示屏包括两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中设置有红外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中设置有红外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3为两个光学器件的一种排布方式图;
图34为两个光学器件的另一种排布方式图;
图35为两个光学器件的另一种排布方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面板; 11:第一透光孔; 12:第一透明基板;
13:中间功能层; 14:第二透明基板; 15:透光孔边框;
16a:第一偏光片; 161:第二通孔; 162:长条形孔;
16b:第二偏光片; 17:透明盖板; 18:第一遮光圈;
19:信号走线;
20:背光源; 21:第二透光孔; 22:背板;
23:反射片; 24:导光板; 25:扩散片;
26:增亮膜; 27:遮光胶; 28:第二遮光圈;
221:立壁; 241:第四通孔; 30:光学器件;
31:光学中心; 4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具有长条形孔的液晶显示屏显示时,在长条形孔一侧出现暗影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对液晶显示屏中的打孔改进方案,通过在液晶显示屏中设置多个透光孔来容纳适当数量的光学器件,以保证移动终端的成像功能,同时,将相邻的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部分保留下来,以使位于相邻的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中仍有背光通过,从而可以防止在透光孔的一侧出现暗影区域,进而防止液晶显示屏在显示时在透光孔的位置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10和背光源20,其中,液晶面板10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偏转来实现显示的装置,液晶面板10本身不发光,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显示功能,通常需要与背光源20配合使用,背光源20设置在液晶面板10的背面,用于为液晶面板10提供背光。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10的设定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11,每个第一透光孔 11可以是贯穿液晶面板10的通孔,也可以是通过对液晶面板10的设定区域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得到可以供可见光和/或红外光通过的透光区域,还可以是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孔11为贯穿液晶面板的通孔,余下第一透光孔11为形成在液晶面板10中供可见光和/或红外光通过的透光区域。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透光孔11,每个第一透光孔11的周侧边缘设置有透光孔边框15,透光孔边框15一般是由吸光材料制成,例如由黑矩阵材料制成。透光孔边框15可以为圆环状结构,其内孔的形状、大小与第一透光孔11的形状、大小相同或基本相同。利用透光孔边框15可以阻止进入第一透光孔中的光进入到液晶面板10,从而可以确保液晶面板10的显示效果。又如,如图5所示,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三个第一透光孔11,透光孔边框15为跑道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分别与三个第一透光孔11对应的三个内孔,三个内孔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对应的三个第一透光孔11的形状、大小相同或基本相同。
第一透光孔11的形状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例如,请参阅图6,液晶面板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透光孔11,其中位于左侧的第一透光孔11为跑道形,位于右侧的第一透光孔11为圆形。透光孔边框15的形状可以为跑道形或多边形,例如图6中的透光孔边框15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多边形。
液晶面板10的设定区域一般是指靠近液晶面板10一侧边缘的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10为矩形液晶面板时,设定区域可以为位于矩形液晶面板中且靠近该矩形液晶面板的顶部短边的长条形区域,且该长条形区域可以位于矩形液晶面板的左侧、右侧或者中间,两个第一透光孔11位于该设定区域内。又如,液晶面板10为圆形液晶面板,设定区域可以为位于靠近圆形液晶面板的边缘的一段圆弧形区域。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11可以在液晶面板的设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例如,这些第一透光孔沿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行或者多行,且按照这种方式排布的这些第一透光孔的长度方向大于宽度方向,或者说,这些第一透光孔排成成长条形结构,从而通过对液晶面板10进行显示控制,这些第一透光孔可共同构成长条形孔显示效果或多孔显示效果。
背光源20与液晶面板10的设定区域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21,各第二透光孔21与各第一透光孔11一一对应。背光源20中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区域保留,以便当背光源20发光时,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20中有背光通过,防止在背光源20的第二透光孔21的一侧出现暗影。第二透光孔21同样可以为贯穿背光源20的通孔,也可以为通过对背光源20的设定区域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得到可以供可见光和/或红外光通过的透光区域。此外,还可以部分第二透光孔21为贯穿背光源20的通孔,余下第二透光孔21为通过对背光源20的设定区域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得到可以供可见光和/或红外光通过的透光区域。
当液晶显示屏需要进行显示时,通过控制背光源20的发光以及液晶面板10中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使液晶面板10实现显示功能。此外,如图4所示,通孔控制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液晶面板10中的液晶分子的偏转,以及配合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可以在液晶面板10上实现长条形孔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控制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液晶面板10中的液晶分子的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以及配合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还可以实现多孔显示效果,即通过控制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液晶面板10中的液晶分子的偏转,以及配合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可以实现液晶面板10上的长条形孔的显示效果和多孔显示效果的切换,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屏中,在液晶面板10和背光源20中均设置有透光孔,且背光源20中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区域被保留下来,当背光源20发光时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20中有背光通过,从而可以为液晶面板10中与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之间的背光源对应的区域提供背光,使得液晶面板10中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 11之间的区域也可以与液晶面板10的其他区域一起进行显示,从而可以避免液晶显示屏显示时在第一透光孔11的一侧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3,液晶面板10一般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以及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的中间功能层13;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也称为衬底基板,其具体可以为透明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的中间功能层13。中间功能层13 通常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明层和多层非透明层,其中透明层包括液晶层、配向层和平坦层等,非透明层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层和遮光层等。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中的第一透光孔11可以为贯穿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的通孔,也可以为不破坏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的透光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不破坏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的透光区域,以确保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的强度。
位于中间功能层13中的第一透光孔11可以为与设定区域对应的第一透光区,该第一透光区的具体透光形式包括通过贯穿中间功能层的通孔透光,或者,通过贯穿部分功能层的通孔和经过部分透明化处理的透明区域透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中间功能层13包括多层透明层和多层非透明层,这些透明层和非透明层在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层叠设置;第一透光区包括贯穿各非透明层的第一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部分液晶面板10中的像素保留。如此设计,通过控制位于各第一通孔之间的各像素,同时配合背光源20发光时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20中有背光通过的设计,可以在液晶面板10上实现长条形孔和多个第一透光孔之间的切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和下述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2、第二透明基板14以及透明区域中的透明是相对光学器件的波长而言的相对透明,例如,若光学器件为可见光波段的光学器件,则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中的透明为相对可见光透明,使得可见光基本无损失的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若光学器件为红外光波段的光学器件,则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的透明为相对红外光透明,使得红外光基本无损失的通过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
为了更好的实现液晶面板10的显示功能,如图7和图10所示,液晶面板10通常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2远离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一偏光片16a,以及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4远离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二偏光片16b;即在第一透明基板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偏光片16a,在第二透明基板1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偏光片16b。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在设定区域内的第一偏光片16a和第二偏光片16b的滤光作用,第一透光孔11还包括贯穿第一偏光片16a的第二通孔或位于第一偏光片16a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二完全透明区,以及贯穿第二偏光片16b的第三通孔或位于第二偏光片16b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三完全透明区。例如在图8所示的第一偏光片16a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61,第二通孔161用于使可见光和/或红外光可以无阻碍地通过液晶面板10进入到光学器件中。由于第一偏光片16a和第二偏光片16b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第二偏光片16b中的第三通孔的设置方式参见第一偏光片16a中的第二通孔161相关描述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液晶面板10与第二通孔161的边缘或第三通孔的边缘对应区域漏光,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偏光片16a与第一透明基板12之间,第二偏光片 16b与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或,第一透明基板12与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圈18,第一遮光圈18可以为油墨或黑矩阵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以为圆环状。第一遮光圈18的内孔形状与第二通孔161相似,第一遮光圈18的内孔大小比第二通孔161 略小,以对第二通孔161的边缘进行遮挡。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设置在第一偏光片16a 和第二偏光片16b中的第二通孔和/或第三通孔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8和图11所示,位于第一偏光片16a中的各第二通孔161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162,和/或,位于第二偏光片16b中的各第三通孔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如此设计,可以使第一偏光片16a 中的各第二通孔161合并成一个长条形孔162进行加工,使第二偏光片16b中的各第三通孔合并成一个长条形孔进行加工,从而通过一次加工即可形成位于第一偏光片16a中的开孔,通过一次加工即可形成第二偏光片16b的开孔,提高加工效率。上述长条形孔 162为跑道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例如本实施例所用的跑道形孔。
当第一偏光片16a中的各第二通孔161合并成一个长条形孔162以及第二偏光片16b 中的各第三通孔合并成一个长条形孔后,由于位于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无偏光片遮光,为了避免影响光学器件采集光线,第一遮光圈18的形状也相应改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2远离中间功能层13的面,或,第二透明基板14远离中间功能层13的面,或,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圈18,第一遮光圈18用于遮挡第一透光孔11的边缘以及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如图12所示,第一遮光圈18为长条形结构,类似于跑道形,第一遮光圈18与第一通光孔11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内孔,该内孔的形状与第二通孔161的形状相似,第一遮光圈18可以设置在长条形孔162内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2的外侧或第二透明基板14的外侧,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2和第二透明基板14之间且与上述长条形孔162对应的区域。通过设置第一遮光圈18,在不影响可见光或红外光通过的情况下,阻挡光从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通过。
为了避免在第一偏光片16a的第二通孔161以及第二偏光片16b的第三通孔存在空气气隙,降低第一透光孔11的透过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61中设置有填平第二通孔161的透光填充层,和/或,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填平第三通孔的透光填充层,示例性地,可以使用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或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带)等透明填充物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填满,以消除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的空气气隙。另外,可以使填充物的表面与其所填的偏光片的表面平齐,以便液晶面板具有较佳的外观。
为了保护液晶面板10,如图7和图10所示,液晶面板10还包括透明盖板17,透明盖板17可以为玻璃盖板或塑料盖板,其通过OCA与第二偏光片16b连接,透明盖板17 用于保护液晶显示屏。
液晶面板10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外,还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这些像素单元在整个液晶面板中通常呈阵列方式分布。当在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上述第一透光孔11时,可以保留各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像素单元。例如,请参阅图13,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透光孔11,位于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B中保留像素单元。配合背光源20,通过关闭或点亮区域B中的像素单元,可以在液晶面板10上实现长条形孔的显示效果和双孔显示效果之间的切换。其中,关闭区域B中的像素单元的显示效果如图14所示,此时实现液晶面板10的长条形孔显示效果。点亮区域B中的像素单元的显示效果如图15所示,此时实现液晶面板10的双孔显示效果。此外,如图16所示,还可以在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B中显示特殊图形,以便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外观效果。该特殊图形可以为通过移印等方式形成在透明盖板17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请参阅图17,液晶面板10还包括分别与多个像素单元信号连接的多条信号走线19,多条信号走线19在液晶面板10中横纵交错排布,其中,横向排列的信号走线19通常与行排列的像素单元连接,纵向排列的的信号走线19通常与列排列的像素单元连接。当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上述第一透光孔11后,由于第一透光孔11的存在,使得经过第一透光孔的信号走线无法沿水平或竖直方向通过。鉴于此,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经过第一透光孔11的信号走线19在第一透光孔11的透光孔边框15中布线。即经过各第一透光孔11的信号走线19分别在各自对应的第一透光孔11边缘围绕布线,防止这些信号走线19集中在一起布线,从而更利于实现液晶面板10的窄边框设计。
此外,当位于相邻的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区域B中像素单元不点亮时,可以适当地增大第一透光孔11的面积,即将第一透光孔设计得尽量大一些。例如,如图18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液晶面板10不进行显示,第一透光孔11可以设计成椭圆形孔,相比于图17中第一透光孔,可以增大第一透光孔11的面积,减小第一透光孔 11的边缘对光学器件的视野的遮挡,提高光学器件的成像效果。
背光源20通常包括导光板和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光源,该光源可以为灯条。请参阅图 21,当液晶显示屏中设置有长条形孔时,该长条形孔贯穿背光源20中的导光板24,光源发出光从导光板24的一侧进入导光板24中,并向导光板24的另一侧传播,当光传播到长条形孔的侧壁时,由于长条形孔的透光孔边框的阻挡,导致光无法到达长条形孔远离上述光源的一侧边缘,使得该侧边缘无法被点亮,造成长条形孔背向光源的一侧出现暗影区域,从而液晶面板10与该导光板24上的暗影区域对应的区域出现暗影,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保留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10,具体地,例如,如图19和图20所示,保留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导光板24,通过保留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导光板24,可以使得进入导光板24中的光在到达第二透光孔21后继续向前传播,光在导光板24中传播如图20所示,如此设计,可以防止在第二透光孔21背向光源的一侧以及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出现暗影。
背光源20中第二透光孔21的设计与安装在背光源20后侧的光学器件的类型相关,不同类型的光学器件对应的第二透光孔21的设计方案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分别以光学器件包括可见光光学器件和红外光光学器件中的一种时,以及光学器件同时包括可见光光学器件和红外光光学器件时为例进行分别说明。
以光学器件为可见光光学器件为例,请参阅图20,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21均包括贯穿导光板24的第四通孔241,第四通孔241用于供可见光通过或红外光通过,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四通孔241之间的部分导光板24保留。以图20所示的导光板为例,在导光板24中设置有两个第四通孔241,可见光和红外光均可从该第四通孔241无阻碍通过;同时由于相邻的两个第四通孔241之间的导光板24被保留下来,因此进入导光板 24中光可以穿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通孔241之间的导光板24,从而可以防止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通孔241之间的导光板24出现暗影,进而可以防止液晶面板10与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通孔241之间的导光板24对应的区域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以光学器件为红外光光学器件为例,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21均包括位于导光板24中的红外光透光区,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示例性地,在导光板24中设置有两个红外光透光区,红外光可从该红外光透光区通过。同时由于相邻的两个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被保留下来,因此进入导光板24中光可以穿过位于相邻的两个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从而可以防止位于相邻的两个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 出现暗影,进而可以防止液晶面板10与位于相邻的两个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 对应的区域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以光学器件为红外光光学器件为例,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孔21包括贯穿导光板24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透光孔包括位于导光板24中的红外光透光区,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示例性地,在导光板24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透光孔21,其中一个为贯穿导光板的第四通孔,另一个为形成在导光板中的红外光透光区,可见光可从第四通孔通过,红外光可从红透光区通过。同时位于第四通孔和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被保留下来,因此进入导光板24中光可以穿过位于第四通孔和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从而可以防止位于第四通孔和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出现暗影,进而可以防止液晶面板10与位于第四通孔和红外光透光区之间的导光板24对应的区域出现暗影,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为了提高背光源20的光学效果,以及保护导光板24,请参阅图19,背光源20还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背板22、反射片23和光学膜材,导光板24位于反射片23和光学膜材之间;第二透光孔21还包括惯穿背板22、反射片23和光学膜材的第五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五通孔之间的部分光学膜材保留。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五通孔之间的光学膜材被保留下来,可以保证光学膜材的光学效果,另外当背光源20发光时,利用被保留下来部分光学膜材可以提高对位于相邻的第四通孔之间的导光板24的发光效果,进而确保位于两个第一透光孔之间的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背板22也称为背光框架,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反射片23一般安装在背板22和导光板24之间,用于将从导光板24射向背板22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4,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光学膜材一般包括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其中,扩散片25 用于为液晶面板10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增亮膜26用于改善整个背光源20的发光效率。
在上述背光源20中,背板22和反射片23通常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导光板24、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为了便于使光通过背板22、反射片23、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第二透光孔21还包括惯穿背板22、反射片23和光学膜材的第五通孔。当然,第五通孔还可以仅贯穿背板22和反射片23,而不贯穿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中与第五通孔对应的区域可以进行透明化处理,形成透明区域。
当第二透光孔21包括红外光透光区时,为了便于红外光光学器件成像,在一种可能的的实施例中,背板22中还设置有位于第五通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该红外灯安装孔用于安装发射红外光线的红外灯,为红外光光学器件的成像提供红外光。
在上述背光源20中,背板22、反射片23、扩散片25和增亮膜26之间可以通过遮光胶27粘结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背板22与导光板24之间连接稳定性,在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位于背板22中的第五通孔边缘设有立壁221,立壁221穿过位于背板22中的第五通孔,并伸入到导光板27内的第四通孔241中。背板22中的第五通孔可以由冲压或者钻孔工艺形成。立壁221位于背板22的内侧,且位于第五通孔的周侧边缘,立壁221可以与第五通孔一起冲压形成,也可以在形成第五通孔后再单独形成。反射片23、导光板24和光学膜材安装依次堆叠安装在背板22上时,背板22上的立壁 221插入到反射片22、导光板24和光学膜材中,利用立壁221可以对反射片22、导光板24和光学膜材进行限位,同时还可以对导光板24的第四通孔的孔壁进行遮光、密封和机械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偏光片16a和第二偏光片16b中的开孔使用OCA或OCR填平,此外,液晶面板10中的信号走线可由第二透明基板14上的非透明层(如黑矩阵层)遮挡,可以确保液晶显示屏的具有较佳的外观效果。在盖板玻璃17上通常不需要做遮挡层,以避免该遮挡层遮挡光学器件的视野,并有助于减小液晶面板10中第一透光孔的尺寸。
请参阅图19和图23,背光源的顶面即在增亮膜26的表面设置有遮光胶27,背光源20通过遮光胶26与液晶面板10粘结固定。此外,背光源20朝向液晶面板10的面即增亮膜26的表面也设置有第二遮光圈28,利用该第二遮光圈28可以防止进入第一透光孔11 中光向第一透光孔11外扩散。第二遮光圈28的形状如图24和图25所示,其中,图24中的第二遮光圈28形状为圆环状,其内孔的直径比第一透光孔11的直径略小,以确保对第一透光孔11周围边缘的遮光效果。图25中的第二遮光圈28形状为跑道形,其内部设置有两个内孔,内孔的直径比第一透光孔11的直径略小,以确保对第一透光孔11周围边缘的遮光效果。
不过,采用上述方案时,在背光源20与液晶面板10连接固定时,对组装公差要求较高,导致第二遮光圈28与液晶面板10中的第一透光孔11对正困难,即两者之间易出现对位不准导致的偏心现象,进而造成外观不良。如图26所示,背光源20上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遮光圈28时,第二遮光圈28与第一透光孔11之间对位不准,导致两者之间出现偏心。如图 27所示,背光源20上设置有跑道形的第二遮光圈28时,第二遮光圈28与第一透光孔11之间对位不准,导致两者之间出现偏心,而且跑道形的第二遮光圈28相比圆环形的第二遮光圈 28的偏心更明显。
有鉴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地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取消设置在背光源20上的第二遮光圈28,将第二遮光圈28形成在液晶面板10的第一透明基板的和第一偏光片之间,并位于第一透光孔11的周围。第二遮光圈28可通过移印黑色油墨工艺制备,这种制备方法精度较高,而且将第二遮光圈28与第一透光孔11均形成在液晶面板10中,更容易保证第二遮光圈28与第一透光孔11之间对位精度,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二遮光圈28与液晶面板 10的第一透光孔11的偏心值,从而改善液晶显示屏的外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遮光圈28的内孔可与第一遮光圈18的内孔重合,第二遮光圈28的遮光区域可与第一遮光圈18的遮光区域重合;此外,第二遮光圈28可与第一遮光圈18一体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液晶显示屏还包括多个光学器件,液晶显示屏中的每个第二透光孔中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光学器件。以图29和图30所示的液晶显示屏为例,液晶面板10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透光孔11,背光源20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透光孔21,第二透光孔21与第一透光孔对应,以便于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孔21和第一透光孔11。在背光源20的后侧,即在背光源20背离液晶面板10的方向设置有两个光学器件30,每个第二透光孔21中对应设置一个光学器件30。通过在液晶显示屏的后侧设置多个光学器件30,这些光学器件 30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21中,由于液晶显示屏中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20被保留下来,因此,当背光源20为液晶面板10提供背光时,位于相邻的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背光源20中也有背光通过,使得液晶面板10中与之对应的区域不会出现暗影,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10的结构和背光源20的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光学器件30包括红外光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闪光灯、结构光传感器、结构光发射器、红外灯、红外传感器、三维测距发射器和三维测距接收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每个第二透光孔中可以设置一个光学器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器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要以及第二透光孔的大小、光学器件的体积大小等选定。
以液晶显示屏包括两个第二透光孔和两个光学器件为例,两个光学器件可以均为可见光摄像头;或,均为红外光摄像头;或,其中一个为可见光摄像头,另一个为红外光摄像头。当其中一个光学器件为可见光摄像头,另一个光学器件为红外光摄像头时,如图31和图32所示,位于左侧的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红外光摄像头,位于右侧的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可见光摄像头,且位于安装有红外光摄像头的第二透光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内安装有红外灯,红外灯用于为红外摄像头提供成像所需的红外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学器件30可以通过遮光胶直接粘结固定在液晶显示屏的背面,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安装:
请参阅图29,液晶显示屏还包括中框和支架40,其中,中框用于承载液晶显示屏,以及保护液晶显示屏。支架40安装在液晶显示屏的后侧,用于承载光学器件30,并确保光学器件30与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位置精度。具体实施时,可先将支架40与液晶显示屏的第二透光孔21所在区域精准对位,并固定在中框上,支架40与中框之间可通过遮光胶或螺钉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光学器件30安装到支架40上,光学器件30与支架 40之间可通过遮光胶或螺钉固定连接,安装到支架40上的光学器件30与对应的第二透光孔21对应。采用支架40支撑光学器件30,可以提高光学器件30与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位置精度,减小光学器件30被第二透光孔21边缘的遮光结构或第一透光孔11边缘的遮光结构的遮挡,减少光线损失,提高成像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光学器件安装到支架40上后,可通过在背光源20中背板22与中框之间,背板22与支架40之间、支架40与中框之间、以及支架40与光学器件30之间设置密封泡棉或进行点胶,以便对光学器件30进行防尘保护。
上述图29所示实施例中各光学器件30安装同一个支架40上,虽然可以提高光学器件30与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对位精度,但还有提升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学器件30 与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对位精度,可以采用多个支架40。例如,请参阅图30,液晶显示屏的后侧设置有两个支架40,两个支架40分别固定安装在中框上,且每个支架40上安装有与第二透光孔21对应的至少一个光学器件30。支架40与中框的连接方式,以及光学器件30与支架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通过将各光学器件30安装在不同的支架40上,可以进一步降低各光学器件30之间的组装公差的影响,提高光学器件30与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对位精度,从而减小组装公差对光学器件30的视野的遮挡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屏占比,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间距应尽可能地小,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间距也应尽可能地小。
请参阅图33,光学器件30包括长条状的器件本体,光学器件的光学中心31位于长条状的器件本体的几何中心。当两个光学器件30以图33所示方式排布时,两个光学器件30沿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排布,且器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相同,即两个光学器件30的短边相对设置,采用这种排布方式,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的间距较大,相应的,相邻的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间距也较大,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有鉴于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各光学器件30沿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器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垂直。请参阅图34,两个光学器件30沿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器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液晶面板10的宽度方向垂直。与图33相比,图34中所示的两个光学器件30的结构不变,通过改变两个光学器件30的排布方式,使得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的间距变小,即图34中所示的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的间距小于图33中所示的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的间距,从而可以减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孔21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屏占比。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5,光学器件30包括长条状的器件本体,光学器件的光学中心31靠近器件本体的一侧短边设置;相邻的两个光学器件30中,其中一个器件本体中距离其光学中心最近的一侧短边与另一个器件本体中距离其光学中心最近的一侧短边相对设置。与图33相比,图35中的两个光学器件30的排布方式不变,通过改变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在器件本体中的位置,使得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尽量彼此靠近对方设置,或者说,每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在其器件本体中偏心设置,在与图33中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两个光学器件30的光学中心的间距最小,从而可以减小相邻两个第一透光孔11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透光孔21 之间的间距,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屏占比。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含但不限于手机、显示器、便携机、平板电脑、手表、手环。由于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因此该移动终端也具有上述液晶显示屏的优点,具体可参见上面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而言,由于其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液晶显示屏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液晶显示屏的相关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实施例:
1、一种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面的背光源,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的设定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供光学器件采集的光通过,所述背光源中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区域有背光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中间功能层;
所述第一透光孔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功能层中的第一透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功能层包括至少多层透明层和多层非透明层;
所述第一透光区包括贯穿各所述非透明层的第一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液晶面板中的像素保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一偏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光孔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二完全透明区,以及贯穿所述第二偏光片的第三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三完全透明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中的各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各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孔为跑道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或,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圈,所述第一遮光圈用于遮挡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边缘以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透光孔之间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填平所述第二通孔的透光填充层,和/或,所述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填平所述第三通孔的透光填充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经过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透光孔边框中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均包括贯穿所述导光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或红外光通过,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导光板保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均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中的红外光透光区,所述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贯穿所述导光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其余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中的红外光透光区,所述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材,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光学膜材之间;
所述第二透光孔还包括惯穿所述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材的第五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光学膜材保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背板中的所述第五通孔边缘设有立壁,所述立壁穿过所述背板中的第五通孔,并伸入到所述导光板内的第四通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所述红外光透光区时,所述背板中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通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中的每个第二透光孔中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光学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还包括中框,以及至少两个支架;
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在所述中框中;
各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上,且每个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光学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包括长条状的器件本体,所述光学器件的光学中心位于所述器件本体的几何中心;
各所述光学器件沿所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器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垂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包括长条状的器件本体,所述光学器件的光学中心靠近所述器件本体的一侧短边设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学器件中,其中一个所述器件本体中距离其所述光学中心最近的一侧短边与另一个所述器件本体中距离其所述光学中心最近的一侧短边相对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包括红外光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闪光灯、结构光传感器、结构光发射器、红外灯、红外传感器、三维测距发射器和三维测距接收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红外光摄像头,另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可见光摄像头,且位于安装有所述红外光摄像头的第二透光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内安装有红外灯。
2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

Claims (15)

1.一种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面的背光源,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的设定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透光孔,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供光学器件采集的光通过,所述背光源中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区域有背光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的中间功能层;
所述第一透光孔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功能层中的第一透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功能层包括至少多层透明层和多层非透明层;
所述第一透光区包括贯穿各所述非透明层的第一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液晶面板中的像素保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一偏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远离所述中间功能层的面上的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光孔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偏光片的第二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二完全透明区,以及贯穿所述第二偏光片的第三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中供所有光均可通过的第三完全透明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中的各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各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形成长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填平所述第二通孔的透光填充层,和/或,所述第三通孔中设置有填平所述第三通孔的透光填充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经过所述第一透光孔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透光孔边框中布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均包括贯穿所述导光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或红外光通过,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导光板保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均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中的红外光透光区,所述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透光孔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贯穿所述导光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用于供可见光通过;其余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中的红外光透光区,所述红外光透光区用于供红外光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材,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光学膜材之间;
所述第二透光孔还包括惯穿所述背板、反射片和光学膜材的第五通孔,且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五通孔之间的部分所述光学膜材保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孔包括所述红外光透光区时,所述背板中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五通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中的每个第二透光孔中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光学器件;
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在中框中;
至少两个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框上,且每个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光学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红外光摄像头,另一个所述第二透光孔用于安装可见光摄像头,且位于安装有所述红外光摄像头的第二透光孔旁的红外灯安装孔内安装有红外灯。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屏。
CN201911039422.9A 2019-06-14 2019-10-29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2083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95781 WO2020249072A1 (zh) 2019-06-14 2020-06-12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70711 2019-06-14
CN201910517071 2019-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3600A true CN112083600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9422.9A Pending CN112083600A (zh) 2019-06-14 2019-10-29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3600A (zh)
WO (1) WO202024907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9A (zh) * 2020-12-23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95378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027583A (zh) * 2023-02-09 2023-04-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09745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N108551544A (zh) * 2018-06-04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8885376A (zh) * 2017-04-25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895782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9143670A (zh) * 2018-09-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0669B1 (ko) * 2011-09-07 2017-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520888B (zh) * 2018-04-02 2022-02-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显示装置
CN108873473A (zh) * 2018-06-29 2018-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9031791B (zh) * 2018-09-30 2021-05-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91119A (zh) * 2018-11-30 2019-03-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5376A (zh) * 2017-04-25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N108551544A (zh) * 2018-06-04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8957829A (zh) * 2018-07-0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9143670A (zh) * 2018-09-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97236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0329A (zh) * 2020-12-23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2670329B (zh) * 2020-12-23 2023-10-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95378A (zh) * 2021-07-16 2021-10-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9745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6027583A (zh) * 2023-02-09 2023-04-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9072A1 (zh)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3600A (zh)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898346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44484B (zh)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10089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378569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40735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983468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039809B1 (ko)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조립체 및 단말기
WO2020020052A1 (zh) 移动终端
CN109901327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55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197370B (zh) 导光板制作方法
CN108418910B (zh) 电子装置
US2006026225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418882A (zh) 可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181825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EP3200019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465916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148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30486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
CN11271317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35536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3840077B2 (ja) 光セン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210348142U (zh) 一种设通孔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