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9140A -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9140A
CN111929140A CN202010796333.5A CN202010796333A CN111929140A CN 111929140 A CN111929140 A CN 111929140A CN 202010796333 A CN202010796333 A CN 202010796333A CN 111929140 A CN111929140 A CN 111929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edding
sliding block
cooling
modul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6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9140B (zh
Inventor
陈志强
陈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Original Assignee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filed Critical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Priority to CN2020107963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9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9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6Embedding or analogous mounting of samp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依次放置的包埋模块和冷却模块,包埋模块包括工作台、注蜡组件、模具提供组件、模具输送组件和转移组件;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台、纵向移动组件和多个横向移动组件。该装置能够自动传送包埋模具,操作人员只需在包埋模块的加热区域或冷却区域手动放入组织标本和组织包埋盒,即可自动实现后续的包埋、冷却步骤,并且能够准确控制所注入的石蜡量,实现了石蜡包埋装置的半自动化,规范了包埋流程,提高了包埋蜡块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背景技术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一张准确的病理诊断报告发出之前,必须先对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前期处理步骤,才能制成一张可供病理诊断使用的组织切片。其中,石蜡包埋是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必经环节,这一步骤的传统做法是将组织标本放入到灌满液态石蜡的包埋模具中,并迅速冷却形成组织蜡块。现有的包埋装置需要全程手工操作,即先手工往包埋模具内注入液态石蜡,再使用包埋镊子将组织标本放入到包埋模具内,然后将组织包埋盒放到包埋模具上,再用液态石蜡将组织包埋盒填满,最后放到冷却区域中凝固成组织蜡块。现有的全程手工包埋装置难以准确控制所注入的液态石蜡的体积量。若注入的石蜡量不足会影响组织标本与组织包埋盒结合的牢固程度,出现空泡、组织标本与组织包埋盒分离等现象。反之,若注入的石蜡量过量,过多的石蜡会粘附在组织包埋盒周围,需要进一步削蜡处理,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石蜡浪费。现有包埋装置配套的包埋流程耗时费力,难以应对组织标本量日益增加的现况,成为了制约病理诊断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提升石蜡包埋装置的自动性能,规范包埋流程,提高包埋蜡块的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病理学专业技术性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传送包埋模具,操作人员只需在包埋模块的加热区域或冷却区域手动放入组织标本和组织包埋盒,即可自动实现后续的包埋、冷却步骤,并且能够准确控制所注入的石蜡量,实现了石蜡包埋装置的半自动化,规范了包埋流程,提高了包埋蜡块的质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依次放置的包埋模块和冷却模块,包埋模块包括工作台、注蜡组件、模具提供组件、模具输送组件和转移组件;工作台位于包埋模块的前端,工作台包括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冷却区域位于加热区域的前侧;注蜡组件包括熔蜡缸以及连通熔蜡缸的注蜡口,注蜡口对准热台;模具提供组件位于加热区域的沿工作流程方向的上游,模具提供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多个包埋模具的支撑架和驱动支撑架递进式向上移动并向下移动复位的动力装置,支撑架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可向上转动收缩的多个支撑块,支撑块用于支撑包埋模具的两个相对的向上延伸边缘,包埋模具的两个相对的向下延伸边缘从支撑架两侧向外伸出;模具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托架,第一滑块设置在包埋模块的后端并可沿工作流程方向往复移动,第二滑块连接第一滑块并可相对于第一滑块前后往复移动,第三滑块连接第二滑块并可相对于第二滑块上下往复移动,托架连接在第三滑块上;转移组件设置在加热区域的沿工作流程方向的下游,转移组件包括可上下移动并且可沿工作流程方向往复移动的转移推块;包埋模块用于进行至少一个包埋工作周期,每一个包埋工作周期包括以下步骤:取模具、第一次注蜡、冷却、第二次注蜡和转移;当取模具时,第一滑块移动到对准支撑架的第一位置,支撑架上移直至在支撑架上最上位的包埋模具位于托架所在水平面的上方,第二滑块前移,托架伸到包埋模具的向下延伸边缘下,然后支撑架下移,包埋模具脱离支撑架并支撑在托架上;当第一次注蜡时,第一滑块移动到对准加热区域的第二位置,包埋模具移动到加热区域上,注蜡口注入第一部分石蜡,然后包埋模具在加热区域上停留第一段时间;当冷却时,第二滑块前移,包埋模具移动到冷却区域上并停留第二段时间;当第二次注蜡时,第二滑块后移,包埋模具移动到加热区域并停留第三段时间,然后注蜡口注入第二部分石蜡;第一段时间和第三段时间大于或等于0,第二段时间大于0,第一段时间或第二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标本的时间,第二段时间或第三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包埋盒的时间,放置组织标本后再放置组织包埋盒;当转移时,第一滑块移动到靠近冷却模块的第三位置,第三滑块下移,第二滑块后移,托架脱离包埋模具,包埋模具被放置到工作台的靠近冷却模块的转移区域,然后转移推块上移到转移区域上方,并沿工作流程方向移动,将包埋模具移动到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台、纵向移动组件和多个横向移动组件,冷却台用于按行和列依次放置包埋模具;纵向移动组件用于在靠近包埋模块的列上将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横向移动组件用于在行上将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工作流程方向上的最下游的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对应地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凹槽,支撑块铰接在凹槽底部并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在收纳到凹槽中的第一极限状态和向两个支撑板之间打开形成支撑面的第二极限状态之间转换,支撑面用于支撑包埋模具的向上延伸边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凹槽向支撑板侧面延伸形成侧槽,支撑块连接有相对于支撑块弯折的挡块;当支撑块收纳到凹槽中时,挡块收纳到侧槽内;当支撑面打开并支撑向上延伸边缘时,挡块挡在向上延伸边缘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两个支撑板中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燕尾形凸块,另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齿条;包埋模块后端设有底座,底座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支撑架;容纳槽前侧壁设有与燕尾形凸块配合的燕尾槽,容纳槽后侧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件、离合器、减速齿轮箱和输出齿轮,输出齿轮用于与齿条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架的数目为多个;至少两个支撑架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包埋模具;包埋模块包括设置在工作台前侧的规格选择按钮,第一滑块根据规格选择按钮接收的指令移动到对应规格包埋模具所在的支撑架的对应位置进行取模具;注蜡口根据规格选择按钮接收的指令注入所需用量的第一部分石蜡和第二部分石蜡;和/或至少两个支撑架放置有相同规格的包埋模具;当根据动力组件的工作状态获知一个支撑架上的包埋模具用尽后,第一滑块移动到下一个支撑架的对应位置进行取模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包埋模块后端的底座上设有沿工作流程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一滑块可沿滑槽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滑槽内放置有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杆,第一滑块下端与第一丝杆配合;第一滑块上端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杆以及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穿过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丝杆配合;第二滑块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槽,第三滑块可上下移动地与设置在导向槽内;第二滑块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丝杆,第三滑块与第三丝杆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托架包括两个托杆,托杆前端形成下凹部,下凹部用于与向下延伸边缘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转移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的第四电机、第四丝杆、第四滑块、第二驱动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与第四丝杆均沿工作流程方向延伸,第四滑块可沿第一导轨移动,第四滑块与第四丝杆配合;第一连接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四滑块上,第一连接杆末端连接转移推块,转移推块相对于第一连接杆位于工作流程方向的下游;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转移组件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在第一轨道的上游连通第一轨道的推块容置槽,第一轨道贯穿工作台,推块容置槽设置在工作台内;第一轨道用于供第一连接杆移动,推块容置槽用于容纳转移推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五电机、第五丝杆、第五滑块、第二导向杆和多节电动推杆;冷却模块还包括位于冷却台后的机箱,第五电机和第二导向杆连接在机箱底部,第五电机连接第五丝杆,第二导向杆和第五丝杆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杆穿过第五滑块,第五滑块与第五丝杆配合;多节电动推杆的主体连接在第五滑块上,电动伸缩推杆末端可在冷却台上方沿纵向伸缩且末端连接有第一推动件;当纵向移动组件工作时,第一推动件伸到冷却台的前端,第一推动件向下移动与包埋模具接触后向后回缩,带动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然后第一推动件向上移动离开包埋模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第六电机、第六丝杆、第六滑块、第二导轨、第二连接杆、第三驱动件和第二推动件;第六电机驱动连接第六丝杆,第六丝杆和第二导轨横向延伸,第六滑块可在第二导轨上滑动,第六滑块与第六丝杆配合;第二连接杆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六滑块上,第三驱动件连接第六滑块并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第二连接杆上端连接第二推动件;冷却台贯穿地设有第二轨道、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在第二轨道的上游连通第二轨道,第一容置槽靠近包埋模块设置,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之间的横向距离足够容纳包埋模具;第二轨道供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用于供第二推动件穿过;冷却台在第一容置槽的靠近包埋模块的一侧设有挡壁;当纵向移动组件工作时,第二推动件从第二容置槽伸出;当包埋模具到达可用的最靠后的行时,行上的第二推动件从第二容置槽向下缩回,移动到第一容置槽下方并从第一容置槽向上伸出,然后第二推动件横向移动将包埋模块移动到可用的最下游的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冷却模块还包括位于冷却台前侧的面板,面板用于接收重新设定的反映当前冷却台上已有包埋模具数目的输入值,并根据输入值确定当前下一个包埋模具可用的最靠后的行和在该行中可用的最下游的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冷却模块还包括从靠近包埋模块的列前端向包埋模块延伸的架桥件,架桥件与转移区域邻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半自动包埋装置包括包埋模块和冷却模块。其中,包埋模块能够自动将包埋模具输送到注蜡口处,注蜡口注入适量的第一部分液态石蜡,包埋模具自动被输送到包埋模块中的冷却区域,经冷却后包埋模具又自动被输送到液态石蜡注入口,在两次注入石蜡之间供操作人员放入组织标本和组织包埋盒,液态石蜡注入口自动注入石蜡填充组织包埋盒,随后包埋模具自动被输送到冷却模块;冷却模块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推动件将包埋模具按包埋先后顺序排列到正确位置。基于本发明的半自动包埋装置,操作人员只需位于包埋模块的工作台手动放入组织标本和组织包埋盒,可自动实现后续的包埋、冷却步骤,并且能够准确控制所注入的石蜡量,实现了石蜡包埋装置的半自动化,规范了包埋流程,提高了包埋蜡块的质量。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半自动包埋模块还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按键指令自动提供并输送所需规格的包埋模具,并根据包埋模具的规格按照预设程序自动注入适量的液态石蜡,提高了装置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出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包埋模块中模具输送组件和模具提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包埋模块中模具提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包埋模块中模具提供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包埋模块中转移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冷却模块中纵向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半自动包埋装置实施例的冷却模块中横向移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该半自动包埋装置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A依次放置的包埋模块100和冷却模块200。该半自动包埋装置能够实现组织的包埋,包埋过程包括在包埋模具300中自动注入部分液态石蜡,然后操作人员手动放入组织标本,并手动在包埋模具300上放置组织包埋盒310,再向组织包埋盒310上自动注入部分液态石蜡,冷却后将包埋模具300与组织包埋盒310分离,即可得到可用于切片的连接在组织包埋盒310上的包埋有组织标本的蜡块。其中,包埋模具300可以是现有的包埋模具,其包括承接框板,承接框板用于承接组织包埋盒,承接框板中间设有包埋槽,包埋槽内用于放置组织标本。承接框板的一组相对侧边连接向上延伸边缘301,另一组相对侧边连接向下延伸边缘302。不同规格的包埋模具300的承接框板外轮廓尺寸相同,包埋槽尺寸不同。组织包埋盒310可以是现有的组织包埋盒,包括外框和由外框包围的隔板,隔板上具有通孔。
其中,包埋模块100包括工作台110、注蜡组件、模具提供组件130、模具输送组件150和转移组件170。
工作台110位于包埋模块100的前端,工作台110包括加热区域111和冷却区域112,冷却区域112位于加热区域111的前侧。加热区域111的上游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放置组织包埋盒的组织槽116,组织槽116上可以设有盖,组织槽116的前侧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储存组织包埋盒盖的储存槽117。加热区域111附近还可以设有镊子温热器118,用于放置夹取组织标本或组织包埋盒的镊子。本装置能够控制注入的石蜡量,减少多余石蜡溢出,但在操作或移动过程中仍有液态石蜡溢出的可能,因此加热区域111周围以及工作台110的其他位置仍设有排蜡槽119,排蜡槽119用于排除少量的溢出的液态石蜡,工作台110底部还设有第一废蜡抽屉105,排蜡槽119将液态石蜡汇聚到第一废蜡抽屉105内,便于清除。加热区域111的温度可以是60℃,防止在包埋模具300中注入的液态石蜡时液态石蜡过早凝固成固态而导致蜡块有裂纹或包裹气泡等问题。冷却区域112的温度可以是5℃,冷却区域112用于使放有组织标本的液态石蜡稍微凝固,避免组织标本在液态石蜡内发生不理想的移动。加热区域111可以采用电加热方式保持加热温度,冷却区域112可以采用电制冷的方式保持冷却温度。加热区域111与冷却区域112在台面下的邻接处可以设有隔热材料。
注蜡组件包括熔蜡缸121以及连通熔蜡缸121的注蜡口122,注蜡口122对准加热区域111并用于控制注蜡量以及注蜡流速。本实施例通过注蜡口122自动控制第一次注蜡和第二次注蜡的液态石蜡体积量,避免注蜡量过少导致蜡块出现空泡、组织标本与组织包埋盒分离等现象,同时也防止过多的石蜡粘附在组织包埋盒的外框周围而导致切片前需要对组织包埋盒作进一步削蜡处理,且减少石蜡浪费。熔蜡缸121用于存放液态石蜡并对液态石蜡进行加热和保温,熔蜡缸121顶部可以设有用于打开从而往缸内添加石蜡的盖板123,熔蜡缸121上可以设有触摸屏124,用于显示液态石蜡的温度,并可以接受指令进而设置温度对液态石蜡进行加热和保温,也可以设置不同规格的包埋模具300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注蜡量,还可以设置液态石蜡的注入流速。在本实施例中,熔蜡缸121设置在模具输送组件150的上方。注蜡口122通过管125与熔蜡缸121连通,管125具有保温或加热的功能,避免液态石蜡在管125内凝结。注蜡口122前侧可以设有照明灯126,照明灯126照射向加热区域111和冷却区域112,为放置组织标本和组织包埋盒提供足够照明。
模具提供组件130位于加热区域111的沿工作流程方向A的上游,模具提供组件130包括用于放置多个包埋模具300的支撑架131和驱动支撑架131递进式向上移动并向下移动复位的动力装置132,支撑架131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可向上转动收缩的多个支撑块133,支撑块133用于支撑包埋模具300的两个相对的向上延伸边缘301,包埋模具300的两个相对的向下延伸边缘302从支撑架131两侧向外伸出。具体地,支撑架1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134,两个支撑板134相对应地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凹槽135,支撑块133铰接在凹槽135底部并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使得支撑块133在收纳到凹槽135中的第一极限状态和向两个支撑板134之间打开形成支撑面136的第二极限状态之间转换,支撑面136用于支撑包埋模具300的向上延伸边缘301。优选地,凹槽135向支撑板134侧面延伸形成侧槽137,支撑块133连接有相对于支撑块133弯折的挡块138;当支撑块133收纳到凹槽135中时,挡块138收纳到侧槽137内;当支撑面136打开并支撑向上延伸边缘301时,挡块138挡在向上延伸边缘301的两侧,防止包埋模具300从两侧脱离。
两个支撑板134中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燕尾形凸块139,另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齿条140。包埋模块100后端设有底座101,底座101设有容纳槽102,容纳槽102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支撑架131。容纳槽102可以保持一定温度例如40℃至50℃,对包埋模具300进行预热,避免包埋模具300温度过低导致注入液态石蜡时石蜡过早凝固。容纳槽102上可以设有盖体106,用于打开容纳槽102从而更换支撑架131。容纳槽102前侧壁设有与燕尾形凸块139配合的燕尾槽103,避免支撑架131在容纳槽102内前后左右移动。动力装置132设置在容纳槽102后侧,动力装置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件141、离合器142、减速齿轮箱143和输出齿轮144,输出齿轮144用于与齿条140配合。第一驱动件141可以是电机,离合器142可以是电磁离合器,当需要取出或放入支撑架131,离合器142断开第一驱动件141与减速齿轮箱143之间的连接,避免输出齿轮144转动损害第一驱动件141。
模具输送组件150包括第一滑块151、第二滑块152、第三滑块153和托架154,第一滑块151设置在包埋模块100的后端并可沿工作流程方向A往复移动,第二滑块152连接第一滑块151并可相对于第一滑块151前后往复移动,第三滑块153连接第二滑块152并可相对于第二滑块152上下往复移动,托架154连接在第三滑块153上。具体地,包埋模块100后端的底座101上设有沿工作流程方向A延伸的滑槽155,第一滑块151可沿滑槽155移动地设置在滑槽155内,滑槽155内放置有由第一电机156驱动的第一丝杆157,第一滑块151下端与第一丝杆157配合,由第一丝杆157带动第一滑块151移动。第一丝杆157的末端可以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101上。第一滑块151上端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由第二电机158驱动的第二丝杆159以及第一导向杆160,第一导向杆160穿过第二滑块152,第二滑块152与第二丝杆159配合。第二滑块152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槽161,第三滑块153可上下移动地与设置在导向槽161内,第二滑块152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由第三电机162驱动的第三丝杆163,第三滑块153与第三丝杆163配合。托架154包括两个托杆164,托杆164前端形成下凹部165,下凹部165用于与向下延伸边缘302配合。
转移组件170设置在加热区域111的沿工作流程方向A的下游,转移组件170包括可上下移动并且可沿工作流程方向A往复移动的转移推块171。具体地,转移组件170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下方的第四电机172、第四丝杆173、第四滑块174、第二驱动件175、第一连接杆176和第一导轨177,第一导轨177与第四丝杆173均沿工作流程方向A延伸,第四滑块174可沿第一导轨177移动,第四滑块174与第四丝杆173配合。第一连接杆176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四滑块174上,第二驱动件175用于驱动第一连接杆176上下移动,第二驱动件175可以是电机,第二驱动件175可以通过齿轮与第一连接杆176上的齿条配合实现第一连接杆176的上下移动。第一连接杆176末端连接转移推块171,转移推块171相对于第一连接杆176位于工作流程方向A的下游,即转移推块171相对于第一连接杆176向冷却模块200凸出,使得转移推块171能够将包埋模具300推到冷却模块200。转移组件170还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A延伸的第一轨道114和在第一轨道114的上游连通第一轨道114的推块容置槽115,第一轨道114贯穿工作台110,推块容置槽115设置在工作台110内;第一轨道114用于供第一连接杆176移动穿过,推块容置槽115用于容纳转移推块171,未进行转移步骤时,转移推块171能够缩入推块容置槽115内,不阻碍包埋模具300移动到转移区域113。
包埋模块100用于进行至少一个包埋工作周期,可以重复进行多个包埋工作周期,每一个包埋工作周期包括以下步骤:
取模具:第一滑块151移动到对准支撑架131的第一位置,支撑架131上移直至在支撑架131上最上位的包埋模具300位于托架154所在水平面的上方,这可以通过齿轮和齿条配合使得支撑架131每次递进式地上升一定距离来实现。然后第二滑块152前移,托架154伸到包埋模具300的向下延伸边缘302下,然后支撑架131下移恢复原位,支撑架131移动到托架154的下方,包埋模具300脱离支撑架131并支撑在托架154上。
第一次注蜡:第一滑块151移动到对准加热区域111的第二位置,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加热区域111上,注蜡口122注入第一部分石蜡,然后包埋模具300在加热区域111上停留第一段时间。为实现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加热区域111上,第二滑块152可以前移带动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加热区域111上。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区域111与容纳槽102可以横向对齐,通过第一滑块151的横向移动即可将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加热区域111上。
冷却:第二滑块152前移,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冷却区域112上并停留第二段时间。
第二次注蜡:第二滑块152后移,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加热区域111并停留第三段时间,然后注蜡口122注入第二部分石蜡。其中,第一段时间和第三段时间大于或等于0,例如可以是0至5s。第二段时间大于0,例如可以是1s到30s。第一段时间或第二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标本的时间,第二段时间或第三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包埋盒310的时间,放置组织标本后再放置组织包埋盒310。即,放置组织标本、放置组织包埋盒310分别可以在加热区域111或冷却区域112上进行。或者注蜡口122附近可以设有感应器,感应器检测到放置组织包埋盒310后再开始第二次注蜡。具体地,第二次注蜡时向组织包埋盒310的外框内注入液态石蜡。
转移:第一滑块151移动到靠近冷却模块200的第三位置,第三滑块153下移,然后第二滑块152后移,托架154脱离包埋模具300,包埋模具300被放置到工作台110的靠近冷却模块200的转移区域113,然后转移推块171上移到转移区域113上方,并沿工作流程方向A移动,将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冷却模块200。
完成上述步骤后,第一滑块151、第二滑块152、第三滑块153、转移推块171恢复原位,准备下一个工作周期。执行上述步骤时,注蜡口122、第一驱动件141、第一电机156、第二电机158、第三电机162、第四电机172、第二驱动件175等可以由包埋模块100中的控制器统一控制。
优选地,支撑架131的数目为多个,例如六个,沿工作流程方向A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支撑架131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包埋模具300,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标本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包埋模具100。包埋模块1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前侧的规格选择按钮104,第一滑块151根据规格选择按钮104接收到的指令移动到对应规格包埋模具300所在的支撑架131的对应位置处进行取模具,注蜡口122根据规格选择按钮104接收到的指令在取出的包埋模具内注入对应的所需用量的第一部分石蜡和第二部分石蜡。也可以有至少两个支撑架131放置有相同规格的包埋模具300,当根据动力组件132的工作状态,例如动力组件132控制支撑架131递进式上升到极限位置后,即该支撑架131上的包埋模具300用尽后,第一滑块151移动到下一个支撑架131的对应位置进行取模具。
冷却模块200包括冷却台210、纵向移动组件220和多个横向移动组件230,冷却台210用于按行和列依次按顺序地放置包埋模具300。
冷却台210可以保持-12℃的温度,例如通过热电制冷的方式保持冷却温度。冷却台210上可以使用线形标记划分行和列,也可以在行和列划分的包埋模具放置位置上依次标记序号,也可以没有划分标记。
纵向移动组件220用于将由转移推块171推过来的在靠近包埋模块100的列上的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优选地,靠近包埋模块100的列的前端即用于承接由转移推块171推过来的包埋模具300的承接区域设有重量感应器,当感应到承接区域上有包埋模具300时,纵向移动组件220开始工作。具体地,纵向移动组件220包括第五电机221、第五丝杆222、第五滑块223、第二导向杆224和多节电动推杆225。冷却模块200还包括位于冷却台210后的机箱201,第五电机221和第二导向杆224连接在机箱201底部,第五电机221连接第五丝杆222,第二导向杆224和第五丝杆22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杆224穿过第五滑块223,第五滑块223与第五丝杆222配合;多节电动推杆225的主体连接在第五滑块223上,电动伸缩推杆225末端可在冷却台210上方沿纵向伸缩且末端连接有第一推动件226。当纵向移动组件220工作时,第一推动件226伸到冷却台210的前端,第一推动件226向下移动与包埋模具300接触后向后回缩,带动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然后第一推动件226向上移动离开包埋模具300。多节电动推杆225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多节电动推杆,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1049316A公开的多节电动推杆。
横向移动组件230用于在可用的最靠后的行上将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可用的工作流程方向A上的最下游的列上。横向移动组件230包括第六电机231、第六丝杆232、第六滑块233、第二导轨234、第二连接杆235、第三驱动件236和第二推动件237。第六电机231驱动连接第六丝杆232,第六丝杆232和第二导轨234横向延伸,第六丝杆232末端可以通过轴承连接到冷却台210下方。第六滑块233可在第二导轨234上滑动,第六滑块233与第六丝杆232配合。第二连接杆235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六滑块233上,第三驱动件236连接第六滑块233并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杆235上下移动,例如第三驱动件236可以是电机,第三驱动件236通过齿轮与第二连接杆235上的齿条配合实现第二连接杆235的上下移动。第二连接杆235上端连接第二推动件237。冷却台210贯穿地设有第二轨道211、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在第二轨道211的上游连通第二轨道211,第一容置槽212靠近包埋模块100设置,第二容置槽213与第一容置槽212之间的横向距离足够容纳包埋模具300。第二轨道211供第二连接杆235移动穿过,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均用于供第二推动件237穿过;冷却台210在第一容置槽212的靠近包埋模块100的一侧设有挡壁213。当纵向移动组件220工作时,第二推动件237从第二容置槽213伸出,挡壁213与第二推动件237之间形成包埋模具300的通道,避免包埋模具300横向移动。当包埋模具300到达可用的最靠后的行时,该行上的第二推动件237从第二容置槽213向下缩回,移动到第一容置槽212下方并从第一容置槽212向上伸出,然后第二推动件237横向移动将包埋模具300移动到可用的最下游的列。优选地,第二轨道211、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上设有有带切口的橡胶片,切口供第二连接杆235和第二推动件237穿过,没有第二连接杆235和第二推动件237的穿过的位置橡胶片保持封闭,减少废蜡从第二轨道211、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掉落。冷却台210下方设有第二废蜡抽屉212,用于收集和清除不可避免地落入第二轨道211、第一容置槽212和第二容置槽213的废蜡屑,为减少废蜡屑堆积在第六丝杆232上,第六丝杆232与第二轨道211错开设置即第六丝杆232偏离第二轨道211的正下方。
冷却模块200还包括位于冷却台210前侧的面板202,面板202用于接收重新设定的反映当前冷却台210上已有包埋模具300数目的输入值,并根据输入值确定当前下一个包埋模具300可用的最靠后的行和在该行中可用的最下游的列。面板202适用于在调整冷却台210上的包埋模具300的排列后再进行包埋时,首次包埋需要重新输入已有的包埋模具数量,例如在下一批组织样品包埋之前,在冷却台210上取走了部分包埋模具300,并按顺序调整了剩余包埋模具300的排列,此时可以在面板上输入已有模具数量,冷却模块200自动在已有模具之后继续按顺序排列包埋模具300,又例如取走了冷却台210上所有的包埋模具后,可以在面板202上选择归零,冷却模块200自动从最靠后的行和最下游的列所对应的位置开始包埋模具300的按序排列。同一批组织样品首次包埋输入后,后续包埋无需重新输入,冷却模块200自动确定下一个包埋模具300可用的最靠后的行和在该行中可用的最下游的列。如一批组织样品首次包埋不重新输入数值,则从上一批的最后位置之后开始排列。
冷却模块200还包括从靠近包埋模块100的列的前端即承接区域向包埋模块100延伸的架桥件203,架桥件203与转移区域113邻接,便于转移推块171将包埋模具300推到承接区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包括沿工作流程方向依次放置的包埋模块和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埋模块包括工作台、注蜡组件、模具提供组件、模具输送组件和转移组件;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包埋模块的前端,所述工作台包括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所述冷却区域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前侧;所述注蜡组件包括熔蜡缸以及连通所述熔蜡缸的注蜡口,所述注蜡口对准所述加热区域;所述模具提供组件位于所述加热区域的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的上游,所述模具提供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多个包埋模具的支撑架和驱动所述支撑架递进式向上移动并向下移动复位的动力装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可向上转动收缩的多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用于支撑所述包埋模具的两个相对的向上延伸边缘,所述包埋模具的两个相对的向下延伸边缘从所述支撑架两侧向外伸出;所述模具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托架,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包埋模块的后端并可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前后往复移动,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下往复移动,所述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转移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的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的下游,所述转移组件包括可上下移动并且可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往复移动的转移推块;
所述包埋模块用于进行至少一个包埋工作周期,每一个包埋工作周期包括以下步骤:取模具、第一次注蜡、冷却、第二次注蜡和转移;当取模具时,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对准所述支撑架的第一位置,所述支撑架上移直至在所述支撑架上最上位的所述包埋模具位于所述托架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第二滑块前移,所述托架伸到所述包埋模具的所述向下延伸边缘下,然后所述支撑架下移,所述包埋模具脱离所述支撑架并支撑在所述托架上;当第一次注蜡时,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对准所述加热区域的第二位置,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加热区域上,所述注蜡口注入第一部分石蜡,然后所述包埋模具在所述加热区域上停留第一段时间;当冷却时,所述第二滑块前移,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所述冷却区域上并停留第二段时间;当第二次注蜡时,所述第二滑块后移,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所述加热区域并停留第三段时间,然后所述注蜡口注入第二部分石蜡;所述第一段时间和所述第三段时间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二段时间大于0,所述第一段时间或所述第二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标本的时间,所述第二段时间或所述第三段时间提供放置组织包埋盒的时间,放置组织标本后再放置组织包埋盒;当转移时,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靠近所述冷却模块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三滑块下移,所述第二滑块后移,所述托架脱离所述包埋模具,所述包埋模具被放置到所述工作台的靠近所述冷却模块的转移区域,然后所述转移推块上移到所述转移区域上方,并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移动,将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冷却模块;
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台、纵向移动组件和多个横向移动组件,所述冷却台用于按行和列依次放置所述包埋模具;所述纵向移动组件用于在靠近所述包埋模块的列上将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所述横向移动组件用于在所述行上将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所述工作流程方向上的最下游的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应地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凹槽,所述支撑块铰接在所述凹槽底部并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在收纳到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极限状态和向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打开形成支撑面的第二极限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包埋模具的所述向上延伸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向所述支撑板侧面延伸形成侧槽,所述支撑块连接有相对于所述支撑块弯折的挡块;当所述支撑块收纳到所述凹槽中时,所述挡块收纳到所述侧槽内;当所述支撑面打开并支撑所述向上延伸边缘时,所述挡块挡在所述向上延伸边缘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支撑板中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燕尾形凸块,另一个的外侧面连接有齿条;
所述包埋模块后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架;所述容纳槽前侧壁设有与所述燕尾形凸块配合的燕尾槽,所述容纳槽后侧设有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件、离合器、减速齿轮箱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用于与所述齿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的数目为多个;
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放置有不同规格的所述包埋模具;所述包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前侧的规格选择按钮,所述第一滑块根据所述规格选择按钮接收的指令移动到对应规格包埋模具所在的所述支撑架的对应位置进行取模具;所述注蜡口根据所述规格选择按钮接收的指令注入所需用量的第一部分石蜡和第二部分石蜡;和/或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放置有相同规格的所述包埋模具;当根据所述动力组件的工作状态获知一个所述支撑架上的所述包埋模具用尽后,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下一个支撑架的对应位置进行取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埋模块后端的底座上设有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可沿所述滑槽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内放置有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滑块下端与所述第一丝杆配合;
所述第一滑块上端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杆以及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杆配合;
所述第二滑块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三滑块可上下移动地与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丝杆,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丝杆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包括两个托杆,所述托杆前端形成下凹部,所述下凹部用于与所述向下延伸边缘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第四电机、第四丝杆、第四滑块、第二驱动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四丝杆均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滑块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四丝杆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第一连接杆末端连接所述转移推块,所述转移推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工作流程方向的下游;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
所述转移组件包括沿所述工作流程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在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游连通所述第一轨道的推块容置槽,所述第一轨道贯穿所述工作台,所述推块容置槽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内;所述第一轨道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杆移动,所述推块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转移推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五电机、第五丝杆、第五滑块、第二导向杆和多节电动推杆;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冷却台后的机箱,所述第五电机和所述第二导向杆连接在所述机箱底部,所述第五电机连接所述第五丝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和所述第五丝杆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与所述第五丝杆配合;所述多节电动推杆的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五滑块上,所述电动伸缩推杆末端可在所述冷却台上方沿纵向伸缩且末端连接有第一推动件;
当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推动件伸到所述冷却台的前端,所述第一推动件向下移动与所述包埋模具接触后向后回缩,带动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最靠后的行,然后所述第一推动件向上移动离开所述包埋模具;
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第六电机、第六丝杆、第六滑块、第二导轨、第二连接杆、第三驱动件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第六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六丝杆,所述第六丝杆和所述第二导轨横向延伸,所述第六滑块可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所述第六滑块与所述第六丝杆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杆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六滑块上,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六滑块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
所述冷却台贯穿地设有第二轨道、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上游连通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容置槽靠近所述包埋模块设置,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的横向距离足够容纳所述包埋模具;所述第二轨道供所述第二连接杆移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均用于供所述第二推动件穿过;所述冷却台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靠近所述包埋模块的一侧设有挡壁;
当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二推动件从所述第二容置槽伸出;当所述包埋模具到达可用的最靠后的行时,所述行上的所述第二推动件从所述第二容置槽向下缩回,移动到所述第一容置槽下方并从所述第一容置槽向上伸出,然后所述第二推动件横向移动将所述包埋模具移动到可用的最下游的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冷却台前侧的面板,所述面板用于接收重新设定的反映当前冷却台上已有包埋模具数目的输入值,并根据所述输入值确定当前下一个所述包埋模具可用的最靠后的行和在该行中可用的最下游的列;
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从靠近所述包埋模块的列前端向所述包埋模块延伸的架桥件,所述架桥件与所述转移区域邻接。
CN202010796333.5A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Active CN111929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333.5A CN111929140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333.5A CN111929140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140A true CN111929140A (zh) 2020-11-13
CN111929140B CN111929140B (zh) 2023-07-28

Family

ID=7330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6333.5A Active CN111929140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91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8177A (ja) * 2001-04-20 2002-10-31 Chiyoda Manufacturing Co Ltd 包埋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CN1668908A (zh) * 2002-09-26 2005-09-14 比欧帕斯自动化公司 用于自动处理和包埋组织标本的设备和方法
US20100151513A1 (en) * 2006-12-18 2010-06-17 Leica Biosystems Melbourne Pt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ssue handling and embedding
CN202339295U (zh) * 2011-11-10 2012-07-18 罗东华 生物组织处理一体机
CN103439163A (zh) * 2013-09-04 2013-12-1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活版式组织芯片制备方法及制备仪器
CN203969026U (zh) * 2014-08-10 2014-12-03 王学丽 新型组织石蜡包埋机
CN104297041A (zh) * 2014-10-24 2015-01-21 李静 多功能组织脱水定位包埋全自动包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70502A (zh) * 2016-08-26 2017-02-01 卢蓉 包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8177A (ja) * 2001-04-20 2002-10-31 Chiyoda Manufacturing Co Ltd 包埋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CN1668908A (zh) * 2002-09-26 2005-09-14 比欧帕斯自动化公司 用于自动处理和包埋组织标本的设备和方法
US20100151513A1 (en) * 2006-12-18 2010-06-17 Leica Biosystems Melbourne Pt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ssue handling and embedding
CN202339295U (zh) * 2011-11-10 2012-07-18 罗东华 生物组织处理一体机
CN103439163A (zh) * 2013-09-04 2013-12-1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活版式组织芯片制备方法及制备仪器
CN203969026U (zh) * 2014-08-10 2014-12-03 王学丽 新型组织石蜡包埋机
CN104297041A (zh) * 2014-10-24 2015-01-21 李静 多功能组织脱水定位包埋全自动包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70502A (zh) * 2016-08-26 2017-02-01 卢蓉 包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140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5682B2 (en) Forming of battery components
CN104608206B (zh) 一种板材自动加工辅助工装及其加工方法
US41493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envelopes with finished disc records and stacking the filling envelopes
KR20120045588A (ko) 다이캐스팅 주조물의 자동 절단 분리 장치 및 자동 절단 분리 방법
KR100701595B1 (ko) 게이트 절단장치
CN109532052B (zh) 全自动导管先端熔头系统
CN111929140A (zh) 一种半自动包埋装置
CN112525642A (zh) 一种沉浸式病理组织蜡块自动封蜡机
CN207616105U (zh) 一种眼镜脚自动生产线
CN113670694A (zh) 一种生物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一体机
CN113601864A (zh) 一种眼镜自动插针设备
CN112297114A (zh) 一种绝缘材料生产的塑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3262164A (en) Mold assembly
CN109626800A (zh) 非球面光学镜片模压成型流水线
CN109081566A (zh) 全自动玻壳机
JP3222590B2 (ja) ガラスプレス品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190342U (zh) 一种密胺餐具成型装置
CN210254175U (zh) 一种蓄电池全自动铸焊机
US4920844A (en) Apparatus for cutting bean curd into pieces of the fixed size and packing them
CN213842802U (zh) 一种沉浸式病理组织蜡块自动封蜡机
JPH0535658B2 (zh)
CN210590230U (zh) 一种用于橡胶射出成型机的注射装置
CN209078131U (zh) 一种新型张紧支架焊接辅助装置
EP0202701B1 (en) Apparatus for encapsul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plastics material
CN112123800A (zh) 眼镜腿插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