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1739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1739A
CN111951739A CN202010777236.1A CN202010777236A CN111951739A CN 111951739 A CN111951739 A CN 111951739A CN 202010777236 A CN202010777236 A CN 202010777236A CN 111951739 A CN111951739 A CN 111951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backlight lamps
driving unit
lamps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72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黎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72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1739A/zh
Priority to US17/052,837 priority patent/US2022004464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13377 priority patent/WO20220277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1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1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09G3/342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the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being distributed in two dimensions, e.g.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灯板;若干背光灯,分布于所述灯板上;驱动电路,具有若干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至少两个或以上的背光灯;在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中,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至多具有两个背光灯相邻连续排列,且这些背光灯不具有成“口”状的结构;在同一灯板上,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本申请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时不会发生跨线现象,且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因此不需要额外增加金属层实现跨线连接。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作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液晶显示器的精细化局域控制的光源,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使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αSi-TFT)玻璃基板作为背光控制基板,能够支持非常高分区的LED背光。
现有的LED采用小功率芯片,可以集成的芯片个数受到限制,且因为小功率芯片尺寸小,焊线时,线弧拉的过长,制作困难,而且存在断线风险。因此LED目前存在天然的缺陷,其不良率约百万分之一,此时某颗LED断路,会引起与该LED相连的其他LED也不发光,并导致背光出现明显的暗区,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背光出现明显的暗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间隔式的LED排布方案。具体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具有至少一灯板,图1中设有两个灯板。其中,每一灯板包括多个第一背光灯,以及多个第二背光灯。
具体的,一第一驱动装置控制第一组的多个第一背光灯,以及一第二驱动装置控制第二组的多个第二背光灯。为了清楚说明将图1中背光灯位置,左下角的背光灯10的坐标用(1,1)表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以控制第一组的背光灯10坐标为(1,1)、(1,3)、(2,1)和(2,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以控制第二组背光灯10坐标为(1,2)、(1,4)、(2,2)和(2,4)等等。由此可见,所述第二背光灯所在的行或列与所述第一背光灯所在的行或列间隔排列。当所述第一背光灯发生断路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背光灯,从而有效解决背光模组灭灯存在暗区的问题。同理,当所述第二背光灯发生断路现象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背光灯以解决背光模组灭灯存在暗区的问题。但是,由于所述第二背光灯所在的行或列与所述第一背光灯所在的行或列间隔排列,因此,多个所述第一背光灯通过第一走线相互连接时,需要通过跨线的方式连接至将所述第一背光灯连接起来,具体请参见图1跨线区A。同理,多个所述第二背光灯通过第二走线相互连接时,也需要通过跨线的方式连接至将所述第二背光灯连接起来。然而,在实现跨线连接时,需要增加金属走线才能实现多个所述第一背光灯之间的相互连接或者多个所述第二背光灯之间的相互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背光模组在解决背光模组的明显暗区问题时,同一组的背光灯需要跨线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灯板;若干背光灯,分布于所述灯板上;驱动电路,具有若干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至少两个或以上的背光灯;在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中,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至多具有两个背光灯相邻连续排列,且这些背光灯不具有成“口”状的结构;在同一灯板上,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背光灯相邻或者不相邻。
进一步地,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相互均不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两两之间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背光灯中的任意一个不相邻。
进一步地,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多个背光灯相互连接具有锯齿状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同一所述灯板上,具有至多两种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所有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所有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具有至多两个。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奇数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或者最后一行;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奇数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列或者最后一列。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偶数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偶数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每一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灯板上,且位于相同一行或相同一列,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与所述第二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所述灯板的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一驱动管,所述驱动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节点;以及一存储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负电压,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时不会发生跨线现象,且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多个背光灯不需要通过跨线连接,不需要额外增加金属层实现跨线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大多数的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形成锯齿状的结构,每一所驱动的背光灯为一组,当某一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时,与该组相邻的背光灯可以照亮该灭灯区域且防止该区域造成明显暗区的影响,以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的背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三个背光灯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两个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两个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三个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三个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3三个以上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3三个以上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4三个以上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4三个以上背光灯排布示意图四。
图12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三个以上背光灯排布示意图五。
附图部件标识如下:
10 背光灯; 20 驱动单元;
30 第一节点;
100 灯板; 200 驱动电路;
101 连接线;
201 第一驱动单元; 202 第二驱动单元;
203 第三驱动单元;
1011 第一连接线; 1012 第二连接线;
1013 第三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灯板100,具有若干背光灯10阵列排布于灯板100上。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驱动电路200驱动电路,具有若干驱动单元20,每一驱动单元20用以驱动至少两个或以上串联连接的背光灯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图1中驱动单元20控制四个背光灯10,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驱动单元20控制六个背光灯10或驱动单元20控制八个背光灯10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数量的背光灯10,当然,根据驱动单元20的电容充电能力设置背光灯10的数量最佳。
每一驱动单元20包括:一开关管T2,所述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20;一驱动管T1,所述驱动管T1的栅极连接至第一节点30;以及一存储电容C,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负电压VSS,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节点30。背光灯10的阳极连接正电压VD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在每一驱动单元20所驱动的背光灯10中,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至多具有两个背光灯10相邻连续排列,且这些背光灯10不具有成“口”状的结构;在同一灯板100上,所有的背光灯10之间的连接线101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光灯相邻是指某一背光灯所在的位置与其上下左右的背光灯之间的关系。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当每一驱动单元20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背光灯10相邻,且通过连接线101同层设置,以解决防止灯板100上的多条连接线101之间的跨线问题。
如图5所示,当每一驱动单元20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背光灯10不相邻,且通过连接线101同层设置,以解决防止灯板100上的多条连接线101之间的跨线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灯板上具有多个驱动单元,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背光灯相邻或者不相邻,以解决灯板上的多条连接线之间的容易发生跨线问题。进一步地,当一灯板上的某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时,与该组相邻的其他驱动单元的背光灯可以照亮该灭灯区域且防止该区域造成明显暗区的影响,以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相互均不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两两之间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背光灯中的任意一个不相邻。
如图6所示,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两两之间相邻,以解决防止灯板100上的多条连接线101之间的跨线问题。
如图7所示,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相互均不相邻,以解决防止灯板100上的多条连接线101之间的跨线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背光灯中的任意一个不相邻,以解决防止灯板100上的多条连接线101之间的跨线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灯板上具有多个驱动单元,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相互均不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两两之间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背光灯中的任意一个不相邻,以解决灯板上的多条连接线之间的容易发生跨线问题。进一步地,当一灯板上的某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时,与该组相邻的其他驱动单元的背光灯可以照亮该灭灯区域且防止该区域造成明显暗区的影响,以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多个背光灯相互连接具有锯齿状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同一灯板100上,具有至多两种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01、第二驱动单元202以及第三驱动单元203。所有第一驱动单元驱动201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所有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1具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02具有至多两个,每一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灯板上,且位于相同一行或相同一列,所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10与第二单元驱动202的背光灯10位于所述灯板的相对的两侧。
如图8所示,两个灯板100相互拼接,当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10具有奇数列,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或者最后一行。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灯板上,且位于相同一行,所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10与第二单元驱动202的背光灯10位于所述灯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一连接线1011相互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二连接线1012相互连接,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通过第三连接线1013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线1011、第二连接线1012以及第三连接线1013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连接线不会出现跨线连接。
如图9所示,两个灯板100相互拼接,当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10具有奇数行,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位于各个灯板100的第一列或者最后一列。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灯板上,且位于相同一列,所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10与第二单元驱动202的背光灯10位于所述灯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一连接线1011相互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二连接线1012相互连接,第三驱动单元203驱动的背光灯通过第三连接线1013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线1011、第二连接线1012以及第三连接线1013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连接线不会出现跨线连接的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时不会发生跨线现象,且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灯板上的多个背光灯不需要通过跨线连接,不需要额外增加金属层实现跨线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灯板上大多数的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形成锯齿状的结构,每一所驱动的背光灯为一组,当某一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时,与该组相邻的背光灯可以照亮该灭灯区域且防止该区域造成明显暗区的影响,以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多个背光灯相互连接具有锯齿状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同一灯板100上,具有至多两种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01和第二驱动单元202。所有第一驱动单元驱动201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所有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01具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02具有至多两个。
如图10所示,当第一驱动单元驱动201驱动的背光灯10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100的背光灯10具有偶数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一连接线1011相互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二连接线1012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线1011与第二连接线1012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连接线不会出现跨线连接。
如图11所示,当第一驱动单元驱动201驱动的背光灯10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100的背光灯10具有偶数行,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第一驱动单元201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一连接线1011相互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02驱动的背光灯10通过第二连接线1012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线1011与第二连接线1012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连接线不会出现跨线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时不会发生跨线现象,且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灯板上的多个背光灯不需要通过跨线连接,不需要额外增加金属层实现跨线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灯板上大多数的背光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形成锯齿状的结构,每一所驱动的背光灯为一组,当某一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时,与该组相邻的背光灯可以照亮该灭灯区域且防止该区域造成明显暗区的影响,以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
如图1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背光模组的一灯板100上,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10也可以通过连接线101连接成曲折连接的折线结构,且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至多具有两个背光灯10相邻连续排列,且这些背光灯不具有成“口”状的结构。其中,在同一灯板100上,所有的背光灯10之间的连接线101同层设置。
上述实施例仅介绍了背光模组具有一个灯板,或者两个灯板拼接的情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一背光模组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灯板,在此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主要是以折线结构的连接方式连接背光灯形成同一组的背光灯,且相互连接的背光灯的连接线不会发生跨线现象,以避免背光模组因某一组背光灯发生灭灯现象,从而确保显示面板不会出现明显暗区,从而保证显示装置正常显示。其中,折线结构的连接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四灯一驱,四灯一驱指的是一个驱动单元控制四个背光灯,同样适用于三灯一驱、五灯一驱或更多灯一驱的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灯板;
若干背光灯,分布于所述灯板上;
驱动电路,具有若干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至少两个或以上的背光灯;
在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中,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至多具有两个背光灯相邻连续排列,且这些背光灯不具有成“口”状的结构;
在同一灯板上,所有的背光灯之间的连接线同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背光灯相邻或者不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时,这三个背光灯相互均不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两两之间相邻;或者这三个背光灯中有一个与其他两个背光灯中的任意一个不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每一驱动单元所驱动的背光灯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多个背光灯相互连接具有锯齿状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灯板上,具有至多两种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所有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所有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灯的个数和排列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具有至多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奇数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或者最后一行;
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奇数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列或者最后一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行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偶数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
当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的排列延伸方向在列所在方向,每一灯板的背光灯具有偶数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各个灯板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每一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灯板上,且位于相同一行或相同一列,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与所述第二单元驱动的背光灯位于所述灯板的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一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
一驱动管,所述驱动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节点;以及
一存储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负电压,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节点。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010777236.1A 2020-08-05 2020-08-0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951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7236.1A CN111951739A (zh) 2020-08-05 2020-08-0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7/052,837 US20220044642A1 (en) 2020-08-05 2020-09-04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PCT/CN2020/113377 WO2022027760A1 (zh) 2020-08-05 2020-09-0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7236.1A CN111951739A (zh) 2020-08-05 2020-08-0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1739A true CN111951739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3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7236.1A Pending CN111951739A (zh) 2020-08-05 2020-08-05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1739A (zh)
WO (1) WO20220277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0714A (zh) * 2021-12-10 2022-03-1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8321Y (zh) * 2006-12-26 2008-02-27 栾新源 一种采用特殊方式电连接led的led光源装置
CN201373307Y (zh) * 2009-03-27 2009-12-30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与背光模块
CN101968187A (zh) * 2010-08-20 2011-02-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JP4970514B2 (ja) * 2009-09-15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7145009A (zh) * 2017-07-18 2017-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10658651A (zh) * 2019-10-11 2020-01-07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341246A (zh) * 2018-12-29 2020-06-2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组件、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1402821A (zh) * 2020-04-27 2020-07-10 杭州领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板及制备毫米级以下led背光板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5947A (ja) * 2008-10-03 2010-04-15 Hitachi Displays Ltd バックライト並びに表示装置
CN210223358U (zh) * 2019-08-20 2020-03-31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534494U (zh) * 2019-11-21 2020-05-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条、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8321Y (zh) * 2006-12-26 2008-02-27 栾新源 一种采用特殊方式电连接led的led光源装置
CN201373307Y (zh) * 2009-03-27 2009-12-30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与背光模块
JP4970514B2 (ja) * 2009-09-15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68187A (zh) * 2010-08-20 2011-02-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CN107145009A (zh) * 2017-07-18 2017-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11341246A (zh) * 2018-12-29 2020-06-2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组件、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0658651A (zh) * 2019-10-11 2020-01-07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402821A (zh) * 2020-04-27 2020-07-10 杭州领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板及制备毫米级以下led背光板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0714A (zh) * 2021-12-10 2022-03-1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7760A1 (zh)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400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99342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41077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2736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923062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65369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965891B (zh) Led灯板、拼接式led灯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3083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CN11140271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26385A (zh) 栅极驱动装置、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2640203B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99103B (zh) 背光模组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951739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39778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312102B2 (ja) ゲートドライバic、チップオンフィルム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22004464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12198721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969637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WO2023019630A1 (zh) 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2690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60083337A (ko) 표시장치
CN115291438B (zh) 驱动单元、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5273677B (zh) 显示面板、拼接显示模组以及拼接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WO2023077269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