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391A -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3391A
CN111953391A CN202010655484.9A CN202010655484A CN111953391A CN 111953391 A CN111953391 A CN 111953391A CN 202010655484 A CN202010655484 A CN 202010655484A CN 111953391 A CN111953391 A CN 111953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s
reflection coefficient
user
optimization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5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3391B (zh
Inventor
尤力
熊佳媛
黄雨菲
陈婷婷
王闻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554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该方法中,用户发送信号经IRS反射被基站接收,IRS的反射单元能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本发明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同时考虑IRS反射系数能够连续取值和离散取值的两种不同情况,通过交替优化方法、确定性等同原理、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等方法,联合设计各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最大化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当信道状态信息变化时,中央控制器动态实施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多用户MIMO上行发送功率分配和IRS反射系数调整。本发明实现复杂度低,能够有效提高多用户MIMO上行通信的能效和谱效,实现两者的平衡。

Description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是由一种由被动无源的反射单元组成的可编程表面,通过控制反射元件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等,每一个反射单元能够独立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或幅度。
在IR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加入IRS,信号由发送端发出经IRS反射到达接收端。IRS的每个元件独立地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或幅度的改变,因此能够智能地重新配置无线传播环境,从而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
在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通信中,为了更好地平衡系统的能效和谱效,需要联合设计各用户上行发送信号的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最大化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传统的无线传输方法设计通常基于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但是在高移动性等场景下,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因此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方法。对于最大化能效谱效加权和的优化问题,由于目标函数是非凸的且IRS反射系数的约束也是非凸的,求解通常较为困难。此外,目标函数需要求期望,当IRS反射单元数量较多时,计算复杂度很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IRS辅助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谱效,实现能效和谱效的平衡,并降低实现复杂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中,各用户发送信号到达智能反射面IRS,IRS的每个反射单元能够独立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经IRS反射后的信号到达基站;各用户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各用户上行发送信号的方向,可由各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的发送相关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中央控制器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各用户到IRS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和IRS到基站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以能效谱效联合优化为准则联合设计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所述联合优化问题的目标为在满足各用户发送功率约束和IRS各反射系数的约束下最大化系统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其中谱效为系统遍历和速率,能效为系统带宽与谱效的乘积,再与系统总功率消耗的比值;
其中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和IRS反射系数的联合优化基于如下交替优化方法: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inorization-Maximization(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迭代、交替实施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端反射系数的优化过程直至相邻两次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之差小于某个给定的阈值;
随着通信过程中各用户和IRS之间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以及IRS和基站之间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中央控制器更新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动态实施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多用户MIMO上行发送功率分配和IRS反射系数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对于给定的IRS反射系数,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系统谱效、即系统遍历和速率的确定性等同值,进而计算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值;
(2)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功率分配问题是一个分式规划问题,目标函数是一个分子为凹函数分母为线性函数的分式函数与一个凹函数的和,利用Quadratic变换,引入辅助变量将该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凹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此辅助变量随着迭代过程不断更新;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各用户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的局部最优解。
作为优选,所述对于给定的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并将其视作常数;忽略优化问题中与反射系数无关的,可视为常数的项,得到简化的优化问题;引入两个辅助变量,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等效的均方误差MSE最小化问题;
(2)通过块坐标下降法迭代优化MSE最小化问题中的各个变量,包括IRS的反射系数和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步骤包括:
(21)固定IRS反射系数和其中一个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2)固定IRS反射系数和步骤(21)中已更新的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3)固定两个已更新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
(2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各用户上行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IRS反射系数的一个优化解;
(3)根据优化后的IRS反射系数更新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
(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遍历频谱效率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32
为IRS到基站的信道矩阵,M为基站接收天线数,NR为IRS反射单元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33
为第k个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U2,k和V2,k是确定性酉矩阵,分别表示接收和发送相关阵的特征矩阵,N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天线数,Φ=diag{φ1,...,φNR}为对角矩阵,第n个对角线元素φn为IRS的第n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34
为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集合,Λ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功率分配矩阵,K为小区中用户总数,IM表示一个M×M的单位矩阵,σ2表示噪声方差,log表示对数运算,det表示取矩阵的行列式运算,E{.}表示期望运算。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能效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1
其中,ξk(>1)为第k个用户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倒数,Pc,k为第k个用户处的静态电路功耗,PBS和NRPs分别为基站和IRS的静态硬件耗散功率,tr{·}表示取矩阵迹的运算。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能效和谱效的联合优化问题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2
s.t.tr{Λk}≤Pmax,k,
Λk≥0,k=1,...,K,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3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4
β>0为加权系数,Pmax,k为第k个用户的最大发送功率约束,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5
为IRS反射系数的约束,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可以连续取值时,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6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7
是虚数单位,θ是IRS的反射系数的相位;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时,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48
τ是可取的离散相位值的个数。
作为优选,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固定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的迭代方法包括:
(1)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将引入的两个辅助变量看作常数求解IRS的反射系数时,反射系数的约束是非凸约束,利用二次惩罚方法引入一个惩罚因子,给目标函数加上一个二次惩罚项,将原问题转换为一个凸约束问题;
(2)转换后的凸约束问题的目标函数是非凸函数,利用MM方法将这个非凸的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凸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利用上一次迭代得到的IRS反射系数的解构造一个原目标函数的上界函数,这个上界函数是凸函数,得到的凸优化子问题用加速投影梯度方法求解,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迭代的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IRS辅助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加入IRS,IRS的每个反射元件能够独立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或幅度,因此能够智能地重新配置无线传播环境,从而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
2.本发明只需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快时变的用户到IRS信道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和慢时变的IRS到基站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降低了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复杂度和开销。中央控制器根据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对各用户的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进行联合设计,从而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谱效,实现能效和谱效的有效平衡。
3.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Quadratic变换,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等方法,联合设计各用户的发送协方差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最大化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有效平衡系统的能效和谱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优化问题求解和物理层实现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交替优化方法的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算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Quadratic变换的算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确定性等同原理的算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块坐标下降法的迭代算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的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中,各个用户端发送信号,信号经IRS反射到达基站,IRS的每个反射单元能够独立地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首先,利用各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的发送相关阵的特征向量,可确定各用户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各用户上行发送信号的方向。进一步的,中央控制器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各用户到IRS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和IRS到基站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以能效谱效联合优化为准则联合设计各用户的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所述联合优化问题的目标为在满足各用户发送功率约束和IRS各反射系数的约束下最大化系统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其中谱效为系统遍历和速率,能效为系统带宽与谱效的乘积,再与系统总功率消耗的比值。
其中各用户的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和IRS反射系数的联合优化基于如下交替优化方法: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inorization-Maximization(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迭代、交替实施上述各用户端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端反射系数的优化过程直至相邻两次目标函数值之差、即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之差小于某个给定的阈值。
随着通信过程中各用户和IRS之间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以及IRS和基站之间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中央控制器更新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动态实施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多用户MIMO上行发送功率分配和IRS反射系数调整。
其中,所述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包括:
(1)根据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系统谱效、即系统遍历和速率的确定性等同值,进而计算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值;
(2)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功率分配问题是一个分式规划问题,目标函数是一个分子为凹函数分母为线性函数的分式函数与一个凹函数的和,利用Quadratic变换,引入辅助变量将该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凹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此辅助变量随着迭代过程不断更新;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各用户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的局部最优解。
所述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包括:
(1)固定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并将其视作常数;忽略优化问题中与反射系数无关的,可视为常数的项,得到简化的优化问题;引入两个辅助变量,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等效的均方误差MSE最小化问题;
(2)通过块坐标下降法迭代优化MSE最小化问题中的各个变量,包括IRS的反射系数和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步骤包括;
(21)固定IRS反射系数和其中一个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2)固定IRS反射系数和步骤(21)中已更新的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3)固定两个已更新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
(2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各用户上行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IRS反射系数的一个优化解;
(3)根据优化后的IRS反射系数更新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
(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具体地,基于确定性等同的方法包括:
(a)依据大维随机矩阵理论,通过用户到IRS信道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以及IRS到基站信道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迭代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直至收敛;
(b)利用迭代得到的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计算联合优化目标ρRE的确定性等同值;
(c)将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值带入能效谱效的联合优化问题中,避免高复杂度的求期望运算,降低运算的复杂度。
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固定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的迭代方法包括:
(a)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将引入的两个辅助变量看作常数求解IRS的反射系数时,对于反射系数的约束是非凸约束,利用二次惩罚方法引入一个惩罚因子,给目标函数加上一个二次惩罚项,将原问题转换为一个凸约束问题;
(b)转换后的凸约束问题的目标函数是非凸函数,利用MM方法将这个非凸的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凸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利用上一次迭代得到的IRS反射系数的解构造一个原目标函数的上界函数,这个上界函数是凸函数,得到的凸优化子问题用加速投影梯度方法求解,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迭代的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1)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场景
考虑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场景,基站配置M根天线,小区中有K个用户,每个用户配置Nk根天线,在基站和用户中间有一个IRS,IRS配置NR个反射单元,每个反射单元能够独立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1
为对角矩阵,第n个对角线元素φn为IRS的第n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2
为IRS到基站的信道矩阵,M为基站接收天线数,NR为IRS反射单元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3
为第k个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根据联合相关瑞利衰落信道模型,H2,k可以分解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4
其中U2,k和V2,k是确定性酉矩阵,分别表示接收和发送相关阵的特征矩阵,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5
为第k个用户到IRS的统计特征模式域信道矩阵,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6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7
表示H2,k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运算符⊙表示矩阵的Hadamard乘积,E{.}表示期望运算,(.)*表示矩阵的共轭运算。
系统的谱效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8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89
为各用户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的集合,Q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σ2表示噪声方差,log表示对数运算,det表示取矩阵的行列式,IM表示一个M×M的单位矩阵,(.)H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运算。
系统的能效定义为系统带宽与谱效的乘积,再与系统总功率消耗的比值,即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1
其中,W为系统带宽,ξk(>1)为第k个用户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倒数,tr{Q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功率,Pc,k为第k个用户处的静态电路功耗,PBS和NRPs分别为基站和IRS的静态硬件耗散功率,tr{·}表示取矩阵迹的运算。联合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定义为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即: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2
其中β>0是一个常数,表示加权因子,能够控制能效和谱效的平衡与折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3
Pmax,k为第k个用户的最大发送功率约束。在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过程中,为了同时提高系统能效和谱效,实现两者的有效平衡,需要对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Qk(k=1,…,K)和IRS的反射系数矩阵Φ进行联合优化。上述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系统中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问题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4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5
为IRS反射系数的约束,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可以连续取值时,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6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7
是虚数单位,θ是IRS的反射系数的相位;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时,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8
τ是可取的离散相位值的个数。对各用户的发送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即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099
其中VQ,k是Qk的特征矩阵,由Qk的特征向量构成,代表第k个用户发送信号的方向,Λk是对角矩阵,对角线元素是Qk的特征值,表示第k个用户的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各用户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可由各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的发送相关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也即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01
由此,可将联合设计各用户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IRS反射系数的优化问题简化为联合设计各用户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和IRS反射系数的优化问题,即: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03
为各用户发送功率分配矩阵的集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04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05
此问题目标函数非凸,很难得到全局最优解,且目标函数带有期望运算,计算复杂度很高。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IRS辅助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了基于交替优化的迭代算法、基于确定性等同的迭代算法、基于Quadratic变换的迭代算法、基于块坐标下降法的迭代算法,和基于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的迭代算法。下面结合上述优化问题模型对涉及的各个算法做详细说明。
2)算法一:基于交替优化的最大化能效谱效加权和的迭代算法
基于交替优化方法原理,迭代、交替地优化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Λ和IRS的反射系数矩阵Φ,直到目标函数收敛。图2示出了基于交替优化的最大化能效谱效加权和的迭代算法流程图,算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步骤1:选取合适的初值Λ(0)(0),设置迭代次数指示t=0,阈值ε1
步骤2:固定Φ(t)并将其代入算法二中,利用算法二优化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得到的结果记为Λ(t+1)
步骤3:固定Λ(t+1)并将其代入算法四中,利用算法四优化IRS的反射系数矩阵,得到的结果记为Φ(t+1)
步骤4:根据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解Λ(t+1)和Φ(t+1)计算新的目标函数值ρRE(t+1)(t+1))。将第t+1次迭代得到的结果ρRE(t+1)(t+1))与第t次迭代得到的结果ρRE(t)(t))进行比较,如果两次的差|ρRE(t+1)(t+1))-ρRE(t)(t))|小于阈值ε1,则终止迭代;否则,将迭代次数t加1,即t=t+1,回到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
在通信过程中,随着各用户和IRS之间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以及IRS和基站之间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中央控制器根据更新后的部分信道状态信息重复前述步骤,进行IRS辅助的多用户MIMO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上行传输设计,从而实现传输过程的动态更新,以保障传输性能。
3)算法二:基于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的迭代算法
基于交替优化方法的原理,在算法一的步骤2中,需要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矩阵Φ的条件下,优化各用户的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Λ。上述固定Φ,关于Λ的优化问题表述如下: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12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13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14
在计算目标函数中系统谱效的表达式时,需要对用户到IRS的瞬时信道进行遍历,计算期望值。由于该期望没有闭式表达式,因而需要Monte-Carlo仿真计算。为了降低求期望运算的复杂度,本发明利用大维矩阵随机理论计算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表达。确定性等同方法利用用户到IRS信道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通过迭代计算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即可获得目标函数值的逼近结果。将问题(8)的目标函数替换为其确定性等同表达,并求解如下问题: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2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3
分别为系统谱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4
和能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5
的确定性等同表达,可由算法三计算得到。
上述问题中,由于目标函数非凸,通常很难直接获得最优的发送功率分配矩阵。具体的,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6
是关于Λ的凹函数,P(Λ)是关于Λ的线性函数(也是凸函数),因此目标函数是一个凹函数加上一个凹-凸分式函数的形式,可以利用Quadratic变换,通过迭代求解一系列凹优化子问题等效求解问题(12)。本算法进一步采用Quadratic变换迭代计算出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功率分配结果。图3示出了基于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的迭代算法流程图,算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步骤1:给定IRS反射系数矩阵Φ,初始化各用户的发送功率分配矩阵Λ(0),设置迭代次数指示q=0,阈值ε2
步骤2:利用算法三,根据Λ(q)计算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表达值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7
步骤3:根据Quadratic变换原理,求解如下凹优化问题: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8
其中y(q+1)是引入的辅助变量,由第q次的迭代结果Λ(q)计算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9
步骤4:利用算法三,根据Λ(q+1)计算新的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表达值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10
将第q+1次迭代得到的结果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211
与第q次迭代得到的结果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
进行比较,如果两次的差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2
小于给定的阈值ε2,则终止迭代;否则,将迭代次数q加1,即q=q+1,回到步骤3,重复上述步骤。
4)算法三:基于确定性等同原理的迭代算法
系统谱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20
的确定性等同表达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3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4
当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5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6
已知时,Γk和Πk可由下列式子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7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8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9
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γ和ψ可通过迭代求解下式等式确定: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0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2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3
的第m列,λk,n,n和gk,n,n分别是Λk和Γk的第(n,n)个元素。图4示出了基于确定性等同原理的迭代算法流程图,算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步骤1:对于每一个用户k,初始化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4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5
设置迭代次数指示u=0,阈值ε3
步骤2:利用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6
根据式(18)更新得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7
步骤3:利用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8
根据式(19)更新得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319
步骤4:将第u+1次迭代得到的辅助变量的值与第u次迭代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次的差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1
小于给定的阈值ε3,则终止迭代,转到步骤5;否则,将迭代次数u加1,即u=u+1,回到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
步骤5:利用步骤4中得到的确定性辅助变量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2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3
根据式(16)和式(17)计算Γk和Πk,k=1,...,K,进而根据式(15)计算系统谱效的确定性等同值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4
步骤6:利用步骤5得到的谱效的确定性等同值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5
计算: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6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7
5)算法四:基于块坐标下降法的迭代算法
基于交替优化方法的原则,在算法一的步骤3中,需要在给定各用户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Λ的条件下,优化IRS的反射系数矩阵Φ。当Λ固定时,系统的总功耗P(Λ)确定,是一个与Φ无关的常数,因此最大化系统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等效于最大化系统的谱效,即上述固定Λ,关于Φ的优化问题可以简化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8
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γ,ψ)和Φ的优化采取交替优化的方式,即先固定(γ,ψ),优化Φ;然后根据算法三中式(18)和式(19)更新(γ,ψ)。当(γ,ψ)固定时,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与Φ无关的常数,则问题(22)的目标函数表达式中只有第二项与Φ相关,其余项可看作关于Φ的常数,在优化时可以忽略,从而将问题(22)简化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49
引入辅助Wc,Uc变量,将问题(23)转换为一个等效的最小化均方误差的优化问题,表述如下: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5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52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53
对于问题(24)中需要求解的三个变量Wc,Uc和Φ,当其中两个变量固定时,目标函数是关于另一个变量的凹函数。因此,可基于块坐标下降法,交替优化求解这三个变量。图5示出了基于块坐标下降法的迭代算法流程图,算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步骤1:初始化Wc (0),Uc (0)(0),设置迭代次数指示s=0,阈值ε4。计算问题(24)中的目标函数值f5a(Wc (s),Uc (s)(s));
步骤2:利用Uc (s)和Φ(s)根据式(25)计算Ec,则固定Uc (s)和Φ(s)时,Wc的解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54
步骤3:固定Wc (s+1)和Φ(s),Uc的解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55
步骤4:固定Wc (s+1)和Uc (s+1),利用算法五优化Φ得到的解记为Φ(s+1)
步骤5:根据Wc (s+1),Uc (s+1)和Φ(s+1)计算新的目标函数值f5a(Wc (s+1),Uc (s+1)(s+1)),将第s+1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与第s次迭代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次的差|f5a(Wc (s+1),Uc (s+1)(s+1))-f5a(Wc (s),Uc (s)(s))小于给定的阈值ε4,则终止迭代;否则,将迭代次数s加1,即s=s+1,回到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
6)算法五:基于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的迭代算法
在算法四的步骤4中,需要固定Wc和Uc优化Φ。当Wc和Uc固定时,忽略与Φ无关的常数项,则对于Φ的优化可以表述为如下问题: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2
因为Φ是对角矩阵,所以优化Φ只需要优化它的对角线元素。定义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3
利用对角矩阵的性质,上述问题(29)可以等效为以下优化φ的问题: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4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5
表示复数的实部。上述问题(30)的约束是非凸的,可以利用二次惩罚方法将其转换为一个等效的凸约束问题,表述如下: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6
其中,λ>0表示惩罚因子,||·||表示向量的二范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7
表示集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8
的凸包,对于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9
它的凸包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0
对于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1
其凸包是一个以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2
为顶点的正多边形。定义集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3
则问题(31)的目标函数fλ(φ)在集合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4
上利普希茨连续,L是其利普希茨常数。当惩罚因子λ>λ时,问题(30)和问题(31)是等效的。对于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5
对于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6
问题(31)的目标函数是非凸函数,可以利用MM方法将其转换为一系列凸优化问题迭代求解。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利用上一次迭代得到的IRS反射系数的解构造一个原目标函数的上界函数。在第l次迭代过程中需要求解的子问题表述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617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
表示两个复向量内积的实部。问题(32)是一个平滑的凸优化问题,可以利用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求解: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2
z(l)=φ(l)(l)(l)(l)), (34)
其中,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4
表示φ在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5
上的投影,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6
表示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7
的梯度,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8
表示步长。初始化ζ(-1)=0,则α(l)由以下式子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9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0
此外,在式(33)中的步长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1
需要满足以下不等式: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2
图6示出了基于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的迭代算法流程图,算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步骤1:给定整数常数J≥1,c≥1,外插序列{α(l)}l≥0,初始的惩罚因子λ>0以及惩罚因子的上界值λupp。初始化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3
设置迭代次数指示l=0,阈值ε5
步骤2:计算z(l)=φ(l)(l)(ll)(l-1));
步骤3:利用回溯线搜索方法找到满足不等式(37)的步长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714
步骤4:计算
Figure BDA0002576617410000181
步骤5:将第l+1次迭代的结果与第l次迭代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次的差||φ(l+1)(l)||小于给定的阈值ε5,则更新惩罚因子λ=λc;
步骤6:将迭代次数l加1,即l=l+1,回到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每重复J次,则更新惩罚因子λ=λc,检查λ的大小,若λ≥λupp,终止迭代,得到Φ=diag{φ(l+1)};否则,回到步骤2,重复上述步骤。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多用户MIMO上行传输中,各用户发送信号到达智能反射面IRS,IRS的每个反射单元能够独立地改变入射信号的相位,经IRS反射后的信号到达基站;各用户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由各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的发送相关阵的特征向量确定;
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各用户到IRS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和IRS到基站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以能效谱效联合优化为准则联合设计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的反射系数;所述能效谱效联合优化问题的目标为在满足各用户发送功率约束和IRS各反射系数的约束下最大化系统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其中谱效为系统遍历和速率,能效为系统带宽与谱效的乘积,再与系统总功率消耗的比值;
其中各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和IRS反射系数的联合优化基于如下交替优化方法: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迭代、交替实施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和IRS端反射系数的优化过程直至相邻两次能效和谱效的加权和之差小于某个给定的阈值;
随着通信过程中各用户和IRS之间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以及IRS和基站之间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动态实施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多用户MIMO上行发送功率分配和IRS反射系数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利用确定性等同原理和Quadratic变换,迭代优化得到局部最优的功率分配矩阵,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利用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系统谱效的确定性等同值,进而计算目标函数的确定性等同值;
(2)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功率分配问题是一个分式规划问题,目标函数是一个分子为凹函数分母为线性函数的分式函数与一个凹函数的和,利用Quadratic变换,引入辅助变量将该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凹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此辅助变量随着迭代过程不断更新;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IRS反射系数的条件下,各用户上行发送功率分配矩阵的局部最优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利用块坐标下降法、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设计IRS的反射系数,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并将其视作常数;忽略优化问题中与反射系数无关的,可视为常数的项,得到简化的优化问题;引入两个辅助变量,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等效的均方误差MSE最小化问题;
(2)通过块坐标下降法迭代优化MSE最小化问题中的各个变量,包括IRS的反射系数和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步骤包括;
(21)固定IRS反射系数和其中一个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2)固定IRS反射系数和步骤(21)中已更新的辅助变量,根据闭式解更新另一个辅助变量;
(23)固定两个已更新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
(2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此时得到给定各用户上行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IRS反射系数的一个优化解;
(3)根据优化后的IRS反射系数更新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
(4)迭代上述过程,直至前后两次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谱效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22
为IRS到基站的信道矩阵,M为基站接收天线数,NR为IRS反射单元数,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23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24
为第k个用户到IRS的信道矩阵,U2,k和V2,k是确定性酉矩阵,分别表示接收和发送相关阵的特征矩阵,N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天线数,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25
为对角矩阵,表示IRS的反射系数矩阵,第n个对角线元素φn为IRS的第n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1
为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集合,Λk为第k个用户的发送功率分配矩阵,K为小区中用户总数,IM表示一个M×M的单位矩阵,σ2表示噪声方差,log表示对数运算,det表示取矩阵的行列式运算,E{.}表示期望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能效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2
其中,W表示系统带宽,ξk为第k个用户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倒数,Pc,k为第k个用户处的静态电路功耗,PBS和NRPs分别为基站和IRS的静态硬件耗散功率,tr{·}表示取矩阵迹的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能效和谱效的联合优化问题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3
s.t.tr{Λk}≤Pmax,k,
Λk≥0,k=1,...,K,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5
β>0为加权系数,Pmax,k为第k个用户的最大发送功率约束,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6
为IRS反射系数的约束,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可以连续取值时,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7
其中j是虚数单位,θθn是IRS的反射系数的相位;当IRS反射系数的相位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时,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38
τ是可取的离散相位值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Quadratic变换引入辅助变量转换后一系列凹优化子问题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1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2
其中q指示迭代次数,y(q+1)是引入的辅助变量,由第q次的迭代结果Λ(q)计算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3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4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5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6
分别为系统谱效和能效的确定性等同表达。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固定两个引入的辅助变量,利用二次惩罚方法、MM方法和加速投影梯度下降法优化IRS反射系数的迭代方法包括:
(231)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将引入的两个辅助变量看作常数求解IRS的反射系数时,对于反射系数的约束是非凸约束,利用二次惩罚方法引入一个惩罚因子,给目标函数加上一个二次惩罚项,将原问题转换为一个凸约束问题;
(232)转换后的凸约束问题的目标函数是非凸函数,利用MM方法将这个非凸的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凸优化子问题迭代求解,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利用上一次迭代得到的IRS反射系数的解构造一个原目标函数的上界函数,这个上界函数是凸函数,得到的凸优化子问题用加速投影梯度方法求解,迭代过程在相邻两次迭代的目标函数之差小于某个给定阈值时终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块坐标下降法中,利用二次惩罚方法和MM方法求解IRS的反射系数时,利用MM方法转换后的一系列凸优化子问题,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7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48
其中,l指示迭代次数,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
表示Φ的对角线元素,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2
表示两个复向量内积的实部,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3
表示集合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4
的凸包,λ>0表示惩罚因子,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5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6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7
表示复数的实部,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8
ψk为确定性等同辅助变量,Wc,Uc为在给定各用户功率分配矩阵的条件下简化的IRS的反射系数优化问题转换为等效的MSE最小化问题时引入的辅助变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加速投影梯度方法求解凸优化子问题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9
z(l)=φ(l)(l)(l)(l-1))
其中,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0
表示在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1
上的投影,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2
φFλ(z(l)(l))表示Fλ(z(l)(l))的梯度,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3
表示步长;初始化ζ(-1)=0,则α(l)由以下式子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4
Figure FDA00025766174000000515
CN202010655484.9A 2020-07-09 2020-07-09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Active CN111953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484.9A CN111953391B (zh) 2020-07-09 2020-07-09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484.9A CN111953391B (zh) 2020-07-09 2020-07-09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91A true CN111953391A (zh) 2020-11-17
CN111953391B CN111953391B (zh) 2021-06-01

Family

ID=7333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5484.9A Active CN111953391B (zh) 2020-07-09 2020-07-09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3391B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162A (zh) * 2020-12-10 2021-02-26 中山大学 智能反射面鲁棒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
CN112600598A (zh) * 2020-12-15 2021-04-02 浙江工业大学 云接入网中智能反射面增强无线前传链路传输方法
CN112865845A (zh) * 2021-01-04 2021-05-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智能超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929063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小区预编码联合设计方法
CN113037659A (zh) * 2021-02-26 2021-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辅助上行云接入网络接入链路传输方法
CN113078932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下行传输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13078929A (zh) * 2021-03-18 2021-07-06 东南大学 网络辅助全双工无蜂窝大规模mimo双工模式优化方法
CN11309857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东南大学 一种提升边缘速率的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小区下行传输设计方法
CN11319389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东南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so下行无线通信谱效能效联合优化方法
CN113347727A (zh) * 2021-05-08 2021-09-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站和无线信息和能量协同传输系统
CN113411115A (zh) * 2021-06-15 2021-09-17 河南科技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毫米波物理层安全通信联合优化方法
CN113423112A (zh) * 2021-06-18 2021-09-21 东南大学 一种ris辅助多载波noma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CN113676229A (zh) * 2021-08-19 2021-11-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大规模mimo收发端联合预编码方法
CN113839699A (zh) * 2021-08-18 2021-12-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rs的波束成形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14070365A (zh) * 2021-11-18 2022-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低射频复杂度多用户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14268353A (zh) * 2021-12-27 2022-04-0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RS-BackCom的多小区MISO下行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499607A (zh) * 2022-02-15 2022-05-13 南京斯克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mimo系统的可达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45669A (zh) * 2022-05-13 2022-07-12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
CN114785387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miso下行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85388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simo上行m阶调制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828256A (zh) * 2022-04-18 2022-07-29 东南大学 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分布式多小区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
WO2022213357A1 (en) * 2021-04-09 2022-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ependent controlling and impulse response filtering for a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CN115483957A (zh) * 2022-09-20 2022-12-16 华工未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Ris辅助通信系统的相位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664485A (zh) * 2022-11-02 2023-01-31 鹏城实验室 离散相位可调智能反射面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39107A1 (en) * 2017-08-01 2019-02-06 University Of Cyprus Realizing programmable wireless enviroments through software-controlled metasurfaces
CN110266352A (zh) * 2019-05-27 2019-09-20 东南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自适应设计方法
CN111010219A (zh) * 2019-11-28 2020-04-14 东南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CN111314893A (zh) * 2020-02-17 2020-06-19 电子科技大学 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39107A1 (en) * 2017-08-01 2019-02-06 University Of Cyprus Realizing programmable wireless enviroments through software-controlled metasurfaces
CN110266352A (zh) * 2019-05-27 2019-09-20 东南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自适应设计方法
CN111010219A (zh) * 2019-11-28 2020-04-14 东南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CN111314893A (zh) * 2020-02-17 2020-06-19 电子科技大学 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YOU 等: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Tradeoff in Massive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 With Statistical CSIT",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
SAMITH ABEYWICKRAMA 等: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Practical Phase Shift Model and Beamforming Optim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Cited B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162A (zh) * 2020-12-10 2021-02-26 中山大学 智能反射面鲁棒波束成形方法及系统
CN112600598A (zh) * 2020-12-15 2021-04-02 浙江工业大学 云接入网中智能反射面增强无线前传链路传输方法
CN112600598B (zh) * 2020-12-15 2022-03-25 浙江工业大学 云接入网中智能反射面增强无线前传链路传输方法
CN112865845A (zh) * 2021-01-04 2021-05-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智能超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865845B (zh) * 2021-01-04 2022-05-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智能超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929063B (zh) * 2021-01-27 2022-03-22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小区预编码联合设计方法
CN112929063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小区预编码联合设计方法
CN113037659A (zh) * 2021-02-26 2021-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辅助上行云接入网络接入链路传输方法
CN113078929A (zh) * 2021-03-18 2021-07-06 东南大学 网络辅助全双工无蜂窝大规模mimo双工模式优化方法
CN113078932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下行传输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1309857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东南大学 一种提升边缘速率的智能反射表面辅助多小区下行传输设计方法
WO2022213357A1 (en) * 2021-04-09 2022-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ependent controlling and impulse response filtering for a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CN11319389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东南大学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so下行无线通信谱效能效联合优化方法
CN113347727A (zh) * 2021-05-08 2021-09-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站和无线信息和能量协同传输系统
CN113411115A (zh) * 2021-06-15 2021-09-17 河南科技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毫米波物理层安全通信联合优化方法
CN113411115B (zh) * 2021-06-15 2023-01-31 河南科技大学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毫米波物理层安全通信联合优化方法
CN113423112A (zh) * 2021-06-18 2021-09-21 东南大学 一种ris辅助多载波noma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CN113839699A (zh) * 2021-08-18 2021-12-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rs的波束成形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13676229A (zh) * 2021-08-19 2021-11-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大规模mimo收发端联合预编码方法
CN114070365B (zh) * 2021-11-18 2022-07-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低射频复杂度多用户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14070365A (zh) * 2021-11-18 2022-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低射频复杂度多用户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14268353A (zh) * 2021-12-27 2022-04-0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RS-BackCom的多小区MISO下行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268353B (zh) * 2021-12-27 2023-10-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RS-BackCom的多小区MISO下行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499607A (zh) * 2022-02-15 2022-05-13 南京斯克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mimo系统的可达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828256A (zh) * 2022-04-18 2022-07-29 东南大学 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分布式多小区大规模mimo功率分配方法
CN114785388B (zh) * 2022-04-21 2023-08-18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simo上行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85387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miso下行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85388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simo上行m阶调制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85387B (zh) * 2022-04-21 2023-08-18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全向面辅助的多用户miso下行加权和速率优化方法
CN114745669A (zh) * 2022-05-13 2022-07-12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跨区域活动感知方法及系统
CN115483957A (zh) * 2022-09-20 2022-12-16 华工未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Ris辅助通信系统的相位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483957B (zh) * 2022-09-20 2024-01-09 华工未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Ris辅助通信系统的相位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664485B (zh) * 2022-11-02 2023-07-25 鹏城实验室 离散相位可调智能反射面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5664485A (zh) * 2022-11-02 2023-01-31 鹏城实验室 离散相位可调智能反射面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91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3391B (zh)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能效谱效联合优化方法
CN111010219B (zh)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Qi et al. Integrating sensing,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6G wireless network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CN111181619B (zh)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毫米波混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10166090B (zh) 能效最优的大规模mimo下行单播波束域功率分配方法
CN111835406B (zh) 适用于多波束卫星通信的能效谱效权衡的鲁棒预编码方法
CN110289895B (zh) 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大规模mimo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CN110311715B (zh) 能效最优的大规模mimo非正交单播多播传输功率分配方法
US20090296848A1 (en) Joint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using time-domauin based signal processing
CN111970033B (zh) 能效谱效联合优化的大规模mimo多播功率分配方法
CN114070365B (zh) 一种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低射频复杂度多用户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10365388B (zh) 一种低复杂度毫米波多播波束成形方法
CN114285445B (zh) 电磁辐射约束的ris-dma辅助多用户mimo上行谱效优化方法
CN113824478B (zh) 离散透镜天线阵列辅助的宽带毫米波多用户大规模mimo上行频谱效率优化方法
CN108809383B (zh) 一种用于massive MIMO上行系统信号的联合检测方法
CN113271126A (zh) 电磁辐射约束的多用户mimo上行谱效能效联合优化方法
CN113824477B (zh) 离散透镜天线阵列辅助的多用户大规模mimo优化方法
CN112235025B (zh) Sar约束的能效最大化多用户mimo上行预编码方法
CN104301968B (zh) 一种为移动台选取接入基站簇的方法
CN114124185B (zh) 一种优化irs辅助通信系统中相移矩阵的低复杂度方法
CN113131981B (zh) 一种混合波束成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95094B (zh) 动态超表面天线辅助的大规模mimo上行统计传输方法
CN113839696A (zh) 一种在线鲁棒的分布式多小区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
CN115426020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通感一体化发射预编码优化方法
CN113644944B (zh) 一种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混合预编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