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8817A -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8817A
CN111958817A CN201910419785.9A CN201910419785A CN111958817A CN 111958817 A CN111958817 A CN 111958817A CN 201910419785 A CN201910419785 A CN 201910419785A CN 111958817 A CN111958817 A CN 111958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ensioning
connector
plate bod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97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197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8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8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28B23/0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the elements being stressed
    • B28B23/06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the elements being stres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ongated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底座;两定位块,一个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接部,另一个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槽,且两所述定位块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各自对应的张拉杆;装配状态下,两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部均插接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插接部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槽插接固定,两所述张拉杆同轴。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的两定位块的上下两端部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固定,在使用时,安装于两定位块的张拉杆不易产生不同心的问题,可较大程度地克服因使用连接器而导致的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混凝土桩的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张拉装置、张拉板组件及张拉板。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预制混凝土方桩的抗弯、抗剪、抗拉能力,需要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制混凝土方桩的受力筋笼进行预应力张拉。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张拉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墙01和位于两挡墙01之间的模具02,该模具02开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模腔,模腔内设有两张拉板03,两张拉板03之间连接有若干受力筋04所形成的受力筋笼,且两张拉板03分别通过螺杆05与挡墙01相连,这两个张拉板03可以均为活动板,也可以其中一者为活动板、另一者为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的螺杆05与挡墙01为固定连接,而连接于活动板的螺杆05还可以与外部的驱动设备相连,驱动设备可以通过螺杆05来操纵活动板03进行位移,以对受力筋04进行张拉。
由于需要制备的混凝土桩的长度不同,在使用时,存在螺杆05长度不够而不能与张拉板连接的状况,为此,可以设置连接器06,该连接器06可以连接两段螺杆05,以与张拉板03相连。
如图2、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06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接桩箱061,该接桩箱061在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插槽061a,两螺杆05均连接有定位块062,两螺杆05可以自上而下落于该插槽061a内,并通过两定位块062分别与接桩箱061的前后两个侧壁相抵,以完成两螺杆05的连接。
但是,由于螺杆05设有外螺纹,其实际上是通过最大外径部(即螺纹的凸部)与插槽061a内壁相接触,而最小外径部(即螺纹的凹部)与插槽061a内壁之间仍有较大的间隙,在张拉过程中容易出现两螺杆05的不同心的状况(如图2所示),这就会造成作用于张拉板03的力不能够同轴,进而会导致张拉板03发生倾斜,并会进一步地导致与该张拉板03相贴合的混凝土方桩的桩端面发生倾斜,一旦桩端面发生倾斜,又会导致接桩时两桩的相邻端面之间留有缝隙、小应变检测不合格、桩身接长后不是直线而呈折线状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方桩的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改善或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其中,该连接器的两定位块的上下两端部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固定,在使用时,安装于两定位块的张拉杆不易产生不同心的问题,可较大程度地克服因使用连接器而导致的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底座;两定位块,一个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接部,另一个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槽,且两所述定位块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各自对应的张拉杆;装配状态下,两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部均插接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插接部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槽插接固定,两所述张拉杆同轴心。
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其两个定位块的下端部插接固定在底座,两个定位块的上端部又能够在上下方向相互插接固定,因为相互接触的作用面皆为安装面,装配间隙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来控制,使得两定位块的上下两端部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装配,使用过程中,两张拉杆不易产生不同心的问题,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因使用连接器而导致的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以及由于桩端面倾斜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可选地,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所述定位块还设有第二插槽,设有所述第一插槽的所述定位块还设有第二插接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插接部也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二插槽插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定位块包括本体,两所述本体的上端部均设有朝向另一所述本体延伸的延伸段;其中,一个所述本体的延伸段远离该本体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延段,所述下延段为所述第一插接部,且所述下延段与该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槽;另一所述本体的延伸段远离该本体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延段,所述上延段为所述第二插接部,且所述上延段与该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纵向两端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卡板,两所述卡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安装腔;两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部均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且两所述定位块分别与两所述卡板相抵;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张拉杆为螺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张拉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的模腔内设有两个张拉板,两所述张拉板之间连接有混凝土桩的若干受力筋,所述模具的两端还设有张拉挡墙,至少一个所述张拉挡墙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张拉板之间通过连接器相连;所述连接器为上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一个所述张拉杆与所述张拉挡墙相连,另一所述张拉杆与所述张拉板相连。
由于上述的连接器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连接器的张拉装置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张拉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第一板面用于和混凝土桩相接触,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连接器的板面为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板面的下端部和/或至少一个横向侧端部均设有支撑部件;使用状态下,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模腔的底壁相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底壁相垂直,设于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模腔相应侧的侧壁相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面与两所述侧壁相垂直,并且提高了张拉板的稳定性,以此改善或保证张拉板第一板面与模腔底壁相垂直。
可选地,所述板体的横向两侧端面设置为自下而上按照预定角度向外倾斜,且所述预定角度与所述模腔的拔模角度相一致;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底面或至少一条棱或至少一个顶点与所述板体的底面共面,设于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外侧面或至少一条棱或至少一个顶点与所述板体相应侧的侧端面共面。
可选地,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为一个,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也为一个;还包括若干加强部件,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体;设于所述下端部的和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三个所述支撑部件相互连接;或者,设于所述下端部的和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三个所述支撑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位于所述下端部的各所述支撑部件沿横向间隔设置;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同一侧的所述侧端部的各所述支撑部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张拉杆为螺杆,还包括并紧部件,所述板体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并紧部件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并紧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板面,或者,所述并紧部件与所述板体为一体式结构、并位于所述第二板面,所述螺杆拧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或者,所述螺杆拧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并紧部件拧接于所述螺杆,并与所述第二板面相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张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图6中张拉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张拉板的另两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张拉板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挡墙、02模具、03张拉板、04受力筋、05螺杆、06连接器、061接桩箱、061a插槽、062定位块。
图4-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板体、1a第一板面、1b第二板面、1c侧端面、11第一螺纹孔、12过孔、13受力筋;
2支撑部件;
3模具、31底壁;
4加强部件;
5螺杆;
6并紧部件;
7连接器、71底座、711底板、712卡板、713安装腔、72定位块、721第一插接部、722第二插接部、723第一插槽、724第二插槽、725本体、725a薄板部、725b台阶面、726延伸段、73张拉杆;
8张拉挡墙、81锁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本文中,以设置在模具的模腔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在水平面内与该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以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对于任一部件而言,其相对靠下的一端(壁)可称之为下端(下壁)、底端(底壁),位于横向的两端(壁)可称之为侧端(壁)。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4-5,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视图。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底座71;两定位块72,一个定位块72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接部721,另一个定位块72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槽723,且两定位块72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张拉杆73;装配状态下,两定位块72的下端部均插接固定于底座71,第一插接部721在上下方向与第一插槽723插接固定,两张拉杆73同轴心。
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7,其两个定位块72的下端部插接固定在底座71,两个定位块72的上端部又能够在上下方向相互插接固定,因为相互接触的作用面皆为安装面,装配间隙可以通过加工工艺来控制,使得两定位块72的上下两端部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装配,使用过程中,两张拉杆73不易产生不同心的问题,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因使用连接器7而导致的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以及由于桩端面倾斜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说明,上述的“插接固定”是指除了沿插接方向外,两部件之间不能够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插接固定的两部件可以在非插接方向上完成固定连接。
张拉杆73具体可以为螺杆5,相应地,安装孔就可以设置为螺纹孔,张拉杆7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定位块72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两定位块72相互定位以及两定位块72与底座71的插接定位,主要是依靠定位块72与底座71之间的装配精度来保证装配完成后两螺纹孔的同轴设置,进而保证两螺杆5(张拉杆73)的同轴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螺杆5与接桩箱侧壁插槽的接触定位所可能导致的两螺杆5不同轴的问题,进而可较好地保证混凝土桩的桩端面与凹槽的底壁31、侧壁相垂直。
除此之外,张拉杆73与安装孔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这在具体实施时都是可以采用的选择。
进一步地,设有第一插接部721的定位块72还可以设有第二插槽724,设有第一插槽723的定位块72还可以设有第二插接部722。装配状态下,除了第一插接部721与第一插槽723在上下方向的插接配合外,第二插接部722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与第二插槽724插接固定,进而可更大程度地提高两定位块72上端部的连接可靠性。
为便于描述,结合图5,可以将图5中左侧的定位块72称之为第一定位块、右侧的定位块72称之为第二定位块。
在具体的方案中,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均可以包括本体725,其中,第一定位块的本体725(以下称之为第一本体)的上端部可以设有朝向第二定位块的本体725(以下称之为第二本体)延伸的延伸段726(以下称之为第一延伸段),第二本体的上端部也可以设有朝向第一本体延伸的延伸段726(以下称之为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远离第一本体的端部可以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延段,该下延段即可以为前述的第一插接部721,而在第一插接部721与第一本体之间可以形成前述的第二插槽724;第二延伸段远离第二本体的端部可以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延段,该上延段即可以为前述的第二插接部722,第二插接部722与第二本体之间可以形成前述的第一插槽723。
对两定位块72进行装配时,可以将第一定位块吊起,并使得第一插接部721与第一插槽723相对,然后将第一定位块放下,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插接部721将自然插接于第一插槽723中、第二插接部722将自然插接于第二插槽724内,以完成两定位块72的插接固定。
需要指出,上述有关第一插接部721、第二插接部722、第一插槽723、第二插槽724具体结构的描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方案,其并不能够作为对本发明所提供连接器7的实施范围的限定,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上述的各插接部、插接槽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第一插槽723可以为设置在第二后延段上表面的凹槽、第二插槽724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后延段下表面的凹槽,如此,也可以与第一插接部721、第二插接部722进行插接配合。
另外,上述的各插接部、各插槽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均为多个,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仍如图5所示,底座71可以包括底板711,底板711的纵向两端部均可以设有向上延伸的卡板712,两卡板712与底板711可以围合形成安装腔713;装配状态下,两定位块72的下端部均能够插接于安装腔713,且两定位块72可以分别与两卡板712相抵,以对两定位块72的下端部进行定位。
详细地,定位块72的本体725可以包括薄板部725a和厚板部,其中,厚板部可以位于薄板部725a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可以形成台阶面725b。在装配时,薄板部725a可以插接于安装腔713内,并能够以台阶面725b与卡板712的上板面相抵;如此设置,插接于底座71的定位块72相当于“坐”在卡板712上,台阶面725b可以与卡板712的上表面相贴合、薄板部725a的侧板面可以与卡板712的侧板面相贴合、薄板部725a的底面可以与底板711的上表面相贴合,定位块72与底座71之间可以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底座71在纵向上的尺寸可以较小,可使得连接器7的结构更为紧凑。
纵向同一侧的卡板7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为多个时,纵向同一侧的各卡板712可以在横向上间隔设置。
在上述的方案中,两定位块72是插接在安装腔713内,安装腔713相当于一个大的插接槽,使得两定位块72可以同时插入其中。事实上,在底座71上也可以为两定位块72分别设置插接槽,或者,还可以将插接槽设置在定位块72的顶部,然后可以在底座71上设置插接部(如前述的卡板712),同样可以实现定位块72与底座71的插接固定。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该连接器7的横向尺寸,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定。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连接器7的底面可以与模具3的凹槽的底壁31相贴合,连接器7的横向尺寸可以使得其横向两个端面与凹槽的两个侧壁相贴合。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6-11,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张拉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图6中张拉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张拉板的另两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6中张拉板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张拉装置,包括模具3,模具3的模腔内设有两个张拉板,两张拉板之间连接有混凝土桩的若干受力筋13,该受力筋13具体可以是圆钢、螺纹钢、PC(Prestressed Concrete,即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等任意一种能够满足建筑强度要求的长条状物;模具3的两端还设有张拉挡墙8,其中,至少一个张拉挡墙8和与其相邻的张拉板之间通过连接器7相连,该连接器7即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连接器7,连接器7的一个张拉杆73可以与张拉挡墙8相连,另一张拉杆73可以与张拉板相连。
由于上述的连接器7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连接器7的张拉装置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为进一步地改善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对张拉板的结构进行改进。
如图7、图8所示,该张拉板包括板体1,该板体1具有第一板面1a,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桩时与混凝土桩相接触,板体1与混凝土桩相背的板面为第二板面1b,该第二板面1b也是朝向连接器7的板面,其下端部可以设有支撑部件2;使用状态下,设于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可以与模具3的模腔的底壁31相贴合,以支撑第一板面1a与底壁31相垂直。
采用这种结构,支撑部件2相当于对板体1和模腔底壁31相接触的部位进行了局部加厚、加宽,使得张拉板与模腔内壁的摩擦接触面积加大,从而可增大由摩擦力所提供的反向弯矩来抵抗张拉方向的倾覆弯矩,以尽可能地保证板体1的第一板面1a始终与底壁31相垂直,进而可改善或克服所形成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倾斜的问题。
此外,支撑部件2由于和底壁31相接触,当板体1产生倾覆趋势时,支撑部件2可以对板体1传递一个抗倾覆的支撑力,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板体1的倾覆;同时,支撑部件2还可以对板体1进行加强,以提高板体1的强度,减轻板体1在受张拉时产生的形变程度,有利于延长板体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板面1b的横向两个侧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有支撑部件2,使用状态下,设于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与模腔相应侧的侧壁相贴合,以支撑第一板面1a与两侧壁相垂直,并且,还提高了张拉板的稳定性,以此可更大程度地改善或保证张拉板第一板面1a与模腔底壁31的垂直。这里的“相应侧的侧壁”是指与设置在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同一侧的侧壁。
结合图6,前述在第二板面1b的下端部设置支撑部件2主要是为了改善或克服板体1顶部向前倾覆的问题(参见图1),而在第二板面1b的横向两个侧端部设置支撑部件2,则可以增加张拉板的横向侧部与模腔侧壁的摩擦接触面积,以改善或克服板体1的横向侧部向前倾覆的问题,其原理与第二板面1b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相类似,在此不做重复性描述。
应当知晓,设置在模具3的模腔通常会具有一定的拔模角度,即其两侧壁与底壁31并不垂直,而是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以形成一个渐扩的槽口,从而方便拔模;其中,两侧壁自垂直状态向外翻转的倾斜角度即为拔模角度,其值通常在0.5-2度之间,具体与实际情况有关。本文中,以横向上远离模腔中心的位置为外。
为了更好地防止所形成混凝土桩的桩端面发生倾斜,板体1的横向两侧端面1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为自下而上按照预定角度向外倾斜,以图11为视角,板体1的横向两个侧端面1c均可以设置为如上的倾斜面,即可以将该板体1设置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状(当仅存在一个侧端面1c为倾斜面时,该板体1可以为倒置的直角梯形状),且该预定角度与模腔的拔模角度可以相一致,在使用时,板体1的横向两个侧端面1c可以与模腔的两个侧壁紧密贴合。如此,板体1以及模腔均为上宽下窄的结构,由于尺寸的限制,板体1较宽的上部无法向下倾斜至模腔较窄的下部空间,可以限制板体1的顶部向前或向后的倾覆,从而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板体1的第一板面1a与模腔底壁31的垂直。
在第一种方案中,如图7、图8所示,设于第二板面1b下端部以及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此时,设置在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横向尺寸与板体1底面的横向尺寸可以接近一致,设置在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与板体1侧端面1c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可以接近一致,以为板体1的底面、侧端面1c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这三处的支撑部件2可以相互连接,也可以相互独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相互连接的方案,使得各支撑部件2还可以相互支撑,以提供更大的强度。
进一步地,这三处的支撑部件2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此时,该支撑部件2整体将呈现为“ㄩ”字形的结构,然后,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将该一体式的支撑部件2固定于板体1,如此,可省却各支撑部件2之间的连接过程,以提高安装效率。
更进一步地,这三处的支撑部件2与板体1可以整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此时,既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垂直度偏差,又可以省却支撑部件2与板体1的连接安装过程,可更大程度地提高安装效率。
在该方案中,由于支撑部件2的延伸长度较长,还可以设置若干加强部件4,该加强部件4具体可以为加强筋或者加强板等加强元件,用于连接支撑部件2、板体1,能够对支撑部件2、板体1进行加强,以保证支撑部件2与板体1的连接强度,进而可提高支撑部件2对于板体1的支撑定位效果。
在第二种方案中,如图9所示,设于第二板面1b的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位于该下端部的各支撑部件2可以沿横向间隔设置,在使用时,各支撑部件2均可以与模腔的底壁31相贴合;设于两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同一侧的各支撑部件2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使用时,同一侧的各支撑部件2也可以与模腔相应侧的侧壁相贴合。
相比于第一种方案,第二种方案中各支撑部件2的尺寸可以较小,无需在横向或上下方向延伸较长的距离,最终所形成的张拉板的重量会较小。
具体到附图实施例,上述的第一种方案可以参见图7、图8,支撑部件2为尺寸较大的平板,需要配合三角形状的加强部件4进行使用,上述的第二种方案可以参见图9,各支撑部件2只需要采用尺寸较小的块状、板状、型材类部件(实际可以直接采用第一种方案中的加强部件4)即可,张拉板的重量会大幅减轻,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设于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全部底面或部分底面(如图10-b)可以与板体1的底面共面,设于侧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全部外侧面或部分外侧面可以与板体1相应侧的侧端面1c共面,以通过增加摩擦接触面积、提供支撑力的方式来克服板体1的倾覆;或者,设于下端部的支撑部件2的至少一条棱(图10-a)或至少一个顶点可以与板体1的底面共面,设于侧端部的至少一条棱或至少一个顶点可以与板体1相应侧的侧端面1c共面,此时,支撑部件2对于摩擦接触面积的增加有限,主要是依靠提供支撑力的方式来克服板体1的倾覆。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善或克服板体1的倾覆均具有效果,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择一或者组合使用。
前述张拉杆73具体可以为螺杆5,还可以包括并紧部件6,板体1可以设有第一螺纹孔11和若干过孔12,各过孔12用于受力筋螺栓与受力筋镦头处螺母的连接,使受力筋笼中各受力筋13保持在预先设定位置;并紧部件6可以设有第二螺纹孔,该并紧部件6可以预先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板面1b,或者,该并紧部件6与板体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第一螺纹孔11与第二螺纹孔将一同形成。在安装时,螺杆5可以拧接于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11,以与张拉板的板体1相连。
采用这种设计,并紧部件6相当于延长了螺杆5与板体1连接部分的长度,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螺杆5的弯曲变形,以及螺杆5与板体1连接处的螺纹间隙而造成的中心偏差,有利于保证螺杆5与板体1的同轴设置,通过张拉力与第一螺纹孔11、第二螺纹孔同心能够提高板体1的防倾覆效果。
上述并紧部件6还可以不与板体1固连,而是仅通过与螺杆5的螺纹配合来与板体1相抵,这在具体实施时也是可以采用的选择。举例说明,除并紧部件6与板体1一体形成的方案外,该并紧部件6均可以采用常规的螺母。
仍以图6为视角,螺杆5可以具有伸出张拉挡墙8的前段,该前段上可以拧接有锁螺母81,当外部的驱动设备驱使张拉板张拉到位后,该锁螺母81可以与张拉挡墙8相抵,以阻挡张拉板、螺杆5在受力筋13抗变形的反作用力下的回位,能够保证张拉效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71);
两定位块(72),一个所述定位块(72)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接部(721),另一个所述定位块(72)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插槽(723),且两所述定位块(72)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各自对应的张拉杆(73);
装配状态下,两所述定位块(72)的下端部均插接固定于所述底座(71),所述第一插接部(721)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槽(723)插接固定,两所述张拉杆(73)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721)的所述定位块(72)还设有第二插槽(724),设有所述第一插槽(723)的所述定位块(72)还设有第二插接部(722),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插接部(722)也在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二插槽(724)插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72)包括本体(725),两所述本体(725)的上端部均设有朝向另一所述本体(725)延伸的延伸段(726);其中,
一个所述本体(725)的延伸段(726)远离该本体(725)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下延段,所述下延段为所述第一插接部(721),且所述下延段与该本体(725)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槽(724);
另一所述本体(725)的延伸段(726)远离该本体(725)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延段,所述上延段为所述第二插接部(722),且所述上延段与该本体(725)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槽(72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1)包括底板(711),所述底板(711)的纵向两端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卡板(712),两所述卡板(712)与所述底板(711)围合形成安装腔(713);
两所述定位块(72)的下端部均插接于所述安装腔(713),且两所述定位块(72)分别与两所述卡板(712)相抵;
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张拉杆(73)为螺杆(5)。
5.一种张拉装置,包括模具(3),所述模具(3)的模腔内设有两个张拉板,两所述张拉板之间连接有混凝土桩的若干受力筋(13),所述模具(3)的两端还设有张拉挡墙(8),至少一个所述张拉挡墙(8)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张拉板之间通过连接器(7)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7)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7)的一个所述张拉杆(73)与所述张拉挡墙(8)相连,另一所述张拉杆(73)与所述张拉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第一板面(1a)用于和混凝土桩相接触,所述板体(1)朝向所述连接器的板面为第二板面(1b),所述第二板面(1b)的下端部和/或至少一个横向侧端部均设有支撑部件(2);
使用状态下,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与所述模腔的底壁(31)相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面(1a)与所述底壁(31)相垂直,设于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与所述模腔相应侧的侧壁相贴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面(1a)与两所述侧壁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横向两侧端面(1c)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自下而上按照预定角度向外倾斜,且所述预定角度与所述模腔的拔模角度相一致;
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至少部分底面或至少一条棱或至少一个顶点与所述板体(1)的底面共面,设于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至少部分外侧面或至少一条棱或至少一个顶点与所述板体(1)相应侧的侧端面(1c)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数量为一个,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数量也为一个;
还包括若干加强部件(4),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件(2)、所述板体(1);
设于所述下端部的和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三个所述支撑部件(2)相互连接;或者,设于所述下端部的和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三个所述支撑部件(2)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下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数量为多个,且位于所述下端部的各所述支撑部件(2)沿横向间隔设置;
设于两所述侧端部的所述支撑部件(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同一侧的所述侧端部的各所述支撑部件(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杆(73)为螺杆(5),还包括并紧部件(6),所述板体(1)设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并紧部件(6)设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并紧部件(6)固定于所述第二板面(1b),或者,所述并紧部件(6)与所述板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位于所述第二板面(1b),所述螺杆(5)拧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11);或者,
所述螺杆(5)拧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所述并紧部件(6)拧接于所述螺杆(5),并与所述第二板面(1b)相贴合。
CN201910419785.9A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Pending CN111958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9785.9A CN111958817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9785.9A CN111958817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8817A true CN111958817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9785.9A Pending CN111958817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88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3571B2 (en) Connector for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US6647674B1 (en) Erection anchor for concrete panel
CN210210858U (zh)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CN111958817A (zh) 一种连接器及张拉装置
CN210100331U (zh) 一种张拉装置、张拉板组件及张拉板
CN210210856U (zh) 一种张拉板组件及张拉装置
KR100926148B1 (ko) 벽체 거푸집과 슬라브 거푸집 연결구
CN111958814B (zh) 一种张拉装置
KR200482085Y1 (ko) 콘크리트 기둥 타설용 거푸집 고정밴드
JP2535494B2 (ja) ラック組立用支柱及び水平材
CN220747271U (zh) 一种钢梁连接处加固结构
JP5746588B2 (ja) 水平スリット材、それを使用した水平打継部の施工方法及び水平打継部の構造
CN216739730U (zh) 一种加筋土挡墙模块
KR101170543B1 (ko) 하나 이상의 횡재를 수직재에 연결하기 위한 체결구
JP2005213852A (ja) ガードレール用の基礎ブロック
CN213449778U (zh) 一种围栏组件
JP2680613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格子
CN219794616U (zh) 一种悬挑工字钢锚固段加长装置
CN113309224B (zh) 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的侧边固定件
CN220088980U (zh) 一种座椅背板
CN220433973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
CN109797754B (zh) 降低深基坑格构柱长细比的支撑结构
US20020179371A1 (en) Adjustable height scaffold
EP3572598A1 (en) Mounting bracket for mounting a cladding to a wall,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2534070B1 (ko) 기둥 고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