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0002B -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0002B
CN111930002B CN202011114491.4A CN202011114491A CN111930002B CN 111930002 B CN111930002 B CN 111930002B CN 202011114491 A CN202011114491 A CN 202011114491A CN 111930002 B CN111930002 B CN 111930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ic
incident
holographic material
light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44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0002A (zh
Inventor
张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44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00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619 priority patent/WO20220829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0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0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0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0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03H1/10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using modulated reference beam
    • G03H1/12Spatial modulation, e.g. ghost imag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005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3H2001/0088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video-holography, i.e. integrating hologram acquisi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全息材料;参考光束以相对于全息材料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时均与参考光束进行干涉曝光,以形成全息光栅。当图像源光线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上时,由于全息光栅对同心光束的光线角度有记忆功能,能将图像源光线按照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相反方向向外反射形成反射光线,也就是可以将图像源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即可在不同位置上生成图像源,相当于离轴式出瞳扩展,人眼的可视范围大大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Description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VR眼罩,属于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在左右镜片上贴合有眼镜膜,眼镜膜具体采用全息显示元件,VR眼罩内还设有图像源,图像源将光源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上,基于全息显示元件在曝光过程中对于物光的存储记录功能,全息显示元件将图像源的反射光按照物光的反方向进行反射,将反射光线能汇聚到一点,并进入到人眼视网膜,进行成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然而,人眼只能在全息显示元件的反射光线的汇聚点处才能看到图像,当人眼移动到其它区域时无法看到图像,也就是可视范围比较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它能够增大可视范围,提高产品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所述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全息材料,所述全息材料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参考光束以相对于所述全息材料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
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时均与所述参考光束进行干涉曝光。
上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与入射在全息材料第一表面上的参考光束均会发生相互干涉记录,使得所述全息材料形成全息光栅,并得到全息显示元件。这样当图像源光线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上时,由于全息光栅对同心光束的光线角度有记忆功能,能将图像源光线按照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相反方向向外反射形成反射光线,也就是可以将图像源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即可以在不同位置上生成图像源,相当于离轴式出瞳扩展,人眼的可视范围大大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不同位置发射出的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区域位置相同,不同位置的所述同心光束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同一个点位处的光线角度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提供凹面反射镜;将平行光束入射在所述凹面反射镜上,由所述凹面反射镜将所述平行光束反射处理得到所述同心光束,并将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当需要调整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上的同心光束的发射位置时,通过移动调整所述凹面反射镜的位置来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同心光束的同心光源位置的间隔为不大于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微透镜阵列;
将平行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照射到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散射液晶光学元件与透镜组件;
将平行光束依次经过所述散射液晶光学元件与所述透镜组件后照射到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组件为一个月牙状透镜或者两个以上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分光棱镜;所述参考光束与所述同心光束通过同一个主光源经所述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得到。
一种VR眼罩,包括眼镜膜,所述眼镜膜为采用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得到。
上述的VR眼罩,当图像源的光线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上时,由于全息光栅对同心光束的光线角度有记忆功能,能将图像源光线按照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相反方向向外反射形成反射光线,也就是可以将图像源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即可以在不同位置上生成图像源,相当于离轴式出瞳扩展,人眼的可视范围大大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将参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以及将其中一个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进行干涉曝光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将参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以及将另一个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进行干涉曝光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将参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以及将又一个同心光束入射在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进行干涉曝光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将图像源的光线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后经全息显示元件反射出的光线被人眼所观察到的观察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凹面反射镜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形成同心光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微透镜对平行光束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散射液晶光学元件与透镜组件对平行光束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的结构示意图。
10、全息材料;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20、参考光束;30、同心光束;31、同心光源位置;40、反射光线;41、汇聚点;50、观察区域;61、凹面反射镜;62、旋转机构;63、移动机构;70、平行光束;80、微透镜阵列; 91、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2、月牙状透镜;100、图像源的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4,图1至图3均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将参考光束2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以及将同心光束30分别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进行干涉曝光的状态示意图,图1、图2及图3的区别在于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不同,图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将图像源的光线100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后经全息显示元件反射出的光线被人眼所观察到的观察区域50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全息材料10,全息材料10设有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相对设置;
步骤S20、参考光束20以相对于全息材料10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光束20相对于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的入射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在整个曝光工艺过程中,需要保证参考光束20相对于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的入射角一致。
步骤S30、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时均与参考光束20进行干涉曝光,如此使得全息材料10形成全息光栅。
上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与入射在全息材料10第一表面11上的参考光束20均会发生相互干涉曝光,使得在全息材料10形成全息光栅,并得到全息显示元件。请参阅图4,这样当图像源光线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12(全息显示元件由全息材料10制造得到,因此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12也就是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时,由于全息光栅对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有记忆功能,能将图像源光线按照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相反方向向外反射形成反射光线40,也就是可以将图像源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即可以在不同位置上生成图像源,相当于离轴式出瞳扩展,人眼的可视范围大大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本实施例中,全息材料10包括不限于光致聚合物、光折变晶体、聚合物分散液晶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参考光束20在曝光工艺过程中是以相对于全息材料10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参考光束20与图像源的光线100相应设置,具体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当图像源的光线100以与参考光束20相互平行的方式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12上时,基于全息显示元件的自身记忆功能,便可以按照同心光束30的反方向进行反射图像源的光线100。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光束2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的目的是为了与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同心光束30进行干涉曝光,因此,参考光束20可以以相对于全息材料10为预设的入射角持续地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也可以以相对于全息材料10为预设的入射角间断地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在此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当参考光束2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的同时,同心光束30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这样参考光束20与同心光束30便进行干涉曝光;当同心光束30停止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同时,也同步将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的参考光束20关掉,如此便可以避免只有同心光束30或参考光束20入射到全息材料10的表面上而发生反应,能有利于提高全息显示元件的产品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位置发射出的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区域位置相同,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30在第二表面12上同一个点位处的光线角度不同。如此,不同位置发射出的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区域位置相同,也就是在不同位置发射出的同心光束30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同一个区域位置进行重复入射以与参考光束20进行多次干涉曝光,得到的全息光栅能记录住不同位置发射出的同心光束30。此外,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的偏移量较小时,图像源的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位于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人眼位于图像源的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位置时能观察到图像源,图像源的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距离越近时能保持反射入瞳的连续性(即画面不出现缺失)。另外,当同心光束30越多时,对应的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越多,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越多时形成的观察区域50较大,从而能增大人眼的可视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同一个点位的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逐渐变化,如此能有利于实现图像源的反射光线40的汇聚点41位置的偏移量较小,保持反射入瞳的连续性(即画面不出现缺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曝光时间为预设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将其中一个同心光束30从其中一个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与入射在全息材料10第一表面11上的参考光束20相互干涉曝光,使得全息材料10形成全息光栅,记录其中一个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当有图像源照射全息显示元件时,便可以将图像源按照该其中一个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反方向原路返回,这样人眼若位于其中一个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时便可以接收到图像源;同样地,将另一个同心光束30从另一个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同样是与入射在全息材料10第一表面11上的参考光束20相互干涉曝光,使得全息材料10形成全息光栅,记录另一个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当有图像源照射全息显示元件时,便可以将图像源按照该另一个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反方向原路返回,这样人眼若位于另一个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时同样可以接收到图像源。因此,也就是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依次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时,并均与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的参考光束20相互干涉曝光,使得全息材料10产生了至少两次记忆,当图像源的光线100照射到全息显示元件上时,由于全息显示元件自身记忆功能,便可以将图像源的光线100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人眼可以在较大范围区域接收到图像源。
具体而言,预设时间间隔根据全息材料10的扩散性能来考虑,具体的预设时长可控制在10S左右。
此外,不同位置的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进行曝光的预设时长需根据激光功率和全息材料10的聚合性能来设定:聚合能量=功率*曝光时间。
请参阅图5,图5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凹面反射镜61对平行光束70进行反射形成同心光束30的状态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具体方法包括:
提供凹面反射镜61;
将平行光束70入射在凹面反射镜61上,由凹面反射镜61将平行光束70反射处理得到同心光束30,并将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
当需要调整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的同心光束30的发射位置时,通过移动调整凹面反射镜61的位置来实现。
需要解释的是,同心光束30的发射位置指的是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也就是凹面反射镜61将平行光束70进行汇聚后的聚焦位置。
平行光束70经凹面反射镜61进行反射后汇聚在聚焦位置,又以聚焦位置作为同心光源位置31继续向前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具体而言,例如将凹面反射镜61整体向下略微移动调整位置时,凹面反射镜61将平行光束70进行反射的聚焦位置相应向下略微移动调整位置,也就是实现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略微向下移动调整。此外,还可以例如通过旋转调整凹面反射镜61的位置来实现调整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以及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上的角度。
进一步地,凹面反射镜61连接有旋转机构62,旋转机构62装设于移动机构63上,旋转机构62用于驱动凹面反射镜61进行360度转动,实现调整凹面反射镜61的方向,移动机构63用于驱动旋转机构62在三维方向上移动调整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的间隔为不大于5mm。如此,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相当于是图像源的成像位置,相邻两个同心光束30的同心光源位置31的偏移量较小,图像源的成像位置偏移较小,使得能保持全息显示元件的反射光线40入瞳的连续性(即画面不出现缺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
请参阅图6,图6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微透镜对平行光束70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微透镜阵列80;
将平行光束70经过微透镜阵列80照射到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
如此,将平行光束70经过微透镜阵列80处理后,由微透镜阵列80将平行光束70转化成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并照射到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便可以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
具体而言,参考光束20为平行光束,参考光束20在全息材料10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的光斑区域面积大于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形成的光斑区域面积。
请参阅图7,图7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中采用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与透镜组件对平行光束70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同心光束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与透镜组件;
将平行光束70依次经过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与透镜组件后照射到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
如此,平行光束70经过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处理后得到分成杂乱散射的多束光线,杂乱散射的多束光线再经过透镜组件汇聚处理后得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至少两个同心光束30便可以同步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上。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透镜组件为一个月牙状透镜92,在其他实施例中,透镜组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透镜的组合。当月牙状透镜92与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进行组合时,月牙状透镜92的内曲面面向散射液晶光学元件91,月牙状透镜92的外曲面面向全息材料10的第二表面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分光棱镜;
参考光束20与同心光束30通过同一个主光源经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得到。
如此,参考光束20和同心光束30来自于同一个主光源,通过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分光处理后参考光束20和同心光束30的功率接近,参考光束20与同心光束30的光程差在激光器的相干长度范围内,干涉光斑位于全息材料10的片材内中部区域。
具体而言,主光源为平行光束,主光源通过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后得到两束平行光束,其中一束平行光束作为参考光束20,另一束平行光束70经过例如凹面反射镜61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同心光束3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VR眼罩,包括眼镜膜,眼镜膜为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得到。
上述的VR眼罩,当图像源的光线100入射在全息显示元件的第二表面12上时,由于全息光栅对同心光束30的光线角度有记忆功能,能将图像源光线按照同心光束30入射在全息材料10的表面上的相反方向向外反射形成反射光线40,也就是可以将图像源反射到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即可以在不同位置上生成图像源,相当于离轴式出瞳扩展,人眼的可视范围大大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全息材料,所述全息材料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参考光束以相对于所述全息材料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
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时均与所述参考光束进行干涉曝光;
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
提供凹面反射镜;
将平行光束入射在所述凹面反射镜上,由所述凹面反射镜将所述平行光束反射处理得到所述同心光束,并将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当需要调整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上的同心光束的发射位置时,通过移动调整所述凹面反射镜的位置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位置发射出的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区域位置相同,不同位置的所述同心光束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同一个点位处的光线角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依次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同心光束的同心光源位置的间隔为不大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分光棱镜;
所述参考光束与所述同心光束通过同一个主光源经所述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得到。
6.一种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全息材料,所述全息材料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参考光束以相对于所述全息材料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
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时均与所述参考光束进行干涉曝光;
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微透镜阵列;
将平行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照射到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分光棱镜;
所述参考光束与所述同心光束通过同一个主光源经所述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得到。
8.一种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全息材料,所述全息材料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参考光束以相对于所述全息材料为预设的入射角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一表面上;
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同心光束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时均与所述参考光束进行干涉曝光;
所述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具体方法包括: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将至少两个同心光束从不同位置发射并同步入射在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散射液晶光学元件与透镜组件;
将平行光束依次经过所述散射液晶光学元件与所述透镜组件后照射到所述全息材料的第二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为一个月牙状透镜或者两个以上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分光棱镜;
所述参考光束与所述同心光束通过同一个主光源经所述分光棱镜进行分光处理得到。
11.一种VR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眼镜膜,所述眼镜膜为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得到。
CN202011114491.4A 2020-10-19 2020-10-19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930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491.4A CN111930002B (zh) 2020-10-19 2020-10-19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PCT/CN2020/128619 WO2022082905A1 (zh) 2020-10-19 2020-11-13 Vr 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491.4A CN111930002B (zh) 2020-10-19 2020-10-19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0002A CN111930002A (zh) 2020-11-13
CN111930002B true CN111930002B (zh) 2020-12-22

Family

ID=7333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4491.4A Active CN111930002B (zh) 2020-10-19 2020-10-19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0002B (zh)
WO (1) WO2022082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1101A (zh) * 2020-12-30 2021-04-09 宋建明 一种全息立体空间成像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1995A1 (en) * 2002-04-26 2003-11-06 Discovision Associates Parallel recording and reading of diffractive memory using multiple object beams
JP2005190607A (ja) * 2003-12-26 2005-07-14 Tdk Corp 多層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のアクセス方法
CN105137598A (zh) * 2015-07-24 2015-12-09 浙江大学 透明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光学系统和应用
CN106170729A (zh) * 2013-03-25 2016-11-3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具有多个出射光瞳的头戴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101201A (ko) * 2018-02-22 2019-08-30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포토폴리머와 웨이브 가이드를 이용한 투과형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1527A (ja) * 2007-02-07 2008-08-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ホログラム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映像表示装置
JP6187045B2 (ja) * 2013-08-30 2017-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698836B (zh) * 2013-12-17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在扫描曝光光路中精确调整干涉条纹方向的方法
US9964925B2 (en) * 2015-12-29 2018-05-08 Oculus Vr, Llc Holographic display architecture
KR102148876B1 (ko) * 2018-11-28 2020-08-27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영상 심도 및 눈의 위치 조절 가능한 홀로그래픽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1995A1 (en) * 2002-04-26 2003-11-06 Discovision Associates Parallel recording and reading of diffractive memory using multiple object beams
JP2005190607A (ja) * 2003-12-26 2005-07-14 Tdk Corp 多層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のアクセス方法
CN106170729A (zh) * 2013-03-25 2016-11-30 英特尔公司 用于具有多个出射光瞳的头戴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37598A (zh) * 2015-07-24 2015-12-09 浙江大学 透明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光学系统和应用
KR20190101201A (ko) * 2018-02-22 2019-08-30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포토폴리머와 웨이브 가이드를 이용한 투과형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2905A1 (zh) 2022-04-28
CN111930002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06426A1 (en) Holographic projection screen for displaying a three-dimensional color images and optical display system using the holographic screen
KR100542962B1 (ko) 홀로그래픽 스테레오그램 인쇄 시스템
JPH0428091B2 (zh)
US20100238530A1 (en) Endoscopic imaging using reflection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for autostereoscopic 3-d viewing
CN1589422A (zh) 全息图制作方法
JPH03504539A (ja) 光透過スクリーンを利用する表示システム
KR20010091547A (ko) 안구 망막의 3차원 실시간 영상화 장치
JPH1020747A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ステレオグラムの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
US201100325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stereoscopic Imaging
CN111930002B (zh) Vr眼罩及全息显示元件的制作方法
TW200832383A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hase modulation device
US5216528A (en) Three-dimensional multiplex hologram
US428310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wide exit pupil viewable holograms
CN104656404B (zh) 全息记录装置和全息记录方法
US3788726A (en) Producing images of parts of an object which lie at different depths by means of holographic tomography
BE1011175A3 (fr) Procede d'obtention d'images en relief e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JP4192295B2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ステレオグラムの作製装置及び作製方法
JP7389487B2 (ja) 干渉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用途
JPH1020756A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ステレオグラムの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
JP3274802B2 (ja) 三次元像投写装置
JP4334327B2 (ja) 対象物の大きさおよび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ホログラフィ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ならびに当該ホログラフィ光学素子を有する装置
JP3291178B2 (ja) ホログラムの作製方法
JPH10312147A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ステレオグラム作製装置
JPS6039377B2 (ja) ホログラフイツク眼底像観察装置
JP3580920B2 (ja) ホログラムの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