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2419A -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2419A
CN111932419A CN202010998132.3A CN202010998132A CN111932419A CN 111932419 A CN111932419 A CN 111932419A CN 202010998132 A CN202010998132 A CN 202010998132A CN 111932419 A CN111932419 A CN 111932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cher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 end
public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81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2419B (zh
Inventor
熊晗立
冯诚
王鲁平
陆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Keju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Kej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Keju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Kej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81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2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2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2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55Edu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端,上传课程计划并依据课程列表安排授课;学生端,具备听课功能,选择课程列表并匹配相应的教师端;公共客户端,依据教师端上传的课程计划形成课程列表,自动监督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学生端和教师端的匹配;云端服务器,其中存储有所有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版本号区分。本发明公共客户端通过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完成情况、授课过程表现以及学生端使用者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评价的收集与分析,完成对教师端使用者的最终评价,并结合教师端使用者的简历,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推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教师端使用者的管理,并能够方便学生端使用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师。

Description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线学习是现在生活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群体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框架之外,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实现了网上教学、管理及交互式学习服务,克服了时间上、空间上的资源配置限制,令学习者在交互式的关系当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现有的在线教学的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学生端和教师端的互动,但因为是线上教育的形式,对教师端使用者的管理并不合理,导致教师端使用者会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
另外在线学习过程中,虽然能够以互联网为基础方便快捷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传输,但是在学生使用前,对教师的了解并不多,以至于很多学生在选择教师的时候存在困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教师端使用者上传课程计划,由公共客户端监控形成课程列表,并监控教师端使用者依据计划执行,以此方式来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管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公共客户端、云端服务器;教师端,上传课程计划并依据课程列表安排授课;学生端,具备听课功能,选择课程列表并匹配相应的教师端;公共客户端,依据教师端上传的课程计划形成课程列表,自动监督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学生端和教师端的匹配;云端服务器,其中存储有所有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版本号区分;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与公共客户端相连,且公共客户端协调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的工作;教师端设有记录模块,在授课结束后,将自动记录的教师端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操作指令与教学课件相匹配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公共客户端将记录模块所形成的教学视频与课程列表相匹配,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保存;学生端还具备自习模块,学生端使用者点击自习模式进入自习模块后,能够依据课程列表下载教学课件并自习;学生端使用者能够点击课程列表,选择相匹配的教学视频并学习。
优选的,公共客户端通过将教学视频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分别与公共客户端内的违规数据库相匹配,通过匹配结果对教师进行打分评价。
优选的,公共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使用者身份,并依据身份信息为使用者划分教师端使用权或学生端使用权,一个教师端通过公共客户端能够匹配一个或多个学生端。
优选的,教师端与学生端在成功匹配后,授课开始前,公共客户端自动检测教师端与学生端本地教学课件版本号,发现版本号与云端服务器中版本号不符时,教师端和学生端通过公共客户端从云端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号教学课件。
优选的,教学管理系统内通过TCP协议实现信息传递。
优选的,学生端内还设置有评价模块,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评价模块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价;公共客户端收集评价模块信息,并依据教师端使用者的日常授课内容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打分评级,并依据评级结果对教师进行排名。
优选的,公共客户端收集教师端使用者的信息,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推送,能够方便学生端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教师。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者登入教学管理系统并被分配至教师端或学生端;
S2、教师端使用者上传课程计划,公共客户端依据课程计划制作并发布课程列表;
S3:学生端使用者依据课程列表选择课程与教师,并通过公共客户端与教师端进行匹配;
S4:授课前,公共客户端检查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教学课件与云端服务器课件版本号是否相符,若不符,则协调更新教师端、学生端的教学课件;
S5:授课后,通过记录模块将教师端在授课中的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
S6: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自习模块,选择课程列表并下载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供自习。
一种教师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公共客户端通过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依据计划执行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X;
S20:公共客户端通过监督模块对教学视频进行扫描,识别教师端使用者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通过将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公共客户端内的违规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教师端使用者是否有违规行为,依据违规行为次数n以及教学时长h,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Y;Y=100(1-nh1/RH),
R为系统设置的基础值,H为计划课程时间,h1、h和H均以小时为单位,当n>R时,Y直接计为0分,h1等于|H-h|;
S30:公共客户端接收学生端使用者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评分,所有评分求平均值得出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Z;
每周依据最终评分I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级:
I=40%×Z+40%×Y+20%×X
公共客户端依据最终评分I由高到低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排序,并结合教师端使用者的教学方向、个人介绍,优先向学生端使用者推荐评分高的教师。
一种教学管理设备,设备运行有教学管理系统。
有益效果:
1、通过教师端使用者上传课程计划,公共客户端依据课程计划制定课程列表,公共客户端依据课程列表监控教师端使用者的工作时间,并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价;
2、公共客户端自动检测教师端和学生端所使用的教学课件的版本号,当教师端和学生端所使用的教学课件版本号与云端服务器中版本不符时,教师端和学生端自动从云端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号的教学课件,以确保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是最新的教学课件;
3、本系统采用了tcp的传输方式,授课过程中教师端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通过tcp的形式直接传输至学生端,教师视频图像与音频信息相匹配并在学生端播放,操作指令直接体现在学生端的教学课件上,以此方式占用带宽极低,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信息丢失的问题;
4、学生端设置有评价模块,通过评价模块能够对教师端使用者的从教学内容、代入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公共客户端接收评价信息后并结合教师端使用者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分,最终依据评分情况向学生端使用者推送,以方便学生端使用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教学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教学管理系统,教师端,上传课程计划并依据课程列表安排授课;学生端,具备听课功能,选择课程列表并匹配相应的教师端;公共客户端,依据教师端上传的课程计划形成课程列表,自动监督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学生端和教师端的匹配;云端服务器,其中存储有所有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版本号区分;如附图1所示,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分别与公共客户端相连,且公共客户端协调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的工作。公共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使用者身份,并依据身份信息为使用者划分教师端使用权或学生端使用权,一个教师端通过客户端能够匹配一个或多个学生端。
教师端设有记录模块,教师端使用者的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所发出的音频信息以及对教学课件所作出的操作指令会被记录模块所记录。在授课结束后,记录模块自动将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汇总并与教学课件相匹配,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公共客户端接收记录模块教学视频后,将记录模块所形成的教学视频与课程列表相匹配,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保存,方便后续学生的调取和使用。
学生端还具备自习模块,学生端使用者通过点击自习模式进入自习模块后,能够依据课程列表下载课件并自习,另外学生端使用者能够调取课程列表内匹配的教学视频,选择相匹配的教学视频并学习。
教师端使用者基于自身安排制定课程计划,并将课程计划上传至公共客户端,公共客户端接收课程计划后制定相应的课程列表,教师端使用者依据课程列表的时间安排准时登入教师端并等待公共客户端分配或匹配相应的学生端,同时公共客户端还通过监督模块,识别教师端使用者授课的时间、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等信息,当存在时间不满足要求或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例如教学时长不足、教学过程中存在不文明用语等,公共客户端将向教师端发出警告并记录,形成日常工作考评。学生端使用者通过登入学生端并选择上课,通过点击课程列表确认学习的时间、科目以及教师,公共客户端通过匹配教师端与学生端,完成授课前的匹配工作。
教师端与学生端在成功匹配后,开始授课前准备,公共客户端自动检测教师端与学生端本地教学课件版本号,发现版本号与云端服务器中版本号不符时,教师端和学生端通过公共客户端从云端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号教学课件,待云端服务器、教师端、学生端教学课件统一后,教师端的操作界面上会出现开始授课的字样,教师端使用者点击开始授课后进入授课模式,学生端进行进入授课模式便可开始听课学习。
本管理系统所使用的网络可以为互联网、云网络、无线保真(Wi-Fi)网络、个人网(PAN)、局域网(LAN)和/或城域网(MAN)。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协议连接到通信网络。这样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协议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ZigBee、EDGE、IEEE 802.11、光保真(Li-Fi)802.16、IEEE802.11s、IEEE 802.11g、多跳通信、无线接入点(AP)、设备对设备通信、蜂窝通信协议和/或蓝牙(Blue Tooth)通信协议或其组合。授课前,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教学课件已经进行匹配,授课过程中,教师端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通过tcp的形式直接传输至学生端,教师视频图像与音频信息相匹配并在学生端播放,操作指令直接体现在学生端的教学课件上,以此方式无需同时传输所有教师端的显示信息,仅需传输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即可,传输内容少,占用带宽极低,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信息丢失的问题。
实施例2:
学生端内还设置有评价模块,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评价模块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价;公共客户端收集评价模块信息,并依据教师端使用者的授课内容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打分评级。评分模式以日常工作考评以及学生端反馈考评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加,相加的最终得分为教师的考评分,依据考评分的高低进行评级。公共客户端收集教师端使用者的信息,并依据评级的结果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推送,能够方便学生端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教师。
一种教师管理方法,其步骤包括:
S10:公共客户端通过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依据计划执行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X;
S20:公共客户端通过监督模块对教学视频进行扫描,识别教师端使用者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通过将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公共客户端内的违规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教师端使用者是否有违规行为,依据违规行为次数n以及教学时长h,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Y;Y=100(1-nh1/RH),
R为系统设置的基础值,H为计划课程时间,h1、h和H均以小时为单位,当n>R时,Y直接计为0分,h1等于|H-h|;
S30:公共客户端接收学生端使用者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评分,所有评分求平均值得出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Z;
每周依据最终评分I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级:
I=40%×Z+40%×Y+20%×X
公共客户端依据最终评分I由高到低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排序,并结合教师端使用者的教学方向、个人介绍,优先向学生端使用者推荐评分高的教师。
实施例3: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者登入教学管理系统并被分配至教师端或学生端;
S2:教师端使用者上传课程计划,公共客户端依据课程计划制作并发布课程列表;
S3:学生端使用者依据课程列表选择课程与教师,并通过公共客户端与教师端进行匹配;
S4:授课前,公共客户端检查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教学课件与云端服务器中课件版本号是否相符,若不符,则协调更新教师端、学生端的教学课件;
S5:授课后,通过记录模块将教师端在授课中的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
S6: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自习模块,选择课程列表并下载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供自习。

Claims (10)

1.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公共客户端、云端服务器;
教师端,上传课程计划并依据课程列表安排授课;
学生端,具备听课功能,选择课程列表并匹配相应的教师端;
公共客户端,依据教师端上传的课程计划形成课程列表,自动监督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学生端和教师端的匹配;
云端服务器,其中存储有所有课程的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版本号区分;
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与公共客户端相连,且公共客户端协调教师端、学生端、云端服务器的工作;
教师端设有记录模块,在授课结束后,将自动记录的教师端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操作指令与教学课件相匹配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
公共客户端将记录模块所形成的教学视频与课程列表相匹配,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保存;
学生端还具备自习模块,学生端使用者点击自习模式进入自习模块后,能够依据课程列表下载教学课件并自习;
学生端使用者能够点击课程列表,选择相匹配的教学视频并学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公共客户端通过将教学视频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分别与公共客户端内的违规数据库相匹配,通过匹配结果对教师进行打分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公共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使用者身份,并依据身份信息为使用者划分教师端使用权或学生端使用权,一个教师端通过公共客户端能够匹配一个或多个学生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教师端与学生端在成功匹配后,授课开始前,公共客户端自动检测教师端与学生端本地教学课件版本号,发现版本号与云端服务器中版本号不符时,教师端和学生端通过公共客户端从云端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号教学课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教学管理系统内通过TCP协议实现信息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学生端内还设置有评价模块,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评价模块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价;
公共客户端收集评价模块信息,并依据教师端使用者的日常授课内容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打分评级,并依据评级结果对教师进行排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公共客户端收集教师端使用者的信息,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推送,能够方便学生端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教师。
8.一种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者登入教学管理系统并被分配至教师端或学生端;
S2:教师端使用者上传课程计划,公共客户端依据课程计划制作并发布课程列表;
S3:学生端使用者依据课程列表选择课程与教师,并通过公共客户端与教师端进行匹配;
S4:授课前,公共客户端检查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教学课件与云端服务器课件版本号是否相符,若不符,则协调更新教师端、学生端的教学课件;
S5:授课后,通过记录模块将教师端在授课中的音频信息与操作指令形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公共客户端;
S6:学生端使用者通过自习模块,选择课程列表并下载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供自习。
9.一种教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公共客户端通过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依据计划执行情况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X;
S20:公共客户端通过监督模块对教学视频进行扫描,识别教师端使用者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通过将教师视频图像、音频信息与公共客户端内的违规数据库进行匹配,识别教师端使用者是否有违规行为,依据违规行为次数n以及教学时长h,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Y;Y=100(1-nh1/RH),
R为系统设置的基础值,H为计划课程时间,h1、h和H均以小时为单位,当n>R时,Y直接计为0分,h1等于|H-h|;
S30:公共客户端接收学生端使用者对教师端使用者的评分,所有评分求平均值得出对教师端使用者评分Z;
每周依据最终评分I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评级:
I=40%×Z+40%×Y+20%×X
公共客户端依据最终评分I由高到低对教师端使用者进行排序,并结合教师端使用者的教学方向、个人介绍,优先向学生端使用者推荐评分高的教师。
10.一种教学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运行有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教学管理系统。
CN202010998132.3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Active CN111932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132.3A CN11193241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132.3A CN11193241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419A true CN111932419A (zh) 2020-11-13
CN111932419B CN111932419B (zh) 2021-03-05

Family

ID=73335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8132.3A Active CN111932419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24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544A (zh) * 2020-11-20 2021-02-23 知播渔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it技术培训课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344754A (zh) * 2021-07-06 2021-09-03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授课计划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1414A (zh) * 2017-12-26 2018-06-15 重庆大争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CN109040157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录播数据学习监控方法
CN10903508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录播数据更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0157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录播数据学习监控方法
CN109035080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录播数据更新方法
CN108171414A (zh) * 2017-12-26 2018-06-15 重庆大争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544A (zh) * 2020-11-20 2021-02-23 知播渔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it技术培训课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344754A (zh) * 2021-07-06 2021-09-03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授课计划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419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0748B1 (en) Instructional system grouping student terminals
Hampel et al. Towards an effective use of audio conferencing in distance language courses
CN111932419B (zh) 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及应用方法
US75161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structor services using a plurality of client workstations connected to a central control station
USRE46969E1 (en) Multimedia train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14054385A1 (ja) 教育現場改善支援システム
US20220005366A1 (en) Maze training platform
CN114115392A (zh) 一种基于5g云边结合的智慧课堂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126524A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Lang et al. Breaking with tradition: Providing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instructional personnel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KR20110058270A (ko) 인터넷 강의를 보완한 온라인 교육 관리 시스템
CN115662218A (zh) 一种智慧教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un et al. Assessing negotiation skill and its development in an online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game: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tudy
CN115311920B (zh) 一种vr实训系统、方法、装置、介质以及设备
CN110379226A (zh) 一种智慧网络教学系统
US20120054644A1 (en) Knowledge system
JP2007033573A (ja) 教育支援システム、支援システム運用方法、及び支援システム運用プログラム
KR20030005684A (ko) 소프트 웨어의 원격 교육및 실습 시스템
KR20030055183A (ko) 원격 학습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Farris et al. Student Perceptions of Instructor Communication Amid Class Disruption
Doyle Telementoring takes off in California: the Telemation projectdevelops integrated curriculum
CN110060527A (zh) 一种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互动系统
Andreatos Redesigning Engineering Assessment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A Case Study in Computer Networking and Network Security
CN110867104B (zh) 一种网络教学交互系统和方法
Omonhinmin et al. Open education and digita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 covenant univers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