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3670A -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3670A
CN109143670A CN201811093081.9A CN201811093081A CN109143670A CN 109143670 A CN109143670 A CN 109143670A CN 201811093081 A CN201811093081 A CN 201811093081A CN 109143670 A CN109143670 A CN 109143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optical sensor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area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30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3670B (zh
Inventor
张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930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3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3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3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玻璃盖板、显示面板以及光传感器;显示面板位于玻璃盖板与光传感器之间;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与光传感器相对;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玻璃盖板、透明显示区的光。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屏移动终端由于超高屏占比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由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几乎全部都是屏幕,移动终端的四个边框位置都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在移动终端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大量的传感器,因此,未能实现屏占比为100%的移动终端。故而,所谓的全面屏移动终端是指真实屏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或者带有“刘海屏”的移动终端。因此,如何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玻璃盖板、显示面板以及光传感器;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光传感器相对;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一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第一LCD模组与第一LED模组;
所述第一LCD模组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LED模组之间;
所述第一LCD模组包括用于显示黑色图像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一LED模组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形状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第二LCD模组与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二LCD模组之间;
所述第二LCD模组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透明区,所述透明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区的形状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相同,所述透明区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可为用于提供白光的第二LED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传感器的感光区在所述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可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在所述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可与所述感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可与所述感光区的面积相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终端;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光传感器相对;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光传感器的开启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光传感器,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以使所述光传感器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当所述光传感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以使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显示面板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之外的第一显示区配合共同显示同一幅彩色图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显示面板位于玻璃盖板与光传感器之间,且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该透明显示区与光传感器相对,其中,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玻璃盖板、透明显示区的光。因此,当光传感器需要工作时,可以开启光传感器,并使透明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这样,光可以穿过玻璃盖板、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被光传感器接收,进而可以避免光传感器占用移动终端正面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在移动终端正面所占的比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拆解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拆解图;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拆解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需要在移动终端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大量的传感器,因此,未能实现屏占比为100%的移动终端。事实上,所谓的全面屏移动终端是指真实屏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或者带有“刘海屏”的移动终端,这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显示性能。
相关技术中,一种全面屏移动终端的3D结构光模组和后置摄像头位于移动终端的内部,在使用3D结构光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时,利用“双轨潜望结构”将3D结构光模组和后置摄像头升起,不使用时,将3D结构光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收回。然而,由于“双轨潜望结构”容易积灰,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耐久性,而且,“双轨潜望结构”属于机械结构,耐用性和可靠性不可控,开启摄像头的机械响应速度也比较慢;而且,机械结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集成化。
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全面屏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听筒以及指纹识别模块均位于显示屏幕下方,且显示屏幕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分别与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听筒以及指纹识别模块一一对应。虽然,该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更接近100%,但是,显示屏幕需要开孔,工艺难度较大,而且,会影响显示屏幕的显示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可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包括外壳11、透明的玻璃盖板12以及位于玻璃盖板12下方的显示面板13。其中,显示面板13位于所述外壳11中。显示面板13发射的光可以透过玻璃盖板12。显示面板13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盖板12被看到。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拆解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光传感器14。
所述显示面板13位于所述玻璃盖板12与所述光传感器14之间。所述显示面板13包括透明显示区133,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与所述光传感器14相对,所述光传感器14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12、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面板位于玻璃盖板与光传感器之间,且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该透明显示区与光传感器相对,其中,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玻璃盖板、透明显示区的光,因此,当光传感器需要工作时,可以开启光传感器,并使透明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这样,光可以穿过玻璃盖板、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被光传感器接收,进而可以避免光传感器占用移动终端正面的空间,提高显示面板在移动终端正面所占的比例。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使得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
而且,将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面板下方,还可以避免压缩光传感器的厚度,降低移动终端的生产成本;无需在显示面板上打孔,工艺难度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避免影响显示性能;可通过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控制图像显示以及开启、关闭光传感器,响应速度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传感器14的感光区141在所述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在所述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内。也就是,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面积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感光区141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光传感器的感光区可以接收到充足的光。
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区133可与所述光传感器14的感光区141相匹配。具体地,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形状与所述光传感器14的感光区141的形状可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面积可与所述感光区141的面积可相同。这样,可以减小透明显示区的面积,减小光传感器工作时对图像显示的影响程度。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3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一显示区136,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36内。当移动终端检测到所述光传感器14的开启指令时,可以开启光传感器14,并使透明显示区133进入透明状态。这样,光可以穿过玻璃盖板12、显示面板13的透明显示区133被光传感器14接收。当所述光传感器14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终端可以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133处于显示状态。当透明显示区133处于显示状态时,如果所述显示面板13需要显示图像,则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与所述显示面板13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之外的第一显示区136可配合共同显示同一幅彩色图像。其中,彩色图像是指包括黑、白、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组合的图像。
如图3所示,在光传感器14不需要工作时,所述透明显示区133处于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面板13需要显示图像时,透明显示区133可与所述显示面板13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之外的第一显示区136配合共同显示同一幅彩色图像。因此,当不需要光传感器开启的场景时,全面屏可以是正常显示界面,可以做到完全全面屏。
如图4所示,当在光传感器14需要工作时,透明显示区133处于透明状态,并不显示彩色图像,所述显示面板13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133之外的第一显示区136用于显示彩色图像。这样,光可以穿过玻璃盖板、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被光传感器接收。当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自拍、视频通话或者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需要光传感器开启工作时,对于光传感器位置所在的区域的屏幕都透明显示。
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3包括第一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模组131与第一LED(发光二极管)模组132。其中,所述第一LCD模组131位于所述光传感器14与所述第一LED模组132之间。所述第一LCD模组131可包括用于显示黑色图像的第二显示区(未示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形状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形状相同,且第二显示区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一LED模组132可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三显示区(未示出),所述第三显示区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在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可与第一显示区136在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内可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也可仅包括一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各自对应一组电极控制开关,每组电极控制开关相互独立。当第二显示区内仅包括一个像素单元时,像素单元的形状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形状相同,且像素单元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面积相同。而且,当第二显示区内仅包括一个像素单元时,该第二显示区可仅由一组电极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当第二显示区内仅包括一个像素单元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所示,在光传感器14不需要工作时,第二显示区可显示黑色图像,从而为第一LED模组132提供黑底。另外,从移动终端的外界入射的光穿过第一LED模组132的光遇到第二显示区时可被吸收,因此,从移动终端的外界入射的光无法反射到人眼,导致人眼可看到第一LED模组132上产生暗点的现象。第一LED模组132上的透明显示区133与第三显示区一同用于显示彩色图像。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看到显示面板13下的光传感器14。因此,当不需要光传感器开启的场景时,全面屏可以是正常显示界面,可以做到完全全面屏。
如图4所示,当在光传感器14需要工作时,第一LCD模组131的第二显示区处于透明状态,第一LED模组132上的透明显示区133也处于透明状态,并不显示彩色图像,第一LED模组132的第三显示区可用于显示彩色图像。这样,光可以穿过玻璃盖板、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区被光传感器接收。当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自拍、视频通话或者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需要光传感器开启工作时,对于光传感器位置所在的区域的屏幕都透明显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CD模组131的尺寸可小于所述第一LED模组132的尺寸。第一LCD模组131的尺寸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可节约成本。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CD模组131的尺寸可等于所述第一LED模组132的尺寸。
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光传感器14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本体15上,所述第一LCD模组131位于光传感器14上方,第一LED模组132位于第一LCD模组131上方。其中,所述第一LCD模组131,可包括:第二透明玻璃基板1311、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第一透明绝缘层1313、液晶层1314、第二透明绝缘层1315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316。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位于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基板1311上。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为ITO(氧化铟锡)膜,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上可包括开关管与阳极组成的电极电路1317。第一透明绝缘层1313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上。第一透明绝缘层1313可包括保护层以及取向层。液晶层1314可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绝缘层1313上。第二透明绝缘层1315可位于所述液晶层1314上。第二透明绝缘层1315可包括取向层。第二透明导电层1316可位于所述第二透明绝缘层1315上。第二透明导电层1316可包括公共电极。第一透明导电层131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316配合,可以控制液晶层1314中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控制第一LCD模组131在处于显示黑色图像的状态与透明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光传感器不需要工作时,第一LCD模组131可通电,且第一LCD模组131的透明显示区处于显示黑色图像的状态。当光传感器需要工作时,第一LCD模组131可断电,第一LCD模组131的透明显示区处于透明状态,允许光透过。采用如图5所示的第一LCD模组131,成本极低,进而可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LED模组132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模组、MiniLED模组或者MicroLED模组。
如图5所示,当第一LED模组132为OLED模组时,第一LED模组132可包括:第五透明玻璃基1321、第三透明导电层1322、第三透明绝缘层1323、发光层1324、阴极1325、隔离柱1326以及触控层1327。其中,第三透明导电层1322位于所述第五透明玻璃基1321上,可包括开关管与阳极。第三透明绝缘层1323位于第五透明玻璃基1321上,发光层1324位于第三透明导电层1322上,阴极1325位于发光层1324上,隔离柱1326位于第三透明绝缘层1323上,用于隔离显示彩色图像的像素以及像素中的子像素。触控层1327位于隔离柱1326上。当然,第一LED模组13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在显示面板135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时,第一LCD模组131作为黑色基底,OLED模组可以采用更为透明的有机材料作为显示基底,大大提升透光性能。
在显示面板135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时,由于像素单元与像素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子像素单元之间存在隔离柱1326,显示面板13呈现透明网状形式,可能会由于这样的网状结构而导致产生网格纹或摩尔纹(一般不会生成摩尔纹,因为摩尔纹是曲率网纹)。另外,由于显示面板13与光传感器14之间是贴合的,距离极近,网格纹不容易在光传感器14上成像(就好比拿相机贴着纱窗拍照,成像中看不到网格一样),因此,也不一定影响光传感器正常工作,只是会影响部分进光量。当光传感器14用于采集图像,并且采集的图像中存在摩尔纹时,可以通过预设算法消除摩尔纹。
在显示面板135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时,OLED模组和第一LCD模组131无需对合,而是对OLED模组和第一LCD模组131各自对应下层光传感器14的位置进行设计即可,以保证下层对应的光传感器14工作时,上层的OLED模组和第一LCD模组131对应的可控制透明显示区透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35可包括第二LCD模组134与背光模组135。所述背光模组135位于所述光传感器14与所述第二LCD模组134之间。所述第二LCD模组134可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136。所述背光模组135包括透明区(未示出),所述透明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区在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可与透明显示区133在玻璃盖板12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具体地,所述透明区的形状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形状相同,所述透明区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133的面积相同。
在光传感器14需要工作时,背光模组135的透明区不提供白光,其余区域可提供白光,第二LCD模组134上的透明显示区133不用于显示彩色图像,光可穿过玻璃盖板、第二LCD模组134上的透明显示区133以及背光模组135的透明区,被光传感器接14收。在光传感器14不需要工作时,背光模组135的透明区以及其余区域发射白光,作为第二LCD模组134的背光。第二LCD模组134上的透明显示区133以及第一显示区136可用于显示彩色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35可为提供白光的第二LED模组。在光传感器14需要工作时,第二LED模组的透明区不提供白光,在光传感器14不需要工作时,第二LED模组的透明区以及其余区域均可提供白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LED模组可以为OLED模组、MiniLED模组或者MicroLED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LCD模组的尺寸可与所述第二LED模组的尺寸相匹配。例如,所述第二LCD模组在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可与所述第二LED模组在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LCD模组的形状可与所述第二LED模组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LCD模组的面积可与所述第二LED模组的面积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光传感器14的数目可为多个,且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而定。光传感器14可以为图像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3D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例如,当光传感器14为图像传感器(摄像头)时,可以通过在显示面板下设置多个图像传感器,将拍出的画面进行叠加,通过校正明度、对比度、色彩等,提升画质。当光传感器14包括图像传感器(摄像头)与3D距离传感器时,可以检测3D人脸。其中,3D距离传感器可以是3D结构光传感器,3D结构光传感器可以是红外线镜头、泛光感应元件或点阵投影器。
另外,光传感器14可以是预制在显示面板13下方的硬件主板上,因此,物理位置可以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对应上层的显示面板13,可以通过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控制对应物理位置(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区域显示透明与否以及来开启或关闭光传感器14,响应速度快。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光传感器14在开启或者关闭的过程中,均可以通过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控制实现,比机械结构更快、更耐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终端。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光传感器相对;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方”为移动终端100的玻璃盖板12指向显示面板13的方向。本公开实施例对移动终端100中除玻璃盖板12、显示面板13、光传感器14之外的部分,例如外壳11,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作限制。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901~S902:
在步骤S901中,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光传感器的开启指令。
在步骤S902中,当接收到所述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光传感器,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以使所述光传感器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光传感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以使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显示面板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之外的第一显示区配合共同显示同一幅彩色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盖板、显示面板以及光传感器;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光传感器相对;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一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LCD模组与第一LED模组;
所述第一LCD模组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LED模组之间;
所述第一LCD模组包括用于显示黑色图像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一LED模组包括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形状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LCD模组与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二LCD模组之间;
所述第二LCD模组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透明区,所述透明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区的形状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相同,所述透明区的面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用于提供白光的第二LED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器的感光区在所述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在所述玻璃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形状与所述感光区的形状相同,且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面积与所述感光区的面积相同。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传感器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光传感器相对;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1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光传感器的开启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光传感器,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以使所述光传感器接收依次穿过所述玻璃盖板、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光传感器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显示区处于显示状态,以使所述透明显示区与所述显示面板上除所述透明显示区之外的第一显示区配合共同显示同一幅彩色图像。
CN201811093081.9A 2018-09-19 2018-09-19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143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3081.9A CN109143670B (zh) 2018-09-19 2018-09-19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3081.9A CN109143670B (zh) 2018-09-19 2018-09-19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3670A true CN109143670A (zh) 2019-01-04
CN109143670B CN109143670B (zh) 2021-11-30

Family

ID=6481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3081.9A Active CN109143670B (zh) 2018-09-19 2018-09-19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367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021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36225A (zh) * 2019-10-23 2019-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73329A (zh) * 2019-10-10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屏幕透光率的方法、屏幕及设备
CN110970540A (zh) * 2019-12-18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55587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oled显示面板
WO2020155555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WO2020191862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0191913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83600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683A (zh) * 2018-01-08 2018-04-20 陆少韬 应用到智能设备上的前端组件
CN107995328A (zh) * 2017-11-02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区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82561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66186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显示屏及拍照控制方法
CN108376019A (zh) * 2018-05-28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42983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551505A (zh) * 2018-06-04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328A (zh) * 2017-11-02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区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45683A (zh) * 2018-01-08 2018-04-20 陆少韬 应用到智能设备上的前端组件
CN108282561A (zh) * 2018-01-26 2018-07-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66186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显示屏及拍照控制方法
CN10842983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76019A (zh) * 2018-05-28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551505A (zh) * 2018-06-04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4609B2 (en) 2019-01-31 2022-02-08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thereof
TWI723495B (zh) * 2019-01-31 2021-04-01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oled顯示面板
WO2020155587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oled显示面板
WO2020155555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WO2020191913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91862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976021B (zh) * 2019-04-29 2024-02-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21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49072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2083600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0673329B (zh) * 2019-10-10 2020-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屏幕透光率的方法、屏幕及设备
CN110673329A (zh) * 2019-10-10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屏幕透光率的方法、屏幕及设备
CN110636225B (zh) * 2019-10-23 2021-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36225A (zh) * 2019-10-23 2019-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70540A (zh) * 2019-12-18 2020-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3670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3670A (zh)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56269U (zh) 终端屏幕、屏幕结构及终端
EP3306916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475010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ight sensing function
US20220328577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26496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257466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WO202110365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3523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16610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54917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928148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2928149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11863855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US11678554B2 (en) Under-display camera assembly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device
CN1131401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07742492A (zh) 透明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方法
US1139387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37356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40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终端器件
CN108873312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存储介质
CN112820767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88368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终端
CN217133503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416276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图像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