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7025A -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7025A
CN111957025A CN202010880045.8A CN202010880045A CN111957025A CN 111957025 A CN111957025 A CN 111957025A CN 202010880045 A CN202010880045 A CN 202010880045A CN 111957025 A CN111957025 A CN 111957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osition detection
body position
tes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00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同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um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um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um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um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00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7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7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7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80Special sensors, transducers or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包括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主机和两组体位探测机构,所述体位探测机构与所述测试主机的端部旋转连接,通过在体位探测机构中的固定机构上设置凸起结构,使两组体位探测机构既可以旋转以便于调整位置,同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的相对位置也可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部连接的探测传感器,以测试不同身高的人群,解决了现有考核设备体型大、携带不便的问题,使装置的测试机构便于折叠,减小了装置的体积,更易于单人搬运,同时装置中传感器的位置可调,通用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是“军人五项体能考核项目”中的基础考核指标之一,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人工目测、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测试或基于超声波感应的自动测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人工目测计数方法,通过监督人员认为目测和记录测试成绩,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考核成绩存在认为主观性,体侧数据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二、自动测试设备考核法,部分部队引入自动测试设备,通过图像识别、超声波等技术进行运动状态的检测,虽然节省了部分人工测试的工作量,但是其体积较大,拆卸不便,且对高频运动过程的运动状态采集存在一定的误差,制作成本也比较高。综上所述,传统的引体向上测试方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军人体能考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军队体能素质的提升和军队综合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专利文献CN203989794U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测试仪,包括控制部、计数部和结构支架,所述结构支架主要包括横梁、纵梁和立柱,所述纵梁一端与单杠的杠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垂直固定,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与立柱垂直相连,所述计数部固定在立柱的中部,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体位传感器,所述上、下体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计数部连接,所述计数部与控制部之间进行通讯链接,所述计数部和控制部上均设有按键和显示屏。通过分别设置的上、下体位传感器对每一次动作共同检测,结构简单,检测准确有效。但该装置由于采用悬梁结构将测试装置固定在单杠上,当测试人员进行剧烈运动时,使测试装置产生大幅度的晃动,不利于数据采集,测试精度降低。
中国专利文献CN108543277A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测试仪及测试方法,引体向上测试仪包括T型红外扫描装置,T型红外扫描装置包括T型红外发射杆和T型红外接收杆;T型红外发射杆上设置有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的若干红外发射管及红外发射同步驱动电路;T型红外接收杆上设置有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的若干红外接收管或红外接收模块及红外接收同步驱动电路,T型红外接收杆内部设置有智能分析电路,用于判断和输出测试状态。可实现准确检测人体作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并对引体向上动作的达标数量进行统计计数,可在主机上显示、记录、存储测试者信息及测试成绩,操作简单,提高了引体向上的测试准确性效率。该装置通过在单杠前后对称设置两组T型红外扫描装置,并通过可调高度支架进行支撑,虽避免了测试人员剧烈运动所产生的晃动,避免了测试过程中装置测试精度降低,但该装置的结构安装和拆卸时较为不便,不利于携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解决了现有考核设备体型大、携带不便的问题,使装置的测试机构便于折叠,减小了装置的体积,更易于单人搬运,同时装置中传感器的位置可调,通用性更好。
本发明所公开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包括测试机构,其所述测试机构包括主机和两组体位探测机构,所述体位探测机构与所述主机的端部旋转连接,
所述主机包括壳体、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第二电池模块,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壳体上其中一个端面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端部设有锁紧机构,所述固定轴上靠近壳体的一侧绕固定轴轴心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集成电路模块分别与无线通讯模块、电池模块电连接,且所述集成电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电池模块均内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体位探测机构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探测传感器,所述固定部包括轴套和连接轴,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轴套两端的环形端面上绕轴心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旋转部的侧面固定连接,且旋转部与连接部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探测传感器;所述探测传感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发送测量信号,所述接收端用于接受测量信号,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同向并排设置在测量传感器中,所述探测传感器可采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一个光源和一个光接收装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待测物体的反射被光敏元件接收,再经过相关电路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探测有无接近的物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探测传感器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向主机传输探测信号。
本发明中体位探测机构的位置可通过改变两组体位探测机构之间的夹角,或者调节支撑部的高度,或者改变探测传感器的方向。采用这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使体位探测机构适用不同身高的人群。
进一步的,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并排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固定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口式固定环和锁紧螺栓,所述开口式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的一端铰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的另一端均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固定孔,并配合螺母锁紧。该固定机构不仅可保证测试机与支撑机构稳定安装,且安装过程简单,同时拆卸时也极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式固定环设有两组,且两组开口式固定环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采用矩形凸起、弧形凸起或锯齿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采用矩形凸起、弧形凸起或锯齿形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的形状一致。
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互啮合,使体位探测机构的位置固定,避免测试过程中体位探测机构发生位移,影响探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两组固定部的轴套长度之和。可保证锁紧机构旋拧紧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的固定部相互压紧,并且体位探测机构与固定轴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保证探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止动螺钉,所述第一支撑部内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伸入通孔内,并沿通孔轴向滑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通孔内沿周向旋转;所述止动螺钉位于第一支撑部侧面,所述止动螺钉用于固定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机构通过螺纹连接与螺纹孔配合固定。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引体向上考核装置控制机构与测试机构之间采用无线通讯连接,去掉了繁杂的连接线,该引体向上考核装置适用于大型户外环境,并且通过独立电源供电,装置的续航性能高。
2)本发明中测试机构的主机和体位探测机构活动连接,体位探测机构可绕主机壳体的固定轴旋转,便于调节体位探测机构的探测位置,并且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交错配合,并采用锁紧机构压紧,可实现体位探测机构的定位固定,使体位探测机构位置在探测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避免影响探测效果。
3)本发明中的测试机构采用了可折叠的设计结构,体位探测机构中支撑部与固定部旋转连接,固定部与壳体上的固定轴旋转连接,通过将支撑部折叠,将体位探测机构可收纳至壳体两侧的收纳槽内,使搬运或运输过程中更为便捷,壳体可对体位探测机构进行保护,避免损毁,保证设备安全。
4)本发明中的考核装置既可以进行引体向上考核项目,还可以进行曲臂悬垂考核,适用于不同的考核项目,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机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机壳体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机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位探测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位探测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位探测机构上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位探测机构上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机壳体上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安装方式1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安装方式1的侧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安装方式2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安装方式2的侧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包括测试机构2和控制机构1(图中未画出),所述控制机构1与测试机构2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讯连接,优选采用Lora无线通讯技术,Lora通讯技术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能实现远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手段,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它在同样的功耗下比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距离扩大3-5倍。
所述控制机构1包括触屏操控模块11、第一接口模块12、第一电池模块13、GPRS模块14、控制端无线通讯模块15、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以及第一电源开关17,所述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用于对测试机构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测试成绩,所述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分别与触屏操控模块、第一接口模块、第一电池模块、GPRS模块、控制端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开关位于第一电池模块上,所述第一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第一电池模块与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之间的通断;所述触屏操控模块用于实现测试数据展示和测试操作选择,实现人机交互功能;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用于为控制机构提供电力;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接口、第一USB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对第一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所述第一USB接口用于接入外部存储设备,对控制机构进行数据导出或调试;所述GPRS模块用于接收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远程传输;所述控制端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接受测试机构传输的测试数据以及向测试机构下发控制机构的控制指令。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测试机构2包括主机21和两组体位探测机构22,且所述体位探测机构22与所述主机1的端部旋转连接。
所述主机21包括壳体21a、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第二电池模块21k、第二接口模块21m以及第二电源开关21n,所述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用于对测试人员的运动状态进行记录和判断,所述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分别与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第二电池模块21k、第二接口模块21m电连接,且所述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第二电池模块21k均内置于所述壳体21a内部,第二接口模块21m位于所述壳体21a侧面;所述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用于将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中保存的测试数据传输回控制机构,并接受控制机构下发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二电池模块21k用于向测试机构提供电力;所述第二电源开关21n用于控制第二电源模块21k与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接口模块21m包括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二USB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对第二电池模块21k进行充电,所述第二USB接口用于接入外部存储设备,对测试机构进行设备调试。
所述壳体21a的侧面设有固定机构23,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3包括开口式固定环和锁紧螺栓23c,所述开口式固定环设有两组,且两组开口式固定环的轴线重合;所述开口式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23a和第二固定环23b,所述第一固定环23a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23b的一端铰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固定环23a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环23b的另一端均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螺栓23c分别穿过第一固定环23a和第二固定环23b的固定孔,并配合螺母锁紧。
如图4-6所示,所述壳体21a上其中一个端面连接有固定轴21b,所述固定轴端部设有锁紧机构21c,所述固定轴21c的端部设有螺纹孔21e,所述锁紧机构21c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孔21e配合固定,所述固定轴21c上靠近壳体21a的一侧绕固定轴轴心设有多个第一凸起21d。
如图8-11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体位探测机构22并排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固定轴21b上。所述体位探测机构22包括固定部22a、支撑部22c和探测传感器22d,所述固定部22a包括轴套22a1和连接轴22a2,所述轴套22a1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1b上,所述轴套22a1两端的环形端面上分别绕轴心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凸起22a3;所述连接轴22a2的一端与轴套22a1的侧面固定连接,且轴套22a1与连接轴22a2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支撑部22c与所述连接轴22a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22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探测传感器22d;所述探测传感器22d包括发送端22e和接收端22f,所述发送端22e用于发送测量信号,所述接收端22f用于接受测量信号,所述发送端22e和接收端22f同向并排设置在测量传感器22d中,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红外光电开关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使用简单、性能稳定、寿命长、响应速度快以及抗冲击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且制造成本低。
所述第一凸起214和第二凸起2213的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21d和第二凸起22a3优选采用矩形凸起,通过所述第一凸起21d和第二凸起22a3交错啮合,可对体位探测机构22在固定轴21b上的旋转位置进行定位,并配合固定轴21b上的锁紧机构21c压紧,使体位探测机构22的在固定轴21b上的旋转角度固定,且即使经受大幅晃动,体位探测机构22的相对位置仍不会发生变化。
为保证锁紧机构21c压紧两组体位探测机构22,固定轴21b的长度P与固定部22a的轴套长度S需满足:P≤2S。
所述支撑部22c包括第一支撑部22c1、第二支撑部22c2和止动螺钉22c3,所述第一支撑部22c1内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部22c2的一端伸入通孔内,并沿通孔轴向滑动,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22c2在通孔内可沿周向旋转,以便于探测传感器调整探测高度和探测方向;所述止动螺钉22c3位于第一支撑部22c1侧面,所述止动螺钉22c3用于固定第一支撑部22c1和第二支撑部22c2的相对位置,由于支撑部22c长度可调,体位探测机构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提升了设备的通用性。
此外,如图7所示,所述壳体21a上还设有第一收纳槽21f和第二收纳槽21g,所述第一收纳槽21f和第二收纳槽21g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21a的两侧,所述体位探测机构22中的支撑部22c可绕连接轴22a2转动,使两组体位探测机构中的支撑部22c和探测传感器22d分别收纳至第一收纳槽21f和第二收纳槽21g中,便于搬运和携带。
本考核装置中的测试机构包括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打开状态即为该测试机构2进行探测时的状态,折叠状态如图17和18所示,此状态下两组体位探测机构22折叠收回至壳体21两侧的第一收纳槽21f和第二收纳槽21g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体向上考核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首先操作人员将考核装置安装固定完毕后,调整体位探测机构的中探测传感器的探测位置,使一组体位探测机构探测对单杠上方进行数据采集,另一组体位探测机构对单杠下方进行数据采集。
操作人员通过第一电源开关17启动控制机构1,通过第二电源开关21k启动测试机构2,控制机构1和测试机构2通过控制端无线通讯模块17和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自动连接通讯。
此时测试机构2中的两组体位探测机构都处于启动状态,并自动进行运动状态采集,并传给主机21中的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
测试人员通过控制主机1录入身份信息后,自然悬垂在单杠上,此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均未被遮挡。
操作人员通过触屏操控模块11选择考核项目并启动测试,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开始计时,并将开始测试指令由控制端无线通讯模块17传输至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21h,并最终传输给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21j收到测试指令后立刻将两组体位探测机构检测到的运动状态沿指令下发时的通信路径上报给控制机构1,由控制机构1的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进行运动状态逻辑分析,分析得出测试人员考核成绩。
本实施例中由于测试机构2中的体位探测机构22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红外光电传感器通过检测测试人员的遮光状态,从而实现运动状态采集。
进行引体向上考核测试时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运动状态逻辑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引体向上考核的计数逻辑说明表
Figure BDA0002653846900000081
从上表中可看出,当体位探测机构检测到人体遮挡时,输出信号表示为1,当体位探测机构未检测到人体遮挡时,输出信号表示为0。
当测试人员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均处于未遮光状态:0;当测试人员完成引体向上动作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均处于遮光状态:1。测试开始时测试人员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接收到的数据为: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此时计数状态为0,当测试人员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动作时时,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判定测试人员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动作,计数状态增加1;以此逻辑进行判定,每当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即判定完成一次测试动作,计数状态增加一次。在规定时间内统计测试人员完成的测试动作次数,计算出测试人员的测试成绩。
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触屏控制模块11实时查看测试人员完成引体向上动作次数。另一方面,在启动控制机构1后,操作人员可使用笔记本电脑通过控制机构上的USB接口接入控制机构1,读取控制机构1的IP地址,并将其配置到后台服务器3的IP地址所属的同一IP网段,控制机构1的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将通过GPRS模块14远程把计算得到的仰卧起坐项目测试成绩发送到后台服务器3,实现考核或训练成绩的远程传输。
此外,本考核装置还可用于测试曲臂悬垂项目,屈臂悬垂和引体向上项目没太大区别,引体向上是有节律的一下一下进行测试,而屈臂悬垂则是把身体吊在单杠上,手臂不再放直,头部保持在单杠上方,以这样一个动作保持一定时间。
在进行屈臂悬垂项目考核时,本装置不再进行计数,而是分析测试人员进行曲臂悬垂时所保持的时间。进行屈臂悬垂考核测试时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运动状态逻辑分析方法如表2所示,表2屈臂悬垂考核的计时逻辑说明表
计时状态 低体位探测机构状态 高体位探测机构状态 备注
0 0 0 被测人员预备状态
1 1 1 被测人员开始曲臂悬垂动作
2 1 1 被测人员保持曲臂悬垂动作
3 1 1 被测人员保持曲臂悬垂动作
4 1 1 被测人员保持曲臂悬垂动作
... ... ... ...
n 1 0 被测人员停止曲臂悬垂动作
n 0 0 被测人员停止曲臂悬垂动作
从上表中可看出,当测试人员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均处于未遮光状态:0;当测试人员处于曲臂悬垂动作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均处于遮光状态:1。测试开始时测试人员处于自然悬垂状态,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接收到的数据为: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此时计时未开始;当测试人员保持曲臂悬垂动作时,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控制端集成电路模块16判定测试人员进行曲臂悬垂动作,开始计时;当测试人员曲臂悬垂动作不到位时,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遮光状态:1,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此时计时状态停止;或者当测试人员曲臂悬垂动作结束时,低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高体位探测机构处于未遮光状态:0,此时计时状态停止。通过分析测试人员保持曲臂悬垂状态的时长,计算出测试人员的测试成绩。
如图所示,本考核装置中测试机构的安装方式有两种:
安装方式1:如图13和14所示,将测试机构2固定在第一单杠4上的一侧,测试人员在第一单杠4中部进行测试运动,此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中探测传感器的方向朝向第一单杠4中部。当测试人员自然悬垂时,其头部位置位于低体位探测机构的第一探测位41下方,当测试人员完成引体向上或曲臂悬垂时,其头部位置将不低于高体位探测机构的第二探测位42。
安装方式2:如图15和16所示,将测试机构2固定在第一单杠4上的中部,同时在第一单杠侧方设置高度相等的第二单杠5,测试人员在第二单杠5的中部进行测试,此时两组体位探测机构中探测传感器的方向朝向第二单杠5中部。当测试人员自然悬垂时,其头部位置位于低体位探测机构的第一探测位41下方,当测试人员完成引体向上或曲臂悬垂时,其头部位置将不低于高体位探测机构的第二探测位42。安装方式2中的结构相对安装方式1,可进一步避免测试机构晃动,提升测试精度,但该结构对场地要求较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包括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包括主机和两组体位探测机构,所述体位探测机构与所述主机的端部旋转连接,
所述主机包括壳体、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第二电池模块,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壳体上其中一个端面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端部设有锁紧机构,所述固定轴上靠近壳体的一侧绕固定轴轴心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分别与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电连接,且所述测试端集成电路模块、测试端无线通讯模块、第二电池模块均内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体位探测机构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探测传感器,所述固定部包括轴套和连接轴,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轴套两端的环形端面上绕轴心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旋转部的侧面固定连接,且旋转部与连接部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探测传感器;所述探测传感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发送端用于发送测量信号,所述接收端用于接受测量信号,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同向并排设置在测量传感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体位探测机构并排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固定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口式固定环和锁紧螺栓,所述开口式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的一端铰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环的另一端均设有固定孔;所述锁紧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固定孔,并配合螺母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式固定环设有两组,且两组开口式固定环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采用矩形凸起、弧形凸起或锯齿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采用矩形凸起、弧形凸起或锯齿形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的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长度小于两组固定部的轴套长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止动螺钉,所述第一支撑部内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伸入通孔内,并沿通孔轴向滑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通孔内沿周向旋转;所述止动螺钉位于第一支撑部侧面,所述止动螺钉用于固定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机构通过螺纹连接与螺纹孔配合固定。
CN202010880045.8A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Pending CN111957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045.8A CN111957025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0045.8A CN111957025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7025A true CN111957025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9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0045.8A Pending CN111957025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702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897A (zh) * 2011-07-26 2014-04-02 卡斯腾·贝廷 带锁紧装置的折叠装置
CN204891143U (zh) * 2015-07-05 2015-12-23 中国计量学院 自动防作弊引体向上测试仪
CN107707990A (zh) * 2017-08-31 2018-02-16 成都市斯达鑫辉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柱安装装置
US20190217145A1 (en) * 2016-05-14 2019-07-18 Anthony DURKET Adjustable transverse resistance exercise machine
CN209324861U (zh) * 2018-12-26 2019-08-30 平湖市荣方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抬升的铰链
CN210291322U (zh) * 2019-01-25 2020-04-10 深圳市全天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伸缩及收纳功能的折叠装置
CN210950425U (zh) * 2019-10-06 2020-07-07 惠州图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道探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897A (zh) * 2011-07-26 2014-04-02 卡斯腾·贝廷 带锁紧装置的折叠装置
CN204891143U (zh) * 2015-07-05 2015-12-23 中国计量学院 自动防作弊引体向上测试仪
US20190217145A1 (en) * 2016-05-14 2019-07-18 Anthony DURKET Adjustable transverse resistance exercise machine
CN107707990A (zh) * 2017-08-31 2018-02-16 成都市斯达鑫辉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柱安装装置
CN209324861U (zh) * 2018-12-26 2019-08-30 平湖市荣方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抬升的铰链
CN210291322U (zh) * 2019-01-25 2020-04-10 深圳市全天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伸缩及收纳功能的折叠装置
CN210950425U (zh) * 2019-10-06 2020-07-07 惠州图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道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6518A (zh) 测试装置
CN111957025A (zh)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考核装置
CN101934135A (zh) 一种体能自动化测试系统
CN209624740U (zh) 一种再制造电机检测装置
CN108036858A (zh) 一种高精度两用温度测量仪
CN21155290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键盘检测一体机
CN208833870U (zh) 一种充电辊性能测试仪
CN107063444B (zh) 一种设备噪音自动分析机
CN208459149U (zh) 一种适用于材料拉伸试验的位移测量装置及试验机
CN111257353A (zh) 一种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损伤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5945903U (zh) 一种触屏终端测试装置
CN209593446U (zh) 一种ii型采集器故障拆回分拣检测装置
CN208383798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无伤探损装置
CN208076393U (zh) 一种便携式粉状食品掺假快速检测装置
CN209996295U (zh) 一种基于ai人工智能平台的便携式视力筛查仪
CN208114598U (zh) 一种无线传输ct系统
CN109856535A (zh) 一种再制造电机检测装置
CN207395722U (zh) 测斜设备
CN211068988U (zh) 一种俯卧撑运动计数测试仪
CN209496151U (zh) 压电检波器快速检测仪
CN109620167A (zh) 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儿童健康测评仪器
CN215415028U (zh) 一种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固体样品分析仪
CN102499668A (zh) 生物能量检测装置
CN214793284U (zh) 一种一体式温湿度数据采集仪
CN208223426U (zh) 一种全自动螺纹检测机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